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会计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完整版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毕业论文的格式就是指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所要规范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等等。今天读文网小编就要与大家分享完整版的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欢迎参考阅读!
1、封面页:首页为封面,按照学校统一的封面样式打印(见附件1);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页(见附件2);
3、开题报告(见附件3);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6、目录页: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
7、正文页;(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10000字,专科不少于6000字)
8、参考文献页;
9、谢辞
1、论文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1.5倍行距,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标题用粗黑体: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2、章节目序号(标题序号):
(1)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标题编号顺序规定如下:1、1.1、1.1.1………
(2)论文标题一律从“1、”开始。
3、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 ……
(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 表1.2 表2.1 表2.2 ……
(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词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用楷体小四号;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参照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Times New Roman体;
6、论文正文:空二行后书写正文,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
7、参考文献列示格式(5号宋体):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注意: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8、页眉必须打印“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或论文)”,居中(5号宋体;
9、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论文前面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i、ii、iii、iv顺序编页。
10、所有论文请用WORD98以上版本打印。
1、论文纸质稿(初稿)于2009年5月30日前交函授中心学籍科江文老师收,联系电话:0735-2898178 手机:137 8735 7225 ,过期不予受理。
2、经指导老师修改后,返回学员定稿,请各位学员及时关注。
3、各位学员务必保留电子稿,定稿后拷贝交函授中心,由中心统一刻制光盘上交南华大学。
学籍科另行通知。
1、封面、表格下载网址:
2、中心学生科联系电话:
六、其它事项:
请各位学员在毕业论文答辩前交清全部学杂费,否则不予安排论文答辩,不能办理毕业手续。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的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集团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对那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来说,我国企业集团仍然有许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在财务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说强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的财务管理能够规避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资金的安全运用,为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奠定夯实的根基,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一)完善了管理体系,加强集团财政监督。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建设需要关注多方面,不仅仅是企业资金的安全问题,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度执行的力度、风险控制水平等都需要必要的措施实现监控。财务管理的完善性能够确保企业资金运转不会出现内部问题,实现内部财务的监督,另外,针对外在因素导致的财务问题也可以得到迅速的回应,并且对症下药,妥善解决。
(二)控制了企业集团预算资金乱支滥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的预算等提供基础数据,为预算中数据的来源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等带来直观的反映,确保资金在使用中的高效率,在财务管理中能够规避由于个人等原因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出现下滑现象,同时能够实现职工思想的统一,避免本位主义的出现。
(三)加强了集团廉政建设,防止贪污的腐败现象。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现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化,资金的运用过程等能够实现细节上的监督,这样,资金的审批、使用等都有着严格的制度,避免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任意性问题,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规避腐败问题,特别是个人风险。由于企业资金的使用范围广泛,环节的复杂性导致了资金的使用问题,故配套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强有力的监督,为企业的拓展扫平安全隐患。
二、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财务资金作为企业集团的血液,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如上所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启动发展的时间较西方而言存在差距,所以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下面是目前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体制需要与自身企业的发展相匹配,不能够乱借用,其他企业适合的自身企业不一定适合,这时会由于匹配问题带来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当前,我国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缺乏成熟的观念,内部领导重视性有待提高,集团职工的管理的职业性存在不足。为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的号召,多数企业都在尝试着进行改革,但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改革带来持续性疼痛,再者改革的形式往往是换汤不换药,简单的更替核算办法,在制度上、管理流程上没有强有力的改革。另外,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集团制度的建设的不完善,在资金的运用上任意性严重,资金的支出大大超过预算,资金的流动存在隐蔽性,致使企业资金的流失,在者监督的不足,造成部分职工虚报开支,使得资金的数额大大泡沫化,造成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管理体系问题严重。
(二)财务管理和核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企业集团在扩张中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而且由于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中重视程度的反复性造成职工的管理意识出现起伏,容易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致使职工的管理素质低下,职业素养不足,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岗的员工需要加大考核力度。集团企业的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性,职责分工存在混淆,在权责分配上存在不足,出现问题时容易产生推诿等不良现象。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存在本位主义,私设账目,支出企业资金等,造成资金的流失。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职位需要具有职业素养,专业技术过硬等人才,这方面由于集团的重视性不足等造成了尸位素餐等现象。
三、如何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控制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与缺点。为了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安全,必须要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不断建立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更新集团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仍然可以稳定、快速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现阶段,许多企业集团的领导层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资金的统计、核算,致使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集团中徒有虚表,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集团领导层首先要团证态度,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力度,从集团未来的管理水平与发展的高度上重新对财务管理进行深度认识,从而重新完善并实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机制。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保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在集团内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集团的财务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检查,保证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不紊的进行;对于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并作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违纪行为,也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还要提高集团内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务人员招聘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招聘规定,杜绝“走后门,讲人情”现象的发生,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必须具有相关的认证资格,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另外,企业集团还要定期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加强对业务能力方面的素质,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能够廉洁奉公,不丧失原则。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质量,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的需求,不断创新管理体制,纷纷引进、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企业集团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体系,引进信息化管理设备,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网络信息化办公,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企业集团的领导层能够对财务管理实现动态监管,随时了解企业的收入支出、综合分析、财政预算等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水平,也有效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际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制不断改革变化的条件下,企业集团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集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好坏也对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集团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对集团的重要性,立足于集团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进行深化改革,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紧跟时代的潮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力,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企业的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与企业其他经济管理活动联系日益密切,会计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培养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情况概述了电子商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主要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分析了对会计假设的影响,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基本原则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目标;会计模式;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
1电子商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传统会计模式中,将会计目标作为整个会计理论构建的基准,它的侧重点在于以受托责任论为中心,进行延伸与展开,从委托人方面看,主要是对其财产的有效管理保护进行明确化,对其保值增值进行确定;与传统会计模式进行对比,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网络与信息知识,即数据信息、数据的了解程度、速度等,成为了会计核算中的增加要素;归纳起来,电子商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就是形成了以受托责任论、决策有用论共存的发展理念。
2电子商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2.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通过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对会计工作的核算范围进行界定,而且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拥有空间归属,让其以有形的实体表现出个体性。相比之下,网络公司营建了一个虚拟模式,以信息作为一种流通工具,构建了一个临时性的结盟体系,形态上多元易变,空间范围也不易界定,广泛性非常强。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主体的可变性明显,所以在认定会计主体时,困难程度更大、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的模糊性也会更大。以此推论,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在归属方面,空间范围也很难界定,因此,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所反馈的信息、内容方面,就不能获得精准的了解与理解。从电子商务的影响来看,就需要利用“相对概念视角”来解决“虚拟会计主体”(即互联网上各个单独企业法人构成的联盟体)的问题;通过相对会计主体概念代替绝对会计主体概念,不但能够对会计核算空间范围加以界定,还可以对会计要素中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资产、负债等加以确认,并对利益相关者出示准确的财务报告。
2.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是以永恒性为特征,针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假设,也就是说破产、转让、清算等,皆不能令其消失,以此构成资金循环,但是互联网的应用后,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及应用使得会计主体产生的多变性,原有的持续经营中的永恒性与现在的易变性相比,持续经营假设的适用性显著减低。然而,从经验可知,在企业破产清算会计中,破产清算、破产清算假设依然有效,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前提,展开对公允价值、权责生制等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通过对其确认、计量基础理论、现实意义的探究,而增加对“虚拟”实体的管理与监督。
2.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确定时间长度后,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间断划分,即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基本内涵。它的目的是利用划分会计期间,简化记录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为其提供精准的信息、便捷的操作方法。与之相比,电子商务中,会计主体会因交易成功而转变,不确定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原有的会计分期假设会更加困难,也失去了现实意义,加上运算、传输方面的功能性,财务管理的动态化趋向更为显著,造成了时间断点的破裂,而且运用一些相关的会计软件后,实时报告系统,也会较早地获得会计信息,因此,划分会计期间的必要性、功能性逐渐减少。
2.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记账本位币假设。在电子商务中,虚拟企业、电子银行采用网络支付的方式,增加了资本流通速度,而且在资金的融合与分流方面,速度更快、数量变化频繁、资本决策也较为迅速,因而币值不变的地位受到撼动,虚拟货币完全将记账本位币挤到了罅隙之中,所以会计主体货币风险更高、资本决策转瞬之间即可实现,使得货币计量假设也失去了用武之地。从当前来看,这种影响还未造成严重的摧毁性打击,仅仅是给予了货币计量假设以冲击,并对其作用进行了弱化,但是,国际通用的电子货币的发生概率在逐渐增加。比较之下,需要对这一假设进行一些现实意义上的修正,并对可能形态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全面化观察。
3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基本原则的影响
3.1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历史成本原则在传统财务会计中非常重要,可以为其提供安全可靠的客观因素服务与足够的可验性。其缺陷在于信息提供方面存在短板,以通货膨胀为例,在其环境下,难以为信息需求者提供足够精准的相关信息,所以时常因此而受诟病。但是随着互联网络交易的出现与普遍化,可以看到,虚拟企业的买卖对象以金融工具为主,所以股票、证券的价格易变,造成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公允性缺失,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反馈更为滞后。另外,网络企业“来如风去无影”,聚集快、解散快是其主要特点,时间上的缩短更造成了现金流量信息的反馈问题,所以历史成本在此无法适应。静态性的计量属性也限制了历史成本在可变性的市场中发挥出动态优势,因而财务部门对其决策支持也会逐渐减少。
3.2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权责发生制的实质在于企业收入、费用的确认等,均需以权责发生关系为根本,并以实际发生、影响期限为依据。在此原则下,款项的收付无关紧要,主要是对于当期所属的收入、费用进行当期收入与费用处理,但对不属于当期性质的,则不作为当期收入、费用进行处理。注意即使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跨期摊配这类调配问题的发生概率也非常低,所以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成本、费用的分配清晰度、合理性也会增加,有效地避免了交易与支付发生时间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差异性将会逐渐淡化。
4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4.1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权益变动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共同构成了会计报表,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组成了财务报告,通过它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准确反映,一方面是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它也是服务模型的一种。从效果上看,此类报表通用性非常强,但是针对不同的决策模型,其作用与价值的局限性也较大。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信息、知识成为了主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对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需要越来越大,标准设置也越来越高,动态性也越来越明显,所以通用型的财务报告在计量方面还是无法跟进,需要通过运用“会计软件”等“动态实时报告系统”进行整体财务信息的反馈,而且它所携带的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查询等功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对于关键性的资源信息披露性也较高。
4.2电子商务对会计工作重点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存在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比如原始凭证造假、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信息保密性遭到破坏、网络系统被破坏等。所以会计工作的重点不仅是停留于原有的会计工作之中,还需要增加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并将侧重点进行一些转移。
4.3电子商务对会计组织的影响由于电子商务的基础建立在互联网络之中,所以要求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在其影响之下,会计组织中需要设置相关的会计专业技术部门,并将会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组织。另外,还要求网络维护与安全人员通过网络技术工程部门的设置,在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同时,开发新的会计软件,提高自身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5对策建议
5.1培养符合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的会计人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与信息是会计企业在未来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所以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增加,而且在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也会加强。这时需要做的即是搭建起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营造一个稳健、公平公正的环境,比如对电子单据方面的法律确认以及制定相关的约束性法律条文等,再如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推动企业财务、业务与财务报告的同时管理,并尽力支持电子货币,更改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利用方式,还可以通过软件开发,增加其功能,使其更为安全可靠等。
5.2发展、创新会计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普遍化,国际性的交流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资金的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大,速度会越来越快,同时竞争性也会增强,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增加对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并且开发一些新型产品、扩大研究范围、创新新型技术,增加国际化融资、网络融资的水平。另外,需要吸收国外的一些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努力站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与企业发展的现实之中,发展创新会计理论。5.3改进传统会计软件从目前来看,会计软件的主流依然以对手工记账程序的模仿为主,所以会计软件还较为初级,应该从会计决策方面入手,增加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并且尽可能地增加设计方法上的新颖性与全面性,以安全设计、弹性化设计为主,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5.4构建安全保障体系首先,需要增加对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企业内部,可以设置防火墙、虚拟专网,也可以利用安全性分析工具、信息网关、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增加安全技术方面的保障;其次,可以实施动态管理、全面管理,构成一个企业的动态安全模型,随时随地地进行安全体系的监控与检查。
6结语
加强对互联网络时代下的“虚拟运营”的研究,增加对电子商务影响力的了解,并参与到电子商务应用之中,利用实践积累经验;另外,需要在原有的会计基础上,对电子商务进行比较分析,发展、创新会计理论,最好是尽早地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增加其对会计软件的应用操作的熟练程度,学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知识,以此构建起安全的会计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菁华.未来会计并未动摇传统会计的根基[J].财会通讯,2014,(3).
[2]朱卫东,赵惠芳.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制约系统研究初探[J].财会通讯,2015,(1).
[3]沈珠珠,寇耀丹.基于电子商务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2014,(14).
[4]赵晶,朱镇.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5]闫海岭.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的影响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财政收支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容忽视地是仍有“软肋”和薄弱环节存在,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内部会计控制质量是关键因素,因此,一定要抓住优化内部会计控制这一点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公司、企业等经济单位,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是以非营利、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其财务管理具有特殊性。做好财务管理是对单位内部行政工作透明的保障,是资金使用支出合理的保障,是单位正常运行的保障。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
单位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资产安全、完整的保护,制定措施、制度、程序,对会计活动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管理的方法便称为内部会计控制。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和资产控制等。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1.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政府部门在进行单位内部管理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决策时,完整、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其重要的现实依据。单位应当加强监督,及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业务素质来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内部会计控制要始终贯穿单位整个财务制度的各个方面,全面监督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完整、安全。
3.确保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将责、权、利统一起来,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甚至消除单位内部各类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得到有效的防治。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得不到重视,领导无法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透彻的认识,没能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忽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个别领导甚至认为建立内部控制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工程,认为在此项工程中投入与支出不成正比,消耗远远大于收益,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表现怠慢。有些领导则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一般的部门规章、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监督、会计检查混为一谈,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并没有带头做好制度建立工作。针对这些情况,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单位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了解,使其认识到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担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重任,领导和全体职工共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财务的管理。
2.会计人员队伍结构老化造成会计控制制度执行难。由于体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着老龄化严重的问题。随着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老会计将会计软件快速的掌握是很难的,特别是在被称为“铁饭碗”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很多会计人员一做就是十几年甚是几十年,一个陈旧的组织中不能及时的注入新鲜的血液,固定的工作模式就无法被真正的突破。面对此类现象,一方面应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做好培训工作,使其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使组织活动变得鲜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3.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增加财务管理随意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工作随意性较大、管理较为混乱。有些单位尽管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却与单位实际脱节;有些单位为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但大多都只是流于形式;也有一些单位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出现一些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使得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受到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应当在加强内部牵引,通过制度来约束权力,在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子系统;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责权明确到人。
4.预算控制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性。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这项重要的工作中却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完整、项目不细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分配不公平、操作不透明的做法出现。要杜绝此类问题,应做到,第一,预算编制前要与单位各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做到预算编制科学化;第二,建立编制小组,实行集体决策,防止个人决断;第三,对预算绩效进行管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
5.缺乏有效的会计控制监督评价机制。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共同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控制监督。当前,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范围尚未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监督,而内部监督又往往只注重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而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和扩充内部审计工作范畴,使审计工作具有更高的权威性、独立性。同时,也要自觉主动的接受外部监督,公开“三公”经费,提高透明度,及时整改与落实审计发现的问题。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复杂而繁琐,存在着各种问题。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并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评价分析体系,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工作,就一定能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
[2]赵国柱.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0(02).
[3]马晓萍.刍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1(01).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职业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服务的提供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成本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主要参与从事公共服务提供、公共设施建设及社会资源配置的机构部门,对于国家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事业单位想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加强自身管理会计应用水平,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质量,促进资源利用的高效和稳定。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现状;举措
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有关资源配置而建立,其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基础性支持作用。而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其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性资金拨款,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严加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事业单位可能遇见的财务风险。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我国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一直采用粗放型财务管理模式,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管理中较为复杂的部分,也无法在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也逐步摒弃过去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管理会计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只有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能力,才能最终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上升。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领域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内容,虽然在理论界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实务界由于其自身的操作难度和理论支持限制,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准确讲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要求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满足高效率性和高品质性这两个要求,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运用中只能使用现有的财务分析管理指标或财务管理惯性模式进行,难以进行突破。同时,当前管理会计在盈利性机构和企业的运用较为广泛,这与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完善程度较高,面对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应对方案。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有关非盈利机构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理论支持力量不够强大,在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时,缺乏科学管理依据。这无疑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应用管理的障碍。
(二)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单位的各项制度成为了单位内部员工工作的准绳,对于管理会计工作而言,其也需要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和完善的政策要求。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使得事业单位难以真正进行管理会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运营模式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战略宏观性,虽然其不具有市场经济的完全特性,但是也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当前由于事业单位的产权到底属于国家还是集体仍然存在争议,因此代理性行为导致寻租现象多发。这也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难以执行,委托方由于并不真正拥有产权,因此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好坏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而由于受托方的事业单位管理层无论其运营情况如何都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工资支付,工作过程中缺乏动力使得责任感缺失,难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
由于管理会计的运用不仅仅是账目核算的问题,还涉及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制定和规划实现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会计领域、管理领域、涉及行业等都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需要配备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情况。这给事业单位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某些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时忽视了对于相关行业的具体市场状况的了解,缺乏市场洞察力,造成事业单位发展无法顺经济形势而为,即给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也不利于相关行业是企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专业人员的缺乏必然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和失误率的上升,长期来看不利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水平的举措
(一)加强有关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的理论性建设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特殊性,其资金来源并非源于自身劳动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在理论界和企业管理会计具有重大差别。当前有关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理论仍然有所欠缺,在没有强有力理论支持下,事业单位的应用管理会计必然会受到一定阻碍。因此想要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水平,首先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的理论性建设,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而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了解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潜在的财务、市场、运营风险进行全面把握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的理解。而管理会计还会用于事业单位的筹资领域,虽然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性拨款,但是某些事业单位存在收取行政事业性费用的权利,而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事业单位在把控自身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资金筹集,防止为了获得资金而出现的违规收费情况的发生。
(二)改善我国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的政策执行环境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因此想要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水平,还需要我国社会层面不断改善事业单位在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的政策执行环境和市场经济范围。首先,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归属,不明产权的管理会计应用必然容易出现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探讨和规定。其次,在进行政策执行过程中,下级事业单位需要在上级单位的指导下进行适合自身要求的管理会计政策规定,加强政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整体情况的把握,提升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运用管理会计时需要具有宏观视角,不能仅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还需要考察与自身有关的单位经济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提前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保障自身稳定运营。
(三)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建设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才建设永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也不例外。想要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职能转变的加快,必须要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建设,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基础力量发展。首先,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聘用专业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单位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人才储备。其次,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对于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通过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得现有从业人员掌握具体管理会计的重点和方法,提高其在日常工作中对于管理会计理念的运用。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集中建设管理会计制度。
三、结语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核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内控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有必要正视当前自身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管理会计水平,促进单位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2).
