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美术教育学科的地位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近些年来,在初中美术教育这个领域里,美术教育功能也得到了拓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美术教学越发显示出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不仅能让学生领悟到艺术的魅力,更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探索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太重视美术教学,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作品时,总会和学生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缺失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引导其有效感悟。
一、精选内容,巧设问答,引导学生发现、感悟
美术欣赏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在融入美术作品意境的同时和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这种活动不仅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创造力,促进其内涵的提升。鉴于以上观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方面明确美术欣赏课的特征,找准欣赏的侧重点,在讲解时做到详略得当,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引导其思考;另一方面改善教学方法,抛却以往“以书为纲”的模式,采用问答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其欣赏。对于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的设置,笔者会在课前精心选择,结合学生实际挑选特点鲜明的作品让其欣赏,突出侧重点,引导其领会、探究。如,在讲国画时,笔者选择了齐白石的经典作品《他日相呼》,在讲解之前先介绍了齐白石的生平故事和作品风格,进行欣赏前的铺垫。随后,笔者着重讲解作品形象的寓意,引导学生联想,让其融入画面情境感受体验。令笔者惊喜的是,学生欣赏没多久就体会到了作品中的淳朴气息和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问答上。如,在讲《纺织女》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并适时抛出以下问题:画面可分为几个部分?妇女前后衣着有什么不同?纺织厂的条件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不用笔者慢慢引导,学生就能有方向地思考,适当地交流,有效把握画面传递的信息。由此可见,美术欣赏课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师生的配合,还需要合理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创设情境,开展讨论,鼓励学生欣赏、领悟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离不开具体的形象,课堂上的视觉效果往往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紧扣美术作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欣赏作品,促进学生欣赏、感受、讨论、分析,深刻领会作品内涵。如,在讲杜键的作品《在激流中前进》时,笔者先播放音乐《黄河船夫曲》,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浑厚短促的喊号声,学生很快就融入情境,开始体会船工的艰辛,与创作者产生了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等到差不多了,笔者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并和同学分享。课堂氛围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七嘴八舌、畅所欲言。笔者认为他们是真的看懂了作品,才会有如此多的感悟。过了一会,笔者让小组代表发言,谈谈其小组的欣赏总结。有一组说得很好:“《在激流中前进》这幅作品色彩凝重,线条粗放,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船小、浪险、人艰的特点,着重描绘的是船工惊人的力量和坚毅的品格。”这样的分析很到位,很精彩,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同,说明其已经深刻体会了作品的内涵。此外,教师要促进学生欣赏,在传授学生有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促进学生与创作者的共鸣。为此,笔者会适时地开展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分享。如,在欣赏油画《粮食》时,考虑到该作品内涵积极向上,对学生素质发展有利,笔者就让学生欣赏、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得出感悟:爱惜粮食,珍惜当下。由此可见,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帮助其融入情境,身临其境地感悟,在获得与创作者共鸣的同时产生独特的感悟。
三、丰富内容,自主鉴赏,促进学生交流、学习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美术作品,进行自主鉴赏,以此拓展其学习天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适当地点拨学生,帮助学生接触、积累、内化知识,促进其艺术修养的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主要内容是水彩、雕塑、建筑和工艺品,教师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不局限于教材,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认知。如,在欣赏雕塑时,笔者会按风格和流派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让其意识到雕塑是一种实体艺术。其间,有学生很喜欢雕塑棱角艺术的美感,笔者就会推荐其欣赏相关的作品,如吕德、罗丹等人的作品,进一步挖掘雕塑作品的内涵。此外,不同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在性格、修养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导致其对作品的见解会有分歧。针对这一点,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有效化解,让学生采用自主欣赏的方式,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特别的见解,教师对此不能大惊小怪,而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学生,在给予其肯定的同时发散其思维,实现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有一次,笔者让学生自主欣赏《播种者》,为了让其充分欣赏,体会美术作品不同的内涵,笔者便把凡•高和米勒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其对比欣赏。学生在了解两者的创作背景后大胆评论,积极地欣赏、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两幅作品的异同,说得很有道理,让人惊喜。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上好欣赏课,教师就要在课前充分准备,用心理解作品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突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给学生一滴水,学生就会还教师一片海,教育的快乐就在于此。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也在加速,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创新,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深入调查分析我国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缺乏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限制了学生的进步。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展开,研究在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活动 现代绘画艺术 创新意识 方法 意义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也应不断实现创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此外,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还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中学生本身以及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多数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老师在课堂活动中仍采用单一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无法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单一教学法的使用,还可能使课堂活动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初中美术这门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我国初中美术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
1.美术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我国多数初中美术老师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部分美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对现代绘画艺术这一知识的认识有限,这就对初中美术课堂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2.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不够快,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方面,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美术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初中美术课堂枯燥无味,无法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得不到顺利进行。
3.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
我国部分初中学校中,可能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由于学校在发展中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教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上。初中美术老师的讲课方式仅是讲解,无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这就使学生无法更好地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中。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
1.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存在着不足,改变这些问题是各初中学校发展进步的关键。老师作为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用自身所有的美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作引领,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证。因此,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自身、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具体策略。
(1)提高初中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初中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明白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老师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专业知识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初中学生培养自身的艺术创新意识。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付出自身的努力,初中学生应该不断强化自己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初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要从自身的生活开始,多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其艺术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
(3)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在对现代绘画艺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加了解绘画艺术作品出现的背景以及深远影响等。比如,在对《蒙娜丽莎》这幅美术作品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讲解,利用多媒体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该作品出现的历史背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要重视对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总的说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涵、周畅.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美术学批评.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4期
[2]任庆伟.如何在美术课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5期
[3]王松.浅析现代绘画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文理导航(下旬).2015年7期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美术教育逐步被人们认识。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本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美育中情感培养的任务
1.在美育中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
情商也是个人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才有可能与他人进行比较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强化团队精神。比如在动漫短片制作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编写剧本,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分镜头,由小组里的每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画面,共同制作成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小短片。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则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居室的特点,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居室装饰效果图。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而对作品的观摩和讨论则起到了相互学习、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种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美术学习和创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既能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更能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2.在美育中学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美术欣赏是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画家总是试图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识融合到作品中,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过程。对学生进行美育,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现实的和艺术的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美融化于心灵。如欣赏齐白石的画,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而是那清新的春天般的气息引起的喜悦;看梵高的作品,感知的不只是画面的色彩,更要感受到画家狂热的生活激情以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感;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通过《自由引导人民》,号召人们去为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法西斯的残酷,让毕加索在义愤填膺中创作了《鸽子与少女》这幅惊世之作,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了画家对战争的痛恨,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美育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要求学生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与自然交流,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脑的教育,更要有心的教育,即情感教育。
1.走进自然
印象派画家结合自然科学对色彩与光线变化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了更为客观的再现色彩的方法,使印象派绘画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当我们在聆听江南丝竹的《紫竹调》时,眼前不禁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让人联想到陈逸飞的画作《双桥》,而《双桥》又将人引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耳边又仿佛能听到温软细腻的锡剧或苏州评弹。这就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点滴转变成艺术,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但是美好的画面从来都不是随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选择并经过取舍和加工。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要充满激情,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善于在自然的平凡的景色中去发现和提炼动人的画面。课外训练是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学习的基本途径。自然美本身不表现情感,但它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说欣赏自然景物可以牵动人的情感。有情才能有意,才能意在笔先。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各种设计作品,都反映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审美理想的诉求。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艺术殿堂,她给艺术家们以无穷无尽的素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以自然为师,培养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以及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美化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2.走进社会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应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将美术、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比如在POP广告教学中,从最初校内的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到校外的超市、商场等各商业场所的商品价格海报,我们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制作。又如室内设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这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渐渐地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并对广告、装潢装饰和动漫等艺术设计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其个性情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画家以深沉的情感、超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历经沧桑、忍辱负重的老农形象,画面诉说着父辈的苦难和艰辛,具有悲剧性的、强有力的震撼,发人深省。法国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拾穗者》中,没有对3位农妇做任何美化,真实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田间劳动者,这是对劳动者最好的颂歌。美术作品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当然,人的内心丰富到什么程度,对艺术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艺术设计离不开生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也日益突出。生活方式通常反映出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美术形式的变革。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观生活、启发人生。而走进生活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评价生活中的人。
三、结语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情商的培养不能只限于学校,它应当与自然融合,与社会接触,与生活相连。自然景色的优美、思想品德的高尚、人际关系的和谐等都能起着美育的作用,即能抒发人的情感、增强美的感受、怡情养性、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和提高人的情商。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可以让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美术创作就是表达心里的感受,画出来的是作品,留在心里的是享受。美术更是一种心境,没有这种心境,就无法体会生活中的艺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术这门情感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培养情商,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艺术的、美好的人生。
1中职美术教育核心价值的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一直被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为绘画技术教育,素质活动教育的一种形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手段,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不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其实,美术学科教育能够推动美育发展,而美术教育又能作用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美术学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无从谈起。那么美术教育到底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呢?其实,美术教育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通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半球。两个半球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功能。理论思维主要定位于左半球,形象思维则主要定位于右半球。而作为美育主要形式之一的美术教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促进右脑智力发育,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2)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一系列的美术学科知识教学,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而专业技能的训练,一定会教给学生表达情感的新方法,使学生拥有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新方式。
3)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一切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美育主要形式的美术教育,其培养目标也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其最终目标是要美化人自身,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在整个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传统美术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法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对美术教育的错误理解,有本末倒置之嫌。
2中职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内容
美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也不是单纯地为了传授学科技能技巧,它是以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健康向上,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重要学科,不可替代。
2.1学生成长的需求
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职学生的成才必须是全方位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更为重要,要想使他们通过短暂的职高阶段学习,就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光靠简单的职业技能培养还远远不够。我们知道,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应届初中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同学,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要素、综合素质、自律要求都不是太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没有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面对这样的现状,面对这样的生源,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触动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自强、自律,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内化,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之一。
2.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现有基础,清楚的告诉我们,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明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二是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塑造,对后者的要求明显高于前者。作为美育主要学科的美术教育,其在促进学生品格良好发展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须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高度重视审美教育,以美术学科为载体,充分发掘美术学科教育的潜力,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以外在体验,情境熏陶促进内心感悟,促使学生内心认知提高,良好品德内化,努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理顺自己的成长思路,提高自己是非判断能力,提升学生自律能力和品德要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健康全面的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发展处于欣欣向荣的阶段,人们的美术教育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对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兼存并需的现象。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对学生教学目标定位的改革
1.1个人能力目标定位
美术学中,个人能力分为两种:一是独特的审美能力,二是不凡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主要指的是不俗的审美理想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观察敏锐能力和欣赏鉴别能力。而美学中的创造力往往是最为简单却也是最为复杂的,可能一个不经意间创造出来的作品是独特新颖的,但也有可能挖空心思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这就需要创作者寻求美的规律创造美,然后再以作品的形式将其创作出来,这或许就是对美的最佳诠释。
1.2审美情趣目标定位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从主观兴趣的角度出发,以自我的眼光来审视审美对象,并对其作出富有个人情感的评价。审美情绪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个人爱好、兴趣差异以及审美角度的差异。然而,生活方式、地域特征、民俗风俗以及性格差异也会造成审美情绪的差异。而高校美术教育的宗旨是通过改革培养学生高雅、别致的审美情趣,真正体现艺术之美。
2教师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美术教育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临摹好的作品,虽然这样的练习可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应付学校的考试,但却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往往极具个性、独特创新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只会埋没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因此,美术教育内容的改革,应在扎实学生基本功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创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1增设跨学科课程,增加选课量
面对社会的新形势,各大高校不得不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开展有益于美术生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而传统课程的单一、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需要彻底被推翻,从课程内容上要增设跨学科的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课程数量上,需要增设选课量,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许多高校在美学课程的设置中对美学鉴赏的课程设置极少,导致四年大学时间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要注重人文美学课程的开设,倡导学生在主修专业美学课程之外,也要积极选修舞蹈、文学、音乐等极富艺术特征的学科,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2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开设思维训练课程
创新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优秀的美术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注重学生课堂上的临摹习作,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作品模仿性强而缺乏自主创造力。我们需从两个方面来改变这种现状:一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随机的训练,如作一些反应生活的画作。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对生活审视的视角也不同,那么画作表现的形式肯定也是各具特色的,这就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引进新型的思维训练课程。例如,老师可以临时起意进行一些头脑风暴训练,其规则就是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像暴风骤雨一样迅速构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将作品的构架,以及作品阐述的意义表述出来,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之后,互相进行点评。这种暴风式的思维训练过程是极其有利于开发大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3教学评价方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化
传统的美术教评方式总是重结果轻过程的,而改革后的教评模式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审美角度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创作的过程分段点评,所以由对结果的重视转变为对过程的重视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学生日常的作品中,不要过于追求作品的数量,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审美角度和基础进行客观的评价,合理适度地指出问题,尊重学生的审美标准。因此,教评的改革需要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单一评价转变为质与量相结合评价。在传统教评中都是教师评学生,而美术教育需要改革,教评方式也需要改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品,然后互相交流与评价,既能增进师生感情,又能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作理念,彼此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这就需要由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师生互评。二十一世纪是极具艺术特色的时代,我们应当创造更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对高校美术教育进行改头换面的大改革,发挥学生的独创精神,采用更独特的表现方式来展现艺术的魅力,使全国各高校的美术教育改革取得巨大突破。
