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中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相关的共27个结果:
信息化时代,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计算机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
要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资金便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资金不足就如同一个瓶颈,导致计算机教育中一些不可或缺的设备没有办法提供。
1.经费短缺,致使计算机数量不足
虽然多媒体网络机房已在不少学校建成,但是计算机的数量总远达不到上课的学生数量,致使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因经费短缺,网络机房难以在许多学校中建成,而是仅仅建了单机机房
目前还有少数学校的微机房使用的还是多年以前的486机器,或者是其他的学校或单位捐赠的内存少且硬盘小的旧机器,一些教学不可少的软件在这些机器上无法安装,使得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
3.由于经费紧缺,导致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没有办法得到及时地维修和更新
譬如,某学校虽然通过贷款等方式在2005年就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虽然电脑的数量不多,仅有40多台,但是学校务必要在五年之内把所有借贷项还清,每期的还款为2万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没有资金投入于购买软件或者维护和更换易损部件了。因此,机房里的计算机鼠标不灵、耳机不响已是见怪不怪的情况,死机瘫痪和电脑病毒肆虐更是家常便饭。
(二)信息技术课程得不到重视
新时代最时髦的学科是计算机教学,同时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因此这门学科一直被人们视为“副科”。计算机教育也得不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给学生上课,还有大多数学生都不根据要求进行操作,打开其他程序或命令,误删了系统命令,随意敲打键盘,或是登录一些不良的网站,导致计算机的运行缓慢。同时,很多农村学校的机房缺乏管理、升级、维护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多媒体设备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功能降低或设备损坏的情况,使得本来就够紧张的设备变得更加紧张。
二、解决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保足够的专项资金
学校领导必须特别重视计算机教育,确保有专项的资金用于机房的维护和管理。设备的自然损耗,比如鼠标、键盘需要更换,升级设备,添置新的软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要想机房得以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后续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增加更多的费用,用于学校计算机教育常规的设备配置、更新和软件配备以及设备维修等。
(二)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大意义不可被忽视。在中小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方面,而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运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旧的观念必须要改变,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认为地划分界线。为了能让学生具备更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其正确的做法是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并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
(三)加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是管好和用好信息技术设备的关键所在,要想电脑教室等信息设备的功能和效益能得到真正的发挥,那么就有必要提高人的认识、管理水平和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因此,为了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足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所在。所以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才能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1.吸引人才,通过采取优惠政策。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县级教育部门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不采取优惠的政策,就无法把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外部的信息技术人才吸引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来,信息技术教育就难以很好地落实。所以唯有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才能把高水平、高学历的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主流中来,所以优惠政策应当从社会地位、待遇等多方面增加吸引力。2.培养人才,通过多种途径。抓好电脑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选好专职管理人员,并且通过专业培训使得他们的管理意识得以增强、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技术的培训,当他们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技术故障和问题时,他们可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规范信息技术课堂
要给学生编好座位,采取一定措施,规范学生上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同时,为了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建立一种正确、健康、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要做好计算机的使用记录,尽可能地避免各种不良的影响。
三、结语
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归宿。但因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要落实好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想要加快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我们首先就必须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规划纲要,真正落实计算机教育。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发展产物,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计算机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计算机教学通常被忽视,教学停留在简单的网页浏览或打字练习;其次,受资金限制,许多中小学校的计算机配备不足,无法发挥教学优势。中小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教师本身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加上一些学校认为计算机只是一门辅助学科,对师资力量的投入也相应减少。缺乏培训进修的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中小学生处在接受教育最初期,计算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不重视、师资不稳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的影响。间接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动性差。
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1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学成功与否,与学习兴趣、学习观念密不可分。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要从中小学生的特点出发。中小学生普遍性格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新课标下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五笔字根练习时,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方法。首先请学生自己通过横、竖、撇、捺、规则熟记五笔字根,练习25个一级简码。进行二级简码教学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汉字拆分游戏。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到与拆分规则相关联的汉字。趁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适时提出正确的拆分方法。或者以趣味的图片、拼字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达到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的学习效果。在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竞赛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有竞争才能有进步。例如五笔教学,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打字竞赛,通过课堂开展学习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教学效果。
2.2优化课程内容,合理课程设置,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新课标提出“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70%”的要求。计算机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目前,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材更新无法跟上信息发展速度。学校对这种现象很难改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安排,来弥补这一缺陷。进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培养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为辅。化被动为主动,跳出教材的桎梏,坚持实践为主的原则,把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时间与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合理配置。学习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就要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动手的能力。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内容,由浅入深,由基础着手,一步步为学生理清重点与难点。在实际上机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动脑,互相讨论等方法,在摸索与实践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这样优化的课堂教学更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加深学生记忆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改变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异。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新课标下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计算机作为一门飞速进步与发展的新兴学科,要求教师有主动学习,提升技能的状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跟上计算机发展一日千里的步伐。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供进修机会,广泛与先进的教学单位开展交流;另外,学校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优化资源配置。教师自身不断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通过进修、自学等各种方法,培养增加自身教学能力。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达到教学水平与时代同步发展。
2.4创新考核方式,注重多元评价。传统的考核模式,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成绩,对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计算机考核应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根据学校资源与学生实际状况,将日常课堂行为纳入考核当中。加大上机操作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现象。“评价的意思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时期,一般表现在心理较脆弱、自尊心较强,偶然的小事或评论都将影响到他们日后发展。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应避开成年人的思维,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适时、适当的采取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状况,同时激励和促进其学习兴趣;其次,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互评与自评活动,让学生都有参与评价的机会,学会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进步。只有在新课标下进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改变旧模式,探索新规律。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倍受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的高度重视,统计数据和事实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他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不可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厌学心理。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学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有厌学倾向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或厌恶。
2.考试焦虑心理。表现为害怕考试考不好,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影响自己的前途,也担心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出现考试焦虑的心理
3.学习压力。虽然学习压力并不是心理问题的唯一原因,对于某些类型的心理问题来说,可能也与学习压力无关,而是由其他方面的压力所诱发的,但很多时候都把原因归结于学习压力。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习压力的性质、类型、影响要有明确、科学的认识,并掌握一些有效减压的方法和策略。
4.挫折压力。具有挫折感的有些个体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能引起自尊心的降低,出现自卑、敏感、焦虑抑郁、闭锁等反应。或者以特殊的行为方式逃避,如酗酒、上网成瘾等,或者出现情感冷漠,产生自杀倾向。
面对中小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应如何解决呢?我主要从家庭、学校角度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层面
1.要形成优良的家风。优良的家庭氛围是家风形成的基础,(www.fwsir.com)是培养孩子正直、诚实、友爱、善良、宽厚的保证,这样才能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
2.不能过分娇惯和溺爱孩子,要真正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使孩子健康成长。
3.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不要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次成绩的失误不代表孩子成绩永远不好,因此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应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责骂。
4.要形成稳定的家庭关系,父母因感情不和吵架或发生婚变,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婚姻,好好抚养自己的孩子。
(二)学校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一定要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排入课表,选配专兼职教师任教。
2.办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准确地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进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这样有助于学校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广泛宣传。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站、班队会、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情绪,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