[2]李宁.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5(16).
摘要: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就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而言,最主要问题在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为此,应加快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有效实施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安全稳健运行.
关键词:内部控制;住房公积金;岗位分离;信息系统;激励机制
1绪论
1.1国内住房公积金制度概况
自1991年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首次在中国成立以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住房货币化分配以及住房政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住房公积金对职工个人的长期住房储蓄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和互助性,为是住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先后出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此更加法制、规范化.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确立能够有效地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保护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保证账目和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性,国家针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的政策及措施对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住房公积金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其资金量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所面临的资金运作风险也随之增加,从而对监督和规范管理的要求也由此提高.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缴存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意义重大且深远,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会计控制意在为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水平,保证住房公积金资金运作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安全性,维护好全体公积金缴存人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会计控制现状,针对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措施.
2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成立已有二十余年,住房公积金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已初步建立,但随着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快速发展,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1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体制不够完善,岗位职责不明确,监督部门的授权和权限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客观、公正和独立地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得不到有效实施.同时,信息流通不畅,财务报表等具体数据不能够及时公开,使审计内容不够透明.
2.2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无法形成有效的会计内部稽核
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的扩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现一些职工兼职了不同职责的岗位,岗位合并现象使会计内部稽核不能被正确有效地履行.一些不相容职务得不到分离,常常使监督和实施的岗位由一人承担,这样就不能实现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不能相互制衡,无法形成有效的防控机制,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性.
2.3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建设,但尚不完善,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目前,住房公积金行业初步建立了覆盖业务处理信息、内部控制、风险检测评估等环节的信息反馈和交流平台,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部分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较低,不能及时处理财务软件运行中的问题,这些因素致使信息交流存在障碍,遇到问题不能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化建设已不能适应公积金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2.4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及其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当今市场,虽然有国家计划,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市场风险,但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普遍存在,如果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充分,很有可能造成只凭感觉盲目决策,造成最终的失败.目前住房公积金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其知识面相对单一,面对资金量日益庞大的公积金事业,财务人员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加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务人员较少,工作繁重,大多财务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财务人员掌握的知识得不到更新,无法应对出现的新情况.部分财务人员工作墨守陈规,风险意识低,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的顺利开展,影响了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有效的利用.
2.5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激励措施
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风险防范机制仍然不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务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风险防范情况脱钩,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职工对风险防范意识认识淡薄,无法充分调动职工对防范风险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实施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对策
鉴于公积金财务会计环节控制存在的前述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有关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实施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对策:
3.1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体制
3.1.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由于住房公积金的各项经济业务均由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内部会计体系,能够保证资金量大且流动性强的住房公积金安全有序的进行.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权限是建立体制的基础,明确账务处理程序、规范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履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以及规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3].
3.1.2加强和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稽核.内部稽核是包括由单位专设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审计和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进行的内部审核[2].规定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具体分工,首先要明确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稽核人员及其工作的职责、权限.例如,在货币资金的管理上,要求不相容岗位要严格分离,防治不同岗位由相同人员管理造成监督不利,要形成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以及整体的审批程序,明确住房公积金的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并对授权、授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3.1.3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在进行审计前,要先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项目的大小,审计对象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在资金预算上,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的流出,在信息管理上,要为内部人员提供透明、公开的经营管理信息,为外部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在风险防范上,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能够防范住房公积金因管理和经营失误引起的风险,确保资金的正常流动.
3.1.4确保审计报告质量,保证审计报告的公开、公正.企事业单位应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内部审计信息,全面、及时地向职工反映住房公积金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增强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正视财务报表、账簿的重要性,由于公积金流动性大、资金数量巨大的特点,要能够合理的反应及时信息,并确保它的真实可靠性.
3.2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
完善会计机构设置,首先要明确规定各岗位职责,分离不相容职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授权审批与监督检查等[4].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是要确保一项工作要经过几个不同职责部门,使不同岗位间起到相互制约作用,也是要确保一项工作要至少经过监督部门和会计业务部门,使上级对下级起到监督作用,彻底解决非相容的岗位由一人兼任或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由一人完成现象.实行关键岗位轮换制度,重要岗位应由不同会计岗位人员和会计主管定期轮换,防治关键岗位存在长期由1人管理情况.通过实行轮岗制度,可以使各部门职员得到全面锻炼,增加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使整个内部系统更加透明,轮岗制度同时避免了由1人长期负责某一项业务而导致的风险隐患.
3.3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全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系统的信息化就成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确保其科学化、规范化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建立相关的应急处理方案、重要资料备份计划等一系列的信息系统,普及会计电算化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住房公积金数据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在技术上防范了风险,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财务人员之间严禁转让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用户名或权限介质,员工离岗后应当及时更换密码和上交权限介质.及时更新系统安全设置、病毒代码库等,通过认证、加密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以便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会计控制的顺利实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信息更加公开公正,信息的透明和对称使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个住房公积金系统的安全.
3.4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水平,关键是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内部会计控制政策法规性强,业务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会计控制系统是否能够合理有序运行,内部会计控制功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住房公积金关系到整个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而财会人员是整个住房公积金的执行者,他们能够遵纪守法、认真负责是整个公积金系统安全有效进行的保障.单位领导应给内控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他们参加审计、会计、经济、法律等专业培训,组织他们研究和探讨加强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强化学习,改善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使其自觉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确保内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5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激励机制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内部担负着政府的职责,对外界由承载着职工的期望,但归根结底,住房公积金如果受到损害,最后伤及的还是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激励机制,应从建立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绩效挂钩的制度,充分调动职工防范风险的积极性,才能够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和增值.
参考文献:
〔1〕路君平,李炎萍,糜云.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圈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193):50-59.
〔2〕魏志永.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63-66.
〔3〕王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如何建立与实施内部会计控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9):84-85.
〔4〕张丽.关于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13(369):106-109.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要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教学活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因素逐步增多,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预算具备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约束激励等功能,有利于提高制造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战略管理能力,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本文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会计预算功能定位入手,阐述会计预算功能的有效发挥路径,并揭示会计预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期望对提高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会计预算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定位
会计预算是对企业预算期内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进一步明确会计预算的功能,使其符合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满足制造企业稳步发展需要。
(一)成本控制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是制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会计预算能够全面覆盖到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和整个作业环节,对作业成本费用控制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制造企业要明确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功能。
(二)资源配置功能
在制造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需要以保证生产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为前提,对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进行科学规划,使资源在企业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库存,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三)约束激励功能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一致,涉及到制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行为起到了约束和激励作用。通过会计预算的编制、监控,促使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而会计预算的考核、评价,落实相应的奖惩机制,则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四)识别与规避经营风险功能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通过会计预算,判断经济行业走势,预测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波动并制定相应策略。内部风险,通过预算量化企业经营目标,各项成本费用及研发投入,从而有效避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主观决策随意性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五)开拓新领域的发现功能
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不会甘于在行业内的追随者地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对手,就必须要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研发预算,通过对新产品新项目的市场预期、各项资源的预算投入,为企业摆脱现有经营困境,开拓新市场乃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功能的发挥路径
(一)明确会计预算体系的指导思想
制造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目标,所以制造企业要将这一目标融入到会计预算体系中,使会计预算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首先,会计预算体系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控制、考评会计预算,使会计预算体系运行具备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其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市场为着眼点,事先预估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通过调整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使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规律,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会计预算体系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将制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最优化等效益目标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在实现效益目标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形成统一的责任目标体系。
(二)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预算管理机构,确保会计预算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具体如下:一是,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成员包括财务部门、供销部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技术部门、审计部门等各部门的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如下:审定预算管理制度,提出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审查年度会计预算草案,并将预算草案上报到董事会审阅;批准各部门合理的预算调整申请;跟踪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等。二是,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制造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配备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其职责如下:拟定预算管理相关文件;编制企业会计预算,组织各部门执行会计预算;协调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矛盾,监督检查预算执行过程;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方案等。三是,设立预算专员岗位。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中配备预算专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调整本部门预算,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三)强化会计预算编制控制
预算编制质量对保证会计预算功能发挥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防止因预算编制粗制滥造而弱化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
1.健全预算编制程序。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特点,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实施程序如下:第一步,预算目标下达。董事会提出下年度企业总体预算目标,具体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现金流量目标、利润目标等,制定有关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目标;第二步,预算编制上报。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并上报至财务管理部门;第三步,预算审查。财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各部门预算,针对预算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将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编制部门;第四步,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部门重新修正预算方案,上报到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修正后的预算方案编制企业总体会计预算,将其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预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可要求相关部门剔除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年度总预算。第五步,预算执行。待年度总预算审批通过后,财务管理部门将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指标,下达到各预算执行部门予以执行。
2.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制造企业总预算中,经营预算是全面预算编制的重点,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销售预算乃全面预算之起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因此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需认真调研市场,总结前期销售状况,预测预算年度的销量及价格。应极力避免拍脑门式的决定,将整体销售目标分摊至公司各型产品,结合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制定出最为有理有据的全年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紧贴销售预算,在确定各型产品销量后,即可根据以往生产数据推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协加工等制造费用消耗,从中探寻可以挖掘的节能降耗环节,并由此分析出各类型产品的不同毛利率水平,为企业集中资源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数据支持。研发预算编制,制造企业为避免陷入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泥潭,当需开发出具有业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能开辟出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通过严谨有据的全面预算的编制,不仅能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约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甚至更能为企业探索出新的业务领域。
(四)完善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体系
企业预算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预算执行控制是关键。在制造企业中,从资源投入到实现预算目标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否符合企业预期,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就需要严格的预算控制体系进行检查纠正。生产企业的预算控制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1、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分摊至各个时期(月度)。当上一月度后,企业对未达到销售目标的产品深入分析,及时修正营销策略以确保下一期的预算目标达成。通过事前控制,能够使企业的月度预算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执行,有助于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2、事中控制。这是预算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该环节中,可重点对事前控制形成的月度预算加以执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细分为刚性、半柔性和柔性三种执行类型。刚性执行适用于期间费用、投资研发预算;半柔性执行适用于物料消耗、库存、采购的预算;柔性执行适用于产量、销量、利润的预算。在实际控制中,三种执行类型相互配合,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算控制目标。
3、事后控制。对月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由此形成企业月度预算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当该结果得出后,可据此对半柔性执行中超出范围的预算及柔性执行中不合理的预算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对比、对标分析方法,找出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发现问题和控制风险,进而对下个月的预算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更加合理。
(五)实施预算考核评价
定量与财务评价指标是传统预算考核中的主要两大主要指标,一般很少涉及非财务性因素的考核,如员工的个人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鉴于此,制造企业可在预算考核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构建起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制造企业通过设立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成本中心仅对企业的责任成本负责,以成本指标为考核重点;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其重点考核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净利润和收益率;投资中心除了要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负责外,还要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负责,可将投资报酬率及剩余收益等作为考核重点。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预算的重要性体现
(一)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在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实施会计预算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明确企业各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责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会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战略规划需要,从而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二)整合企业各项资源
制造企业内部的资源较多,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全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计划当中,由此能够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各经营单元之间获得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制造企业的重要标准,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效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有效开展企业绩效评价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会计预算管理是其经营计划指标化、货币化、数量化的具体体现,由此为企业对各部门及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不但能够对各经营单位进行量化的业绩考核,而且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员工激励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逐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各经营单元的责任也更加清晰。同时会计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增收节支,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规避,由此,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先机。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最大化价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制造企业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会计预算目标结合起来,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构建起完善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巩固会计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功能与地位,从而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军.制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以广东某啤酒制造企业为例[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5):56-58.
[2]徐志刚.浅谈财务管理对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J].企业导报,2013(8):96-98.
[3]陈惠萍.浅析工业制造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5):71-73.
[4]荣艳丽.预算管理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2014(9):49-52.
[5]张红月.会计预算对企业理性投资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3):52-53.
[6]张义,刘阳.企业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3):21-23.