1儿童早期美术教育重要性分析
加强对儿童早期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分析,对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且积极地影响,所以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个成年人眼中做不到的事,儿童眼里就能做得到,因为他们的思想处于原生态,没有束缚。而成年人,受到各种教育、宗教、政治等社会上的各种干扰与困惑,禁锢在各式各样的牢笼里。孩子的心底宽阔,天马行空,只有了解孩子的这些天性,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美术,必须有和孩子平等甚至低下的思维方式尚可谈及幼儿教育。孩子眼里美的人和物便是人间最美的东西,和孩子探讨这些美好东西将是成年人永远的美好的回忆。成年人和孩子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绘画,了解合作对象又不能以自己为师,只有乞求孩子接受你,方能进入到孩子们万花筒般的思想世界。
2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深远的价值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到工作的内涵所在。下文将针对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理念的改进。对于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应当从颜色的层面着手,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应当注重教学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性。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儿童对于蓝色以及绿色等颜色的反应相对而言较为平淡,而对于橙色以及红色等较为鲜艳的颜色表现则相当的强烈,对于颜色所呈现出来的物质变化等反应敏感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实践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过程之中还应当重视上述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颜色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处于婴儿阶段的儿童应当教导其使用嘴以及手等,感受不同物体的形状,另外,颜色对于婴儿所产生的刺激可谓是相当强烈,所以,对于此阶段的儿童采取恰当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践的教育过程之中监护人还抱着孩子,仰望天空,引导其对天空之中的蝴蝶、鸟等进行观察,同时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花草和植物等等,在这样多重颜色的刺激之下,儿童对于颜色的认知也必将有着巨大的提升。在实践的教育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的是对于儿童的表扬,恰当的表扬可以全面地提升儿童的信心,这一点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以及个人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在表扬的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儿童积极性的提升,以增强儿童进行绘画等的兴趣。因此,早期美术教育应是不断探索、不断改变现状,因人、因地、因时灵活的教育方式,不可用成人的目光抱着功利的目的实施教育。恰当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个人成长也必将起到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3结束语
采取恰当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方式,可以形成儿童较为高尚的道德情感,且实现对儿童思维方式的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儿童的思维方式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儿童的一些天真并且简单的思想,可以采用美术教育来进行塑造,同时由于儿童有着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所以采取恰当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于其后期的发展以及个人成长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教育工作开展的重难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且细致的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开展的相关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基础,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做出积极贡献。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开展科学化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必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应当对相关教育工作产生深刻的重视,且不断地完善教学的理念和教育工作的思想,为后期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要想传承下去,美术教育就必不可少。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
1.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特征
代代相传,师徒相授,使得师父的技艺、手法、心得以及经验可以通过徒弟传承下去,徒弟的创作风格也受到师父的直接影响,其中家族美术教育的传统尤为明显,如东晋王羲之与王献之,南朝陆探微与陆宏肃,唐代阎毗与阎立本等。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体现出了艺术家的不同思想情感,艺术创作的题材、形式、风格等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因其继承和创新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演变和发展,对技艺传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师徒教育的“从师”也可以理解为“从众师”而自成一家,即转益多师,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具有亲师合一、艺随世移、通变创新等特点。
2.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画法、画技、画理的传授,这些内容主要来自师父的个人经验以及一些绘画论著,绘画论著主要记述的是前代画家的经验和心得,内容包括画理、画技、品鉴三大部分。在以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为主的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绘画论著对于掌握中国绘画的技巧、领悟中国绘画的审美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如果缺乏传统绘画理论的指导,代之以西方绘画理论,势必造成国画的变味。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注重临摹的特点。临摹也是学习传统中国绘画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掌握中国绘画的表现模式,融入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看待自然、表现自然。这突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意象性、继承性以及程式性等特点。与西方古典绘画不同的是,传统中国绘画在学习上首先要掌握在纸绢上用笔、用墨、施色等基本方法和程式,中国绘画讲究的是“功夫”。因此,以临摹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有其合理性。
3.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评价与借鉴
诚然,与学校制相比,师徒制有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但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其蕴含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中国绘画的理论与技法,不能忽视传统的绘画理论;其次,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这既是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其主要优势。在该模式下,师父不仅传授徒弟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以自身高尚的学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中国绘画强调灵性与悟性,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中的精华部分,改变一些家长和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国绘画中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
二、结语
今后,中国的美术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挖掘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内在价值,增强多元化艺术氛围中中国绘画艺术的民族性,这对当前的美术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1.浅析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1.1彻底更新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观念和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职美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体系中要彻底更新新时期美术教学的观念和体系就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与实践需要相挂钩,坚持基础理论为实践活动服务,理论知识的服务面儿一定要广阔。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相应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鉴赏力都是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体系中中需要重点提高的项目,以保证学生能够胜任社会对于人才素质能力的种种要求。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对于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专业美术知识与社会实践形成具有创造性的结合,不拘于传统的美术审美理念,而是符合现代人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在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对于高职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其道德素质也是考核其综合素质的标准,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完善和丰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内容
高职学生的美术教育不一定要求学生都能很熟练的掌握美术创作技巧,也不奢望个个成为美术家,而是希望通过完善和丰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提升其在日后就业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在高职美术专业理论基础课中,可以开设中外美术史及作品欣赏、创作理论、艺术概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等课程,增加对中外艺术家思想及作品的全面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素描教学作为美术、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在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已毋庸质疑。学生通过这种绘画形式和过程能够获得对自然形态的明确、强烈的体验,并协调观察与表现的一致性,从而形成对造型要素的初步认识。
1.3注重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实习和活动环节
高职美术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强化美术实践,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不仅能增强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技术与材料中找到新的灵感,今后需要注重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实习和活动环节,这对将来美术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加速适应社会,具有更强竞争实力息息相关。构建基于美术专业实习的教学体系,是突出高职美术教育特色,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这几年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美术专业毕业生能够受到广告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工艺美术厂、影楼、玩具厂等企业的热烈欢迎。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美术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括动形成个性培养的开放式学习环境,满足层次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仅靠校内实习场地已难以满足美术实训教学的需要,校外美术实习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仿真实习的场所。
2.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高水平学生是人才评定的重要标准,这样的人才才具有社会的竞争力,符合社会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高职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要认清当前的现状和出现问题,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技能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与一般美术专业院校的教育方式几乎一致,较为重视美术技能的教授,而忽略了师范性,没有体现师范美术教育的本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当前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功利性的美术教育而言,还有另一种极端是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在一些学生家长眼中,美术是一门“副课”,不能当做孩子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学习美术会耽误其他功课的学习,因此对美术完全不重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出现美术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同时,在非美术专业的班级中,美术课的时间常常被用于学生自习或是做作业,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部分高中的美术课形同虚设。这些都对美术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进高中美术教育
1.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过去的高中美术教育延续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理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经历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具体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要积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加强引导,改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点或者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这种观念的改变还体现在师生地位上,要遵循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摒弃之前教师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念,教师应积极融入学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其他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将之加入美术创作。而此时的创造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成系统的、具有随意性的创造。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或意义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头脑风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3.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对美术技能的熟练度,然而这些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以往的美术教育只是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学生对美术的鉴赏力,而没有直接地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新课改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绘画理论、艺术史、艺术鉴赏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具体的措施有: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史;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能够见识到来自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结语
高中美术作为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标准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不论是作为专业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技能,还是作为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发挥美术教育发展人、培养人的作用。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美术素质的特点
城郊结合部面积较大,生源复杂,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对于城郊的初中生而言,他们虽然和市区的学生一样已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但他们的形象观仍来自于好奇和兴趣,局限在物体的表面和局部上,难以全面认识和领悟艺术形象的生动和美妙。因此,学生美术素质低,大部分城郊的学生绘画能力较弱。针对位于城郊的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地域广、多元化、多层面、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校教学环境差和相对复杂。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在其经济生活城市化的同时,但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礼仪素养还相对滞后,处于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城乡接轨转化造新的过渡型时期,初中生的教育凸现出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重视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美术修养和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学深化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要有效引导、训练学生对美术形态的感性认识,强化对学生美术造型感觉的培养训练,也就是感知能力。对美术作品等典型艺术美的有效欣赏,完全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情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欣赏者有较强的直观感知、判断、想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1、结合学生特点,突出郊区特色。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瑰宝。中学期间很难全面了解,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重点,选择代表性作品,以点带面,才能完成教学预期任务。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有亲切感、认同感。比如,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闻名遐迩的白云山就在学校附近。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位于白云山飞鹅岭游览区内广州雕塑公园,是一个体现广州大都市富有时代气息的市级公园,也是国内最大的雕塑公园。整个公园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分为羊城史雕塑区、中华史雕区、雕塑大观园景区和森林景区等4个功能区,首期的羊城史雕塑区于1996年12月起建成开放。主要景点有:华夏柱、雕塑广场、古城辉煌、雕塑馆、南洲风采。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雕塑艺术方面的欣赏内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少讲授多启发,突出学生主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中国画花鸟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著名代表画家的生平、作品介绍等。如,广州当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先组织学生到***参观,上课时再把把有关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挂在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背景?用唯物的观点,站在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历史、特点、发展变化进行总结。最后,通过提问、析疑,把中国花鸟画各个朝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学生感受就很深刻,能初步掌握有关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3、活跃学习氛围,进行艺术欣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呢?以初中美术教材第*册《********》和《*****》画的教学为例,前者我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语文课文去理解,后者我先讲解了其创作背景。这里,我分别用了不同方法,使学生深刻了解到:《*********》表现了作者的感受,对**********的主题;而《*****》虽也是以******为题材的创作,但却从不同角度表达了
**********的生活。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是最动人的。我们不光要欣赏艺术作品,还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树木、花草、甚至果蔬……只要是美的、动人的。另外,我还带学生去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的广州美术馆参观,假期让让学生到陶瓷之乡佛山瓷艺作坊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与手脑能动。有了好的美术素养,还需必要的美术语言来表达。学美术素描是基础,因此我还特别重视初中生素描与水彩画等基本功的教学训练。素描要求学生多练苦练,注意对物体的形体和明暗层次变化的表现。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且实用性强。装修、装璜、家具、服装、园林、建筑的效果图设计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此外,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人喜爱。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一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学生画的自已先画并讲解其画法特点及技法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各种画的样式、特点及调色,画面构思布局事宜。带领学生写生时,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让学生明确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同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病,要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坚持严要求,多鼓励、多观察,多督促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教学评价,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对初中生来说,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因此,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力求有一个好的构思。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是表现丰富多彩的校园和身边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如,完成广州亚运会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喜庆、健康、自豪、友谊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内容到形式、从生活到艺术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题材反复推敲,琢磨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想象力、创造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初中美术课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只有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始终如一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并得到美的熏陶,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目前美术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还要将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有效性当作首要目标,切实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概况
美术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美的传播者,即美术教师。所以,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俄罗斯师范类高校的美术课堂从不局限于教室,学生们可以经常去博物馆欣赏作品并听取讲解,还有机会接触到当代的艺术家和大师,这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
二、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概况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专业美术院校到高等师范院校在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基础课程以素描和色彩为主,专业课程一般以国画、油画和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但在课程设置上,手工制作课程设置较少,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虽然普遍开设,但开设时间过短,学生浅尝辄止,对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历史发展脉络缺乏了解和整体把握。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原作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因此,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
三、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美术教育落到实处,落实到时效性,才会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笔者通过与俄罗斯多所美术院校和高校美术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对当代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用俄罗斯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比较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专业技能与艺术性并重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讲究技术性,更要关注和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逐步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在严谨的学风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例如,教师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设计思路,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创造力,体现艺术个性。但也不能忽视技法教育的重要性,要做到强调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美术技能。
(二)开发和利用教学设施
工作室、画室、车间等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闲置便是极大的浪费。俄罗斯多数美术学院的工作室、画室和车间的外表虽然不是十分豪华和现代,但设备齐全,非常实用。在科学调配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一进入工作室就能立刻投入工作。有些工作室里的设备和材料对学生都是免费的。有了这样的教育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教学应当努力开发和极大限度利用学校的各类功能室和设施,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充分利用其功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三)将美术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
当今社会,美术和美术教育不再只为特权阶层服务,也不是单纯为了社会利益,美术应当真正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没有脱离生活,艺术存在着自然与朴实,也存在着失落,美术教育会让人们学会敢于承受和忍耐失落,并继续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摆脱现实的浮躁,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艺术素质是美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会逐步提高。在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美术教育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民族整体的艺术修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整体提高。尽管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的历史动荡,中俄两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仍在演变转化过程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本土走向国际、从不成熟走向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与俄罗斯美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借鉴和研究俄罗斯美术教育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求和完善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中俄两国文明和传统的兼容并蓄、共同繁荣下,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为俄罗斯美术教育的进步作出贡献。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趋向和缺失
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小学评价体系中属于相对较弱的一环,由于是副科,在初、高中升学考试中不占权重,因此从家长到学校对美术学科一般都重视不够,除非日后考美术专业,一般家长都不允许学生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因此从小学美术教育开始,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重知识、轻素质,重灌输、轻陶冶,重技能、轻思想的倾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格缺失
由于老师在美术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心智不健全,人格缺失,或过于偏执,或过于暴躁,尽管小学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审美情操的全部手段,但是以美育为重要教学思想的美术教育,它的作用是不能被低估的。
2.缺少爱心
高尚人格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操,才能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由于审美情操不能在内心建立,因此许多孩子自私,缺少爱心,缺乏合作精神。3.审美趣味低下。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更多受利益的驱使,行为取向更为实用,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密集,美丑杂呈,小学生心理稚嫩,如果在课堂上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容易出现偏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挽救学生的审美趣味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情操的培养主要包含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审美趣味,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帮助他们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生活中发现美
