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美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创新,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元素。不断地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开始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美术培养对于创新思维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的良好思维培养。文章将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初步探讨。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模式也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审美教育”。而小学美术是一门最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学科,良好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通过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为:一种美丽的艺术。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能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随着我国当前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界也进行着空前的改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要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初级阶段的教育水平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更加重视。从这个层面看来,小学生升学择校对于家长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进而将压力带给学生,导致如今小学生都压力过大,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及水平等原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要想做好教学,作为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的美术课程,则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及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提高对美食的热爱,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为学习好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为做好教学的手段,目的也是让学生通过创新意识的养成,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美术课的宗旨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好美术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跟多数学科一样,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处在麻木的被灌输的状态,很少有互动,学生仅仅能够从一些简单的、教学规定的绘画中去感受美术,无法发挥创造力,因此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尽一切所能改变教学方式,只有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将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才能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才能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我国新课改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作为主体,由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服务于学生。每个人对于美术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决定着其有着特殊的想象力,作为教师不能对其强加限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正确地引导。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价值观。
(二)通过鼓励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是否丰富,也反映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小学美术的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目的。作为教师,不能对学生有着过多的束缚,这样会抹杀掉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受限制于课本规则,不利于想象力的开展。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合理的范围内异想天开也不为过,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通过丰富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
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在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进行某一绘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特定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范围想象的开展,例如,让学生画一只小鸭子,然后通过想象编成故事,用绘画的方式予以体现,并在同学面前讲解;或者通过分组进行看图说话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创造力,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开阔学生的视野
创造,要建立在通过对原有事物的观察之上。如果没有好的观察,就不能发挥好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元素,进行相关范围的知识拓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创造力的同时,又开阔了视野。
素质教育的观念在当前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界也在通过不断的创新机制为教学的创新进行着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小学的美术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作为一门在提升学生审美价值观方面效果显著的学科,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高考压力的逐渐增大,高中美术教学开始受到高中教育者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讲究凸显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注重学生个体的需求及其主体性作用的凸显。在社会发展迅猛的今天,创新是不变的话题。创新代表着思维具有独特性,是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展示。高中生对于现代媒体艺术系列中的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比较感兴趣,文章论述通过开展创新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美术作品、创新制作美术作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等,这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创新视野下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创新;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新背景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提出的主要要求之一。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学科本身是丰富多样且灵活的,形式和内容更不是唯一的,这就给学生的思维、想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运用学科的优势,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谈创新视野下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
一、以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注重的是创新与受众对设计的需求。没有创新的设计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设计师,而在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活化自己的思维范畴和模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被动地听,接受知识;师生互动也只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形式较为呆板。创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是灵活的、动态的,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权。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为基准构建教学活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进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总结书籍的结构是什么,进而提出一系列问题:书籍的封面都有哪些内容?你喜欢什么样的书籍封面?什么样的封面设计能够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层层递进,诱发学生自主地展开思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启发。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动态、有效,不仅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得以体现,而且其自身的技能和素养也会得到培养。
二、以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促使学生产生某种行为的最佳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主动探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流露出个体的思维和意识,这些因素中就可能包括创新意识。高中生有着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思想也渐趋成熟,对事物的选择更是有着自我决定的意识。鉴于此,笔者尝试以激发兴趣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需要思维上的放松、视觉上的冲击等,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以其内容灵活、丰富多样、没有局限、信息具有前沿性等特点,无疑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该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如,在书籍封面设计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之后,开展开放性的“小创造”活动比拼,即让学生自己设计海报,内容、版式不限。高中生对于海报、时尚等前沿信息是很感兴趣的,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之后发挥想象力,运用电脑技术设计多套不同内容组合、色彩搭配的版式,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活跃。笔者趁势向学生渗透: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创新,有新的东西才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也才能够有所发展。同时,笔者让学生回过头看自己收集的素材,感受创新的重要性,让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开放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在于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础性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创新视野下的教学更是将创新看得很重要。学生的创新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思维的想象空间、自我发挥的空间等。要想有创新就不能够有限制,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开展开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拓展创新思维、强化创新精神。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绘画的工具、内容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于教学采取统一标准,即统一安排绘画工具和绘画内容,过于注重对学生电脑绘画技术的强化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绘画工具、材料本身是灵活多样的,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其效果也会不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学讲究的是异曲同工,即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选取绘画工具、材料等,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等。学生作为个体本身是不同的,那么其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的乐趣,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学生发展自我的空间,实现了创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渗透创新精神,等等。如,在“小创造”设计活动中,有位学生用油画棒和布、线、羽毛、塑料、树枝、玻璃、木片相结合创作了一幅动画版的校园。笔者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奖励,并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自由创造,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更新换代很快,而支持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关键因素在于创新。教育作为特殊的领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革。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学科是丰富多样、灵活的,其形式和内容更不是唯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创新视野下的高中美术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教学,即倡导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不限制学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朱雪,严舒旻.计算机绘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徐琨.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与实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丁兆海,丁翠红,杜军.电脑美术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周文彪.生活创新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13
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素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认知水平的主要方式。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素描的基础地位是公认的,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素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为高中学生创意设计提供了新型的思维方式,因此,有效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自身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下面,就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方式及艺术进行试析。
一、明确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目的
美术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但不管是那种类型风格,素描都是基础,只是在造型上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树立素描作品是展现客观物象[1]。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授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物象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减弱、加强、取舍、概括等素描艺术处理,表现出在一定光影环境下的物象,根据客观物象产生主观感受,并受到客观物象的限制[2]。高中学生的美术教学中素描训练目标是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及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写实的手法,根据客观物象表现物象的真实性。
二、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轮廓结构和整体的认知结构和整体认识是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整体是观察物体的基本法则,是便于比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整体意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把握,使学生具有全局观,引导学生学会将需要展现的绘画主体控制在绘画范围内,在对局部进行处理时要考虑整体性,进而清晰的表现出主体物在画面的空间结构、主体和个体的关系[3]。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整体,那么就会使自己作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使作品具有画面感。学生在掌握整体方法后,会提高素描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轮廓结构是指在素描过程中,要将事物的轮廓结构描绘清楚,防止造成似是而非的情况,要与美术素描第一阶段理论中钻研轮廓结构有所区别,要做到形象明了、要点鲜明、比例准确、构图恰当[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轮廓结构准确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指导学生建立整体与局部关系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深入刻画局部,才能体现整体的丰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局部都是整体,是局部构成了整体,促使学生在学画过程中考虑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从而提高物象的整体性。在研究整体的同时,注意结构,结构是对画面内在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恩日用,从表及里分析物体的内外结构,使画面看起来自然完美。
1、在教学中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做到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是中国一句古话,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进行教学工作。长期目标是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有长远的工作计划,而短期目标不言而喻是短时间内工作计划,因此,将高中美术素描分阶段学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在不断的重复中掌握素描知识,技能、基础,才能在后期将复杂的物体完美的展现在平面上。高中美术素描课程是基础课程,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只有长期的练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同的步骤贯穿在素描学习的每一个不同步骤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素描学习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把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分析画面,通过长期的素描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画面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短期作业,锻炼学生的构图、写生能力,结合速写、想象、记忆,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5]。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在高中美术素描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物象特点的深入挖掘,使学生发现新事物,从而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激情。在素描训练中,除对物体的基本描绘外,还要进行艺术再现。学生的绘画内容是物象的一部分,是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要想时画面具有表现力,就要对表现元素进行细致的刻画,包括概括、颜色、线条、画面的构成、画面组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欲望,从而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素描的方向及表现方法,同时要提醒学生,基础实在表达个性之前,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将个性融入其中,使画面完整。
3、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鉴赏力的构成离不开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在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一幅作品的优劣取决于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对事物的认识恰恰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及绘画水平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画展,引导学生多学习课外知识,包括文学、美学、历史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素描流派,以及流派的主张、发展等。此外,还要对国外大事的作品风格进行研究,但在研究中要保留自己的风格。通过知识面的拓展,提高艺术的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总之,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因材施教,通过美术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
高考美术教学论文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学中的创作理念主要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思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组合作在美术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当前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提升。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观念和探索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用小组合作的美术课堂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理念