摘要: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对其毕业后的就业将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校企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校学生的实践空白,从而可以让学生在从事财会工作前,对于实际操作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从在校学生存在的实际操作这一薄弱环节入手,浅析校企合作对会计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实践;作用
引言
目前,从我国的教育体制及在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看,大多还延续过去的那种“教材写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会计专业属于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聘用财会人员时在要求其具备一定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经验及工作技巧。由于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会计新人”缺乏会计工作经验,对于企业的财税风险的防范、实际工作中的协调、沟通能力等问题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从而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状况,最终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一、会计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在校学生成为合格会计人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只通过系统而又专业的财、税知识培训,才能使其应对未来的会计工作。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成为一名称职甚至是出色、专业的财会人员仅仅依靠“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把所学到的财会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缺乏对于企业财、税风险的防范意识
(1)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目前,一些在校学生对其将来所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之上。比如:银行相关单据如何填写、对于一些日常会计业务的会计凭证如何填制、相关明细账、总账如何登记以及会计报表怎样填报等等。由于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对一些诸如的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日常风险防范、存货管理制度、各类资产管理办法、内部财务控制、内部审计如何开展等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考虑。
(2)缺少税务风险的预判能力
税收成本问题是企业投资人和股东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在校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企业的税收问题也只是停留在相关税收法规、政策的知识理论上,对于企业遇到的实际纳税风险问题却变得束手无策。
(二)缺乏财务人员应有的沟通、协调能力
会计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既然是社会科学则少不了一些沟通、协调工作。但是沟通、协调工作也正是一些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财会新人”所不具备的一项技能。具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是公司内部的工作协调及对外单位的沟通。
(1)内部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财务人员应该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一些财务新人的协调能力较弱。在进行日常的财务工作过程中,由于其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在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欠缺一定的协调,使其工作缺乏顺畅性。
(2)对外沟通能力
会计人员对外的沟通工作主要是针对与会计工作有关的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例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审计机关、会计中介机构等。部分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没有与上述单位接触的机会,造成对外接洽工作经验的空白,使其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上的掌握及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给所供职的企业带来无形的损失。
二、校企合作对于会计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
会计专业学生欠缺会计实践工作,这是每所会计学校及会计专业学生都要面对的客观事实,同时这也成为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业会计工作的一种羁绊。一些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采用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起到丰富会计专业学生的岗前培训的作用,以期达到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目的。目前来看,其对于会计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还是较为明显的。
(一)可以培养在校学生会计工作的“实战能力”
(1)会计实践可以提高工作能力
会计工作看似简单,让人觉得门槛要求也较低,而实际上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值得让企业投资人或是“老总”信赖的财务人员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并且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磨砺过程。在校学生应该很好的利用校企合作的这种会计工作实践机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会计知识,充分运用到会计实践工作中去。
(2)提高未来工作中的财务风险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学生在所实践企业的财务部门学习该单位相关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合作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方面学习其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合作企业种类货币资金的支出、收入流程来提高资金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合作企业存货的进、销、存系统流程的管理来提高学生的企业存货管理风险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等。最终,学生经过阶段性的会计实践工作工作,使其对财务风险意识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未来会计工作中所服务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3)提高学生的税务风险理念
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未来从事其会计工作过程中,税收成本、税务风险将是其要经常考虑及规避的问题。学生通过会计实践工作,将会对税收成本与税务风险的理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将其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比如,原始单据入账问题、存货收发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固定资产的税务问题、预收账款的税务风险防范以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契税这些小税种的缴纳问题,这都是税务机关进行日常税务检查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一些会计“新手”容易出现疏漏的地方。学生在对税收成本与税务风险理念认知的同时,还能对其税收筹划及合理避税工作能力有个较为初浅的认识,从而为其将来的税收筹划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会计工作从其工作性质上来说,兼具监督与服务的双重特点,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会计工作技能,还应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学生可以在会计实践工作中,逐渐适应会计工作性质,从而使其达到在工作过程中既有坚持原则,又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使其提高实际会计工作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是需要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历练和成长的,而校企合作的这样方式恰巧为其会计实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实践氛围。
三、总结
各类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财、税知识的理论基础上,应该有一个会计实践工作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校企合作的方式恰好为会计实践工作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合适的平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晋升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可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保障,从而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弋江,张正德,张勇.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训工作浅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孙云志,何玉宏.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0
[3]黄子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05
会计监督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职能:一是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监督模式,其监督主体主要有政府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他们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会计的行为、单位相关领导会计行为等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二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主要监督会计核算和各类资产的使用情况,由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人员采取相互监督的形式展开,除此之外还对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单位相关领导等方面进行监督;三是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检举。该项监督是由外单位和本单位的公众担任;四是相关单位和人员的会计监督。主要监督单位领导承担的监督责任,其中尤其是对会计人员监督财务核算进行监督。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
(一)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
在我国的各项关于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相关人员严格依法履行岗位职责的相应条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进行过程中,要全面按照以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为会计监督主体的原则,严禁授意、指使或强令其他人员违法办理、执行相关会计事项,将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当作会计监督对象,同时需要充分依照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的相关规定,还要依照中央八项规定等反腐败反浪费条例。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容与方式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是围绕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收支、结余和负债等方面展开。由于新形势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模式和方式等方面,则是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就目前来看,内部监督方式还是上级纪检监督部门一般是依照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式对日常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外部监管一般则是由具备了一定经验和符合监管资质和权限的机构与群众,进行监督活动。这种形式在最近几年间不断地推广和普及,因其具有较强的独力性和广泛的参与度,使得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并在弥补内部会计监督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的重视不足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方式上,都是沿用从属上级部门的监管,因此这也就形成了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缺少独立性,同时,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政府的拨款,所以类似于这种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其会计部门自然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会计部门应有的职能。当然,相当一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尽管精于管理,但是对于会计监督对于单位管理的重要性还是明显的认识不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视不足,也很难保证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中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缺乏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部门,归根结底皆是从属行政部门的领导者的监督和管理。领导者的权限过大,往往能够干预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从客观上讲,该监督部门也就不具备了严格的独立性。,不仅如此,再退一步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一般都直接由上级部门或国家财政部门进行监管和拨付,具体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既没有权威性和效力,独立性也就无从谈起。
(三)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
我国长期以来在行政事业单位,都一直沿用简单的会计记账,会计审核的简易制度。仅仅是在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才开始了小步伐的改革进程。而目前的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很少有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严格意义上讲其真实性是具有很大隐患的。
(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会计监督相关人员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众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呈现出对于会计监督专业人员的巨大缺口,这种现象会对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带来些许的问题。尽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利用会计部的会计主管来担任监督人员,但是这种人员的调动是违背会计监督的内涵的,此外,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漠视,使得很多专业的高素质会计人员流失,而对于单位内部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够扎实的会计人员,又因经历和能力有限,无法胜任会计监督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对策建议
(一)提高行政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
正如上文所述,要想从根本上改进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必须先要充分树立起会计监督意识,强化员工和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形成自觉的意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定期培训的机会,面向全体员工和所有事业单位领导,开展宣传工作;也可以以主题会议等丰富的形式,宣传会计监督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检验行政人员的觉悟和掌握程度,可以把绩效考核成绩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质量挂钩,利用主观上宣传,客观上激励的方式全面落实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彻底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质量。
(二)提高会计专员的素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专员来讲,从自身出发,首先树立起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同时要树立起学习意识,积极学习、巩固、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作为单位来讲,要给会计专员提供提升专业素质的平台和机会,定期对会计专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也要重视会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加强会计主管的学习和培训,改进其技术和观念,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
加强行政司业单位的内部监管,意味着要变革旧的事业单位监管模式,建立其严格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制度,严抓实施和落实,尤其是对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重大决策、重大经济业务等的执行都要做到按规章制度办事;在人员管理上,必须做到明确进行岗位分工,确定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奖惩责任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工作,以内审等方式落实会计工作的多维监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多位一体的把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保持事业单位活力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为了实现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完善,要多种举措并行,并把树立会计监督意识放到重要位置上来。针对会计专员和相关员工的素质,要积极的开展培训工作促进其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要保证强有力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通过多种途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够科学可靠的运行。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持续增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实现高效就业、赢得社会发展平台、实现长远健康发展是各会计专业教师持续关注的话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产权监管,及时反映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占有、变动情况,维护国有权益,保障国有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从规范国有企业管理行为入手,探讨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台背景
县建工局所属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陆续出现几例经济诉讼案件:一个工程队长以公司名义赊欠工程材料套取现金,挪做他用,导致该工程大量亏损,引发了经济诉讼;一个驻外办负责人利用委托法人权力私自为他人担保赊欠,引发连带赔偿;在公司内部审计时发现,某驻外办负责人利用一支笔签字报销的权力,侵吞公司财产,中饱私囊,瞒报、漏报收入,脱逃税款,少交行业管理费。另外,2015年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进行小金库检查时发现,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收取租金、承包费等不缴存单位账户;一些开支无任何报销事由就报支,单位无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报销业务多由单位负责人或会计一人完成,既无内部监督也无外部监督;个别企业保险柜中存有十几万的白条;不建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经县国资部门审批,擅自处置公有房屋;过期发票仍然入账等财务混乱现象。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及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主管部门行政干预,甚至个别企业成为分管领导的小金库等现象。在对部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量应收账款超过2年诉讼时效,企业怠于追收;盲目投资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国有资产无法收回;产品质量引发的诉讼赔偿导致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管理责任无人追究等等。这些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县属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延伸检查,发现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缺乏内部有效的控制机制,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就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们建章建制,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经济诉讼,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预防小金库,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
(1)资金控制.对货币资金收支作出严格规定,每笔收入要及时入账,纳入财务监督使用。支出审核推行职工理财小组制,对每笔支出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要经职工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后,由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并加盖职工理财专用章,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账务流程完成后,按照程序进行财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现金收支绝不许可一人办理全过程,票据、印章要分开保管。通过职工监督,杜绝虚报冒领和小金库现象。对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筹资、投资、担保的控制,要在操作过程中予以控制,控制方法主要是增加控制环节,不应由一个科室、一个人或一个领导签字办理全过程。对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做到债权要保住诉讼时效,债务要清清楚楚。
(2)工程项目决策与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系工程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有时会上当受骗,因此企业在把握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应当特别慎重,要设专门科室专门人员从事此项活动,严格投标工程的立项、考察、可行性分析及集体决策制,同时,要建立工程合同台账,保证建安工作量的统计、工程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耗费即工程成本的控制,要着重建立施工中期各种耗费的控制制度,特别是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要建立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价格成本等多环节的严格的控制制度,确保成本降低计划的实现,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二是建立资产台账制度。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特别是国营场圃的土地、林地、荒地、河滩、沟渠等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1.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筛选任用
如果一个单位领导层处于自由状态,要么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么建立的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取而代之的是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一言堂的家长制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任何控制制度都有可能因领导一句话或一个批示化为乌有。所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实施关键在领导。通过竞争上岗,一批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同志走上企业领导岗位,他们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决定力量。
2.建设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氛围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的原则是对所有涉及会计工作的人员都有控制约束力。对一个单位来说,既对单位上层领导有控制约束力,同时对中间运营层和末端操作层也有控制约束力。上层控制状态决定运营层和操作层的内控状态,运营层的内部控制状态直接影响到操作层的内部控制状态,另一方面,末端操作层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好坏又反作用于上级层面的内部控制状态。如何能使各个层面都洁身自好,在单位内部建立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能否顺利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江苏省丰县财政局多年来推行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为创建这一良好环境提供了制度范本。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由委派会计负责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委派会计的编制、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均不在单位,独立于单位,不受制于单位负责人。委派会计定期轮岗制又有效地规避了长时间在一个单位的弊端,因此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在这种模式下,各项财政改革,如政府采购、国库直接支付,得以快速推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整个运行体系中得到了规范,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3.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1)日常内部检查监督。职工理财小组可以随时对内部会计控制程序、货币资金的管理、项目决策、工程台账、工程成本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会同有关领导及内部审计机构共同处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2)外部财政、审计监督。县财政监督检查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进行阶段性审计,一般是由财监、审计、国资管理等部门人员进行审计。如,2015年财监部门安排的国有企业和社团小金库回头看整改检查,以及丰县财政局国资股与丰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实行的对导致国有资产遭受严重损失的民事案件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制度,都有效地起到了震慑作用。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逐渐成形、金融创新及衍生产品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逐渐成为我国强化银行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的重要措施,也关系到银行监管部门和相关者的利益。本文以质量特征为出发点,深入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信息披露
一、引言
现阶段全球经济活动一体化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常出现在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金融监管机构行使权力过程中。在如此情况之下,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市场约束来达到补充监管的作用。商业银行在我国入世至今,信息透明度仍然被各方所怀疑,由此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也主要关注信息透明度。我国经济为了避免出现金融危机,政府以及各银行机构必须牢牢遵守国际巴塞尔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及其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1.会计信息供求主体。现阶段的我们国家,一般而言管理层是会计信息供给主体。企业管理层并没有参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然而他们更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相对于普通会计人员来说。因此他们或多或少会影响会计人员信息生成的过程,从而干预普通会计人员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管理层在操纵会计信息的生成及传递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管理层实质上是会计信息的最终主体而不是直接操作的会计人员。
2.影响会计信息供求的因素。
2.1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基于利益最大化及信息透明的考虑,他们会充分考虑到提供会计信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会与别的企业或往期对比提供会计信息所需花费的成本及可能带来的潜在利益。确保效益大于成本这个假设的前提能够成立,假如此假设不成立的话则不提供会计信息。换句话说,企业所获取的信息量不足,即使内部成本不高,然而外部使用者仍然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信息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从而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怀疑,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
2.2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度和监管力度。由于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着较好的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编制者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使得会计信息的社会成本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编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全面有效的监管管理之上,目的是防止商业银行在披露会计信息的时候出现造假行为,使社会处于健康的信用环境之中。
2.3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在自身内部对会计信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有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经理层追求个人利益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虚假,信息质量不高等,而出现这些制约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多而且复杂,综合来说其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些:商业银行缺乏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银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1.管理体制不完善。基于我国国情以及国家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处于垄断地位,其主要特点是竞争压力小,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很少或者不考量其自身信用情况以及债权人和投资人的信息。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财务状况不好从而会顾虑其披露的信息质量,会顾虑由于资产质量不佳或者数据不好看等各方面的原因,从而披露给利益相关者看之后会影响银行自身形象,最坏的结果甚至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所以因为害怕而回避信息披露。
2.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的会计信息主要还是披露财务会计信息,而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风险的计量缺乏实质性的研究,正是因为对这些风险缺乏衡量,而且对这些风险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很多差错的出现。比如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没有规定统一可行的方法,所以也很难有估算其未来产生不确定的损失或收益的估算的技术和方法模型。
3.银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制度,不能可靠保证其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准确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不能根据其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风险估计,从而会影响其做出投资决策起。所以国家监管机构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完善和改进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
四、对策建议
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高效的结合了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强制性披露手段的优点一方面是能为信息披露提供标准化的价值尺度,从而降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最终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促使银行能认识到根本性问题即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使经济能够稳健增长。强制性披露的缺点是银行的商业秘密可能由于强制披露被竞争者获得从而导致在竞争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我们不能以损害银行利益的方式而去追求充分披露。
2.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优良内控制度,我们所说的内控不仅包括合理的规章制度,还应该受企业环境影响,更应该受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等的影响。银行首先要做的是宣传,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宣传工作,使他们从精神层面重视内控制度,从而知道内控不仅仅是静止的规定,而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3.强化信息披露法律机制建设。商业银行的出发点在于盈利和扩大市场筹资,因而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经常出现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则置之不理的情况。因此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对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然后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刑事责任,追加问责职能,尽可能构建完整详尽的信息披露全效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存在各种复杂的问题,为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为其发展指引了方向。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国际银行信息披露指引不断完善的方法。而且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银行的“最高”标准是我国银行信息披露规定,而基本没有任何愿意自愿披露银行高于标准,因此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应参考国际最新监管思想,注重提高银行本身治理水平,争取早日实现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关新红.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J].会计研究,2004.5:82-85.
[2]李小娟,魏博,范淑芬.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J].时代经贸,2008,(6):76-79.
[3]郑晓玲.我国上市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J],时代经贸,2008.9,(6):203-204.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单位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可以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经验。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有规模成体系的管理工程,其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筹款、收款、资金担保、对外投资、环比资金、采购、实物资产等经济项目。这些众多经济项目紧密联系,配合协调则会带动企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经济发展链条,若配合不好则会使企业管理陷入混乱,发展停滞甚至后退。正是基于会计控制的重要地位,大中型企业格外重视对其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大中型企业一般会建立科学完善的计算机管理体系,通过高科技管理制度配合会计控制实现良性运转,企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小型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会较为落后,因而其在会计控制方面多采用财务电算化,控制力度相对较为松散。本文以小型企业为根本立足点,通过对其会计控制和会计机构设置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型企业会计控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型企业;会计控制;会计机构
1前言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繁荣的带动者。小型企业规模较小,本着针对性、整体性、合法性、一贯性、发展性等原则立足于市场竞争中。在会计控制管理中,小型企业以自身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财务电算化为具体实施方式,对会计控制做出自己的努力。就笔者而言,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必硬性向大型企业看齐,做到基础控制就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2建立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2.1针对货币资金的控制要点及具体环节
货币资金包含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因其包含范围广,因而其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资金与企业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资金的良性循环能带动银行贷款、租赁、公司债务股份等事项有效授权、执行与记录,并与企业内部业务有效对接。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有银行存款、资金支出与收入、预算审核等,为实现企业科学规范化管理,可以将其简单分为备用金和收付款。以下笔者就控制要点以及流程做出详尽解析。第一,支付申请。为实现资金流动有迹可循,企业任何部门或者个人进行资金支出时必须向资金管理者提出申请,在申请中注明资金支出目的、数量以及用途,与此同时需要附有相关证明,审批人通过后方可支取资金。第二,支付审批。受到资金支出申请后,审批人要以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认真分析申请者资金用途以及其本人的资金使用权限,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要予以坚决拒接,符合条件的可以予以支持。第三,支付复核。经初审通过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不能马上予以资金支付,需要复核人的再次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申请者手续是否合格、申请的权限和范围、审批程序以及资金的数量。将复核合格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方可得到资金。第四,办理支付。企业资金出纳员要严格按照资金申请进行资金支出,根据企业规定进行资金出纳后要加盖公章,并将原始凭证交给会计。第五,凭证编制。会计主管根据出纳员交予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凭证编制,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认真对照数据,防止出现偏差。第六,凭证审核。为确保凭证正确,会计主管要对会计凭证进行反复审核,确保凭证毫无纰漏,然后登记明细账,进入企业总账之中。第七,银行存款管理。针对银行余额表会计主管要做到月月审核,以保证银行存款与对账单的统一,如果出现不统一现象,主管要追根溯源调查原因。在符合过程中,会计主要要格外重视企业项目的运行情况,并对个别项目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有效调整。第八,票据管理。财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银行票据管理,有针对性地保存单据,防止丢失。购买、转让、注销等银行票据由出纳员负责,空白票存放于保险柜。会计主管定时对各种票据进行盘点,整理票据编制表格,表格形成后要进行认真审核以防出现纰漏,若有纰漏,要最快查明原由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第九,印章管理。企业用章有其特殊含义,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专章专用,出纳员负责个人名章,会计主管负责财务专用章。
2.2针对付款和采购的控制及具体操作
企业资金流动促使企业发展,在支付款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资金出入。具体的要点和操作有以下几点。第一,采购申请。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生产需求认真填写采购清单,清单应具体注明采购商品的各种信息。第二,采购审批。审批人根据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其相应职权对采购申请进行复核规范的审批。第三,验收入库。商品采购后,仓库管理员要以采购清单为基础认真进行验收工作,对商品的数量、规格、名称、到货时间进行检查的同时要编号入库。仓库管理员验收结束后,实事求是填写验收单,并将根联以外的其他联交予采购员。第四,付款的申请与审判。采购员将付款申请交予会计,会计按规进行审核后加盖公章,并交由付款审批。第五,资金支付。会计审核通过后,出纳员根据规定办理资金支付,加盖公章的同时交予会计原始凭证。第六,存货管理。仓库管理员要对物资负责,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确保物资在安全使用范围内。财务部门也应对物资负责,进行不定期的物资检查,如果发现物资与账面不符应即刻查明原因,进行及时的处理。
2.3针对收款和销售的控制要点及环节
企业销售与收款的循环是企业产品输出、资金流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获得经济利益,其具体包括接受订单、销售货物、办理银行存款等,具体控制要点和环节有以下几点。第一,销售申请。业务部门积极拓展企业订货,并根据订货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订货单,订货单要包含商品的各种具体信息。第二,销售审批。审批人以职权与程序为基础对订货单进行详细审核,并对符合的订货通知单进行货物调度。第三,发货。仓库根据订货单和运输凭证进行发货。第四,开票。企业开票员根据发货情况开具销货发货,并将发票交予会计。第五,编制凭证。会计以销货发票为基础编制凭证,并记录到账。第六,核对账目。会计定时对账目进行复核,并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全方位核对企业账目。对于客户拖欠的资金,会计应及时催促。
3完善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不仅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专业人员运行。小型企业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协调运行,需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3.1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起着引领企业向前发展的作用
于小型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提升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可见,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引领内部会计控制走向正确的方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管理、监督、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会计管理,加强管理风格和管理哲学建设,提升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效性。
3.2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养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力量,对企业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的效率。因而,作为小型企业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合理规划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严格遵守企业规则,全面提升企业各层人员的综合素养。
3.3财政部门应提倡企业严格建立账目体系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划分,建立岗位责任机制,确保企业人员合理分工,实现人员的优化分配。科学合理的人员分配对企业资金管理有着意义,能促进企业账目体系有效建立,同时政府财务部门要对企业资金状况进行科学审计。
3.4对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及时监督
对企业会计人员及时监督能有效确保内部控制的落实,同时内部控制能根据社会发展做出适时调整。对企业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道德培训,能有效提升员工综合素养,进而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培军.浅析我区国有小型企业的发展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4).