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就要时时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夸奖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培养他们对美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比如有一次在课堂教学中,我画了一个苹果,要求学生模仿,结果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橘子,引起同学哄笑,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画的橘子很有想象力,从此以后,这个学生上美术课特别认真,其他方面的进步也很明显。
2.在大自然中欣赏美
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活动,不应局限于书本上,在教室里。逢到美术课,我常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放在公园里、田野上,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直观地欣赏自然造化的神奇与伟大,有一个女学生随手在公园里摘下一朵花戴在头上,我把学生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欣赏并不是占有,而是唤起内心的精神感动。与别人共同分享这种感受,才是真正的欣赏。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很受学生欢迎。
3.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美
在课堂上,我经常教育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都是为了创造美。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把他们所看到的美好事物,通过画笔表现在作品中,与照葫芦画瓢不同,学生画的是亲身经历,带着感情和思想,因此这些作品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虽然一些人的技法比较稚嫩,但他们都是用真情真心在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力求以身垂范,在细节上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有深厚的文化传承。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展示美好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启发他们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培育良好的审美情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社会发展、教育观念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美术教育应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在美术教育的目标上注意强化审美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当中,总是将绘画技巧放在首位,相对而言没有重视对学生审美方面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我个性,缺少欣赏美的心态和发掘美的眼光,充其量只是千篇一律的花匠。因此,美术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审美情绪放在首位,多接受一些美好的事物。应该说,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方面,美术教育在塑造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浩瀚的艺术作品当中,学生不但能够体验到异域风情,欣赏到各地的美好风光,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美”中欣赏到了人文美。只有在不断地审美过程当中,才能在内心中形成、培养良好的审美动力和内心愿望。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所培养的大中学生,他们身上的素质发展普遍是不均衡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多数是书本上的知识。特别实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和创造力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当中,应当重视和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欣赏课程,更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各种各样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体会画家的思维与情感过程,以此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欣赏者能否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通过教师的淳淳善诱,教会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平衡。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平时要教会学生多观察、阅读、欣赏,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感性知识,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不同特点与表现技巧。进而学会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容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要安排一些速写、记忆画、想像画、创作画练习,这都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力与创造能力的好方式。形象记忆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强化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要不断地推动美术向前发展,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创新,创造力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和最终途径。人脑的右半球决定了人类的创新力,而美术教育在训练人类的右半球中,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经过科学性的训练和不断学习,不但可以使得持续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目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一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想学生意识到创新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正所谓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推到整个社会进步。有了创新意识之后,在通向创新的路上创新思维的训练就能到了桥梁作用。正基于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就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思维训练。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日常过程中的写生、素描等各种针对性的课程训练,学生各种创新性地思维和欲望就能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着各自蕴含的潜能和特质。要让学生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个潜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创造和实践的平台。如果不给学生提供机会,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是一种空谈。对于教师来说,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欲望,才能真正对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
二、结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当中。不断更新的价值观念正在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这对育人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严谨枯燥的说教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谓的严格遵守纪律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将美术教育所包含的独特美有机融合到有条不紊的纪律规范当中,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学科优势,使美术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一、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美术教育
1.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
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功能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这样三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第一,就起大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来说,“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换一种方式说,美术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人之“主体性价值”。按照鲁迅所说:“美术可以辅以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总之,美术教育功能是陶冶人之情操,净化人之心灵,让人们的主体性价值得到积极地发展,从而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席勒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人是实践主题,其次人又是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这时人是实践的主体;所谓精神主体,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主体。第二,就大学美术教育的认识功能来说,主要是指通过以艺术鉴赏为前提,去了解自然、认识历史、把握现实、体悟人生、扩大人生视野,以便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指导生活的价值,不断向着新的意义攀升。第三,就大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来说,它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的思想,而是为了人之身心愉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心身得到积极的休息,暂时摆脱外在社会的牵连,不与外在社会发生任何的功利瓜葛。因此,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总是一个不与现实社会发生任何利害瓜葛的世界,可以使人摆脱生活的千疮百孔,体验不能经历的冒险、不能得到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艺术的最初动机都莫过于此,当然,这也无疑构成了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的作用和重要性。
2.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创造性品格
当代美术教育对于创造性品格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急功近利的情况,从这个立场出发,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品格其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不断超越,即: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和超越自己。超越前人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整体所面对的任务,在他们的身后,是长长的过去,前人固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创造,但过后却成为了过去、成为了传统。后起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权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但却无法原本的模仿。所以,如果没有对前人的观点、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又何来进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何以得到彰显呢?超越同代人是要求我们加强教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并借以启发灵感,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品格。所以,超越自己的是实现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才能使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和意义得到实现。
二、结论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教育依然离不开科技的运用。从艺术教育角度看,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促使艺术手段培养的提高,使受教育者创作出有价值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解决高等美术教育的社会转型与主体性的被屏蔽、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以及主体性创造意识的品格三个问题,将成为美术教育者新的课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美术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处于发展瓶颈时期,各高校美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方法不系统、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评估不合理等几个较为显著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为了拓展教育领域,实现与其他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一致性,在教学目标不甚明确的情况下,盲目开展美术教育,丝毫不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美术教育成为一个形式化的空壳,未能体现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特殊意义。还有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提升就业率,弱化了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创造内涵,一味强调迎合主流文化市场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丧失了艺术创作的能力乃至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美术事业的延续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内容较为单一和薄弱,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差,与社会脱节比较严重。这些院校的美术课程大多重技而轻道,仅向学生传授单纯的绘画技法,而不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与之相对,当前社会需要的美术人才恰恰是具有综合技术能力和专业创作才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那些能够将新技术、新文化、新内容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的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绘画人员。所以,要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科学而合理地设置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这可以说是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中之重。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均未形成有机系统,教学方法传统而老旧,教学模式保守而单一。在高校任教的教师大都是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他们的理论知识积淀颇为深厚,艺术创作才能也比较突出,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参悟不深,很多人便套用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经验,有些甚至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者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导致其教学方法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与现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大脱节,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大多数高校的美术课程设置中缺乏实践练习,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讲解与技巧分析之上,学生学习宛若纸上谈兵,在社会市场上完全不具备竞争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勤加练习,让学生不断地临摹指定物体,尽管提升了学生的写实能力,却极大地抑制了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美学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然后,在教学设施方面,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设备均不充分。一方面,美术教育是一种关于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外出写生、参观、定期举办画展等是此项教育的必备项目,良好的绘画场所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条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作为支撑。然而,在很多学校中,由于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也不够科学,导致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远远达不到这项学科的正常需求,再加上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经费更显欠缺,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都无法提供给学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在软件方面的配备也没有到位。在许多高校,美术仅仅是作为边缘学科而存在,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一再限制,在师资配备方面同样不甚重视。很多美术教师只具备一般的美术学习和教学经验,与美术领域的骨干型人才差距极大,还有个别学校办学仓促,招聘的美术教师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教学能力之薄弱、教学观念之落后更是不言自明,导致学校的美术教学始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在教学评估方面,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评估指标仍不够明确,评价体系仍不够健全。现今,我国对高校教学的评估大多围绕教师和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来进行,美术教学属后起之秀,没有深厚的学科积淀,自然也没有现成的评估经验可以参考,于是美术教学便向其他学科靠拢,在评估方面,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美术教育是关乎艺术创造的学科,与其他文理工学科有着显著不同,它的创造性与美学效果体现在酝酿良久的具体美术作品之中,并非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言尽。同时,美术工作者大多善于创作、疏于言表,以论文为一大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他们而言是极不合理也极不公平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符合美术教学的学科特色,并且能够集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于一体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高校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对高校美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高校美术发展面临的五个现实问题,笔者分别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美术的科学发展,助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应当明确新时期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找准高校美术教学在社会经济文化市场中的定位,积极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把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美术人才作为核心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把学生打造成为既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与时代相接轨的其他方面知识及能力的优秀美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艺术发展的要求。例如,在美术教学的色彩使用部分,教师首先应当细致地讲解关于色彩使用及搭配的基础知识,明确不同色彩所传达的内涵及其相应的表现手法,在创作实践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物体进行临摹及适当的艺术再现,等学生完全掌握了用色技巧以后,则应当鼓励学生在符合基本用色要求的基础之上,依照内心的创作理念进行独立自主的色彩搭配,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意识。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牢牢把握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现阶段的经济文化市场为设置引导,秉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调整并完善专业课程安排,培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兼备的美术人才。具体而言,教学内容应由传统的纯理论型教学过渡到实践型教学,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增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强调创新力,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空间、色彩、形态、材料、技巧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自我创新意识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发掘。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针对社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综合交叉学科,将美术知识的教授延伸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系统接触其他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学科融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尝试开设新学科、新专业,将学生培养成为跨领域、跨学科并且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封闭式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践创作活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积极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与专门的艺术工作室或有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促使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成为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专业创作型艺术人才。同时,应当改变老旧的授课模式,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增大教学信息量,增强理论知识的感官性,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然后,在教学设备方面,教育部门和各院校都应相应增加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可以借助社会宣传的力量,吸引企业、团体及个人进行项目赞助,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举办画展、校外参观或写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赋予学生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高校应当加强对美术师资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新并完善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树立模范。
最后,在教学评估方面,对于师生艺术创作能力的评估应该跳出单纯以论文定输赢的樊篱,转而从艺术的高度,对其艺术创作进行鉴赏和评析,确定其能力的高低与进步的幅度。另外,对于学生的评估,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艺术创作的过程为重点,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艺术氛围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尽最大可能避免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干扰,对学生的能力和态度进行客观性描述。此外,可以采取任课教师多重评价、师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评估模式,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加深入地发现其艺术创作和个性发展的闪光点,进而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育意义
美术教育是培养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美术教育,能更全面的开发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热爱。而且,研究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们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即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并把美术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形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同样把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手段,把审美教育从属于素质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操为目的者也。”强调美术教育能使人达到全新境界。所以,把美术教育作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及补充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二、传统教育存在问题
1.传统教育影响下
学校美术教育以“教”为主,老师以自己示范为中心,形成“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不良学风,导致老师教学生怎么画学生怎么画,老师叫学生画什么学生画什么,严重抑制了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和能力,同时,该种教育模式下,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出现上“花课”“假课”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此外,这也使得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脱节,不利于深层次发展。
2.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学生家长方面不支持孩子花时间学习“旁门左道”,而大力支持孩子花时间在“主”课上,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学习好了,成绩高了才有出息,才有发展前景;同时,学校方面为满足家长要求,大力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减少美术课程,培养出大量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但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失去了培养审美情操、创美能力的机会,从而为应试教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传统美术教育忽视孩子成长历程
所用教材由简到繁,从成人眼光看待问题,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思维常常产生掌握世界,了解世界,并有一种证明世界的冲动。这极大程度的约束了孩子思维,对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极其不利。
4.传统美术教育评估标准
只以“像不像”为评分标准,压抑孩子创造力发展,忽视艺术中多元化的重要性。因为艺术创造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是,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2]个人生活感受不同,必会导致不同的生活情趣。所以在传统的教学中,要求“统一性”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学生作品呆滞和僵化,缺少了艺术的创造。
三、新课标下改革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校美术教育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想象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新课改下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不正确的美术教学观,把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转变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针对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方式
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丰富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术之美,并能自由创造美术之美,将这种美带到生活、学习中去,使自己产生新的人生观、价值观。
2.打破应试教育带来的束缚,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中,老师只重视学生画的怎么样,忽略学生情感因素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过多的教学生去模仿教材,或只按老师主观意识去画。新课标下,要求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的创作规律和形式,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美感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之营造轻松、宽容、愉快的学习环境。
3.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新课标下,老师应重视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想象力,主动性,包括以下几点:
3.1比较教学法
运用比较法,多角度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若使此法产生更好效果,还要注意选择作品,适时适地的引导、启发学生,讲究艺术性、典型性和科学性;
3.2分步教学法
避免传统教学中“先示范,后制作”的教学模式,老师可尝试从学生身心特征及认识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启发。课程中,老师始终作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环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升华;
3.3游戏教学法
为改造枯燥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需求,可把游戏活动加入美术活动中。要求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分,在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能陶冶学生情操,并能美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建立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总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更需要美术教师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尽职尽责,责无旁贷的担起美育教学的任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包涵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它延伸和发展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以及通过美术学习影响学习者身心发生良性变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程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本身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幸运地考取了美术院校,将来的发展也会比较困难。所以在学生的选择上,一定要着重鼓励真正爱好美术学习的同学进入美术特长班。而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而言,我们常常都要面对的是出于各种学习目的的美术高考特长生,特别是对于直奔高考而来的学生,想办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长久地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繁重而艰巨。
