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你对中职思想政治课的认识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需要,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这改变了过去一贯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谈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复习,人们首先提出的往往就是夯实基础,让学生背考点,而且偏好机械地记忆,课堂成了背书课、默写课。这反映出部分教师对“基础”的理解和强化存在着误区。
“基础”原意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起点。基础知识即指书本的基本概念、原理,意指知识的起点,如《经济生活》中涉及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消费观、效率和公平、经济制度、财政和税收、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政治生活》中涉及的“我国的国体、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与人大代表的地位职权、我国政党制度、中共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国际关系、当今时代主题、外交政策”,《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可以说,各模块中像这样的基本概念、原理比比皆是,这也是人们习惯上理解的所谓“基础”。
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像数学中的反证法和例证法、英语阅读中抓细节解题的方法等等。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像政治客观题的三审四排法,三审即审题枝、审题干、审问题,四排即排误、排异、排重、排乱等,主客观题解题方法的“三看”,即一看范围、二看题型、三看内容,答题时分要点,观点和材料相结合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平时解题过程中培养的。曾有这样一道高考题:“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在审题时紧紧抓住“认识论”这一范围关键词,就立即能够调取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三个主体知识。
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慢工”、“细活”。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一看设问就开始动笔答题,这其实是很不好的习惯。要养成审题慢答题快的习惯,审范围思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中的哪个知识点;要认真地阅读材料,其中蕴涵着解题的提示。在平时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对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要能从经济、政治、哲学等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当然学好政治,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像归纳总结、理解记忆、积累课外知识等都是学好政治所必需的。
高中政治课是改造思想、塑造灵魂、培养精神的课程,是一种人文学科课程。从课程性质而言,与一般文化课相比,政治课更多地承担着德育的任务,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所以,它特别需要我们用“情”和“意”来学习,要用“心”和“脑”来思考,在一些是非善恶面前,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要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如江苏一高考题:“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优良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全国卷:“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思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
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立场、正确的观点是做不好这些题目的。基本态度反映的不是像知识那样外化的、相对稳定的文本内容,而是内化的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的一种政治信念和信仰。
要避免把一个个基础知识孤立化,应试也并非简单地用考点去答题。因此,要把孤立的知识点放到特定的知识链条中,要能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一个不能准确梳理知识、科学整理知识的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利用相关的知识来答题。现在高考的每一道题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大多都会涉及相关内容的多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应依据考纲要求,带领学生架构起知识框架。
以哲学常识为例,考纲将其分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五大块。唯物论围绕“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样一个大问题展开,为此,学生应分解为三个小问题:①围绕“物质”应把握哪些知识点;②围绕“意识”应把握哪些知识点;③围绕“关系”应把握哪些问题。构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构应如图1所示。
哲学的五大块可以构建五个大的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放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一样适用。教师要能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基础知识,在大框架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深化,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做到对每个具体知识点顺利同化、顺应,运用时信手拈来。
小角度整合就是从某一小知识点切入,对其进行立体分析。譬如《经济生活》中“货币”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立足全书,形成这样一个知识小角度的整合,如图2所示。
正是在这种知识的并联、串联中,在知识的发散、聚合中,打通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没有理解的记忆,仅抓住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简单重复地识记,是一种机械识记。这样记忆的缺点是识记之后很快就会遗忘。即使识记后也不能熟练地加以运用。高一《经济生活》中仅仅记住“价值是与社会劳动率成反比”,根本无法解决高考题中关于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计算的题目;在《生活与哲学》中仅记住那些所谓的原理、方法,还是无法解决高考试题中的主观题。因为不理解这些原理,根本无法加以正确选择。所以,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谓“理解”就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要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应把孤立概念、原理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任何抽象思维和理论,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思维从这个出发点出发,而后离开它,摆脱它。”要让学生记住抽象的概念原理,教师一定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教学,这样的基础知识才会是活化的能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形象思维是驱散理论云雾的阳光,教师要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真正把握基础知识,真理解、会运用才是其真正掌握的标志。
从高考政治试卷来看,基础不仅仅表现为直问直答式的记忆类题目,这样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比例极少。对知识的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对知识的综合比较,在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等,都是灵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表现。也就是说,高考在能力考查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把握程度。今天,我们要在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基础上“重构基础”,从学生全面的、发展的角度,多方位地构筑基础的框架,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生活主题或思想主题灵活地汇聚知识,构筑更具活力的新知识体系。总之,要把“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将能力要求潜藏卷底。像2014年江苏考题中要求学生对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人大代表和人大的权利、政府和政党知识的区分,都设置了特定的情境。
任何事情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培养都需要在平时强化,只有平时的细水长流,才会有高考的水到渠成。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思政一般指思想政治,要真正重视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公民的人格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看到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的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困惑相关毕业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师对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学生受困惑其中,教师也受困惑当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实属正常,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课外解答,教师可以带着问题课下探讨。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席卷课堂教学多年,教学方法的单一简单的困惑依然存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没有从传统教学阴影中走出来,获得彻底的解放。课前教师忙于备书,把教材吃透,然后把教材内容变成讲课内容。课堂教学教师按照教案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步一步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听命于教师,成了知识的的接收器。一些教师长期受全国统一考试的束缚,想大胆改革,标新立异,又担心学生高考成绩的落后,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1、教师不能驾驭驾驭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教学任务上,对教学方式缺乏必要的研究探讨,或者说根本没有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改革的不彻底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首鼠两端,教学方式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已,内容一点没有改变。
2、教材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过分依赖于教材。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教材的研究,不难发现,教材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信息资源库,如何运用这一资源,教师一定充分运用,发挥创新潜能,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必须彻底改变一节成功的的教学以学生没有问题圆满结束理念,可以让学生的这有价值的问题走出教室,课外探究解答。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困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体系指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呈现的文本话语体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指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话语体系。它们之间不是完全等同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话语体系主要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话语体系,在当下的学科分类中,其通常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体系主要是教学实践(理论向教学转化)话语体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主要是指包括肢体语言在内的课堂教学话语体系。因此,这三个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科[2005]5号)的实施方案,对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重要调整。
新方案在话语体系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逐渐从意识形态宣传的角色中独立出来,不再是依附于政治话语需要的工具。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在适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开始不断地探索并实现理论自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话语思想、话语方式和话语形态,如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科学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新话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发展有了新的变革和转向。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形式和样态不断拓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逐渐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领域,并且被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所吸收,逐渐成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包括网络话语在内的各种新型话语不断出现,这也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图制定的。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倾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再认识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当前时代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高校的扩招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在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当关键,应当很好的结合新的发展时期之内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开展的难点等,制定出健全的方案和政策,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的改革。在工作之中不仅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同时还应当很好的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和思想,很好的应对环境和工作政策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讲,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存在有思想观念落后以及工作的内容滞后等情况,在今后还应当及时的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思想,不断的实现对工作的创新,以更好的增强工作的质量。
明确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点,所以还应当重点的对此环节的内容加以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看到市场经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学生对集体主义取向持否定的态度,部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
他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对西方价值观念主动迎合的现象,学生对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崇拜备至。这就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情况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针对这一新现象、新问题,积极地采取措施化解问题,这种情况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成为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任。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改革的核心方向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下文将针对主要的对策和工作开展的思想理念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事业的发展。
2.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切实的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准和最终效益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大学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在此阶段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的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应当树立起正确的理念和坚定的原则思想,同时对工作的开展方向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全面的坚持正确的、科学化的育人观念,在实践之中应当逐步的形成现代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原则。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还应当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之上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大力的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始终的坚持人性化的发展观念,全面的尊重广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同时增强学生对于工作的认同程度,使得传统工作之中单纯的教育理念得到全方位的改进,实现新的发展局面。
2.2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和人才素质提升