[2]孔略.小型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2(4).
[3]王晓娟.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52).
[4]黄凌燕.内控审计对会计盈余影响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52).
[5]彭秀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4(25).
[6]陈东.网络视域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框架构建[J].中国市场,2014(26).
[7]李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4(38).
[8]章派莱.有关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相关分析[J].中国市场,2014(5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而且受到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因此,只有重视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会计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障碍;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重视会计在企业管理的作用,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保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一、会计的相关概述及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会计都是发挥着记录和计量经济活动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进行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而且业务日益复杂,企业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开始关注运作水平的改善,因此,现代会计逐渐取代传统会计,除了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能以外,还要参与企业的管理。企业建立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能够使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最大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进行会计核算,也就是通过货币的计量方式,经过确认、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完整和系统地将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从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有益的会计信息;二是监督职能,主要是指审查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相关会计核算是否合法和合理。会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核算方面,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把实物度量和劳动度量作为辅助单位,能够从数量上综合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会计的依据主要是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并且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乃至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发挥企业管理中会计作用存在的障碍
1.企业领导对会计不够重视,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具体来说,一方面,当前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会计就是简单地从事记录和核算工作,使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有些企业领导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那些听信自己但是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的会计人员,他们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而参与决策,甚至做假账,提供虚假报表,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对于会计工作乃至企业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加剧,很多人在工作中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而出现做假账和提供虚假账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此外,很多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不够,学校的教育比较片面,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能力,而且很少参加会计培训,对于电算化的使用也不是特别了解,并且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也不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从而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3.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
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家一直对企业的供产销采取直接干涉的方式,这样企业就缺乏自主生产和经营的权利,而且习惯去听上级指挥而不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企业的员工没有竞争压力,而会计只是进行记账和核算,对于会计信息没有及时反馈,企业领导就不能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利于领导层的科学决策。
三、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措施
1.转变会计观念,提高企业领导以及职工对会计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电算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能够有效减少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当前的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领域,而是向着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扩展,其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领导人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会计只是做账的观念,要重视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工作人员,把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十分重要的一环,并让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通过汲取会计部门的建议,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一定要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学习培训工作,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了会计工作业务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把握招聘环节,招聘时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素质而且具备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并且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从而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
3.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为了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注意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可以从法律的角度,通过颁布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如果法制不健全,没有良好的会计环境,那么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受到影响,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可能就会为领导者服务而不会考虑企业的整体管理,因此有必要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使会计人员更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最终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忠.如何规范会计核算,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J].会计师,2016,01:64-65.
[2]崔华.浅议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291.
[3]陈德刚.浅议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3,03:111-148.
[4]曹慧颖.如何充分发挥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201+20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助推下,逐渐实现了由单一产品运输向现代物流综合运输转变的过程,与此同时,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要获取运输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着重通过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环境、资金资产管理、经营业务、成本控制等加以规范及强化,以保障企业正常稳定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铁路运输企业;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一方面我国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来讲,要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金资产管理,控制成本支出,就需要完善会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及作用。
一、铁路运输企业中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在2013年开展了铁路政企分开实践改革,在铁路运输货运组织上也进行了探索,原有的铁路运输理念得以转变,实现了根植客户及市场,借助于手续简化、广泛受理、固定定价等方式,达到了点对点的物流运输服务,从而使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更趋深入的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应强化改革力度,通过对铁路运输模式及铁路财务管理的优化升级,在充分融入市场经济,整合铁路运输资源的基础上,应着重突出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使铁路运输企业在资金管理、资产配置、成本控制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从而达到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节约、服务提升、资金盈利、效益增长的目标和效果。
二、铁路运输企业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优势及条件
在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及改革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开展较早,早在1989年,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就采用了本量利分财务分析及管理方法,而在1998年前后,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又改革了清算办法,在运输价格的测算及拟定上,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法等途径。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又响应财政部号召,及时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现阶段,随着货运市场的深化改革,在铁路运输企业运输项目成本分析及企业盈亏状况统计上,管理会计又能够通过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全程化及动态化跟踪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效益,以此为基础,做好运输价格的指导[1]。从铁路运输企业的整体运营及财务管理实践过程来看,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各个发展阶段都发挥了某些职能和作用,而现阶段随着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其条件较为充足。首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及经营者普遍对业务经营、资金管理、成本管控加以重视并强化,而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又需要实时的资金及成本信息,以便于其经营决策的调整及优化,此时,管理会计即可及时介入,发挥其作用。其次,铁路运输企业在财务管理质量及水平上提升较快,在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等方面都较为规范化,系统化;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上,铁路运输企业普及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既能够保证数量,又能够实现财务系统与会计系统的衔接及共享,为管理会计作用的施展提供了技术基础[2]。最后,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储备较为丰富,管理会计人才优势较为突出。例如,以呼和浩特铁路局为例,截至到2011年,全局职工人数为67448人,其中,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局总会计师人数为47人,在岗财会人员数量达到3014人次,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为923人,占据总人数的约30.6%。
三、铁路运输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方式及意义
1.铁路运输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和方法
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地节省企业的成本耗费,并注重通过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手段,达到企业运输效益的提升和优化[3]。管理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在对企业的经营及业务内容加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成本核算、资金预测、资产配置等环节,推动了铁路运输企业由货运运输向综合物流的转变,使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更加精确。其次,在铁路运输企业业务开展中,货物的运输过程需要涉及到众多铁路局及其分段,在货运改革的影响下,铁路运输企业由原有的“直通清算”向“市场清算”转变,而管理会计通过将货运营业点及货运后期保障环节全面纳入到成本及资产管理控制中,实现了对经营主体及经营利润的扩大,再借助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结算,铁路运输企业及其下属的基层分段能够强化成本控制及资金管理的意识,通过将自身的运输经营放置于整个运输经营体系中,达到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效果,从而使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资金管理更具实效性。
2.铁路运输企业中管理会计应用的意义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运用管理会计,能够使铁路运输企业认清现阶段的货物需求,对市场变化情况加以分析及把控,及时转变货运理念,强化现代物流意识,推动铁路运输企业由单一的钢铁、煤炭等物资运输向更加丰富的现代物流演变。而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的议价及定价机制也发生了改变,在《关于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的通知》(2014)等政策中,铁路运输企业在产品运价的制定及调整上余地更大,市场作用更加明显,这就更加彰显出管理会计在统筹分析企业业务经营收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清算收入。此外,管理会计能够渗透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各个流程及环节,也能够通过建立激励及考核机制,带动起铁路企业各部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增添了动力及活力。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形势,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分析评估、企业经营成本的优化控制、企业经济决策的辅助及支持,能够为企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提升做好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蔚.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5,(19):159-161.
[2]赵丽美.浅谈应用管理会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0,(9):93.
[3]李占娟.管理会计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5,(11):21.
摘要:会计专业一直以来是大专院校的传统专业,也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为社会各界推送了许多财务人员。但是随着近几年电子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主要部分已进入千家万户,企事业单位,促进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这势必改变传统会计存在的环境,从现实走向虚拟,大大颠覆原来教学模式。会计教育的内容及方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关键词: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会计;教育教学;探索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持续转变和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电子商务需求更加强劲。电子商务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各领域。作为现代企业,其经济服务领域应用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服务于经济的会计学科需要与时代接轨,才能更好发挥专业职能。身为会计教育的老师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如何突破传统会计教育模式,顺应信息时代要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现代需要的新型财务人才。
1新型电商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四大假设基础上,而如今这些会计假设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新型电商的环境下,四大会计假设都面临着重大冲击:会计主体假设要求是有形实体,而不断兴起的网络公司存在于网络计算机之中并没有固定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对于会计主体变化频繁下的电商企业是根本不适用的。分期假设要求会计主体分时段核算并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而在互联网运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及网络传输功能,使财务管理体系从静态变为动态,会计核算时点从事后转向实时,使会计分期假设因消除时间断点而变得无法成立。货币假设更是由原来的现金及票据支付被电子货币所取代。
2新型电商时代下,会计教学需要突破创新
所谓电子商务,即EB或EC,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贸或商务活动。电商企业常规运用的EDI、EOS、E-MAIL等各种电子信息工具,使各经济主体之间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交易。而当今新型的会计人员为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客观要求,服务于社会和市场。其服务范围随之扩大,不仅需服务于物质生产领域,同时还要服务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如面向流通行业、消费者以及国内外贸易等各个方面。电商与会计结合的交集在于业务的信息化处理。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一系列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控制执行、决策分析等提供充足、有效、实时的财务信息,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拓宽会计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职能。
3改进教学设施,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会计教育侧重于老师教,学生学。一般学校只要配备教学场地及财务模拟室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要培养当代适用的会计人才就要对学校设施进行改进。面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把网络和信息化财务软件引进到财务教学是必要的,同时为了增强操作实体感建立ERP实训模拟室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设施设备更需要知识的引领者,作为教师必定要突破原先培养普通财务人员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摒弃原先陈旧的老教材,把财务软件运用与当今信息获取与处理知识相结合,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材,为更好服务现代电商企业所用。其次,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倡导创造性思维教学,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多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网络开展视频教学,组建研讨小组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新时代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电商时代的会计人员是一类复合人才,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库分析能力、网络技术手段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对企业内部能运用财经知识分析经济问题,为电商企业解决线上线下各种财务问题,对企业外部能做到合理合法地上缴各种税款,参与各项业务的预算及决策,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充实计算机、金融、经管、外语、税收、人文等知识。平时利用各种途径关心时事新闻,掌握国内外经济动态,学着分析其中的问题。不断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思维问题的能力、管理约束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当然这一切知识和能力的获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才能完成,需要较高的专研精神。
5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及网络信息的安全化教育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会计从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可以说是众多行业中最为苛刻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上岗证必考科目,也是体现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操守,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平公道、有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的精神等。随着电子信息工具和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先进的会计技术不断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应时时刻刻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掌握一定的电商新法规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杜绝各种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防范利用计算机盗取电商企业经济信息。面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的不断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财务知识、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财务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代在变化,经济信息环境也瞬息万变,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结合社会需求,更新知识,改变教育思路,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申昉,常向东.试论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
[2]劳劲彪.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8).
[3]柳青.大学会计教育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吗[D].第二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的社会保险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社会保险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极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保险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必须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的保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文章围绕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了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特性,分析了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动社保事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引言
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政府保障民生,减少贫富差距,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生老病死等客观问题永远存在,特别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尽管总体形式趋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波动和影响。我国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将原有多种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整合,从法律角度上宣告了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确立,实施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引起政府和有关领域专家的高度注意。
1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基本特性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而建设实施的,由此决定了社保基金核算也有着与国情相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经济主体内的会计主体的数量与经济主体保持一致。但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险体系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基金主体并不一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性质属于经济实体,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主体是基金本身,基金有几种,会计主体就有几个,即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等分别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基于这种特殊情况,基金经办机构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分别设置,从而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
1.2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平衡公式及会计要素具有其特殊性
目前关于会计平衡公式,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或“资产=资本+负债”,和我国社会保险现行会计平衡“资产=负债+基金”差距很大,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是我国独特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特点所导致的。在同一体系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及收支四大类。其中,基金又细分为基本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收支由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组成。
1.3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具有分列性
按照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现行的会计核算办法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银行存款账户是这样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银行存款”账户分别设置“收入户”和“支出户”,对收支分别列支。其中,“收入户”核算收到的社会保险费及有关收入,除按期将养老保险基金划入财政专户存款外,一般只收不支。这和当前一般的企业会计银行账户功能明显是不同的,通常企业会计银行账户同时具有收、支功能。
1.4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和普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的方法不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具体会计工作中,社会保险基金依据对应时间内实际收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实际支出的社会保险金分别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录和支出分录。
2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会计核算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资产负债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很难起到保障基金安全的效果。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于实际已经发生且表现为现金支付的资金的变化给予反映,而对于已发生但尚未使用现金进行支付的资金及变化没有反映,比如借入款项的利息、个人账户的应计利息等债务组成。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账务不能全面反映基金的经济状况,容易引发资金安全问题。其次,现行社保基金会计核算在成本效益核算方面表现不力,不能准确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活动的真实结果。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参保人员收缴保险费用,待参保人员因故无法劳动时为其提供基础生活物质保障。采用收付实现制,当收入产生和款项到账的时间不在同一区间时,收付实现制记录的收入便不能说明经济活动的真实结果。
2.2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具备了基本功能,但依然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重要社会保险种类,在保障民生、安定社会方法作用显著,但与之配套的会计制度迟迟未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采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缺乏针对性。其次,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不同基金账户混合管理,效率低下。从长期角度来看,对于参保人员利益有所损害。另外,账目表格形式不统一,令出多门,也给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顺畅开展造成了妨碍。2.3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不到位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将社会统筹基金为主要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对于个人账户非但没有将其作为会计主体,甚至没有为其设置一级会计客户,在会计报表中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反映,明显缺乏对个人权益的保
3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会计的建议
3.1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的一致性、规范性
我国已经出台了《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但在具体实施环节,无法可依问题还比较严重。当前社会活动空前繁杂,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能充分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必须加紧出台与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的法规和会计准则,要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制定科学的经费开支标准。
3.2下大力气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要秉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公平统一、效益与责任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来源体系。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基金利润率,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3.3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要让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转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要加大社保基金运营的审计工作,采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还应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制度,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应由保障。
4结束语
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开展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实施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社会保险管理单位和经办机构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建设,面对社会保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拿出有效办法予以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任小菲.我国社会保险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5).
[2]赵红梅.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5(2).
摘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给会计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会计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会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向前推进和经济的发展都让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是企业看中的重点,要求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知识要很精通,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也要比现在的水平高.提高我国会计教育的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是我国会计教育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改革.本文对我国的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改善措施进行叙述,同时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1].
1会计教育的现状
在现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教育现状如下:其一教师队伍的机构体制比较落后,缺乏实践经验.我国的会计教育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偏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会计的实践知识的了解较少,实践经验少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灵活的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让学生对会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能够很快的融入其中,耽误了企业的进度给企业的利润造成了影响.老师们的实践知识过少让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课方式比较制式化,不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不高远低于所希望的水平,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在工作时的反应和知识运用无法跟上企业的运转速度,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二是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往往注重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其他行业知识的讲授和传播比较忽视.这种不明确的教育目标使得学生们的知识和能力都没有达到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水平,并且还是处于单一型人才的培养阶段.现在的社会和经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都很高,多方位的人才需求已经不再是特殊要求,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其他的行业的知识有所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做好准备,以免在需要时知识和能力不够[2].学生的随机应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在会计教育的过程中进行锻炼,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现如今的会计教育并不符合这一要求,没有明确的针对这一方面提出要求.并且会计教育的方式也没有做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的会计人才,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其三是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比较陈旧、不合理,没有为会计知识的教授提供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学体系,很多课程安排不符合教学的有效展开.这种不合理的体系中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所占有的专业课程比例较大,其他相关的课程的介绍较少,不利于培养多方位的人才.并且教材的内容上存在着很多的重复,会计知识没有及时的更新,大都是很多年前都在讲授的内容,理论知识所占的篇幅较多,但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和说明又不够明确,很大程度上的让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关于会计知识的实践事例的讲述和分析过少,没有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变速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深度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最后就是会计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次没有明确的确定,学生们没有找到学习的态度和方向.教学理念的不清晰的表现如下:我国的会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上的重视远远的超过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和培养比较忽视.企业对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道德素养远大于对工作能力的看中,因为会计工作与企业的财务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果一个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不够,忽视法律和公司的制度为了私利给公司的财务上面造成很大的问题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很大的影响.故而对我国新时代的人才的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会计教育对这一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2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含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教学队伍人才的缺乏和教学方式不科学等.在人才培养上面,不同的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侧重方向不同,会计教育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的偏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有的学校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很多的学校仅仅是对学生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的高低不同,在很多企业求职时的起点却是同一水平,让很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所具备的基本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招收到符合条件的人才浪费了企业很多的资源.在教师队伍上,会计教育的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很容易产生教学怠倦感,新的专业知识的补充不够及时等都是造成老师的流动比较频繁的原因.这些原因让会计教育的效果等大打折扣,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学习效率就会相应的降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在工作中的实际不能够很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老师们的讲授有大多偏重于理论,学生的实际事例的分析和思考等没有足够的锻炼,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够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会计人才.
