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传统美术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中国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说法,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红黑色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特殊意义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我国的岩壁画及彩陶来看,可以发现远古人类已有运用色彩的强烈意识。但从这些留存的上古之迹看,所用色彩仅为红黑二色。之后这两色在漫漫数千年的美术发展中,依旧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无论是唐时的“金碧辉煌”,还是元季的“水墨华滋”,红黑二色始终尊享着崇高的地位。自上古时期开始,红黑颜料除了较易得到而使用的因素之外,此二色亦因在文化法中逐渐糅合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价值而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以说这二色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愫,渗透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富含了民族的独立个性和特色的,故而这两个色彩及其所衍生的色系更可以被视为中国美术色彩的灵魂。进一步来说,红黑色在整个美术范畴内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与文化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
孔颖达疏引梁皇侃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明确中国传统的五色作为正色的身份,而赤色和黑色则都在正色之列。古人更是将正色与五行四象相关联,将色彩空间化、时间化,于是赋予了正色更多的文化意义。例如,《说文》中,将正色上升到哲学角度,红黑颜色衍生出相对的意义――“赤,南方色也。从火。属太阳”;“黑,北方色也。从水。属太阴”。杜甫诗《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所中所写的诗句“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用极致对比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力度。从这个角度说,红和黑就成了意义相对的一组代名词。
孔颖达疏引黄侃云:“正谓青、赤、?、白、黑,五方正色也”。邹衍将之配合五行,认为“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都是必然的结果,从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提出了“五德始终”说。之后,《吕氏春秋》也沿用了类似的说法,其文曰:“……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于是秦帝国“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作为正色,红黑色更是奠定它们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它们承载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价值代表着正气、堂皇、大方,沉稳等中华民族所看重的品格,又含有富贵、典雅、雍容、吉祥等中华民族最喜爱的审美内涵,甚至特意彰显红黑正色的可贵和尊崇,如《礼记》记载“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圭。”即帝王诸侯用红黑色代表上层阶级。红黑色不仅是视觉艺术上的主要元素,还蕴含了美学以及体现民族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哲学意义,如《论语?阳货》中所说:“恶紫之夺朱也。”因为古人认为紫色属于杂色,遮盖朱红的正色,故而引申为异端邪说蒙蔽正理的行为。明朝画家戴进因画乡野渔夫身披代表官阶的红袍而受到统治阶级对其“违制”的嫌恶,于是终生落魄。
历来吉祥喜庆的场合都会用到红色作为主色调。例如,清帝就要在“朝日”的典礼时穿红色朝服,而民间美术中用红色来表示喜庆辟邪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晚清海派画家任伯年常用纯朱砂绘制钟馗图,从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都能在文化范畴内得到统一。
黑色的地位除了在五行的因素外,还受到道家文化传播的影响,老子《道德经》中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说法,后世“玄妙”一词即由此句而来。因为深邃而不可测的意味,唯有黑色才能充分诠释出这种缥缈虚御求“意”的内涵,故而道家崇尚黑色,建筑服装皆多黑色,与道家的追求精神甚为契合,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画家多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的崇高,接受的是当时普遍的道学思想,故而也影响到对中国绘画的审美标准,认为只有把神仙与山水联系在一起,山水才会和人类越来越亲近。
张彦远曾提出“运墨而五色具”,中国绘画讲究“墨分五色”,只用水墨而不用色彩的手法是可以成为一张士大夫心目中格调高标,抒写胸中逸气的绘画作品的,因为浓淡不同的黑色是可以反映出一种恬淡冲和而又有笔墨趣味的情感的,尤其到了元朝,士大夫们消极避世,更是将这种强调墨韵,饱含荒疏山林之气的画风发挥到极致,文人画的理想境界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描述的诗的境界,即“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传递的意思完全一致。
绘画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大宗,种类繁多,如岩画、壁画、卷轴画,以及用以装饰器物的纹饰画和漆画,并呈现出相互发展相互借鉴而又保持自身独立的复杂关系,如庙底沟出土的陶缸上所绘的《鹳鱼石斧》图,因其绘画观念和以线条为主的绘画手法则是其后数千年的主流形势,故而被称为是“国画之祖”。几乎任何画种都离不开色彩的作用,吴昌硕曾说“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说明绘画艺术的成功是离不开色彩的因素的,而色彩的运用可以说是与美术同时产生,相互发展的。
春秋时期的《考工记.画缋》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後可加文饰。”就已经谈到了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在独立绘画文献中,晋朝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就有运用多种色彩的记录,随后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所列有“随类赋彩”,将色彩运用放到了正式的地位,而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则对色彩的成熟使用方法有所谈及,之后历代文献对于色彩的描述层出不穷,分类也愈加细腻,到明朝杨慎在《论画家檀色》中曾谈道:“画家七十二色…”可见中国绘画发展到彼时,颜色种类已臻完备,清人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将色彩的制作使用归为体系,化为篇章详细阐述,近人于非?的《中国画颜料研究》更是有着非常高参考价值的关于国画颜料的著作,可见对于色彩的研究历史之源远流长,红黑色彩施用于作为常见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卷轴画中的效果自然不必说,在其他画种中红黑色同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色彩角色,可以说,红黑色必定是这些作品中所必然涉及的色调。
中国早期的绘画形式以岩画为多,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早在北魏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就记载了各地约20多处的岩画,到之后北宋的《太平广记》所引《宣室志》中记载了在福建华安仙字潭的岩画,再到《宁安县志》所记载的黑龙江海林县岩画,关于岩画的记载历代均有较丰富详细的记录。[11]可以发现,在绘画性的岩画作品中所采用的颜色基本是以红黑为主,因为用黑色用做勾勒和涂染与岩壁的对比最为鲜明,存在感强烈,适合表现形态,而描绘的物体的质感内在则需要用有彩色系的色彩来表现,既可以增加画面的装饰性又将形体表现得非常醒目。鲜血、火焰,太阳的色彩是最直观最容易对人类的视觉造成冲击的,从而在思想上会与意识形态等相关联,可以说对于红色的偏好,是人类原始意象对于色彩的一种共同的巫术观念。
壁画在南北朝至唐朝时期为盛,红色用的基本都是用厚重的矿物颜料加以提炼而成,如朱砂、银朱、矾红等颜料,如今壁画中黝黑发暗的部分原本是朱红色氧化后的结果,原作势必富丽堂皇,黑色则是黑漆。用浓烈厚实的颜料画出的作品方能“厚上加厚,美上加美”。[13]在中国绘画颜料的制作中,尤其是卷轴绘画所用的颜料,则相对提出更细腻更顺滑更纯净的要求,对于正色提取也是最为严谨小心的,赤色颜料的代表是为朱砂,从原料的选取和制作的过程都一丝不苟,如《小山画谱》所记载:“朱砂以镜面砂为上,乳细,取中心用。” 绘画中的黑色,在墨之外用的是烟煤和漆,烟煤其实是做墨的原料,但未捣磨加胶,使用范围有限,故使用远不及墨广泛。
漆画往往是作为器具上的纹饰而存在的,《韩非子?十过篇》中则记载了虞舜时期漆器的色彩:“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正是红黑两色的漆的运用,一内一外。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所出土的战国早期的五件楚衣箱漆器皆是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漆,印证了古文献的记载。这些作品周身绘有朱色的鸟兽图案,有件描绘28星宿的作品中间用朱漆写了篆文的“斗”字,[11]而尤其巧妙的是,器盖上只描绘了青龙与白虎而用器身本身的红黑色来替代朱雀和玄武,构成四象,以抽象方式与文化相结合。而在他处的漆器绘画,亦是“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可见红黑色一直是作为漆画的主色而运用的。早期马王堆的棺椁彩绘则以红色和黑色的油漆打底,上绘图案,[6]直至北魏司马金龙墓中的彩绘漆屏,依旧是红黑二色为主,即古时所称“油画”。
红色在中国传统书法中也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古代的碑刻制作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书丹”,顾名思义是以笔蘸红色颜料将所要凿刻的文字书写于石上,是按笔迹进行凿刻前的一个步骤,后来泛指为书写墓志,往往由书法名家完成。因为一般石碑色泽偏暗,用墨书写并不明显,唯有用红色方能辨识清晰,后世拓印碑刻则用墨,因为白纸上拓印,黑色最为明显。篆刻艺术更是以这种印拓手法来完成创作的方式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种类而立身世界艺林,印面为朱,边款拓印为黑,并呈一纸,相得益彰。
在书法范畴中,除了作为批文的红色字迹,只有黑色占据着书法的主脉,以适合任何字体而为正格。然而,不像绘画中的墨色是可以丰富变化的,墨色的浓度在一张绘画作品中是可以有着很大的跨度的,对于传统的书法艺术,墨色统一才是书法的正道,浓黑饱满被看作是堂皇的气象,自被明成祖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与其齐名的胞弟沈粲那工整匀称,平正圆润的楷书风格风靡而始,乃至清时形成以“乌方光”作为书法真诀的馆阁体,统领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讲究端庄正气,只有浓郁的黑色才有这种效果,一度占据书法的主导位置,虽然后世对馆阁体拘谨而缺乏意趣的面貌不乏贬低之词,但是其最初目的还是为了求得端庄肃穆堂皇正气的楷书作为记录重要文件的书体而存在的,还是以美观清晰易识作为标准的。在白纸上,越是黑越是拉大对比度,使得字体十分精神活力。
红色与黑色都是色彩中非常强烈的颜色,而红色偏暖,有向前凸显的感觉,往往画面中红色的色彩是最向外突出的,而其他颜色随着色调的偏冷而逐渐出于后退的位置。所以红色往往成为平面空间内最前面的层次,也最为醒目,前文所提及的书丹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才能将笔迹显示的最为清楚。类似的作用屡见不鲜,如就要用红色批阅文件,能将批改意见直接醒目地凸显在纸面上,盖印亦是如此,朱红的印文最为醒目,出现在视觉的最前沿,则不会对正文或者画面内容造成干扰,反而可以作为一块平面的有分量的色彩来平衡起到画面的作用,绘画作品中常常在边角的位置加盖闲章作为压角,就是靠利用色块的分量来安稳画面。
另外,红色作为有彩色系波长最长的色彩,相较黑色有着较宽的色域,在早期色彩并不发达的年代,可以更多表现出物象的色彩性,所以,古希腊时代古风时期的“黑绘风格”的瓶画逐渐发展为古典时期的“红绘风格”的瓶画艺术,相对彼时没有深浅的黑色,红色可以呈现多种深浅的变化来表达层次和前后关系。黑色则成为所有色彩中最后面的位置,于是平面的空间有了纵向的层次,故而漆画多用黑漆作底色而用其他色彩在上面绘画,能使物象凸显精神同时又富有浪漫深邃奇幻的效果,在平面的空间内展现出无限的空间深度。
黑色内敛,适合造型勾勒,以线存形,红色外扩,感觉变大。南宋姜夔《续书谱》:“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力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红黑色既对比强烈又有完美的统一性,所以齐白石的红花墨叶才会呈现厚重而凝练的面貌,利用丰富的墨色将画面处理的热情响亮却不落俗套,富于画面安静雅致的气氛,大俗大雅亦庄亦谐。
只要运用得当,可以收获到胜于色彩斑斓的效果:一明一暗,一放一收,以少胜多,无论在什么视觉范畴内的艺术形式,即便是绘画、雕塑、设计等,都可以借鉴这两色所体现出的作用而为作品带来相应的艺术效果。更深层次意义来说,以红黑色作为基础,汲取两种色彩所具有的对比或者统一的模式,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的艺术形式甚至艺术观念中去。这就是红黑两色即便脱离了整个文化和哲学范畴后也能呈现出的单纯色彩构成的伟大意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或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三位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优势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遇到了很大的困扰。虽然国家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但在具体方法和实现途径上,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三维数字化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能够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助力。
以湖南传统的醴陵釉下五彩为例。釉下五彩是湖南独有的陶瓷品种,其传统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从器型制作到彩绘,再到上釉、烧制,是一个很长的周期。每个环节中,从用料到工艺都有要求,如调制颜料时各部分的比例、调制的具体手法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一个熟练的师傅制作一件较为完整、相对复杂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初学者要掌握其中的技巧至少要一年以上,跟在师傅身边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发挥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工艺流程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将原本只能师徒相授的传承过程,简化到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记录。学习者可以在师傅不在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学习,对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拓宽,提高了技艺传承的效率。数字化记录还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提高技艺传承的趣味性,使学习者能够更主动地学习。例如,将釉下五彩某些制作的关键工作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对现代的青年人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借助数字化技术,信息的传播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传统工艺可以更快地传播到对其有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学习者那里。同时,从业者也可以更好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2)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原本只有整套工艺完成后才能看到,具有一定不可预见性的最后艺术效果,在计算机上提前实现,提高创新效率。例如,釉下五彩的陶瓷成品,可以借助计算机绘制其效果图。借助现代技术甚至可以模拟不同温度下,窑变的效果从而使人们可以提前预知其效果,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及时地改进和变化。湘绣同样如此,一幅绣稿,在画纸上的效果与最后绣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讲效果提前在计算机中实现,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及时做出色彩或针法上的调整。
(3)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很多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中发挥作用。例如,记录珍贵作品的影像资料;以三维形式模拟关键的工艺流程等。三维数字化技术一方面可以高效的记录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以更加细致入微,更加“特写化”的形式,展现工艺特征,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一代多认为传统工艺学习过程漫长,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不愿意学习。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湘瓷和湘绣两个专业为例,该学院的这两个专业实际就业情况非常好,教学条件优越,师资队伍精良。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传统工艺不感兴趣,认为只有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专业才是好的。三维数字化技术恰好可以契合二者,成为沟通的桥梁。
将部分现代三维数字化的技术纳入高校传统工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工艺技能的同时,掌握部分现代计算机技术,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能。掌握了一定数字技术的学生,必然会给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带来新鲜的空气。即使有部分学生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多一门技能,从事其他工作也很大有帮助。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工艺美术需要跟随时代步伐,融入现代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具有高校学习背景,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三维数字化技术新的学习者,无疑成为现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和新鲜血液。
湘绣、竹艺、陶瓷等传统工艺美术,在工艺上非常高超,制作的艺术品非常精美,所缺乏的是现代的设计理念。由于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很多现代设计领域,如环艺、工业、建筑等都已经是常规化的设计手段之一。在传统工艺美术中引入三维数字化技术,不仅在设计的手段上可以带来巨大的便利,势必在设计的理念上也会带来新的思考。很多时候设计的手段直接影响到设计的风格和理念,手段与风格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现代的设计手段,使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理念,使之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现代设计的潮流,影响现代设计的发展。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信息记录、处理、传播上的优势,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更高效;其现代技术的优势还可以更好地吸引青年一代学习传统工艺。作为新的设计手段,三维数字化技术还影响到创痛工艺美术审美理念的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反过来影响现代设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设计涵盖面很广,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环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戏剧美术设计,建筑设计(这7类基本包括了所有设计行业)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迪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美术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领域之一,美术设计虽然已经发展,但是发展的极其缓慢,与世界接轨、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时尚,这是一种引导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也将美术设计的一些创意走进了一个误区,这种误区就是将国际化的美术设计作为仿造素材,而传统的美术设计就成为了其发展的束缚和阻碍,然而,事实上,一些有见解的美术设计大师们在传统的设计中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的重要性,将二者的关系弄清楚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前人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历史久远,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文化璀璨夺目,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经融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美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大不相同,美术设计服务于市场,依靠技术平台,不仅仅是在创造商品,同时也是在进行着文化的创造。这就决定了美术设计的产品既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文化欣赏的需求,只有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才能满足人们。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观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地提高,美术设计的作品都是在传统的借鉴与启发之上创造出来的,这才能体现中国特色。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用语言是难以描绘的,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主流是无法改变,也是无可争议的,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与思想给予的是艺术理念的思考与启迪,这也是传统的创作方法之一。当然,灿烂的艺术思想不仅仅存在于思想家的脑中,同时也存在于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与艺术思想,流芳百年,到今天为止,让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这些传统的艺术思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每一个商品都具有两种属性,一个是商品的价值属性,而另一个就是商品的艺术欣赏价值,美术设计作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表达艺术,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将其称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后进入市场,实现其价值。美术设计作品在市场中体现的是其艺术欣赏的价值,因此可以看出,美术设计作品是通过人们的审美观念来表现商品的价值,这是作品的基础条件。