除了上述分析到的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应用之外,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对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更好的保证其可以符合当前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求。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应当多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贴近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多多运用丰富并且实际的例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充实,在今后还应当及时的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思想,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之中出现空洞的情况,同时还应当不断的提升学生对于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同程度,以更好的实现工作的发展,实现工作效应的增强和完善。
此外还应当着重的强调其中队伍以及人才素质的建设,不断的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最终使得相关教育事业可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真正意义上使得广大大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的来讲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当关键,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时代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高校的扩招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情况和今后发展的核心方向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主要思想和主导性的理念等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改革和创新。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准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低水平阶段,要通过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才进入认识的高水平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高中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获良好的感性认识,更不用说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营造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良好氛围,抓住时机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情境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
情境学习理论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教育学依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有情境性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过程。这种理论明确提出了知识意义建构的途径是个体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离开了个体生活的真实情境,离开了实践活动来谈学习是毫无意义的。由此,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营造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内化、运用知识。
(一)设置形象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部分教材内容比较抽象,高中生不容易懂,学生对难以理解的东西很难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形象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图画、视频、音乐、电影等方式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形象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的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就可以播放视频新闻:2009年,由于某种原因,猪肉价格上涨,人们纷纷买鱼肉、鸡肉,导致养鱼厂和养鸡厂改变了生产的策略,大量生产。
然后设问:1.猪肉和鱼肉有什么关系(互为什么商品)?2.猪肉价格上涨,人们为什么纷纷买鱼肉,鸡肉?用教材“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有关知识来回答。3.养鱼厂和养鸡厂为什么改变生产策略?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来回答?学生看完视频后非常的兴奋,讨论也非常积极,主要是因为视频把学生带回了生活,浅化了知识难点,让他们感觉到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理解起来不难,而且还对自己的生活有帮助,觉得学起来有价值。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学问题往往能够把学生从睡梦中唤醒,把难啃的书本知识变成具体的小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教材内容向自身认知结构的内化过程。当然问题的创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难度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是情境要真实,也即问题要符合生活现实,不能让学生觉得假大空。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1.刚过完年,同学们收了很多红包,一般情况下你们会怎么处置这些红包?有些同学就会说消费,有的同学会说存款,教师就要把问题引导到存款上来,然后再设问:2.同学们谁有存款的经历,能给大家分享么?通过同学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存款的过程,教师从中点出储蓄存款的概念,既顺水推舟,又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不用死记硬背,通过一个例子就记住了。
(三)设置活动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任何知识的内化都离不开实践的参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这个通道,自觉地去学习、领悟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积极的情感会推动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知识尝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解决了,就获得更愉悦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并延续,把尝试变成行为习惯。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开出租车的黄先生,月工资3000,女儿读高一,妻子在家待业,家里有个七十岁的老母亲,身体状况欠佳,每月还要还房贷1200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钞票越来越难赚……”,“物价涨得那么快,我家有现金10万,也想搞点投资,可是不知道怎么办!”。
活动环节:“我是推销员”,全班分为股票、债券、保险3个投资产品推销组,老师代表黄先生一家。每个组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如何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组织语言向黄先生进行推销,最后选出代表上台推销展示。在推销展示的时候,要求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同学,然后以推销员的身份进行解说。这就不能只是照搬书本知识,还要对书本知识进行加工,以演讲的方式说出来,比如股票的优势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到哪里买得到,收益在哪里等等,只有这样才会有让黄先生买你家股票的优势。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让全班都参与进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帮助黄先生解决现实难题,另外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在推销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过程,最后教师不用重复再讲知识点,只是把学生漏讲的、误讲的补充和纠正一下就行了。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促进者。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有时候是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各种教育方法的的特点和运用条件,有效地将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合理地融合起来。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课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又有着其独特而显著的功效。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呢?
政治课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仍把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看做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标准,教师也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往往忽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其实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
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自身必须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而不是把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教师只有转变重分数、轻品德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否则所谓的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少年对金钱利义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将逐步形成。此时,在青少年学生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钱是万能”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时,用打开窗户来比喻: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就进来了,同时苍蝇也进来了,所以要安装纱窗。以此来讲明我们要学习外来文化,但学的是精华,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就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是政治课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认识基础等都是影响政治课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在的青年学生由于受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情感丰富,但在挫折面前缺少毅力,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作为政治课教师首先应当了解所任教班级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动因有多大、兴趣有多少、对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理论观点认同程度如何,然后联系教材,结合实际,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德育动因,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论文
把时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让学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教育。例如:结合钓鱼岛事件,对历史上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的宣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党的报告内容的新亮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前途的美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民族自豪感。再比如汶川地震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民族凝聚力的伟大等。因此政治课老师不仅要乐于联系实际,而且要善于联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既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又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热点、难点。
导向功能是德育功能中最具方向性的功能,它所弘扬的主旋律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和大公无私精神等等。另外,导向功能本身是情理交融,充分说理,合情合理,有说服力的,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学应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并切合学生的实际展开。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活动就是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虽然活动简单,但效果却非常突出。
如在讲授我国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框题时,由于内容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提起兴趣,可以设计一场即兴的知识竞赛活动。全班按自然组参加竞赛,题目有选择题和风险题两种类型,设有我国的国旗是什么?谁能把国旗画出来?国旗代表什么含义?国旗可不可以随便乱挂?为什么?我国现任的国家主席是谁?我国宪法由哪几部分组成?等题目,同学们踊跃参与,气氛相当活跃。在这样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又强化了德育的导向性功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德育课中强化导向功能,要忌口号教学,重实在教学。实在教学的意思是指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引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学生能够看得见听得见的事例,为学生指明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前进方向,而不是建立在高、空和远的基础上的。这样更便于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教育。
由于社会现实原因,政治课教师的德育效果,往往会被家长的“别听他的,他那是胡说八道”一句话无情的摧毁。这就需要政治课老师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对政治课教学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政治课教学,使政治课的德育要求得以落实,使政治课的德育功效在课外得到巩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其德育的功能。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从80年代初起,中学陆续开设有青少年思想修养、社会发展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政治课程。政治课教学法除研究教学的一般目的、任务、特点、原则、方法外,还分别研究各门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如何让初中思想政治课真正进入学生心中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正在逐步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了解基本的是非观念,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做负责任的四有公民,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往的政治教学存在以教师“说教”为主的弊端,意图在学生心中树立“高、大、全”的政治课形象,其结果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并没有真正进入学生心中。要使政治课的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就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精心准备课件,将正确的价值观蕴含在鲜活的主题之中,积极构建和谐课堂,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时代和生活,并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体验中促进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失去教学热情,整节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甚至课堂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与学生毫无交集。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强师生间互动,构建有生机的和谐课堂。在和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放低姿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学生认知,理解学生心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乐趣,使师生间互动更好地开展下去。
在教学《走进青春》一课时,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回旋在我的脑海里:“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共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子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于是在上课时我首先跟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一些青春经历,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中有振奋人心的快乐经历,有成长的烦恼,有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有不易言说的苦涩,在学生对其中的有些事情津津乐道的时候,借机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很容易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并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改编后的政治课本,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课本内容既联系时代特点,又贴近学生自身发展,在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在教学方式上拥有更大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吃透课本,又要吃透学生心理,精心设计课件,使课堂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课外实践,在课堂举例更要贴近学生时代和生活,做到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化地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由学生熟悉的事件和人物中导入新课,以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并由此得到情感的升华。