随着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课程,在教学中受到的重视也逐渐增大。在美术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还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内或者小组间比赛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美术的教学需要美术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新课改后的规定,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美术课堂。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小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听讲、安排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情况,给美术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美术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思路模糊、教学理念不明确导致的。小组合作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较广,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分组合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做到分组搭配合理,学生水平不会相差太大,人员搭配合理才会发挥小组的最大作用。其次,对小组成员分工要合理,具有明确的目标,每人负责一项内容,有管理者,有策划者,小组内成员互相制约和帮助,做到不浪费资源。最后,小组合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经常性地更换小组,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和建设。总之,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美术教师要进行充分的验证和准备,争取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通过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小学生画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从一笔一划开始,如果绘画基础打不好,那么小学生就不会在美术上有更高的造诣。有的美术教师认为只有幼儿园里才会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其实这样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小学生建立合作学习机制,为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做好铺垫。美术教学不能忽视基础,无论是颜色的搭配,线条的挑选,还是冷暖色的调节都要教给学生技巧,引导学生完成美术基础学习。比如,在教小学生用橡皮泥创作作品时,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会给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集体创作,小学生在集体中会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讨论产生更好的创作思路。小学生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认为美术学不学都行,反正自己也不想以后成为画家,其实学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习美术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抓住重点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都是小学生比较头疼的地方,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当中。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一般性的问题时,我会让其他同学回答,合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因为集体的力量大,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解析。学生的互助合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具有创新理念的体现。美术课要多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农村的学生得不到太多的美术锻炼机会,条件相对城里较差,很多学生的美术水平不高,更加需要美术教师多给予引导和支持。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因为它具有简单、便捷、高效等特点,小学生也特别喜欢小组合作,因为他们认为分组以后思维更加活跃,摆脱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
三、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合作互助学习为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学生喜欢分成小组以后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发挥个性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对小学生的教导要注重方法,要循序渐进,给农村小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小学生的潜力和天赋充分挖掘出来,为学生将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学生要想在美术方面有新的突破,就要学会倾听,学会分享。美术课较多的时间都是在绘画,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爱好不同、水平不同,所以对美术知识的掌握速度也不同,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上,为了让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会对学生进行分小组学习,手工课是最能体会到分小组学习的,如果能够恰当地进行分组,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制作效率。如果分组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安排小组合作要有目的性,不能随意地进行分组,分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四、组织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由于美术教学的课时量有限,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拓展,所以美术教师要经常组织美术课外活动。作为对美术课堂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励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实现从初步的认知到动手实践,为学生的美术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户外或者操场上写生,在写生的时候根据小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最终每个小组选出一幅最佳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对比,选出最具有创新性的作品,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会基本掌握写生的正确方法。通过在美术课外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吸引学生的绘画兴趣。可以成立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绘画比赛或者其他竞赛,发挥学生的优势。学校也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比如美术作品展或者美术讲座等,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农村小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方面也具有优势,很多农村小学生希望得到平等的待遇,他们非常珍惜得到的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美术课堂让学生分小组学习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专业技巧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将美术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美术教学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关注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3(5).
[2]罗杏美.浅议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德育渗透[J].华章,2011(19)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美术课程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学校的美术课堂出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学生美育发展缺失。长此以往,会使美术教学偏离应有的轨道,一味地追求授课的结果,而忽略了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使一些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课堂逐渐僵化,失去了初中美术课堂应有的活力。怎样运用“学讲计划”的教学理念进行高效教学,激发初中生的美术学习潜能,便是文章探索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学讲计划;初中美术;激发潜能
一、“学讲计划”概述
“学讲计划”是指以“学讲方式”进行教学。“学讲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和“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着力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学讲计划”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向专业化的方向成长,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和谐、高效、开放”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成长。“学讲计划”不仅能让教师体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实施“学讲计划”美术课堂的原因
以往的初中美术课堂大多采用讲授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一些学生不重视美术课,不听、不想、不说、不画,一些学生应付了事,感兴趣的课就多听点、多做点,反之就少做点。总体来说,在初中美术课上,学生思想较为拘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少且声音较小,学生的美术作业构图小、用笔轻,教师的作业评价大多只看到学生作业的缺点,很少看到优点。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美术学科知识的热情不高。这样的美术课堂是低效的,不利于美术教学。虽然每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弊端,但笔者认为“学讲方式”的教学模式利大于弊,十分欣赏这种教学模式。“学讲方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学进去,还要能够讲出来,它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讲方式”的教学模式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目的,以小组合作为手段,学生在自讲、对讲、互讲、演讲、评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在“动”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为了上好学讲课,笔者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且认真地备课。一开始笔者教授的是自编课《在砂纸上画柳树》,现在想来,当时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教学设计有点“花”“大”“空”,不切合实际,没有重点,未能带领学生深入地探究在砂纸上画柳树的方法,接着笔者又用学讲模式上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1.创设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课前情境创设很重要,适当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内心有所触动,从而迅速进入美术课学习状态。这里的“情境”包括物理情境和心理情境。为了上好《人物动态速写》一课,笔者课前在教室墙壁上贴出了不同性别、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人物动态速写作品,学生看了以后,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也想拥有教师的绘画本领。笔者提前把教室课桌排列成适合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形状,整堂课上,笔者一直面带微笑,以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学生的心情更加放松,更加勇于表现自己。
2.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第一时间参与新课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便会精神抖擞地进行学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应是“凤头,猪肚,豹尾”,即一堂好课的引入就像“凤头”,一定要能够吸引学生。这个“凤头”至少两方面都要十分精美。一方面,教师的形象、语言等要美。肖林元说:“一个老师打扮最漂亮的时候,就是上课的时候,想让学生上课精神抖擞,教师得先精神抖擞,教师走进教室要神采奕奕,心胸宽广。”另一方面,引入设计要巧妙。除了紧扣主题外,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好奇心,才能够对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才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结语
通过实施“学讲计划”,笔者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位教师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身后引导、指导、服务学生。每位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他们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其潜能挖掘出来。因此,笔者决定继续在“学讲计划”的道路上探索,争取让美术学科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助力。
美术教学论文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于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四年级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美术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引导学生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水平和设计意识。教师应采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弥补以往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设计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设计情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有效的资源进行美术设计。此外,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流程和评价方式,提高美术设计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美术设计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传授技艺的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初中美术是拓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艺术水平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所有课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理应是首要教学目标,尤其值得教师的重点关注。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策略,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逐渐拓展于全国,而其中的“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也是逐步深入人心。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与学生自小学便被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理念不谋而合,美术教学在其中有着一席之地。而且,初中是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塑造健全人格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发掘出对美术的潜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世界的美的眼睛,可使学生往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感,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些许不完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音乐等能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本应当被受到重视,然而现实却与之相悖。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尚未得到完全的改变,仍如一座大山般压在学生、家长、教师甚至于学校的头上。因此,我国的初中教育呈现出一片的压抑气氛,使得学生整日沉浸在题海当中,抓紧一切可学习的时间学习数理化,而美术这类“副科”便理所当然地被取代,导致学生缺少了学习美术知识的机会。即使少许学校有设置初中美术课程,但是美术教师教学素养参差不齐,且由于美术常不被记录到考核内容当中,因此教师对美术教学懈怠,更不会潜心研究初中美术教学。而学生则被教师的态度所误导,对美术的兴趣大减。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学生的美术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审美能力得不到锻炼,生活艺术性以及趣味性大大降低。
二、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改变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促进初中教育中对美术教学的提高,并以此为媒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师以及学校的理念,真正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美术培训或者美术讲座。此外,学校管理层一方面需要挑选优质的美术教师人才,另一方面要让教师以及领导人定期观赏相关的画作等艺术作品,并通过真实事件对比,了解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更新思想,紧随时代潮流。
(二)培养审美能力,从学会欣赏入手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天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一个人对美与丑的评判往往是从别人的告知以及引导入手。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学生,他们对大千世界的了解也仅是冰山一角,对艺术世界的了解若非有家庭因素的引导将会是毫无所知。正如普通的人往往难以看懂毕加索的画作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一样,没有一定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视角的学生对此也是茫然。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之时,可以从欣赏入手,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画作,在一点一滴中培养起学生对美丑、中庸与精彩的判断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向学生展示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时,教师可以先引入关于这幅画的背景以及其中的故事,让学生观察到底是谁出卖了耶稣。在经过学生细致的观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可询问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并引导他们得知为什么一幅画中能够蕴含这么多的东西等更为深刻的知识点,就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会观察、欣赏美的东西,潜移默化中锻炼审美能力。
(三)提高审美能力,从优质的教学着眼
美术课当然不能仅仅带领学生欣赏美,教学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优质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通过自己的欣赏所得出的感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快速地提高审美能力。在现代教育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可让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迥然不同的方面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通过自己作简单的画,或者运用打印出来的图片卡片等简陋的物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这不仅会让美术变得单调无趣,更为重要的是让美术丧失了它本身蕴含的强烈的美感。而运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技术等,不仅能够将美术更为立体地展现出来,还能够通过相关的设计,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看到艺术家的作画过程以及作品完成之后的强烈对比,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到美术中所含的美好以及韵味,以更为专业的眼光、更丰富的思想去度量艺术,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锻炼审美能力,亲自创作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否能够获得质的变化,需要看他亲自创作出来的作品。一件作品可能基本功尚有不足,但是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或丑却是能有所发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画作可能不堪入目,然而只有经过亲自实践,他们才能对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行一个评估以及纠正,以获得质的飞跃。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带领学生进行亲自创作实践,以在不断的练习之下锻炼学生的基本功以及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的一角写生,让他们静坐体会生活的点滴之美,从自然中的细微之处看到美的存在,点亮生活,时刻发现美好,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初中美术课程的地位无可取代,它是学生通往艺术世界的桥梁,是学生充实生活的必需品。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身为教师,我们要慎重以待,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巨澜.美术课堂教学“活”法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2]郭海英.如何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3]夏云鹏.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新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2(12).