可见,引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针对不同的个体,分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做到"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使之健康成长。
曼丽琴。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8)。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个人成长等方面影响巨大。通过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保障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杜绝极端事件的发生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加,这对教师和家长来说就意味着要面临更多的考验与挑战。正确了解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培育出一代一代的国之栋梁。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疏导
近些年来,中小学生跳楼自杀的例子频频出现,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中科院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向外界宣布了他对全国中小学生多年调查结果,称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4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5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可见,当今社会中小学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生物因素,二是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是学生自身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就是指从自己父母的遗传基因中获得的某些生物特征,它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前提。人的外表、性格、智力、神经等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表明,很多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确实与遗传有关,特别是针对某些具有家族史的精神疾病的易感性更是不容小觑的。
2.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健康的人体是由内分泌系统各种激素(荷尔蒙)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主要由若干内分泌腺构成,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内分泌分泌激素,它能直接渗入血管,对不同的器官选择性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人的情绪活动刺激最大。
(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对于从小在家庭中长大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中小学生来说,则“家庭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他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我们从家长因素、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期望、等方面来理解。(1)家长素质。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是有差别的,导致他们有很多错误观点和做法,使一些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贻害无穷。(2)父母期望。大多数父母往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将来变得优秀。父母对孩子适度的要求,是可以促进孩子成长的,但是如果要求太过严格,按照自己的评价来要求孩子,让他们承受过大的负担,那么对孩子们的成长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有的家长会贬低、责骂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2.学校因素。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在学生智力、能力、个性、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在健康的环境中,学生会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其良好的个性也会逐渐地形成,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在学校因素中,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的素质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目前,许多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随意延长学习时间,甚至采取强制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问题,甚至还诱发逃学、欺骗等不良行为。(2)教师素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社会环境
学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学习生活环境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文化背景。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根本的便是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都要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程度也不一样。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观察,也可以来自于别人的间接传授。
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某一时期流行的思潮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社会风气可以激励儿童奋发向上,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团结协作、自立自强。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则会吞噬人的灵魂,消磨人的意志,甚至会诱发一些犯罪行为。
3.社会生活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不同社区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研究表明,色彩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绿色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使人放松,利于消除视觉疲劳,而橙色则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专心上课。
(四)学生自身因素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心理发展与生理成熟的速度不协调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控自己,妥善地解决这些冲突,那么这些心理冲突将会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情绪、意志、需求、动机与性格等。
为了明天,为了未来,现在的孩子们必须从小就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熏陶与培养,人人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科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思考问题,只凭脑子想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这就是教育论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论文写作技巧xg 指导。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改革日趋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许多学校而言,“科研学校”、“科研兴教”已不再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上,明智的学校领导人重视教科研工作,奖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无怪乎,时下媒体报道一所先进学校时,总少不了介绍教科研情况及论文发表了多少篇。
3.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教科研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4.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广大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论文发表在以学生为读者的报刊上,无异于对几万、几十万学生做了一次辅导。
概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
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
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
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
上述五个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内容提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多得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 论文提纲。教育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
(1)即事论理。教育论文毕竟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也不可满足于教学现象的描述,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
(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
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规范。那么,行文应符合哪些规范呢?主要有:(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
论文完稿以后,最好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心怀厌倦,浮躁不安,何来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广大中青年教师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种论文评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多了。当然,重在实践,贵在参与,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
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3.加强学习,重视积累。文笔优美、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见解独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断地学习学出来的,是靠不停地练笔练出来的。“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要靠平时悄声无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
4.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古以来,做文章就是苦差事。曹雪芹写完《石头记》后叹曰:“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而,苦中苦,乐中乐,没有苦就没有乐。要知道,苦和乐是推动人前进的两只轮子。当一篇论文完稿后,享受到的是创造之乐、成功之乐。在这种神圣的精神追求中,我们更能体味到人生的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全文如下:
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独特性,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只有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才能全面客观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能够丰富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理论;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够发现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福建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本文我们以福建闽东地区为例开展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简述
畲族作为少数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分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于2002年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畲族聚居地蕉城区、福安市、罗源县的3所民族中学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1400多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汉族中学生总体水平低,SCL-90各因子分大多数比汉族中学生高,特别是抑郁和恐怖因子两项,显著偏高[1]。钱景彬于2003年为了了解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福建省宁德市8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畲族学生比例为45.43%,通过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检出率明显偏高,畲族学生主要在恐怖、自责、身体等症状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曾长佑、梅少林、陈敏、李慧龙等于2006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某畲族自治镇中学在读167名初一到初三年级畲族学生开展测查,结果显示,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因子得分均较高,排在首位的均是人际关系,其次是敌意或强迫。SCL-90部分因子得分高于中学生常模,且均高于1986年青年组常模[3]。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研究的基本状况是这样的:
1.家庭影响是主要方面。(1)2003年钱锦彬通过调查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影响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家庭因素。畲族家庭大都经济落后,调查发现有88.14%的畲族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下。家庭的贫困,使得孩子不能接受全程教育,很多畲族学生小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这无形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其次因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方法,不能较好地辅导孩子,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2)2006年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关于家庭环境对畲族中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不是十分突出。家庭经济状况对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4]。
2.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畲族山村的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师资薄弱,学生数少,而且学校分布分散,规模很小,大都是单班教学,甚至实行多种程度的复式教学。教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以及自身思想因素的干扰,无法充分发挥教学热情。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3.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竞争意识日趋增强,新旧价值体系逐渐更迭,现代文化对传统观念形成撞击,这些因素强烈冲击畲族百姓原有的价值观念,使得原本信息闭塞的畲族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此外,年龄增长,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情绪上的激烈浮动,生理上的骤然变化,造成了心理上的许多矛盾,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2014年我们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选取福建闽东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作为对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个测验设计了100个测验项目,包含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效度量表等八个内容量表。