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中,其作品种类丰富,数量之多,这些可以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料,而在传统美术工艺中又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绘画、雕塑、建筑等,这些类型又可以下分好多层次,这样就使得传统工艺美术的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为人们的审美需求提供了帮助。人们的审美价值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审美主要体现在审美的主体和审美的意识,着二者有着深层次的联系。
同样一件美术设计作品,由于审美主体的不同所得到的评价就会截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沉淀形成的,所以,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审美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低位。所以,我们所进行的美术作品的设计不可以脱离传统文化的美学体系。在进行美术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提高美术设计作品的价值。
在美术设计方法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硬”的方法,而另一种则是“软”的方法。所谓“硬”的方法就是用一些实物工具,例如电脑、铅笔、颜色等等。所谓“软”的方法指的就是美术设计中的创新理念和设计思维等等。美术设计作品主要借助于对形象的思维,在所设计的作品和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冲击下,产生设计的灵感,将作品创造出来。在传统文化中,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思维以及设计方法,可以启迪现代的设计,启发美术设计的创作,可以作为现代美术设计的一种创作思路。传统创作讲究的是三种思维路径,就是“形”思维、“意”思维和“神”思维。
“形”思维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存在一些恒常的主题以及其造型方式,随着历史的不断变更得到不断地创新。“意”思维方式指的就是在传统的作品中,依据图形的创作,将其蕴含的深层次的象征意义进行反复的研究与揣摩,创造新的作品。“神”思维方式指的就是“传神写照”以及“以形写神”。这些都是现代美术设计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法。由此我们也应看到,传统文化下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大气壮观,但是也有一些过于复杂,落后于现代美术设计,尽管如此,我们要进行改造,将其用于美术设计的创作中。
综上所述,当美术设计走向现代化之后,其设计的创新与意图就必须具有个性化,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所谓的个性化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这也是超越自我,创新出好作品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对美术设计的设计内容以及版式组合进行从新的定位,在演变的过程中寻找个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化,题材丰富广泛,这为美术设计者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将传统的文化理念以及设计方法和表达元素应用到现代美术设计创作中,使得所创作的作品焕然一新。这正是说明了借鉴并不等于照搬,而是要创新,与世界接轨,与时尚接轨,用现代的国际化语言来表作品的真谛,将民族文化与设计语言相结合,打造出现代美术设计的新潮流,传承传统文化。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国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青铜器、陶瓷、丝绸、刺绣、漆器、玉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工艺品,相继取得辉煌成就。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充分反映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高度发展和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与思考论全文如下:
【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创新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诸多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
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
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上述简略的回顾,无非想说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存续,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
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势,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这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传统的玉石工艺通过精雕细刻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和固有的认知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原有工艺与材料统合而形成的传统本身具有封闭的结构,所有创新都将面临一个“度”的规定;二是人们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对其变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既有来自已有作品样式、风格、工艺材料甚至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们已有观念、意图、心理定势等方面的限制。
“形态”是工艺美术的造型主题,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人们之所以历代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是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正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意”的执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并衍生出许多旁支左系,可以说,“意”的历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历史衍生。例如“日中有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人们对阳鸟图腾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的鸟纹有了阳鸟———朱雀———凤鸟的历史衍变;太极图中“通乎阴阳”的鱼形纹饰,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神韵”是工艺美术的重要思想,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狞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而这中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
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透过传统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环境装饰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室内装饰设计的迅速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室内装饰的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计道路。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现代的室内装饰种类很多,带有中国风感官的设计备受注目。这些设计利用传统的民族表现手法,通过对民族文化特色的继承来进行再创作。这些设计的出现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艺术。本文通过逐个解读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设计,深度剖析传统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现象。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融入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兴起,人们迫切的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对室内的要求也显著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室内设计没有太长的发展历史,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设计的冲击与排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受限。紧跟世界潮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了当今室内装饰的难题。所以要把握中国传统工艺可以充分拓展设计空间的特点,为现代室内装饰提供借鉴。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传统并且世代相传技艺精湛的工艺技术,它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及完整的工艺流程。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美术发展的原始形态。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木工艺,充分显示了传统工艺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按照工艺可以分为雕塑工艺、画绘工艺、锻冶工艺、剪刻工艺、烧造工艺、编扎工艺、髹饰工艺、织染工艺等几大类。
工艺美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包括社会生产与劳动生活。最早的工艺美术生产出的工艺品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是内在使用价值与外在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我国的工艺美术还具有民族传统性,可以反映中华民族自身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在世代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材料工艺性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一般选用天然的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流程完整固定。
室内装饰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与方便的追求而出现的,创作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使用功能与审美情调的融合,既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又强调审美性。
室内装饰设计是受实体羁绊的艺术、“戴镣铐的舞蹈”;是使用特性和审美特性并重的艺术,要坚持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要淡化思想,突出凝练性;是体现设计个性的艺术,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中国传统美术可以充分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运用参考。传统工艺是为了美化生活而制作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种类繁多,与目前的多元化设计相契合。许多对生产工具装饰的技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主题宽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独具特色的象征性符号满足现代室内装饰简洁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的设计具有很强烈的对比冲突性与差异性,可以增添建筑内部的时代感与民族感。由于工业产品的挤压,目前的传统工艺品已经变为小众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最有效的方法。
传统工艺美术在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室内装饰的朴质特点,契合环境,适度装饰,将装饰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亮点。设计风格要互相适应,与其他装设的配合要相得益彰,具有整体美。在保持整体美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现代感。减少过于复杂的工艺品的运用,重视新工艺与新手法。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使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法。在设计时,可以将传统的造型直接引用到设计方案当中,也可以将传统图案进行重组或者结构,替换其材质。在充分掌握造型规律后,可以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以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工艺的精髓而非形式融入室内设计,实现装饰中国化,在设计实践上大力探索,推进美术进步。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现代室内设计加入地方文化、主题、材质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不同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南京某酒店以宋朝时期的江南庄园为模板,将典雅华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得恰到好处。
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有形成定式的装饰感到审美疲劳,所以传统工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的传统工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充分的借鉴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使其在吸收主题、材质与地方文化元素的同时,对建筑内部进行装饰,将传统与现代统一起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问题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作为一门在提升学生审美价值观方面效果显著的学科,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高考压力的逐渐增大,高中美术教学开始受到高中教育者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讲究凸显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注重学生个体的需求及其主体性作用的凸显。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创新是不变的话题。创新代表着思维具有独特性,是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展示。高中生对于现代媒体艺术系列中的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比较感兴趣,文章论述通过开展创新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美术作品、创新制作美术作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等,这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创新视野下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创新;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新背景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提出的主要要求之一。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学科本身是丰富多样且灵活的,形式和内容更不是唯一的,这就给学生的思维、想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运用学科的优势,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谈创新视野下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
一、以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注重的是创新与受众对设计的需求。没有创新的设计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设计师,而在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活化自己的思维范畴和模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被动地听,接受知识;师生互动也只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形式较为呆板。创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是灵活的、动态的,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权。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为基准构建教学活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进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总结书籍的结构是什么,进而提出一系列问题:书籍的封面都有哪些内容?你喜欢什么样的书籍封面?什么样的封面设计能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层层递进,诱发学生自主地展开思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启发。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动态、有效,不仅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得以体现,而且其自身的技能和素养也会得到培养。
二、以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促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的最佳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主动探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流露出个体的思维和意识,这些因素中就可能包括创新意识。高中生有着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思想也渐趋成熟,对事物的选择更是有着自我决定的意识。鉴于此,笔者尝试以激发兴趣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需要思维上的放松、视觉上的冲击等,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以其内容灵活、丰富多样、没有局限、信息具有前沿性等特点,无疑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该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如,在书籍封面设计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之后,开展开放性的“小创造”活动比拼,即让学生自己设计海报,内容、版式不限。高中生对于海报、时尚等前沿信息是很感兴趣的,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之后发挥想象力,运用电脑技术设计多套不同内容组合、色彩搭配的版式,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活跃。笔者趁势向学生渗透: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创新,有新的东西才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也才能够有所发展。同时,笔者让学生回过头看自己收集的素材,感受创新的重要性,让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开放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在于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础性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创新视野下的教学更是将创新看得很重要。学生的创新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思维的想象空间、自我发挥的空间等。要想有创新就不能够有限制,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开展开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拓展创新思维、强化创新精神。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绘画的工具、内容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于教学采取统一标准,即统一安排绘画工具和绘画内容,过于注重对学生电脑绘画技术的强化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绘画工具、材料本身是灵活多样的,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其效果也会不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学讲究的是异曲同工,即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选取绘画工具、材料等,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等。学生作为个体本身是不同的,那么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的乐趣,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学生发展自我的空间,实现了创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渗透创新精神,等等。如,在“小创造”设计活动中,有位学生用油画棒和布、线、羽毛、塑料、树枝、玻璃、木片相结合创作了一幅动画版的校园。笔者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奖励,并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自由创造,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更新换代很快,而支持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因素在于创新。教育作为特殊的领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革。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学科是丰富多样、灵活的,其形式和内容更不是唯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创新视野下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即倡导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不限制学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朱雪,严舒旻.计算机绘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徐琨.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与实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丁兆海,丁翠红,杜军.电脑美术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周文彪.生活创新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13