论如何让初中思想政治课真正进入学生心中论文
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一节时,我仔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十几岁的年纪认为自己有大把青春可以挥霍,很难理解珍爱生命的真正意义,于是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5.12汶川地震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生命的脆弱及在生命与灾难抗争时的坚强,最后出示廖智载着假肢翩翩起舞的视频,让学生由衷地感受生命的美丽、坚强与震撼,从而理解珍爱生命的真正含义。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玩,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能集中到课堂教学之中,而是随着其他事物飞远。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那些空洞的说教没有兴趣,甚至反感。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不论意见多么中肯,硬要别人接受将是很不聪明的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点提示,由他自己思考并作出结论。由此延伸到教学,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一些提示,让学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树立意识,形成观念,自主促进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节时,引入案例:10岁的小男孩成成被继父关在羊圈三年,终日不见天日,缺衣少穿,看见阳光后连忙用手遮住眼睛,遭警方解救后双腿已萎缩,不能行走。让学生根据已学到的知识自主探究发言,有的学生说这个小男孩太可怜了。有的说这个继父太恶毒了,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学生认识很有高度,认为男孩被囚禁三年才被发现,未成年人保护法虽已立法多年,但尚缺乏有效监管,应该在全社会得到重视。有的学生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认为道德对于法律是良好的补充。学生在自主探讨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这样就使书面上的知识点立体并连贯起来,成为鲜活的、可用的知识,也使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心灵和生活,达到政治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走出传统的“说教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吃透教材和学生心理,在课堂设计上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心理,在选材举例上力求新鲜、贴近学生生活,将正确的价值观蕴含在鲜活的主题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富有活力的和谐课堂,使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从而使政治教学真正走入学生内心。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重视和强化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政治思想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首先需要考察的就是其思想品德情况,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更需要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自律能力。
在我国的大部分中职学校中,据调查统计,许多学生缺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相当的淡漠,很多学生缺少一定的精神寄托,对学习、未来等感到苦闷、迷茫,尽管有很多学生对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有一定的认同感,但是很容易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另外,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较懈怠,不愿意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获得成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针对这些情况,中职学校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和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深入和广泛的思想政治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一)强化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建立全面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
要强化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积极地开展深入而广泛的有关党的理论、党的建设、党的指导思想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强化在中职学校的党建工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马列主义等重要思想,通过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指导思想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理论上,情感上都更进一步贴近党,接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对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要深入广泛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同时成立一些政治学习社团或者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交流活动等,利用现代科技如互联网技术,让更多的人学生参与到自身思想政治交流中,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政治思维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特长,鼓励和积极引导学生
基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如缺乏信心、情感冷漠等,老师需要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和学生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同时关注学生的特长,鼓励和欣赏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出现问题时,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改正,那才是最好的;也不要因为年少的一点无知和冲动,就否定自己的所有。老师在政治思想教育上,首先老师需要明确和注重举行科研活动。为拓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全体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的情况,开展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课题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另外,中职学校必须坚持不懈地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坚持寓教于乐,增强吸引力。一是要举行升旗仪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责任心。二是要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共青团员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献花圈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学生自身组织演讲比赛和文艺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三)努力完成安全维稳任务,打造健康和谐校园
在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维护学生治安秩序,创造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中职学校,需要在坚持和强化“文明和安全同行,学习和守法共存”等原则的基础,同时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抓于,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工作,组织和依靠,人师生员工,切实维护学校稳定,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中职学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实践党员标准,积极靠拢党组织,为党组织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另外,在班级的安全文明建设中,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创安全文明新班,做文明安全学生”等主题的竞赛获得来激发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等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引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
(四)完善学生自治建设,发挥团委团支部作用
强化学校自治组织建设。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相关的自治组织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中职学生的自主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上存在组织文化缺失,制作不健全,学生自主组织参与性不高等现状,从而导致许多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中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水平。要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可以首先通过加强学校老师和相关部门在学生自治组织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力量和领导参与等来实现。另外,可以通过公开竞选等方式,选择和提拔比较优秀的学生来担任团支部、班委会、团委会和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的干部,从而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力度和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政治思想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首先需要考察的就是其思想品德情况,然而在我国的大部分中职学校中,许多学生缺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相当的淡漠,很多学生缺少一定的精神寄托,对未来等感到苦闷、迷茫,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甚至反社会的思想,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自律能力。
【关于重视和强化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有其固有的工作规律和特点,还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工作基本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构建对中职生个性成长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青春期是青少年个性成熟以及大致定型的一个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个阶段一定要做好德育工作,及时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会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构建,对于中职学生的个性成长有极大的影响。就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构建对中职生的个性成长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 中职生 个性成长 中职思想政治专业
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设置,是针对中职生的个性成长专门设置的,但是对于中职生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学得好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学得不好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消极作用,阻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要想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对于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需要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不足,创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中职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中职生多半是初中毕业生,处于一个个性萌芽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一些大事小事的发生就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中职生的个性成长。比如,一个团队合作,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落实就可能会出现学生之间合作不甚愉快,合作之间的矛盾对于学生而言,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之间对学生的不满,这种不满得不到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和,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心胸狭隘、记仇等不好的个性发展。反之,假如思想政治教育很成功,学生之间即使在小细节上有些不愉快,也会及时通过交流解决好,这种影响就是很积极的,学生之间不会心胸狭窄,反而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遇到问题即使解决问题的性格。这两种情况看似在生活中时常都有发生,但是把事情引导向一个积极的发展态势,对于中职生个性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目前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代的进步并没有带动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依旧沿袭原始的传统教学方式,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内容十分庞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传递给学生,但是学校往往为了节约资金不能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这对于思想政治专业课程课堂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光凭老师口头的传授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面有很大的欠缺。
2.教师的观念
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沿袭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年轻的教师经验不足对于学生是一种爱管不管的态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观念也是影响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效果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培养学生人文理念重要的课程,能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科学的发展观起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师往往没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的作用,只是很机械地将课本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假使教师本身讲授的东西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就并不是那么吸引学生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思想政治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不高
3.学生的观念
学生基本上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输送到中职院校,由于学校自身硬件设施并不齐全,本身就会影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再加上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学生采取一种爱管不管的态度,学生原本在中学学习的兴趣就不浓厚,学生对于课堂就更加不重视,就像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原来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到他们的个性成长,而这种课堂放任了他们的随性,懒惰,不求上进。更加助长了不好的个性发展的风气。但是在这个阶段,正式中职生个性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关键时候都没有引起一个积极的效应,而是对于重要的东西置之不理。
4.其他问题
新课程明确指出,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才是主体,但是一些思想政治教师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相违背的。除此以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本来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人文思想中的培养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职院校的教师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在开展教学的工作中,仅仅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应用实训。教师在教学秩序上也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只顾自己课堂流程,按着流程传授知识,这种做法往往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只是反倒是让学生一无所获。