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466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可信问卷为445份。其中男生218份,女生227份。调查结果显示:存在1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95人(男生46人,女生49人),占总数的21.35%;具有2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占总数的6.7%;具有3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占总数的3.4%;具有4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6人(男生3人,女生3人),占总数的1.3%;标准分达到65分以上而需要进行特别指导的1人,占0.2%。从调查结果来看,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与2003年钱景彬的调查数据“45.43%”相比,畲族中小学生目前存在某种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1.35%。这个结果与许多部门的权威调查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基本一致,说明福建闽东地区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属于严重的范围。
(二)畲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原因
十多年来,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过去有很大改进,问题没有原来调查的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有:
1.畲族中小学学生就学环境得到很大改进。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偏僻农村(畲族学生大都生活学习在偏僻农村)学生数的急剧下降,因此农村的许多完小校、单人校等进行拆点并校,而且大都均往城镇搬迁。所以畲族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明显改善。这为他们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趋普及和不断深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规定的国家级文件达到11份。其中国务院文件6份,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国家五年计划纲要2份,有关部委出台的专题性文件3份。尤其是2008年下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要求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
例如纲要中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这些文件的实施,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上不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室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因此,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问到“是否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近40%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三)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闽东地区为例,虽然畲族中小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了,但是还是有21.35%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焦虑、自卑自责、孤独倾向等。
1.学习依然是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学校教育强调素质培养,但是学习结果仍然是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主要指标,更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着中高和高考,压力很大。因此,由于学习压力引起心理焦虑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学生“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有的学生“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有的学生“夜里睡觉时总是想着明天的功课”等。
2.经济还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
少数民族民众很多在偏远的山区居住和生活,那里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李辉等人(2004)通过调查,认为经济的贫困与现代化的冲击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根源。比如,就白族学生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大理白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水平落后的维西县的白族学生。所以,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显比国内常模低。畲族中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状况。
3.民族因素对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65%的畲族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没有差异”、35%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但是54%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并且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不足之处明显”,还有少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是畲族而感到自卑。
4.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不足。
首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品质的研究几乎没有。各个民族有着各个民族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历史积淀,各个民族的学生也都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开展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特点。其次,从畲族自身影响因素的角度的研究少。从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多;而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畲族自身特有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少。而后者恰恰可能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三,干预研究和衔接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研究的报告几乎没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之间的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性研究是空白[6]。
1.关注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流的指导思想的情况下,我们要研究畲族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过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这种认识和作法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为不存在问题和问题的减少并不能代表心理就健康。心理健康不但是指心理问题的减少,而且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因素的增多。
所以,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将积极心理因素注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关注并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更多地挖掘学生的优势力量和建设学生的正面能量。比如畲族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首先要从积极的认知加工方面关心畲族学生,引导畲族学生积极地看待世界,例如自尊、希望、乐观、宽容、自我接纳、耐挫折等;其次要从积极的情绪体验方面关注畲族学生,培养畲族学生的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和幸福感等;第三要从积极的社会态度方面关爱畲族学生,形成畲族学生的仁慈、爱的能力、利他行为、社会凝聚力、社会责任感等。
2.注重畲族自身积极的因素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影响。
虽然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影响着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得出的基本都是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塑造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态是不利的。可以从畲族自身具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或民族性格等方面挖掘积极影响。比如,畲族基于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注重保持民族血缘延续性,历经几千年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性格耿介、向往自由、勇敢斗争、顽强反抗、勤劳俭朴、聪明睿智而又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对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对畲族学生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时,勤劳俭朴、质朴淳厚、团结协作、忠诚勇敢等是学生普遍选择的,说明畲族学生认同自己民族的良好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挖掘并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活动。
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突出的。比如,廖全明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105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结果发现:最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生为8.4%,需要解决学习困难问题的中小学生为36.6%,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为51.2%,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的学生为35.8%。畲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政府、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应和满足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努力促进畲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我认为要增强教育的效果,就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入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强化特殊教育中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约束自己,而这些明文规定是否真的对小学生的行为能够加以规范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几十年来,尤其是课程改革的这些年中,是否需要思考,到底怎样进行养成教育才是真正的实现高效教育,特别是在特殊教育中,强化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强化;思考;养成教育;特殊教育
在小学阶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接受新鲜事物以及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在最早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行为规范纵然规定了要如何在日常中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也在用各种方法去约束和劝服学生,例如说理教育法,奖惩法以及榜样示范法,到底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是否能够做到。
在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虽然占据整个教育的主体,但是应试教育却充斥着整个教育体系,学校、家庭与学生仍然将学习作为第一位的,只要学习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是最有用的,至于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或者说都会慢慢顺其自然的。但是不可否认的出现了很多问题。
学生在上大学后,与人沟通困难,礼貌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等,这无疑是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行为习惯,只单纯的追求学习成绩。当自己在社会中占有主动权的时候,已经不能掌控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有意识的时候就应该树立自身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在学校与老师主动打招呼,尊师重道的习惯是孩子进入学校第一要学会的,但是很多时候被忽视,这明显是与学校的风气有关系,良好的校风校纪是学生养成教育首要的。
礼貌用语也在减少。甚至在礼貌上有所偏差时,学生之间会大打出手,当教师在问责的时候,家长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受委屈,不论教师怎样判断,双方家长都会与教师发生冲突。这使得学生在内心深处判断自己从来没有错,错误只有是别人的。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主动承认的。
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作业的占据了三分之二,甚至有的学生必须在有教师的监督下才能更好的完成家庭作业,于是很多课后辅导班就随之出现,一些小学的课后辅导班就只是监督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这些行当的出现虽然是迎合家长的时间问题,但更多的是小学生自主性差,并且这些学生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自己应该在课后班完成作业是正常的。在上大学后更是不能够自主学习,导致多数学生“挂科”。
当然,还有有关劳动卫生方面也是不能够独立的,小学生的个人卫生完全的依靠教师及家长,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中,个人卫生不能保持,每天让生活教师纠结于学生的个人卫生,有些学生甚至都已经到六年级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特殊群体与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同,但是也不能该独立的不独立,有些事情反而独立,例如破坏公物等。诚信节俭也是特殊教育群体的最大问题,小学生从小生活在自己独立的世界,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天性,当做错了事情,不能够承担责任,大多
纵然是改善了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例如有些教育机构渗入了社会工作理念,但是不能够长期坚持,使得很多口号成了空口号,一般是理念比较新颖,但是结合各个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就成了摆设。
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理念要从个案工作的特征可以看到使用个案工作的条件:其一,是以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即以某个出现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为教育对象;其二,是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即与某个出现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建立关系。
而这些对于特殊教育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然是毋庸的,家庭的缺失使这种理念根本无法实行,考虑到实际情况,需要生活教师与教学的教师紧密结合,及时沟通,尤其是心理教师加以干预,从小学生行为表现特点,注重对行为规范教育序列化;从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注重对其行为规范教育内外化过程的研究;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对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研究。使心理教师能够对特殊教育群体在学生中强化小学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虽然也是渗入社会工作理念,可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在特殊教育群体中广泛使用,既可以形成传统的“助人自助”,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知行合一”。
相关
浏览量:13
下载量:0
时间:
新世纪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种种发展与变化纷至沓来,日新月异。怎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科普工作这篇大文章,是每位科普工作者不容回避、必须直面的课题。能否把科普这篇文章做好、做大、做活、做深、做细,关键在于能否树立起大科普意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全球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而伴随科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全球又已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增强中小学生科普实践能力,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青少年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中小学生科普意识的重要性,探究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实践;
