为您找到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审计对象是医院的领导干部,其具体审计内容是对医院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职权范围内所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审计的范围包括其在职期间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对应资金的使用所作出的决策判断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医院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发挥审计工作本身的职能外,也是监督医院的领导干部,其结果将于他们的任用、选拔等息息相关。医院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包括医院内部的审计,同时也是政府审计部门实施的专业审计。所以无论从审计的内容和主体上,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特殊性。
医院的卫生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通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能从根本上更加优化卫生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在领导干部的整个任职期间进行,同时也是在医院的正常经营业务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所以,医院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可以从根本上对管理者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作出正确地判断和决策,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从医院经营角度来考虑,可以从中发现医院经营活动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医院更好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体制,形成良好的卫生医疗体系,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医院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医院的内部监督控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医院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的同时,不仅能够考察和监督其工作,在对医院进行的干部竞聘、选拔的同时,采用审计手段等进行内部监督和控制,可以使干部能够正确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和权利。通过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从根本上对医院领导干部进行内部监督,能够更充分的落实党风的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各种违法乱纪行为。
现如今,医院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有偏差,首先,有些人认为由于被审计者都是医院的领导,医院内部已经有意向或早已内定了他们晋升,所以其经济责任审计仅是走形式,根本不会按照其审计的结果行事;其次,有的人觉得对领导的责任审计,根本就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最后,还有的审计部门人员由于被审计者都是医院领导,如果太过认真,会得罪人,往往都敷衍了事。
在很多单位里,审计工作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的,此种做法既与要求不符,又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逐渐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使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难以实现,审计评价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
对医院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很多人都寄期望于此,认为对某人进行审计,问题就会浮出表面,但是往往现实与期望有偏差。其根本问题是,由于审计工作开展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较深层次的东西,即使审计人员也无法查询,所以审计结果往往不尽人意,造成了群众对审计工作产生误解。
现如今,大部分医院都实行了内部审计制度,但由于有的医院领导干部对审计的职能了解尚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专业的审计人才匮乏,大多数是由医院的内部财务人员来兼职,可想而知审计的专业性降低,再加上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审计的培训,最终导致了医院的审计工作开展起来困难,甚至无法开展,所以审计结果的公平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的医院虽然进行了审计工作,但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比如医院的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失不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而是做财务核算进行处理,这种行为对医院的经济管理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同时加大了审计风险。
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促使人们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不仅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有利于区分是非曲直,干部廉洁自律,在加强领导干部端正党风、队伍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监狱其新特点,该文认为应将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定位至:基于监督检查,积极有效的服务于医疗卫生发展;医疗经费保证足额到位及合理使用,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推动医院廉政建设;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突出效益审计,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医院效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突出内部服务,保驾护航医疗服务的改革和发展。
建立健全卓有成效的内控制度,促使医院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评审采用内控制度,以保障医院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合法,保证医院资产的完整,使弊端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减少和防止。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时,应划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任职期与非任职期、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改革尝试与违法违纪的界限,公正、全面、客观、准确的进行审计评价,对于严重的违规与腐败问题应及时揭露。
医院审计工作任务在新形势下越来越重,面对的责任与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只有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才能适应医院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根据该文研究者的经验总结。
(1)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按程序听取领导干部任期述职报告,查阅任期经营计划、分析会计资料、任期经济责任目标、任期期初与期末财产、债权、债务、所有者权益状况比较、完成情况统计考核资料和任职期内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
(2)结合实际的需要,开展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鼓励干部职工发表意见,广泛搜集账外反应、违法违规经济行为和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对于重大经济问题,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采取内查外调的形式,追查到底,依据规定经有关人员签字认定,交到有关部门查处,然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3)对于医院产业领导干部,在对其经济责任审计时,要特别注意虚增利润或潜在亏损问题,审查递延资产以及待摊费用项目。为了虚列利润,医院产业常将应在当年损益中列支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计入递延资产以及待摊费用账户,因此,要分清该类账户的具体内容,把计入当年损益的内容调整相关的损益账户;把成本当作调剂利润的工具随意结转,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关注存货的账实相符程度;审查往来账项时,应认真确认往来账项的真实性,查证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的往来账及与经营无关的异常往来账、有无收回款项未入账,在此基础上对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对损益造成的影响做相关评价,责任应明确。
审计部门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其提高该业务技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审计法规、财经法规的学习,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以便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创造条件。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医院作为特殊行业,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上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其审计对象主要是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接受组织部门的委托,采取一定的方法,在医院各主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内或任职期满即将调离现有岗位时,核查和监督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个人遵守有关财经政策情况,并进行评价。同时,通过严格审计程序,加强对医院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行为,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医院主要领导和各要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对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的资金运作情况逐项进行审计,还包括重大决策、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等,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经政策目标完成情况、收支情况、经济收益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在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针对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特点和性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多样化、交叉性的方法,通过运用座谈、约谈、随机采访、调阅档案资料、绩效指标分析等多种审计方法对涉及的审计人员和内容进行审计,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医院领导干部廉政情况、药品设备采购管理情况、基建后勤管理情况等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使审计工作更具科学性。
在现有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虽然公立医院相继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但无论是医院管理部门还是医护人员,都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把该项工作纳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事项。部分医院领导干部和审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驱使下,无视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肃性,导致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给医院的管理、声誉和效益带来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审计专业人才匮乏,加之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不到位,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对医疗行业缺乏统一、科学的责任管理标准,更没有对经济责任的考核评价做出明确规定,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因对经济责任审计理解的不同,导致执行中发生一些与职能存在出入的情况,使工作开展变得被动。比如,审计人员在对医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由于对其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决策与个人专断、工作失误责任与故意违规责任等缺少统一的认识标准,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医院作为公益性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医院的内部审计内容的纷繁复杂。虽然很多医院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在内审机构设置、内审程序运作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做好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医院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医院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出面协调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完善审计人员的筛选录用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转变作风,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医院要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实际,建立职责明确的经济责任制,不断健全完善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以医院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大对其在任期中、任期末各项经济责任指标的监督考核力度,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廉洁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氛围。
医院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履行相关程序。按照“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组织程序。此外,要确保审计工作全覆盖,不仅要进行效益审计、廉政审计,还要依法开展重大决策、执行监督、收入支出等其他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对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制度和经济政策进行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医院内部还要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明确具体的职责权限,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确保审计机构工作开展的独立性,为医院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行政管理者的水平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管理者很多由股东指派的亲属或者其他股东信任的人担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管理队伍的水平很难应对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今天读文网小编将与大家分享: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在社会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民办在曲折中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互补的同时又相互竞争,民办高校在这种背景下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和文化有其自身特点,经济比较落后,文化环境独特,在这种环境中,民办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民族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特色决定了其人力资源呈现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该地区的教师数量、结构、质量等都相对落后,因此,探讨该类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策略,调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促进该类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拥有区域劣势的同时,肩负为民族地区培养区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民办高校属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一部分,作为另一部分的民族地区公办高校一般是地方性的本科或专科类院校,这就为该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竞争环境,在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下,该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民族地区民办高校既要服务于地方,又要在经营中面临无政策扶持的生存竞争和市场竞争,再加上民族地区一般具有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环境复杂等因素,这些综合因素在影响着该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民族地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民族地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具有相应的特色,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等。对于目前边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整合,从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了广大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该类地区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在不断发展的总体环境下,该类地区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相对弱势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向现代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仍然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该地区高校现阶段的功能与地位特色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
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条件决定了高校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以及功能和地位,高校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决定了高校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办高校在现阶段以面向本地区,服务地方为主,该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依然落后,民办高校的发展脱离不了当地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壤,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相应的存在诸多现实的问题,如师资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良、分布不均等问题。
在师资数量方面,在这些地区,为了保证教师待遇,提高经营效益,尽量扩大师生比,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扩大,师生比例失衡成主要问题,有的大班上课一个班学生人数超过130人,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抱怨教学质量差,而教师需承担很大的工作量。
在师资质量上,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的民办高校和的公办高校而言,在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资内部质量不高,一个方面是新教师、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教学,一些民办高校新办社会需求大的热门专业,但由于民族地区一般区域经济不发达,地处偏远,引进社会急需专业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比较困难,只有一些新毕业的本科生或者是硕士研究生到岗,或者让原有教师去跨专业进行教学。
在教师结构方面,教师的学历总体偏低,只有少数的民办高校能引进博士学历教师,有些民办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比例不足百分之三十,专任教师的职称也偏低,大部分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从校外聘请高职称教师比较困难,由于民办高校一般发展历史较短,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发展历史更为短暂,因而本校培养的高职称教师几乎为零。
在教师的专业分布上,民办高校内部师资力量分布不均,一些传统型强势专业教师队伍力量相对比较雄厚,职称、学历相对较高,而一些新开办的专业或者应用型专业的高水平教师比较少,在一些新领域的教师则是鲜有,不少水平较高的教师跳槽远走大城市,去待遇更好的行业工作,使得本来就人才稀缺的民族地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更为脆弱,专业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更明显。
(二)管理观念上的相对滞后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束缚
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重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对其进行开发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关键因素,在该类地区民办高校中,大部分的学校领导都认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资源主要注重单纯的人才引进,对引进人才进行培训、开发等方面做得不够。一些学校的人事部门主要从事的是招聘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学校职员的工资计算等方面的工作,未能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高度去对待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
(三)学校精神的缺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各异且不稳定,民办学校的领导者对学校文化的开发不重视,学校缺乏应有的个性精神,在缺乏学校精神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没有崇高的精神奋斗的目标,缺乏动力,导致教师的工作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动力不足,激情不够,是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缺乏共同的精神引导,而在精神价值追求趋同的情况的情况下,能激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创造性的能动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不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限制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民办高校内部的组织架构不健全,而科学的组织架构事关组织的工作效率,人事部门组织关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利。大部分在该类落后地区的民办高校没有从民办教育的发展的战略角度去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和学校经营模式的原因,教师队伍组成成份比较复杂,流动性大、兼职和全职共存是其重要特点,甚至有些高校以退休的公办教师为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老化现象等,这些对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的发展不利,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发展。
(五)绩效考评模糊,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中,由于招聘的特殊性,往往在考核的时候因人设考核条件,这种现象就使得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很难做到公正公平的进行比较,同时,在实际考核中,有很多指标比如德育贡献、教师的教学质量等难以量化,所以模糊绩效考核一定程度上存在。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还存在人员管理的手段落后、人力资本渠道单一等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核心在于“管”,管理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没有视教师为具有无穷开发潜力的资源,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人力资源开发的渠道主要通过岗位培训和外地引入,对大多数教职员工岗位工作的目标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
同非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一样,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需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还需注意一些特殊问题,采取特殊的应对办法。