以上已经总结了中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想要中职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有一个积极的作用,就需要从问题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我们这里先从观念上来纠正一些错误的看法。首先,教师应该革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因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假如教师自身观念都没有与时俱进,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听课的途中依旧听到的是传统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并不是说没有用,只是学生的个性成长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所以,想要对学生个性有一个积极的发展,就需要教师跟新自己的思想观念,真正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把政治思想对于人性格养成的那些优良因素提炼出来,真正地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观念也需要更新,尽管在初中你不是最出色的,但是来了中职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去哪里都不能失去最初的奋斗的目标。所以,学生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因为心里排斥教师的这一堂课或者仅仅是从自己的心中认为不想听这一门课就不去听,真正把与个性成长息息相关的东西放在心上不能只是听听说说而已。
纠正了学生与教师的观念过后,教学模式也是需要革新的,学校不能因为资金短缺就不引进先进的设备,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不引进先进的设备带来的后果只会是学生的素质提不高,进而导致各种校风校纪问题。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与时俱进才是中职院校永远不落后于人的方式。
然后,就是把思想政治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校应该长期与时俱进的学习,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给予教师以及学生一个科学的指导,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能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流程来授课,而是需要根据教育改革的新大纲来教授学生。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生的事情,是不能用一种模糊的方式来对待的,这将潜移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定要保持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观念的跟新过后,也不要忘记与时俱进地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促进学生个性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职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构建对中职生个性成长的影响】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时事政治就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际新闻,从国际局势出发纵览全局,概括性比较强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谈时事政治与幼专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对职业院校来说,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缺乏兴趣时,教师们只是抱怨学生厌学而不从自身找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对推动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时事政治 幼专 思想政治教学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幼儿园及学前培训机构输送专职的教育人才,幼专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课的开设,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幼专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引导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如何做人”的重任。因此,幼专开设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政治素养,又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课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教育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推行多年,但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效果不理想时只是一味抱怨学生厌学,却极少从自己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把时政内容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课中,用时政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这一思路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有效途径。
就河南省幼师学校而言,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时事政治教学,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内容大多通过网络、媒体,极少在课堂上进行呈现。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时事政治内容搬入课堂,便于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解释和处理真实发生的政治现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必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效性。
举河南省为例,幼专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五年制初中毕业生和三年制高中毕业生,学生的年龄组成为15到18岁之间,文化层次在初、高中两阶段,培养目标主要为幼教机构输送专职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包含一部分同学参加高考继续深造。各幼专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没有适合这一学情的专业教材,多采用高中教材。但根据各个学校具体课程设置特点,这门课的课时设置为周课时两节,远少于普通高中。随着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幼专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再加上幼专学校自身的特点,学生重音、舞、美等技能课无视文化课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德育教育一直不受重视。
另外,思想政治课又有其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各种原因促使思想政治课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和方式的改革,否则很难吸引学生。探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时政内容融入到政治课的教学中,便于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直观,课堂参与度加强,兴趣更浓。如,当讲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载人航天工程等相关视频,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
现实社会就是活生生的政治课堂,时事政治是发生在这一课堂上的宝贵政治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融入课堂中,思想政治课堂便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时事政治素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贴近现实实际,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紧密联系实际,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活力。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着祖国启蒙教育的重任,肩负着传播党的先进教育理论的重任。幼专生更应该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强音,把时事政治内容有机融入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只重视具体的、技术性的知识,轻视理论的、抽象性的知识。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迅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的频率较高,学生关注国内、外大小政治事件的热情较高,也较为及时。但学生对事件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较低,教师若能及时恰当地把近期发生的政治事件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思辨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当然,有的政治教师曾说:现在的学生只关心“快乐大本营”,只关注“中国好声音”,“快男、快女”弄得他们神魂颠倒,很少关注时政要闻、国家大事。这些看法也不可否认,但也不能彻底否定学生一点儿也不关心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及时教育和引导。引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观点我们共勉:“一个经常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毫无学习热情、乐趣或缺乏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迅速、更加轻松。”
将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方法可灵活,形式可多样。前一段,我们幼专政治教研室曾引入“新闻播报”进课堂活动。我们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一次一到两个小组搞一次“新闻播报”,取材必须是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件或近期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余小组也要以新闻评论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要求每个小组要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学期末发扬民主,评出名次予以奖励。这种活动把课堂当做一个舞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采用活泼开放、精悍短小的内容,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见解,紧密贴近幼专生喜爱搞活动、喜欢表演、喜爱张扬个性的特点。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性情。在师生共同积极参与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使学生乐上政治课、喜上政治课。
前文我们提到,幼专学校的另一项任务是一部分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参加专升本的学生来说,时事政治是必考科目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将时事政治内容有机地融入政治课堂,让学生及时关注近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准确应对高考试卷中那种以时政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灵活题型,更有利于学生高屋建瓴的处理其他较难题型。高考曾有流行语为“得时事者得天下”,此语一经流传,时事政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实践证明,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课堂,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更使得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政治头脑,使学生受益终生,也能使学生养成关心世界热点、关心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既能提高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认可度,又容易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发展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收到一举多效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劳动主力军和技术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状态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生一样,整体上思想道德素质情况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但这些学生的年龄较小,各方面还不成熟,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干扰;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成绩不理想,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更差;平时被老师忽视,普遍特点是自卑心理严重,自暴自弃,思想道德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采用自编网络问卷,就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中职一至三年级132名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得到肯定,评价过程注重学生自身的行为表现,但评价中存在诸如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在一线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化、确定中职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和建立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系统等方面提出了评价对策,以期为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应如何评价?该课题组成员就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中职一至三年级132名学生展开调查,从而掌握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并分析出在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实施现状
首先,中职生肯定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如图1所示,78.03%的中职生在涉及思想道德素质评价重要性上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没有学生回答“一般”或“不重要”,这说明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不可或缺性。
其次,评价过程注重学生自身的行为表现,思想政治成绩和参加集体活动为辅助因素。
从图2可以看出,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班级/校职务、思想政治课成绩和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为辅助评价因素。
1.2 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图3是“对所在班级/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项。
从图3可以发现,在132份有效问卷调查中,“很了解”和“了解”的仅占34.8%,“不怎么了解”和“不了解”的总共占64.16%,这说明大多数中职生对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处于缺失状态,大多数中职生没有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来,其实中职生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重要主体,在调查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选择“学生本人”和“同学”最应该是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的占大多数,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往往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来,造成中职生评价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式单一。
如图5所示,中职生评价的方式目前多数为互评,其他方式比如自评和社会评价占极少比重,事实上,要全面评价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自评也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当然自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另外,社会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因为这更具有客观性,能真实地反映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式单一化,也会使得评价的结果出现误差。
图6是中职生对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法是否满意问题的调查。
从图6可以看出,13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非常满意”的有11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8.33%;选择“满意”的有40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0.3%;选择“比较满意”的有45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34.09%;“不满意”选项的有32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23.48%;“不关注”的有5人,占有效问卷的3.79%;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中职生对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法达到“满意”总共占72.72%,这表明大多数中职生对学校或是班级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法是满意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不满意的比例也不小,这说明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法还有待于改进。
2.1 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化
如上文所调查结果所示,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存在问题的方面,其根源是没有进行制度化建设,那么如何把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化?课题组在参考历年相关方面研究和一线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应建立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和建立专业的评价组织。在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工作制度方面,要贯彻评价过程动态性思想,注意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在建立专业的评价组织方面,要建立一支由理论研究人员、专业评价人员和评价管理人员组成的队伍,并保持该队伍的稳定性。