【摘要】教学方法是保证课堂教学生动灵活的必要条件,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被重视,在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课上更是如此。在色彩构成课上,我使用场景教学法,创设较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角色分工和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教学方法场景教学法角色模拟色彩构成
引言: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现在职业学校美术课的要求。为了能更好的与职业对接,我决定在色彩构成课上尝试使用场景教学法。问题:由于是为了高考服务,所以我校美术专业课也是以几项基本的美术基础课为主,例如素描、水粉、图案、速写,上课也是按照高考模式,老师讲课、做范画,都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几乎没有。我国的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也都是学院式教学转化而来,所以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转型后,为了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习惯了高考教学的师生们也在努力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使课堂教学呈现生机盎然的新气象。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我们为了能够改变美术课堂的沉默气氛,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本次实验希望能够通过在色彩构成课上使用场景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专业知识对工作实践起到的重要作用,课堂学习与职业技能的息息相关。
(一)前提: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的应用色彩知识,第一步,我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联想。如对红色的联想,红色联想到火、太阳、热血、红旗、婚礼、印章等,使人感觉热情、温暖、兴奋、喜庆或者恐惧、血腥,象征着革命、喜庆等。色彩的联想与色彩的心理效应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有所感触的。但是学生在进行色彩联想时只是简单的泛泛的联想,感觉不到色彩知识在设计师职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场景教学准备:
在知识重点讲解完后,我创设一个化妆品公司的经理和设计师针对一个色彩方案设计的项目进行沟通的场景,在场景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模拟法进行知识的应用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课堂教学,设立了甲方经理和乙方设计师这样两个简化的角色。然后请同学们自己报名,经过一番角逐,产生了角色一:一位甲方经理邓俊鹏同学,其他同学自我组合成为四个小组,充当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乙方。
(三)项目设计:
“美白化妆品的色彩方案”。首先,针对项目“美白化妆品的色彩方案”,与甲方经理沟通后,请他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和主打方向来思考自己的具体需求。而设计师则通过甲方的要求进行色彩方案的设计。老师要求设计师组成团队进行讨论、研究和绘制,拟定色彩方案后与甲方进行谈判的方式,这样既能把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又能把同学作品放到一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使学生体会到场景教学的乐趣,达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的重要作用。
(四)项目实训过程:
在设计公司现场,甲方经理邓俊鹏同学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本款产品是针对年轻女性来推广的,要求产品颜色符合年轻女性的消费群体,能够体现甜美、干净,并且让人从颜色上就能感受到产品美、白的功效,吸引年轻女性的目光。希望乙方设计师们能够本着这个原则来进行设计。当他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我注意到要及时给学生提示和补充,尤其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颜色的联想得以运用,这样会使要求更具体可行。邓俊鹏同学落落大方很有成功人士的气势,我对该同学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以便增强他的兴趣、提高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设计师们听到要求后立刻凑到一起进行讨论,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每个设计团队都确定了自己的方案,进行了精心的绘制。我决定等到评价总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点拨和辅导。当然,我特地嘱咐他们也进行竞标,看甲方经理和同学们的反应。最后的谈判的过程也是交流沟通的过程。在项目完成后,我运用色彩知识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了一番点评和引导,同学们对色彩的运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都觉得特别有趣,希望还能有机会进行这种场景教学的练习。课后反思:场景教学在美术教学尤其是设计课上可以广泛使用,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场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过程方法和能力目标也基本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美]乔尹斯•P.高尔M.D.高尔沃尔特•R.博格.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2]戴高桃.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J]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在现代潮流中逐步更新着教学观念,审美观是美术学科所具有的特征之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科,难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甚至予以忽略。因此,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迫在眉睫。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科的均衡性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高中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思想误区,按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受教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价值。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高考科目,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在重点学科的教学上,而对于美术这种辅助性学科,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价值不大,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学成果,甚至不断挤压和占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很多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初中美术课程紧张,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技能,难以衔接上高中美术鉴赏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局面。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学生往往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学习,甚至懈怠敷衍美术课,导致高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予以支撑,但是由于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教学方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美术的美好,鉴赏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提升,使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落后,过度加大对美术技法的授课比重,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由于高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美术教师地位较低,参加深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学研讨的次数也较少,导致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教学水平低下。另外,美术鉴赏涉及的知识较多,涵盖面很广,而很多美术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体系,见识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全面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入和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所取代。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还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吸收和融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学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最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设备
尽管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等设备以便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设备相比,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极大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动态展示更为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感知技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衡量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除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和水平。在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以便提高教师的工作热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学期开始、期中以及期末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以便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取得较大进步。
(四)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结构体系
高中是学生整个生涯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高考科目也较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再加上很多高考科目也随着年级升高难度逐渐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中美术课程时间短,内容多,而且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整合,构建健全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周玮.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王妮.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2(8).
[3]姜玉亮.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2)
摘要:为了响应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各个高校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美术欣赏的课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目前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高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1。
一、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在美术的教学中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不但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创作,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呐喊》的美术作品的教学中,通过作品的丰富的色彩将学生带入进作品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它的体会2。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师利用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进行直观的赏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使得高校美术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能偶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作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含义,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和美术的创作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再通过教学的积极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杜宇美术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对美术进行有效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学生的情感都融入进作品中。学生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适应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而美术欣赏作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学习上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然而目前我国的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高校认为美术教学只是一个进行考核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美术成绩,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在高校中,部分的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需改善的情况,他们对美术欣赏也不重视,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不能有效的指引,达不到美术欣赏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科学,都使得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对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课程的特点,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从而实现对于艺术的解读和体会,逐步培养其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将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表及里的增加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美术欣赏课程与美术专业教学不同,它对于教师的美术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色彩的分析、美术技法的知识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高校美术欣赏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工艺作品、雕塑和建筑以及绘画。由于对象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的时候,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对此太过在以,也不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高校需要在对课程设计这一方面提高重视度,从而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把握好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向,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应用方法的探讨
在对高校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在对美术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选择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水平的美术作品,同时需要选择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比如,当教师想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像《蒙娜丽莎》《向日葵》《大卫》等,然后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4。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时候,不应该制定的太高,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注意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使用一些学生能够听懂的话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词语不宜过多,避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深,同时教师要做好美术欣赏课堂的总结工作。
四、结语
美术鉴赏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要不断加大它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它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注释:
1.姜秋月.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3.33:116.
2.唐超.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21.
3.李鹏.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1.08:65-66.