(一)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创新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的出现和成长,会经历生存、发展和提高三个阶段,然后才会是脱颖而出的持续繁荣。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相对落后,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获得发展,民办高校必须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创新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发展路径,积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最终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层次较低,其扮演的是公办高校的补充的角色,仅能维持生存和基本发展,针对这个实际,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依托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实际,依托于该地区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由于地处偏远,很难留住人才,且目前很难和少数民族地区公办高校竞争,社会在不断发展,以前的一纸合同留住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要建立符合该地区民办高校发展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在教师能自由流动情况下能使教师为学校所用。二是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式,把教师的工作待遇与其贡献挂钩起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避免出现“逆向淘汰”,置学术权力于行政权力之上,避免出现行政权力对优胜劣汰机制的干扰。
(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树立符合地区文化特色的先进管理观念
封闭的环境会导致思想的相对落后。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创新是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提。第一,要实现从“事”到“人”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走科学发展道路,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一切以人才为中心,招聘人才,培养人才。第二,要在高校与教师之间寻找双赢的契合点,使高校经营理念与教师追求的价值双赢,使学校未来的发展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统一,充分调动高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对教书育人的无穷智力。
(三)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学校校园文化
行政管理者的水平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管理者很多由股东指派的亲属或者其他股东信任的人担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队伍总体素质偏低,管理队伍的水平很难应对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学校要招聘高素质的管理者,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现有队伍进行培育,提高管理者的总体素质,使学校的行政文化氛围得到提高。
进而在此基础上,打造学校校园精神文化。使学校的精神文化与教师队伍的价值追求相统一。把学校文化精神融入办学、教学等工作中,使教师在教学中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满足感和自豪感,在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中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使学校文化渗入学校的各个方面,形成积极向上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使文化形成一种合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四)加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
针对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组成的特色,少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力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在开发学校教师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如建立完善的考评指标,通过一定的量化措施拉开表现突出的教师待遇与其他教师待遇之间的差距,激励教师进行创造,促进学校的人力资源资本增值。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卫生材料包括一次性和可反复使用的材料,它是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所使用的物品。和药品的使用和管理相比,卫生材料的使用和管理要更加复杂。尤其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卫生材料的成本已经成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材料在临床的消耗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卫生材料丰富的情况下,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卫生材料成本管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医院卫生成本管理工作经验,谈谈医院如何有效管理卫生材料成本的看法。
首先,它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需求。随着各种卫生材料使用的种类和数量在患者诊断和治疗过程的使用的增多,卫生材料的收入已经成为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科学统计,仅骨科的卫生材料收入在整个医疗收入的20%以上,卫生材料的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严重影响医院整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不仅如此,卫生材料成本管理还能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科学的成本管理数据参考。卫生材料成本管理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反映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状况,可以为今后的决策提供指导。其次,它是医院完善内部控制的需要。由于卫生材料的使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加,医院要降低和控制卫生材料的成本,离不开医院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而卫生材料成本管理的问题也暴露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和制度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医院对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医院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卫生材料招标采购工作。例如科室领用制度、招标管理办法等。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在落实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首先,缺少保障管理制度能够切实落实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督,采购工作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影响卫生材料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管理制度落实的盲目性强,一些医院在落实管理制度时完全不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导致医院的制度和落实严重的脱轨;最后,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知识不足,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一些医院的财务人员缺少卫生材料使用的知识,对使用卫生材料的干涉和监督力度也不足。
(二)财务部门参与力度不足
当前许多医院财务部人员的工作内容仅仅停留在处理材料仓库的相关数据账单,而承担卫生材料成本管理责任的人员和部门是材料仓库,财务人员并没有真正参与材料成本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例如使用植入性材料,由于在手术最后才能确定使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因此在手术完成之前需要准备多个不同类型的植入性材料,在确定使用的材料后相关的发票才会送至采购人员手中。这种票据积压在手术室的做法不仅导致库存管理的混乱、申报账和记账处理的不及时,财务部门也不能及时核对票据而造成收入和制度不相符,会计的信息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准确和及时功能,进而影响医院决策的科学性。
(三)管理方式不合理
虽然医院都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采购-保管-使用卫生材料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医院制定的卫生材料管理制度缺少前瞻性,该制度只适用于材料种类和使用较少的情况,而在卫生材料种类和使用不断增加以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旧的卫生材料管理制度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尤其是从卫生材料的保管到使用阶段,随着卫生材料出入仓库的频率增加,保管科室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卫生材料保管员已经很难做到随时办理领用材料的手续。一些医院为解决该问题,实行卫生材料到库房后直接发放至各个科室自行管理的管理方式。虽然这种管理方式可以简化管理,却不利于对医院所有卫生材料的精确化管理。而且科室由未设置专人承担卫生材料的管理责任,也容易出现丢失卫生材料和卫生材料挤压到期的情况,造成卫生材料的极大浪费,增加医院的成本。
(一)加强培训
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卫生材料成本的管理工作。医院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更好的实现财务职能,同时加强相关卫生材料专业知识的培训,如卫生材料的功能、性质,提高财务人员识别卫生材料的能力,以更好的做好成本管理职能,减少浪费。其次,要加强采购、保管人员、医护人员等相关的材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卫生材料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规范成本管理操作。
(二)完善卫生材料的内控制度
要做好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完善卫生材料的内控制度。首先,做好采购卫生材料的控制工作,申请和采购工作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度操作。保管员根据票据对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财务部门同时做好相关的账单并整理入账。制定三级帐管控制度对卫生材料的成本进行精确化管理,发展账务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和解决问题。财务部门要深入材料库房管理,做好成本管理的监督,才能保证财务部门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准确性,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三)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带来的便利,而且从当前的形式来看,医院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未来医院实现卫生材料成本管理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趋势。因此,医院要重视相关技术设备的引进,实现医院卫生材料成本核算系统和HIS系统的同步,实现对卫生材料的实时和精确管理。除此之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可以实现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化,实现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尤其是卫生材料采购工作的监督,减少违规行为和浪费行为的发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库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库管人员能能够在信息系统中工作。医院要做好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满足医院不断变化的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工作。
随着卫生材料作用的提升,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虽然医院也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卫生材料成本,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成本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要以节省的原则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切实为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而努力。这不仅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需求,更是实现医院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人力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而人力资源管理师是指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和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之间抢夺市场的竞争也更多地体现在了科技型人才的竞争上。大多数企业已经就人力资源进行了改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人才流动;奖惩机制;职业技能
在当今的社会,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之间抢夺市场的竞争也更多地体现在了科技型人才的竞争上。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比较顺利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的话,必须要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深入的优化。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就人力资源进行了比较好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1.1 人才的流动性大
企业通常都会在毕业旺季的时候去高校进行招聘,来寻找适合自己企业队伍的人才,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招聘来的人才最多也只会在单位停留两三年,之后就会离开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造成了很多企业需求大量的人才,却又留不住人才。
另外,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中存在一些挂名的人员,这些人员并没有实际到工作岗位上履行职责,甚至有些已经在其他的单位开始工作了却还把档案挂在国有企业的名下,领取福利和工资等。这样的工作人员无法提供创造力,还要让企业为其承担大量的保障支出,十分不利于企业发展。
1.2 奖惩机制不够灵活
奖励不到位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的一个明显的漏洞。通常很多企业都存在激励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和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没有设计比较好、比较科学的具体的薪酬制度,也没有和员工的绩效进行挂钩。这样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带来的后果显然是非常严重的,很容易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甚至会导致人才流失或者企业员工不创造生产价值只出勤的不良现象,容易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企业发展。
1.3 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得不到培养
企业的决策阶层如果不具备最基本的人力资源重点培养的意识,只知道关注短时的经济利益,不愿意对人力资源培训投入资金,更不敢轻易地进行相关的培训,这就很容易造成在一部分企业中有一些希望学到新的知识技能的积极的员工无法获得培训的机会,无法提高企业的总体人才实力。另外在一小部分企业当中,即使拥有了比较好的培训模式却也只是停留在了形式上,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培训的途径十分枯燥和呆板,培训后的考察也与实际应用无关,这样的培训不仅对工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的作用,更容易让工作人员失去培训的热情,没有实际作用的培训是非常不利的。
1.4 管理阶级观念落后
当前我们国家还处在经济水平迅猛增长的时期,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为了让自己占有市场都针对自己的管理制度加强了监管,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创新性资源上,大多都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创新的重要性,这造成了这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依然比较空白。如今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这样比较落后且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早就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非常容易阻碍企业的发展,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
在我们国家,企业的人力管理工作不是非常全面系统,因此想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重视,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思想,提高思想境界;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对人才的合理规划,建立起比较好的激励体制和业绩评价等科学系统的制度,并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的培训。
2.1 树立正确观念
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最重要的就是发展自己的人才力量,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必须植根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需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重视人才的作用等,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发展的重视,让员工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只有当企业做到这样的水平的时候,才能说是使用了非常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进行比较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2.2 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企业如果想要比较好地完成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目标,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正确评价,科学地看待和预测企业未来和现在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同时系统地整合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并且做好眼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保证比较顺利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同时加强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确定好自己想要完成的战略性的目标,立足于此,总结当前企业的资源管理情况,透彻地了解企业的构成和各部门的人事安排,为企业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统筹管理打下基础,保证顺利地落实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
2.3 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就是有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我们通常理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个企业想把人才留在自己的企业内,并且保证人才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就需要调整原本不科学的资源配置,完善比较符合市场经济情况的配置办法,推行比较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进行主动的工作和创造,发掘员工潜力。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保证公平公正,使用多样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激励制度,针对不同的绩效做出不同的激励,适应社会环境和企业的特色,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2.4 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评价制度
为了让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实行,各企业需要调整以前仅仅依靠领导或者同事的评价来决定员工的工作表现这样比较单一也不够全面的办法,并且努力克服这样片面的认知造成的评价过程当中的误差和偏见,领导应该及时和员工进行亲密的交流,对于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赞扬和奖励,保证员工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工作;相对的,如果员工的工作出现错误或者漏洞的时候,也应该及时地加以帮助和教育,避免严厉的苛责,导致员工失去信心。
2.5 提高培训的投入
企业加强对职业培训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必须要做的是对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促进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科学有序地进行;在这之后才是完善培训计划和对培训的整个体系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安排,把培训的参加度以及员工们的考察和晋升机会系统地综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员工主动去接受培训的热情。如果是一些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优秀员工,职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日后接受一些更加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的考察部门需要把培训的参与和日常的工作综合考虑,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运营的要求。
当前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因此,如果企业想要在如今的经济市场当中赢得先机,获得最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整体的统筹水平。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时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该文分析了新时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管理观念陈旧,管理职能落后;(二)竞争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三)职称晋升模式僵化,缺乏竞争激励;(四)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一)提高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切实转变人事管理职能;(二)创造优良的内外部环境,促使人才脱颖而出;(三)细化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四)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医疗行业的要求也更加严苛。医院作为一个集知识、技术于一体的人才密集型组织,其发展离不开人才[1]。新形势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奠定良好的基础[2]。该文对新时期医院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找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个成功的医院,不仅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人员,还需要一支强大的人事管理团队作为后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为了适应这种优胜劣汰的局面,医院需要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体制决定了医院应该是以服务大众为主要目标的事业单位,这就造成了医院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和活跃,甚至有点滞后。根据多年的医院人事管理经验,发现医院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
1.1 管理观念陈旧,管理职能落后
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当中最为活跃、最有潜力的资源,也是今后医院在市场经济中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在大多数医院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即使在人力资源改革做了一些创新和措施,然而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收效甚微。
1.2 竞争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
我国的医院是以公有制医院为主体,不以盈利为主。相比私营医院,公立医院在软硬件配置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公立医院的医生往往具有国家事业编制,工资和福利是属于财政统一拨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安逸的生活。医院的内部竞争的意识不够,相对淡薄,同时,对病人的服务态度不好,容易造成病人的不满。
1.3 职称晋升模式僵化,缺乏竞争激励
我国在职称评定上注入很多的主观因素,评上高职称的人员并不是能力最高的人员。还有,职称实行的是终身制,这就会引起一些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员就不思进步,等待退休。职称的不同往往还会一起,做同样的工作的人员,劳动量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职称的高低造成工资待遇出现了明显的差距。