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整体质量状况,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新的发展时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1]。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我国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探究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途径措施。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决定了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着力开展科学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此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形成了家长,教师过度注重学生学生成绩,学校以升学率作为单一教育目标的教育局面,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抑制了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的显露,国家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公众科普教育,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基本宗旨,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中小学生科普意识也日渐提高。
1.2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型人才,需要从中小学生做起。一方面这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众多成就,既源于国家科学先进的方针政策,也源于我国科技的进步及普及。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中西方的历史发展来看,科普教育是促使科学技术得以有效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会促进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2]。英国较为重视科技发明创造,以蒸汽机为标志,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极大提升了欧洲的经济增长效率,使西方世界最快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作为我国邻国,日本早期处于闭塞孤立的状态,自“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科学知识,实现了国家的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换来了经济的大腾飞,大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种发展经验表明,科普教育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科普教育具有突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1 学科教学中,注重科普知识的传授,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头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依托课外科普实践场所及活动,也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科普知识,通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类的学科案例设计,发挥这类学科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小学生探究兴趣的物理科学实验及各类科技制作,以调动中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中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彩色影子”为案例,开展科普知识教育。首先,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形成的手影加以任意创作,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最后教师提出具有较强科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一,影子有色彩吗?是否一定就是黑色?二,一个物体是否就只有一个影子?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及认知经验,对这两个问题加以思索,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实验仪器,进行彩色影子的演示,在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然后将学生加以分组,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在实践中验证自身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实验完毕后,教师让每组学生进行实验结论的汇总,教师与学生一道,揭示彩色影子形成的原因。
3.2 学校要依托教师资源,创建科普实践平台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及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借助自身教学资源优势,积极为中小学生打造科普知识宣传及科普实践的平台[3]。组建“科普实验班”及“科普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组织,点燃学生的科普知识研究热情。“科普实验班”与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要做到有机统一,既不占用专业课程时间,又要保持其连续性,可选在周末开课,在课程内容学习上,诸如平面镜成像、光的颜色、太阳能利用、光谱等都可以作为科普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在科技制作上,可以相应的进行万花筒、太阳能风车、魔盒、潜望镜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学校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开展科普案例的研究制定及科普教具的制作工作,以有效配合学科教学及科普教学的实施。
3.3 联合相关单位,开辟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我国自实施“科教兴国”及“科学发展观”战略以来,颁布实施了《科普法》,并加大了科普公共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起了覆盖范围广泛的科普单位组织体系,各种科普馆所遍布全国各地区[4]。学校可以联合这类科普单位,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实践活动,开辟出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例如,南宁市的众多中小学联合了广西科技馆,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开展实施了一些科普实践活动,诸如“物理科技展”、“科普大探险”、“玩转科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取得了良好社会评价的同时,又形成了充足的科普案例,能够为学校科普教育所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3.4 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科普机构组织要切实发挥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科普馆所,诸如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普教育作用,一方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普知识读物和科普产品展览,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建设,为中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实验创造条件[5]。
山东省科技馆注重强化自身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包含物理、地理、海洋、材料、能源等多方面学科内容的科普展品,还着重强化了青少年科技产品制作、科普产品展示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在科普工艺活动组织开展上也卓有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成为科普馆所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典型范例。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发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更加凸显出自身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家、教师、学校、科普单位都要重视科普教育的重要地位,通过完善科普知识宣传及实践渠道,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关文章:
5.中国科协多管齐下科普“中国梦”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负担过重损害了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了正常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加重了群众负担、破坏了政府和教育的形象,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佳木斯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佳木斯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我国多数地区都会出现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的情况,这有悖于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目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开展很不利;目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减负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习负担不只是心理上的负担,主要是教学教材过多、所学课程和作业过多,以及考试和课后的辅导班所产生的负担过重等原因;还包括观念深层的复返。本文主要对佳木斯中小学生产生学习负担重的原因进行份详细,并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在我国教育的建设工作中,一直都存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的困扰,这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障碍,也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普及发展。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超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素质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学到优质的教学内容。教育部门要清楚地认识到超重的学习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并且要重视减负的意义,使素质教育能完善落实。
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发布了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各级地方的教育部门也都在进一步强调落实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减轻的工作。然而,在佳木斯地区,还是存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超重的情况,个别的学校不但没有减负,反而形成了加负的现象。
第一,中小学的学生在学校时间太长,有很多学生都是在早上六七点钟就去学校,到晚上十点以后才放学回家,全天的课程非常满,甚至还在晚上加自习课。
第二,中小学教师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太多,相关的数据统计,很多学生每天都要做两个小时的作业,甚至时间更长。毕业班的作业更是多不胜数,使学生每天回家都沉浸在如山的作业中,进度慢的学生前半夜都可能完不成当天要做的作业。
第三,学生的教材辅导材料太多,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导资料,不光学校给订购,每个班级的老师也会让学生买规定的资料,甚至有的家长看见好的资料也会给学生买。各种课后辅导、资料大全等各种各样的资料已经完成充斥了学生的书包,让人看着都头疼,这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
第四,学校组织的考试太多。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估方式就是考试,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有很多学校每隔两三天就会组织一次考试,周考、月考、章节考,还有模拟考试,联合考试,会考等等各种名目的考试,让学生每天都沉浸在考试中。尤其是年级越高,考试也就越多,学生担负的学习任务更是沉重。
第五,课程的辅导太多。在佳木斯地区,存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的周末就一直沉浸在各类的培训班中,除了文化课的辅导班,还有兴趣辅导班。就连寒假暑假,学生也没有过多的休息时间,对身体的健康更是不利。
第六,教师带来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很多教师会课堂上都会有惩罚的措施,如果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不好,或者考试没有考好,都会遭受到教师的指责甚至打骂,有的教师直接按考试的名次进行座位安排,并对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进行讽刺,谩骂等情况。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面对学习的时候也会出现逃避、恐惧的现象,甚至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等情况,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1 操作层面的对策
2.1.1 改革教育管理。首先,必须理顺各部门的管理关系,防止“政出多门”及“管理真空”现象,实行统一管理。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教育管理社会化、社会管理统一化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障。其次,在学校内部,也要对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教师工作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必须对评估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变封闭为开放,将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2.1.2 完善课程设置。要想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要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科学的安排,对意义不大的课程进行相应的精简,内容相似的课程也可以进行合并,分阶段进行教学,对于没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也要做出删减,使中小学的课程层次感分明,能突出学习的重点。
2.1.3 改进课堂教学。谈“减负对策”提的最多的就是“提质减负”,“提质”从何而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会呈现一个波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自身的规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1.4 优化作业设计。长期以来,教师在研究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指导学生怎样完成作业方面做得不够。由于有现成的练习册、作业本,又没有作业时间限制,教师留作业只说多少页、多少题,随意性很大。再加上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使得作业量大一直是学生过重负担的主要成因之一。压缩作业总量,降低难度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固然重要,但使作业变得更富有创造性、趣味性,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更重要。
2.1.5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过去教师要在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教师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增强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让校长和教师变被动“减负”为主动为学生“减负”。
2.2 观念层面的对策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除了操作上和制度上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外,人们的观念乃是“减负”的最后堡垒,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
在教育价值观上,应该明确人是教育的核心,最理想的教育价值是人的完善发展。不只看近期,更要看长远、看终身;不只看少数,更要看多数、看全体;不只看分数,更要看全面的素质。对待成绩,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教会学生用平常心看待,能客观地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和提高的办法。
在人才观上,要破除学而优则“才”的观念,不能认为只有成“家”才是人才,要承认每个人的素质潜能各异,各人成长的道路不同。用一个统一的“高分标准来要求、塑造每一个人,这既不科学,又失之公正。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改革评价制度和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有奔头、有作为。