3对应的改善措施
想要改善我国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改革.其一要明确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这一改善措施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视程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升,让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够同时得到提升,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4].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够给企业的财务安全提供一份保障,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明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会计人才,会计人才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和遵纪守法能够为我国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帮助.在会计能力的培养上也要分成一定的等级,为不同企业的要求提供对应的人才,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可选择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更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其二是增强会计教育教师的队伍水平,这是提高会计教育效率的基本因素之一.会计是一个专业型和实践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老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拓展也要对学生的实践知识进行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职责.所以对会计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水平要进行提升和丰富,培养成一个理论与实践都比较强的师资队伍.这种应对策略要求老师们加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学校和政府以及企业单位都要对这一改革进行支持并提供帮助,以便于更快的打造出符合要求的教师队伍,为早日培养出大批量的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其三是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合理的整合会计教育的专业课程和课程排布顺序,适时地对专业内容进行更新,跟上市场和经济的发展脚步.会计教育的专业分类要尽可能的符合市场要求,以便在将来学生找工作时能够有对应的工作岗位,不至于学而不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对相关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就是要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这种改变可以直接的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产生影响,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有着重大的作用.通过这种改革措施能够有效的对会计人才进行方向性的培养,同时向着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前进.最后是要加强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5].会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的熟练程度等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和运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熟悉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借助教学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换为思考,模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输送专业水平更高的会计人才提供可能.会计工作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性,通过各种实践课程和模拟课程的进行,能够更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自身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4我国会计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会计教育对人才市场会计方面的导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人才市场提供服务的,会计教育为人才市场会计方面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人才的需求也会对会计教育产生影响,两者相互帮组共同为社会服务.我国的会计方面的人才市场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和会计人才技能的培养方向,它也为会计教育设定了特定的方向,是会计教育改革的依据标准[6].另一方面是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给会计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现如今的会计教育仍然是致力于培养单一方面的技术人才,仅仅限定于企业的会计知识的应用.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了会计人才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给会计教育的培养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方位的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运用已经是社会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的新的目标.会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逐渐要向多方位的复合会计人才的方向发展,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如计算机、语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加入到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内容中.相关的会计和财务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都要针对性的进行提高,培养出新时代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才.最后一方面是会计教育过程中会计专业人员和一般人员的区分界线已经逐渐在淡化,会计教育在新时期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以往的专业会计人员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企业在招收会计人员时不再因会计专业人才少而烦恼.根据资料显示很多的大型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计人才的高级主管的需求逐渐减少,可见会计教育的基本人才的专业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拉近了与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企业节省了很多的找寻和招收专业会计人员的费用.所以可以预知会计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的打破专业人才与普通会计人才的界限,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5总结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会计教育的发展,会计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应对措施,不断地发展会计教育事业.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预测到会计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并且通过不断的改进会计教育体制,实现这一预测,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在未来的会计教育中要根据已经分析和了解的问题和对策认真的对待会计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提高我国的会计人员的基本水平,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会计研究,2014(11):3-15+96.
〔2〕田冠军,张亚连.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财会通讯,2011(12):26-28.
〔3〕李震.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会计之友,2011(18):120-121.
〔4〕曾盛.新世纪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5〕吴平.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3):112-114+120.
〔6〕高文所.我国现行会计目标的定位与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238-239.
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过硬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会计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财务知识和专业会计知识是当前我国会计教育需要加强的重要的部分,丰富会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水平,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的.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对培养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体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我国会计教育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的发展进行展望,期望为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会计教育;现状;发展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同时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现如今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相关的教育理念不够明确,学习体制不够完善和目标的脱离现实等都让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下,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等都不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想要提高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水平就必须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完善会计教育的体制、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才能够拉近我国与世界会计人员的水平,促进会计教育的发展.
1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
1.1实践与理论分离
现如今我国的会计教育大都是直接向学生们灌输会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学生们不仅没有对会计知识产生足够的认识也丧失了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为了拿到一个会计资格证书,不注重会计知识的学习和会计的实践体会.其中重要的两个原因如下:其一是会计教育的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不当,学生们所学到的会计知识与实际生活不符,不能在生活中进行验证,故而很多的会计方面的知识都是学过就忘,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够合理的进行应用,当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又临时去学习,不仅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并且再次学习的效率也不高,仅仅从书面知识上了解大概不能够仔细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人才的培养都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同时各种行业的知识也都有涉猎,不再仅追求术业有专攻反而向着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方向前进[1].我国在进行会计教育的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设计比较单一,除了一些必要的政治课程和数学课程之外大都是相关的会计课程,并没有设立一些其他的人文、科技等课程.这种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视野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其他知识方面处于弱势,尤其是计算机方面.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所以会计教育的课程安排不能够合理,不能够为我国提供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过少,不能够熟练的做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一般都是生活在校园的环境中,很少接触到市场和经济环境,对很多的企业的知识不够了解.并且会计教育的课程中只包含一些基础的理论课程和大范围上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很多的企业的会计知识的细节不够详细,老师们不能够对企业中的很多细节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只能够靠背的方式学习会计知识,在毕业之后不能够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比较困难,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2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向社会输送能够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才,期望弥补我国在会计行业上面的人员缺失.在刚改革开放时,这种会计教育的目的能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不过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会计教育的层次、深度和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提高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这一改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市场和经济的变化多端和会计教育课程上课程变化都没有对会计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义,也模糊了会计教育的培养目的.
1.3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会计教育的体系和体制不够完善让其为社会输送的会计人才的效果打了折扣,不能够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其一是会计教育的专业设置不符合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专业课程的确定和排位上,领导们时常对专业的安排上比较随意,合并和增减专业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长远的会计人才培养和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计划没有贯彻执行.我国的会计教育课程上,出了一些有用的相关专业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没有很大实用价值,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专业,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不强,不能够锻炼到学生的能力和开拓视野的效果,浪费了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会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只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有很浅显的了解,既不能够满足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新时代对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计划,并且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和专业技能低下等都是我国会计教育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后果.会计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分类也符合课程的内涵,造成专业的设置和分类等设定不符合时代要求.其二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比较少而且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等都让会计教育的课程设定不符合人才计划的要求.很多公开的课程都添加到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很多科技、社会和一些会计课程都被忽略了,培养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够符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知识的范围面比较窄,其他行业的知识又不了解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工作中可能受到很大的打击.其三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也不够完整.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关于会计知识的教学大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异议,让高校在进行会计教育中难以抉择,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集合大部分教学标准的共同部分,并且没有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年都沿用同一会计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所接受的会计知识系统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上面存在重复的内容,浪费同学和老师的时间也没有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如会计教育中的成本控制内容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上都有讲述.
1.4教育理念不明确
我国会计教育中的教育理念的不明确是我国会计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这种理念的不明确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找不到教学的主次,学生们也相应的不能够取得较好的会计能力,学习能力不满足社会的需求[2].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比较注重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的要求比较严格,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的意识,不关注其他方面技能和知识的锻炼和积累,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重视那些重点的科目,在很多综合性的素质培养的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个人的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很多的影响.其二是对专业技能的重视超过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定.会计是一个对企业的财务有着很大影响的职位,做好会计的工作与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法规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现如今有很多会计人员没有遵循法律的要求而贪污受贿等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加强会计教育中法律法规内容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要让会计人员在心中设定一杆秤,衡量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其三是在会计教育中看中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会计是一项管理经济的工作,需要我们在理论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考中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老师们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并且运用到工作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今后学生在工作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3].不过从我国的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会计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在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和分析,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比较的枯燥无味,仅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而已,没有引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1.5教育层次分层不清晰
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层次分层不清晰,比较偏向于会计学历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会计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更加倾向于会计学历层次的教育,很多的专门的会计教育机构都相继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会计行业的人才的严重缺失.我国会计教育在层次上分层不清晰的问题虽然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还是能够从会计教育的结构上可以发现,并且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早晚都会给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如何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来为企业输送更加符合要求的会计人才以及增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和个人竞争力等都是现如今所面临的亟待解决会计教育行业中的问题.我国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针对会计教育这一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环境的多方面考虑,不断地完善会计教育的专业和课程的体制,以及会计教育的层次分类等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为我国经济事业的正常发展提供一份保障[4].
2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既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当我国的会计教育跨过这一道阻碍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会计教育前景十分好,需要我们能够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我国会计教育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国会计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国际水平,向着国际化的水平发展是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想要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需要我们对会计教育的教师、学科等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其中教师方面的国际化发展就是在会计教育中要首先培养或者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只有在这一方面上的资源足够丰富才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基石.我们在组建更加靠近国际化的会计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注重会计教师的自身的会计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增加会计教师的来源通道,保证会计教育中教师自身会计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为保证培养出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会计人才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建立一个相关的会计知识的交流会,并对会计教育的老师们进行分类和分层,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毕竟老师资源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必备资源之一、老师们的影响对学生们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以及是否会进一步的探究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对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老师水平的国际化也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这是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另一方面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的国际化.我国在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教育的观念逐渐向国际的教育观念靠拢,迟早只看重学历而不注重自身的工作能力的观念将会逐渐被企业淘汰,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面发展的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会计教育向着会计学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5].对会计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最佳的促进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将会计教育的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相关的会计知识也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也可以酌情删减,为快速培养人才提供所必须的时间.其次是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向着学生们更加喜欢、老师们更加轻松的方向进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更强的工作能力做出贡献.
3总结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会计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会计教育的发展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克服困难,向着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教育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冠军,张亚连.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财会通讯,2011(12):26-28.
〔2〕李震.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会计之友,2011(18):120-121.
〔3〕王秀芬.河南省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71-174.
〔4〕吴平.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3):112-114+120.
〔5〕__斌.国外会计伦理教育:现状与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03):50-56.
摘要:保险企业会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与一般企业会计特征不同。在当前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保险企业会计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存在,给保险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需要针对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有效防范,为保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防范措施
一、保险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保险机构自身经营理念不成熟
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经验都有所欠缺。在当前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更重视对企业规模的扩大,部分保险企业甚至将保费规模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下属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不计成本来争取实现保费规模的扩大,这不仅会增加保单获取成本,而且还不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
2.保险企业财务费用政策和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当前,保险总公司通常会依据分支机构的业务量来进行下拨费用,而且对下拨费用管理采用比例控制原则。但由于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各分支机构面临着复杂的市场情况,各项费用支出比例通常会高于总公司规定的比例。而为了达到总公司的费用考核要求,往往会人为对费用科目进行调整。当前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地保险分支机构经营管理及发展业务的成本也存在差异。但保险总公司在对分支机构费用政策制定时缺乏细致的市场调查,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缺乏针对性,分支机构费用紧张已成为普遍问题,这就会使其为了运营需要而采用各种规违方式来套钱。
3.保险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方式粗放
当前,很大一部分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按照一定的费用率进行相应费用拨付,但对于经费具体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管理。而且,在业绩考核时缺乏严格的把关,对分支机构经营数据缺乏稽核和审计,给各分支机构在会计信息数据上作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在管理上更侧重于对二级机构的重审,对三级和四级机构的管理较为薄弱,这也使三级和四级机构数据作假现象较为严重。
4.缺乏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不完善,各种制度还没有全部理顺,对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制裁。同时,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治理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由于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低,再加之受制于利益驱动,从而导致当前保险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
5.保险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保险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且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应用职业道德,独立能力差,在工作中往往会屈服于压力而进行违规操作,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
二、保险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效益导向型的经营理念
保险公司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建立健全以效益为导向的业绩考核制度和财务费用制度,降低考核指标中保费规模的权重,提高利润、效益、内含价值等指标权重。
2.建立科学的财务费用政策和考核指标体系
保险企业为了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在费用管理上确保支出的弹性,并进一步对经费使用审批管理进行加强,避免制定费用预算时过细,对各类费用支出比例在设定时,要确保各分支机构对控制费用支出额度和流向上要具有一定的权限,同时还要对各分支机构自主支配费用的额度和范围进行压缩,从而更好地对分支机构数据造假行为进行规避。
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建立高效的内审机构,强化内审部门的力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及独立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加大对数据真实性的检查和考核力度,通过逐级、同级及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广泛覆盖。同时,还要通过对资金等重要控制点进行管控和集中管理,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确保能更好地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防范。
4.加强外部的会计监管力度
社会审计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监管职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审订工作中更重视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这就给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机会。因此,需要在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保险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进行重点关注,同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执业能力,以便能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进行有效防范。
5.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进一步对保险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进行完善,提高道德规范水平,加大对会计制度法规的培训力度。提高保险会计责任人的任职资格和资历要求。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使其通过法律风险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法律基本理念和知识,努力强化保险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自身的法律修养,同时还要进一步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结语
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不仅是投资者及债权人对财务状况进行了解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对风险进行防范的重要信息数据。因此,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前,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对制度进行完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有效防范,更好地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志明.保险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问题分析[J].会计师,2011(6).
[2]王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人员队伍的预备队员,高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环节,应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要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外,还需要保证企业自身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较大,对资金的需求程度较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内部的会计工作,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够实现优化配置,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项目经理责任机制不明确、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会计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都影响到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其每个工程项目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内部必须要有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对资金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会计控制管理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涉及到的资金环节较多,必须要有健全的会计管理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并没有系统完善的控制体系,如货币资金的收付不规范,且对于资金收付机构和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并没有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资金的入库、验收、发出、保管以及流通使用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加之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决策程序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并且缺乏严谨的预算编制和审定、下达、执行程序,缺乏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控制过程中缺乏责任机制的支撑。当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项目经理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并且在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通常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机制不健全,并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的支撑,这样就会降低对项目经理的制约作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和财务部门连接在一起,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很多的工作只能够流于形式,缺乏客观性与公正性,不能真正的发挥实效,这样也会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的会计控制工作中引起重视。最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者的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领导对这一工作缺乏重视。要想更好的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必须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但是由于领导的忽视,使得很多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加之其监督意识和抗风险的意识较低,会计团队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会计控制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会计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使企业更有效的利用资金,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实际情况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要求进行,而是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上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首先,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讲,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实现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必须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使得这一工作的进行能够有章可循,更好的发挥这一工作的作用。具体来讲,要建立起完整的会计资料数据库,确保施工企业的会计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且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在确保会计信息有效的基础上更快捷的开展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一步确保施工企业的财产安全。同时,必须要根据建筑行业市场的特点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如实行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机制,并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于此同时,还需要逐步加强对会计工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逐步完会计工作责任机制,让每个内部会计控制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这样当出现了问题才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及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其次,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内部财务审计对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一活动的结果和信息反馈情况,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逐步的完善其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并拓宽企业内部的审计领域,更好的发挥审计的作用。具体来讲,必须要突出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的评价职能,并改进原有的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建筑企业发展需要。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在内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必须要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之中,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不不必要的损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对审计事项的后续审计制度,也是开展这一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制度的建立,既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跟踪管理,并参与到企业经营结构调整等重大的战略活动中,又能够确保建筑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延续性的重要保障。最后,不断提升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上文中简单提到,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整体水平较低,这样影响到了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员招聘和录用机制,确保高学历、有资质的会计人员进入到施工企业内部,不断提升整体队伍的综合水平,真正的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优化内部结构,逐步提升会计团队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逐步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并高度的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团队的建设。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正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9期.
[2]鞠家梅高嵩论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5期.
[3]孙志宏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及有效措施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15期.
[4]李务霞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5期.
[5]张兴良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控制会计之友,2011年第28期.
[6]王丽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也越来越宽阔。但是,在我们看到企业发展良好态势的情况下,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内控管理和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其中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很难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中,笔者首先探究了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一些优化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用惊人的发展速度来形容,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业绩背后,企业的自身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出现了高业绩和低管理的不协调发展,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他们更多的只重视企业的承接项目和工程质量,对自身的管理有些松懈,特别是内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极为松弛。税务问题不出问题则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出大问题,严重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的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足,在人才的管理上不规范不专业,缺乏专业人才的打理,另外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很多的企业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也比较的脆弱,这些都导致我国的企业在内部财务的管控上呈现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把自身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承接的项目和开发的项目产品上,但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税务风险管理来说都没有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造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呈现出极为脆弱的特性。企业的工作重视仍是工程项目,而对于所谓的办公室工作的重视不足,他们的工作以来各种报表和书面材料,对于工程项目的各类报表材料他们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但是对税务报表和税务公示却无法了解的细致,对其存在的真伪性也很难辨别,只要数据过得去,他们是不会深究的,也不会把税务报表中的数据一一去核实,这就造成企业的税务管理呈现出敷衍行和形式化的特点,其中就会容易滋生各种违规操作,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的内容较多,程序较为复杂,牵扯到的人员也较多,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响应的规范和制度的话是很难将工程项目做好的。
二、提升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笔者分析的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确实需要改进,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内容和组成部分,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重新认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转变工作思想,首先给予税务风险管理应有的重视,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其次就是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让制度来管人管事,提升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抓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建设,从人员的招录、培训到日常工作,都要做好督促和规范,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环境。
(一)创新工作思路,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的内容是项目的承接和作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企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重视起来,财务是企业运转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税务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是不会健康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一定要拓展工作思路,重视税务管理工作,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议程中。另外,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上,要做到专业化和科学化,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重视制度机制建设,实现规范化的税务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规章制度建设不齐全,甚至有的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这样在税务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没就会出问题,有风险。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奠基石,是一切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化要求,没有健全的制度,企业的税务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税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同时依据工作内容细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统一负责企业的税务资金,实施税务稽核等制度,确保税务的安全管理。
(三)发展企业税务管理人才,提升税务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企业来说,强化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就需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招录和聘用拥有专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实施监督和检查,把税务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让财务部门感觉到自身存在的压力,与此同时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依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盖地,张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务与会计,2012(16).