4.曹冰.浅谈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108-10
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肩负着美育、德育的重要任务,融德育于美术教学,可以通过以教师的自身形象,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等举措。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伴随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使得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艺术设计作为美术教学门类中的重要组成,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深的今天,美术教师要想提高其艺术设计的教学水平,应该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功能。对此,文章以美术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的分析,就该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设计;课程整合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要想创造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需要设计师具有完美的感官和创新性设计思路,还需要保证作品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和形式的新颖,这些要求是传统设计方式无法达到的。然而,作为新兴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设计方式的弊端,还能对艺术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还不是十分成熟,使其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优化该项设计的应用方式对于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又称为CAD设计技术,其主要是依靠计算机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支撑来帮助设计人员存储信息、设计仿真图像的一项辅助设计方式。并且,随着该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使得其在全世界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还逐渐成为了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性的教学技术。视觉上的辅助技术主要包括色彩和图像构成设计,以及三维立体影响的设计等内容,该项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填补了传统手工绘图存在的弊端,使得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完美。
2计算机设计辅助教学的优缺点
2.1计算机设计的缺点
第一,过于依赖网络。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资源共享性等特点的存在,使得现代学生在学习时对于网络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加。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只能够掌握一些较为肤浅的专业知识,造成学生艺术设计的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二,过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计算机设计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放在了计算机上,其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用的素材大部分也都来源于网络,这些素材虽然十分华丽,但是不能表现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设计水平逐渐下降。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造成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2.2计算机设计的优点
第一,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同传统手工绘制相比,计算机设计辅助技术具有强大的文字处理和着色能力,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便于掌握。学生在设计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能够省掉很多的绘图工具,而且绘图软件中大量的快捷操作方式提高了绘图的智能性和绘图的精准度,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设计这门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作品保存的便捷性。同传统手工绘制图不同的是,利用计算机设计绘制完成的图片可以被直接保存到计算机或者是外部设计中,并且,为了防止作品丢失,学生还可以进行备份保存,为学生制作和保存艺术作品提供了便利。
3计算机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具体的辅助应用
3.1优化教学形式
从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和其他类型学校美术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不仅“四不像”,而且“不伦不类”,并不符合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的要求[1]。因此,在应用计算机设计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该专业的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优化改进,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传统手工绘制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有序的教学环境。在优化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讲授与计算机设计操作指令相关的知识,防止课程教学教条化。而是应该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同时,穿插一些实际设计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受学校自身性质和教学目标要求的影响,不同学校在艺术设计课程安排和教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各个学校的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地相互学习,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效果。对此,教师首先需要对自己讲授艺术设计中的重点知识和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尽可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标准化,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2]。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规范计算机设计辅助教学课程的名称,按照其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基础上对计算机设计技术进行明确的分类,保证其名称的统一性,使得学生能够在看到名称时,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此外,教师需要保证授课课时的合理性,需要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等级划分,并按照等级的不同适当安排授课课时,以便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
3.3准确定位计算机设计
虽然计算机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无论是美术专业的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过分夸大计算机设计的作用,需要明确其辅助地位的位置,在进行设计教学和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所有的设计工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以将讲解计算机设计相关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要分清主次。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应该学习的是艺术设计而不是计算机专业的知识[3]。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的设计技术,不能够完全依赖网络资源,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自己的见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4改革考核制度
就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情况来看,其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比例较多,有关实践知识的教学课时和考核内容相对较少。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培养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时,教师可以采用“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时间能力考核”这种成绩考核制度。其中,平时成绩指的是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平时练习作业完成的程度等;理论成绩指的是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践成绩指的是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对于计算机设计这项辅助技术实际掌握的程度[4]。采用这种考核制度,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起来,还能够让学生重视对日常课堂讲授的知识学习的认真度,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积累,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5加强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的建设
学校要想培养出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比较高的学生,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学校管理者不仅需要招聘一些熟悉计算机设计软件和艺术专业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5]。此外,学校领导者还需要加大在计算机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硬件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4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速度的提升以及应用领域的增加,使得由计算机技术衍生出的辅助技术在我国艺术设计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因此,美术教师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艺术设计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该项技术的相关概念,找出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教学优势,以便为提高其应用效率、优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式提供参考意见。对此,加强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辅助应用的程度,对于提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促进美术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谭开会.试论艺术设计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6):259.
[3]胡燏.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2(8):227-228.
[4]赵红绘.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46-48.
[5]李仁伟.浅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大众文艺,2010(11):224-225.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因此,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表现,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潜在的兴趣与爆发力。因此,本文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方法;教学
引言
新课改革下的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而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听或者是老师画学生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方法,但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探究。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懂得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新奇的事物都会想要去了解它。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上册《会动的小纸人》这堂教学课程中,可以自己先剪一些小纸人表演一个节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创新小纸人的形象,选出几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当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数,营造出一个比赛现场的模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1]。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同时,老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循渐进,由未知到已知和抽象到直观。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让课堂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注重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之间的矛盾。
2设置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美术新课改革下就一直提倡要寓教于乐,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美术教学课上可以将一些小游戏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挂饰》这堂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在课堂前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准备一些小的挂饰,每样都根据几个小组来分发相同的数量。这时候让学生打开课本,在老师分发下去的小饰品中找出与课文中相视的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学生找出的速度快和准确。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小挂饰产生浓厚的兴趣[2]。老师在这个游戏过后可以趁着学生兴趣较高的情况下,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小挂饰制作和绘画的技巧。
3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上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以及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对老师的一些批评都有不同的承受力。因此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比如,老师在布置一次课堂画画作业时,一些学生画画速度慢或者是画的不够好,导致完不成课堂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心理就很紧张和不安,生怕老师会责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被打击。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力量,也许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者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以及一句“没关系,你还是很棒的”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句,就能安抚学生害怕和不安的心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并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造诣。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在艺术创造中自由发挥,想什么就大胆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想象与现实结合,还能高于现实。比如,教师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学生介绍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将古代的一些经典故事与汉字发展史进行有效结合,打开学生的想象思路,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进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含义,才能画出学生心目的“想象文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4]。同时,在教学过程有很多学生在画画时都会受到限制,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且支持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首先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其次就是提倡寓教于乐,要在教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就是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最后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等。
参考文献
[1]任向华.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创新能力,浅议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30):150-160.
[2]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4,15(26):167-169.
[3]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3(39):226-228.
[4]陈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艺术性.学生之友(小学版),2014,16(28):169-171
浏览量:65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课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小学生美育的效果。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因此,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表现,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潜在的兴趣与爆发力。因此,本文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方法;教学
引言
新课改革下的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而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听或者是老师画学生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方法,但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探究。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懂得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新奇的事物都会想要去了解它。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上册《会动的小纸人》这堂教学课程中,可以自己先剪一些小纸人表演一个节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创新小纸人的形象,选出几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当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数,营造出一个比赛现场的模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1]。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同时,老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循渐进,由未知到已知和抽象到直观。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让课堂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注重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之间的矛盾。
2设置教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美术新课改革下就一直提倡要寓教于乐,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美术教学课上可以将一些小游戏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挂饰》这堂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在课堂前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准备一些小的挂饰,每样都根据几个小组来分发相同的数量。这时候让学生打开课本,在老师分发下去的小饰品中找出与课文中相视的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学生找出的速度快和准确。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小挂饰产生浓厚的兴趣[2]。老师在这个游戏过后可以趁着学生兴趣较高的情况下,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小挂饰制作和绘画的技巧。
3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上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以及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对老师的一些批评都有不同的承受力。因此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比如,老师在布置一次课堂画画作业时,一些学生画画速度慢或者是画的不够好,导致完不成课堂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心理就很紧张和不安,生怕老师会责骂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被打击。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力量,也许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者是一个激励的眼神以及一句“没关系,你还是很棒的”这样简单的动作和语句,就能安抚学生害怕和不安的心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欣赏美,并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造诣。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在艺术创造中自由发挥,想什么就大胆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想象与现实结合,还能高于现实。比如,教师老师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学生介绍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将古代的一些经典故事与汉字发展史进行有效结合,打开学生的想象思路,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进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含义,才能画出学生心目的“想象文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4]。同时,在教学过程有很多学生在画画时都会受到限制,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且支持学生。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首先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其次就是提倡寓教于乐,要在教过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就是鼓励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美术艺术潜力不够画画水平差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鼓励。最后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等。
参考文献
[1]任向华.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创新能力,浅议小学美术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30):150-160.
[2]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4,15(26):167-169.
[3]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3(39):226-228.
[4]陈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艺术性.学生之友(小学版),2014,16(28):169-171
摘要:美术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学能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多元化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依据人性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并真正掌握美术学习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沟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打破宁静的课堂,让学生走向讲台,并进行课堂延伸,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和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在课堂上实现多向交流方式,建立融洽、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2.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在新课改下,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全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我们应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进取、善于创造、为全面推进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新时期综合人才。要想落实这一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令孩子深入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通过大胆想象把对大自然的情感通过绘画展现出来。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中去创造,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眉开眼笑,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好奇,因而会主动用笔描绘,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描绘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同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接轨,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是实用的。比如,教师在教给学生剪雪花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剪好的雪花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贺卡,然后送给同学、老师、父母;还可以让学生把五颜六色的雪花装扮教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报头设计课程中,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并从中选择具有创意的板报作品进行展览,这样学生制作认真、主动,作品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极富创造性。不但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开展合作性学习,提升教学效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想象画“遨游太空”时,老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模仿驾驶飞船。在音乐声中,同学们慢慢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描述升入太空中。在这其中,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时候老师让学生想象眼前浮现什么情景,有的学生看到了外星人,有的学生和外星人对话,还有的学生已经到外星人家里做客等等。学生自由想象,大胆描绘着自己的神奇世界,尽情地体验这太空奇遇。在美术课堂上,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轻松的氛围,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固定的座位,把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给他们创设分工合作的机会。让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带动不喜欢画画的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让他们自主分工。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在讨论分工合作的时候非常有激情,无形中提高了不喜欢画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普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向小学生展示丰富的视频资料,大大满足新课改下教学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独特的画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节省了很多工具和材料。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
五、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
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节枯燥单调的美术课,很难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远远不如让他们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更加有效和牢固。因此,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愉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营造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提起他们的兴趣,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绘画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完成作业。兴趣的激发能成为学生绘画的动力,同时也是他们自信的源泉,成为作品创造力的阶梯。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广大美术教师用心去感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新经验,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姜丛丛,李民.如何应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不确定性[J].时代教育,2015,(04):1-2.