这样,我们就要尽量改变长久以来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纯粹适应高考的教学内容,这样一味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很难有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尽量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用趣味性引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中,一幅作品如果单从其比例、结构、明暗、虚实、色彩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失去兴趣。这样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创新性思维来处理好枯燥的教学内容,如讲达•芬奇的作品时加入达•芬奇画蛋、蒙娜丽莎的迷人神秘微笑等生动精彩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也可以在讲解语言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导入言语,幽默风趣、妙语如珠的讲解评论,始终贯穿着鼓励学生的话语,给学生“我也行”的信心,不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与乐于参与的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更加形象化的演示说明讲解,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带学生去听听讲座,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外出写生甚至就去室外的操场去让学生边观察边讲解。此外,美术专业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注意思维训练。仔细分析与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揣摩学生的个性心理来安排一些教学模块,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去感受美,去鉴赏美,并勇于表达出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自己愿意去动手并敢于动手。总之,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完善自身的整体艺术素质,这才是美术专业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
二、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美术学习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从无捷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不仅教师自己要明白,也要对学生讲深讲透。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懂得美术专业各门课的高考要求,也知道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但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急于在学生身上出成果,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过早的把过高的要求强加于学生的身上,造成学生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反而不知道美术专业各门课如何协调应对学习,作品中的问题也无法全面顾及,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的弱点,学生往往到高考前没有信心,战战兢兢地去应对高考。这其实违背了美术教师的教学初衷。
其实高考招生“厚基础,宽口径”的考核目标,更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充分夯实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顺序是素描、色彩、速写、设计,尤其素描和速写是一切选型艺术的基础,首先就必须学好素描、速写两门,然后是色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方法,边示范边讲解,特别是要注意关键点的讲解,如抓形方面要抓结构,先方后圆,先整体后局部,最后再整体的科学作画。在讲解的基础上就要强化学生作画训练,教导学生要有耐心与恒心,每天要坚持作完一幅画,才能画出整体效果,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在作画的方法方面,可以从临摹开始,临摹名家优秀美术作品,观看老师的示范画,学习与借鉴其较成熟的表现技法与处理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金无足赤,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美术特长生尤其如此,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来根据美术高考教学大纲及学生报考专业来制定教学计划,应要照顾好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高中美术特色教育生源比较广泛,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好,但专业技能上有欠缺,初中基础就没打牢。而有些学生不但文化成绩好,而且专业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有一定的艺术气质。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而有些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都需要教师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根据学生成绩以及相应的测试摸底,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既要面向美术特长生中专业较差的这个“面”,同时也照顾到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个“点”, 采取集中授课,统一讲解与示范,然后逐一辅导,最后集中评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尽量可能“吃饱,吃好”。 如在透视学与素描课程的教学上,从基础入手,稳中求进,允许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又鼓励冒尖的学习,这才是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掌握全盘的基础上,要个别加强辅导,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突出的画作,多表扬,可在班级与全年级将其优秀画作展览,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参观、评论学习,这样可以起到先进典型的榜样带动作用,而高中学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不甘落后甚至不服气的心理定会鼓励不少学生加班加点去作画,并注意反复改进自己作品中的缺点,又可以激发尖子学生更加努力向前,这样整个班级学生出现你追我赶现象,可以使学习氛围更活跃更浓厚。
当然,特别要注意在专业课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的环节,这很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人而异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尤其对于专业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教师更要耐心指导,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少指责,少批评学生,教学实行同时也要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因而可以这样说,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哪怕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学生身上作个别指导,修改一幅画要化去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值得的,要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老师在关注重视他们,这样才能帮助其重树信心,努力向上。
四、开放土壤,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的重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跨过独木桥,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不避直接染上功利色彩,一切以美术院校高考评分标准为标准统一的评分依据。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如何去研究并适应不同院校的“画风”,模仿其绘画“路子”,以便获得这些高等院校的认可,教师在判断作品好坏时也就以考试要求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良或差),长此以往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一种严重的限制,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的生命是讲究“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与“求同存异”的,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明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就是鼓励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施展平台。所以做为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仅仅为适应考试而学习,不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
因而,美术作品要讲求“求同存异”的评价思维,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与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基础教学的相对规范性与完整性,在夯实基础,掌握一定层次的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和表现技巧的前提下,着重培养美术特长生应具备的对形象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充分彰显学生的灵性,允许学生个性纷呈的艺术作品产生,并努力达到高校入学和适应于可待续发展的要求,这才是我们美术专业教师教学的职责。总之,立足于高考但不仅仅附属于高考,关注基础教学,并注重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1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会选择幼儿园老师这一职位,担负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职责。所以,作为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潜在对象,必须将教学目标围绕儿童来进行开展。因此,抓住和掌握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十分关键。从内容上来说,审美心理结构是指通过认识和欣赏某种“美”,心理意识的各个主观分子高度活跃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对于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来说,儿童的绘画最能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尽管只是一幅简单的画,从形式上来说是教育产生的结果,但却是儿童审美意识的最直接表现。由此可见,对于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多教导审美理论知识,注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喜好。所以,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应该融入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把握儿童美术课程的教导重点和自己学习的研究方向。
2学前美术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
自从我国开展义务教育来说,学前美术教育开展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丰富儿童的心理成长。同时,职业学院设立学前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从而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提升儿童的审美意识。并且,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美育,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感悟,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念。目前,学前美术中审美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任务:
2.1感受美从成长阶段来看,儿童最容易接受美好的事务,特别是一些缤纷色彩、故事性鲜明的图像,更能获得他们的喜爱。同时,这种感受美的能力也是儿童天生拥有的,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加强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例如,通过色彩鲜艳的鲜花让儿童自行观察和发现,从而想象出自己所感知的内容。
2.2激发兴趣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图片或玩具,提供许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符合他们美术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还能让儿童观察一些鲜艳的事物,鼓励儿童多画多接触,提高他们动手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开发智力对于学前美术教育来说,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意识,从而实现开发智力的目的。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教学,开展儿童喜爱的内容,并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回忆和创造,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将艺术知识教授给儿童,提升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3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培养方法分析
作为一门必需的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才能担任幼儿园教学的工作,才能全面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加强审美教育注意十分关键,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优雅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从精神上实现人格的突破,融合艺术世界中。所以,审美教育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3.1激发审美的欣赏力近年来,国内现代化科技越来越先进,艺术设计领域也蓬勃发展起来,美的理念开始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针对职业学院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审美活动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作品欣赏和美术绘画,逐渐通过外表美的事物挖掘出内在的有形和无形的美,这种深层次美的内涵,才能激荡学生的思想,启迪他们对美的欣赏。例如,凡•高的《星空》里,如果只是单纯地欣赏星空的色彩,就无法真正地探索到艺术的真正内涵。凡•高的作品大多带有浓厚的生命力,油菜的厚度和线条都是渲染一种夜空的氛围,画面沉浸在一种哲理的微妙光线中。
3.2培养审美的理解力事实上,审美的理解力是指在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之美中获得主观性的情感体验,并突破传统的惯性思想,借由色彩、构造、光线、画面等方面把普通的眼光升华成一种审美眼光,从而挖掘作品和自然事物的精神美。同时,这种审美理解力的形成,主要是偶遇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文化共同渲染所产生的结果。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培养审美的理解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逻辑推理方面,而应该注重主观和客观事物的互相融合,把一些抽象、晦涩的理性事物表现成感性事物。例如,彩虹的出现,不能单纯地认为它是光和水分子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应该教育儿童这是天空放晴后,一座通向快乐幸福的彩虹桥。所以,学前美术教育的学生必须将具化的事物继续进行意象的表达,将思想单一的主题表达的更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提高艺术审美理解力,才能认识到艺术的真正内涵。
3.3培养审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不仅要传授理论化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而且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和大自然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感受,善于用审美的意识来认识身边的事物,把单纯的主观思想升华成审美的创造力,把晦涩不明的事物进行想象。例如,进行漆画教授时,教师可事先介绍一些优美的蛋壳作品,讲解蛋壳的特殊构造在画面中产生的艺术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尝试的兴趣。并且,教师还提供一些棉花、树叶、铁丝等材料,让学生自行想象和感受漆画的魅力,从而制作出带有学生审美意识的作品。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明白艺术创造源泉的多样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是一个基础性因素,离开了美术不可能存在美术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实物投影仪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
有心理学理论指出,人之所以会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是源于这种新奇事物和这种实物独特的形式对人产生的刺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其中的实物投影仪对教学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其实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实物投影仪的多种功能十分适合美术教学。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演示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则会因为视线的遮挡而使得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看清演示过程。但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将演示过程直接投射在幕布上,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清出老师的演示过程。美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展示一些实物的形象,但是由于某些实物的形象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但是通过实物投影仪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将一些操作步骤进行分解,从而使得教学时间不受先后次序不足的限制,可以让老师更加灵活的安排教学计划。实物投影仪具有放大的功能,对于一些需要展示细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细节之处进行更仔细的进观察。实物投影仪,顾名思义可以进行实物投影。在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会进行实物展示,但是在没有实物投影仪的情况下,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仔细的观察清楚实物是很困难而且也很耗时的。但通过实物投影仪的实物投影功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方位的观察实物,而且还能节省许多教学时间。通过实物投影仪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交互,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实物投影仪的投影片制作简单,而且可以反复的在教学中使用,这样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以让教师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其他的教学问题。实物投影仪相对于其他多媒体设施来说的操作十分简单,对于我们这些美术教师来说掌握起来相对简单,并能很好的进行应用。
二巧用投影,优化美术教学
(一)巧做投影片,有助教学
投影片的画面简洁、清晰、可保存时间长,制作好后携带方便,可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准备更加快捷。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绘画、欣赏和手工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实物投影仪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绘画类的课程中使用自制的合适的投影片配合教学可以是教学效果更加。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五彩的烟花》时,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组记忆画抽拉片,片底是一条热闹的小巷。用多媒体放出喜庆的歌谣。这时移动抽拉片,屏幕上出现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绽放的情景。小孩们仿佛在小巷中奔跑嬉闹。学生们会在心中构思:繁星点点的天空、五颜六色绽放的烟花、往来奔走的人们、嬉闹的小孩……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节日中的喜庆画面,表现出了学生们对于生活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讲解色彩知识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颜色是有原色混合而来的。此时制作出三原色调试原理旋转片: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透明胶片,将前两张各平均分成4份,分别图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留下最后一份透明部分第三张同样留下四分之一的透明部分,其余的地方图上不透明的色彩,平时不用的时候各透明部分重合,圆片中间用一颗按钮固定。使用的时候,在实物投影仪上转动圆片,就能显示红、黄、蓝这三种原色,继续转动圆片,当两种原色重叠时,就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各间色之间的变化。例如: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教学的过程中在让学生上台青紫动手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投影片中使用复合片可以使得美术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美术课堂中有些演示过程不可能几笔就能到位,比如在教铅笔淡彩这种技法,学生要看到最后的效果才能体会到那种透明的,酣畅淋漓的淡彩语言。因此事先可以把整个操作步骤做出来,装订成复合片,这样既可以减少演示的时间,更好的突出重难点,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练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也有精力着重解决重难点,更好的指导学生。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做好的片子不仅可以用于这节课,也可以用于其他平行班的教学。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学过程固然能直接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和一时的兴趣,然而只有完成美的美术作业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而这正是促进以后美术学习的强大心理动力,也是促进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实物投影提高教学效率
美术课想要学好,需要学生多观察、多懂脑、多动手。在做做、画画、捏捏、剪剪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实物投影仪的实物投影功能进行示范,效果远远比直接演示的效果好。以往的教师在进行手工课示范作业时,往往因为空间狭窄、视野障碍、前后衔接不连续等原因,许多的学生都无法清晰且完整的看到演示过程,因此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者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做。使用投影仪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学生通过屏幕上的画面可以将老师的整个演示过程清楚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上台进行演示,或者是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讲解、评价,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低中年级学生关于剪贴画的课程比较多,在进行示范的过程中,如果将以些剪好了的形状拿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挨个挨个的看会耽误很多的教学时间,而且视觉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实物投影仪,教师可以将每一个示范过程都在屏幕上演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每一个操作过程和细节。然后再利用投影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当教师在使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与国画相关的课程中,由于国画特别强调意境,因此在构图上十分的难于掌握,直接使用语言进行讲解时学生听起来会显得特别的抽象。例如在讲梅花的画法,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梅树的枝叶和梅花的实物,当堂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构图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国画构图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举一反三,直接到投影仪上来摆放,使学生很快的就能掌握国画的构图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讲解墨分五色、中峰着笔、侧峰着笔、逆峰、收笔、飞白、着色等技法,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在书法课中,也可以直接在片基或玻璃上演示起笔、落笔、收笔及字的间架结构等技巧。以前即使让学生围在老师的周围也很难看得清楚这些技法,而反射在投影幕布上,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解决了学生构图中的难点。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画的写意的境界
(三)使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更能受到美的熏陶
对于欣赏类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各种作品,然后与老师的讲解进行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更能够得到美的熏陶。美术教育更多的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而不是那些绘画技巧、书写技巧等一类的技术性教育。提高学生对与艺术的鉴赏能力一直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在小学美术课中欣赏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教材中为学生们用来欣赏的古今中外的各种名画和一些优秀的习作,却因为版面的问题让很多细节都没有能够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们无法品味画中的精华部分。最后导致了许多学生对教材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向中国画中的水墨韵味,西方油画中的色彩渗透衔接这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老师们即使化再多的功夫也很难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将其中的精华讲解清楚。但是如果使用实物投影仪将所要欣赏的小画面进行放大,学生立刻就会被屏幕上的画面所吸引,通过画面可以让学生产生较强的感受和共鸣。此时吉奥萨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就能够让学生受到较强的艺术感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还能够将自己对画面的感受表达的十分出色。例如在教学《梅花》时,如果直接只是用语言讲解如何用中国画的画法画梅花,具体作画的步骤如何,如何去欣赏中国画。学生们会觉得十分的抽象,很难掌握到真正的知识。这时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投放一些比较出名的关于梅花的中国画,有这种十分详尽的图片可以极大的触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们讲一讲看过这些名画之后的感觉,这样有助于陪养学生们对待事物的自主意识。然后在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的情况进行点拨、提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们欣赏中国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投影仪以点带面
美术可中的不管是剪纸、泥塑还是画画、书法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一个步骤。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却不能离开老师的亲自指导和示范。有的操作的工具并不是某一种其他的什么工具就能够替代的。例如说国画,总不能用铅笔就能够画出来。传统的演示都是一群学生围着老师看,这样能够看清楚老师作画过程的只有几个站在最前面的学生。如果是粘在黑板上竖着画,老师又不能画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使用实物投影仪后,可以将老师的整个作画过程全程的展示在屏幕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楚老师的作画过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老师的示范过程下有所提高。其实不止是只有国画课的示范过程才可以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示范。对于美术教学中所有的需要示范的课程来说都可以用实物投影仪来进行示范,这样做才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看清楚老师的示范过程。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投影仪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示是十分有利的。实物投影仪的各种功能都很适合需要进行大量演示和展示的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实体投影仪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和各种教学材料,使用实体投影仪是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制作的各种投影片可以反复的进行使用,这样有利于节省教育资源。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各种示范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对于需要实物展示的课程来说,避免了将实物拿到学生手中进行传递的麻烦,有效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更有利于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但是教师应该认真的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提前构思好投影片的内容形式,把握好投影与教学的关系,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现代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与设计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代发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二、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建议课程实践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整个过程。课程结束时总结得失,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思考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对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行为的开端与整个过程以及学习结束为终止的所有表现如实的记录。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的程度来综合评定其学习成绩。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成与实施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归纳与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国情特色与人文素质发展的需求而来,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协。
三、结语
课程的构成与实施更是基于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想象而来。这种想象本身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也带有实用主义的成分和本质。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研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美术文化本身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所以这种探讨注定只有开始没有终结,而永恒的变化与发展的理念本身也成为它的核心内容。发展中的美术、发展中的美术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素养总构成流变的美术课程体系。适时地、合理地顺应发展的世界现代文化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的永恒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二十一世纪要培养高素质、高品德以及音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小学美术课程的实施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
古人对美术的功能早有阐述,左丘明提出:“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张彦远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非繇述作”,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性情”。美术的特点,古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民间美术是美术的一种形式,也有美术的作用。在现代,也有人认为,民间美术具有宣泄情感或情绪的功能、慰藉精神功能和心理治疗功能等。
二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现状