1.4 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
绩效考核的方式有多种,一般参照的关键指标就是医院的经营效益,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评定程序,并综合考虑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从而综合得出评价结果。医院一般把绩效评定分为了多个等级,绩效考核的指标往往是争议的焦点。绩效评估往往存在照顾少数人的利益,这样就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内部矛盾,造成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2.1 提高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切实转变人事管理职能
如今,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医院的人事工作不仅仅就是人事管理,而应该向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培训等综合一体化发展[3]。医院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储备、工作能力和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探究能力。
2.2 创造优良的内外部环境,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医院作为一个发展平台和载体,给工作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因此,医院应该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工作人员的自我完善和提高[4]。首先,医院应该在文化建设中做足功夫,使得医院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得以传承和发扬;其次,为员工提高优越的晋升空间,让员工有施展能力的舞台,并从中得到乐趣;最后,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给予适当补贴。
2.3 细化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绩效考核是员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员工计算工资的重要依据[5]。首先,医院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评价体系;然后,建立和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并及时公开制度,使最终的评价体系有正当的依据;最后,加强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对有异议的员工进行及时地解释,化解内部矛盾。
2.4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所能得到的报酬,如果报酬在员工的满意范围内,往往能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报酬低于了员工的满意范围内,往往会让员工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建立合理地薪酬体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新时期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会成为医院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供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医院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医院持续长久地发展。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业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是国家栋梁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随着生源竞争的愈发激烈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想要更加好的发展,就要学会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摒弃原有的人事工作理念,学会运用先进的方法将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调整、改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职责,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不同于其他的高等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因此教育体制改革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有很多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支撑和保障学院发展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对推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和建设,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一词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在这部学术著作里,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个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他提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像力。经理们可以利用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人对自己是否工作绝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展掘人的潜能,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务管理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进而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管理科学运转高效应对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学院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目标。
2.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简单的、粗放的,绝大部分停留在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上,很少有院校设置独立的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仍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的理论还缺乏了解,致使管理观念和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兼容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事部门仍以传统的如招聘教职工新旧教师的在职培训人事调配等为职责,在内容上完全是按照上级领导层的行政决策执行命令,很少有主动处理事件的权限;二是片面认为学校的发展就是靠投入,而没有真正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一些政策的内容主要体现领导的意志,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大。与先进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的特性和人力资源对学校的影响作用等,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短,速度快,规模能达到目前的近“半壁河山”的状况,也是近几年的事。另外,新组建的高职院校教师总量短缺,几乎都是拉夫凑数,至于如何盘活人才资源,研究得很少。有些院校往往一提到开发人才资源,就以为是对教师搞搞培训,或送几个人出去委培,或引进几个研究生,至于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己内部的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
2.2 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成人高校升格或专制而来,在人力资源结构和配置上存在以下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中存在总量过剩与所需人才匮乏的矛盾。新设专业的教师不足,老旧专业的教师相对富余,实践教师不足,理论课教师富余;二是行政、工勤人员较多,而专任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三是教师的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来自各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经验。同时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会出现人员的相对过剩和人员的绝对不足现象。人员相对过剩表现在非教学人员的膨胀而相对过剩,从大多数高职院校人员构成看,非教学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对人员构成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未经科学规划而形成;
教学人员中,本科学历及以下层次的人员相对过剩。由于高职院校的前身为职业学校中专或成教学校等,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以本科为主,因此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多是本科及以下学历。人员绝对不足表现在水平的教师、科研人员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规模的日益膨胀,有的高职院校教师绝对数量不足,而高水平的教师,科研人员更是缺乏高水平教师,科研人员的短缺仍将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瓶颈。
2.3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力度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明确合理的人力资源架构,人才引进工作显得很盲目%在人才引进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高职称或高学历、轻实力,可以无条件地引进高职称教授、副教授,高学历的博士和硕士,不管是什么专业或有无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来者不拒;二是人才进门容易出门难,应该说,人才引进有退出机制,如果引进的人才并不适应聘用的岗位,就应合同期满解除合同,而许多高校则相反,引进人才首先要求其服务多少年,一般年限较长,对于庸才一般也不会解聘,这样一来,庸才滞留的现象非常突出。人才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激励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激励机制缺乏连续性。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一套长效激励机制,往往针对某一具体工作任务实施一项激励措施,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则缺乏合适、长效的激励制度,造成工作人员在特殊工作中表现积极,而在日常工作中态度消极。
二是激励方式较为单一,过多的强调了物质激励的作用,而忽视精神激励等其他方式。如只注重物质报酬,忽视了人文环境和组织文化对人的巨大影响。
三是激励层次不合理,缺乏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人的需要具有不同层次,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该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工作人员的需要,在必要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中的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专职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2.4 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从分配制度考察,除少数民办职院外,大部分公办职院,都是执行国家人事政策的档案工资制。一般现象是年龄越大,工资越涨,资历越老则工资越高。因此,退休教职工往往是学院的高收入阶层,而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往往因资历浅,虽然承担任务重,却是低收入阶层。而按传统惯例福利部分绝大部分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所以从物质激励上,大多高职院校都缺乏物质激励机制;从精神激励上看,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在高职院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存在欠缺。从大的方面讲,国家为了体现对教师的重视,设立了教师节,而到某些地方则成了简单的人平领一份“奖金”。
另外,在企业界,老板为员工过生日、送鲜花等是大多公司的通常做法,而在职业院校院长为教师过生日是不常见的现象。在企业里,公司老板对有贡献的职工,一般是进行各种褒奖的,而在学院里有的教师默默耕耘了一辈子,可能也没有得到领导和组织的奖励。而唯一能给教师以莫大安慰的只有“桃李满天下”的感觉。
2.5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滞后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职工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目前我国多数大专院校已经使用了该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信息全、效率高、便于操作、无纸办公等多种优点。遗憾的是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甚至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这种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至今仍停留在人工操作的层次上。此外,虽然一些高校使用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但不能有效使用,利用率不高,只停留在原有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未曾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
3.1 树立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要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和思路,并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各个层面中去。高职院校是多种人才的聚合体,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既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教学科研辅助人员队伍,后勤保障人员队伍,必须按照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思路全方位建设人力资源,要始终着眼于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着眼于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三个关键环节,既充分遵循人才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人性,放手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领导应该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大计,不只是口头说说,而是要有具体行动,落实到各个层面的工作中去。要让全校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这种理念和思路,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
就高职院校而言,未来高职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竞争,就是高职院校间整体人力资源的竞争。在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使学校更具竞争力的资源,也是学校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因此学校高层管理者必须尽快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学校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要进行整体性开发,同时重视“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总之,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就高职院校而言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构建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严格定编设岗,要建立人岗相宜的人才引进机制,科学设岗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冗员,完善聘任的前提。要打破长期实行的计划录用、行政任命、组织调配的管理制度,根除因人设岗、照顾“身份”的陋习,根据管理和教学任务确定编制和设定岗位。
我国对高校编制标准的制定,常常以学生数为依据来确定专任教师、行政管理干部、工勤人员与学生比分别是多少,这种定编方法并不科学。学校许多工作阶段性很强,如招生、毕业生择业指导、教师专业职称评定等应实行满负荷工作,坚持每个岗位上的工作基本满负荷,以大大减少编制,避免冗员。另外,学科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强校之路,学科建设和特色建设要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学校发展的特色岗位的任职要求应聘者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和招聘策略,将合适的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自我管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确定并履行其工作职能的时候,应该遵循按需分配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即所有职能、职责均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点、难点工作设置、展开,应该突出重点,提高效率,这是其一。其二,在高职院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关系上,应科学地明确职责,杜绝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其三,应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对外职能,主要包括因教职工聘用工作和人才市场、新闻传媒(包括网站)、人才中介、人事管理部门、劳动管理部门、户籍(公安)管理部门、银行等单位部门产生的对外职能关系;因职称评审工作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及具体职称评审机构产生的对外职能关系等。其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人员分工应明确具体,同时要相互协作,这也是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的性质特点决定的。
高职院校要制定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规划,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核心课程负责人等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努力为专任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要设计具体的培训项目。要针对当前学院专任教师不同的教学经验、背景和实践教学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加强管理者的素质是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
3.4 建立科学有效地激励机制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与方法,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与措施,以人为本,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长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重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式并举。物质需要是最基础的需要,但物质激励的深度有限。因此,既要强化物质激励,如为员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稳定优厚的福利待遇,以此稳定和吸引人才;同时更要重视精神激励,通过满足员工自尊、自我发展如评先选优,选派学习等。对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积极开展年度评先评优工作并颁发荣誉证书,积极为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机会。改革绩效评估考核制度,确保人力资源高效运作。
高职院校要在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完成教学所应具备的条件,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建立科学严密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细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考核结果做到客观“公正”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正确的评价和体现。奖惩制度一定要严格实行,目标一定要细化,要根据考核结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考核差的要给予较低的“效益工资”,对出现教学事故,管理事故者实行处罚。而且学校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其他教职工从中受到教育,真正达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学院管理效率的目标。
3.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实现资源的共享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又和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的系统工程。要作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并有所突破,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子系统。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学校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围绕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而展开的,这个系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所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把利用、开发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
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外部环境,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当摒弃办学本位主义,对基础学科和相近专业,可通过外聘区域内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现有的优秀师资,实现人才资源共享,高职教育由原来的人力资源自有型向人力资源共享型转变,从而降低高职院校人力资本经营成本。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科学化、标准化、高效化。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管理是学校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职院校必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只有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才能让自己在高校林立的社会有立足之地。对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这是高职院校管理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高职院校管理永远的责任。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医院中的重要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变革对医院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医院要利用信息化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资力量和资金,从而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的资金使用体系以及流动体系。医院管理者通过观察由信息化技术统计的人力资源数据,也能更为方便快捷的了解整个医院的人员流动情况、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
关键词:人力资源;医院;管理信息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医疗技术条件的需求也随之提高,由此,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对现有的医疗体系进行改革。在这其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明显已经没办法满足医院的管理需求。而在信息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信息化技术逐渐投入到了医院管理的使用之中。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医院应该积极对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实施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变革对医院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一)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
我国虽然医疗人员众多,人力资源相对较大,但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却相对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高素质医疗人员的,并且大多数人员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式不熟悉,缺乏此方面的专业知识,依旧习惯于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得在对医院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和缺陷,降低了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而管理人员也因繁重的管理工作,极易出现差错,进一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人们对医疗条件的需求。