[2]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商业会计,2010(01).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保险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源于保险企业会计层面的风险也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入手,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特点;防范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特别是会计层面的风险因素更是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保险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较大,而且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别是在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更易滋生风险。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对会计风险进行正确审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制,以便对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确保保险企业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一、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分类
1.会计管理风险。
在当前保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会计业务在执行层面上存在许多漏洞,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导致会计管理风险发生。同时在保险企业会计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会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自律管理,而且检查监督缺失,特别是缺乏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许多检查监督方式方法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2.会计操作风险。
首先,相关会计制度严谨性缺乏,而且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在会计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本制度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保险会计处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导致会计操作风险增加。其次,会计岗位设置不科学。在保险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不仅岗位设置欠缺科学性,而且岗位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岗位职权存在交叉的问题,部分岗位复核也流于形式。
3.会计监督风险。
当前部分保险企业会计监督不到位,部分保单存在着领用不登记及作废保单没有及时收回的现象,在会计工作凭证审核工作中存在许多漏洞,极易导致会计监督风险发生。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对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而且会给保险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二、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特点
1.隐蔽性。
当前保险企业由于基层会计人员较少,岗位人员紧缺,使得当前保险企业会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内部缺乏有效制约,一些潜在的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同时当前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操作中已全面普及电算化,大量业务数据都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缺乏直观性,导致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存在较强的隐蔽性。
2.滞后性。
由于保险企业会计风险多发生在账面上,实际会计风险的发生要滞后于风险的产生,而且滞后时间较长,导致保险企业相关风险责任人会利用会计风险的延缓性,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侥幸心理,这不仅会给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对企业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三、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完善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
在保险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做好保险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保险企业领导要具有敏锐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强化会计内部管理,确保风险防范责任制能够落实到实处,努力提高保险企业会计业务质量,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做到依法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的规避。
2.强化会计部门内控机制。
首先,要提高制度的制约作用,确保会计基础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其次,进一步强化岗位制约。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会计岗位职责及会计制度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各自的岗位职权,形成相互制约及相互促进的岗位体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
保险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机制,落实好会计复核制度,对于易发生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及某些层面,要强化监督,对于一些敏感岗位要定期进行会计人员轮换或是重点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避免出现随意操作的现象,有效实现对会计风险隐患的防范。
4.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
在保险内部控制机制中,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强化工作也要注意其适用性、协调性和全而性。该制度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全面性,并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对会计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封堵,真正起到风险化解作用。
四、结语
保险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保险企业会计风险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为保险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使保险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更具规范性,明确保险企业会计风险责任,以便更好地提高保险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保险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谈保险公司则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山西则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喜书.论银行保险潜在风险与化解对策[J].广西民族人学学报,2011(6).
[3]马广奇.保险公司则务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1).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经严重的阻碍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首先就我国会计企业准则的制定模式、内容等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关系,旨在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力。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
现如今,会计信息质量已经受到业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而会计准则是规范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技术约束,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障,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的高低始终是息息相关的。
一、我国会计企业准则的制定
(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定的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尽相同,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也完全不同,因此,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不一样的。其中业界主要有几种主流的分类方法。第一种方法为二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由政府和民间主导制定模式,代表国家有英美法的发达国家;第二种方法为三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不太常见。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会计准则模式为制度型;从服务对象上看,则又属于混合型。综合各个业界人士的观点,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带有一定我国特色的具有政府管制模式的会计准则模式。
(二)我国的会计准则内容
会计准则的内容受到经济、文化、地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因此,会计准则是一种呈现着动态发展的趋势。自从2006年以后,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还发布了38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与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起构成了我国的财务报告准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一)会计信息概念与特征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管理中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的各类数据,会计信息产生于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中,具体包括凭证上的各类原始的会计数据和经过会计核算而产生的账簿、报表上的各类信息。会计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会计信息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指的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描述的经济事务都是客观有效的;第二,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是反映各个会计主体的一定时间内的所有的经济事务,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全面性和连贯性;第三,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存在必须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给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提供有用的信息;第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具体指的是会计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段的比较;第五,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迅速、及时,体现当时的具体的经济情况;第六,会计信息的可计量性。具体指的是会计信息要是必须可以计量的,且所提供的数据必须有具有量的确定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与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定义因各个国家的国情而不尽相同,但是综合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大都表示的是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所有需求的总和,这个难以通过量化的具体形式进行衡量,因此就只能通过制定相应的特征来进行描述。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理解性,这个特征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为重要的特征;第二,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决策有用性;第三,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关性的特征;第四,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的特征;第五,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不是一个松散的关系,而是一个综合有效的并且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关系
(一)企业会计准则关注重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首先,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筹的作用,这个基本准则确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额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只有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才能使得会计准则真实可靠,内容科学完整。其次,企业的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更强的相关性,使得企业的报表披露更加的充分,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很好的为使用者提供决策的服务。
(二)企业会计准则制约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首先,表现在企业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的最主要基础点之一。因为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是一个公司管理层用来反映企业经营效果与财务情况的基本载体,而企业的会计准则就是将会计确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的会计程序进行信息确认的规范性文件。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的质量。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制约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而成为了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基础之一。其次,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企业可能存在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性。一些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私人契约的约定,使得公共的会计准则变得缺少约束力。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使得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同一个会计事项形成一个有效的预期,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后,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具有保障的作用。严格制定企业的会计准则能够对于企业的会计进行一定的监督,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三)企业的会计准则增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会计实践活动,容易给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带来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企业新旧交替的时候,会计准则无法规避会计信息质量的真伪性。其次,由于各个企业的特点不一样,经营项目也不尽相同,所以会计准则的内容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这就间接使得有些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失真性,不能完全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各方利益的博弈,会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的可乘之机。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已经越来越成为妨碍我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重要阻碍。而企业的会计准则则是规范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技术约束,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卡,并且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郭志明.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4.
[2]蔚思远.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社会发展趋势,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计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获得信息和处理存储信息方面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审计不再是一项繁重重复的劳动,借助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信息的审计工作变的更加高效有序,正确地认识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了解其操作步骤,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审计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问题;对策
0引言
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计算机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审计也毫无例外地深受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审计方式,以计算机为载体和工具的方式更加高效便捷,对单纯的体力劳动依附性越来越小,提高了审计效率的同时也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企业、政府越来越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新型的审计方式也给各单位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计算机审计的特殊性,操作过程中,离不开网络和软件的支撑,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漏洞,就容易造成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了解其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关键。
1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基本要求
1.1计算机审计接口的基本要求
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都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部分,同时内外审计的相互关系正在不断加深,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审计的统一数据要求和统一数据结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在会计系统中嵌套预处理审计软件,方便审计人员进行辅助审计时下载数据到计算机上,这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基本硬件要求。
1.2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保留数据期限要求
数据信息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查看,因此需要严格规定一定的保存期限,一般企业和政府会在每个自然年的年末进行审计,对会计记录进行核查和整理,通常对于用计算机保存的会计信息,至少要保留至每年年末的审计工作结束,否则就失去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记录的最初目的。
1.3保存信息的备份和恢复
由于信息的记录和查看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一旦这个载体出现不可恢复的问题,保存在上面的信息也将彻底丢失,特别是与企业相关的账单信息,一旦丢失就会造成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求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的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简洁的界面方便地对任意内容进行备份和恢复,只有这样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才是安全可靠的。
2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存在网络和硬件安全隐患
计算机作为会计审计信息的载体,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软件和借助网络,大部分的企业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审计时,往往只关注信息的搜集、存储和处理,对于所使用的软件并没有安全防患的意识,软件的使用和登录只依靠安全系数很低的密码,对于其他较为复杂的身份识别、授权使用、权限管理等十分欠缺,这种安全系数极低的审计环境,容易给黑客以可乘之机,盗取企业和政府的数据资源,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存储媒介的数据保存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一旦磁盘损坏,信息便无法读取,正如2007年攀枝花市某钢铁商业公司的案例,由于两块核心服务器硬盘掉线,整个审计系统无法启动,所有业务陷入瘫痪,公司账目无法厘清,如果当时的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对于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网络和硬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2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常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计算机系统以崭新的姿态,许多企业的审计人员习惯了以往的手抄式信息处理方式,对于计算机审计非常陌生,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常识都没有,更不要说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如何利用软件搜集和处理信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根本无法准确地掌握计算机审计技巧,不能利用各种审计软件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更是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2.3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
各行各业都应有约束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目前在计算机会计审计领域,相关的制度和法规都比较欠缺,对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审计,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各企业和政府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即使有相关规定,执行起来也是形同虚设。一方面是因为从业人员没有规范操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监督惩罚力度不够,上级部门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出现较为严重的审计错误,否则没有较为严格的处罚措施,无规矩不成方圆,监督不到位必然会导致审计过程违规现象的发生。
2.4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软件利用不到位
针对会计审计软件,人们往往更关注软件的功能和处理过程,对于审计结果的保全性、软件周边开发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比于传统手工记录的方式,计算机审计除了在解放双手的文字抄写劳动之外,其他优势并没有显著发挥出来,其强大的数据搜集、保存和处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加以利用。
3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改进措施
3.1加强网络安全和软件安全性建设
计算机的使用离不开网络和软件,企业和政府在合理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网络和软件安全性,务必购买正规有保障的审计软件,可以针对内部单位特性,定制需要的功能和安全防范措施,从软件使用的源头避免信息丢失和泄露的风险;聘请专门的网络管理员,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网络安全性问题,并定期检查审计软件的安全性,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假如出现审计安全问题,网络管理员也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将损失减到最小。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往往审计使用的计算机就是普通密码登录,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极低,要想真正防止信息丢失和泄露,应采用多种保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身份验证、权利限制、读写保护等,至少两种保密措施的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审计信息的安全性。各单位只有提供安全的网络和可靠的软件,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
从手写审计方式过渡到计算机审计,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对专业的培训,拿到一台电脑,打开审计软件,往往只会运用其最简单的功能。作为企业和政府来说,计算机会计审计人员在上岗之前,务必需要组织相应的培训,向他们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常识、审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审计软件带来的便捷,培训结束之后举行计算机审计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在从业人员后期的工作当中,定期举办计算机审计新知识培训,并通过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从业人员钻研审计软件的新功能,努力做到计算机审计功能的多样化,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
3.3加强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规章制度建设和监督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执行起来一定是混乱的,计算机审计同样需要规章制度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上级领导部门应针对本单位现实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计算机审计制度,包括严谨的审计流程、明确的奖惩措施等,监督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于违规行为,决不可姑息纵容,否则制定的规范就形同虚设,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批评指出,进行纠正,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各单位可以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审计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包括保密检查、安全检查、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检查等,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没有问题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于有违规操作的人员,要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只有加强监督,规范从业人员的审计操作,才能保证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审计安全。
3.4加强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的功能开发
在评审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时,不能只关注其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功能,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全方位地开发审计软件,避免出现需要的功能没有,有的功能都用不上的尴尬局面,灵活制定审计软件评审机制,不可片面肤浅,尽量做到软件评审结合实际需求,从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设计审计软件。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企业和政府的运行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审计,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了解审计基本需求,直面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并加以监督,才能够让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为企业所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为从业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月川.浅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106.
[2]师志平.信息化下会计信息安全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上旬刊,2013(4):82.
摘要: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减少成本高、财务管理不善给企业经济运行带来的压力,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本文从阐述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最后探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改进。希望对相关部门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现状;优化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
(一)事前核算占据重要位置
在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中,事前核算工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断得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他们在进行正式的核算工作之前,会率先考虑其具体的可行性,以此预测即将展开的经济活动,这个过程就叫做事前核算工作。由于中国国内正在推广和提倡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其市场流动性紧缩,对施工企业的事前核算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需要规划接下来的资金支出情况,提高事前防范的安全性,参考企业目前的资金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尽量消除存在于施工企业资金收支体系中的风险因素,这可以起到促进融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的作用。
(二)分级展开的会计核算发挥巨大作用
就当前许多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情况来看,分级展开的会计核算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施工企业选择分级开展进行会计核算,主要是出于施工流动性比较大,而且所面临的目标施工项目存在分散状态的考虑。针对不同的具体实施项目,选择具有特殊针对性的的会计核算方式,能够起到精确衡量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
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是关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要素,具体的施工项目对应着具有差异性的具体的建筑要点,且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工程产品自带的特殊性质,工程产品生产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具体或者特殊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所以,水文、地质、气象等等自然环境存在的差异,都会导致施工条件随之出现千奇百怪的变化,指导其具体实践的图纸的在施工效果和过程上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落后
为了使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成果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必须严格监控其施工情况。许多施工企业在管理施工方面,确然认识到了增强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断改进其工作的具体方式,然而施工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却没能引起相应的重视,核算方式不够有效,会计核算结构构建不合理,导致正确的会计核算方式与良好的财务管理方法二者想脱离的情况产生,如此一来,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如何得到优化呢?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如何做到万无一失呢?
(二)数据统计出现失误情况
施工企业在开展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时,往往需要处理大量而复杂的数据资料,然而许多企业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漏洞百出,统计不清晰、记录不全面、归纳不科学等等。精确真实的数据资料是施工企业完成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唯有全面真实的数据才能支撑高效而高质量的会计核算管理,使整个施工企业的财务系统处于高效正常运转的状态。由此可见,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大力开展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以科学有力的数据作为基石。当然,使统计工作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实施,繁多的经济支出条目和额度比较高的经济资金成本是必然的,所以,总体上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如果出现会计人员在核算问题时忽略确切数据的重要性,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施工项目的成本费用的核算失误,进一步使施工项目系统内部所有的金钱成本都无法被清晰准确的统计。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改进
(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毋庸置疑,但施工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必须以科学的体制为指导和监督规范,体制的完善或许并不是困难重重,但是施工企业项目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要想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完全依照体制的要求却非常不易。所以,在构建相对完善的核算体制框架前提下,需要使体制得到有力的践行和落实,这也是建立体制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执行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核算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从担任的岗位职能,对项目推进环节中涉及的人员、资料、设备及资金等收支情况加以真实具体的存档,以此做到精确而科学地。
(二)推行新的《建筑合同》标准
基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再加上施工企业对《建造合同》的利用,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也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要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推行《建筑合同》准则,以此为依据对自身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在规范会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从会计核算、合同收入及费用的确认、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报表出具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处理程序的落实,以便于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全面执行,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三)落实承包责任并对权责利问题进行明确
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对承包责任制和权责利相关概念做出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必须主动地倡导施行工程的承包经营体制,不仅需要注意强化体制化经营,而且需要做好对工程的质量检查和控制,以此为成本核算资料的科学和真实性提供保障,处理好涉及施工企业的成本效益的问题。以此为前提,施工企业还需要推广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施行环节,加强实时控制,把握预算计划对企业内部各样成本存在的影响作用,对此加以调整,从而把耗费掌控在计划要求的领域之内,以权责利兼顾为原则,保证核算人员明确所具有的职责,鼓励其工作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核算工作完善。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和财务工作,提高内部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即事前核算占据重要位置、分级展开的会计核算发挥巨大作用、施工企业生产的单件性等等。其次,是分析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包括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落后、数据统计出现失误情况、会计原始凭证不够精细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化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张燕.探讨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
[2]蒋冬青.建立及完善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和措施[J].会计师,2011
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必需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渐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教学方面,创新的计算机应用一方面了方便了我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接触和交流变得频繁化以及高效化,改变了老师教学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多元化,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乃至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技术、网络在线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为研究出发点,主要将其以他们为代表的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对我国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1计算机应用在教学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对教学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其由传统的单人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多人教学模式及单人与多人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整体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实施及在线教育等应用使得教育逐渐摆脱地域限制,逐渐走向“随时随地教学,碎片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2计算机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技术在辅助教育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以App为代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学的效率。百度百科对多媒体技术的解释: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我们可对其进一步延伸,多媒体技术存在我国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生提交课程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教师学生互动以及教师和学生打印课表等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在线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
在线教育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火的词语,在线教育网站层出不穷,计算机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不再需要学校、教室和专门的老师,只靠一台电脑便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随时进入学习状态,大大地节省了课程学习的开支。计算机对素材库的管理也方便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共享和使用,影音视频的下载和播放是原景重现,全国各地老师的教学全过程都可以进行视频播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再次学习。总的来说,一台电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予了学生无负担的更多学习机会。
2.3教育App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尤其以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譬如,外卖我们会选择美团或者大众点评;旅游我们会选择阿里去啊、途牛网;支付我们会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购物我们会选择天猫、唯品会等购物网站,同样,移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提高了我国教育的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像教育宝APP,学吗APP及一系列学习的微信公众号极大增强了学习效率,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教育类APP选课、预约听课,遇见导师及视听其他老师的课程,所以说,教育APP对我国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3计算机应用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涉及的教育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因为具体的科目和研究方向不同,在选择计算机作为辅助教育工具时,应根据教学类别的自身特色结合计算机技术使用,而不应该采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程序本身不具备这种因地制宜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出适合本身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辅助教程,实现以人为本。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当是方便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学手段,方便教育者更好的表达和讲解知识。只有实现计算机辅助与老师教学完美的结合才能对教育成果的提高起到真正的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增加了教师教学的成本支出
随着教学的多样化,教师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课件和教学内容,教学的多样化,使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无疑增加教师的时间成本。
3.2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多媒体及在线教育的应用,方便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得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不仅扩大了教师与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同时也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为优化教育软件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行的环境。课堂内容增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同学们抓不住课堂的重点,顾此失彼。网络上除了有大量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有害的信息,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3智能化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智能化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知识可行性,教师可通过网络技术随时随地教课,学生也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然而,过于智能化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传统教育是一对多教学方式,教师可在教师提问,发散学生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尽管提升了教育效率,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线下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4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下降
教师多是对多媒体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
4解决问题的策略
改进教学手段、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配合课程体系结构的持续调整和课程内涵向能力本位和双证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其中不能忽视的环节。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教学大纲:使得教学大纲,尤其是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真正地与能力本位的教学思路相一致。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5结语
计算机应用教学极大提升了教育方面效率,不过,正是因为提升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在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基于这一点,建议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将主要经历放在如何创造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降低计算机技术应用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彦杰,何玉新.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松辽学刊,2001(1).