民间美术是让劳动群众意识表现和审美直觉体现的产物,是劳动群众自己的民间美术实践方式。民间美术具有创造性的自由,具有思想和早期朦胧的情感方式。大多数的民间美术创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底层民众,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国原始美术的基本素质,具有永恒的美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价值将民间美术推到审美情趣的边缘,使民间美术逐渐消亡。这一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民间美术的地位正受到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急剧加剧,农村文化与地方文化正在慢慢被侵蚀,许多古老的传统的文化有消失的趋势,文化正朝着单一方向发展,我们不得不重视。
2.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民俗活动、民间美术、传统知识和技能。艺术对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保持、民族的认同,社区的凝聚和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反应。
(1)民间美术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民俗成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必须从小学开始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这个方法是最突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精神的结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审美素质的高度。
(3)民间美术是中国视觉美术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达,是历史的见证,说明勤劳的中国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民间美术技法更简单,风格热情开朗,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适合小学教学的民间美术类型有民间剪纸、陶艺、绘画、刺绣、灯笼、剪纸等。
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将民间美术融于小学美术教育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民间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价值,通过民间美术活动的教学,力求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察、想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改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健康的发展。小学民间美术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寻找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民间美术的功能就是符合教育要求,提供丰富的基础民间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小学教育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教育不仅要注重艺术教育,同时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当我们把隐藏的民间美术挖出来告诉学生,学生很容易接受,很愿意学习。民间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多层次的教育。
2.在美术教学中加强民间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中存在很多的文化创意,只有在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也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民族文化的认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们形成良好的认同感,在每一天的健康生活中,让孩子们表现出自信,有爱心。民间美术教育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形成完美的人格。并且民间美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历与感受,通过审美教育,提高道德和审美的境界,小学生才能养成一个自觉的人格。
四结论
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包括:实用功能价值、审美功能价值、道德价值和伦理价值功能、心理功能和技术功能价值。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应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最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民间美术的日常教学,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摘要: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深受影响开始走向衰退。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更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小学教育;审美;传承
1中国民间剪纸
1.1民间剪纸的概述
剪纸,在古代被称之为“剪彩”,民间称之为“剪纸”“绞纸”“窗花”“花儿”“窗染花”等。从材料与技艺来看,剪纸通常是指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刻等技法进行镂空雕刻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追随纸在中华大地运用普及,剪纸艺术也随之兴起。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北朝时期的一幅团花剪纸,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88号的北朝墓葬中。剪纸艺术作品最初是被运用在宗教与祭祀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剪纸艺术用途愈加宽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密切,品类也愈加繁多。民间剪纸的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作为美化居室的装饰类剪纸,主要包括:窗花、墙花、顶棚花与门彩等。二是作为礼仪习俗中需用的剪纸,主要包括:喜庆花、寿花、礼品花、灯笼花与丧葬祭祀花等。三是作为装饰工艺美术作品的精美剪纸,主要包括:扇花、灯花与走马灯人儿等。四是生活民俗剪纸,它在民间生活中用途广泛,包括运用在刺绣、蜡染、陶瓷制作中的贴花,运用在工匠在家具上的施艺雕刻中的图案,同时它亦运用于一些食品的制作中等。
1.2民间剪纸的现状
民间剪纸脱胎于古代精湛的“剪影镂空”的艺术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就广泛流传,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至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剪纸无论是从它的题材内容、形式种类,还是从它的运用范围、技艺手法来看,都已达到鼎盛时期。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四十一回中,对剪纸绣谱普及性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个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这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她们做花样子去倒好。’”鸦片战争后,我国民间美术逐步走向衰落。作为民间美术之一的民间剪纸亦是如此,一些地方尤其是沿海的商业城镇,它的式样为了迎合市场,出现了外国人需要的洋化图案和低俗的商业化图案。2003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将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二个重点项目。自此,民间剪纸这一伴随中华民族千年之久的民俗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
2小学民间美术剪纸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使国民素质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自1994年美国公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开始,各国先后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并深刻地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且美术教育应从小就开始进行。一般而言,小学美术教育是最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它对后续的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不单单是作为一种普通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它还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将中国民间美术制作工艺与中华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展示,有利于对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
2.1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卡尔•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受到真、善、美的感染与熏陶,思想上深受其影响,道德与智慧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美术教育又不同于其类型的教育形式,它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强烈的感染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作品《卧冰求鲤》,然后对《卧冰求鲤》的内容、技巧、大小等进行深层解析,引导学生构思出场景———雪花纷飞的寒冷时节晋人王祥卧在寒冰之上为继母捕鱼,使学生感受到“孝”之道的重要魅力,生动的述说或是音频的放映,加深学生多大红色《卧冰求鲤》作品的映象,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孝”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与发扬。
2.2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与发展取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一直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仅只是重视学生对美术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大多是由普通群众所创造,他们没有对艺术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探究,所以他们的作品并没有严谨的规范性,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学生思维空间留下大片的空白,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并非是对传统艺术的复制,它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教师教授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方法并能进行自我剪创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从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使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美,感受民间剪纸艺术所带来的乐趣。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高,且创作的成品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运用,这种形式以一种实体化的方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鼓舞,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3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
王国维先生曾指明,“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蔡元培先生则在《美育》中强调,“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义务教育开始之前,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大多是普通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剪纸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大多是来源于生活与神话传说,所以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在构思与制作的过程中深受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影响,其剪纸艺术作品亦大多是与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相关。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通过心灵手巧的剪裁,将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精粹融入剪纸艺术作品的制作中,如《卧冰求鲤》与《慈乌反哺》象征“孝”,《孔融让梨》象征“悌”,《曾子杀猪》象征“信”,《程门立雪》象征“敬”等等。民间剪纸艺术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教化作用,使学生从小在欣赏、娱乐的同时受到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熏陶,且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
2.4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在全球化的社会中,为适应当今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潮流,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得到开发。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农耕社会中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大部分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它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游艺,特别是民间习俗,都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可以说,它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功能之多、作者之多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它的创作主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它的创作成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婚礼中必然用到的大红“喜”字、丧礼中必然用到的白底黑字的“奠”字、最能表达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中必然用到的大红色要倒贴的“福”字,等等。在中国,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只有民间剪纸艺术,才如此贴近并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不是建立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它富有我国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我国文化、历史、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无疑能使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有利于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更有利于对中华文明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张卉.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崔锦,王鹤.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张道森.美术教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新的时代发展阶段,中小学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美术基础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分量也越加重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第一,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当前许多中学的领导者、教师甚至学生都未能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重视中学的美术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许多中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学或边远地区的中学,美术教育仍是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据了解,当前还有许多中学存在美术教学的课时非常少且常常被挪作他用、师资不足等问题。此外,当前中学美术教学所使用的方法陈旧落后,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第二,美术教师的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师资情况较差,美术教师的素质较低是影响当前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当前许多中学并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许多学校的美术课程均由语文、数学等并不具备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来兼任,美术课程有名无实;此外,一部分学校虽然也有具有专业修养的美术教师,但是学校的课程意识较为薄弱,只让其充当门面而不关注美术授课的实际效果,导致美术教学的质量低下。第三,美术教学的针对性较差,未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功利思想,不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美术课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够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失去了意义。此外,部分学生与家长在学习美术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出于走捷径的心理而要求学生学习美术,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新课改越来,素质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中学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当注意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新课改强调素质教学的重要性,提倡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领导者以及美术教师应当注意更新其教学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养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是影响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绘画空间,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此外,提高教师素养是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对策。学校应当注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努力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应当树立重视学习的概念,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十分支持,认为学习美术对将来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面对这一情况,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打电话、谈话、家长会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美术的环境。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效率,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创新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美术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注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变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此外,学校还应当注意加强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依据学生的特点与本地区的特点编写乡土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注意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支持美术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一、中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美术课相较于文化课而言,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然而在当前阶段,有的教师仍只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模仿,往往只涉及美术的形,而忽略了美术所蕴含的神。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美术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得美术课显得生硬、晦涩,学生在美术技能以及审美意识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美术教学陈旧模式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导致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实力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尽可能地压缩美术课的时间,家长为了孩子能有好的未来,就要求学生一心扑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学生为了迎合教师及家长的要求,也放弃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是被动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狭窄,学生难以接触到美术教育中蕴含的深层内容,不能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对策建议
1.推行多元化评价体制,加强学生自信心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提升学生信心和激励教师积极性至关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拿文化课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也应该将美术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以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应该结合学生的美术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教学。应当把学生的美术成绩加入教师的考评体系,督促教师转变意识,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对美术教学的足够重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将更大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观念的培养方面,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是美术教育所要面对的主体,接受美术教育也是每个学生应该享受的权利。因此,中学美术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将加强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注重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形成以基本表现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美术更显实用化和大众化,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自身优势,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美术教育效果。
3.改变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固有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显露出诸多弊端,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强制性,学生被动地接受,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受到了限制。美术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感知美和领会美。美术教学方法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只有采用启发式的美术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地体验和领悟自然美和社会美。值得强调的是,应将教学资源向欣赏课倾斜,因为欣赏本身就属于一种审美活动。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课,美术教师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从乏味的说教型课堂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欣赏国内外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长时期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些中学的美术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而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是美术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美术教育对社会实践方面的要求较高,这也说明了美术知识的更新速度要快于其他一些学科。美术学科的这一特点对美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跟踪新知识,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架构,顺应知识更新的潮流。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美术教师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掌握,把先进技术引进美术课堂,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无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硬件更无从谈起,偏远的地方连彩色纸,卡纸,水粉颜料,浆糊都买不到。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给准备必需品,学生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术课堂的乐趣。本来想动员家长支持学生,但是家长大都不乐意把更多的钱用在“非主课”上。美术课作为一种文化,依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美术爱好的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的喜爱有时超过其他学科。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去挖黄土,自己做泥塑来替代陶塑,自己种葫芦以备雕刻使用。英国著名艺术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美术教学应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的自然成长。大多数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我们要有信心去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
1.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0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2011年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二、结语
因为农村中学特定的教学环境限制,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对它丧失信心,只要我们心存真诚和希望,美术教育会慢慢前进。就像七年前的第十一初级中学一样,它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把胸膛挺起,衣袖挽起,带领那些喜欢美术的,不喜欢美术的学生们一起畅游美术世界。既然选择美术之路,我们就有义务去奉献。有时候觉得学生就是我责任田里的小树,我希望每一株都茁壮成长。
摘要:赏识教育是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鼓励与赞美,让孩子在理解、宽容和爱的教育方式中成长。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原理,结合自身实践经历,论述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自信自尊美好品德的基础性作用,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参考,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在赏识教育中健康成长,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美术教育理念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有六种:天才教育法、自然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才能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其中,我认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最适用的应当是由中国周弘倡导的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鼓励和赞美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是否令人满意,也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所谓的“标准”,老师都以一种宽容的方式去包容学生,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鼓励就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找回信心,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在理论层面,赏识教育的作用具有坚实的学术支撑,其运行原理正符合了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里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育的实践中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能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预期的要求。”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即当人们处于被赞美、被鼓励的环境中,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意念去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驱动和指导力量,往往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相反,当人们的自信和自尊遭到严重打击和挫败时,他们会更多地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这种懈怠的心理常常使他们自我否定,自卑懦弱,不敢挑战,而这种低落的情绪暗示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甚至本来可以完成的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这种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给予他们不良的心理刺激。因此,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运行的基本原理,如果教育者们也将这种心理暗示方法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理解尊重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美好品德,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层面,赏识教育的方法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张强(化名)的学生,是我们学校有名的“问题少年”,上课捣乱,经常打架,跟老师作对……刚上美术课时,他也是保持一贯作风,不但不带工具,上课的时候还打扰别人听课。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在一节课上,我耐心地为他准备好工具,并站在他旁边督促他完成作品,一开始他只是胡乱地画几笔,但是我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使他十分诧异,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很享受老师的表扬。自此以后,他开始在我的课堂上主动画画,不管画得怎样,我还是会表扬他,并鼓励他继续画下去,渐渐地,他对于画画有了信心,不仅在课上表现积极,还会在课余时间画一些作品让我指导。一学期下来,他创造出很多精品,有的甚至经过装裱送给领导和老师,有的被我收藏准备给下届学生做范画。就这样,张强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由一个捣蛋学生变成了好学生,后来,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毕业时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从张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表扬,一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轨迹,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起到的作用,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也就这样,没有努力学习和上进的必要;但是经过激励、认可后,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时候,事情就会出现转机。由此可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出色,赏识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卡耐基曾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与鼓励。”