[2]陈新荣,李洁,高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河北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探究[J].读与写,2011,08(10):60-61.
[3]张君群.注重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小学美术教学有感[J].小学时代,2010,(07):46.
[4]虞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课?——对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视觉艺术,2011,(04):70-71.
[5]路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7):110-112.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学生教育也越来越被家长所重视。因此,现代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各个学科的教育目标。美术学科,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学生的美术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也在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方向。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意,给小学生提供完全不同的美术课堂体验,才能促进美术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活动;策略;思路
前言
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一直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美术知识。传统的教学,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实施美术教学,让小学美术课堂变得与众不同,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课堂氛围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意,需要教师给小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无限的,要将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教师要给予小学生积极的引导,用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找到创新的勇气。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走出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放下教学权威的架子,多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小学生消除上课恐惧感,积极交流,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比如在讲《瓢虫的花衣裳》时,如果教师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让小学生画一只瓢虫,那小学生的画出的东西可能是一模一样的。积极与小学生讨论,用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学生畅所欲言,能够促进创意课堂氛围的形成。用“如果你是一名设计时,给瓢虫设计一身美丽的花衣裳,你想要设计什么样的衣裳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小学生去思考,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独具特色的设计师。肯定小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落实,能够让小学生自身成为创意课堂的打造者。
2组织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来自于美术课本。只重视课本美术内容的讲解,会让小学美术教学受限于课本内容,也会让小学生感觉美术学习太枯燥,没有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去寻找更多的课外美术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的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学习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开放化,并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利用视觉去完成。因此,美术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提供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有利于美术教学创意化发展。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让小学生利用视觉去欣赏美术作品,找到创作的灵感,有利于传统教学问题的解决。比如在讲《太空里的植物》时,如果教师一直用语言去描述,或者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太空里植物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太空植物科学类视频,让学生理解太空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将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带到了太空,画出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在多媒体支持下,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大大提高,小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3引入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操作活动
多元化的美术操作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发挥个人美术学习潜力的重要方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每一位小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对于同一美术主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擅长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一些小学生喜欢用线条绘画,一些小学生则乐于用色彩涂鸦。根据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去开发全新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选择材料与工具,有利于美术课堂创意性的提高。像在引导小学生画自己的家乡时,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准备粉笔、水彩笔、水粉、铅笔、黑板、宣纸、打印纸等不同的工具,让小学生自主去选择。小学生对工具的个性化选择,会催生多种绘画操作活动,直接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意化。
4实施具有创意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创意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创意美术学习积极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创作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完整的定义。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去肯定小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只要小学生积极去创作,积极去思考,就要鼓励他们去完成。宽容地对待小学生,才能让美术教学创意无限。像在做“巧用瓶盖”的活动时,一些小学生用瓶盖粘成了一个小帽子,一些小学生将其做成了一副眼镜,还有学生用瓶盖做了一条腰带。小学生的想法无限,创意无限,如果教师批评学生“胡来”,无意抹杀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夸赞学生的创意,才能推动美术课堂的创意化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创意性的小学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个人教学行为的积极化,来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发展。用轻松的学习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突破限制。让小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天马行空的主体,才能实现创意化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53-54+69.
[2]窦玉敏.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4,08:208.
[3]毛籍仪.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126.
[4]侯卓见.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才智,2013,17:29.
[5]吕银萍.直面现实,着眼发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组织有效性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126-127.—183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的教育,它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是一种主体式的教育,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等特点,它的实施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社会培养创造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介绍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主要特征;小学;美术教学;运用
一、创新教育主要特征
第一,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具有创新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在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师采用竞赛式、启发式、调研式以及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要创新地学,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在学习环境方面,学校与教师应当注意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创新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创新教育不是一种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上,也不只限于教师所布置的圈子,而是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校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育条件等进行综合改革,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以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学校坚持学校、家庭和社区齐抓共管,为实施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要以全面性、全体性、创新性的原则,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其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难以对某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通过播放视频、提问、创设情境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重复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一段由许多美丽图案组成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发现图案的特征,教给学生重复组成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由想象。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此外,美术教师应当注意鼓励学生创新。小学生具有不断进取的潜能,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多使用语言对他们进行鼓励,如“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你的设计很特别”“你的设计非常有创意”等,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尽量少用“你画得很像”之类的话,以免禁锢小学生的思想,扼杀他们的想象力。
其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创新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针对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古人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重视传授学习方法,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关键。
其三,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完善评价方法。美术教师应当注意加强实践型教学,指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教给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如,在讲授吸附画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将油画的颜料挤到了一盆清水中,由于油水无法相溶,颜料在水中挥散后在水面上形成了美丽的画面,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水盆中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应当注意完善评价方法,将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这三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鼓励,不过分苛求学生,以免抑制和扼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三、结语
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效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创新教育在当前的实施中还存在被片面看作智力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将开设创新教育课等同于开展创新教育等问题。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注意这些问题,深刻了解创新教育的本质与特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左辉.美术课堂:给小学生插上创作的翅膀.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12).
[2]田艳华.创新小学美术教学.陕西教育(教学),2005(7).