[2]张步群,柳传长.浅谈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J].巢湖学院学报,2002(3).
[3]吴笑萍,蔡景清.浅谈多媒体技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2).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和运行中,且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信息管理的开发和创新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延伸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大环境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相互融合,可发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管理的应用优势,推动双向创新和发展,不仅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使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信息管理为内部的稳固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本文选取以某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建筑为出发点,对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取丰富的管理和应用经验,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管理的有效融合。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某高校为例,该高校下设21个专业,其中包含45个专业,高校教师共1235名,其中,管理层人员共计135名,信息管理技术人员278名。每位员工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如下: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64位,区域设置为中文简体,系统制造商为MSI,系统型号为MS-7871,处理器为Intel(R)PentiumCPUG3240@3.10GHz(2CPUs),~3.1GHz,内存为4G,芯片类型为Intel(R)HDGraphicsFamily。
1.2方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工作方向及管理服务。在现阶段,若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增强信息管理观念。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也无处不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领域间的竞争机制愈发激烈。若想在竞争激烈、发展迅猛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高校则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获得有效、准确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技术融合和创新。针对此种情况,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对信息管理形成正确、科学的理解。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者需要主动了解部门工作的相关事项,强化自身对信息管理的认同感和理解力。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需求及发展的既定目标,逐步增加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中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其次,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若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充分有效融合,需要以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计算机自身设备的便利性和便捷性,提升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信息管理中,需要信息技术人员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管理的应用方法,并在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只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方能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专业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还包括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技术。这就要求信息管理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熟悉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在信息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使网络管理体系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高校中的信息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数据库中适当增加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将常用的信息资源与必备的信息资源融合,并实现合理存储,便于后期查询和检索。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可提高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的信息管理质量。最后,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当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资源实现融合和统一管理后,常出现大量的相似信息,这则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影响高校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高校的信息管理者需要对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改进和优化数据库管理,充分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处理重复信息。同时,需要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和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切实提高信息管理质量。此外,信息管理者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都按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针对数据的具体差异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标准,同时制定相应规定和目标,按照相关标准严格处理不同数据差异。信息管理者仍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和使用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使其适应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结果
通过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可增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及信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实现多行业的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管理及服务质量,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更新和优化,解决数据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建立全面化、清晰化的数据信息管理体系。
3讨论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快捷性、便捷性,当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充分融合,可实现信息管理在技术上的巨大飞跃[1-2]。上述两种技术的有效整合对信息管理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可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工作质量,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我国,诸多高校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计算机技术,不仅便于图书管理的快捷、准确分类,也便于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管理者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充分丰富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3]。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管理技巧,不断丰富信息管理内容,保障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此外,信息管理人员要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管理方式,提高各行业工作效率,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马丽艳,崔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河南科技,2014(08):314.
[2]滕华,朱维娜,陈世亮.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175.
[3]杨雪寒,焦玮.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月刊,2015(4):67-68.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职校与联想集团共同探索和推进“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想专班”建设,建立IT人才培养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探索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职教改革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教模式;校企合作化;联想专班
1实施背景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建立?如何使学生成为掌握最新知识技能的人?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为此,只有积极主动引进“外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2015年年初,学校引入的联想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正式实施,联想集团是IT行业的世界第一,并一直致力于“产业报国”。该集团从2003年起就开始涉及教育领域,不断与全国各职业院校共同打造适合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年底,学校与中国联想集团教育与培训事业部就全方位战略合作签约,启动联想校企“一体化”项目,从创新型IT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讲师、企业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实践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目的:一方面大力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师生、资源一体化”;另一方面,计划到2018年,必须建成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东北三省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职业教育项目。2015年3月,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首届联想专班”顺利组建完成,并正式开课,这标志着东北三省第一家联想一体化项目已经顺利“扬帆起航”!
2主要目标:引入企业标准培养技能人才
(1)达成职业教育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优先目标,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和感恩的心态,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团队、诚信和积极的心态”。
(2)引入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行业标准的联想IT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模型和认证体系为标准(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培养符合IT服务行业最新需求的学生和教师。
(3)培养社会需要型学员。联想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LCSE专班和联想讲师培训班。联想安排企业认证讲师到学校在两个学期内为80名学生授课及为教师培训。安排联想高级工程师在实训中心指导实训,并安排优秀学员与我校教师在服务中心进行岗位实践,目标是将第一批8名学校教师培养为联想认证的“双师型”讲师。
3校企“一体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在项目起动前经过五次研讨和大量的数据调研工作,从企业和职业学校共优选10名成员,组成了联想校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小组,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明确项目目标。精确的日程安排与工作目标细化,每项动作都会有明确和具体的交付物。大量一手素材可为项目本身质量负责,并可用于“复盘”工作。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做到权责明确、职能清晰。校方负责协调相关资源。联想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小组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人员分工模式。
(4)多建立种沟通机制。建立校企双周例会制度,并制定了相关汇报模板,做到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汇报结果明确、精确。另外,在沟通方式上,增加了QQ群、微信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沟通效率,减少了时效沟通成本。
(5)明确保障措施。①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联想企业4人、学校2人组成。②校企例会对项目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进程、具体问题定期布置和检查。③建立网络汇报制度,对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问题及时通过QQ、微信汇报,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在一周内必须解决。④经费保障,本项目拟投入资金594万元,其中联想集团投入385万,学校投入209万元。由项目小组在校方监控下,对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4联想专班课程安排及学生管理模式
(1)联想专班学生课程安排。具体操作为三个阶段的课程:①职业素养课(2个月):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感性地认知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增强专业认同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每天的晨会,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②专业技术课(2个月):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开展校内实训,并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社会,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实施“顶岗实习”(2个月):通过到联想集团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管理联想专班,共同培育学生。采用“项目制”,分组学习,各小组之间又有竞争,又有合作,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将联想专班的建设和管理划分为“筹备、启动、磨合、规范、发展”五个阶段。
(2)筹备阶段(培训开始前4周)。本阶段工作目标是为保证教学做充分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师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联想专班班主任选拔标准:①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有爱心,责任心强。②认同联想企业文化与教育理念。③工作经验,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者优先。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注重自我学习,善于总结与应用。环境设置标准:教室面积及桌椅摆放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分为四到五组,每组人数6~8人为佳。教室配备投影仪、幕布、无线麦克风等电子设备。
(3)启动阶段(专班成立2周内)。本阶段目标是初建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集体与教学环境。阶段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拓展活动(1周左右);②第一次班会(破冰分组);③在班会中通过组织游戏、活动等让陌生的学员迅速熟悉,让学员间迅速建立连接,游戏帮助人们放松,乐于交往,建立学习型团队,即“半军事化管理+半公司化管理”的学习型团队;④讲师1对1沟通,深入了解学员状况,进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的了解,对学生态度的初步分类:积极、一般、不积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⑤树立正面氛围,通过记名字、搭对子、日表扬、今日之星评选等方法树立正面氛围;⑥营造学习氛围;⑦组织启动阶段的团队活动(桃花朵朵开、萝卜蹲、大风吹、叠报纸等)。
(4)磨合阶段(专班成立4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学生们喜欢班级、有集体荣誉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与任务安排、懂得关心关怀老师与同学,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①坚持双周总结例会与下阶段安排,双周总结的内容包括小组成绩汇总、小组发奖、星星大使评选(选前三名)、阶段考试成绩分析、评比最佳搭档(每组一对)、最佳学习周志评选。②启动阿拉丁神灯活动。③开展大型团队活动(与讲师配合),变形虫寻宝(至少做三遍,每人换不同角色)、负责任的传递、挑战60秒。④礼仪活动训练,校门迎宾、食堂迎宾、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
(5)规范阶段(专班成立五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专班学生有大局观、正确对待竞争与协作;班主任可初步授权、班委能够主动分担工作,学生初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迟到、上课不看手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阶段工作内容:①上一阶段总结班会;②团队活动,爱的传递、盲人方阵、挑战60秒———详细方法见附件;③创造精心时刻(为同学过生日、给妈妈突然打电话);④启动我爱我家活动(教室与宿舍);⑤才艺展示晚会;⑥演讲训练与比赛。
(6)发展阶段(专班成立5周后)。本阶段目标是让专班学生学会思考、反思自我,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包含有责任感、有大局观、有主人翁意识、有抗压耐挫能力、沟通能力较好;建立公民意识。阶段工作内容:①组织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表达,给父母写封信);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清洁、调试电脑);③做义工;④20km的定向越野;⑤组织一次技能大赛;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非本校内比赛;⑦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参加)。
5主要成果与成效
(1)培养80名联想LCSE认证工程师。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设计学员培训方案,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同时安排学生到联想服务站顶岗实践,使学员完全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学员通过联想专班的课程,学会了“感恩”和“作人”,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联想专班采用“教练式”教育模式,学生就开始向真正的职场人迈进,他们不迟到,穿正装,佩戴工牌,开企业的晨会,做企业实训。通过一系列实训活动铸造了自信、乐观的职业心态。联想实训中心完全模拟营造了企业环境,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场景中的各类角色,并按照企业内同岗位的职业要求考核学员实训成绩,真正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引领和示范。本项目是联想集团第一次与中职学校开展的大型校企合作项目,我校作为东北三省首个合作的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周边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采取机试的形式,具有改卷效率高、改卷过程公平、防止舞弊等优点,已为很多高校所采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在硬件、软件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其优点也会转化为缺点,影响到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本文总结了我们在使用考试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机试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入门级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促进大学一年级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使用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尤其是办公软件)等。该课程的考试形式,从最初的试卷考试,到现在的机试,经过不断变革,变化很大。然而我们在采用机试的过程中,从不熟悉到熟悉,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也积累了经验,我们在此把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列出我们遇见的问题,并给出了采用的对策,期望能帮助后续采用机试的兄弟院校。
二、问题及对策
机试中遇到的问题,总体上分为硬件的问题和软件的问题,我们分别进行介绍,并给出对应策略。
(一)硬件的问题及对策
考试系统软件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硬件是基础,如果硬件中存在问题,势必影响到考试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考虑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并发能力,该指标决定了同时能支持多少学生进行考试,即需要考虑当有一个学生、十个学生、一百个学生、五百个学生、一千个学生同时考试时,其计算速度是否能够应付得了?其次要考虑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即硬盘能够存储多少份试卷。再者要考虑计算机的稳定性和突发事件对考试系统的影响,即要求计算机的稳定性要非常高,不能在考试期间发生死机现象,同时要考虑到停电对服务器的影响。对于硬件的性能问题,通常考试系统的开发者会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给出该系统需要的硬件参数。采用考试系统的单位只需要派技术人员按照这些参数去正规厂家采购,一般不会发生问题。
(二)软件的问题及对策
通常考试系统软件包括命题子系统、考生管理子系统、考试子系统、组卷子系统、改卷子系统等,在使用这些子系统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不小的问题。
1、命题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命题子系统中最难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知识点难度的区分,通常会把知识点分为简单、中等、困难等三类,在每一类中问题的难度应该相似,这样,不同的学生抽到的题目虽然不同,但难易程度相似,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的公平。问题在于,如果命题教师有多个,可能各个老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理解不同,这样就容易出现同一个类别中出现难度不同的题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由于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给不同的老师,对某个知识点,只有一个老师负责,让该老师来把握这个知识点的分类情况,如果该老师认真负责,以一个标准来命题,那么同一类里面的难度应该就最大限度的保持相似了。
2、考生管理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该系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考生的姓名问题,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姓名一般不会太长,以三字姓名居多,也有个别复姓的,但通常不会超过20个字符,但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名字不仅长,其中还有其他字符,比如‘•’,如表2所示。表2中列出了两个维族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跟汉族的有很大不同。在模拟考试时,刚开始时,让这两个学生按照表1的内容输入,其中一个学生在键盘输入法中竟然不能自主地找到‘•’,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在录入学生姓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长名字学生的姓名,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用学生的学号替代名字,由于学号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用以区分学生。
3、考试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学生对考试软件不太熟悉,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部署一套考试系统,学生只有在选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才会用到,而平时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不会过多的练习考试子系统的用法,所以会略显生疏。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在最后一次上机课,让学生专心练习使用考试子系统,同时在安排监考时,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去监考,能在学生遇到软件问题时给予操作方面的帮助。
4、组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卷时,组卷老师不仅要熟悉考试大纲,也要熟悉试题库中题目的分布情况,尽量选取试题多的知识点命题,这样可以使得相邻座位学生抽取到的题目尽可能的不同。也能有效地减少作弊的发生。5、改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我们之所以采用当前使用的考试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平台,是因为该平台具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能够对操作类题目自动判分,比如word、excel、ppt,自动判分有下面的优点:*自动判分,采用统一尺度,对学生更公平*自动判分,拒绝教师参与,防止教师舞弊,为关系学生加分*自动判分,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该子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每道题必须有明确的判分原则,每一步给多少分要合情合理,不能出现复杂操作给分少而简单操作给分多的现象。因此这一步其实是跟命题子系统密不可分的,在命题时就需要认真把握各步的评分标准。而人脑的思维有时跟计算机程序的运算过程不同,人们一个简单的想法,可能改卷子系统并不能实现,因此在给评分标准时,一定按照计算机改卷子子系统的思维来思考。
三、总结
本文,我们讨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后续采用机试的同行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发使用现有的考试系统,将平时作业、练习和最终考试三方面的成绩综合起来,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以保持教育过程中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马海凤,陈琦.浅谈计算机教育与现代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研究[J].价值工程,2014,(1):221-221,222.DOI:10.3969/j.issn.1006-4311.2014.01.120.
[2]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4):20-22.DOI:10.3969/j.issn.1005-0450.2012.04.005.
[3]WangTT,SuXH,MaPJ,etal.Ability-training-orientedautomatedassessmentinintroductoryprogrammingcourse[J].Computers&Educa-tion,2011,56(1):220-226.
[4]孙志岗,车万翔,王宇颖.用计算机技术改进计算机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9(19):10-11.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下载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也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在科学领域的发展空间。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创新与提高,是信息化时代加速发展的前进动力。本文介绍了应用软件开发过程遵循的原则,并对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软件
随着现代人们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对于计算机依赖性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其系统提供的各项软件之上,而逐渐地向各种应用软件扩展。支持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就需要通过应用软件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这给应用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用户乃至开发人员认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无所不能,进而要求开发出满足其各种不切实际需求的软件,给整个应用软件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把握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1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规范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规律,同时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应该切实可行,避免过于扩大开发技术或者应用软件的作用而进行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开发。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规范性还意味着,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使用习惯,这样才能够开发出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才能够拥有用户的忠诚度。
1.2易维护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相反,其开发和维护对于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来讲,应该是并重的。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后续的维护问题,为维护提供便利。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机应用出现问题后产生难以维护的状况,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标准化地开发,这样,在应用软件出现问题之后,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源头,并且便于及时进行修改。
1.3“少即是多”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少即是多”原则是指,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最简便的指令、最简化的步骤来进行程序编写,这样,应用软件运行和用户的使用才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才能够不使应用软件的使用成为负担。
2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2.1生命周期技术
生命周期技术就是将软件的开发当作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步骤:问题定义、问题分析、用户需求研究、框架构建、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后续维护等都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一个环节和后一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并且是不可逆的。首先,进行问题定义。对问题进行定义是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首要步骤,即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软件,这个应用软件要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并且把这些问题或者说是这些需求进行分解,制作出相应的操作规范。其次,问题分析。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问题想要实现的目的、实现途径,同时,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来进行可行性分析,保障软件开发切合实际。再次,用户需求研究。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目的,因此,需要对用户的每一项需求都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确定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并确定出每项功能的实现方式。又次,框架构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之下进行相应的框架构建和调整,搭建出应用软件的基本模型。程序编写。程序编写是在搭建好的框架之内,按照程序编写规范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以使软件能够正常运转。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对编写好的软件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测试,以发现并且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最后,进行后续维护。根据用户的反馈以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后续维护和更新,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
2.2原型法
原型法即以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为原型来进行软件开发,这种开发方法更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原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于软件应实现的功能、软件的界面、软件的个性化设置等进行调查和整理,以作为软件开发的原型。其次,根据整理出来的用户需求来进行软件模型构建,使软件能够实现用户的实际需求。再次,对开发出来的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通过进行运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二是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修改,保证用户需求的切实实现。最后,对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及时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对软件进行升级,使软件运行更加稳定,同时功能性更强。
2.3自动形成开发技术
自动形成开发技术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开发技术,主要是通过开发软件来实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在这种开发技术中,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研究,然后通过软件来实现编程过程,非常便捷。但是,这种自动形成开发技术需要有严格的规范保障才能够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需要人工对软件进行相应的调试才能够保障软件的良好运行。
3结语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成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就尤为重要。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使用户能更快捷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原则,无论我们使用哪种软件开发技术,都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如此,才能够保障软件开发能够既符合科学规律,又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而每一种软件开发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技术,以最终实现软件开发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万明.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
[2]骆海霞.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11).