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素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认知水平的主要方式。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素描的基础地位是公认的,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素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为高中学生创意设计提供了新型的思维方式,因此,有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自身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下面,就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方式及艺术进行试析。
一、明确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目的
美术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但不管是那种类型风格,素描都是基础,只是在造型上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树立素描作品是展现客观物象[1]。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授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物象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减弱、加强、取舍、概括等素描艺术处理,表现出在一定光影环境下的物象,根据客观物象产生主观感受,并受到客观物象的限制[2]。高中学生的美术教学中素描训练目标是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及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写实的手法,根据客观物象表现物象的真实性。
二、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轮廓结构和整体的认知结构和整体认识是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整体是观察物体的基本法则,是便于比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整体意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把握,使学生具有全局观,引导学生学会将需要展现的绘画主体控制在绘画范围内,在对局部进行处理时要考虑整体性,进而清晰的表现出主体物在画面的空间结构、主体和个体的关系[3]。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整体,那么就会使自己作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使作品具有画面感。学生在掌握整体方法后,会提高素描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廓结构是指在素描过程中,要将事物的轮廓结构描绘清楚,防止造成似是而非的情况,要与美术素描第一阶段理论中钻研轮廓结构有所区别,要做到形象明了、要点鲜明、比例准确、构图恰当[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轮廓结构准确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指导学生建立整体与局部关系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深入刻画局部,才能体现整体的丰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局部都是整体,是局部构成了整体,促使学生在学画过程中考虑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从而提高物象的整体性。在研究整体的同时,注意结构,结构是对画面内在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恩日用,从表及里分析物体的内外结构,使画面看起来自然完美。
1、在教学中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做到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是中国一句古话,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进行教学工作。长期目标是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有长远的工作计划,而短期目标不言而喻是短时间内工作计划,因此,将高中美术素描分阶段学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在不断的重复中掌握素描知识,技能、基础,才能在后期将复杂的物体完美的展现在平面上。高中美术素描课程是基础课程,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只有长期的练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同的步骤贯穿在素描学习的每一个不同步骤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素描学习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把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分析画面,通过长期的素描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画面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短期作业,锻炼学生的构图、写生能力,结合速写、想象、记忆,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5]。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在高中美术素描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物象特点的深入挖掘,使学生发现新事物,从而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在素描训练中,除对物体的基本描绘外,还要进行艺术再现。学生的绘画内容是物象的一部分,是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要想时画面具有表现力,就要对表现元素进行细致的刻画,包括概括、颜色、线条、画面的构成、画面组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欲望,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素描的方向及表现方法,同时要提醒学生,基础实在表达个性之前,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将个性融入其中,使画面完整。
3、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鉴赏力的构成离不开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在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一幅作品的优劣取决于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对事物的认识恰恰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及绘画水平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画展,引导学生多学习课外知识,包括文学、美学、历史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素描流派,以及流派的主张、发展等。此外,还要对国外大事的作品风格进行研究,但在研究中要保留自己的风格。通过知识面的拓展,提高艺术的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总之,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因材施教,通过美术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
高考美术教学论文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产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模性较大,同时也是文化事业的体现,在整个文化产业运行的过程中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文化价值。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艺美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中,吉祥图案就是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吉祥图案本身所具备的吉祥寓意使其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价值,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展现出来。本文主要就吉祥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展开讨论,简单的阐述了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工艺美术;传统;文化意蕴;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将中国历代能人的创作设计及智慧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完善其政治理论、道教和民情风俗,使其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设计体系。该吉祥图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吉祥图案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造就了吉祥图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图腾观念在雕塑中体现出来,用以寄托其美好的愿望,理论上这是最早的吉祥图案。自华夏民族产生后,龙凤便替代了原来的图案成为了华夏的图腾,在人们心中,龙凤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神,直至今日,人们仍然自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与凤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吉祥图案,后来逐渐被寓意为尊贵身份的男女。至尧舜时期,先民开始以山河为神灵,崇拜天文,各类祭祀活动也由此演变而来。颇具代表性的有星辰、日、月、龙等吉祥图案,后来被帝王之家绣在朝服上,以示身份尊贵,该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商周奴隶时期一直沿用的是自然崇拜,并不断被神化,在商朝的青铜器上开始流行龙纹、豹纹、鱼纹和鸟纹等,西周后,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渐取代了侍奉神灵的观念,具体表现在青铜器上的豹纹等逐渐被夔凤纹所取代,同时,四瓣花纹、云雷纹等吉祥图案也应运而生。自秦汉时期,各类民间艺术,包括雕塑、建筑和绘画图案的出现逐渐被赋予确实的意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发展,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吉祥图案逐渐演变出来,例如莲花纹。隋唐时期,吉祥图案逐渐被世俗化,各阶层的人民开始将美好愿望寄托在吉祥图案中。吉祥图案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加上各类绸缎样式的多样化,使得吉祥图案以各种不同的样式表现出来,其应用范围也逐渐趋于广泛。
2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2.1信仰的意蕴
所谓意蕴,就是将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以艺术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思想上进行不断延伸。过去,吉祥图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还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属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龙凤图案,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龙的文化意识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作为代表图腾和神话意象的动物,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凤也是一种神鸟,传闻中对于凤的描述是,只要凤凰出现了,世界就太平了。龙和凤的吉祥图案是自原始社会就开始沿用的,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上千年历史,龙凤图案一直带着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案。
2.2思想的意蕴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的维护和运转主要以此为哲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观念也避免不了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儒家学派的基本观念讲究的是用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进行维护,讲究老幼尊卑。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翎(燕子、鸳鸯、白头、白鹤、凤凰)就象征着儒家学派等级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学派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因此大多文人学士均将梅兰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为高洁情操的礼赞。而道家思想倾向于追求长生,因此“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思想。佛教的发展和盛行直接关系到吉祥图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萨,不仅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吉祥图案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经久不衰,使人们更乐于接受该类艺术性的语言。
2.3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和社会的阐述,我国传统的工艺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将民俗意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中国是个比较重视家庭延续的国家,比较看重对子嗣的传承,为了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吉祥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望子成龙”或“榴开百子”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劳动人民比较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劳动人民祈祷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期望能够延续这种美好现实,这种观念在吉祥图案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了,这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愿望的表达方式,将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并自发的形成凝聚力。
3结语
吉祥图案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流。不仅凝聚着国人的审美情趣、伦理情感和宗教情怀,更多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生活,将人们追求吉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把人们的美好愿望艺术化、象征化、社会化,让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构建吉祥的美好画面。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王园,许云,尹雅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融合——关于形成中国风格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
[4]李霞.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产生的文化意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5).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然后重点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得到不断改进与更新,在现代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很多现代设计师从传统工艺美术中找到创作灵感,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浓厚的审美艺术情趣,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和特殊价值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设计制作出的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人工造型的统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造型艺术的核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能体现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趣爱好,在视觉上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体。现代服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商业招贴广告设计都注重增强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其一,文化的标志性。
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先进、装饰雕刻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二,技艺的特殊性。
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漆艺,有史料记载的就达数百种,但如今很多已经失传,现存的漆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
其三,经济的无价性。
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佛雕艺术,其精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可以说价值连城。如,中国元代瓷器《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与乔家大院、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都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无价之宝。其四,精神的凝结性。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其物质实体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其造型、色彩、装饰等视觉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亟须传承的精神价值。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设计需要传统工艺美术来充实、丰富,使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具现代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现代社会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现代设计必须引领社会时尚潮流,必须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底蕴更深厚、底气更充足,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能使作品更具灵活性、更富有生命力。此外,这些传统艺术元素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凤翔的泥塑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都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可以使现代包装呈现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1.设计思想的创新
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入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设计,以现代审美观念改造、提炼和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追求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设计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设计形态的创新
中国古人一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在钟鼎、器皿的形态设计中都运用了方与圆的元素,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产品设计者要结合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传统精神与传统造型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使设计契合现代美学思想,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
3.设计色彩的创新
中国古人运用的色彩蕴含了阴阳、五行、中庸的精神内涵,贯穿了生动传神的美学理念。现代设计师应该先对传统色彩进行深刻感悟,然后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升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以此表达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使设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活力。
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在理念、形态、色彩等方面,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血液、融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娜.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现代园艺,2011(5).