赞美与鼓励在教育实践中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赏识教育是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方法,在学生成功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样在学生受挫时鼓励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促进所有孩子的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成长路上多一句赞美,少一声苛责,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强迫,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赏识教育绝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我们要将鼓励与赞美真正落实到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研.浅谈中学美术的赏识教育[J].才智,2012(09).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中小学的教育课程中,美术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针对中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现状的对策
1.注重学生智力发展
美术教育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的社会环境呼唤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就要求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应当将此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绘画艺术知识传播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习美术科目,让学生能够在今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同时利用自己的能力改善社会,推动历史的前进。如,在讲《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一课时,教师上课前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把一张平面的纸经过巧妙的切割变成一个惟妙惟肖的立体纸雕作品,这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授课,不仅能愉悦课堂气氛,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印象深刻并学到新的知识。
2.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理论来自实践,后者是前者的评判依据,而体验性学习就是利用不同形式的具体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全方位地感受知识的能量。如,笔者在上《生肖的联想》一课时,通过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肖激发其兴趣,以做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从生活中选择材料,根据其形状、色彩、质感等进行创意联想,再用简单巧妙的方法将这些奇巧有趣的创意制作并表现出来。通过对生肖的观察、体验,学生不但了解、掌握了生肖的特征,而且探索生肖与水果、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间的联系;通过动手制作及绘画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展现创造之美
新的美术教育观强调通过美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有不少科目把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列入教学目的,这在美术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当今的中学美术教育强调观察、体验、思考、表达、评论等,这些正符合培养创造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特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就成为美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4.辅导学生写生
所谓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包括人和物)为描绘对象的临场作业或作画方法。美术教学中的写生、参观和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直接和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进而让他们产生一种了解世界的渴望,在活动中发现真、善、美,这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另外,学生在进行某种内容的写生时,最好能多画几张不同类型的画。如窗户,从内容上讲,可以画木的、铁的、铝合金的、长方形的、圆的等;从形式上讲,可用线描及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等;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在写实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的。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所准备的欣赏作品、范画等,应当根据具体的课题与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讲析,这样既能使学生得到写生表现的启迪和艺术美感的熏陶,又能激发其写生实践的兴趣和信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事物。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不容忽视,中学美术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生德育和智育等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地加强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中学美术教育,为中学美术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条件并付诸努力。
一、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学的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对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讲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只是被动的对知识进行接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美术教学的作用。此外,将绘画作为美术教学中心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由于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保证,再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容易导致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脱节现象。这就要务教师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此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校园硬件设施的问题
美术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但是由于校园对美术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难以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其是很多中学没有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同时,一部分中学引进美术教学设施,但是由于内部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逐渐将美术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于效果。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对美术教育观念进行转变
想要在中学阶段实施美术的教学,就应该对教师、学生等观念进行转变,使其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识,以此来对美术教学在中学阶段中的地位进行校正,在这一基础上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学来对学生的能力与思维意识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美术学科的宣传力度,以此来加强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观念转变,使其明确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效果,并了解其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
(二)完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是保障学生学习的前提,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训,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提高,还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教师进行教育,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同时,中学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此来调动师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进行探索,以此来完善自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实现素质教育,但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被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想要对其进行改善,就应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措施,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完善,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本质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国现行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欣赏课为主体,为了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需要进行写生课程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研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素描教学作为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绘画艺术水平。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素描教学;整体观察;教师示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学生平时刻苦努力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实践技法与理论指导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当怎样进行美术素描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所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素描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其次是教师在起初的素描训练中多给学生作示范,有的学生会因为老是画不好而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多鼓励多表扬他,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越学越有兴趣。
二、注重素描基础训练
初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没有用整体的观察方法去认识对象。所以我要求学生在画一幅画之前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把所画物体的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画错了。其次是注重形的准确。再次是形体结构的准确,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明暗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但形体结构是不会因光线而改变的,明暗只是表现手法,结构才是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抓准每一幅作品的形。
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不是几天几月就能掌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我的教学是从石膏几何体训练开始,我们都知道几何石膏的明暗关系较为简单,这样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规律和变化。接下来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单个静物,然后是静物组合体。这样可以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最后是人物素描,人物素描先从石膏五官、石膏头像开始,石膏头像被认为是训练素描基本功的最好对象,石膏头像形象特征鲜明有着静物的特点,能使初学者了解头像的形体结构特征,研究和领会其造型规则,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技法启示,为真人头像写生打好基础。
四、注重教学示范作用
素描训练是一门训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只说不做是不行的,所以教师的示范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示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学生基础已经比较好了,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必要时适当提示。对于学生不理解或作画不当时教师要及时更正和修改,这样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就会慢慢提升。好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也会造就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感兴趣投入到绘画当中。总之,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学和教师,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翟欣建.认识素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所谓的“现代教学理念”主要是指教师要与时俱进,拥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现代美术教学就是使每个学习者都能从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收益,并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美术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1、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
各方面发展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的讲,把教师自己看成整个课堂的核心,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七年级美术教材“造型.表现”板块中《校园小伙伴》这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获得有关人体比例的知识的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获得情感方面的需求。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小伙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也关注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2、现代美术教学理念要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艺术的多样性的特征就决定了美术学课的检验标准是全面的、可塑的、个性的、发展的。所以美术教学是灵活多变的,不能用经验的、教条的方法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也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3、教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行为
每位教师在教完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的时候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上,自己设置的美术情境为什么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问题怎样才能给予及时的解决等。在反思的同时也要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模式、方法。只有在不停地反思、反省中才能进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对教育有关部门来说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定期让教师学习美术教学的新理念,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准绳和标准可依,知道我们的初中美术教育不需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实行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型”美术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如果以后再组织类似的培训应该不同于以往的表面式培训,要真正让教师理解、明白什么是“美术教学”,并且要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去。其次要组织全县各个初中的美术教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以往在县级学校会定期组织考试科目的公开课、示范课,而美术课则很少,如织金县的王老师工作三年来只遇到过一次全毕节地区组织的中小学美术科目的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可以从侧面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重视开展美术示范课,还要及时进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将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并且把这种认识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让新的美术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能指导美术教师突破自身的限制,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都是外力,而教师自身的提升才是内力。首先教师除了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综合知识。《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已经不是单一、孤立的一门课程,它是与各个学科相联系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其次,教师要具有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每位教师在大学期间已经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学美术教育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体现中学美术教育的效能,教学观念的改革是其关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美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崛起令我国中学阶段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现代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换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充满了艺术气息。本文以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点,分别从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两方面,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推动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
一、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学校教育追求教学成绩,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一直处于较为不明显的位置。作为中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最无存在感的学科之一,各个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该学科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知识、艺术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素养等等,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单一式传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等艺术类的学科教学而言,缺乏一种艺术教育的灵性。
1.中学美术教学的状况
自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策略以来,各教育机构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国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极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从其教学成果来看,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发展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1]。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试图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来推进中学美术教学,将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审美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给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我国过去一段时期以及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中学美术教学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传承知识本身的同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灵魂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来投入地学习美术艺术,而仅仅是泛泛了解美术。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同时,也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
艺术素养并非人人都具备,同样,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方,专业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本身的兴趣,进而才能将美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顺畅地传承给中学生。同时,在兴趣的导向下,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也会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术的学习氛围中。
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中学专业教师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提升教师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学生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在以往也做了诸多探索,深深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与艺术理论的认知及其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有的美术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美术专业的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艺术素养的缺失,往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种枯燥、机械的印象,这对于日后教学十分不利。所以,作为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要首先从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2)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极为关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教师要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并且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与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美术这门艺术的灵性。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来看,艺术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美,要想发掘并认知这种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小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
2.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促使中学美术教学朝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中,很多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为了使得绘画创作更为完美,融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新兴艺术风格,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特性,令作品活灵活现。从中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激情,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细体察自身对美术艺术的独特感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三、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
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忽视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艺术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价值所在。探究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到美术中的艺术内涵,那么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会理所当然地提升上来了。
1.现代绘画艺术及其创新意识
(1)现代绘画艺术概述现代绘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现代艺术氛围中滋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观察可知,很多绘画艺术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术艺术文化的影子,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代绘画艺术本身有着较为独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内容[3]。绘画艺术创新,是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绘画艺术风格也都不尽相同。(2)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从总体情况来看,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现代绘画艺术中所潜藏的艺术精神以及创作理念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术艺术,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者对于珍视现代美术艺术的态度。从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差别来看,后者忽略了对画面物体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转而表现绘画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4]。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较为抽象且充满美感的,只不过人们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与领悟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3)探究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意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现代绘画艺术时,难免要关注它背后独特的创新意识。从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一个具备基本鉴赏能力的人,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在现代绘画艺术的烘托下,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也传达出来了。事实上,现代绘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个致力于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寻艺术氛围中的片刻宁静。
2.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尽管了解到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具体教学策略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解析,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5]。可能有的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的领悟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细节变化。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并以此来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6]。(1)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诸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绘画艺术大师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便可以窥见艺术大师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转变。创新,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艺术创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火花的碰撞,从而滋生出一个新的创意点,借助艺术大师之手,将创新的思维通过绘画艺术这一表达形式呈现给世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领悟,并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时,要能够将自己创新的内容融合在作品当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7]。当然,教师要提示学生,独立美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在具备一定美术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2)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以此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艺术本身偏离的状况[8]。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鉴赏也不可能完全契合,但却可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枝丫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任意滋长。由于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真实存在,而现代绘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又在时刻强调着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以及他们毫不掩饰对创作自由的追逐,因此,在其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个似乎远离社会的空间存在。基于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好现代绘画艺术对这种海市蜃楼般景象的追求意识,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似是而非的创新理念提炼出来,给学生以启示[9]。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术艺术的能力,进而转变现代美术教学培养的方向,令中学师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10]。从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固有的知识内容,而是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着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艺术型人才。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萦绕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极为宝贵,同时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较为可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培养未来致力于发展艺术专长的高材生夯实美术功底。———————————
参考文献
[1]李长民.从基础教学实践解构美术课教材教法———对《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的探讨[J].美术大观,2014(7).