(二)资金投入不合理。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时代高科技的产物,是需要很大的投资成本的。信息化技术在给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是需要医院对其进行大量资金投入的。但在现有的医院管理中,大多数医院对于信息化建设不太重视,也不愿对其投入过多的资金,也导致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难度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部分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合理,没有结合实际的客观情况,采用适合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而这种不合理的信息软件系统,也最终会造成信息投资资金的浪费。
(三)信息化系统覆盖面窄。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来看,多数医院仅仅是在医疗人员调动、工作人员档案记录以及工资管理系统等方面使用了信息化技术,而对于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则使用的比较少。但是,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特别是对医疗人员培训的部分以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系统的管理却很少使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医院内部,没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奖励体系,这都很大的影响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医院管理效率进一步降低。
(一)利用信息化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不能合理的对已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配。医院应该积极培育信息化技术人才,来带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扩大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覆盖面,优化人力管理结构,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完整的人员流动机制,并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医疗人员的工作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置,让老员工带动新员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避免的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合理的薪金制度,完善医院内部的奖励体制,实现奖赏有度,公平公正,提高医院的人才竞争能力。从而吸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促进医院工作人员的正常流动,使医院的工作运行更为灵活。
(二)信息化技术能促进资金投入合理化。
医院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同时,很容易就出现了资金分配不恰当的现象。医院首先应该要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资力量和资金,从而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的资金使用体系以及流动体系。才能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再根据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其部门对资金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资金流入。从而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向便利化、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另外,使用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软件,还能降低医院工作过程中的出错率,节省人力,使医院工作人员从往日的繁重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改善现阶段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实现医院的良性发展。
(三)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利于人力资源的决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信息化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具有及时性和高速化的特点。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工具能快速地将各部门人力资源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整理和保存,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医院人力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方便于不同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的提取。而医院管理者通过观察由信息化技术统计的人力资源数据,也能更为方便快捷的了解整个医院的人员流动情况、人力资源的分配情况等,而这些也都为其提供了全面完整的决策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合理化,推动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着眼于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使用。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往日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与时俱进。提高现阶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不仅是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工作者的奴隶,还需要投入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才能进一步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指导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发改委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企业维持较高活力的重要因素,而随着人才的井喷以及人才的多元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重点对目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解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供相关人员参考。
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方而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是最根本的,中小企业的很多管理制度都不健全,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而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而,对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也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一)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虽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大多配置了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职能大多与总经理办公室等行政部门相混淆,职责分工很不明确。由于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管理素质低下,所谓的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档案管理、工资核定、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管理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人才的招聘、培训等本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成的工作,却往往由企业经营者一手包办,这与现代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专业化管理极不协调。
(二)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主要存在两个方而的问题:一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过于依赖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把机械性的在岗状况作为考核员工工作绩效的唯一手段。有的甚至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这些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二是,许多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不能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的层次及岗位,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考核,最终往往是根据主管的主观评价确定考评结果。这样的考评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缺乏科学的人才选用机制
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等,几乎都是由企业经营管理者决定的,这种人治的特点在中小企业显得尤为突出。中小企业这种人才管理模式,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重大缺陷,它一方而容易导致企业对经营者个人能力和水平的过度依赖,使企业的兴衰盛败系于一人,增大了企业的决策风险;另一方而,它也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虚化,容易挫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企业经营者不仅自身要树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而且要在行动上摈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越俎代庖的陋习,把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切切实实地交付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真正发挥起职能作用,而不是仅仅按照企业领导人指令办事的“傀儡”。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针对中小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普遍存在的员工评价主管说了算、员工激励单纯以物质奖励来体现等现象,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员工激励应包括以下内容和环节:
1考核工具应用。考核工具的使用,需要根据考核工作的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绩效考核计划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目标管理法和关键指标考核法对考核对象的考核内容进行划分,从而形成较为标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绩效考核的考核阶段,可以通过360度考核考评的方法,对考核对象进行考核,从而全方位提升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2完善考核方式。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员工考核体系的改革实施,既要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一个统一的绩效考核流程来对各个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有益于绩效考核的规范化和精确化。绩效考核流程主要由各部门、绩效考核小组、总经理二部分组成,具体实施如下:
(1)制定绩效考核计划。公司绩效考核小组按照收集的各部门工作计划,并通过绩效考核小组会议审核通过后将其上交至总经理进行审批;
(2)总经理通过对各方而因素的综合考虑,结合公司现状对各部门工作计划进行严格而全而的审核,并将得出的审核结果下达到绩效考核小组;
(3)如果接到的是通过审核的绩效考核指标计划,绩效考核小组则将其直接下达到各部门,各部门按要求执行;若未通过审核,则由绩效考核小组重新制定。
(4)各部门在每个月末,必须将当月的绩效考核指标计划执行情况及相关指标收集整理之后传递到绩效考核小组;
(5)绩效考核小组拿到整理好的相关资料之后,按照一定的考核核算办法,核对各部门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并结合考核管理办法,得出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结果,并将结果上报给总经理;
(6)总经理最后签字审批,绩效考核小组通报结果并就出台相应的奖惩。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选用机制,建好企业的主力军和后备队
人才选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主力军和一个强有力的后备队。中小企业要建设好白己的人才队伍,可从以下方而着手:首先,建立起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资料库,扩张人才选择的范围和领域,保证企业需要的人才找得到,选得出。其次,有计划地对企业员工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所选人才技能精,用得上。再次,加强后备队伍建设,通过招收一定数量缺资历但有潜力的新手作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储备。通过有计划地为新手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确保后备队伍拉得出,顶得上。中小企业由于要建设好自己的人才队伍,可从以下方而着手:
第一,建立起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资料库,扩张人才选择的范围和领域,保证企业需要的人才找得到,选得出。
第二,有计划地对企业员工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所选人才技能精,用得上。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中小企业所而临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压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确保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为此,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要花大力气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给自己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了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多个方而的专业知识,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对于其中问题研究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通过不断的学习去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探讨和分析,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在世界市场经济中提供更多的后备保证。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工作,所以当前企业对于企业员工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尤其是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了,这就使得当前很多企业都对于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重视,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完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直接调度者——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以明确化生产分工、合理化劳动所得,从而推动社会不断繁荣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探讨解答。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众所周知,当前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企业当前最为重视的一个核心资源,而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就变得尤为关键,但是就当前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制约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还在根源上影响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进而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对于当前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作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其也会受到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当前管理理念和制度变化较快的市场环境而言,这种影响更为突出,在此基础上,虽然当前我国各企业已经加强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来说,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制约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也是当前我国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往,我国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把企业员工当作一种单纯的劳动力进行管理,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企业员工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在管理过程中就可能偏向于束缚管理的方向,但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把企业员工当作一种较为关键的战略资源进行看待和管理,这就是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现代管理理念和意识无法做到真正的接受和融入,管理意识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做到真正的人力资源最大化开发和利用;
(2)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陷也是制约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离不开相关机制的支持,只有在企业内不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更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当前我国诸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在薪酬奖励机制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3)对于企业文化的关注程度不足也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当前很多企业都无法将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融合到一起,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这在无形中就相当于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如何做好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这三点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切实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1)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我们做好的就是切实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尤其是要针对当前的市场环境,结合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对于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要彻底根除,加强对于当前最为有效地管理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视和接纳,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到自身的管理工作中,改善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确保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说,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人才的招聘和管理环节了,人才是当前诸多企业都较为关注的核心资源,所以对于人才的招聘也是最为关键的,做好企业人才的招聘工作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基于此,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流程的监管,确保招聘流程的科学性,其次,要加强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匹配性的关注,确保我们所招聘的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否则即使招聘对象如何优秀,一旦其对于自身招聘岗位不匹配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还应该加强对于招聘过程的监督力度,确保招聘的规范化,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引入;
(3)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引入的人才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晋升和奖励制度更为关键,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一部分要想使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奖励和考核机制,确保企业员工工作的激情,做好企业考核和奖励工作首先需要我们确保的就是考核的公平性,尤其是要加强对于考核制度的制定以及其具体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考核对于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平的,避免一些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就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考核机制来说大都采取的绩效考核方法,因此,我们就必须针对自身企业实际状况提高企业绩效考核机制的水平和质量,另外,对于企业奖励的制定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尤其是要加强对于企业员工需求的了解,通过了解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进而使得奖励机制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4)最后,针对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我们也有理由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程度,在企业全体员工内部强化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能够深入的融入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内心,进而企业员工才能够真正的把自身当作企业的一部分来积极工作,这对于企业来说就做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综上所示,在当前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很多企业都已经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极为关键的战略资源来进行管理,虽然在当前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是我们仍然要正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不足,只有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完善,才能真正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日趋规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着,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是医院的宗旨,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规范财务的收支,明确经济责任,堵塞日常运行的各种漏洞,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率,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是所有医院面临的重点难点之一。基于这一现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医院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医院预算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现行大多数医院中存在的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差等都成为影响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此,本文将对医院全面预算的相关概述、现行医院全面预算中的主要弊端以及具体的完善的措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医院; 全面预算; 问题; 措施
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关于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相关部门不断下发相关的文件,以其中新医院财务制度为典型,要求医院切实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并将相关编制、决算、审批等一系列制度考虑其中,以此使医院管理更具规范性,充分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使用率。然而大部分医院在实际财务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全面预算方面,多表现出编制不科学或考核机制缺失等现状,难以实现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因此,如何做好全面预算工作成为当前医院发展中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医院预算是指医院为了实现预定期内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按照一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医院在预定期内经营活动的总体安排。医院的全面预算概念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内容全面,预算涉及到医院运营管理各个层面,不仅有与日常运营活动直接相关的预算,还有与医院长期发展相关的资本预算。二是参与编制的人员全面,医院的预算编制不仅有财务人员,还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和各职能科室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三是预算过程的全面,包括了预算的编制、分析、控制、考核等,通过预算的管理,对医院的整个运营活动起到指导和管理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具有机制性、战略性和全员性等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医院经营管理涉及临床、医技、职能部门等较多科室,其在计划战略制定中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忽视医院整体的发展战略,难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而通过全面预算便可依据预算结果要求各部门做到协调兼顾,使医院整体利益得以考虑。[1]