[2]王利达.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电子商务,2012(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美术教育逐步被人们认识。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美育中情感培养的任务
1.在美育中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
情商也是个人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才有可能与他人进行比较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强化团队精神。比如在动漫短片制作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编写剧本,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分镜头,由小组里的每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画面,共同制作成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小短片。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则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居室的特点,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居室装饰效果图。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而对作品的观摩和讨论则起到了相互学习、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种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美术学习和创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既能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更能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2.在美育中学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美术欣赏是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画家总是试图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识融合到作品中,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过程。对学生进行美育,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现实的和艺术的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美融化于心灵。如欣赏齐白石的画,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而是那清新的春天般的气息引起的喜悦;看梵高的作品,感知的不只是画面的色彩,更要感受到画家狂热的生活激情以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感;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通过《自由引导人民》,号召人们去为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法西斯的残酷,让毕加索在义愤填膺中创作了《鸽子与少女》这幅惊世之作,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了画家对战争的痛恨,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美育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要求学生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与自然交流,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脑的教育,更要有心的教育,即情感教育。
1.走进自然
印象派画家结合自然科学对色彩与光线变化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了更为客观的再现色彩的方法,使印象派绘画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当我们在聆听江南丝竹的《紫竹调》时,眼前不禁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让人联想到陈逸飞的画作《双桥》,而《双桥》又将人引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耳边又仿佛能听到温软细腻的锡剧或苏州评弹。这就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点滴转变成艺术,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但是美好的画面从来都不是随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选择并经过取舍和加工。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要充满激情,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善于在自然的平凡的景色中去发现和提炼动人的画面。课外训练是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学习的基本途径。自然美本身不表现情感,但它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说欣赏自然景物可以牵动人的情感。有情才能有意,才能意在笔先。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各种设计作品,都反映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审美理想的诉求。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艺术殿堂,她给艺术家们以无穷无尽的素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以自然为师,培养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以及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美化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2.走进社会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应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将美术、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比如在POP广告教学中,从最初校内的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到校外的超市、商场等各商业场所的商品价格海报,我们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制作。又如室内设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这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渐渐地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并对广告、装潢装饰和动漫等艺术设计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其个性情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画家以深沉的情感、超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历经沧桑、忍辱负重的老农形象,画面诉说着父辈的苦难和艰辛,具有悲剧性的、强有力的震撼,发人深省。法国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拾穗者》中,没有对3位农妇做任何美化,真实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田间劳动者,这是对劳动者最好的颂歌。美术作品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当然,人的内心丰富到什么程度,对艺术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艺术设计离不开生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也日益突出。生活方式通常反映出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美术形式的变革。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观生活、启发人生。而走进生活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评价生活中的人。
三、结语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情商的培养不能只限于学校,它应当与自然融合,与社会接触,与生活相连。自然景色的优美、思想品德的高尚、人际关系的和谐等都能起着美育的作用,即能抒发人的情感、增强美的感受、怡情养性、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和提高人的情商。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可以让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美术创作就是表达心里的感受,画出来的是作品,留在心里的是享受。美术更是一种心境,没有这种心境,就无法体会生活中的艺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术这门情感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培养情商,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艺术的、美好的人生。
1中职美术教育核心价值的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一直被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为绘画技术教育,素质活动教育的一种形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手段,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不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其实,美术学科教育能够推动美育发展,而美术教育又能作用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美术学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无从谈起。那么美术教育到底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呢?其实,美术教育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半球。两个半球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功能。理论思维主要定位于左半球,形象思维则主要定位于右半球。而作为美育主要形式之一的美术教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促进右脑智力发育,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2)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一系列的美术学科知识教学,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而专业技能的训练,一定会教给学生表达情感的新方法,使学生拥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新方式。
3)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美育主要形式的美术教育,其培养目标也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其最终目标是要美化人自身,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在整个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传统美术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法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对美术教育的错误理解,有本末倒置之嫌。
2中职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内容
美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也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学科技能技巧,它是以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健康向上,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重要学科,不可替代。
2.1学生成长的需求
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职学生的成才必须是全方位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更为重要,要想使他们通过短暂的职高阶段学习,就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光靠简单的职业技能培养还远远不够。我们知道,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应届初中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同学,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要素、综合素质、自律要求都不是太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没有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面对这样的现状,面对这样的生源,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自强、自律,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内化,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之一。
2.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现有基础,清楚的告诉我们,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明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二是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对后者的要求明显高于前者。作为美育主要学科的美术教育,其在促进学生品格良好发展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须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高度重视审美教育,以美术学科为载体,充分发掘美术学科教育的潜力,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以外在体验,情境熏陶促进内心感悟,促使学生内心认知提高,良好品德内化,努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理顺自己的成长思路,提高自己是非判断能力,提升学生自律能力和品德要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健康全面的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要想传承下去,美术教育就必不可少。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
1.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特征
代代相传,师徒相授,使得师父的技艺、手法、心得以及经验可以通过徒弟传承下去,徒弟的创作风格也受到师父的直接影响,其中家族美术教育的传统尤为明显,如东晋王羲之与王献之,南朝陆探微与陆宏肃,唐代阎毗与阎立本等。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体现出了艺术家的不同思想情感,艺术创作的题材、形式、风格等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因其继承和创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演变和发展,对技艺传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师徒教育的“从师”也可以理解为“从众师”而自成一家,即转益多师,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具有亲师合一、艺随世移、通变创新等特点。
2.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画法、画技、画理的传授,这些内容主要来自师父的个人经验以及一些绘画论著,绘画论著主要记述的是前代画家的经验和心得,内容包括画理、画技、品鉴三大部分。在以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为主的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绘画论著对于掌握中国绘画的技巧、领悟中国绘画的审美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如果缺乏传统绘画理论的指导,代之以西方绘画理论,势必造成国画的变味。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注重临摹的特点。临摹也是学习传统中国绘画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掌握中国绘画的表现模式,融入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看待自然、表现自然。这突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意象性、继承性以及程式性等特点。与西方古典绘画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绘画在学习上首先要掌握在纸绢上用笔、用墨、施色等基本方法和程式,中国绘画讲究的是“功夫”。因此,以临摹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有其合理性。
3.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借鉴
诚然,与学校制相比,师徒制有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但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其蕴含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中国绘画的理论与技法,不能忽视传统的绘画理论;其次,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这既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主要优势。在该模式下,师父不仅传授徒弟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以自身高尚的学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中国绘画强调灵性与悟性,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中的精华部分,改变一些家长和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国绘画中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
二、结语
今后,中国的美术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挖掘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内在价值,增强多元化艺术氛围中中国绘画艺术的民族性,这对当前的美术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1.浅析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1.1彻底更新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观念和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职美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中要彻底更新新时期美术教学的观念和体系就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与实践需要相挂钩,坚持基础理论为实践活动服务,理论知识的服务面儿一定要广阔。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相应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鉴赏力都是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体系中中需要重点提高的项目,以保证学生能够胜任社会对于人才素质能力的种种要求。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对于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专业美术知识与社会实践形成具有创造性的结合,不拘于传统的美术审美理念,而是符合现代人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在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对于高职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其道德素质也是考核其综合素质的标准,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完善和丰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内容
高职学生的美术教育不一定要求学生都能很熟练的掌握美术创作技巧,也不奢望个个成为美术家,而是希望通过完善和丰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提升其在日后就业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在高职美术专业理论基础课中,可以开设中外美术史及作品欣赏、创作理论、艺术概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等课程,增加对中外艺术家思想及作品的全面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素描教学作为美术、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已毋庸质疑。学生通过这种绘画形式和过程能够获得对自然形态的明确、强烈的体验,并协调观察与表现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对造型要素的初步认识。
1.3注重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实习和活动环节
高职美术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强化美术实践,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不仅能增强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技术与材料中找到新的灵感,今后需要注重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实习和活动环节,这对将来美术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加速适应社会,具有更强竞争实力息息相关。构建基于美术专业实习的教学体系,是突出高职美术教育特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这几年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美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受到广告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工艺美术厂、影楼、玩具厂等企业的热烈欢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美术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括动形成个性培养的开放式学习环境,满足层次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仅靠校内实习场地已难以满足美术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美术实习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仿真实习的场所。
2.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高水平学生是人才评定的重要标准,这样的人才才具有社会的竞争力,符合社会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高职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要认清当前的现状和出现问题,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技能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与一般美术专业院校的教育方式几乎一致,较为重视美术技能的教授,而忽略了师范性,没有体现师范美术教育的本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当前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功利性的美术教育而言,还有另一种极端是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在一些学生家长眼中,美术是一门“副课”,不能当做孩子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学习美术会耽误其他功课的学习,因此对美术完全不重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美术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同时,在非美术专业的班级中,美术课的时间常常被用于学生自习或是做作业,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部分高中的美术课形同虚设。这些都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进高中美术教育
1.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过去的高中美术教育延续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经历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具体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要积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改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点或者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这种观念的改变还体现在师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之前教师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念,教师应积极融入学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其他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将之加入美术创作。而此时的创造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成系统的、具有随意性的创造。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或意义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头脑风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3.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对美术技能的熟练度,然而这些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以往的美术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力,而没有直接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新课改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绘画理论、艺术史、艺术鉴赏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具体的措施有: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来自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高中美术作为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标准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不论是作为专业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技能,还是作为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发挥美术教育发展人、培养人的作用。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美术素质的特点