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制度化使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改变了以往只是停留于认识或思想层面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有利于减少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盲目性、随意性。
2.2 确定中职生的评价主体地位
如该调查结果所表明的,中职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确定中职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发挥中职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中职生积极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来,是确保评价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评价的开始阶段,要让中职生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案的设计中来,设计出符合中职生实际的评价方案;在实际评价的实施阶段,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除采取互评、师评、自评、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比如心理测试等实验方法,这样可以使评价定量化,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增强评价的效果性。
2.3 建立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系统
在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信息的收集全面性和信息处理方面科学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呈正相关性。首先,应构建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信息共享,实现实时互动,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其次,要建立中职生思想道德评价的电子信息档案,这样够保持整个评价过程信息记录,做到今后有据可循,同时可以积累经验,形成理论化的评价,使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朝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该课题组基于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一线调查和相关的文献研究,发现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评价对策,以期为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 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 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 首先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意见》的需要。中央文件指出,要"加快中 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 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 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 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 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从这段话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构建 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与设想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的反思,认识到了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结合本学科的不同的必修内容,提出了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设想
校本课程的普及速度和成长规模是新课改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存在,无疑点燃了教师的“特长”展示的激情和学生充实兴趣爱好的热情。
喧嚣过后是平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进入了归整、反思和重建的阶段。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亦是如此。
1.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一定要有它的价值功能和存在意义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用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从宽度或者深度上进一步提升本校学生的素质、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而开发与设置的。为此,作为政治教师有必要结合本校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缜密思考,不断推敲论证,慎重而行,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或者引发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不良认识。校本课程不纯粹是教师才艺展示的平台,也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作品,我们必须要清楚,校本课程是用来搭建和提供一个让学生在份内的学习外能够汲取到积极有益营养的平台和环境。
已经研发并实施了的校本课程“中途夭折、半途而弃”了的屡见不鲜,要么是“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的“形象工程”,要么是粗制滥造、糊弄差事的“豆腐渣工程”,其生命力的脆弱显而易见。学生没得选择只能选择的任务型、学分型的校本课程也仍顽强地麻木故我,为了开课而开发,一些劣质的校本课程使得严谨而神圣的教育殿堂变得如此的浮躁和功利,当那些华而不实的所谓作品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摆设、一个门面的时候,这只能说是不得不承认的课程开发上的失败。当然,一些课程在形式上或者主题的切入上得到了学生的青睐,但是结构体系上,理论厚度上,尤其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上仍然是浅层次的,不足以实现课程设置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有着高度地责任意识,郑重地思考这件事、酝酿这件事,深刻地理解新课改的目的,从远处着眼,踏踏实实地创造性地最大化地发挥出校本课程的价值功能。存在的应该是合理的,校本课程的存在一定要有它存在的意义和魅力,校本课程一定是基于有足够的需求和必要的要求才开发,进而才开课。校本课程不是教师额内的负担和镀金的资本,它是我们实实在在的一种智慧享受和人生态度,只有真心实意地想借此贡献出自己的思维之美、微薄之力,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2.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专家的点拨
一些校本课程无非是中学教师自己凭借着本事的高低“闭门造车”,其实,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需要借助高校的指点和指引。无论我们设置怎样的校本课程,它都与高校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高校教材的删节版或者压缩版,在高校的帮助下,中学校本课程才能站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科学严谨地构思、详略得当地取舍,才能把促进学生当前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此,学校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教师与高校学习交流的条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或者聘请一些学科教授对课程建设进行专门指导,教师也要积极地寻找和珍惜与专家面对面探讨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相信这样的校本课程必然上升了一个档次,不会显得那样的苍白和稚嫩。
3.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建设需要集体智慧
校本课程也绝不是推崇教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或者单打独斗。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只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强调精品意识。人人都开选修课,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一个人的智慧打造的课程的内容往往显得很单薄,教研组一起选定几个主题,分工完成,共同研讨、完善,这样的校本课程也许数量不多,但经得住考验、耐得住推敲。
4. 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和要求
不同学科的校本课程要体现各自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课程建设不能脱离学科体系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求异求新,包罗万象,什么“热”谈什么,专挑学生喜欢的说,校本课程可以通俗化,但不能庸俗化。何况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他们尚未能完全理性地思考和认可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最终是要获得对自己的成长发展切实有益的东西。校本课程的出现是对学科必修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补充,完善,是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的个性学生的发展量身定做,菜单式选择,自助式学习的有效渠道。校本课程不是兴趣和才能的无限性和随意性地绽放,它依托的是本学科的厚重来引发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冲动。当前,有些校本课程不能摆脱形式新颖内容苍白的困境,缺乏继承性和重复使用性,没有延续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舍本逐末,忽视了本学科丰富内涵的挖掘。我们的校本课程不能以上的轻松,学分拿的容易来诱惑学生,能使学生真心地接受和喜欢上一门选修课,靠的还是校本课程本身丰富的内涵和学科自身的魅力以及学生学有所获的愉悦。
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建设应把握好自身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的学科体系建设,本着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常识、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塑造健全的人格出发,分年级分学期甚至分班级结合本学科的必修内容精心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当然,校本课程的内容容量可大可小,可以是长篇的,需要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的授课量,也可以是微型的,两周或者几个月,其实,越是袖珍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就更强,就越有实效。
1.结合《文化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有关文化礼仪的校本课程
目前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独生子女行为懒散、没有规矩的通病,这一问题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为规范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在内的各方面的素质。鉴于此,在高二年级,结合《文化生活》的必修内容,可以开设一门有关文化礼仪的校本课程,文化礼仪的校本课程可命名为《这厢有“礼”》,介绍不同方面不同场合不同国家的行为礼仪,创设情景模拟、品头论足、闪亮登场、生活看点等环节,实现思想政治课引导行为规范、教育育人的功能,打造出有品味有素养有上进心的中学生形象。
2.结合《经济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生活中的经济学》的校本课程
结合《经济生活》的必修内容,在高一年级可以开设《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选修课,介绍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装在圆瓶子里卖)、折扣中的经济学(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通过鲜活的生活实例,掌握一定的生活技巧,进一步验证和理解经济学道理,进而对必修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3.结合《政治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理性看社会》的校本课程
为进一步加强时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学生具备一定水准的政治素养,结合《政治生活》的必修内容,可以在高一年级开设《理性看社会》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结合一些典型的社会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和完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说理论道,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净化心态,消融偏激,以健康、全面的思想状态成长发展。
4.结合《生活与哲学》的必修内容,开设《探寻世界的真谛,感受哲学家的智慧》的校本课程
结合《生活与哲学》的必修内容,在高二年级可以开设一门《探寻世界的真谛,感受哲学家的智慧》的校本课程,借此让学生来了解一些哲学家的重要思想,扩展自己的世界观,坚定为人类的进步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超越自我的奋斗信念。
5. 结合必修内容,在“实验班”或者特色班,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
“实验班”或者“特色班”学生的发展重点定位在“规矩+能力”的目标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素养的体现,是素质的核心元素,它意味着甚至决定着一个人先天具有的禀赋最终的发展程度和档次水平。无论是良好的行为规范,还是合理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表面的还是内在的、无论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规矩都是区别人与人之间差异的重要标志。而在“规矩”的前提下,全面、充盈的能力是优秀学生的有力证明。就当前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优秀的学生尤其要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要有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历练能力,要有接触社会、了解现实、锻炼自己、提前储备能量的能力。由此看来,作为教师,在促进优秀学生的发展上,应该思想统一,依照“规矩+能力”的目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
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在促成学生的“规矩”养成上需要匠心设计,而结合《文化生活》的必修内容,开设一门有关文化礼仪的课程,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得学生在文化礼仪的熏陶和渲染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而在促成学生的能力发展上,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更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平台的搭建。因此,我们不妨开设这样的一门课程《在探究中启发智慧人生》,它包括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探究;历史、地理和政治三科角度思考问题的探究;学会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探究;学会演讲和辩论的探究;学会做主持人的探究;学会参与招聘会推介自己的探究;学会不断修复目标补充所需能力的探究,如通过一些机会让学生直面仰慕的高校,或者请大学生来与他们交流;参加职业见习日等等。
只要能真正地发挥了所存在的价值,实现了“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作为选修的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同样也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必修。
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中职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分析现阶段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试着寻找出其解决的方法及对策。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解决方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中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提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中职院校重视技能培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成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中职教育面临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就我国当前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状况而言,亟需大量的有知识有思想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中职院校正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良好场所。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很多中职学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漏洞和不足,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就业,学校的招生,以及家长和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信任感或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关系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只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对于非应用型的知识不是很重视。
第一是由于学校的生源越来越不足,学校招生困难。为完成招生计划,学校就会以就业率为亮点吸引生源,其教学目标关注点也就相对集中。学校重视学生有没有掌握一门实践技术,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为将来招生做基础,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导致招生就业的双重困难的不良循环。
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流于形式。根据国家制定的中职教育的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情况是思政课成了学生休息或打发时间的去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敷衍了事。且教师的收入水平较低,除了教授课程安排的知识外,不愿过多投入到学生的思想建设上。
第三是学生构成的特殊性、复杂性,使得学校对他们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心无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素质较差,一般都是初、高中学习不好的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教育的生源在根源上的素质教育就没有受到重视,大部分中职生只想着能学好一门技能,以后去社会上能赚钱的思想。这就导致学校很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种种原因促使学校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上,而对思想政治等思想上的教育不够重视。