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精简,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精简,不要让学生整日沉浸在学习的痛苦中,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能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快乐。还要注意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要将教学的质量提升上来,使学生能全方面地发展,不要只是嘴头上所说的减负那么简单。同时,相关的教育部门还要做好监督检查的工作,使佳木斯地区的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负担真正减下去。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医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开拓,如何写好医学论文,就成为年轻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课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医学论文尽管内容千差万别,但写作仍有一定程式,多年来已形成了适用模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的主体项目应包括:(1)文题;(2)作者署名;(3)摘要;(4)关键词;(5)引言(由此起才进入论文正文);(6)材料和方法(或改为临床资料分析);(7)结果;(8)讨论;(9)参考文献。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
写论文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将论文付梓发表,以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共鸣、争论、加深对论点的共识。文章能否刊出固然主要看质量,但也不可忽视投稿这一重要环节。
稿约是各种医学杂志编辑部为使来稿符合该刊的性质、任务、内容的编排格式而制定 的带有“法规”性质的文件,它的直接要求对象是作者,不同的医学期刊其稿约亦不尽相同,或者说大同小异。
稿约(又称投稿须知)通常刊登在每年第一期的末尾,要求投稿者务必参照此规定写稿。
E.J Huth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美国内科学记事编辑)1982年在其编写的《如何写作和发表医学论文》一书中将写作和发表归纳为二十步,可供大家参考。
1)所写论文能否用一简单句子说明信息,其实亦即初步的主题。
(2)是否值得写?以前有无类似的报道,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又可从以往作者的报道中有所借鉴,如表格的设计等。
(3)论文的重要性。作者在论文中能否提出某些新论点或实践经验,供争论或参考。
(4)根据所投杂志,写作时宜限定读者对象。
(5)仔细浏览拟投稿杂志内容,了解该杂志性质,是否国外发行。
(6)检索文献,通常从近5年开始,如资料不足,可再往前找5年,直到满意为止。
(7)考虑参与本论文写作的作者名单。
(8)分头收集、整理原始资料。
9)仔细阅读稿约,这是动手写作前的重要步骤,务必符合其规则,所谓投其所好。
(10)论文基本结构,是属论著、病历报告抑或综述。
(11)列出原始草稿提纲。
(12)写出草稿原文。
(13)推敲、修改稿件至满意为止。
(14)用准确、简练和流畅的文体书写。
(15)应符合科学性要求。
(16)选用适当的图表。
(17)重修底稿以达到刊出要求。
(18)复印留底,论文附介绍信寄编辑部。
(19)答复编辑部来函的有关问题,修正后迅速寄出。
(20)对将刊出的稿样细心、认真、逐字校对后(所谓校红)寄回编辑部,静候佳音。
当然退稿是完全有可能的(目前有的杂志不录取也不退稿),就中华牌系列杂志而言,中稿率在15%-20%之间。一般退稿有如下原因:(1)科学性差;(2)不符合该杂志宗旨;(3)近期已有类似文章发表,本文又无新意。作者接到退稿后要仔细寻找原因,是否修改后投另一家杂志编辑部。总之,不应把退稿看作失败而灰心,应看成是一次写作练习,只要锲而不舍,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多年来中外文期刊对论著文章的结构已形成了通用模式,正文内容主要由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and)讨论(Discussion)等部分组成,英文简称为IMRAD。此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其具体情况改动,如临床研究时可将“材料和方法”改为“临床资料”。现分别介绍如下:
2.1 文题
读者在决定是否阅读此文时,首先要看文题。因此文题应该具有吸引力,能准确概括论文内容,提纲要领,点明主题,做到文题与内容相符。
总的要求是简明、醒目、有吸引力、紧扣文章内容。文题在15个汉字以内为宜。因为标题太长,记起来费劲,念起来吃力。如果标题实在太长而又不能省略,可通过副标题方式处理。但标题简短也要适度,太短而令人费解同样是不可取。
此外,要避免题目空洞和笼统,如“计算和检索”的标题就太大,令人摸不着边际。当前的趋势是,文题不加冗长套语,如“初步探讨”、“……的观察”,“一些想法”等一类词完全可以省略。学术性研究论文中应少用疑问性标题,如“有无……”、“何时……”、“如何……”等。
文题只是文章的标签,并非具体内容,因而一般不需用完整的句子,不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文题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表达,如“药物依赖的治疗及预防”。文题中避免使用非标准化缩略语。
2.2 作者署名
论文作者对内容负责,又作为文献检索中的作者索引供读者查询和联系。
作者署名不宜过多。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资料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有贡献者可以列入文章最后的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国人,应征得本人同意。人名后一般不注明学衔职称。
作者单位地址书写格式通常由小到大。并注明邮编,例(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呼和浩特,010010)
2.3 摘要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使读者和编辑审稿人一目了然,从而大大节省了他们的阅读时间,能在最短时间内让读者决定是否值得进一步详读全文;对审稿人来说,这是取舍该稿、是否录用的第一步。
在50年代以前的科技文章中尚无摘要的内容,由于其后科学突飞猛进,期刊激增,人们形容为“信息量爆炸”,各类期刊全世界以每10年25%的速度递增,每年出版的科技论文在400万篇以上,为了大大节省编辑部和读者的宝贵时间,60年代国外首先提出科技论文应附摘要,《中华医学杂志》(CMJ)英文版1972年也提出要求附摘要。80年代加拿大温哥华一个研究小组进一步提出结构式摘要,即要求有摘要的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要求摘要写法分成四部分,分别冠以要素的标题,使读者无需查阅正文即可基本了解实质性内容。
论文摘要又称文摘,必须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字数在250个汉字左右。摘要又分报道性(informative)和陈述性(indicative)两种。前者又称资料性(信息性)摘要,它具备四要素,能指明文章的实质内容。后者又称指示性摘要,指明文献主题范围,多用于实验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论文,着眼于“目的”要素,摘要应概括论文的主要论点、分析过程和结论。
总之,文摘是全文的精华,不可加进解释和评论。用词精炼,结构严谨,采用第三人称写法,避免使用非通用的缩略语,不用疑问句和感叹句。没有图表中内容,不能出现文中的角号。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某些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理性认识,自觉地把握该现象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就是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论文是表述这一认识成果的文字形式。真正称得起体育论文的文章,不是从提笔开始,而是在写作之前必定有一个前期的研究过程作为基础,题目也是早已选定的。论文质量取决于“想、做、写”的总过程,即使是写作水平有限的教师也会在撰写体育论文过程中得到提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体育论文格式相关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某些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理性认识,自觉地把握该现象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就是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论文是表述这一认识成果的文字形式。真正称得起体育论文的文章,不是从提笔开始,而是在写作之前必定有一个前期的研究过程作为基础,题目也是早已选定的。论文质量取决于“想、做、写”的总过程,即使是写作水平有限的教师也会在撰写体育论文过程中得到提高。
前期的不同研究方法,决定了后期相应的体育论文体裁形式,常见的几种形式:
(一)实验报告类体育论文。运用实验方法搞研究,要在报告中说明假设、实验因素、实验对象、受控干扰因素、测试、统计、验证假设。
(二)观察报告类体育论文。运用观察方法搞研究,要在报告中说明观察目的、对象、项目、结果的统计整理。
(三)调查报告类体育论文。运用调查方法搞研究,要在调查报告中说明调查目的、对象、抽样方法、问卷的发放与收回、统计整理。
以上三种研究方法中,较多地运用了自然科学的操作程序,相应的体育论文形式也接近自然科学论文。顾名思义,报告的文字要求切实简明,不需要铺展详述,切忌渲染描写。
在肯定上述三种方法及其论文形式程度较高的同时,国际学术界历来认为教育、体育之类的研究内容,简单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容易失去教育、体育的特殊性,在构思设计和立论行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教育、体育特点。
(四)体育教育史志性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育史中的人物、事件、思想、制度、方法等内容,经过收集史料,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新认识。
(五)体育教学论证性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学实践或理论中的某一问题,运用新的价值观或新的方法重新审视,进行逻辑性的整理与构建,做出必要的论证,从而建立新的结论。
(六)体育教学经验性体育论文。对于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经过筛选、分类等过程,提炼出反应本质属性和一般规律的内容。关于经验性的体育论文,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关心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从认识论的层次考虑。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之所以称得上理论,正是它寓含着来自无数个别事物中的一般,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正是理论赖以产生的资源。
2.从方法论的层次考虑。所谓经验是指从个体过程中,已经抛弃了个别细节,完成了许多抽象过程,体育教学的操作,经过理性认识的升华,自然也就有了科学的品味,如果只停留在记叙一种简单过程,那就不足以称为论文了。
3.从操作层次考虑。要把经验总结的性质和功能区分清楚,首先要避免述职性,就是写作的宗旨是叙述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多大成绩,以期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评价,因而,作为论文的经验总结应是表述新的认识,才能进入交流领域,其次要有一定的规律,才可能有严格的区别。
4.面对广大体育教师撰写的体育论文,大多是经验性的总结这一现实状况,为保护撰写者的这一积极性,应肯定和提高这种形式的科学品味。
(一)信实性。体育论文的科学性取决于论文的可信与实在,主要显示如下三点:
1.事实依据。来自调查、观察和测量的各种数据,以及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上的统计结果,才具有说服力。这些数理统计除了可按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外,还可用电脑统计等科学方法,绝对不可用推理的方法来说明事实依据。
2.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的理论结果,受到实践和历史的考验,许多学说、观点、方法已广为专业同行者的认同,并列入工具书、教科书及典籍之中,援引这些内容也可以作为体育论文中相应的内容理论依据,但需完整、准确和贴切。
(二)逻辑性。体育论文的体例要规范,论述要合乎逻辑要求;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标题之间避免交叉混乱;论文的顺序要清晰,前后思路要统一。
(三)新颖性。体育论文只有表述新的认识,专业同行才会看,撰写的文章才有交流的价值,重复、再现性的内容,简单的堆砌是难以成为论文的。为了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就必须知道前人研究的课题中已经说了些什么,为此,收集前人的问题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一)体育论文的题目
题目是全文的名称,具有概括性,要涵盖全文的内容。题目要反映体育论文的特点,反映出所要表述的特殊性内容。这样,一篇论文的名称才会与同类其它论文有所区别。例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这样的体育论文题目,很难反映出该文的特殊性,即使文中有些独到的见解,可惜还是没能从题目中反映出来。
体育论文题目要确切,避免过于宽泛。题目中的名词概念,不要用的太大。例如,《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智力》,这里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智力”都比较宽大,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很难说明这么大的概念,如果小一些,“沿着改进了什么方法?”、“提高哪方面的质量?”、“发展了哪一种智力?”这样的思路思考和命题,题目就可能比较准确、切实。《改进途中跑技术,提高短跑速度》这样的体育论文题目就比前面的题目小,表达得就比较确切,而且,只有这样,论文才容易写,才可能写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题目大而不当,内容就十分容易流于空泛。反之,题目太小也很难体现研究价值,如《剃光头与提高游泳速度》。
题目的逻辑关系应当准确,防止同义重复和概念不清之类的问题。例如《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这样的体育论文题目,严格地说是有逻辑缺陷的,因为体育教学本身就是美育的一种内容和途径,题目有时限于字数仍不明确时,可以在下边加一个副标题,对文章的内涵进一步的提示。
(二)体育论文的署名
这是体育论文归属性的标记,也是表示作者对论文既承担责任,也享受权益,因而应该署出作者单位的全称和姓名。署名应符合研究与撰写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合作完成的,主要合作者不要遗漏,向期刊投稿或参与学术征文和讨论,应标明通讯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
(三)体育论文的引论(也称:辅论或副论)
引论部分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对于体育论文的轮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引起读者对于下文主要内容的重视和兴趣,并为阅读全文作好思想准备。引论部分包括题目的解释,选题的缘起,同类体育论文已有的成果,以及此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这一部分具有自我评价的性质,因而要力求客观、公正、适当。既不溢美吹嘘,也不客套做作。引论文字不要太长,包括关键词,一般也不超过全文的1/10或1/8。
(四)体育论文的本论(也称:主论或正论)
这部分是体育论文的实质性内容所在。具有创建性的命题作为论点提出,相继大量篇幅则是充分论证观点的正确与合理。一篇优秀的体育论文,必定提出了明确的论点,而且或多或少地具有创建性,不少体育论文在这方面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论点含糊不清,也缺少新意,有些经验性的体育教学论文,所提论文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命题陈述形式,仅仅还是散乱地隐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比如有的论文强调“三基”,有的强调增强体质,但都没有提出新的论点,所以难以升华。其次论证思路要清晰有序,依据充分,要用典型事例来证明其论点。
(五)体育论文的结论与建议
为了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要特别重视结论。结论可以独立成为体育论文的一个部分,结论要简明,篇幅一般短于引言。如对于成功还是不足之处,是大面积推广还是继续实验?还应提出准确、评价性的建议。
(六)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后著录,即按论文所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1.专著的著录项目及格式为:主要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数
例如:[1]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
2.连续出版物的著录项目格式为:作者.题名.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如:[1]耿培新、曹卫民.对开发体育校本教材的几点认识.中国学校体育,2005(4):4
参考文献主要是索引性的,它明确标示引自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既体现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又表明了学术的继承性和严肃性,以便读者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核实数据或共享资源。
(一)选题。体育论文的选题反映了研究者的信仰、知识、习惯、兴趣以及价值观念,因而应该通过自已选题,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结合写作进行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既可以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立论的起点,又能通过收集有关必要的资料,作为引用的论据。为此,积极地储备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注意定义的准确性。体育论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性定义,应做出此定义的界定表述,以便交流讨论,避免引起误解。
(四)文章从写提纲、修改提纲开始。有了好的提纲,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提纲可以写成两级或三级标题的形式,成文后也免去大的改动。
(五)数据要准确。体育论文中希望提供量化的内容和数据,必须是准确为前提,测量与调查的原始数据尤其要准确,测试条件要规范统一。运用数量统计分折所得出的结论性效果,一定要进行体育统计学的检验。