城郊结合部面积较大,生源复杂,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对于城郊的初中生而言,他们虽然和市区的学生一样已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他们的形象观仍来自于好奇和兴趣,局限在物体的表面和局部上,难以全面认识和领悟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妙。因此,学生美术素质低,大部分城郊的学生绘画能力较弱。针对位于城郊的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地域广、多元化、多层面、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校教学环境差和相对复杂。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在其经济生活城市化的同时,但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礼仪素养还相对滞后,处于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城乡接轨转化造新的过渡型时期,初中生的教育凸现出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美术修养和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学深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要有效引导、训练学生对美术形态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学生美术造型感觉的培养训练,也就是感知能力。对美术作品等典型艺术美的有效欣赏,完全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情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欣赏者有较强的直观感知、判断、想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1、结合学生特点,突出郊区特色。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瑰宝。中学期间很难全面了解,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重点,选择代表性作品,以点带面,才能完成教学预期任务。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有亲切感、认同感。比如,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闻名遐迩的白云山就在学校附近。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位于白云山飞鹅岭游览区内广州雕塑公园,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雕塑公园。整个公园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分为羊城史雕塑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景区和森林景区等4个功能区,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区于1996年12月起建成开放。主要景点有:华夏柱、雕塑广场、古城辉煌、雕塑馆、南洲风采。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雕塑艺术方面的欣赏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少讲授多启发,突出学生主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中国画花鸟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著名代表画家的生平、作品介绍等。如,广州当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先组织学生到***参观,上课时再把把有关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挂在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背景?用唯物的观点,站在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历史、特点、发展变化进行总结。最后,通过提问、析疑,把中国花鸟画各个朝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学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关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3、活跃学习氛围,进行艺术欣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呢?以初中美术教材第*册《********》和《*****》画的教学为例,前者我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语文课文去理解,后者我先讲解了其创作背景。这里,我分别用了不同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到:《*********》表现了作者的感受,对**********的主题;而《*****》虽也是以******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
**********的生活。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动人的。我们不光要欣赏艺术作品,还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树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动人的。另外,我还带学生去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的广州美术馆参观,假期让让学生到陶瓷之乡佛山瓷艺作坊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与手脑能动。有了好的美术素养,还需必要的美术语言来表达。学美术素描是基础,因此我还特别重视初中生素描与水彩画等基本功的教学训练。素描要求学生多练苦练,注意对物体的形体和明暗层次变化的表现。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且实用性强。装修、装璜、家具、服装、园林、建筑的效果图设计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此外,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人喜爱。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一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学生画的自已先画并讲解其画法特点及技法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各种画的样式、特点及调色,画面构思布局事宜。带领学生写生时,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让学生明确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同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病,要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坚持严要求,多鼓励、多观察,多督促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教学评价,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对初中生来说,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因此,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力求有一个好的构思。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是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和身边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如,完成广州亚运会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喜庆、健康、自豪、友谊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内容到形式、从生活到艺术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题材反复推敲,琢磨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想象力、创造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初中美术课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只有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始终如一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并得到美的熏陶,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美术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处于发展瓶颈时期,各高校美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方法不系统、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评估不合理等几个较为显著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为了拓展教育领域,实现与其他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一致性,在教学目标不甚明确的情况下,盲目开展美术教育,丝毫不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美术教育成为一个形式化的空壳,未能体现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殊意义。还有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提升就业率,弱化了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创造内涵,一味强调迎合主流文化市场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丧失了艺术创作的能力乃至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美术事业的延续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内容较为单一和薄弱,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差,与社会脱节比较严重。这些院校的美术课程大多重技而轻道,仅向学生传授单纯的绘画技法,而不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之相对,当前社会需要的美术人才恰恰是具有综合技术能力和专业创作才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那些能够将新技术、新文化、新内容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绘画人员。所以,要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科学而合理地设置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这可以说是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中之重。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均未形成有机系统,教学方法传统而老旧,教学模式保守而单一。在高校任教的教师大都是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他们的理论知识积淀颇为深厚,艺术创作才能也比较突出,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参悟不深,很多人便套用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经验,有些甚至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者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导致其教学方法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与现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大脱节,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大多数高校的美术课程设置中缺乏实践练习,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讲解与技巧分析之上,学生学习宛若纸上谈兵,在社会市场上完全不具备竞争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勤加练习,让学生不断地临摹指定物体,尽管提升了学生的写实能力,却极大地抑制了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美学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然后,在教学设施方面,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设备均不充分。一方面,美术教育是一种关于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外出写生、参观、定期举办画展等是此项教育的必备项目,良好的绘画场所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条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作为支撑。然而,在很多学校中,由于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也不够科学,导致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远远达不到这项学科的正常需求,再加上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经费更显欠缺,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都无法提供给学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在软件方面的配备也没有到位。在许多高校,美术仅仅是作为边缘学科而存在,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一再限制,在师资配备方面同样不甚重视。很多美术教师只具备一般的美术学习和教学经验,与美术领域的骨干型人才差距极大,还有个别学校办学仓促,招聘的美术教师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教学能力之薄弱、教学观念之落后更是不言自明,导致学校的美术教学始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在教学评估方面,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评估指标仍不够明确,评价体系仍不够健全。现今,我国对高校教学的评估大多围绕教师和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来进行,美术教学属后起之秀,没有深厚的学科积淀,自然也没有现成的评估经验可以参考,于是美术教学便向其他学科靠拢,在评估方面,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美术教育是关乎艺术创造的学科,与其他文理工学科有着显著不同,它的创造性与美学效果体现在酝酿良久的具体美术作品之中,并非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言尽。同时,美术工作者大多善于创作、疏于言表,以论文为一大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他们而言是极不合理也极不公平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符合美术教学的学科特色,并且能够集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于一体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高校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对高校美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高校美术发展面临的五个现实问题,笔者分别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美术的科学发展,助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应当明确新时期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找准高校美术教学在社会经济文化市场中的定位,积极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把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美术人才作为核心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把学生打造成为既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与时代相接轨的其他方面知识及能力的优秀美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艺术发展的要求。例如,在美术教学的色彩使用部分,教师首先应当细致地讲解关于色彩使用及搭配的基础知识,明确不同色彩所传达的内涵及其相应的表现手法,在创作实践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物体进行临摹及适当的艺术再现,等学生完全掌握了用色技巧以后,则应当鼓励学生在符合基本用色要求的基础之上,依照内心的创作理念进行独立自主的色彩搭配,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意识。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牢牢把握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现阶段的经济文化市场为设置引导,秉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调整并完善专业课程安排,培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兼备的美术人才。具体而言,教学内容应由传统的纯理论型教学过渡到实践型教学,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增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强调创新力,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空间、色彩、形态、材料、技巧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自我创新意识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发掘。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针对社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综合交叉学科,将美术知识的教授延伸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系统接触其他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学科融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尝试开设新学科、新专业,将学生培养成为跨领域、跨学科并且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封闭式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积极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与专门的艺术工作室或有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促使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成为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专业创作型艺术人才。同时,应当改变老旧的授课模式,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增大教学信息量,增强理论知识的感官性,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学设备方面,教育部门和各院校都应相应增加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宣传的力量,吸引企业、团体及个人进行项目赞助,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举办画展、校外参观或写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赋予学生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高校应当加强对美术师资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新并完善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树立模范。
最后,在教学评估方面,对于师生艺术创作能力的评估应该跳出单纯以论文定输赢的樊篱,转而从艺术的高度,对其艺术创作进行鉴赏和评析,确定其能力的高低与进步的幅度。另外,对于学生的评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艺术创作的过程为重点,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艺术氛围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尽最大可能避免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干扰,对学生的能力和态度进行客观性描述。此外,可以采取任课教师多重评价、师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评估模式,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加深入地发现其艺术创作和个性发展的闪光点,进而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育意义
美术教育是培养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美术教育,能更全面的开发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热爱。而且,研究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们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即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并把美术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形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同样把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手段,把审美教育从属于素质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操为目的者也。”强调美术教育能使人达到全新境界。所以,把美术教育作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及补充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二、传统教育存在问题
1.传统教育影响下
学校美术教育以“教”为主,老师以自己示范为中心,形成“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不良学风,导致老师教学生怎么画学生怎么画,老师叫学生画什么学生画什么,严重抑制了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和能力,同时,该种教育模式下,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出现上“花课”“假课”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此外,这也使得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脱节,不利于深层次发展。
2.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学生家长方面不支持孩子花时间学习“旁门左道”,而大力支持孩子花时间在“主”课上,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学习好了,成绩高了才有出息,才有发展前景;同时,学校方面为满足家长要求,大力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减少美术课程,培养出大量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但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失去了培养审美情操、创美能力的机会,从而为应试教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传统美术教育忽视孩子成长历程
所用教材由简到繁,从成人眼光看待问题,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思维常常产生掌握世界,了解世界,并有一种证明世界的冲动。这极大程度的约束了孩子思维,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极其不利。
4.传统美术教育评估标准
只以“像不像”为评分标准,压抑孩子创造力发展,忽视艺术中多元化的重要性。因为艺术创造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是,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2]个人生活感受不同,必会导致不同的生活情趣。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求“统一性”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学生作品呆滞和僵化,缺少了艺术的创造。
三、新课标下改革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校美术教育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想象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新课改下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不正确的美术教学观,把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转变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针对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方式
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丰富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术之美,并能自由创造美术之美,将这种美带到生活、学习中去,使自己产生新的人生观、价值观。
2.打破应试教育带来的束缚,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中,老师只重视学生画的怎么样,忽略学生情感因素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过多的教学生去模仿教材,或只按老师主观意识去画。新课标下,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的创作规律和形式,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美感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之营造轻松、宽容、愉快的学习环境。
3.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新课标下,老师应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想象力,主动性,包括以下几点:
3.1比较教学法
运用比较法,多角度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若使此法产生更好效果,还要注意选择作品,适时适地的引导、启发学生,讲究艺术性、典型性和科学性;
3.2分步教学法
避免传统教学中“先示范,后制作”的教学模式,老师可尝试从学生身心特征及认识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启发。课程中,老师始终作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环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升华;
3.3游戏教学法
为改造枯燥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需求,可把游戏活动加入美术活动中。要求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分,在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能陶冶学生情操,并能美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建立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总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更需要美术教师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尽职尽责,责无旁贷的担起美育教学的任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包涵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它延伸和发展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以及通过美术学习影响学习者身心发生良性变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程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本身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幸运地考取了美术院校,将来的发展也会比较困难。所以在学生的选择上,一定要着重鼓励真正爱好美术学习的同学进入美术特长班。而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而言,我们常常都要面对的是出于各种学习目的的美术高考特长生,特别是对于直奔高考而来的学生,想办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长久地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繁重而艰巨。