(一)忽视全面预算的重要性
现阶段,全面预算在大多医院中仍不被重视,如预算编制工作缺少各临床科室、归口部门的参与,仍以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为主完成相应的预算过程。而职能部门全面预算中又忽视对临床医疗科室不合理开支、预算执行问题的考虑,导致编制结果脱离临床医疗的实际情况而存在,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这种对全面预算重要性的忽视,极大程度造成全面预算编制不准确,从而要求进行预算调整,不仅对预算执行带来不利影响,也在调整中浪费更多人力与物力资源。
(二)不合理的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应结合医院具体情况而编制,大多数医院在编制中往往引入增量预算的方式,其主要将基期的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考虑其中,并结合相应的增长率完成编制。但由于增量预算的方法是在前期预算执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就不可避免地受前期既成事实影响,一旦前期预算出现不合理因素,很容易导致后期的预算编制出现偏差。因此,如何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成为医院全面预算中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预算执行力的缺失
医院在预算管理活动中更倾向于做好全面预算编制工作,但在预算执行方面却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即使部分医院在预算执行控制能力方面较强,但因缺少相应的监管工作,使预算部门在执行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难以达到预算执行的最终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本身属于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忽视任意一个环节,都将制约医院全面预算水平的提高[2]。
(四)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
作为全面预算落实的基本保障,考核机制应在医院预算执行中得以落实。医院每个预算执行部门在奖惩、考核下更注重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确保全面预算符合医院经营管理的要求。然而现行大多数医院关于全面预算并未进行相关奖惩考核制度的构建,没有把预算的执行情况、成本目标的控制实现情况、业务工作效率、绩效考评情况和责任人、医院职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不能有效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少数医院引入考核制度,也不具备较强的可靠性,导致预算考核完全拘泥于形式,不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五)预算分析质量较低
全面预算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需依托于预算的具体分析,若预算中未做好及时分析很容易对反馈信息质量造成影响,出现如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导致医院管理者对各部门预算执行状况无法及时掌握,更无从谈及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即使进行预算分析,往往忽视实际完成值与预算目标产生差异原因的考虑,使医院整体年度运营目标难以完成。另外,医院全面预算分析中更注重以年为周期,预算问题分析不具备较强的时效性,难以适时提出调整策略[3]。
(一)预算相关管理制度的构建
针对医院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实际管理中应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构建,确保其成为预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度内容中应将预算需遵循的原则、编制的相关要求与程序、批复程序以及考核机制等融入其中,要求各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严格遵循管理制度进行预算的执行。同时,医院各职能部门对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需及时向预算管理办公室上报,若需调整预算还应保证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以此使全面预算更具规范化特征。
(二)预算编制方法的完善
预算编制方法的合理选择是确保全面预算水平提高的关键。医院应结合具体的预算项目,在利用增量预算方法的同时配合其他如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编制方法。具体完善编制方法过程中,应对预算项目性质进行明确,结合近期预算数据变化特征进行编制方法的选取,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预算,在编制方法选择过程中可引入固定预算法;对保持平稳增长的医疗收入,可通过增量预算的方式完成编制;而对卫生耗材的购置等业务成本费用,预算中可引入弹性编制方法[4]。
(三)注重做好预算质量控制工作
预算质量的控制关键在于预算执行是否得以有效管理控制。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引入预算管理模块,将各类预算金额存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这样在监督各科室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系统提示,有效控制支出预算或超出预算等内容。另外,医院在预算分析中应注重周期的控制,可以采取季度周期形式,根据季度预算分析报告及时总结预算执行偏差与产生的原因,有利于预算编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全面预算考核机制的建立
考核机制的建立应注意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可专门建立预算考核机构,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组成,其他预算工作职能部门配合,对各临床科室、职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业务工作效率、绩效考评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中,其对调动各执行部门提高预算执行水平的积极性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同时,考核机制应注重鼓励各执行部门及时发现预算管理问题,为后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闭环管理的方式使预算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有效的全面预算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实际预算管理中应正视全面预算的基本内涵与意义,立足于现行医院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从预算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预算质量的控制以及考核机制的构建,达到全面预算的目标,为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徐元元,田立启,侯常敏,操礼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2014.4.
[2]何燕.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1:64-65.
[3]吴坤.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194-195.
[4]杨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147-148.
[5]赵红.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12:174-176.
医院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达到机构的目标而评估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找到合适的人员来满足这种需求,并且通过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使每一个雇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同时,其项目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主要存在观念落后、管理不严以及人才流失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
1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滞后,管理方式简单
近些年来水利水电企业将传统的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部门,在某种角度反应出企业管理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企业知识简单的将人事部的名字进行更改,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不同,其工作思想以及管理模式没有进行更新,仅仅将员工作为发展的工具,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安置员工,其管理任务是控制员工,其主要对企业员工薪酬的控制与利用,忽略了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1]。
1.2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存在差异
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有效的管理战略以及管理制定,才能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和作用。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企业中,没有重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人力资源部门仅仅对企业员工的招聘、调度、职位的晋升以及薪资等方面开展工作活动,而不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工作前提,仅仅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一项管理工作,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前提的一项科学活动。企业在工作岗位的设置上也有很大的缺陷,目前的大部分水利水电企业中多以“因人设事,因人设岗”作为工作岗位安排的原则,且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仅以当前或短期的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进行管理和调度,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立足于企业长久的发展,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相分离[2]。
1.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是至当员工在出色的完成任务目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时,企业通过薪酬、奖金、福利或是股份分成等形式奖励员工,从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鼓励员工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或困难的工作,并且对员工的个人能力也起到了锻炼的效果。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激励制度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司吸引人才的前提[3]。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最直接的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虽然在长久的发展中,我国水利水电企业也重视到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物质奖励,但该问题依旧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主要是由于物质奖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缺陷,导致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优化人力资源。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束缚着水利水电企业的发展,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实现企业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前提[4]。企业管理层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思想相结合,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向标,进一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重视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并重视优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最大程度的对人才进行吸收、培养以及使用,立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建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正确认识人才使用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竞争,并做好人力资源优化,将优秀人才调度到适合的岗位,提高人才使用的效率。
(2)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层要将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统筹,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并且实现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中心是要以服务企业开展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适应,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平稳运营[5]。水利水电企业规模不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开展的要求也不同。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以此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3)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人才的流失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实现水利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前提。首先,需要规范企业内部竞争制度,在员工岗位确定后,落实双向选择制度,促进企业内部的合理竞争,通过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法,打破企业职工“铁饭碗”的现象,让人人都能参与职位的竞争。然后,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以员工的岗位、对企业的贡献作为奖金的参考依据,所以,有效的绩效考核与个人薪资的结合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最后,建立目标激励制度,为每个员工制定科学的目标,并实现以目标为工作核心、以员工待遇与任务完成情况的企业管理,以此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长推动了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对水利水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促进工程建设、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工程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其他经济群体的发展,这些经济群体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当属我国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极具发展优势,但随着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出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大批的的外资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遭受着日益沉重的压力,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挑战,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方面也显示出很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如何促进,帮助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便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这也是本文展开的话题。
关键词:我国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灵活多样,民营小企业也随之诞生。我国的中小企业极具发展优势,但随着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出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大批的的外资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遭受着日益沉重的压力,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挑战,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和缺点。例如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等问题。因此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优势
中小企业诞生于新时代,自然就会具有新生代的特点与风采,的确如此,不说其他方面,单说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就具有它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所以极具灵活性,当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是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在任用人才方面极具优势,而且其选拔机制独特而有效。这样既可以给年轻人、有才之士发展的机会,也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持续发展。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一般的综合素质较高,因为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上不同于其他大企业,它采用经营权与所有权二者的统一,这样可以保障不论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都会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第三,中小企业因其规模较小,人数很少,这样的话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联系也比较密切,便于开展工作。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三个绝对的优势。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外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调控的双管齐下,使得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外界日益沉重的压力,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挑战,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和缺点。
1、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上不同于其他大企业,它采用经营权与所有权二者的统一,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二者之所以统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极具优势,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家族企业大多都是“自己人”,而这些自己人大多又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过来的,员工与员工,甚至是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的信誉问题在外界的评价中偏低。其二,通过介绍过来的熟人员工很难对他们在技术上有严格的要求,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只会是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三,这种中小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局限性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具有排外性,对外来员工的不友好甚至是排挤,这些行为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也都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极其不利的,很难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健康持续运营。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少长期高效的薪酬激励制度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工资主要采用基本工资加提成组成的,这种方法灵活高效,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效益。但因为缺乏一个系统公平的考核机制,很难对员工的贡献成效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相对公平的考核,尤其是当企业规模扩大之后,这种工资模式会造成企业内工资机制的混乱。另外,这种单一的薪酬体系不仅不能有效公平的衡量员工的贡献量,也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因此原来的薪酬体系必须根据公司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说在进行员工薪酬评定时,考虑到他们是否可以给公司里的核心员工持股的机会,多创造一些员工外出参加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的五险一金福利制度已成为社会的大势所趋,另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都是公司应该进行提倡并改善的。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这种管理观念在思想上束缚了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思维,他们认为员工是一种成本,而非一种投资。中小企业管理层不仅不重视人力资源工作,也不支持相关的人力资源活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其中的潜力,只是简单的认为提高收益的方式就是提高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所以他们不愿意用更多资金和时间来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然而企业家们并没有发现。当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完善时,就会导致企业管理定位的不明确。因为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所以员工之间就会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更不应说细致清晰了。因为中小企业管理层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导致企业在用人选才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例如,对于企业里的一些内部岗位来说,因为在用人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更没有公开公平有效合理的相关的人才选拔程序,只是凭借第一印象或者是短暂的相处,亦或是熟人之间的信任来安排岗位,这导致招聘到的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运营,更不用说创造效益了。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措施
通过上文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其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甚至有可能因为中小企业管理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够,不能结合企业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方式这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针对管理层开展一些培训活动,让其知道了解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更新观念,把它们从传统的人事制度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了解知道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与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认识到员工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要加大对员工的投入,提高企业员工的的人文素养,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在奖励制度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激励机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殊性质、职责等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四、结论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开展对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我们要在中小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不断改进并建立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有效机制,并且通过发挥人力资源效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经济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瞿群臻.基于三类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剖析[J].生产力研究,2012,(7).