[3]许福栗.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硅谷,2013(23).
[4]胡玲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23).
[5]李大鹏.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
[6]范银平.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多领域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使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多的学校开始注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接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去探究更新的教学研究方法,让计算机基础应用这门课程变得有实际的意义,根据详细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构建
前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新时代的驱使下在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现阶段学校面对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而在现阶段我们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完善,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明确,很多学生也意识不到计算机应用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其实,在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更加重要,中职老师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会学生什么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现阶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课程。现阶段,很多中等教育职业学校都会出现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老师们只是负责把课讲完,并没有注意学生是否领略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很多学校自身对课程就不是很重视。采用大课堂、多专业,学生人数多的可达一百人左右,这样的多专业统一教学,并不能满足对所有学生都能重视,很多学生对课程浑水摸鱼。学校对课程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两节或两周两节,这就从根本上出现了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的现象出现[1]。
(二)学生程度不同。老师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统一,很多学生在还没上职业学校之前,在之前的学校受到过相应的教育,也有很多学生在来职业学校就读时没接触过计算机基础课。这就出现了大课堂上学生们水平不统一,学习进度不一样,老师课堂管理不严格,很多学生就放弃了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有的学生觉得课程过于简单,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课程兴趣低,甚至出现不听讲、在课堂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逃课、旷课的现象出现,考试敷衍而过。[2]
(三)教师专业素质低,教学方法陈旧。很多在中职教授计算机的老师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很多老师只是比较了解计算机应用课程,知识点讲的也不到位,对于课程也没有很详细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特别专业的沟通,很多学生的提问老师无法回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也会出现,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对学生来说,课堂枯燥无味,课程知识成分少,根本没有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际意义[3]。
二、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的教学出现的问题,无论从学校还是从老师,都要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做到真正的重视。学校要重新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授课的老师群体、做好科学的课程安排,在学校的带领下,老师要做到重视学生的知识程度,从根本上做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课程的实践,不断地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学生们的专业紧密联合,以此告知学生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要性[4]。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
(一)构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为了提高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基础课程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全国计算机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常用软件和基本的数据库技术进行教学安排。还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很多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并不是很完善,根据现阶段我国科技的进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完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构建。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打破老师主导的课堂模式,老师教课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方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和老师讲授的知识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上机和理论课程相结合,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随时组织,一些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把实践课的作业素材变得紧跟时下热点话题或者把实践课的材料加入学生们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动漫,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文件。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大班授课”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做到加大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安排一周四节,一周有两节上机课,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理论,遇到难点找老师提问,老师针对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还要注意的是专业不同的学生尽量分开授课,小班授课,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要注意的是,学校对授课老师也要进行整改,尽量保证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授课方式都要更适合其他老师教授课程的教学方法。
(四)考试模式的构建。有学习就不能没有考试,考试模式的构建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施的关键步骤,计算机课程的考试一般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引进一些先进的计算机考试软件丰富题库的题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考试,每个学生考试的时候抽到的题型也不一样,大大减少了考试作弊的几率。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开设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紧跟时代的表现,中职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过程,现阶段很多工作机会都要求会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在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1]杨秀芳.多元智能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
[3]牟琴.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模式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
[4]张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探析[J].理论导报,2014,06:51-52.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我国获得了广泛应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本文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
一、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在高校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时较少,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不尽如意,对于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对于推进高校发展,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高。学校、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只要考试过关即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不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要求要求不高,只要上课随便讲讲就可以了,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只要学会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看电视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就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时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大学时没有必要再重复学习了,只要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
(二)学生水平不一致,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反观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置,还在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无法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三)讲授时间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不合理。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知识点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计算机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和扩充教学内容,但是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基本在50到70个之间,这样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会压缩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时间,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点,但是无法“上机”练习,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
(四)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教师操作计算机和投影仪的方式,教师将知识点一股脑的输入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有的学生听的迷迷糊糊,但是又不敢打断老师。另外,教师先讲解知识点,等到下堂课才会组织学生“上机”操作,有时两堂课之间是一个星期有时甚至是两个星期,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很模糊了,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五)评价方式简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试卷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计算机这种应用型的科目,试卷很难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上机考核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也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各方应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最普遍的应用工具。高校作为系统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单位,学校各方应当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是合理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增加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按操作能力。二是作为教师,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学生既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又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三是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保证出勤率,课下复习书本上的知识点,又注重去机房的实际操作。
(二)根据学生的层次,实施因材施教。高校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一是在大学生入学时,组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考试,大概掌握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一个是拥有计算机基础的班级,另一个为较少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班级。学校根据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新鲜、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三)根据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设计面十分广泛,教师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要设计施工方案,CAD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安排土木建筑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偏重此方面的教学。而对于英语、法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高校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搬到“机房”,采用“一堂课,一个案例”的方式,通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解后,学生自己参见实践、研究案例的完成方案,这样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实践来带动整个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的特性,“纸质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保证考试能够真实地放映出教学的效果,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具体而言,高校研发专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考试平台,实现在线考试和在线自测的功能,并附有题库。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学习的重要,还要增加实验报告,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四、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高度重视,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重视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钟晓旭.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赵婵婵.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3(6).
[3]田永战.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4]尕旦木草.我国高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2009(12).
[5]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6]刘倩.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建议[J].软件导刊,2008(4).
[7]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本文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进行讨论,为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前言
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使用技能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开始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措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广大计算机教育者必须对新时期赋予的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重新审视,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一)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大幅度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渗透,对世界各国的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必须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当中,将计算机应用技能作为一项工作基本技能存在于人才的知识储备库当中,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肩负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结束了单纯性要求人才“术业有专攻”的时代,开始对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社会分工的各个角色都能够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系统有机整合,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中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全面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网络时代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适应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前进的重要举措[1]。
(二)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化时,这次全球性的社会信息化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发起了挑战,要求教育事业应向新的高度迈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体系。社会信息化改革的人类文明发展现状要求世界各国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2]。因此,加强对非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根据互联网经济时代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全新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对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等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教学必须遵循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型现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要求,就业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落实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已经把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到教学日程的高度加以重视,就目前状况分析,高职教育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基于高职教育对非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认识上存在一定模糊性这一基本原因,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普遍较低,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系列问题,非专业计算机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基础课程,但是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理论、数据库相关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体系不足,使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直接形成熟练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使计算机成为研究本专业的重要工具,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严重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3]。
第二,由于在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上的缺陷,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接受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比重过高,实际应用课程甚少,、不能够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需求,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的层面,不利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形成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目前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存在教学环境缺失的问题[4]。
第三,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与评价,对受教者的学习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对非专业计算机学生针对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依然处于初级的考核状态,此类低水平的评价机制直接导致非计算机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思想保障和学习兴趣保证。所以,针对非专业计算机教育缺乏行之有效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加强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是世界性、现代化建设、未来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所以高职教育必须针对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问题,以实际教育背景为出发点,根据目前实际教育情况做出对策,满足社会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科学化
课程设置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出发点,是理论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核心环节,所以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化,对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5]。若想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极强的人才,必须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实现科学化,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教学背景和学习情况出发,将系统性突出、专业性突出、实践性突出三者有机结合,形成重点合理,能够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实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科学化,从根本上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
教学环境的构建对教学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注重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进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层面支持。构建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要实现对课内实践环境构建和对课外引导实践环境构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课内、课外两个实践性教学环境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三)加强评价体系整改措施
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力反馈。构建科学性高、激励性强的评价体系能够强有力的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完成,所以,在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整改措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使评价体系实现权威性、层次性、动态性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效率,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事业的使命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就业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就业中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高等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然.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18-119.
[2]梁武.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13):551.
[3]李卓玲,孔英,张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1,05:25-27.
[4]刘士才,杜树杰,林春洪,王秀红.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J].计算机时代,2007,07(08):12-13
[5]郭盛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09):75-76.
计算机毕业论文ppt模板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国民增长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急速的增长,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日趋完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学技术的运用更加突出。任务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在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并实现学习目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既注重知识,又注重技能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实用。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以及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任务驱动不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相互隔离,它要求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
1概念和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其方法是将一门课程就是在本文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看作一项大课题,然后再将大课题分割成几个小课题。每个小课题在整个教学任务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目标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对每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当每个任务课题都完成时,学生便已经系统性的将这门课消化理解了,并且这种教学法极具实践性,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非常适用。教育技术就是为学习服务,经过深刻的分析对教育的过程,以及资源整合,适当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学所具有的特别适合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环境,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和生命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热潮。驱动教学法认为,知识真正获得,并不在于老师的传授,学生才是主体。驱动教学法主要用于学习者的学习,而并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而唤起学习者的兴趣。因此,学生在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在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灌输。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中采用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的体现驾驭的本质要求。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任务分配时,一定要确保每一个任务的质量,做到少而精,让每一个任务都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和思考和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何处做起,以及在哪些方面能做出变化。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常用的办公软件系列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1)任务布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设计,在引导的时候要做到引而不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兴趣。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将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全面。2)在学生实际操作和老师指导阶段,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习、操作、思考、和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领悟到知识的作用。在这一段时间,老师也要善于总结,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总结这秀儿共性的问题,并考虑问题的根源,对其进行统一的讲解。3)在交流阶段中,要将一些共性的、极具研究使用价值的问题组织进行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从同学之间回想学习各自的心得,集思广益,让思想在问题的集中解决中得到启发。力争做到开拓创新。学生在交流之后对于其他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对比之后得出新的解决方法,并且学生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问题探究,进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4)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中,同学们相继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说明,找出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团结。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己亲自操作,以免出现理论和实际的分化的情况。
3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中,教师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都对于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以及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在任务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性,设计的学习课题一定要与当前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课题尽量要与联系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讨论与自身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更加直观的深刻的理解自己当前正在面对的问题。在学生拿到课题后,首先要理解课题,然后思考从何入手,其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自身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欠缺点、漏洞。此时,教师将这些欠缺的知识教授给他们,会让学生记忆犹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一些部分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难以与实际任务相联系。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可以直接安排计算机操作练习任务,注重理论与基础操作的联系。
2)可操作性原则,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冒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在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4)发散性思维。在实际任务时,要考虑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多变性,并在驱动是任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用不同的方法能将其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中得出大量的思路。因此,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大胆猜想克服传统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开阔思维,举一反三,夸大自己的学习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画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画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按有同学想子将将图片输进电脑,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做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是每个在校生的重要学习部分,也是在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随之提高。由于计算机学习比较枯燥,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对象的学习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能够让广大学生更加清楚、明白,以及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这门学科。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海文.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8(24).
[2]Flash的交互功能在课件设计的应用
[3]方晨.FlashMX2004中文版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职校与联想集团共同探索和推进“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想专班”建设,建立IT人才培养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探索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职教改革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教模式;校企合作化;联想专班
1实施背景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建立?如何使学生成为掌握最新知识技能的人?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为此,只有积极主动引进“外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2015年年初,学校引入的联想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正式实施,联想集团是IT行业的世界第一,并一直致力于“产业报国”。该集团从2003年起就开始涉及教育领域,不断与全国各职业院校共同打造适合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年底,学校与中国联想集团教育与培训事业部就全方位战略合作签约,启动联想校企“一体化”项目,从创新型IT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讲师、企业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实践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目的:一方面大力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师生、资源一体化”;另一方面,计划到2018年,必须建成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东北三省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职业教育项目。2015年3月,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首届联想专班”顺利组建完成,并正式开课,这标志着东北三省第一家联想一体化项目已经顺利“扬帆起航”!
2主要目标:引入企业标准培养技能人才
(1)达成职业教育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优先目标,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和感恩的心态,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团队、诚信和积极的心态”。
(2)引入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行业标准的联想IT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模型和认证体系为标准(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培养符合IT服务行业最新需求的学生和教师。
(3)培养社会需要型学员。联想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LCSE专班和联想讲师培训班。联想安排企业认证讲师到学校在两个学期内为80名学生授课及为教师培训。安排联想高级工程师在实训中心指导实训,并安排优秀学员与我校教师在服务中心进行岗位实践,目标是将第一批8名学校教师培养为联想认证的“双师型”讲师。
3校企“一体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在项目起动前经过五次研讨和大量的数据调研工作,从企业和职业学校共优选10名成员,组成了联想校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小组,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明确项目目标。精确的日程安排与工作目标细化,每项动作都会有明确和具体的交付物。大量一手素材可为项目本身质量负责,并可用于“复盘”工作。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做到权责明确、职能清晰。校方负责协调相关资源。联想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小组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人员分工模式。
(4)多建立种沟通机制。建立校企双周例会制度,并制定了相关汇报模板,做到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汇报结果明确、精确。另外,在沟通方式上,增加了QQ群、微信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沟通效率,减少了时效沟通成本。
(5)明确保障措施。①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联想企业4人、学校2人组成。②校企例会对项目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进程、具体问题定期布置和检查。③建立网络汇报制度,对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问题及时通过QQ、微信汇报,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在一周内必须解决。④经费保障,本项目拟投入资金594万元,其中联想集团投入385万,学校投入209万元。由项目小组在校方监控下,对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4联想专班课程安排及学生管理模式
(1)联想专班学生课程安排。具体操作为三个阶段的课程:①职业素养课(2个月):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感性地认知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增强专业认同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每天的晨会,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②专业技术课(2个月):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开展校内实训,并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社会,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实施“顶岗实习”(2个月):通过到联想集团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管理联想专班,共同培育学生。采用“项目制”,分组学习,各小组之间又有竞争,又有合作,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将联想专班的建设和管理划分为“筹备、启动、磨合、规范、发展”五个阶段。
(2)筹备阶段(培训开始前4周)。本阶段工作目标是为保证教学做充分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师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联想专班班主任选拔标准:①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有爱心,责任心强。②认同联想企业文化与教育理念。③工作经验,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者优先。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注重自我学习,善于总结与应用。环境设置标准:教室面积及桌椅摆放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分为四到五组,每组人数6~8人为佳。教室配备投影仪、幕布、无线麦克风等电子设备。
(3)启动阶段(专班成立2周内)。本阶段目标是初建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集体与教学环境。阶段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拓展活动(1周左右);②第一次班会(破冰分组);③在班会中通过组织游戏、活动等让陌生的学员迅速熟悉,让学员间迅速建立连接,游戏帮助人们放松,乐于交往,建立学习型团队,即“半军事化管理+半公司化管理”的学习型团队;④讲师1对1沟通,深入了解学员状况,进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的了解,对学生态度的初步分类:积极、一般、不积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⑤树立正面氛围,通过记名字、搭对子、日表扬、今日之星评选等方法树立正面氛围;⑥营造学习氛围;⑦组织启动阶段的团队活动(桃花朵朵开、萝卜蹲、大风吹、叠报纸等)。
(4)磨合阶段(专班成立4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学生们喜欢班级、有集体荣誉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与任务安排、懂得关心关怀老师与同学,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①坚持双周总结例会与下阶段安排,双周总结的内容包括小组成绩汇总、小组发奖、星星大使评选(选前三名)、阶段考试成绩分析、评比最佳搭档(每组一对)、最佳学习周志评选。②启动阿拉丁神灯活动。③开展大型团队活动(与讲师配合),变形虫寻宝(至少做三遍,每人换不同角色)、负责任的传递、挑战60秒。④礼仪活动训练,校门迎宾、食堂迎宾、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
(5)规范阶段(专班成立五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专班学生有大局观、正确对待竞争与协作;班主任可初步授权、班委能够主动分担工作,学生初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迟到、上课不看手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阶段工作内容:①上一阶段总结班会;②团队活动,爱的传递、盲人方阵、挑战60秒———详细方法见附件;③创造精心时刻(为同学过生日、给妈妈突然打电话);④启动我爱我家活动(教室与宿舍);⑤才艺展示晚会;⑥演讲训练与比赛。
(6)发展阶段(专班成立5周后)。本阶段目标是让专班学生学会思考、反思自我,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包含有责任感、有大局观、有主人翁意识、有抗压耐挫能力、沟通能力较好;建立公民意识。阶段工作内容:①组织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表达,给父母写封信);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清洁、调试电脑);③做义工;④20km的定向越野;⑤组织一次技能大赛;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非本校内比赛;⑦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参加)。
5主要成果与成效
(1)培养80名联想LCSE认证工程师。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设计学员培训方案,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同时安排学生到联想服务站顶岗实践,使学员完全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学员通过联想专班的课程,学会了“感恩”和“作人”,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联想专班采用“教练式”教育模式,学生就开始向真正的职场人迈进,他们不迟到,穿正装,佩戴工牌,开企业的晨会,做企业实训。通过一系列实训活动铸造了自信、乐观的职业心态。联想实训中心完全模拟营造了企业环境,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场景中的各类角色,并按照企业内同岗位的职业要求考核学员实训成绩,真正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引领和示范。本项目是联想集团第一次与中职学校开展的大型校企合作项目,我校作为东北三省首个合作的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周边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计算机毕业论文ppt模板范文下载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