这样,我们就要尽量改变长久以来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纯粹适应高考的教学内容,这样一味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很难有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尽量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用趣味性引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中,一幅作品如果单从其比例、结构、明暗、虚实、色彩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失去兴趣。这样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创新性思维来处理好枯燥的教学内容,如讲达•芬奇的作品时加入达•芬奇画蛋、蒙娜丽莎的迷人神秘微笑等生动精彩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也可以在讲解语言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导入言语,幽默风趣、妙语如珠的讲解评论,始终贯穿着鼓励学生的话语,给学生“我也行”的信心,不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与乐于参与的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更加形象化的演示说明讲解,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带学生去听听讲座,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外出写生甚至就去室外的操场去让学生边观察边讲解。此外,美术专业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注意思维训练。仔细分析与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揣摩学生的个性心理来安排一些教学模块,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去感受美,去鉴赏美,并勇于表达出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自己愿意去动手并敢于动手。总之,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完善自身的整体艺术素质,这才是美术专业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
二、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美术学习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从无捷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不仅教师自己要明白,也要对学生讲深讲透。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懂得美术专业各门课的高考要求,也知道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但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急于在学生身上出成果,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过早的把过高的要求强加于学生的身上,造成学生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反而不知道美术专业各门课如何协调应对学习,作品中的问题也无法全面顾及,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的弱点,学生往往到高考前没有信心,战战兢兢地去应对高考。这其实违背了美术教师的教学初衷。
其实高考招生“厚基础,宽口径”的考核目标,更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充分夯实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顺序是素描、色彩、速写、设计,尤其素描和速写是一切选型艺术的基础,首先就必须学好素描、速写两门,然后是色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方法,边示范边讲解,特别是要注意关键点的讲解,如抓形方面要抓结构,先方后圆,先整体后局部,最后再整体的科学作画。在讲解的基础上就要强化学生作画训练,教导学生要有耐心与恒心,每天要坚持作完一幅画,才能画出整体效果,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在作画的方法方面,可以从临摹开始,临摹名家优秀美术作品,观看老师的示范画,学习与借鉴其较成熟的表现技法与处理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金无足赤,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美术特长生尤其如此,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来根据美术高考教学大纲及学生报考专业来制定教学计划,应要照顾好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高中美术特色教育生源比较广泛,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好,但专业技能上有欠缺,初中基础就没打牢。而有些学生不但文化成绩好,而且专业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有一定的艺术气质。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而有些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都需要教师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根据学生成绩以及相应的测试摸底,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既要面向美术特长生中专业较差的这个“面”,同时也照顾到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个“点”, 采取集中授课,统一讲解与示范,然后逐一辅导,最后集中评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尽量可能“吃饱,吃好”。 如在透视学与素描课程的教学上,从基础入手,稳中求进,允许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又鼓励冒尖的学习,这才是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掌握全盘的基础上,要个别加强辅导,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突出的画作,多表扬,可在班级与全年级将其优秀画作展览,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参观、评论学习,这样可以起到先进典型的榜样带动作用,而高中学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不甘落后甚至不服气的心理定会鼓励不少学生加班加点去作画,并注意反复改进自己作品中的缺点,又可以激发尖子学生更加努力向前,这样整个班级学生出现你追我赶现象,可以使学习氛围更活跃更浓厚。
当然,特别要注意在专业课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的环节,这很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人而异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尤其对于专业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教师更要耐心指导,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少指责,少批评学生,教学实行同时也要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因而可以这样说,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哪怕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学生身上作个别指导,修改一幅画要化去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值得的,要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老师在关注重视他们,这样才能帮助其重树信心,努力向上。
四、开放土壤,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的重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跨过独木桥,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不避直接染上功利色彩,一切以美术院校高考评分标准为标准统一的评分依据。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如何去研究并适应不同院校的“画风”,模仿其绘画“路子”,以便获得这些高等院校的认可,教师在判断作品好坏时也就以考试要求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良或差),长此以往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一种严重的限制,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的生命是讲究“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与“求同存异”的,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明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就是鼓励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施展平台。所以做为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仅仅为适应考试而学习,不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
因而,美术作品要讲求“求同存异”的评价思维,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与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基础教学的相对规范性与完整性,在夯实基础,掌握一定层次的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和表现技巧的前提下,着重培养美术特长生应具备的对形象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充分彰显学生的灵性,允许学生个性纷呈的艺术作品产生,并努力达到高校入学和适应于可待续发展的要求,这才是我们美术专业教师教学的职责。总之,立足于高考但不仅仅附属于高考,关注基础教学,并注重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1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会选择幼儿园老师这一职位,担负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职责。所以,作为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潜在对象,必须将教学目标围绕儿童来进行开展。因此,抓住和掌握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十分关键。从内容上来说,审美心理结构是指通过认识和欣赏某种“美”,心理意识的各个主观分子高度活跃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对于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来说,儿童的绘画最能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尽管只是一幅简单的画,从形式上来说是教育产生的结果,但却是儿童审美意识的最直接表现。由此可见,对于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多教导审美理论知识,注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喜好。所以,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应该融入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把握儿童美术课程的教导重点和自己学习的研究方向。
2学前美术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自从我国开展义务教育来说,学前美术教育开展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丰富儿童的心理成长。同时,职业学院设立学前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从而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提升儿童的审美意识。并且,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美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感悟,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目前,学前美术中审美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任务:
2.1感受美从成长阶段来看,儿童最容易接受美好的事务,特别是一些缤纷色彩、故事性鲜明的图像,更能获得他们的喜爱。同时,这种感受美的能力也是儿童天生拥有的,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加强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例如,通过色彩鲜艳的鲜花让儿童自行观察和发现,从而想象出自己所感知的内容。
2.2激发兴趣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图片或玩具,提供许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符合他们美术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还能让儿童观察一些鲜艳的事物,鼓励儿童多画多接触,提高他们动手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开发智力对于学前美术教育来说,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意识,从而实现开发智力的目的。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教学,开展儿童喜爱的内容,并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回忆和创造,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将艺术知识教授给儿童,提升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3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培养方法分析
作为一门必需的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学的工作,才能全面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加强审美教育注意十分关键,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优雅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从精神上实现人格的突破,融合艺术世界中。所以,审美教育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3.1激发审美的欣赏力近年来,国内现代化科技越来越先进,艺术设计领域也蓬勃发展起来,美的理念开始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针对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审美活动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作品欣赏和美术绘画,逐渐通过外表美的事物挖掘出内在的有形和无形的美,这种深层次美的内涵,才能激荡学生的思想,启迪他们对美的欣赏。例如,凡•高的《星空》里,如果只是单纯地欣赏星空的色彩,就无法真正地探索到艺术的真正内涵。凡•高的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生命力,油菜的厚度和线条都是渲染一种夜空的氛围,画面沉浸在一种哲理的微妙光线中。
3.2培养审美的理解力事实上,审美的理解力是指在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之美中获得主观性的情感体验,并突破传统的惯性思想,借由色彩、构造、光线、画面等方面把普通的眼光升华成一种审美眼光,从而挖掘作品和自然事物的精神美。同时,这种审美理解力的形成,主要是偶遇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文化共同渲染所产生的结果。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培养审美的理解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逻辑推理方面,而应该注重主观和客观事物的互相融合,把一些抽象、晦涩的理性事物表现成感性事物。例如,彩虹的出现,不能单纯地认为它是光和水分子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应该教育儿童这是天空放晴后,一座通向快乐幸福的彩虹桥。所以,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必须将具化的事物继续进行意象的表达,将思想单一的主题表达的更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提高艺术审美理解力,才能认识到艺术的真正内涵。
3.3培养审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不仅要传授理论化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而且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和大自然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感受,善于用审美的意识来认识身边的事物,把单纯的主观思想升华成审美的创造力,把晦涩不明的事物进行想象。例如,进行漆画教授时,教师可事先介绍一些优美的蛋壳作品,讲解蛋壳的特殊构造在画面中产生的艺术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尝试的兴趣。并且,教师还提供一些棉花、树叶、铁丝等材料,让学生自行想象和感受漆画的魅力,从而制作出带有学生审美意识的作品。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明白艺术创造源泉的多样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是一个基础性因素,离开了美术不可能存在美术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实物投影仪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
有心理学理论指出,人之所以会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是源于这种新奇事物和这种实物独特的形式对人产生的刺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其中的实物投影仪对教学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其实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实物投影仪的多种功能十分适合美术教学。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演示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则会因为视线的遮挡而使得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看清演示过程。但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将演示过程直接投射在幕布上,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清出老师的演示过程。美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展示一些实物的形象,但是由于某些实物的形象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但是通过实物投影仪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将一些操作步骤进行分解,从而使得教学时间不受先后次序不足的限制,可以让老师更加灵活的安排教学计划。实物投影仪具有放大的功能,对于一些需要展示细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细节之处进行更仔细的进观察。实物投影仪,顾名思义可以进行实物投影。在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会进行实物展示,但是在没有实物投影仪的情况下,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仔细的观察清楚实物是很困难而且也很耗时的。但通过实物投影仪的实物投影功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方位的观察实物,而且还能节省许多教学时间。通过实物投影仪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交互,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实物投影仪的投影片制作简单,而且可以反复的在教学中使用,这样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以让教师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其他的教学问题。实物投影仪相对于其他多媒体设施来说的操作十分简单,对于我们这些美术教师来说掌握起来相对简单,并能很好的进行应用。
二巧用投影,优化美术教学
(一)巧做投影片,有助教学
投影片的画面简洁、清晰、可保存时间长,制作好后携带方便,可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准备更加快捷。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绘画、欣赏和手工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绘画类的课程中使用自制的合适的投影片配合教学可以是教学效果更加。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五彩的烟花》时,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组记忆画抽拉片,片底是一条热闹的小巷。用多媒体放出喜庆的歌谣。这时移动抽拉片,屏幕上出现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绽放的情景。小孩们仿佛在小巷中奔跑嬉闹。学生们会在心中构思:繁星点点的天空、五颜六色绽放的烟花、往来奔走的人们、嬉闹的小孩……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节日中的喜庆画面,表现出了学生们对于生活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讲解色彩知识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颜色是有原色混合而来的。此时制作出三原色调试原理旋转片: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透明胶片,将前两张各平均分成4份,分别图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留下最后一份透明部分第三张同样留下四分之一的透明部分,其余的地方图上不透明的色彩,平时不用的时候各透明部分重合,圆片中间用一颗按钮固定。使用的时候,在实物投影仪上转动圆片,就能显示红、黄、蓝这三种原色,继续转动圆片,当两种原色重叠时,就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各间色之间的变化。例如: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教学的过程中在让学生上台青紫动手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投影片中使用复合片可以使得美术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美术课堂中有些演示过程不可能几笔就能到位,比如在教铅笔淡彩这种技法,学生要看到最后的效果才能体会到那种透明的,酣畅淋漓的淡彩语言。因此事先可以把整个操作步骤做出来,装订成复合片,这样既可以减少演示的时间,更好的突出重难点,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练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也有精力着重解决重难点,更好的指导学生。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做好的片子不仅可以用于这节课,也可以用于其他平行班的教学。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学过程固然能直接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和一时的兴趣,然而只有完成美的美术作业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而这正是促进以后美术学习的强大心理动力,也是促进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实物投影提高教学效率
美术课想要学好,需要学生多观察、多懂脑、多动手。在做做、画画、捏捏、剪剪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的实物投影功能进行示范,效果远远比直接演示的效果好。以往的教师在进行手工课示范作业时,往往因为空间狭窄、视野障碍、前后衔接不连续等原因,许多的学生都无法清晰且完整的看到演示过程,因此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者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做。使用投影仪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学生通过屏幕上的画面可以将老师的整个演示过程清楚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上台进行演示,或者是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讲解、评价,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低中年级学生关于剪贴画的课程比较多,在进行示范的过程中,如果将以些剪好了的形状拿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挨个挨个的看会耽误很多的教学时间,而且视觉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实物投影仪,教师可以将每一个示范过程都在屏幕上演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每一个操作过程和细节。然后再利用投影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当教师在使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与国画相关的课程中,由于国画特别强调意境,因此在构图上十分的难于掌握,直接使用语言进行讲解时学生听起来会显得特别的抽象。例如在讲梅花的画法,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梅树的枝叶和梅花的实物,当堂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构图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国画构图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举一反三,直接到投影仪上来摆放,使学生很快的就能掌握国画的构图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讲解墨分五色、中峰着笔、侧峰着笔、逆峰、收笔、飞白、着色等技法,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在书法课中,也可以直接在片基或玻璃上演示起笔、落笔、收笔及字的间架结构等技巧。以前即使让学生围在老师的周围也很难看得清楚这些技法,而反射在投影幕布上,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解决了学生构图中的难点。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画的写意的境界
(三)使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更能受到美的熏陶
对于欣赏类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各种作品,然后与老师的讲解进行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更能够得到美的熏陶。美术教育更多的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而不是那些绘画技巧、书写技巧等一类的技术性教育。提高学生对与艺术的鉴赏能力一直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小学美术课中欣赏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教材中为学生们用来欣赏的古今中外的各种名画和一些优秀的习作,却因为版面的问题让很多细节都没有能够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们无法品味画中的精华部分。最后导致了许多学生对教材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向中国画中的水墨韵味,西方油画中的色彩渗透衔接这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老师们即使化再多的功夫也很难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将其中的精华讲解清楚。但是如果使用实物投影仪将所要欣赏的小画面进行放大,学生立刻就会被屏幕上的画面所吸引,通过画面可以让学生产生较强的感受和共鸣。此时吉奥萨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就能够让学生受到较强的艺术感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还能够将自己对画面的感受表达的十分出色。例如在教学《梅花》时,如果直接只是用语言讲解如何用中国画的画法画梅花,具体作画的步骤如何,如何去欣赏中国画。学生们会觉得十分的抽象,很难掌握到真正的知识。这时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投放一些比较出名的关于梅花的中国画,有这种十分详尽的图片可以极大的触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们讲一讲看过这些名画之后的感觉,这样有助于陪养学生们对待事物的自主意识。然后在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的情况进行点拨、提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们欣赏中国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投影仪以点带面