[2]陈诚.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
[3]李柠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和欣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
[4]江艳华.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8).
[5]王睿.中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艺术科技,2014(10).
[6]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中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学习,通过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自我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自我学习中,学生能够自我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最终获得良好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任何课程的学习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兴趣是最主要的方式,只有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投身于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可以采用动态的美去弥补美术教学中的静态美,体现出教材中的音乐美、艺术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美术,喜欢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时,欣赏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是必须要做的课程,而教材中由于篇幅有限,所展示的图片不多,并且没有专门的挂图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图片,下载分类,配上优美的音乐背景,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提高学生了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在网上搜集,学习有关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转变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术课程教学中,其中一项就是欣赏教学,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审美课程往往变成了单纯地说教课程,美术欣赏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种缺失,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将点、形、色、线等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表现力。并且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传统教学更具变化力,丰富欣赏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邮票设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让学生去仔细欣赏,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因材施教
当前,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分别在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自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在纸上作画,而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难以区分,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的不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素养,提升能力.
中学美术论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作为推动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心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独特性,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只有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才能全面客观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能够丰富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理论;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够发现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福建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本文我们以福建闽东地区为例开展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简述
畲族作为少数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分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于2002年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畲族聚居地蕉城区、福安市、罗源县的3所民族中学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1400多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汉族中学生总体水平低,SCL-90各因子分大多数比汉族中学生高,特别是抑郁和恐怖因子两项,显著偏高[1]。钱景彬于2003年为了了解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福建省宁德市8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畲族学生比例为45.43%,通过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检出率明显偏高,畲族学生主要在恐怖、自责、身体等症状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曾长佑、梅少林、陈敏、李慧龙等于2006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某畲族自治镇中学在读167名初一到初三年级畲族学生开展测查,结果显示,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因子得分均较高,排在首位的均是人际关系,其次是敌意或强迫。SCL-90部分因子得分高于中学生常模,且均高于1986年青年组常模[3]。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研究的基本状况是这样的:
1.家庭影响是主要方面。(1)2003年钱锦彬通过调查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影响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家庭因素。畲族家庭大都经济落后,调查发现有88.14%的畲族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下。家庭的贫困,使得孩子不能接受全程教育,很多畲族学生小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这无形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其次因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方法,不能较好地辅导孩子,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2)2006年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关于家庭环境对畲族中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不是十分突出。家庭经济状况对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4]。
2.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畲族山村的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师资薄弱,学生数少,而且学校分布分散,规模很小,大都是单班教学,甚至实行多种程度的复式教学。教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以及自身思想因素的干扰,无法充分发挥教学热情。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3.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竞争意识日趋增强,新旧价值体系逐渐更迭,现代文化对传统观念形成撞击,这些因素强烈冲击畲族百姓原有的价值观念,使得原本信息闭塞的畲族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此外,年龄增长,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情绪上的激烈浮动,生理上的骤然变化,造成了心理上的许多矛盾,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2014年我们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选取福建闽东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作为对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个测验设计了100个测验项目,包含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效度量表等八个内容量表。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466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可信问卷为445份。其中男生218份,女生227份。调查结果显示:存在1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95人(男生46人,女生49人),占总数的21.35%;具有2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占总数的6.7%;具有3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占总数的3.4%;具有4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6人(男生3人,女生3人),占总数的1.3%;标准分达到65分以上而需要进行特别指导的1人,占0.2%。从调查结果来看,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与2003年钱景彬的调查数据“45.43%”相比,畲族中小学生目前存在某种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1.35%。这个结果与许多部门的权威调查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基本一致,说明福建闽东地区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属于严重的范围。
(二)畲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原因
十多年来,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过去有很大改进,问题没有原来调查的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有:
1.畲族中小学学生就学环境得到很大改进。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偏僻农村(畲族学生大都生活学习在偏僻农村)学生数的急剧下降,因此农村的许多完小校、单人校等进行拆点并校,而且大都均往城镇搬迁。所以畲族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明显改善。这为他们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趋普及和不断深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规定的国家级文件达到11份。其中国务院文件6份,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国家五年计划纲要2份,有关部委出台的专题性文件3份。尤其是2008年下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要求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例如纲要中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这些文件的实施,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上不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室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因此,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问到“是否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近40%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三)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闽东地区为例,虽然畲族中小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了,但是还是有21.35%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焦虑、自卑自责、孤独倾向等。
1.学习依然是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学校教育强调素质培养,但是学习结果仍然是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主要指标,更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着中高和高考,压力很大。因此,由于学习压力引起心理焦虑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学生“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有的学生“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有的学生“夜里睡觉时总是想着明天的功课”等。
2.经济还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少数民族民众很多在偏远的山区居住和生活,那里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李辉等人(2004)通过调查,认为经济的贫困与现代化的冲击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根源。比如,就白族学生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大理白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水平落后的维西县的白族学生。所以,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显比国内常模低[5]。畲族中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状况。
3.民族因素对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虽然65%的畲族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没有差异”、35%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但是54%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并且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不足之处明显”,还有少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是畲族而感到自卑。
4.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不足。首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品质的研究几乎没有。各个民族有着各个民族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历史积淀,各个民族的学生也都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开展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特点。其次,从畲族自身影响因素的角度的研究少。从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多;而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畲族自身特有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少。而后者恰恰可能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三,干预研究和衔接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研究的报告几乎没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之间的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性研究是空白[6]。
三、加强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关注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流的指导思想的情况下,我们要研究畲族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过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这种认识和作法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为不存在问题和问题的减少并不能代表心理就健康。心理健康不但是指心理问题的减少,而且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因素的增多。所以,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将积极心理因素注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关注并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更多地挖掘学生的优势力量和建设学生的正面能量。比如畲族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首先要从积极的认知加工方面关心畲族学生,引导畲族学生积极地看待世界,例如自尊、希望、乐观、宽容、自我接纳、耐挫折等;其次要从积极的情绪体验方面关注畲族学生,培养畲族学生的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和幸福感等;第三要从积极的社会态度方面关爱畲族学生,形成畲族学生的仁慈、爱的能力、利他行为、社会凝聚力、社会责任感等[7]。
2.注重畲族自身积极的因素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影响。虽然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影响着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得出的基本都是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塑造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态是不利的。可以从畲族自身具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或民族性格等方面挖掘积极影响。比如,畲族基于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注重保持民族血缘延续性,历经几千年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性格耿介、向往自由、勇敢斗争、顽强反抗、勤劳俭朴、聪明睿智而又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对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定会产生积极影响[8]。在对畲族学生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时,勤劳俭朴、质朴淳厚、团结协作、忠诚勇敢等是学生普遍选择的,说明畲族学生认同自己民族的良好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挖掘并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突出的。比如,廖全明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105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结果发现:最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生为8.4%,需要解决学习困难问题的中小学生为36.6%,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为51.2%,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的学生为35.8%[9]。畲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政府、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应和满足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努力促进畲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上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注重专业课程、忽略心理教育课程
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都比较晚,致使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够认识和了解,在他们的心中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更高,因为觉得专业课程才是对他们最有用的东西,加之学校学习这门课时仅仅用分数来衡量课程的好与坏,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主体特点,也忽略了他们在年龄上的一些因素,这样的教学制度不仅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还反而刺激了一些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呈现出叛逆状态,最后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也让师生的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最后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阻碍。
(二)课本内容缺乏“三性”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都比较死板,没有灵活度,缺乏“三性”,所谓的三性指的是渗透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这三性在心理健康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考核课程,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付诸实践,做到活学活用,让学生将心理健康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内容综合起来学习,这让一些学生又产生了另一种错觉,觉得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让他们会有一种增加了压力的思想,由此对心理健康教学这门课程越来越反感,这种缺乏渗透性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使很多学生丧失了信心和动力。另外加之现在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规范统一的课本,都是一些待用课本材料,所以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根本就没有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换一种角度的证实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失败。
(三)单调的授课模式
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模式还遵循的是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这期间,学校依然只是重视课本的知识,而不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让一些学生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压力下更增加了一些负担,从而让学生更加厌倦心理课,这就与起初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逆向而行了。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开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推进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及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结合中学学生的年龄与心理,帮助他们客服在这一阶段的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错位,防止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刑事案件都是由青少年犯罪的偏多,都是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做好教育和宣传,中学学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压力也较大,情绪激动,容易走向犯罪的边缘,但是现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大,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意识薄弱,教学形式的单调,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内容发挥到实处,都比较倾向形式化,在学校里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各方面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为国家的素质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比较注重素质教育,而心理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21世纪,学生要从全方位出发,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此期间,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对学生开通各种途径,让他们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都可以立即得到解决,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制止学生犯罪。中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一个思想健康的心理,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学会与他人相处,为人处事等,因为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薄弱,他们经不起打击,客服困难的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激动情绪反而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现在是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必要措施,让学生能够展示自我,学会为人做事。
三、针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措施
1、教学内容要达到科学与规范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要求做到科学化与规范化,科学化是指授课要讲究科学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措施,改变从正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间接或委婉的指正学生的错误,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统计与心理老师的档案管理等都要采取规范和统一的范畴。
2、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的老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任课老师通常是教其它课程的,因为心理学得不到重视,所以学校会任派一个老师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让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但是这些老师都不是专业教心理学的,也没有通过心理学的培训,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有可能起反面作用。
3、要将系统化与整体化结合起来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以及老师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要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系统的结合起来。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开展一些心理咨询中心,让有烦恼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要将专业知识与心理健康整体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国家素质化教育的推动力和源泉。
四、结语