(六)文字要力求平实。论文的科学性要求论文撰写尽可能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文风力求平凡朴实,不用描写,形容与渲染,也要忌避粗俗语言,论文的语言美就在于简练严谨。
(七)注意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不同于科学技术行为,它是研究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锻炼行为效果和规律为主的。因此,体育 教学论文的撰写是科学研究的行为之一,只有对体育教学研究得越深,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八)写关键词。可将文中最能表达论点的关键用语表述在“摘要”前,引起读者的关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特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告提纲。
报告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综述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参考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1、文献综述的格式(包含四部分)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
主题: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对主题进行扼要总结。 参考文献: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3)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4)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6)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注意事项
①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
②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③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④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及相关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3.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3.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3.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3.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3.8 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4、如何写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4.1 科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在2006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选题确定后,就要定题目了。题目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很容易写成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也没有能够解决,论文还是没有分量,华而不实,难于完成;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一个角度,把题目缩小。因此确定 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鹜远,贪大贪深,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题,自己毫无基础和准备的题。题目的大小,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大题可以小作,小题可以大作。关键还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角度,如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学科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深人其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新见解,把这个问题的难点和症结找准了,科学地给予解决了,那 论文就很有分量。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确定主题和论证的角度,除了量力而行外,还应注意要从自己有基础、了解的事情着手。
比如,编辑部收到过这样一些来稿,有的基层作者写的题目很大,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等,这类稿件题目很大也很泛,从他们所掌握的资料,很难做那么大的课题研究,写的论文很空,东抄西拼,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见解缺少理论的依据,因此这类稿件很难被采用。还有一些行业外人士写黄河的裁弯取直,所写的稿件缺乏对水利知识的了解,研究的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东西,缺乏理论基础,这样的稿件也很难被采用。
4.2 科技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以汲取和继承,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可以避免和防止。应该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博览广搜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完成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因此写提纲的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对搜集的材料,要进行分析、提炼,保留那些能说明论点的例证材料。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局部要服从整体。单从某一局部看,有些论点和例子可能是精彩的,但从全局确定的基本发展线中看,它插不进去,用不上,只能割爱。
科技论文应有说服力,为了有说服力,就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并且论文要有层次。
4.3 科技论文的撰写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当然,文气的通畅,文字的华美,还是必要的。该用排比、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重点、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的地方,还是不能吝惜笔墨。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量体裁衣,从内容出发,为内容服务,句无虚发,字无浪费,这是基本原则。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还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总会发现尚需修改之处,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论文的起码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实的根据;言之成理是条理清楚,观点明确。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仅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即付诸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简略地说,可以说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实践效果。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基础与缩影。特别是在课程执行到今天,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研究,并把实践中的感性素材,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既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又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语文论文相关格式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
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写语文论文,可以写也就是说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研究的题目也可大可小。大到研究语文教学的原则理论,小到研究一篇课文甚至一句话、一个字词的读法教法。研究题目的大小,本身并不决定文章的优劣,大题目不见得好,小题目也不见得不好,关键在于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针对性,分析是否深入,总结出的规律是否有指导意义。
从目前语文教学研究情况看,语文论文中针对教材和教法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某一篇课文如何教,某一类课文如何教,识字课如何教,拼音课如何教,作文课如何教,看图学文课如何教……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教法。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当然还可以再研究.因为教法本身是一门富有活力的艺术,而不是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法绝对不会是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针对人们还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具体情况再进行研究,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
不过,如果我们研究的眼光只盯住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创新性价值的研究题目,写出的语文论文就往往会缺乏新意,难得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视野再扩大一些,从传统研究中着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拓展开去,寻找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题目的语文论文。比如说,我们 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向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课程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目的、课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们在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阶段都要学语文课。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叫“语文”。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怎样教、怎样学才算达到这门课的目的,这些问题虽然专家们已经谈论甚至争论得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语文的人都了然于胸.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文教师每天教的“语文”究竟是什么?这门课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些什么,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过,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语文课教学是不成功的。
吕叔湘曾说:“讲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教学时间很多,效果并不理想……”吕先生这话是20年前讲的,现在的情况也未必有多大好转。只要看看目前社会公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语文水平的低下(商店、报刊、电视,到处写错字,读错字,到处是不通的句子,学校中很多老师说不了普通话,板书极糟……),就可以知道学校语文教学从总体来说是低效益的,甚至是失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三大弊病,其中之一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是愈演愈烈.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成败问题,自然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它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不过,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地(而不是仅仅为完成上面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去上好这门课程,这里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拿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县.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的学生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发电报不会拟电报稿,十个字八个字可以说清楚的用了二三十个字还说不清楚,这就是没掌握好这个人生日用的工具.从教的这一面检查,就是语文课或语文老师还没有尽到职责。语文课既然是“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文章可做。时代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同以前就不同)、地域不同(比如大城市和小地方不同,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总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教师“帮助”的方法就可以大有不同。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比专家教授更有发言权,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来,充实甚至改写我们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法理论。
当然,涉及课程性质目的等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大的问题,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作为研究题目甚至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不可能人人都来做这样的大题目。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题目与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但却包含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就可能站得高一些,分析问题说得透一些。
另一个是教语方面的语文论文,即对教师教育教学用语的研究。教语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自身有它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它作为讲授教材、体现教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教材教法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师范院校都开设有各科教学法课。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之外,着重研究的是教材及相关的教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这门课本应是最具有针对性、最实用、最有可操作性的课,可惜它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教书的老师,没有几个承认是从这门课学会教法的。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过去这门课往往脱离实际。
这些年来,人们日益注重到对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语言的研究。实践证明,离开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法的研究是难以深入的。现在国家教委已正式下达文件,把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研究较多,对教法的研究要薄弱一些,而对“教语”,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语”这样的新格局。其中“教语”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大可以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这片土地,搞出一些研究成果来。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是宽广的。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它有什么特征?它与一般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下语言有什么不同?中学阶段或小学阶段教师口语分别有什么共性特征?对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等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交谈语等有什么特点?等等.结合地区特点,我们还可以研究对落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时使用教师口语的具体情况,在双语教学情况下教师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落后地区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等问题。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很多问题上都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人后尘,不人云亦云,甚至可以发前人所未发,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提供新经验。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著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白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确定,与平素研究的课题自然是相关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平时的研究课题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写语文论文时的题目最好不要过大,它是把自己平时研究范围之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个问题写出来。比如教语问题,如果把它作为平时研究的题目,那么不管是教语方面的活材料(口头实践材料)、死材料(著作、文章中已经刊登的有关论述)都可以注意搜集.但写文章时,可以只从里边选择一个点来做文章.这就是说,研究题目无妨大一些,便于扩大视野;论文题目则最好小一些,便于论述深入。小题目如果写得深入、写得充实,也可以成为大文章;反之大题目如果没有东西装,也会写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法学论文格式相关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法学论文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欲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亦称“法学学术理论文章”),必须既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坚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功底,又掌握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如下。