美术可中的不管是剪纸、泥塑还是画画、书法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一个步骤。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却不能离开老师的亲自指导和示范。有的操作的工具并不是某一种其他的什么工具就能够替代的。例如说国画,总不能用铅笔就能够画出来。传统的演示都是一群学生围着老师看,这样能够看清楚老师作画过程的只有几个站在最前面的学生。如果是粘在黑板上竖着画,老师又不能画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使用实物投影仪后,可以将老师的整个作画过程全程的展示在屏幕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楚老师的作画过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老师的示范过程下有所提高。其实不止是只有国画课的示范过程才可以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对于美术教学中所有的需要示范的课程来说都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来进行示范,这样做才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看清楚老师的示范过程。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投影仪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示是十分有利的。实物投影仪的各种功能都很适合需要进行大量演示和展示的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实体投影仪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和各种教学材料,使用实体投影仪是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制作的各种投影片可以反复的进行使用,这样有利于节省教育资源。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各种示范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对于需要实物展示的课程来说,避免了将实物拿到学生手中进行传递的麻烦,有效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更有利于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但是教师应该认真的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提前构思好投影片的内容形式,把握好投影与教学的关系,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代发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二、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建议课程实践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整个过程。课程结束时总结得失,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思考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对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行为的开端与整个过程以及学习结束为终止的所有表现如实的记录。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的程度来综合评定其学习成绩。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成与实施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归纳与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国情特色与人文素质发展的需求而来,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协。
三、结语
课程的构成与实施更是基于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想象而来。这种想象本身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也带有实用主义的成分和本质。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研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美术文化本身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所以这种探讨注定只有开始没有终结,而永恒的变化与发展的理念本身也成为它的核心内容。发展中的美术、发展中的美术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素养总构成流变的美术课程体系。适时地、合理地顺应发展的世界现代文化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的永恒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既遵循继续教育的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美术教育资源不丰富等问题,应该深化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从转变美术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美术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方面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发展
对策小学美术教育属于小学生教育的必须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绘画能力、创新力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有些学校尚未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由于班级较少,教师忙于数学、语文等课程教学而忽视了美术课。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在客观上是喜欢美术的,是希望学会美术课程的,提升自己的绘图能力的。因此,应该将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给予重视起来,要千方百计真正落实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及教育,从而推动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近年来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必须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查找应对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1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有部分农村地区,因为信息比较闭塞,基础教学设施简陋等原因,导致小学美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实施美术教育的价值及重要意义,仅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就是一门选修课程,可学可不学。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被语文、数学等课程所挤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消极应对美术课程,没有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就不能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到美术知识,不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美术知识,不能激发出美术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力及动手能力的作用,从而阻碍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1.2师资队伍薄弱:
虽然在一些农村小学,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是专职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比较缺乏,许多美术教师均是语文及数学等任课教师兼职担任。由此可见,农村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弱,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没有专业的、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所以兼职教师上的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就比较低,不能给学生传授一些示范性强的专业知识,学生只会简单的临摹,全凭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涂画,难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美术鉴赏及欣赏力。
1.3美术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因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受到限制,在农村小学办学方面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小学美术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比如教具不足、美术教室不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阻碍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与城市小学生比较,农村小学更是缺乏幻灯机与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所以难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学,影响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
1.4美术教育资源不够丰富:
我们知道,和语文与数学等小学基础课程比较,小学美术教学往往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在一些农村小学中,美术教育资源只是局限在美术教材当中的附图、插图,还有美术教师在课中所展示的一些教学挂图,难以让农村小学生享受及利用到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等各种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更是难以让小学生欣赏到一些大画家的佳作。所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资源不够丰富,比较欠缺。
2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2.1积极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当前,我们大力倡导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为此,我们应该积极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封闭式教学,而是应该开放式教学。笔者认为,一方面,农村小学、小学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端正学习美术的观念,要意识到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好美术课程,积极参与美术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美术教也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在课堂中进行满堂灌,应该善于利用新的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瓶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善于抓住学生之兴趣点,积极营造出一种愉快、轻松与和谐之课堂教学氛围,千方百计调动出农村小学生积极学习美术课程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素养及审美能力。
2.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不断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强的专任美术教师。农村小学既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美术教师,也可以对现有的美术教师加强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可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给予培养。只有大力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水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2.3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条件:
目前,有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比较低,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各种经费投入不够,致使小学美术教育基础设施比较差。为此,农村小学应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美术教学条件。可以通过自筹方式,也可以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力争能够在小学美术教学事业上投入更多的办学、教学经费,从而提升教学条件及改善教学环境。农村小学还应该适当增添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具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多媒体影像资料、丰富的美术素材,给予更多的写生场地,为学生搭建多交流、多沟通之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陶冶小学生之美术情操,大力引导及提升其审美能力。
2.4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农村的教学资源、教学状况,因地制宜,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整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资源,努力做好农村小学美术各项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户外写手,描写人物、描绘风景,这样也可以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农村地区本身得天独厚之自然风光,科学运用石子、树叶与树枝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贴画造型搞艺术创作。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农村小学,也可以与城市小学建立起小学美术资源共享,引入先进的、各种有效的小学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多方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而多方发力、仔细研究应对策略,这样才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维兰.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该走向何方[J].教师.2015(30).
[2]光同敏.沙雅县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3]王磊.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5(14).
摘要: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1教师具有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3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42.
[3]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因此,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各个学科的教育目标。美术学科,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学生的美术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也在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方向。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意,给小学生提供完全不同的美术课堂体验,才能促进美术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活动;策略;思路
前言
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一直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美术知识。传统的教学,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实施美术教学,让小学美术课堂变得与众不同,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课堂氛围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意,需要教师给小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无限的,要将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教师要给予小学生积极的引导,用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找到创新的勇气。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走出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放下教学权威的架子,多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小学生消除上课恐惧感,积极交流,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比如在讲《瓢虫的花衣裳》时,如果教师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让小学生画一只瓢虫,那小学生的画出的东西可能是一模一样的。积极与小学生讨论,用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学生畅所欲言,能够促进创意课堂氛围的形成。用“如果你是一名设计时,给瓢虫设计一身美丽的花衣裳,你想要设计什么样的衣裳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小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独具特色的设计师。肯定小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落实,能够让小学生自身成为创意课堂的打造者。
2组织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来自于美术课本。只重视课本美术内容的讲解,会让小学美术教学受限于课本内容,也会让小学生感觉美术学习太枯燥,没有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去寻找更多的课外美术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的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学习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开放化,并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利用视觉去完成。因此,美术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提供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有利于美术教学创意化发展。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让小学生利用视觉去欣赏美术作品,找到创作的灵感,有利于传统教学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讲《太空里的植物》时,如果教师一直用语言去描述,或者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太空里植物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太空植物科学类视频,让学生理解太空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将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带到了太空,画出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在多媒体支持下,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大大提高,小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3引入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操作活动
多元化的美术操作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发挥个人美术学习潜力的重要方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每一位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对于同一美术主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擅长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一些小学生喜欢用线条绘画,一些小学生则乐于用色彩涂鸦。根据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去开发全新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选择材料与工具,有利于美术课堂创意性的提高。像在引导小学生画自己的家乡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准备粉笔、水彩笔、水粉、铅笔、黑板、宣纸、打印纸等不同的工具,让小学生自主去选择。小学生对工具的个性化选择,会催生多种绘画操作活动,直接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意化。
4实施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创意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创意美术学习积极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创作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完整的定义。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去肯定小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只要小学生积极去创作,积极去思考,就要鼓励他们去完成。宽容地对待小学生,才能让美术教学创意无限。像在做“巧用瓶盖”的活动时,一些小学生用瓶盖粘成了一个小帽子,一些小学生将其做成了一副眼镜,还有学生用瓶盖做了一条腰带。小学生的想法无限,创意无限,如果教师批评学生“胡来”,无意抹杀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夸赞学生的创意,才能推动美术课堂的创意化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创意性的小学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个人教学行为的积极化,来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发展。用轻松的学习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突破限制。让小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天马行空的主体,才能实现创意化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53-54+69.
[2]窦玉敏.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4,08:208.
[3]毛籍仪.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126.
[4]侯卓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3,17:29.
[5]吕银萍.直面现实,着眼发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组织有效性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126-127.—183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的教育,它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是一种主体式的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等特点,它的实施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社会培养创造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介绍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主要特征;小学;美术教学;运用
一、创新教育主要特征
第一,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具有创新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在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师采用竞赛式、启发式、调研式以及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要创新地学,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在学习环境方面,学校与教师应当注意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创新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创新教育不是一种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上,也不只限于教师所布置的圈子,而是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校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育条件等进行综合改革,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以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学校坚持学校、家庭和社区齐抓共管,为实施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要以全面性、全体性、创新性的原则,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其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难以对某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通过播放视频、提问、创设情境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重复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一段由许多美丽图案组成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发现图案的特征,教给学生重复组成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由想象。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此外,美术教师应当注意鼓励学生创新。小学生具有不断进取的潜能,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多使用语言对他们进行鼓励,如“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你的设计很特别”“你的设计非常有创意”等,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尽量少用“你画得很像”之类的话,以免禁锢小学生的思想,扼杀他们的想象力。
其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创新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针对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古人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重视传授学习方法,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关键。
其三,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完善评价方法。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加强实践型教学,指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教给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如,在讲授吸附画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将油画的颜料挤到了一盆清水中,由于油水无法相溶,颜料在水中挥散后在水面上形成了美丽的画面,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水盆中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应当注意完善评价方法,将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这三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鼓励,不过分苛求学生,以免抑制和扼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三、结语
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效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创新教育在当前的实施中还存在被片面看作智力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将开设创新教育课等同于开展创新教育等问题。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注意这些问题,深刻了解创新教育的本质与特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左辉.美术课堂:给小学生插上创作的翅膀.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12).
[2]田艳华.创新小学美术教学.陕西教育(教学),2005(7).