(二)中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对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力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合作管理。现在的情况是学校承担了大部分任务和责任。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各中职院校的管理机构一般都很正规,等级分明,制度严格。但管理机构设置过多、规章制度过严,学生更容易问题,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就更多。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管理者在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下下达任务,往往行政管理手段过于僵硬,造成执行者的反感。而对这些行政命令,教师和学生不痛不痒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这样,上级指派,下级执行,上级追求政绩,至于学生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所进步,管理者却很少关注。
第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既要懂得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技能培训。但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涌入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有过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教育和管理经验。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应变能力较差,无法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而学校繁冗的管理程序,不能及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第三,学校部门设置目的不明确。例如某学校实行责任制,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虽然学校设有学生处、心理咨询室,但学生一旦发生不良事情,学校和家长都会找班主任负责。学生和家长鲜有从学生自身的心理或者学校的制度上入手去找原因。这些部门也没有积极主动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去配合事情的解决。所以,只靠单纯的课堂教育和班主任一人负责制度,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第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重视。不同的学生,天赋、个性不同,习惯、爱好也有差异。客观事实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多层次性,多差别性。而大部分院校都是统一制式,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这种重复的教学模式严重磨灭了学生的活跃思想,“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很难得到创新和优化”[1]。
(三)中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差异
我国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未成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的思维活跃、思想敏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第一,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据调查,某中职院校中有40%的学生家庭是单亲家庭或无双亲家庭。因为家庭的特殊环境,孩子的心理较脆弱,有的极度自卑,有的容易冲动、焦躁、目中无人,其情绪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家长有的强管,有的不管,对孩子的教育未能正确引导。所以,即使学校加大力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因材施教的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做出有效的实践教育。
第二,受社会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他们有的受到物质利益诱惑,产生拜金主义情绪,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迷失自我;有的深受网络的危害,崇尚暴力,盲目自大。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网络信息的真假,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引诱犯罪的对象。
解决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以改变这种不协调状况。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想修养,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投入。“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校成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2]。学校不但要整合自己的资源做好宣传工作,更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上的合理资源,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并实施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寓教于乐,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到其他科目的教学实践中去。教育工作者还应定期参加政治培训或研讨会,实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总结归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状况。最后,学生应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步入校门开始,就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了解更多国家政策和社会信息,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政治课程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
(二)破除单一的教学思维方式
首先,改变以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作为主体,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授课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把老师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把老师摆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中,且重点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充分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求老师教授知识,更需要他们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有重点有针对的进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校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对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文教育。有效的实施实践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修养。最后,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方法。网络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也要看到网络的便捷和实用。青少年普遍接受并喜爱这种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不必单纯依赖课本对着学生上课,且网络的便捷也可以随时找到更新的数据和实际的范例。动静结合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有助于进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指导。
(三)重视自我教育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自我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自我教育主要是指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规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修养等方式,主动接受先进思想,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可见,自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自我教育与教育两者互相联系,彼此制约,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如今,自我教育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班级、学生会、社团都可以当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阵地。这些学生组织都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些团体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信感、责任感,且在自我教育中,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最后,积极创造进行自我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自我教育史学生的自主活动,说到底,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因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外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但根据唯物辨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矛盾的外因也对事物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的自我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会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是事半功倍。
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循序渐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提高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才能在新的世纪面对自己的挑战,胜任自己的生活。做好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借助微课程与在线平台,以达到 知识传授 和 知识内化 两个教学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翻转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具有自身的优势,并且适用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高中政治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和操作程序。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翻转课堂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可行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学习过程的重新构建,使教师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从而提升了课堂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教学;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重新构建了知识的传递过程,即课前自学和课堂内化。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通过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资料,在大脑中形成了对本节课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自由进行课前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产生学习问题,并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内化的环节,教师通过组际交流和师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不断的探索知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二)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就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一般是指教材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理论知识或最为关键和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而教学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或容易产生错误、学生较难理解的那部分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变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个个主题,打破了原有教材的课、节、框的束缚,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堂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地掌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精简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但有很深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有比较广泛的背景知识,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背景和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枯燥乏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自学材料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划分与整合,精简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也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十多分钟的短视频或PPT,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划分活动小组,以生生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发现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
(一)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钟启泉教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传达到的学期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①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知识目标的确定过程中,“翻转课堂”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设定,而忽视了社会规范知识的比例,而是更为注重社会生活规范知识及方法论知识。对于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的设定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课前通过自学对于知识的吸收、概念的识别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内化则更加注重的是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等。
(二)根据教材划分适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虽然比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所有的教材内容,必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来划分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重难点较多的部分、与生活贴近的部分、与前国家新政策相关联的部分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部分,可以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教材进行划分时,我们一定要避免严格按照教材上的课节框来划分课时,而应该根据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重新整合和拓展知识内容。
(三)规范格式,通过软件制作学生自学材料
“翻转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课前自学,而课前自学一般是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教师提供的自学材料来完成,因此,自学材料的质量是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软件制作学生自学材料时,一定要充分的研究学情,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对于例如政治经济理论部分、哲学部分这些比较难理解同时又是高考常考的重点知识点,一定要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准备学生的自学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学材料的学习中去。
(四)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课堂内化,也就是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将教学重难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相互交流、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形成新知识结构等。“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反馈评价必须是开放式、多元化、制度化、过程性的评价,必须要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反馈评价,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劣之处,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翻转课堂”通过重新构建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宄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增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感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①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平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61页.