学术论文,也称学术理论文章。它是指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法学学术论文,是指在法学领域中对某个学术理论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且表述某些研究成果的论文。“学术”,是指有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和方术。“理论”,是指科学的论点、论据及论证的体系。法学学术论文,就其功能而言,它既是探讨法律科学问题,进行法律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阐述法律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法学学术论文,一般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法学学术论文,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论文中高级别的具有创造性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法学学术理论界的某个问题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学说,新的构想;或对以往的法学理论、法学观点有较多的新发展或深入开拓;或对法学中的旧学说提出不同的独立见解;或论证法学旧学说错误、疏漏之处;或提出新的法学预见、构想,启迪后人研究,等。凡法学学术论文,其要求均应如此。本文所言之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仅指篇幅一万字左右的立论方式的法学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等法学毕业论文除外)的写作,至于驳论方式的法学论文的写作暂不涉及。
(一)法学学术论文,一般说来应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术性,即指论文对法学学术理论问题具有科学的论证性;
2.理论性,即指论文运用充分占有的材料,经过严密论证将法学中某个或某几个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的思辩性。
3.创造性,即指论文论述的法学问题“发前人所未发”,探求法学中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或匡正通说的独创性。
4.专业性,即指法学论文对法学学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具有供法学专家、教授、学者研讨和交流的专业性。
(二)法学学术论文的主要要求是:
1.所研究和论述的法学问题,观点正确,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法制建设有促进作用;
2.能推动法学领域学术理论的研究向前发展;
3.具有学术论文的诸特点;
4.全文观点与材料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5.论证中逻辑严密,推理正确;
6.所用的法学语言准确、概括、精炼;
7.文风庄重,就事论理,据理立说,以理创新。
(三)从总结前人的经验观之,要写出质量高的法学学术论文,论文的作者应当具备相当高的素质。择其要者是:
1.具有相当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并能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实践中(如公安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匡正旧说。在研究中能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犯或少犯形而上学的、机械的、片面的等错误。
2.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功底,即在法律专业领域内发现新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证明,能独立地做出超越前人的新结论。
3.具有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科研能力和智力,即观察问题思维敏捷,概括事理水平较高,论证问题逻辑严密,创造新见能力很强。
4.具有不畏艰难,坚持真理的精神,即不惧怕研究中碰到的任何困难,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想方设法地去克服,为取得研究某个问题的成功而奋斗不止;在法学科研和写作中,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旧说,不畏权威,只唯实,只唯新;对于符合客观事实的真理敢于坚持,对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敢于作出。
由此可见,欲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必须加强上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四)要写出好的法学学术论文,作者应当具备某些条件。它们主要是:
1.充分了解法学学术界在自己的论文题目所含内容方面已有的成就。法学学术界已研究和争论的问题很多,对自己来说,应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研究的论文在法学学术界是否有人研究过?如果有人研究过,还应了解已取得哪些成果?如果对此有争论,应了解各种观点的论点及论据是哪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有在了解上述情况的条件下才能确定自己选择研究什么新问题(即选题),才能不再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不再作重复的劳动甚至是无效的劳动。
2.充分掌握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主要资料。掌握必要的资料是写好法学学术论文的基础。所谓必要的资料,是指写作论文所必不可少的资料。欲掌握这些资料,首先应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所有资料,经过筛选,择取主要资料,在写作论文时对它们妥贴地加以利用。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备料工作,必须做好。否则,写出的论文就缺少坚实的根基,质量自然不高。
3.有充足的写作时间。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编写提纲到行文写作、修改定稿等,需要很多、很长的时间。关于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时间,且不说写博士、硕士论文需要一至两年,即使是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也必须花费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既想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又想在十天半月之内一举成功,即使是写出来了,质量也不会高,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这是因为,写法学学术论文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科研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
4.有充沛的写作精力。写作法学学术论文,既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旦写作提纲定型,从行文开始,就必须集中一段时间,夜以继日地将论文一气呵成。如果自己没有充沛的精力,是难以完成此任的。由此可见,充沛的精力也是写出高质量法学论文的一个重要条件。
法学论文选题,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上的选题,是指法学科学研究中选定的课题。所谓课题,是指需要研究或讨论的法学学科领域中比重较大的项目。狭义上的选题,是指选定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指法学论文的标题(或称“名字”)。本文所言之选题,特指后者而不是前者。
(一)法学论文选题的作用
选题在论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论文题目选得准、选得恰当,写作就能顺利进行。所谓论文题目选得好是“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之说,就是这个道理。选题的作用主要有:
1.能确定研究方向。法学研究发展很快,门类繁多;法学中待研究的题目也不少。选定了某个题目,就确定了法学研究的方向和主攻目标。方向定得准,目标愈集中,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2.能促进构思活动。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为获得法学研究成果而进行劳动的体现,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反映出来的产物。它需要自己围绕学术论文的题目进行深思熟虑的和绞尽脑汁的构思和论证。选定一个好的法学论文题目,就能促进上述构思活动的深入顺利开展。
3.能指明写作思路。学术论文的题目选定之后能促使自己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入,怎样完篇;考虑应当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前半部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中间或后半部分;考虑怎样论证和运用哪些论据论证更有说服力,等。
(二)法学论文选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原则诸多,择其要者主要是: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法学论文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法律专业和法学学科的发展。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指导或促进作用。法学论文题目,应当有助于立法司法和教育公民守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推动作用。
3.有创新性。它是指该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根据这个题目写出来的法学学术论文,能填补本专业的空白。
4.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它是指自己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虽然有人已经写过,但内容不深刻或不全面,或有疏漏甚至是谬误之处,自己选定的题目,角度比他们更新,写出来的内容有较多的创见和发展。
5.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自己有主动的强烈创作欲望。实践表明,只有自己想写且非写出来不可的题目,经过一番努力研究之后创作出来的论文,才可能是高质量的论文。
6.符合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这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是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内的题目。法学学术论文,是法学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只有选定自己擅长的法学专业的题目,由于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厚,造诣深,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论证严密,质量甚高。
7.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法学专业知识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知识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写出创新突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学术论文。
8.本人力所能及。它是指根据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能写出来的能力,因为具有能写出此题的能力,就会在较短或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将法学学术论文写出来。如果某个选题很有学术价值,但因自己能力有限或不及,即使竭尽全力去写,其结果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这样就会事倍功半。
9.题目大小适中。它是指选定的法学学术论文的题目与所写出的内容要恰当。题目太大,由于篇幅或时间有限,就会草率成篇、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研究不会深刻;反之,题目过小,内容难以展开,说理不会透辟,因此,论文的质量也不会高。有鉴于此,必须注意所选择的题目大小应当适中。在是否选择大题目或者小题目的问题上,对于写出字数在一万至二万的学术论文而言,笔者主张小题大作。力争做到:“题目小,内容新,挖掘深,论述精。”
(三)法学论文选题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应避免盲目性。所谓选题的盲目性,是指作者不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外界的客观条件,灵机一动就定下选题。其结果,要不是写不下去,就是无法展开,造成写作半途而废。
2.选题应避免随意性。所谓选题的随意性,是指作者不下苦功,轻易定题。这样做,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选定的题目或者包括的内容太多或太少,或者写作难度太强或太易。题目包含的内容太多,写出来的论文会面面俱到没有重点;题目包含的内容太少,就深写不下去,写不出更多的深刻内容;题目太难,可能因为力不胜任写不下去;题目太易,即使写出了论文,其质量必定不合格,所述观点不会有创见。所有这些,都有碍于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
3.选题应当避免偶然性。所谓偶然性,是指本人阅读了他人的文章或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偶有所获,但认识不深,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就草率地选定题目,这样做,往往因考虑欠周,资料不多,因而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
欲写出高质量的法学论文,应当作好多方面的准备,其中,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
(一)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指研究的方法、步聚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筹划。制定研究计划,包括预先自我规定从哪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从哪些方面着手收集资料;再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等。只有这样,研究起来就会重点明确,方法和步骤井然有序,防止研究时顾此失彼和做重复劳动等情况发生。
(二)广泛收集材料
广泛收集法学论文资料,是指广泛收集与法学学术论文题目有关的材料。充分占有丰富的材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雄厚基础。这是因为:
1.充分占有资料,能了解到与论文有关的问题学术理论界研究到何种程度;哪些问题没有研究过;哪些问题虽已有人研究过但不深刻;哪些问题虽有旧说但需要匡正,等。这样,就能明确自己研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2.充分占有了资料后,能拓宽研究问题的视野并提高认识问题的整体高度,为使自己站在前人已研究过的问题的更高层次,为写出更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法学论文资料的来源,从大的方面观之,有直接地从社会调查、访问、实验中获取,也有间接地从书籍、报刊、文件、法规、电影电视、广播和其他文献中得到。收集法学论文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去查找;通过做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通过自己的平时观察和做实验获取。
收集法学论文资料的传统方法主要有:
1.自制资料卡片,上面写明资料的题目及简单内容,资料的出处、页码、年、月等;2.自己抄录;3.全部或部分复印;4.剪下自己订阅的报刊上的有关材料,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资料的方法可购买有关资料的光盘,可从电脑上查阅或者下载,等等。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包括:典型事例或案例、有关引文、法律条款、领袖的语录、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历史资料、数字、至理名言或格言、对立观点的论点和论据等。
收集法学论文资料应当注意:1.要全面地收集与自己的论文有关的材料;2.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3.再选择出写论文所必需的典型资料,以备待用。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自己被浩瀚的资料所困扰,甚至被它们搞得头脑发懵,良莠不辨,主次不明。
(三)编制法学论文提纲