[3]徐宗达.创新教育与教育的创新.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2001.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就目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来看,大多数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忽视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美术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尤其是色彩教学,它能引领小学生走进美术课堂,感知美术的魅力。对色彩的把握,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发现并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从色彩教学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构建良好的美育环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色彩有不同的感知,这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学把色彩与学生的思维建立起关联,尤其是色彩的感知、触觉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水平,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因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色彩艺术形态,从色彩的感知与想象力来优化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一、色彩艺术的形态表现
色彩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分析色彩时,除了本身的物理色差之外,教师的心理感知也会呈现出一种意象。如红色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所以公共场所的一些标志通常是红色的;橙色具有强烈的色彩意象,所以救生衣、登山服、消防员的服装多以橙色为主。研究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之后,笔者发现有些色彩的组合会显得更加和谐、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如在照相时,选择冷暖色调搭配的衣服,能在不同的比例下形成主次分明的色调,以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搭配,以临近色阶较为和谐,如绿色与蓝色衔接、黄色与橙色衔接。在对比中,不同色相之间会显得更加突出,如黄色与紫色、橙色与蓝紫色、红色与绿色等,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二、色彩与学生心理的关联
色彩与心理具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色彩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如红色让人联想到火热的太阳,黄绿色让人感知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而黑色则使人感知到不详、神秘或悲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更喜欢冷色系中的蓝色或绿色,而女生则喜欢暖色系中的红色或粉色。学龄期的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更高,如偏爱橙色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心地善良而直率,充满好奇心;偏爱绿色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喜欢集体生活,但显得低调,能够与周围同学保持融合的关系。在小学生美术课程中进行色彩教学并非易事,由于色彩与学生的感知能力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色彩。如借用橡皮泥、彩纸、彩色画笔等,让学生感知到色彩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玩具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如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组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从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中感知微妙的变化。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方法
色彩教学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来表现传统绘画的民族特色。但是,国画中的技法、笔法教学缺乏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把典故作为课堂导入的主题,把宣纸置于木板上,利用泼墨方式来进行浓墨勾勒,再调以淡墨,在纸面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从而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对水与颜料的感性理解;在水彩画教学中,水彩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学生的观察力上。水是水彩的组成部分之一,清澈、柔和,而色彩则是颜料,五彩斑斓。由于水彩在绘画实践中不易把握,所以低年级学生可以先用油画棒绘画,从日常花卉、器物、常见用具的临摹中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想象。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水彩感,训练学生分辨不同的颜色,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总而言之,在色彩教学中,教师需要把丰富的色彩环境作为学生感知色彩的条件,从色彩感知与心理启发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性格、强化学生的德育品格为主,而色彩教学,则让学生从五彩的画面世界里感知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促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设计意识培养的重视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进入21世纪,这种速度在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给经济、政治和文化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革。然而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国民素质,重视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手段。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革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学校把美术学习当作纯粹的技能技巧训练,教学侧重于绘画与制作的技能性问题,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的做法,使学生缺乏主动的审美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目前,随着现代设计在我国蓬勃发展,过去那种轻设计、重美术的现象有所改变。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设计意识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设计意识培养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教育价值。
2.设计的自身发展
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设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1世纪是设计的时代,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教育的研究。被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早在19世纪就倡导设计事业必须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关联。设计教育是具有强大延伸性的工具,不仅仅丰富了自身人才的塑造,也大大拓宽了其他职业范围人才的培养。美国学者西蒙教授认为设计科学是一门区别于技术与艺术第三类知识体系,英国设计泰斗艾克博士也认为设计是培养人们思维模式的第三种科学,国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同样认为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我认为,理想的设计教育过程,学生的兴趣应该是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老师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是否出现踊跃激烈的讨论是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学生的决定和自由选择也由学生自己负责,其他人,包括老师,不要过多干涉。这种自由多远式的教学,给学生带来创新理念的源泉和意象,指导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培养出可塑性强适应性大的新生代。因此,我想从影响设计意识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阐述几点具体的要求。主观方面,我认为应该从设计意识的主体即:老师和学生两点分析;客观方面,认为是设计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二、设计意识的培养要求
1.主观方面:对教师的要求
(1)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以己用才可授予他人。诸葛亮从未出山,却有刘备三顾茅庐。这足以体现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的重要性。梳理各个知识点使之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必备的,当然,更应该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体系,这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技巧化、人性化、智慧化的体现,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灵活的思维也需要老师紧跟时代步伐,有条不紊的做好学生的带头羊,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快乐。
(2)做学生的忠实听众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能力素质,更要是一位好的倾听者。这里的“听”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听,还需要老师们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课堂上,老师很多时候应该比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一点,面对中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脾气习性,不像幼儿园的孩子那样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所以,这时候,老师可以主动的去询问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说‘你喜欢老师怎么样教你们呢?’‘你觉得老师上课的时候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等等。不单单把自己看作是老师,或许更多时候可以把自己看作是他们的朋友。当然,时不时的留心每一个同学的日常表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好的途径。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想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程度不同、兴趣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时时都保持着对课程和对老师自身新鲜感和学习动力。
(3)注重理论基础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哲学上有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对理论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美术老师需要将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乃至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要关注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要从自身的素养打基础。就自身而言,美术老师还应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创造力的体现。美术教育是充满灵性的、智慧的活动,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式的教育,所以美术老师也需要有智慧和灵性。美术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用爱心、同情心、宽容心来对待学生,以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教学。这样才可以言传身教。
2.主观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应达如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因此,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主动性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互相沟通互动的过程。有好的老师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不然,就真的演变成了对牛弹琴。主动性的体现,比如说:上课经常提问题、积极寻找新的思路、课后和老师探讨自己新想法或者是生活上的小细节。也可以是学生之间时常的交流,甚至是比较。这样的学生才会有十分强烈的求学欲望和进取心,也是老师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案例和伙伴。当然了,教学目的和成果也会事半功倍。
(2)培养想象力由上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积极主动的学生似乎在创造力上也是有优势的。但这绝不是肯定的。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似乎比幼儿时期有些困难。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固定模式。但是作为学生,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我们还在学习,这样就有重新乃至更一步创造的可能。所以,我们也应该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对生活上的美加以关注,做个有心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发觉人内心的美,从而体现在我们自身作品中。
(3)设计工具随着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美术工具也是纷繁多样,供不应求。好的作品当然离不开基本的设计工具。常用的有:马克笔、彩笔、尺子、剪刀、彩色小贴纸等工具,这些工具应用范围很广。我们应该对它们多加爱惜保护,他们也是美的化身。设计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对主观因素方面的要求,即就其主体:老师和学生而言。更有其客观因素的需要。下面我提出两点比较关键的要素供大家参考。
3.客观方面:设计意识培养的内容要求
为了比较准确客观的说明这一点,我直接引用了《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生阶段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其表述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初步认识各种工具,用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式进行简单结合和修饰,体会设计与制作的趣味。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装饰,感悟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第四学段(7~9年级):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均衡、和谐与对称、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针对低年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目标的指向是“媒材”“尝试”“体验”和“乐趣”几个词。对新入学的儿童来说,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首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应尽可能的淡化。因此,美术教学应从“看看、想想、画画、做做”开始,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质,尝试进行各种“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开始体验到设计的乐趣。到了第二学段(3~4年级),“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就递进为“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组合”可以是自由的、随意的,而“设计”则必须是有一定目的的、秩序性的。第三学段(5~6年级)再递进为“进行设计和装饰”,去掉了“简单的”一词,意味着进入高一级的层次。第四学段(7~9年级)最终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过程的要求。
4.客观方面:设计意识培养的形式要求
(1)课程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这里,教育课内部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设计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些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分科过细、专业面过窄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根据现代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希望教育部门继续深化课程的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帮助学生在发挥自我能动性上更进一步,才能为设计意思的培养创造更大可能性。
(2)融合借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门艺术知识不可能单独存在,总会有和其相关联的因素互相存在着。因此,美术教育中设计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本身,而应该发散开来,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借鉴,甚至与国外美术教育相互吸取营养元素。就目前国内而言,深圳大学艺术系根据当前艺术教育的这种现状,有意尝试的一门新的教学实验课,它的实质是一门综合创作实验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创作方法,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力,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选择性,学会探索与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这是一大突破性的创举,同时,我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否也可以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能从学生的这一启蒙阶段入手来开发其设计意识呢?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学,我们更应当将其在少儿乃至幼儿教育中发展开来,并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形式,来提高不同学生的设计意识。当然,这对于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的,但是。这必定是可行的,并且有价值和更加深远意义的。另外,借鉴国外的设计理念来丰富我们自身的设计意识方向也是作为新时代学生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与要求。
(3)教育环境要想培养同学们的设计创新意识,就一定要为同学们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才有可能喜欢美术,进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象的世界,使其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美术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对于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一门比较繁重的工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国家教育制度的革新也是原动力。相信在整个大环境的发展影响下,设计意思的培养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学生不仅仅学到是知识内容,更多的会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发展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无专业美术教师,教学硬件更无从谈起,偏远的地方连彩色纸,卡纸,水粉颜料,浆糊都买不到。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学校才给准备必需品,学生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术课堂的乐趣。本来想动员家长支持学生,但是家长大都不乐意把更多的钱用在“非主课”上。美术课作为一种文化,依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美术爱好的学生,他们对美术课的喜爱有时超过其他学科。但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因地制宜地去挖黄土,自己做泥塑来替代陶塑,自己种葫芦以备雕刻使用。英国著名艺术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美术教学应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少年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的自然成长。大多数的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个人的努力杯水车薪,然而工作还得继续做,我们要有信心去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
1.改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认识
首先开好课、开足课,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立美术小组来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美术创作,像一起出黑板报,海报,宣传画等。这无形之中在改变着校园文化生活。美术可以提高整体观察力,让你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校对面有一个生意不错的老板,专门做广告门市牌,海报等,镇里的多数设计都是他在做。他跟我说“我学过美术,就在第十一初级中学,那时我学了一年的素描,它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整体观察,这对我的工作终生受用。”
2.营造氛围,感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10年以来,我们学校把美术设置为特色课程,2011年我们学校的美术课成为第一个校本课,学校在教学楼二楼特设教师作品展,学生作品展。每年十月份艺术节之季,我们为剪纸爱好者举办个人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大家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慢慢地从内心去接受并喜欢它,自然就会动起手去创作了。还有更好的事是,自从有了特色班,学生辍学率明显减少了。因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我倍加珍惜这些中下等的学生,我甚至试图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我告诉他们“只要你想来,我就愿意教,美术画室一直招兵买马,无期限。”这是我在画室门口的标语。看着初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初二的同学积极加入,初三的孩子欣喜到来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极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绘画的经历,并为之一直坚持,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3.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只要美术教育对农村学生有所帮助就行,也许他们谁都成不了艺术家,但有一天回忆起初中的美术课起码是快乐的事就好。当没有创作材料的时候,我们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材料,如草编、泥土、葫芦、废纸壳、塑料瓶等。只要能利用上的材料,就是好素材。
二、结语
因为农村中学特定的教学环境限制,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不能对它丧失信心,只要我们心存真诚和希望,美术教育会慢慢前进。就像七年前的第十一初级中学一样,它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把胸膛挺起,衣袖挽起,带领那些喜欢美术的,不喜欢美术的学生们一起畅游美术世界。既然选择美术之路,我们就有义务去奉献。有时候觉得学生就是我责任田里的小树,我希望每一株都茁壮成长。