[2]牛凯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认祝和机制[J].企业活力.2013,(8).
[3]樊军.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潭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7,(3).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本相关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房地产业历来在拉动国民经济和刺激内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见房地产业的良好有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大局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于土地、金融等方面的调控政策力度渐渐增加,然而这对于实力较弱小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而言,其面临的与其说是困境,说是绝境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若要求得更好的发展,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却是一个很好地契机。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特点便是高投资、高风险而回收时间较长,从事该行业的多为专业性人才。针对这一特点,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即综合能力与相对丰富的阅历。不难发现人力资源就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放眼当今房地产业格局,人力资源与专业人才的竞争日益剧烈,竞争的矛头直指对于人才的争夺,综上可见人力资源的合理、恰当、专业的管理已俨然成为房地产企业竞争的中坚力量。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一)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考核制度大多重视的是短期的利益与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大方向,缺乏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规划。对于不同岗位的职工难以使其发挥一技之长,企业也会空有实力却难以发挥,不能面对市场的日新月异做出适当改善,终致考核制度出现大的缺陷。
(二)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及思路相对滞后
企业的观念与思路不妨理解为一个企业得以生生不息发展下去的依仗,但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却停留在管理,甚至只有强制管理的最为初级的阶段,工资审计、奖惩制度等均不完善,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大框架。在人员引进方面多高薪引进有经验的应聘者,却放弃培养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人才,最终导致了企业内部人才断代的艰难运营局面。
(三)企业内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稀少,企业文化普遍缺乏
房地产企业的形成相对较晚,因此收拢大量的专业人才是不现实的,即便当前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从业人数也在增加,但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房产企业中管理人才出现很大缺口。在中小企业中,企业文化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是它的地位是不容撼动的。企业文化可以挖掘出一个企业的潜力,具有导向、约束等一系列的正作用,企业文化的缺乏会使员工难以找到共同的目标、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一剂强心剂、兴奋剂。
三、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制度
薪酬无疑是员工关注的重点,也决定了员工的去留,合理的薪酬制度与考核制度是员工能否继续工作下去的关键。房地产企业则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运营特点和发展战略,以整个体系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为出发点,逐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进步的考核与薪酬体系,要依据不同的岗位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制度,避免量化形式的出现,万万不可让企业出现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此外,该体系的动态性是很重要的,房产经营极其复杂繁琐,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和掌握企业的现状,面对不同的状况和市场情况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更要有面对各种情况仍可理智处理的心态,将企业的利益放大至最大。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经济学家舒尔次指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所以提高员工素质,对他们进行培训势在必行。在房地产企业中,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以及新的管理模式层出不穷,所以有必要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新老员工要分别对待,针对其不同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并且要增强和员工的沟通力度,为他们设计多样的职业生活,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提供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种方式,让人力资源的管理由外界的不断鼓励转变为对自身的肯定,向着自我激励的方向转变。同时,企业要将人力资源看作根本,并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达到提升业绩的目的,最终推动企业战略的有效实现。
(三)通过多渠道选拔人才
人才的拥有量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现如今对于人才的招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的选择当作决定企业人员去留的标准。对于招聘要做好十足的准备工作,招聘前要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招聘计划。招聘过程中可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选择出最合适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适时的对在职人员进行分配调整,晋升机制和人才的选拔尤为重要,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占有量的竞争,也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竞争。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抛开旧的用人观念,明确确立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全局的角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将其纳入企业的日程,并对其进行长期的推动,使企业得到提升,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健、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善传统的经营模式,把人力资源的管理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高点上,应用更加现代的方法,把企业的人力资源迅速转变成人力资本,不断的创新,配合更加完善的考核举措和选拔方式,铸就自身独特的运营理念,铸就独特的品牌。着力强调从全局角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将其纳入企业整体规划之中,达到短期提升,长期推动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房地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概述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远景及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对国有房地产项目公司尤为重要。
2人力资源管理对项目公司的特殊意义
2.1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公司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上级集团公司授权下,可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但从可行性研究、前期规划、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到销售回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保证实施,都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调配,否则迟早将被市场所淘汰。
2.2项目运行安全的保障
房地产行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存在着资金、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风险隐患,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做好人的工作,才能从源头上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保证项目公司的安全运行。
2.3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前提
必须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来确保项目公司经营方针和年度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整个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经过前几年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下属项目公司基本数量较多,但规模小、人数少,与大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表现:
3.1优秀人才引进难
困难集中体现在难以吸引、留住和合理运用优秀的员工,项目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基本是集团公司委派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外聘的,而外聘的优秀员工始终无法进入企业的核心层,难以发挥其才能,从而造成大量的优秀员工流失。
3.2人才结构不合理
虽然房地产企业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过程,也引进了大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相比于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需求,项目公司所需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科技人才仍无法得到满足。引进人才虽然地缘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容、文化相通,但由于企业性质大都是从内部施工企业管理岗位转入,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上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3.3人才流动速度快
目前房地产人才市场上高端人才一部分流向海外,一部分流向国内的大型外企。项目公司面临着人才“选、用、育、留”难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项目公司的健康发展。
4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不利的原因
4.1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国有房地产项目公司一般都是单一项目,规模较小,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往往也只是根据上级集团公司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实施招聘、合同管理、考勤、薪酬、调动等工作,而在员工激励、自主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基本没有。
4.2项目公司市场地位低下,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除参加上级集团公司组织的培训外,项目公司对骨干进行系统、长期培训的能力缺乏。一方面是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专人组织培训,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计划缺少规划,严重制约了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4.3薪酬体系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1)项目公司的薪酬体系一般参照集团公司标准,没有与公司的实际结合起来,灵活性、透明性差。员工基本工资的等级较少,其调整除了职位的晋升外别无它法;
(2)薪酬没有真正与绩效挂钩。虽然实行年终考核奖等绩效管理手段,但员工年终考核结果还是以基层主管的主观判断为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且年终考核奖的档次也没有真正拉开,员工对考核的感受不深;
(3)福利机制不完善。外聘员工由于档案、党团关系不在公司内,原就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加之升职通道、高层次培训、职称评定等其他激励手段不足,无法提供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4)缺乏对地域特点的区别。各项目公司所处的区域不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又有着极大的差异,一、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住房、消费、医疗、教育成本都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而集团公司对各项目公司的工资总额、岗位工资标准通常采取一刀切、平均主义的做法,给部分区域的项目公司增加了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的难度。
4.4对人才重使用轻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是核心,而有些项目公司对员工存在重使用、轻开发的现象。人应该像蓄电池一样,充足电后自然会放电,然后再进行充电循环使用,如果一味地过度使用,而不及时补充新的能量和知识,员工迟早会在高压下选择另谋出路,企业永远无法留住人才。
5加强和完善项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项目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从选人、用人、育人及留人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5.1招聘人才的天平应向无资历有潜力的新手倾斜
招聘人才的天平应向无资历有潜力的新手倾斜,这是项目公司弥补外部挖掘人才弱势的现实选择。项目公司受自身各方面因素所限,无法吸引更多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即使引进了这样的人才,也未必能长期留住,反而会给企业人力资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项目公司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储备机制,在招聘时,要更关注应聘者的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和道德修养,即使是没有任何资历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根据企业的需要画出最美的图画,同时还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忠诚度。
5.2应重在内部培养为主
项目公司应当主动担负起员工知识更新的责任,要立足自我培养为主、外部培训为辅,面向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建立健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内外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企业内部的终生学习系统。不仅要有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必须要有对团队精神、开拓创新、道德素养、政策理论水平的培养。
5.3加大培训投入,不断促使企业人才辈出
项目公司通过各种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政治理论以及学历深造等方面的培训,不仅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公司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益,还能使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企业未来的发展,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改善工作动机,调动工作积极性。
5.4要重视情感管理
情感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正向的情感管理能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消除职工的消极情绪,就项目公司而言,其薪酬、福利、名气、社会地位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情”能补拙,通过双向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使员工切身感受到被需要和被肯定,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斗志,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形成良性循环。
5.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项目公司要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绩效薪酬的分配,要向一线基层岗位、关键管理岗位、有突出贡献人才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
(2)健全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通过内部轮岗制度、末位淘汰制度及业绩考核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人尽其用,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3)完善配套的激励措施。项目公司除了制定出好的薪酬和晋升制度外,还应该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宣传企业文化,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员工,建立工会组织,加强工作保障、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实际困难,为所有员工提供一个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6结语