浅析翻转课堂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可行性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情境,使中职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达到知、行、意、情统一之目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渗透情感教育,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教育
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情感。中职生因为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其行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受情感的影响较大。而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交流。
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关心和爱护学生。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情感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学生的情感状况也具有共性,那就是学生的情感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只有找到学生情感的薄弱处,通过科学的方式切入,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中职生的社会情感比较冷漠,这表明社会给中职生的印象并不好,这与中职生的生活遭遇有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给中职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压力在慢慢的积累中使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当中职生面对重大问题或者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就会习惯性地退缩,以保护自己。这也是社会对中职生印象不好的原因之一。
对陌生事物的旁观冷漠,不仅是中职生对社会的冷漠表现,也是社会对中职生冷漠的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用关心和爱护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情感宣泄的渠道。其实,学生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教师想要转变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触摸社会温暖和积极的一面。
但是,当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社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要循序渐进,不断地用温暖来感化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用关心和爱护在学生心里播下积极向上的种子,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施肥、勤浇水,慢慢驱除社会不良观念对学生思想的侵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笔者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一定能大幅提升。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虽然思想政治教材中有一些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真实地展现故事内容。比如说,在讲到时传祥的时候,笔者就通过课本的内容描写和资料查询,了解了时传祥的基本特征,并在上课的时候模仿给学生看。通过笔者的表演,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平常的理论学习中不会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拉近学生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社会温暖、正能量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入情感教育,以帮助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产生的兴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话式教学是对话这一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对话,作为这种新的教学原则的核心,其由意识上升到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激活、维持与实现这三个心理机制。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质及实施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目前关于对话式思想政治课在实践层面尚处探索阶段。文章从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获得一些启示,力图对对话式思想政治课主要特质做粗浅的分析,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策略,积极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清新的空气做出努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对话式教学;实践形式
回顾教学的历史,以对话为教学手段的自觉行动早已出现。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ocrates)。孔子首倡“私学”,聚众讲学,从孔子的《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向弟子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以师者之尊硬性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主张,而是以公开讨论的方式就相关问题面对面地与弟子们展开对话。苏格拉底的教学更是充盈着对话的精神,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要求是让其成为没咒的一门新课程,怎样才能教好这门课,这是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一个对话的时代,教学必然和对话再次联姻。可见,对话既可以是一种教学的方式方法,又可以是一种教学的精神,
(一)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生成“完整的人”为目的的教学
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努力生成“完整的人”。要求对话双方将对方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你”,而不是可以控制、利用、占有的对象化的“它”,真正做到了以人的方式看待人,而不是以物的方式看待人。在思想政治课中他们以“人”的身份进行着情感的沟通和知识的交流,其目的是“完整的人”的生成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知识成为“话题”、手段,知识的掌握只是教学的一种副产品。
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努生成“完整的人”的目的并不仅仅指向全体的学生,同时也指向教师。
(二)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平等、民主的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话式教学需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这样的师生关系,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自立又相互依存的平等的合作关系。
(三)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关注生活世界的教学
这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对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界定。意义源于对生活世界的理解,生活世界成为学生建构教育意义的场所。所以,关注生活世界是奠定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基础。
(四)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互动、合作的教学
这是从教学方式角度对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界定。这种互动不是表面的你一言我一语,而是真正的智慧交锋,思想碰撞。这种合作也不是貌合神离或纯粹依赖而是既自立自主又相互依存。所以,对话式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理性的人,培养人的理性也是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当然目标。
(五)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生成的、创造的教学
这是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对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界定。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对话式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成为生成的过程而不是预设的过程,对话式思想政治课也有计划,但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只是为课堂上的创造性的教学提供支撑,不是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紧箍咒”,课堂体现对话时代精神的对话教学,不只是教学的又一新策略,而是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情怀。它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
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建构必须在师生关系、课程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善。
(一)构建“我―你”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向来被认为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师生关系能够决定师生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为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付诸实践的突破口,也是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得以实现的保证。
以对话精神观照思想政治课教学,师生关系就被理解为一种“我―你”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平等性和互惠性。在这个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交谈、相遇,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和知识等都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都参与到“我”与“你”的对话中。通过对话获得沟通和共享。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把学生作为整体的精神来接纳他,从而感染他、育化他,使他获得精神的完整性。
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在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熟悉和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对话伙伴关系。
当然,“我―你”关系并没有取消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主导作用,因为没有教师的参与、引导、提升,对话将不真正存在,教育的功能也无法发挥。
(二)树立文本式的课程观念
课程是教学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的中介。“文本”式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应具有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并且需要达成能促进探索的课堂气氛,这样能诱发、鼓励师生去阐释并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
(三)设计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育内容成为对话的话题,能引起对话,话题必须源自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上学生的日常生活,主要指日常直接接触到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二是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实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二者密不可分。
从现实情况看,《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等课程因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较容易做到以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和个体成长发展方面的需要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的话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教学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但仅仅联系学生有限的日常生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往往会陷入学生当下的、偶然的、琐碎的生活,从而丧失教育引导学生走向新的生活的意蕴。因此,在强调教学设计联系生活的内容,并不是要求思想政治课放弃理论,忽视其思想性和学术性,以媚俗的方式迎合学生,而是提醒思想政治课应该如何“讲理”。事实上,学生也并不是不重视理论,只是空洞的说教容易弄坏学生的理论胃口,丧失求知的欲望。
(四)选择理性化的教学方法
理性的教学方法暗含一种假设――把教育对象视为有理性的人。理性化,从其过程发展看,一般都经历下列前后相承的思维过程:悬置、理解、质疑、批判与重构。教学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示范作用并不亚于教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再使用简单的灌输、宣传等方法,而应广泛采用分析、论证、讨论、辩论、启发、双向交流、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自我教育等方式方法。用理性的方法培养有理性的人。
(五)形成“对话―发展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反馈等功能。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形成“对话―发展性”教学评价。它是以全体学生的整体的、充分的、有差异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以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价值理解与交换、价值对话及其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为主线的互动过程。
具体来看,“对话―发展性”教学评价有以下特点:第一,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对话―发展性”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看作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教学事实认识、体验和教学价值的判断活动,进行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对话过程和双向建构过程。第二,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致力于“完整的人”的生成,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人格等非认知领域的发展。第三,评价主体的平等性。“对话―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即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是平等的。第四,评价过程的动态开放性。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是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等也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变化,从而表现出动态流变的特点。