摘要:赏识教育是世界六大教育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鼓励与赞美,让孩子在理解、宽容和爱的教育方式中成长。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原理,结合自身实践经历,论述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自信自尊美好品德的基础性作用,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参考,从而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在赏识教育中健康成长,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美术教育理念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有六种:天才教育法、自然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才能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其中,我认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最适用的应当是由中国周弘倡导的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鼓励和赞美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是否令人满意,也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所谓的“标准”,老师都以一种宽容的方式去包容学生,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一句再简单不过的鼓励就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找回信心,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在理论层面,赏识教育的作用具有坚实的学术支撑,其运行原理正符合了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里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育的实践中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能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预期的要求。”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人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即当人们处于被赞美、被鼓励的环境中,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并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意念去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驱动和指导力量,往往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相反,当人们的自信和自尊遭到严重打击和挫败时,他们会更多地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这种懈怠的心理常常使他们自我否定,自卑懦弱,不敢挑战,而这种低落的情绪暗示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甚至本来可以完成的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这种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给予他们不良的心理刺激。因此,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运行的基本原理,如果教育者们也将这种心理暗示方法广泛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理解尊重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美好品德,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层面,赏识教育的方法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张强(化名)的学生,是我们学校有名的“问题少年”,上课捣乱,经常打架,跟老师作对……刚上美术课时,他也是保持一贯作风,不但不带工具,上课的时候还打扰别人听课。于是,我决定做点什么,在一节课上,我耐心地为他准备好工具,并站在他旁边督促他完成作品,一开始他只是胡乱地画几笔,但是我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使他十分诧异,从他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很享受老师的表扬。自此以后,他开始在我的课堂上主动画画,不管画得怎样,我还是会表扬他,并鼓励他继续画下去,渐渐地,他对于画画有了信心,不仅在课上表现积极,还会在课余时间画一些作品让我指导。一学期下来,他创造出很多精品,有的甚至经过装裱送给领导和老师,有的被我收藏准备给下届学生做范画。就这样,张强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由一个捣蛋学生变成了好学生,后来,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毕业时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从张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表扬,一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轨迹,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起到的作用,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也就这样,没有努力学习和上进的必要;但是经过激励、认可后,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时候,事情就会出现转机。由此可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变得更加出色,赏识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卡耐基曾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与鼓励。”
赞美与鼓励在教育实践中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赏识教育是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最好方法,在学生成功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样在学生受挫时鼓励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促进所有孩子的共同进步。只有在学生成长路上多一句赞美,少一声苛责,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强迫,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赏识教育绝不是理论上的空谈,我们要将鼓励与赞美真正落实到美术教育实践中,还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赏识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研.浅谈中学美术的赏识教育[J].才智,2012(09).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中小学的教育课程中,美术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育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针对中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现状的对策
1.注重学生智力发展
美术教育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的社会环境呼唤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就要求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应当将此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绘画艺术知识传播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习美术科目,让学生能够在今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同时利用自己的能力改善社会,推动历史的前进。如,在讲《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一课时,教师上课前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把一张平面的纸经过巧妙的切割变成一个惟妙惟肖的立体纸雕作品,这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授课,不仅能愉悦课堂气氛,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印象深刻并学到新的知识。
2.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理论来自实践,后者是前者的评判依据,而体验性学习就是利用不同形式的具体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全方位地感受知识的能量。如,笔者在上《生肖的联想》一课时,通过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肖激发其兴趣,以做游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从生活中选择材料,根据其形状、色彩、质感等进行创意联想,再用简单巧妙的方法将这些奇巧有趣的创意制作并表现出来。通过对生肖的观察、体验,学生不但了解、掌握了生肖的特征,而且探索生肖与水果、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间的联系;通过动手制作及绘画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展现创造之美
新的美术教育观强调通过美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有不少科目把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列入教学目的,这在美术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当今的中学美术教育强调观察、体验、思考、表达、评论等,这些正符合培养创造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特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就成为美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4.辅导学生写生
所谓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包括人和物)为描绘对象的临场作业或作画方法。美术教学中的写生、参观和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直接和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进而让他们产生一种了解世界的渴望,在活动中发现真、善、美,这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另外,学生在进行某种内容的写生时,最好能多画几张不同类型的画。如窗户,从内容上讲,可以画木的、铁的、铝合金的、长方形的、圆的等;从形式上讲,可用线描及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等;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在写实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的。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所准备的欣赏作品、范画等,应当根据具体的课题与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讲析,这样既能使学生得到写生表现的启迪和艺术美感的熏陶,又能激发其写生实践的兴趣和信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事物。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不容忽视,中学美术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生德育和智育等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地加强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中学美术教育,为中学美术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条件并付诸努力。
一、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学的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对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讲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只是被动的对知识进行接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美术教学的作用。此外,将绘画作为美术教学中心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由于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保证,再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容易导致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脱节现象。这就要务教师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此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校园硬件设施的问题
美术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但是由于校园对美术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难以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其是很多中学没有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同时,一部分中学引进美术教学设施,但是由于内部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逐渐将美术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于效果。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对美术教育观念进行转变
想要在中学阶段实施美术的教学,就应该对教师、学生等观念进行转变,使其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识,以此来对美术教学在中学阶段中的地位进行校正,在这一基础上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学来对学生的能力与思维意识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美术学科的宣传力度,以此来加强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观念转变,使其明确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效果,并了解其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
(二)完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是保障学生学习的前提,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训,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提高,还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教师进行教育,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同时,中学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此来调动师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进行探索,以此来完善自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实现素质教育,但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被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想要对其进行改善,就应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措施,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完善,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美术基础教育受到空前地重视,国内对中学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要求,更是逐渐地提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的教学主线,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形成对美的独特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绘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不需要教师刻意强调,就会主动学习。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力同样重要,其要在课堂开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互动,也可以加入学生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这种自我认识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也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从优势出发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慢慢认识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以汇报的形式将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结论的形成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
学生终归要走出学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亲身体会,通过所看、所听、所想、所体会的一切,用自己的思维构思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画面。要取得这样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对社会的认识,掌握更多的知识,画出让自己和教师都满意的艺术作品,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从理论出发,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从理论出发,用理论作为开展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理论教学的发展带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的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理论依据,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堂要求,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自己则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自主性。教学任务主要通过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具体确定。[2]除此之外,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意识,避免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我,在课堂中进步。总而言之,从理论出发,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中受到实践活动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意识。
五、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更要避免强迫性教学,以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快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引入时下流行的因素,以新事物、新此,初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3]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1、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2、完善美术教学的评价体制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是从属于心灵的学科,任何一种完全脱离生活、脱离人的实际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必须有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适应的评价体制。现在,很多高中学校对美术教育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一种相对多样的、适合于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评价体制,把美术教师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考核体系,如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实操、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估。另外,针对那些工作特别严谨、认真负责或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总结时给予适当的表彰,以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质量也就会相应地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业上的评价标准也要多样化,不能仅仅依靠某一幅画的画面评分,也要结合其选材、作画技巧或者某方面的个性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的作业以综合的评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热情的提升。
六、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1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
1.1美术思维构成要素———人文意识的应用
美术这门学科的本质性质便是其人文性,从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我们应该意识到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是教授美术课程的中有关绘画技巧、色彩处理、造型处理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要注意与文化的结合,因为美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美术思维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人文意识的应用。要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文化特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以美术的思维来提升对美术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的人文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要使得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在文化理念中认识美术”。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以美术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也用美术的思维来体验作品的人文气息,根据笔者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无数的事实表明,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兴趣。
1.2美术思维构成要素———观察力的应用
观察力是学生美术思维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一名艺术创作者来说,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那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的,因为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最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是在无数次的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美术绘画更是如此,它对观察力的要求比任何的艺术形式对观察力的要求都要高。因此在美术的教学中,观察力的应用与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美术绘画的人也知道,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的处理方法,都需要学生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较为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差别之处,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用立体图或者是平面图以及其他的各种美术内容,让学生进行不断对比,以提升其观察力。
1.3美术思维构成要素———抽象理解力的应用
抽象理解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相对。关于形象的思维能力,其实只是对作品的表面内涵的理解上,比如对作品的点、线、面、色彩、质感的观察上,这些需要的就是一种具体化的形象化的思维能力。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的绘画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绘画作品,要让学生理解,就必须要发挥学生抽象的理解能力。如下面两幅画。观察这两幅画,我们知道,它使用了大量的色彩,学生必须要能够理解美术的语言,才能通过作品的构图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就是必须要能够化形象的直观的语言为抽象的含义。
1.4美术思维构成要素———创新能力的应用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作者进行创作和创新的过程,并且每一幅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所以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正是思维想象力较强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受到的束缚比较小,创新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思维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不同的美术思维,来创造表达自己思想内涵的绘画作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让其在描摹同一个对象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观察以及想象,创造出不同的造型以及形态。