当今社会,人才已成为一种资源,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国有房地产项目公司应转变思路,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肯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以促使“人”“事”和谐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企业只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建立起新的人力资源与开发机制,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教学体质改革的产物,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公办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非国家财政经费的一种公益性新型本科高等学校。办学中,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实行新的机制办学、新的办学模式及新的管理办法,具有机制灵活、模式新颖和管理独立等特点。当前,随着人类对高等教育的追求,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既是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为了保证更快、更好、健康的发展,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其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如何结合独立学院独立、灵活的特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确保独立学院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缺乏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独立学院缺乏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进行档案、薪酬、培训等的管理,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是放在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有些独立学院虽然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还是沿用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以职称作为薪酬的主要依据,相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无论贡献大小,最终的回报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母体学校、招聘教师和兼职教师。这就出现了教师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职教师比例低且多为老年和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大多缺乏教学经验,高水平的教师少,尤其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更谈不上大师级的教师。学校的师资大多是从其它高校招聘的兼职教师,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是很了解,有的甚至是应付了事。独立学院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管理、编制等方面没有享受到与公办高校教师的同等待遇,就无法吸引并留住高层次的人才。师资队伍不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独立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3.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独立学院在绩效考评上基本沿用母体学校的管理办法,主观地对教职员工进行评价,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独立学院绩效考核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性。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对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关注不够,只注重考核结果。考核制度没能发挥激励作用,与奖励、晋升等联系不大。
3.2绩效考核指标不全面。
3.2.1制定考核指标缺乏深层次的调研。考核指标的制定必须和学校的发展相吻合,应结合学校的发展,才能使教师和学校同发展。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几乎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没有开展深层次的调研,造成指标层次不清、考核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作状况等情况。
3.2.2指标体系没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制定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最终考核的结果。如果考核指标太简单,会造成考核评审工作的片面性,但如果考核指标太复杂,则会影响考核工作量统计的难度。因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
3.2.3不同学科采用相同的考核体系。由于学科的特点不同,所以不能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来统一进行考核。比如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教学成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测评,则会造成“厚此薄彼”。例如有些独立学院要求教师每节课都布置家庭作业,这对理科来讲可能是正确的,但对于文科来讲就不适合了。
4.薪酬体系不科学。
4.1严重存在平均主义现象。近几年,独立学院重点加大了薪酬的改革力度,但是平均主义现象任然十分严重。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严重存在同岗不同津贴,不同岗却相同津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薪酬设计是以职务和职称作为岗位津贴的主要依据。这种同工不同酬或不同工却同酬的现状,抑制了教师的积极性。这种只与职称相关的薪酬制度区分不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严重打击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岗位津贴可以使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应资历、能力以及工作贡献的大小而享受到不同的薪酬待遇,但却忽视了相同工作岗位上不同工作性质和业绩的人员也应该享受不同的薪酬待遇,这又形成了同岗位的平均主义。所以岗位津贴很难拉开教师的薪酬,也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2薪酬结构不合理,非货币薪酬没有得到重视。独立学院忽视了非货币薪酬的作用,从而导致了薪酬中很少设计到福利等非货币薪酬,学院给教师的福利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而是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归属感,通过福利等非货币薪酬来提高教师对学院的认同感,让教师深深地感受到学院会是一个很好的归属,会带给自己很大的发展空间。
5.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信息技术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应该成为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强有力保障。但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还是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工作还是处在人工操作阶段。独立学院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
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与设计
要想做好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转变,使管理工作解脱事务性的工作,将重点工作放在组织层的战略规划上,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改革。1.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全面推进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时常选聘。学院与教职工建立聘任关系,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开发利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提高人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2.实施系列人才工程,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地位的主要标志,是学校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保障和关键所在。为落实学校的发展战略,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应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1办学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学院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工作的首位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完健全配套措施和体制,培养健康发展的学术氛围,创造干事创业的人才成长环境。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广泛吸收教师参与学院的战略规划制定、实施、评估等办学活动。
2.2提高人才引进门槛,严把入口关,将“非硕士不进”落实在各类人才招聘工作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倾情返聘周边地区高校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的退休教师,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的脊梁。
2.3建设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团队,根据团队建设需要,引进、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做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重点扶持团队和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条件和科研经费。
2.4设立“院长奖励计划”。对素质高,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干部,给予专项奖励,激励教师和干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扎根学校、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实施中青年学科专业骨干培养计划,加强教学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不断提高。
2.5拓宽引进优秀人才的渠道,尤其是国内外优秀的学科专业高水平人才。在重点专业设置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重点岗位,实施重点岗位津贴制度,筑巢引凤,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建立服务型行政组织,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努力为教师服务。
3.实行战略性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稳定。独立学院应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目前独立学院相互间的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留住、吸引高水平人才,就要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即实施战略性薪酬管理。独立学院战略性薪酬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3.1科学化薪酬设计。独立学院要充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要从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管理权限等方面了解教职工的任职资格、核心能力等一系列指标,通过认真分析后建立以职称、工作能力、岗位等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拟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管,建立能力和绩效相结合的薪酬制度。
3.2设立完善的薪酬体系。薪酬设计一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忽视了保健计划,员工参与决策程度、提供个入成长机会等内在的薪酬。薪酬结构中应该不仅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薪酬,还要有货币和非货币的薪酬;不仅有有形和无形的薪酬,还要有保健性和激励性的薪酬。
3.3为核心教师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独立学院应注重核心教师的发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薪酬方面考虑为每一个核心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的,确保他们在职业规划中的薪资,让核心教师能够坚定长期留在学院发展的信心,看清楚自己在学院的发展前途。
4.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4.1制定并执行学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校园网系统和网络服务系统,优化学院网络资源管理和配置,构建体系完备、资源丰富的平台,搭建学院统一的数据平台、信息门户和身份认证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建设网上在线教学系统、网上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网上虚拟实验室等信息系统,满足学科建设对网络和信息的需求。开发数字化学习环境,满足师生对网络和信息的需求。
4.2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系统,面向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水平。扩大文献资源,购置数字资源库,以此建设特色数字资源。
4.3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力争使师生通过管理系统快捷查询图书的馆藏地点和借阅情况,在网上办理图书续借和预约服务,建立全院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确保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使学院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加强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要彻底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学院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职业院校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各种因素,职业院校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沿袭传统管理模式,缺乏拓展创新,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逐渐成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关注的话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
(一)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经济学和人本思想框架下,通过招聘、选拔、培训、薪酬管理等方式对企业或组织相关人士进行人力资源合理运用调整,以满足企业或组织阶段性和长期发展需求,保证组织利益最大化,成员结构和谐,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等一系列管理方式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要对人力需求进行计划、招聘、考核和支付薪酬,在活动中实施有效管理和奖惩机制,结合员工个人需求和情况进行有效培训和开发,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最优组织绩效。
(二)六大模块
通常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大模块,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通过六大模块的活动能够帮助企业掌握员工动态和员工心理,促进员工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计划和长期目标制定。
(三)任务
保证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最大程度需求;最大程度开发与管理外部人力资源,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维护内部人力资源,挖掘其潜能,使原有人力资源得到提升。
二、人资管理现状
(一)模式落后
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沿袭传统观念,模式落后,并没有将教师作为可开发资源善加利用。在制度管理方面仍旧采用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包括教职工调配、任免、薪酬发放、险金管理等;管理方式采用模块管理,会导致教职工人数增长过快,严重超出人资需求。职业院校资源配置属于计划配置,因此对职工专业素养和学历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对新进职员能力要求参差不齐,阻碍了其日常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化、规范化。
(二)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受本科高校管理模式影响较大,一方面缺乏针对职业院校特色的管理结构,职业院校区别于本科高校,其教育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专业就业,所以对职业院校来讲实习实训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职业院校对组织结构特色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职业院校在自己定位方面的管理工作较薄弱,不能很好体现职业院校特点。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党政管理机构冗长,部门多、管理层多、职工多,造成机构臃肿人力资源浪费,官僚风气浮夸,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部门威信度。
(三)资源开发不足
人力资源实际上是可开发资源,具有无限可能。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没有意识到教师工是可开发宝贵资源,对职工工作能力的关注度较低,缺乏对职工系统性培训,更新员工职业理念和优化职业操守,造成教职工专业知识陈旧滞后,对突发情况应急能力不足,新知识新概念接触较少,掌握能力较弱。同时,部分教职工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且培训较统一,仅限于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不具备针对性和创新性。最后,对培训结果反馈不足,通常情况下教职工培训流于形式,通过培训机构进行结果考评,颁布培训证书,并不能真正反映教职工实际培训结果和培训中产生的问题,培训模式过于形式化。
(四)绩效考评模糊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考评为员工培训方向、薪酬管理和职称评定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是重要的人才管理信息,对教职工心理管理和职业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绩效管理正规化有助于提升教职工工作责任心。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绩效考评模糊,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不同年龄、学历、层级、类型的教职工没有具体详细划分,没有制定具体量化标准,而是通过对德、能、勤、绩四项基本指标进行统一衡量,缺乏针对性;二是流于形式,职业院校的绩效考评往往只作为教职工工作能力参考,却不与奖惩机制、基本薪酬和值职位变动直接挂钩,绩效考评成了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不能发挥其实际效应。
(五)薪酬不合理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虽然具备较大自主分配权,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薪酬分配方式科学系统的管理,考核测评也没有同薪酬直接挂钩,奖惩机制设定执行模糊,缺乏活力,现形工资制度不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平,不利于激发教职工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教职工工作往往缺乏积极性。同时,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职工薪资大体分为基本工资和津贴两个部分,基本工资呈现“大锅饭”现象,没有根据员工资历、学历、年龄等做出系统规划,津贴部分的运作大部分采用按固定比例分配,缺乏灵活性和激励性,导致教职工每年基本工资相当,薪酬分配缺乏应有的调节和激励作用,从经济角度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
三、实施建议
(一)改善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首要任务是改善人资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从传统管理模式中取长补短,探索针对职业院校特色的人资管理新途径。首先,改善管理模式要改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力资源为职业院校发展核心资源的观念,将教职工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工作,引领职业院校发展。其次,规范管理机构,从源头上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严格化、规范化、最后,充分重视人资管理中的人性化,以人为本,将教职工作为人资管理基础,充分发挥招聘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二)整合组织结构
突破传统模式,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结构,结合职业院校教学特点构建科学设置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在组织结构设置方面,要秉承实用、够用原则。一方面减少党政机构数量,精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确保人力资源同岗位数量、岗位要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职工思想政治道德和职业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重视力度,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特色。同时,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三)重视人资开发