[3]徐宗达.创新教育与教育的创新.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2001.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有效地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应该为建设高效课堂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水平,才能综合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涵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题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组合作在美术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当前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提升。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观念和探索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用小组合作的美术课堂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理念
随着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课程,在教学中受到的重视也逐渐增大。在美术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还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内或者小组间比赛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美术的教学需要美术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新课改后的规定,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美术课堂。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小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听讲、安排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情况,给美术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美术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思路模糊、教学理念不明确导致的。小组合作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较广,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分组合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做到分组搭配合理,学生水平不会相差太大,人员搭配合理才会发挥小组的最大作用。其次,对小组成员分工要合理,具有明确的目标,每人负责一项内容,有管理者,有策划者,小组内成员互相制约和帮助,做到不浪费资源。最后,小组合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经常性地更换小组,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和建设。总之,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美术教师要进行充分的验证和准备,争取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通过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小学生画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从一笔一划开始,如果绘画基础打不好,那么小学生就不会在美术上有更高的造诣。有的美术教师认为只有幼儿园里才会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其实这样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小学生建立合作学习机制,为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做好铺垫。美术教学不能忽视基础,无论是颜色的搭配,线条的挑选,还是冷暖色的调节都要教给学生技巧,引导学生完成美术基础学习。比如,在教小学生用橡皮泥创作作品时,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会给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集体创作,小学生在集体中会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讨论产生更好的创作思路。小学生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认为美术学不学都行,反正自己也不想以后成为画家,其实学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习美术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抓住重点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都是小学生比较头疼的地方,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当中。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一般性的问题时,我会让其他同学回答,合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因为集体的力量大,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解析。学生的互助合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具有创新理念的体现。美术课要多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农村的学生得不到太多的美术锻炼机会,条件相对城里较差,很多学生的美术水平不高,更加需要美术教师多给予引导和支持。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因为它具有简单、便捷、高效等特点,小学生也特别喜欢小组合作,因为他们认为分组以后思维更加活跃,摆脱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
三、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合作互助学习为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学生喜欢分成小组以后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发挥个性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对小学生的教导要注重方法,要循序渐进,给农村小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小学生的潜力和天赋充分挖掘出来,为学生将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学生要想在美术方面有新的突破,就要学会倾听,学会分享。美术课较多的时间都是在绘画,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爱好不同、水平不同,所以对美术知识的掌握速度也不同,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上,为了让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会对学生进行分小组学习,手工课是最能体会到分小组学习的,如果能够恰当地进行分组,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制作效率。如果分组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安排小组合作要有目的性,不能随意地进行分组,分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四、组织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由于美术教学的课时量有限,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拓展,所以美术教师要经常组织美术课外活动。作为对美术课堂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励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实现从初步的认知到动手实践,为学生的美术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户外或者操场上写生,在写生的时候根据小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最终每个小组选出一幅最佳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对比,选出最具有创新性的作品,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会基本掌握写生的正确方法。通过在美术课外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吸引学生的绘画兴趣。可以成立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绘画比赛或者其他竞赛,发挥学生的优势。学校也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比如美术作品展或者美术讲座等,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农村小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方面也具有优势,很多农村小学生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非常珍惜得到的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美术课堂让学生分小组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专业技巧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将美术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美术教学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关注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3(5).
[2]罗杏美.浅议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德育渗透[J].华章,2011(19)
美是无处不在的,美术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了解美、发现美、品味美,使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一个重要过程。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将美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利用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美
美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一下就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大画家。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就是学生了解美丽的使者,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美、了解美。美是什么?这个概念涵盖了太多的内容。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品味大自然中的、生活中的美好。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看到美丽的东西:我们寻找美丽的山水图片,让他们了解高山流水的美丽;我们寻找著名的景观影像,让他们了解人类建筑的美丽;我们带着他们走向大自然,让他们观察风云变幻,让他们观察花草树木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住这些美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真正地了解美。
二、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发现美
美丽无处不在,我们要教会学生发现无处不在的美,即使一件丑陋的事物,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有可能发现美丽的一面。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静止的、运动的,让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去发现它们在不同角度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立体图形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放置,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让他们发现相同的物体在不同角度摆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美,并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讲述各种美丽的不同,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
三、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品味美
美术教学是小学生开发智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式。在学生智力开发过程中,色彩艳丽的图片,让人震撼的美丽影像,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学生能够品味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深,如何让他们能够品味美呢?对美的品味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体会,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尝试让学生去品味美,让他们在看到美好的事物后将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绘画过程中进行运用,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原来自己也能够创造美。
四、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小学美术教学应当让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只有有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才能让学生去追求美,产生追求美的潜意识,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中追求美好事物。美术教学在很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很短暂的,很多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会放弃美术学习。但是,作为小学美术工作者,我们要在短暂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让学生去观赏美好的事物,拍摄精美的纪录片,品鉴商场里精美的物品,欣赏优美深邃的自然景观让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去追求美。
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审美是人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我们不仅仅是画者,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感知自然美,也要让学生感知心灵美。我们首先应当为学生提供那些大艺术家的画作图片让其欣赏,看那些大艺术家们是怎样用画笔体现美的,并在学生欣赏的同时为他们讲述那些大艺术家的成名之路,让他们能够发现那些艺术家持之以恒的心灵美;其次应当为学生提供众多自然景观的资料,让他们去观赏大自然的美,能够去体会大自然,促使他们去了解自然景观所在地的人文文化;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用画笔去展现自己所看到的美,通过大艺术家、众多自然景观体现出来的美来促进学生们对美的深层次体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无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硬件更无从谈起,偏远的地方连彩色纸,卡纸,水粉颜料,浆糊都买不到。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给准备必需品,学生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术课堂的乐趣。本来想动员家长支持学生,但是家长大都不乐意把更多的钱用在“非主课”上。美术课作为一种文化,依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美术爱好的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的喜爱有时超过其他学科。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去挖黄土,自己做泥塑来替代陶塑,自己种葫芦以备雕刻使用。英国著名艺术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美术教学应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的自然成长。大多数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我们要有信心去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
1.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0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2011年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二、结语
因为农村中学特定的教学环境限制,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对它丧失信心,只要我们心存真诚和希望,美术教育会慢慢前进。就像七年前的第十一初级中学一样,它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把胸膛挺起,衣袖挽起,带领那些喜欢美术的,不喜欢美术的学生们一起畅游美术世界。既然选择美术之路,我们就有义务去奉献。有时候觉得学生就是我责任田里的小树,我希望每一株都茁壮成长。
摘要:赏识教育是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鼓励与赞美,让孩子在理解、宽容和爱的教育方式中成长。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原理,结合自身实践经历,论述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自信自尊美好品德的基础性作用,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参考,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在赏识教育中健康成长,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美术教育理念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有六种:天才教育法、自然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才能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其中,我认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最适用的应当是由中国周弘倡导的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鼓励和赞美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是否令人满意,也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所谓的“标准”,老师都以一种宽容的方式去包容学生,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鼓励就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找回信心,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在理论层面,赏识教育的作用具有坚实的学术支撑,其运行原理正符合了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里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育的实践中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能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预期的要求。”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即当人们处于被赞美、被鼓励的环境中,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意念去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驱动和指导力量,往往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相反,当人们的自信和自尊遭到严重打击和挫败时,他们会更多地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这种懈怠的心理常常使他们自我否定,自卑懦弱,不敢挑战,而这种低落的情绪暗示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甚至本来可以完成的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这种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给予他们不良的心理刺激。因此,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运行的基本原理,如果教育者们也将这种心理暗示方法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理解尊重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美好品德,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层面,赏识教育的方法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张强(化名)的学生,是我们学校有名的“问题少年”,上课捣乱,经常打架,跟老师作对……刚上美术课时,他也是保持一贯作风,不但不带工具,上课的时候还打扰别人听课。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在一节课上,我耐心地为他准备好工具,并站在他旁边督促他完成作品,一开始他只是胡乱地画几笔,但是我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使他十分诧异,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很享受老师的表扬。自此以后,他开始在我的课堂上主动画画,不管画得怎样,我还是会表扬他,并鼓励他继续画下去,渐渐地,他对于画画有了信心,不仅在课上表现积极,还会在课余时间画一些作品让我指导。一学期下来,他创造出很多精品,有的甚至经过装裱送给领导和老师,有的被我收藏准备给下届学生做范画。就这样,张强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由一个捣蛋学生变成了好学生,后来,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毕业时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从张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表扬,一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轨迹,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起到的作用,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也就这样,没有努力学习和上进的必要;但是经过激励、认可后,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时候,事情就会出现转机。由此可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出色,赏识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卡耐基曾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与鼓励。”
赞美与鼓励在教育实践中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赏识教育是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方法,在学生成功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样在学生受挫时鼓励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促进所有孩子的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成长路上多一句赞美,少一声苛责,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强迫,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赏识教育绝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我们要将鼓励与赞美真正落实到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研.浅谈中学美术的赏识教育[J].才智,2012(09).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本质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国现行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欣赏课为主体,为了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需要进行写生课程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研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素描教学作为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绘画艺术水平。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素描教学;整体观察;教师示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学生平时刻苦努力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实践技法与理论指导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当怎样进行美术素描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所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素描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其次是教师在起初的素描训练中多给学生作示范,有的学生会因为老是画不好而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多鼓励多表扬他,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越学越有兴趣。
二、注重素描基础训练
初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没有用整体的观察方法去认识对象。所以我要求学生在画一幅画之前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把所画物体的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画错了。其次是注重形的准确。再次是形体结构的准确,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明暗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但形体结构是不会因光线而改变的,明暗只是表现手法,结构才是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抓准每一幅作品的形。
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不是几天几月就能掌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我的教学是从石膏几何体训练开始,我们都知道几何石膏的明暗关系较为简单,这样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规律和变化。接下来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单个静物,然后是静物组合体。这样可以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最后是人物素描,人物素描先从石膏五官、石膏头像开始,石膏头像被认为是训练素描基本功的最好对象,石膏头像形象特征鲜明有着静物的特点,能使初学者了解头像的形体结构特征,研究和领会其造型规则,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技法启示,为真人头像写生打好基础。
四、注重教学示范作用
素描训练是一门训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只说不做是不行的,所以教师的示范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示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学生基础已经比较好了,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必要时适当提示。对于学生不理解或作画不当时教师要及时更正和修改,这样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就会慢慢提升。好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也会造就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感兴趣投入到绘画当中。总之,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学和教师,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翟欣建.认识素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所谓的“现代教学理念”主要是指教师要与时俱进,拥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现代美术教学就是使每个学习者都能从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收益,并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美术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1、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
各方面发展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的讲,把教师自己看成整个课堂的核心,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七年级美术教材“造型.表现”板块中《校园小伙伴》这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获得有关人体比例的知识的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获得情感方面的需求。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小伙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也关注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2、现代美术教学理念要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艺术的多样性的特征就决定了美术学课的检验标准是全面的、可塑的、个性的、发展的。所以美术教学是灵活多变的,不能用经验的、教条的方法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也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3、教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行为
每位教师在教完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的时候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上,自己设置的美术情境为什么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问题怎样才能给予及时的解决等。在反思的同时也要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模式、方法。只有在不停地反思、反省中才能进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对教育有关部门来说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定期让教师学习美术教学的新理念,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准绳和标准可依,知道我们的初中美术教育不需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实行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型”美术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如果以后再组织类似的培训应该不同于以往的表面式培训,要真正让教师理解、明白什么是“美术教学”,并且要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去。其次要组织全县各个初中的美术教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以往在县级学校会定期组织考试科目的公开课、示范课,而美术课则很少,如织金县的王老师工作三年来只遇到过一次全毕节地区组织的中小学美术科目的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可以从侧面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重视开展美术示范课,还要及时进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将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并且把这种认识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让新的美术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能指导美术教师突破自身的限制,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都是外力,而教师自身的提升才是内力。首先教师除了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综合知识。《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已经不是单一、孤立的一门课程,它是与各个学科相联系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其次,教师要具有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每位教师在大学期间已经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