编制法学论文提纲,是指在收集到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论证论文主题的需要编写和制作该论文结构的框架和体系。实际上,它相当于由序码和词语所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制作论文提纲十分必要。这是因为:1.它能促使自己从宏观上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由于编制提纲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接着按论证主题的需要,对必用材料的使用按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和调整;对不必要的材料忍痛割爱,等,因此,这就促使自己对全篇作合理的布局。2.它能使论文的框架视觉化。好的论文提纲能使论文的中心论点、下属论点及论据安排得先后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因而能使自己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3.能帮助自己在写作时,按已定的论文框架沿着先后顺序行文和避免重复。由于写作法学学术论文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有了一份详细的和纲目分明的论文提纲,能使自己按图索骥,流畅成文。
如果没有论文提纲,虽有腹稿,写作起来,由于写作时间较长,在论文写到中间或后半部时可能忘记前半部分已写的内容而又重复写上;或因时间长将应该写上的内容因遗忘而漏写,这样,就必定出现重复或漏写的情况,影响论文的质量。
编制法学论文提纲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1.确定基本论点,就是确定全文的表达中心。在此之后,再确定下位论点,即阐发基本论点的若干个小的论点。下位论点最好写出论点句子,使其固定下来。确定下位论点时,应根据论证基本论点(上位论点)的需要选用与上位论点逻辑关系最密切、说服力最强的论据。2.选定材料。选定材料,就是选定将要写入论文中的材料。此项工作应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选出最能证明观点(上位论点、下位论点)的材料,并将它们作为立论的依据。这些材料,应当少而精。选择和整理材料应当分清主次。在选定材料的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把选好的材料按问题分开;将证明每个问题的材料划分为一组;每一组的材料按使用的先后次序排列好。经过对材料作上述整理,又使其与论点连在一起,就便于下一步编制提纲。
编制提纲。要编制一份好的一万字左右的法学学术论文提纲,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有合理的项目
一般在法学论文题目之下,编制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例如,写明:第一,题目(中心论点);第二,三至四个分论点(下位论点);第三,一至四个论据。第二和第三项的写法,既可用标题写法,即用简要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又可用句子的写法,即用一个比较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两者各有所长,各人可视自己的需要择一。
2.采用有效地编制论文提纲的方法
其方法主要是:
(1)拟定标题,即自己给论文起名字。它要求标题能传内容之神,名副其实,使读者看了一眼便知:论文所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
(2)考虑构篇大小和顺序安排,既考虑全篇从哪几个方面,或按什么顺序展开、阐述基本论点(全文的逻辑结构框架);又逐个安排每个下位论点,再依次考虑每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并排列好,以备行文时使用。
(3)全面、反复地检查提纲,作必要的增、减或调整。
3.编写内容详简适当的论文提纲
提纲分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的内容只包括论文题目、下位论点,详细提纲除此之外还包括论证下位论点的各种证据。一般说来,宜编制详细提纲。因为编制这种提纲,一则能帮助自己全面地进行谋篇布局,二则能帮助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法学论文起草,就是在已掌握的材料基础上,按照论文提纲的框架,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初稿。起草,就是狭义上的写作,亦即论证论题。起草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1.起草,能把自己欲论证的问题,写成一篇法学学术论文草稿,并使其初步固定下来。2.起草如同“一朝分娩”,能使科研工作草创初成。这比在收集资料、编制提纲那个“十月怀胎”阶段的工作又前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一)起草必须对论题进行充分、有力地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对论文的中心论点进行说理的证明。古人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做学问和写论文就是要“聚”、要“辨”。“聚”,就是收集资料;“辨”,就是分析、研究、起草的过程,就是提出论点、论据和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提出的论点,应当符合正确、严密、鲜明、集中和深刻的要求。提出的论据,应当符合真实、典型、恰当、新鲜的要求。进行论证应当符合讲透道理和使“据”与“证”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
(二)在进行论证过程中,可采用事实论证、事理论证、比较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形式
1.事实论证。
所谓事实论证,就是运用客观事实资料作为论据而展开的论证。它是常用的、简便而又准确的论证方法之一。事实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夹叙夹议、纵横并举、点面结合、连续排比、优劣对比、有总有分等方法进行。事实论证的一般要求是:既可以用重大的客观事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等,也可以用平凡的客观事实(如一般事例、案例、数据等);应尽可能选择运用人们知晓的客观事实;事实材料应力求新颖,富有说服力。
2.事理论证。
所谓事理论证,是指运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生活中的道理、哲理或名言等作为论据展开的论证。事理论证可用一般的事理论证(讲清道理)和引证(引证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格言、成语、警句等)两种方法。采用事理论证应当注意做到:思想敏捷,说理透辟;引证的内容准确、典型、恰当和自然,能点石成金。
3.比较论证。
所谓比较论证,是将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常用的有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差比论证三种类型。(1)类比论证,是指把本质上有相同或相似点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已知的甲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导出乙事物亦具有这种属性的论证方法。采用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以类比的事物必须同属一类事物;同类事物相比,必须有本质意义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2)对比论证,是通过对两种对立的事物的对照分析来进行说理的方法。它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说理的方法之一。对比论证可采用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就是横向比较,即将相互对立的这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或一事物的这一方面与另一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以达到分辨是非、褒贬好坏、扬善抑恶的目的。
“纵比”,即纵向比较,是通过对某一事物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形的对比分析,以揭示事物现实与历史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横比和纵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对比的着眼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论证社会主义的法律或某种法律的优越性时,可以采用对比论证中的纵比方法。(3)差比论证,是通过具有差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论题的方法。采用差比论证时应当注意:既看到它们的相同点,又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差异比较分析中,着重点放在不同点上;为充分揭示出差异点,应当善于从不同方面去发现差异点。在比较中国法律与外国法律、民法与刑法的差异时,可采用这种论证方法。
4.因果论证。
所谓因果论证,是指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材料,对论文所确立的论点进行的论证。因果论证可采取并列、层递、转换、推论等方法。(1)并列法,是指运用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同类性质的因果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2)层递法,是指通过逐层、连续地阐明事物的多方面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此法,通过逐层地阐明因果关系,使人们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看到事物的本质。(3)转换法,是指通过阐明事物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必须首先弄清从一个角度看,此一事物是因,彼一事物是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彼一事物是因,此一事物是果的这种因也是果,果又是因的复杂关系。(4)推论法,是指凭据因果关系用已知推论出未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已知事实与未知事实已有因果关系;推论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要求。
除了运用上述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归纳法。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它们亦是写作法学学术论文中运用证据证明论点的常用方法。
(三)法学论文写作应注意正确地使用法言法语
法学论文的法言法语,要求具有准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论辩性。准确性应体现出用词贴切和造句恰当;抽象性应体现在概括、简洁和精要、深刻;逻辑性应体现出合乎逻辑合乎事理,严密有序;论辩性应体现在从正面论述和从反面辩驳两个方面。法学学术论文的法言法语,应用法律专业用语。例如,法的本质、国体、政体、犯罪、犯罪构成、罪责自负、证据确凿、定罪量刑、罪刑相应、畸轻畸重、法人、有独立请求的第三人、自然人、行为能力、责任能力、连带责任、事实婚姻、法定年龄、责任能力,等等。
(四)法学论文起草过程可以采用的两种写作方法
1.一气呵成法。所谓一气呵成法,就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按照提纲的先后次序,一鼓作气地、从头至尾把全文写出来。这时,不管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诸如观点不深刻,材料不充实,结构不严谨,以至某些文字不通顺等,一般不作修改,将它们留在全篇初稿完成之后再考虑。采用此法,能使自己思路不中断,集中一切精力和时间将论文的轮廓描绘出来,保证写作的进程。如果在写作过程中为修改或增加观点,考虑如何遣词和造词等停顿下来,就会中断思路,分散精力,妨碍一气呵成。正因为如此,此法是一种最普遍的起草方法,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2.分块合成法。所谓分块合成法,是指作者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先写提纲中自己已考虑得比较成熟的部分,然后写完其余部分,再排列组合成一篇完整论文的方法。采用此法,自己不受提纲中部分与部分之间先后次序的限制,对某一部分认识成熟就写那一部分,然后,再“养精蓄锐”,集中精力“击破”其他相对难度较大、初时考虑还未成熟的部分。上述两种起草方法各有优劣,至于自己采用哪一种,应根据本人的情况决定。
(五)法学论文写作时需正确运用引文和加注
一般而言,法学论文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引文和加注。对这两个问题,必须知晓。
1.关于引文问题。
所谓引文,是指在法学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论证上的需要,引用经典著作或文献中的内容、法律条款或其他内容的原文。引文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自己对论题的论证力。引文时应当注意两点:引文在论文中应尽量少而精,切不可求多;引用经典著作、文献资料,不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而应当按原著的本意引用。引文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经典著作、文献或法律条款中的字、句、段、条、款等,作为论证之根据。直引时应当注意:原则上,直引的内容须与原文相符,不能有任何差异;没有正式公布的文献资料、法律条款、内部文件等内容,一般不得引用。
第二种是意引,即对经典文献、法律条款等原文经过作者加工、改写或概括之后引用其主要意思。意引时应当注意:意引写出的内容相对原文应当浓缩;意引的意思必须符合原文的意思,不得篡改或歪曲。法学论文引文的方式,常用段中引文而很少用提行引文。段中引文,是指将引文加写在论文之中。如果是直引,应在引文的首尾字之上加引号;如果是意引,可只在引文前加冒号,也有的不加冒号而加逗号。无论直引或意引,均需注明引文的出处。
在引文问题上,当前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即有的作者,既不考虑被引之文是不是精典之述,也不管是否与引文能质证相符,而大段大段地引用外国不知名的律师、法官等人的话语,以充自己论文的字数,简直是良莠不分,兼收并蓄。这不仅削弱了论文的论证性,而且使人感到有拼凑文章和外文资料汇编之感。其效果是十分不好的。对此,应当以此为戒。
2.关于加注问题。
所谓加注,就是注明出处。其作用在于使编辑和读者知道引文出自何处。加注有四种方法:段中注,即夹注,将引文用括号标明;脚注,即在有引文的页脚注明出处;章、节注,即注在一章一节之后;尾注,即把注附在全文末尾。
(一)法学论文的修改
修改就是改正论文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修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其理就在于此。正因为如此,法学论文的作者应当把修改当作一项再创造。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决不可有凑合和厌烦情绪。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会有对论文草稿进行反复修改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把论文修改好。
修改有重要意义:1.能更加深刻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修改,能促使自己一次或多次地讨论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思索,使认识进一步深化。2.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在修改过程中,自己对草稿中的某些字、句、段进行推敲和修改,使论文表达的意思更准确,亦即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修改包括两个内容:1.从内容方面应当考虑修改的是:写作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是否明确;下位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合拍”;论据是否充分、有力。2.从形式方面应当考虑:题目是否简明、贴切;论证是否深刻;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面是否合格。
修改的具体方法是:增、减、删、换、移。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还应当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再修改: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修改;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修改;听取同行意见后再修改。
(二)法学论文的定稿
就是把已修改过的稿件,眷清定型。眷清应用稿纸,一般以用20×20,每页400个格的稿纸为宜。眷写时,应用蓝色或蓝黑墨水眷写。眷文务必做到字迹工整。眷清时应当随手标上页码,以免串页。眷清之后,再将全文检查两至三遍,对不当之处还可以更正,直到自己认为没有任何错、漏和自己感到满意为止。目前,已广泛用电脑打印。印成后,也应当反复校对。成文后,最好留有软盘。只有使论文达到这个程度,一篇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才算最后完稿。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论文的相关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在2006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以汲取和继承,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可以避免和防止。应该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博览广搜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完成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因此写提纲的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当然,文气的通畅,文字的华美,还是必要的。该用排比、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重点、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的地方,还是不能吝惜笔墨。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量体裁衣,从内容出发,为内容服务,句无虚发,字无浪费,这是基本原则。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还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总会发现尚需修改之处,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论文的起码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实的根据;言之成理是条理清楚,观点明确。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仅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即付诸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简略地说,可以说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实践效果。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