促进教职工招聘规范化,保障教职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符合院校职位要求。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建设学习型院校。教职工作为人力资源其能力并非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和知识文化的发展呈现落后或进步现象,因此学校应加强教职工职业培训,开发教职工潜能。对新招聘的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合格之后再上岗,对已有员工强制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建立培训反馈机制,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改善。最后,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提升个人能力重要性宣传,帮助教职工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培训意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才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能力不断提升。
(四)严格绩效考评
开展工作绩效公开化、透明化工程,实施量化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学校可以在学期结束后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对教职工进行面谈,对考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同时重视教职工对绩效考评反馈,不断完善考评项目和所占比重。一方面有助于管理及沟通教职工沟通感情,建立彼此信任,在教育教学方向目标上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将绩效考评同职工职称、薪资挂钩,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一视同仁,对长期不符合职业要求的教职工执行末位淘汰,进行待岗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这种考评机制有利于绩效考核公平、公正,能够有效改善职工绩效,解决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五)合理规划薪酬
薪酬管理是最能够对教职工进行激励的管理机制,有效地薪酬体系能够帮助教职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改善当前薪酬体系,打破传统平均主义和一成不变的奖励机制,突出薪酬同岗位职责和绩效的联系,实现收入合理差距,实行灵活薪酬制度,按劳分配,逐渐确立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对于员工固定工资部分按照职位、职称、学历进行严格区分,津贴部分按照生产要素和劳动分配,真正实施职业院校内部自主分配权利,形成内部竞争机制,鼓励教职工不断充实自己,薪资适当向高素质、高贡献教职工倾斜。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对职业院校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当下我国职业院校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较为普遍,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出发,通过整合管理人力资源结构,重任人力资源发展,严格绩效考核和灵活薪酬管理几个方面共同努力,制定规范化、人本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符合自身教学要求的人力资源模式,提升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人才的充分利用,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它们互相交错又互为条件。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需要发现和激励,只有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我国要积极在教育事业中运用和推广信息技术。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职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性课程,在教育领域大力推广信息化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也已渗透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信息化教学模式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教育而形成新的稳定性教学体系。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包括:信息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信息化教学的资源一般比较丰富,学生要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比如多媒体创设问题,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计算机辅助学习,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条件收集资料,提高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教学过程由原先满堂灌学习知识演变成运用信息化技术自主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精神等。
二、信息化技术运用于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能够了解到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中各流程与要领,从而可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一般情况下,中职学生对于抽象性知识会感觉到难以掌握,这时需要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而信息化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实现抽象知识形象化的目的。从信息化教学特征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交互讨论、资源共享的学习新环境,构建发挥教师主导性、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学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中职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笔者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依据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
1.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案例教学
在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模式应用比较广泛。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相对动态与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典型案例情景中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在信息不完备的状况下也能做出判断,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比如在学习应聘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应聘现场,安排学生扮演面试官与求职者,让学生独立完成简历制作,学生亲身参与到面试过程中,学生在模拟面试过程中学习怎样把应聘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为将来就职面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讨论教学
老师将全班学生分解成几个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别讨论,然后全班共同讨论。全班共同讨论时,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全班学生思维进行撞击与交锋,讨论的过程是开放的,讨论的答案多元的,老师可以有意引导,让学生查阅参考文献,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不同答案。在信息化教学中,老师在网络环境中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可以运用QQ、微信、BBS等工具组织讨论。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讨论组中,讨论的话题是有关招聘素质要求,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化沟通工具展开讨论,老师在线监控讨论,及时引导以保证讨论的进程符合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采用讨论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批判与追求真理的作风。
3.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平台教学
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其重要的基础。网络平台教学要求融合教学资源,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起点和学习进度。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建立网络平台基地,把所有学习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老师要不断添加或者更新网络平台的资料,保持学习资料的新鲜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企业的文化形成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被公司的员工所接受一种价值的观念,是企业核心所在。以人为根本的一种文化,其关键是重视人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里面主导的地位。主要强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理解和关爱员工。并且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企业里面发展和寻求生存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引导员工将个人的目标放入到整个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战略目标里面,取得员工个人利益的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及社会效益之间的有机统一。同时企业文化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的文化核心和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整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过程里面,本身具有企业的特征经营哲学,其主要核心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生成企业的内部成员必须要遵守和认可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基本的信念以及相对应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的文化核心是企业员工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主要是用价值观来激发和塑造员工,让员工具备相同价值观的取向。将企业的文化渗透在企业一切日常的活动里面,成为一种管理的理念,也就是对人主观的能动性进行肯定,将文化引导看成手段,来对员工自觉的行为进行激发,最终起到管理效果。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
1.人力资源概念
人力资源是在一定范围里人所具备劳动力总和,也被称为劳动资源、劳动力的资源或是人类的资源。该种劳动力形成了从事社会经营和生产的条件。
2.人力资源的管理作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有着战略核心的作用,企业的人才是所有生产活动的前提和载体,企业竞争实际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管理和开发人才是整个企业的成败关键。同时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人才的管理手段,在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逐渐被认为是企业管理里面重要的决策部门。
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的管理核心是人,把企业的文化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相结合,可以将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一起提升。企业管理核心是对文化和人才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的文化与人力资源的管理结合点。一个企业的文化是整个企业发展源泉,同时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纲领。企业的文化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一致,两者之间互相发展、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有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企业文化导向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整个企业员工在信仰和观念上面共同存在的价值观,该价值观能对员工行为和意识产生强烈牵引和导向的作用。例如,广电积极提倡用户至上的原则,一旦该服务的理念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同之后,企业的员工好像会接受命令,在日常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尊重、体谅和服务拥护,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将用户放在首位,为用户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员工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整个企业自然会形成良好服务的形象。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需要将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和用人标准结合,在开始招聘之前需要设计与企业要求相符合的用人形象,严格筛选和考核招聘者。重点招聘一些能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能接受企业文化并且能迅速适应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和需要的员工。确保减少企业文化和新员工价值观之间的矛盾,让新员工能适应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将员工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程度提高。在考核的时候,需要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员工考核体系相融合,用对员工的考核和评估的方式来告诉员工企业提倡的东西,以及企业禁止的东西,逐步引导员工形成争先创优、力争上游的企业风尚。在分配酬劳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将业绩作为导向,积极实行员工多劳多得以及优劳多得的制度,员工一旦接受该制度之后,会为了将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实现,努力提升自己的业绩,最终将自己个人的目标实现。企业管理的人员需要给企业的员工创造业绩条件,将服务工作做好。
2.人才的吸引和保持作用
企业是否能吸引人才主要取决企业品牌的形象是否可以让人才认同。企业是雇主,其整个品牌的想象会按照综合形式将自身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展示给其他人看。企业文化用提供各种各样诱因和贡献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诱因的引导和成就的驱动之间的平衡让人才认同,以达到对人才的维系和吸引的作用。假如企业可以用分配文化的方式来确保人才物质利益得到实现,用招聘、录取、企业内部的待业以及解雇和养老的安全保障将人才安全感需求满足。用各种主体的文化和亚文化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用追求自我价值和协调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将员工的自我需求实现。是整个企业的文化里面的特有魅力,用该种魅力能将企业的人才吸引住,并且能将其保持在周围。
3.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
制度的文化是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是培养企业的员工、树立企业的形象根本保障,企业倡导的行为需要依靠企业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来维持,用企业的制度文化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将企业意志转变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的时候会与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博弈,逐步将规章制度接受认可,企业的制度文化对员工行为和思想产生约束的作用。企业的制度文化对于企业约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员工心理的约束,第二个方面是对行为的约束作用。一旦两个方面约束的作用统一结合起来,企业会建立一支团结、纪律、高效的企业团队,企业的员工会将自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完成。相关管理人员不需要施加外部强制力量,尽量防止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情绪产生,企业文化对企业构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员工激励和凝聚作用
企业的文化激励主要是精神方面的激励,企业优秀的文化是企业优秀的精神,该精神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是企业的全体领导和员工一起形成的精神,也是整个企业的发展灵魂。该精神可以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积极向上、和谐的组织环境和积极健康的企业工作氛围,员工在该氛围里面工作的时候会非常幸福,这样的精神可以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努力向上,将员工内心里面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企业的文化精神可以将员工精神的需要得到满足,是精神上面的激励,也就是企业的精神是整个企业的信仰,该信仰是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和信仰,能给员工的工作提供巨大动力,员工有了该动力之后能与企业荣辱与共。换言之,企业的文化会产生强大和持久的精神激励,对企业员工精神世界进行深层次激励,是企业的精神一定要能够让企业的员工有认同感,一定是有全体员工一起形成的,也就是企业的文化一定要应用到基层。企业的文化是来自于企业的一线,也是给一线的员工提供服务。企业的文化与企业激励的机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企业激励的机制完善能对企业文化进行很好地巩固,同时企业的文化也可以给企业的激励奠定一定基础,给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除此之外,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还会体现在企业的薪酬管理和职务的晋升方面。企业晋升和薪酬表一定要按照公平、公开以及公正的原则,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高度热情,企业的职务晋升一定要与企业人才的观念相符合,做到尊重人才和重视人才,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例如,海尔公司关于人才的观念是:能力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该观念能对企业员工起到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将自己本职的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里面,企业文化已经变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好坏对整个企业的影响非常巨大。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软实力的代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有正相关联系,企业的文化将企业员工凝聚力提高,促进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且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将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积极构建好,将文化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用文化对员工进行指导和激励。企业必须要依靠该软实力,才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高。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