总之、在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时的学生是由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出发,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个学校都提高共识,减少青少年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中职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与规范化管理及社会对中职生职业选择的各个方面的迫切需求与要求,使得中职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题,如何破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题,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在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理念的优势、方法的优势和社工角色的优势。依据“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运用抗逆力提升方法、个案辅导方法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模式与方法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被一些社会学家所言的“发展困境”和“类发展困境”。在面对这些发展困境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关心弱势群体和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这就为社会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学生,成为了当前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协助学校改善校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正常成长;帮助少数不良学生克服障碍和挖掘潜能的专业服务活动[1]。“中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得到更多的注意和帮助。“中学生”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也被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里,人的体格、性征、内分泌及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帮助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中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另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观念被冲击甚至是颠覆,对中学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中学生心理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通过一些不良行为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逃学、校园暴力、吸烟、厌学等。然而,我国中学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功能已弱化,中学教师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而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能弥补传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社会工作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理念,即以人为本、助人自助[2]。学校社会工作在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持有的理念更是如此。所谓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以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出发,采取服务对象可接受的方法进行辅导。第二,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易被中学接受。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单一,形式枯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而多元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不仅更有趣而且更有效。每一种学校社会工作方法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采取何种方法或是何种方法占主导需要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第三,学校社会工作者易被中学生认同。社工这种非教师的身份能够让中学生能够放下戒备与其交流。同时,学校社工一般是年轻人,相似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为和中学生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亦或是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以及学校社会工作者本身,在参与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学校社会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生活为背景的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服务。[3]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帮助学生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健康发展。第二部分是针对处于心理困境中的学生,学校社会工作提供补救性和改善性的服务,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心理问题和排除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协助这些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一系列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即协助学生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可能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4]具体来说,学校社会工作心里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目标为长远目标,即:使学生获得幸福的人生。幸福感是人类自身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后的一种情绪,幸福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应,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所以,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目标就是让学生自身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为实现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坚强意志。第二层次的目标是中期目标。即:帮助学生提高其情商,协助学生积极准备自己去面对当前和未来的世界。具体包括:(1)不断提升自我的信心。(2)学会与人相处。(3)学会建立自我情绪调节机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第三层次的目标是短期目标,也被称为具体目标。包括:(1)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2)帮助学生疏通负面的情绪。(3)帮助学生正确客观认识自身的状态。学校社会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弥补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理念、健全的心理品质,协助中学生解决其的心理问题,就必须采取科学适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爱德森学校社会工作模式本土化分析
美国社会工作研究者爱德森曾经提出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四种模式,分别是传统临床模式(tradi-tionalclinicalmodel)、学校变迁模式(school-changemodel)、社区学校模式(schoolcommunitymodel)和社会互动模式(socialinteractionmodel)。[5]这四种工作模式各具特色,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必须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在学校社会工作开展中的经验和模式,但也必须结合我国内地的具体情况,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国大陆地区实情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学校社会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相对国外和港台地区而言,中国大陆的学校社会工作所处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虽然在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全国普通城市,或者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于社会工作普遍没有过多的认识,甚至一些地区没有社会工作组织。(2)社区化程度不高。在一般城市或是欠发达地区,社区的建设不够完备,社区很难为居民提供比较完善的支持服务。另外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也不够高,居民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很少会求助于社区解决。(3)中国大陆学校的行政化程度较高。当学校的体系或是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情况发生时,学校社会工作对于学校施加影响,改变学校规范和情境的能力非常有限。当前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校主要以公立学校为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这种状况使得学校社会工作还不能肩负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综上所述,爱德森的学校社会工作四种模式在中国大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完全适用。
(二)“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
我们发现,“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同时,积极发挥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具体操作办法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采用多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在具体的施用中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如何?这种联动模式又该如何运行呢?1.“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在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体表现为:(1)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地位。在当前的教育行为中,学校教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占据着中心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作用。(2)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提供者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工作机构建设以及队伍建设近年来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中也有着自身强大的优势。(3)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是子女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其对于子女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家庭成员处于中学教育这个阶段时,其心理会产生一些变化,家庭教育在此时更要与学校教育和学校社工紧密联系起来,构建积极有效的教育模式,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为处于中学阶段的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支持。2.“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的实现机制。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来推进“学校-社工-家庭”联动模式的实现:(1)建立基于电信和网络技术的即时沟通平台。学校、社工和家庭基于电信和网络手段建立及时沟通平台的意义体现在:首先,三方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避免出现各说各话,信息不畅的问题。其次,及时沟通平台能够让三方中的各个成员能够单独沟通和协调,为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沟通渠道。第三,大大降低了沟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建立三方定期会面制度。作为固定的会面沟通制度,具有的优点主要包括:(1)系统全面。固定的会面沟通可以让家长学校和社工之间能进行系统全面的沟通,对于相关问题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2)分享信息。定期会面能够让社工学校和家长在一起分享自身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取得的经验和个人的一些感受。(3)提高意识。定期的会面能够让学校、学校社工和家长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具体实施中,三方定期会面制度建立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选取合适的会面时间。在定期会面的时间制定上,首先,要综合考虑学生家长、学校和学校社工的具体情况,选取能够让更多相关人员都方便的时间。其次,确定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如果时间间隔太长,就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如果时间间隔太短也会加大相关人员和组织的负担。(2)采用多样有效的会面形式和内容。在定期会面的形式上也需要下一定的工夫,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例如选取一定的主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或者采取主题讲座的方式,或者采取游戏的方式,帮助家长体会学生的心理动态,从中学生的视角来看问题,协助家长消除家长和学生之间的隔阂。
五、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合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社会工作如何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采取哪些方法介入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抗逆力提升方法、个案辅导方法和小组工作方法。
(一)抗逆力提升方法的介入
抗逆力是近年来社会工作领域越来越强调的概念,专门从事于中学生抗逆力研究的学者亨德森和米尔斯坦认为:“所谓抗逆力指的是面对逆境时的回弹、回复和成功的适应能力,在面对当前社会各种压力时,能发展出对社会的、学术的和职业的竞争力”。[6]也有人认为,抗逆力是一种能力。指的是“抗逆力的核心在于复原,即在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压力之后重新回到压力之前所具有的适应的、胜任的行为模式的能力”。[7]总的来说,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抗逆力提升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和学校社会工作者运用一系列的专业方法,提升中学生的抗逆力,帮助中学生在遇到危机、困难的时候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调整自我,积极应对,获得良性发展,避免出现焦虑、扭曲、混乱或者心理瓦解等心理健康问题。在设计提升学生心理抗逆力的操作方法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增加关系链接,即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并吸引家长参与,增加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和睦关系,形成良好的朋辈关系和家庭关系。在教育和教学中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2)教授生活技能。即学校社会工作者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冲突解决方法、沟通和压力管理等技能。(3)提供关怀和支持。即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及时介入处于困难状态的学生,同时,也必须积极关注和鼓励每位学生。总之,抗逆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平稳反应、积极应对。
(二)个案辅导的介入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传统的工作方法。个案辅导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利用完整详细的调查资料,采用专业的沟通技巧,为中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个案辅导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其具有针对性。在学校社会工作过程中,中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个人认识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朋辈之间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学习的问题等等,甚至有的中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中区别对待和人本主义的原则,采取个案辅导的方式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辅导时需要采用的技巧包括:(1)真诚主动的态度。通常在进行个案辅导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于个案辅导和社会工作者是比较陌生甚至是排斥的,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以一个真诚可信、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2)同理心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在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中必须尊重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判断,站在中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进行沟通。(3)维护案主自决,积极鼓励。维护案主自决是对于案主的尊重,不仅是社会工作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有效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技巧。积极鼓励是通过对案主灌注希望来促使案主对于未来抱有积极的态度。维护案主自决和积极鼓励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案主自决不是简单的让什么都由案主自己决定,而是由社会工作通过鼓励的方式积极引导案主向正面的、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小组工作的介入
小组工作同样也是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中一种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广泛使用的方法。小组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针对具有共同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群体,组成社会工作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小组工作方法的使用满足小组成员的共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因为小组工作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体验性、趣味性、创造性和活动性,所以,小组工作工作方法的相对比较适合青少年和儿童。小组工作方法的基本程序包括选题、招募、甄选、实施、评估和跟踪。正确把握每个环节中的工作技巧对于提升小组工作整体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组工作的开展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创新招募技巧。招募小组成员在社会工作还非主流的校园里,是比较困难的,单一依靠学校层面的命令手段让中学生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在招募小组组员时必须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各种新颖的形式来宣传小组工作,吸引中学生加入。例如,通过微博、微信、海报等媒介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2)准确把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在小组工作的不同环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小组工作开展的初期,社会工作者处于小组工作中心地位,是小组工作的引导者,起到带领、组织、鼓励和统筹的作用,而在小组工作的成熟期,社会工作者处于小组工作的边缘位置,起到支持、协助和调解的作用。所以,作为小组工作中的社会工作者来说,必须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的转换。(3)积极跟踪,巩固效果。在小组工作结束之后,社会工作者积极跟踪小组成员,能够有效巩固小组工作的效果。积极跟踪由于各种原因也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如果缺少了跟踪和巩固,之前小组工作的成果很可能就会白费。面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专业工作方法,形成“学校-社工-家庭”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运用抗逆力提升方法、个案辅导方法和小组工作方法是实现良好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行和有效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红庆喜,李全彩.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必要性及介入措施的实务研究[J].社会工作,2010(3):49-52.
[2]姜峰,易纲,李传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8(4):195-196.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4]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
[5]ALLEN-MearesP,WashingtonRO,WelshBL.SocialWorkServiceinSchool.3rded.NeedhamHeights[M].MA:Allyn&Bacon,2000:41.
[6]NANHenderson,MikeMilstein.ResiliencyinSchools:MakingItHappenforStudentsandEducators[M].CorwinPress,Inc.2003:7.
[7]GARMEZYN.Childreninpoverty:Resiliencedespiterisk[J].Psychiatry,1993:5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江西省某中等卫生学校二年级医学生。发放问卷345份,收回299份。根据量表手册,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视为数据不可信,剔除55份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44份。其中护理专业116人,均为女生;非护理专业(涉及药剂、康复、检验、影像等专业)128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89人,经检验,男女生在年龄、年级、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及方法采用MHT进行调查。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而成。本测验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进行测定。量表由1个效度量表和8个分量表构成。8个分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恐怖倾向。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视为数据不可信。分量表标准分大于8分或总量表标准分大于64分者被认定为被试者在分量表因子或总体上存在心理障碍(即过度焦虑)。该测验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在2周内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85,效度为0.71。研究者利用自习时间在教室内向学生发放问卷,解释调查目的和答题要求,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不要求署名。问卷填写完毕由班干部负责收回。1.2.2统计学方法将问卷编号,录入Excel并整理数据,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中等职业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学习焦虑161人(65.98%),对人焦虑23人(9.43%),孤独倾向9人(3.69%),自责倾向56人(22.95%),过敏倾向57人(23.36%),身体症状48人(19.67%),冲动倾向10人(4.10%),恐怖倾向14人(5.74%)。总体上过度焦虑的学生检出率为2.05%。
3讨论
3.1中等职业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只有2.05%,低于周建国[1-4]调查结果;与张香云[5]调查结果(2.6%)相近,高于宫振宇等[6,7]的调查结果,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8]。10年前,我国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有异常及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7.3%[9],而近年的一项调查也发现,有15%左右的中等职业医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10]。因此,总体上来说,本组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而不同研究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类型和学生素质的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差异,专业类型的差异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的差异,等等。本研究还发现,各因子中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总体达到65.98%,尤其以护理专业学生更为突出(72.41%),而且主要发生在女生身上。有关学习焦虑问题,徐晓青[11]的调查结果为46.5%,赵建平[7]调查结果为44.2%,张香云[5]的调查结果为50.5%。说明中等职业医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问题。究其原因:第一,从初中生到中职生,从初中的基础学科学习到中职的专业学科学习,不少中职生对这一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导致学习困难。第二,中职生的学习课程涉及多个新的专业方向领域,对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某些专业课的学习难度较高,多数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导致学习困难,同时还面临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较大。第三,中职学校的管理依然延续初中的集中管理和封闭管理,导致学习和生活气氛压抑。第四,多数中职生本身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因对高中教育无望而来参加中职教育,因此初中时期的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一直延续到中职学校。
3.2中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专业和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上高于非护理专业。张文静[12]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中专护理专业学校学生进行测查发现,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其他9个因子护理专业学生均高于全国常模。晏志勇等[13]的调查也发现,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SCL-90所有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此外,尼春萍[14]的研究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比专科、本科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原因可能是护理专业学习和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参加高强度的护理实习,同时,上课内容和实习接触到一些病人健康和致命疾病等方面的内容,造成学习压力和心理恐惧感。此外,护理专业还面临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压力。本研究还发现,男生孤独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男生要差,这一结果与其他多个研究[15-17]结果一致。中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的原因:首先,部分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现象,父母对男女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女生在自尊和社会支持方面不如男生;其次,中职女生正处于典型的青春期阶段,女生的生理活动特点决定这一时期女生心理更容易出现波动和异常;再者,女生和男生的一些气质性差异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相比于男生,女生更为敏感多疑。本研究还发现,男生孤独倾向较女生更高,这可能与医学类中职学校男生比例小,男生人际交往范围较小有关,也可能与医学类学校中女生已经形成自己的圈子导致男生难以融入有关。
3.3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同时针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一些干预研究发现,在中学和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8,19]。此外,注意加强中职班主任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的提高,因为班主任是与学生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主体。学校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和学生沟通,注意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和安排。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