目前,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成效的评价一般还是以测验、考试为手段。这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由于现行的测试性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刻板,难以全面、准确地衡量复杂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往往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完全反映出来的,所以评价时要注意尽可能地收集学生多方面的资料。构建起对学生在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二课堂(党团、社团)、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知、情、意、信、行”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越来越人性化,互动性强了,生活的意蕴浓了,师生的关系拉近了,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谈话型,案例型……新的课型不断出现,“主体性”、“参与”、“探究”、“回归生活”……逐渐成为课堂上的关键词,对话式思想政治课型也正在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者们努力的方向。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高校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的基础,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物质、精神文明严重失调背景下,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直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如享乐、拜金主义等,大学生作为最早接受该类思想的人群,如若不能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给予思政理论渗透和行为纠正,受到现实影响而产生人格扭曲的几率就会大幅度上升。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在深刻强调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基础上,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日常思政教学中的问题加以客观验证评估;同时结合自身已有实践经验进行全新指导方案制定实施,希望借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合理培养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探究解析
1前言
自从我国建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后,有关人才技能、素质多元化培养要求日渐严格,至此学术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相继创设,因为当中关于人才培养方向不是十分一致,因此后期实际招收学生也存在本质性差异。单纯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结果为例,学术型院校教学质量明显略胜一筹,这和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过分关注实践操作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由此看来,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加以改革调试,绝对是迎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诉求的标准途径。
2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的必要性论述
首先,主动迎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特征的行为模式。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实用性作为课程教学核心动机,在面对思政理论课程时,如若教师单纯地进行理论灌输,根本无法令学生清晰掌握该类课程重点。以我国经济体制选择结果为例,主讲教师有必要及时联系当下时代背景,进行学生身心特征客观鉴定,阐明党为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根源在于既有社会生产力的匮乏结果。学生主动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察解析过后,便可更加细致地解析政治理论课程内部蕴藏的一切应用价值。其次,为贯彻落实党的一切先进领导思想,做足准备工作。社会主义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学生作为继承发展主体,接受思政教育过后,能够更加完整地观察认证基础国情,将其内心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情怀全面激活,为今后社会繁荣贡献合理数量的支撑引导力量。最后,为学生身心健全化发展结果提供保障。社会现象映射出的便是一类普遍思想素质问题,相对地,思政教育的核心功用,便在于针对应用型高校学生思想加以精确化指导维护,确保其在学习、生活、岗位实习中自觉抵制一切不良风气。至于过往单调的鸭架式灌输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顺利贯彻此类指标,而将思政理论教学透过特殊载体改革运行,不单单能够将教学中过于抽象的知识要素转换为生动具体的表现,降低实际教学难度,同时更为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3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全新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方案的相关问题解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流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协助功效,可以认定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如下所示:
3.1教学原则方面
首先,引导性原则。归根结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类引导性思想内容,时刻彰显社会主义共识,目的是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品质全面改善,进一步落实党的一切领导方针。其次,人文性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和人文教育工作,长期维持相辅相承关系,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机制改革背景下,人本服务性教育理念得以大力认证推广,不管是纯理论或是实践性教学引导模式,都必须全面遵循高校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而思政人文教育主要是在思政理论之上发展而来,而实际地位要高于思政理论教育,对于时代多元化发展前景,产生较大影响效用。由此看来,人文性在思政理论课程中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最后,包容性原则。任何一项科学或是富有教育价值的思想,都需要借助可持续发展路径予以推广覆盖,在此期间,涉及思政理论课程原有的包容性特征得以有机呈现。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思政理论课程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其余课程的适用、统一性层面上,如面对管理应用型专业课程时,思政理论会顺势转换为人文教育工具,包括企业文化体制建设、职员使命感培养等。具体来讲,这里强调的包容性,是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育事业系统化延展的必要支持条件,相信日后也会更加迎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教育特色。
3.2教育管理改革举措方面
第一,教研活动同步运行,确保尽快建立起专业化教学指导团队。教育不单单限定在理论、实践指导细节之上,同时更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时代发展诉求,进行各类先进思想吸收,最终进行既有教学方案改革完善。特别是对于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想要快速完成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科学化改革任务,就必须尽心竭力地在较短时间范围内组织一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步完善的教师团队,再就是自觉处理好内部思想政治学术研究等事务。实质上就是长期推行教研同步运行理念,保证教学队伍中各类成员完成特定指导计划基础上,借助学术研究渠道,大幅度提升自身专业教学管理水准,最终成功组织一类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真正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加快思政理论和实践交流项目融合效率,稳固课堂教学实用性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核心特征便在于实用性,因此内部思政理论课程必须结合实践项目予以综合布置。如在社会责任感教学期间,教师不单单要令学生记忆社会责任感内涵,同时要督促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社会公益活动,在其中自然贯彻体现这部分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义务劳动过后,包括向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去街道打扫服务等活动,从中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社会全面尊重,至此该类群体会对自身有着更深层次地认知评定结果,最后便可形成足够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思想。
第三,自觉营造和谐的文化交流氛围,时刻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综合教育特征。校园文化可以说是高校师生形象、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尽管说应用型本科院校时刻将注意力投射在学生实用性教育事务之上,但是脱离校园文化适当熏陶感染,整体教学管理进度也会产生不良滞后危机。这和我国思政道德人文性追求现象关联极深,在面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途径方面,主要包括校园广播、文化宣传栏、服务核心主题班会等,都可以令学生在助人为乐实践中获得思想渗透感染,自觉抵制外部一切不良风气,在今后诸多社会挑战中树立起科学的自我发展思想和生活态度。另一方面,集中一切科技、经济手段完善既有实践考核机制。公布实施实践考核评估机制,是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须知,过往单调的笔试方式,已经难以迎合社会新型综合人才培养管理诉求。在此类背景影响作用下,为了进一步激活高校学生思政理论课程学习的主动积极意识,顺势全面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类发展特色,作为现代专业化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指导教师,有必要更加灵活地将实践交流项目和课堂模拟情境有机融合,共同作为最终个体素质考核的核心鉴定单元,鼓励学生在相关课堂情境和外部实践活动中,主动表现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群体来讲,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旦说教师无法加入新奇元素,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便很容易在课堂之上衍生出诸多不良抵制现象。由此看来,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学,不单单要适当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抽象理论内涵拆解层面之上,同时要配合多元化实践交流情境与社会公益活动,对学生身心进行全面的渗透影响。长此以往,使得他们尽快树立起为社会、他人服务奉献的心态,不断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素质、技能型特色兼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13,25(23):133-156.
[2]吴建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改革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模式改革实践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4(10):123-136.
[3]胡大伟.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发展论[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17(3):87-94.
[4]程桂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3):77-86.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治范畴,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政治形势瞬息万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教育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方向
(1)夯实大学生价值基础,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要有核心思想的引领,否则社会思潮必定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理论,进行国家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在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必须要明确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2)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引领着社会思潮,引领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思想。针对大学生的教育首先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时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必然不能忽视。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现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精神,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人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大学生应积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评判自己的行为,时刻以此警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添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促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与社会接轨,永远保持生命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以分为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四个方面。
第一,从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来讲,政治具有稳定性,也充满变化。核心价值观所贯彻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不断与时代接轨的同时,又可创新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而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第二,从内容创新、目标创新来讲,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政治层面也是如此,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做出贡献。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准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铜学,仇小梅.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及其实践——以怀化学院物信系宿舍管理阳光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王力尘.加强大学生思政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