2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美术的思维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构成,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2.1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人文性是美术课程最基本的性质。笔者认为要强化学生美术思维中的人文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较强的人文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氛围的感染下,自觉地强化自己的人文意识;第二,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从而感知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精神,尤其是透着强烈的人文气息的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欣赏或者是讲解民间类的美术绘画作品的时候,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民间的美术作品也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借由美术作品中的意义来为学生阐述做人的原则与道理。如图3是李公麟的鞍马图,作品中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思想,即用马之间的相互关怀来启发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要如此。
2.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
作品风格的不同是学生个性思维差异性的体现。美术的作用是要实现对美的感知以及对美的记录。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美的一种体验的过程。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老师的注意力基本上是集中于对各种绘画技巧、着色技巧等的训练上,很少会注意到学生个性思维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从而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对美的一种体验。而学生的思维也就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灵活性”不足,其创作的作品也往往缺乏个性,也就是没有自己风格。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必须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认知的空间,丰富学生的阅历,累积出与别人存在差异的创作养分,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让学生回归自然,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让学生对各种实物、风景等进行观察临摹,引导学生追求事物真相,产生灵感和创作激情;或者让学生到社会里去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总要途径;或者让学生学习制作手工艺术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
2.3教师应该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
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倡的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将自己放在主导性作用的位置上,如果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学什么画什么,那么培养出来的不是“画家”,而是“画匠”。美术与别的科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美术的教学不需要标准的答案,它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需要学生较为独特的美术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过去传统的以“讲解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以引导的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当学生提出新的创作思路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例如在讲授“蔬果变变变”这一课的时候,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蔬果来做工具进行构图,我们知道蔬果是平常最为常见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想象蔬果与动物的相关之处就可以了,至于要怎么联系,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出来。
3结语
著名的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个人的创造力是任何艺术过程中的属性,而不是一个目标,在美术教育中美术也可以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美术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进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即是生活和职业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美育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对其绘画的能力的提升有帮助,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教育本质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国现行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欣赏课为主体,为了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需要进行写生课程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研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素描教学作为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绘画艺术水平。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素描教学;整体观察;教师示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学生平时刻苦努力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实践技法与理论指导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应当怎样进行美术素描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描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所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素描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教学,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其次是教师在起初的素描训练中多给学生作示范,有的学生会因为老是画不好而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多鼓励多表扬他,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越学越有兴趣。
二、注重素描基础训练
初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没有用整体的观察方法去认识对象。所以我要求学生在画一幅画之前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把所画物体的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画错了。其次是注重形的准确。再次是形体结构的准确,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明暗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但形体结构是不会因光线而改变的,明暗只是表现手法,结构才是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抓准每一幅作品的形。
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不是几天几月就能掌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我的教学是从石膏几何体训练开始,我们都知道几何石膏的明暗关系较为简单,这样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规律和变化。接下来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单个静物,然后是静物组合体。这样可以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最后是人物素描,人物素描先从石膏五官、石膏头像开始,石膏头像被认为是训练素描基本功的最好对象,石膏头像形象特征鲜明有着静物的特点,能使初学者了解头像的形体结构特征,研究和领会其造型规则,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技法启示,为真人头像写生打好基础。
四、注重教学示范作用
素描训练是一门训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只说不做是不行的,所以教师的示范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示范,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学生基础已经比较好了,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必要时适当提示。对于学生不理解或作画不当时教师要及时更正和修改,这样学生把握问题的能力就会慢慢提升。好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也会造就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感兴趣投入到绘画当中。总之,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善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学和教师,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翟欣建.认识素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所谓的“现代教学理念”主要是指教师要与时俱进,拥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理念。现代美术教学就是使每个学习者都能从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收益,并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美术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1、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
各方面发展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一味的讲,把教师自己看成整个课堂的核心,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七年级美术教材“造型.表现”板块中《校园小伙伴》这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获得有关人体比例的知识的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获得情感方面的需求。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小伙伴,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也关注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2、现代美术教学理念要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
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艺术的多样性的特征就决定了美术学课的检验标准是全面的、可塑的、个性的、发展的。所以美术教学是灵活多变的,不能用经验的、教条的方法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也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3、教师要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行为
每位教师在教完一节课、一单元、一学期的时候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上,自己设置的美术情境为什么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问题怎样才能给予及时的解决等。在反思的同时也要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模式、方法。只有在不停地反思、反省中才能进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对教育有关部门来说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定期让教师学习美术教学的新理念,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准绳和标准可依,知道我们的初中美术教育不需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实行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型”美术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如果以后再组织类似的培训应该不同于以往的表面式培训,要真正让教师理解、明白什么是“美术教学”,并且要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去。其次要组织全县各个初中的美术教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以往在县级学校会定期组织考试科目的公开课、示范课,而美术课则很少,如织金县的王老师工作三年来只遇到过一次全毕节地区组织的中小学美术科目的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可以从侧面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重视开展美术示范课,还要及时进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将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并且把这种认识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让新的美术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能指导美术教师突破自身的限制,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都是外力,而教师自身的提升才是内力。首先教师除了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综合知识。《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已经不是单一、孤立的一门课程,它是与各个学科相联系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其次,教师要具有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每位教师在大学期间已经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学美术教育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体现中学美术教育的效能,教学观念的改革是其关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美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崛起令我国中学阶段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现代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换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充满了艺术气息。本文以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点,分别从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两方面,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推动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
一、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学校教育追求教学成绩,我国中学美术教学一直处于较为不明显的位置。作为中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最无存在感的学科之一,各个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该学科的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知识、艺术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素养等等,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单一式传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等艺术类的学科教学而言,缺乏一种艺术教育的灵性。
1.中学美术教学的状况
自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策略以来,各教育机构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国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极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从其教学成果来看,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发展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1]。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试图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来推进中学美术教学,将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审美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给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我国过去一段时期以及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中学美术教学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传承知识本身的同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灵魂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来投入地学习美术艺术,而仅仅是泛泛了解美术。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同时,也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
艺术素养并非人人都具备,同样,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方,专业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本身的兴趣,进而才能将美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顺畅地传承给中学生。同时,在兴趣的导向下,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也会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术的学习氛围中。
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中学专业教师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提升教师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学生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在以往也做了诸多探索,深深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与艺术理论的认知及其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有的美术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美术专业的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艺术素养的缺失,往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种枯燥、机械的印象,这对于日后教学十分不利。所以,作为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要首先从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2)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极为关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教师要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并且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与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美术这门艺术的灵性。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来看,艺术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美,要想发掘并认知这种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小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
2.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促使中学美术教学朝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中,很多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为了使得绘画创作更为完美,融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新兴艺术风格,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特性,令作品活灵活现。从中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激情,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细体察自身对美术艺术的独特感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三、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
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忽视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艺术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价值所在。探究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到美术中的艺术内涵,那么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会理所当然地提升上来了。
1.现代绘画艺术及其创新意识
(1)现代绘画艺术概述现代绘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现代艺术氛围中滋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观察可知,很多绘画艺术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术艺术文化的影子,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代绘画艺术本身有着较为独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内容[3]。绘画艺术创新,是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绘画艺术风格也都不尽相同。(2)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从总体情况来看,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现代绘画艺术中所潜藏的艺术精神以及创作理念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术艺术,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者对于珍视现代美术艺术的态度。从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差别来看,后者忽略了对画面物体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转而表现绘画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4]。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较为抽象且充满美感的,只不过人们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与领悟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3)探究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意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现代绘画艺术时,难免要关注它背后独特的创新意识。从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一个具备基本鉴赏能力的人,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在现代绘画艺术的烘托下,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也传达出来了。事实上,现代绘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个致力于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寻艺术氛围中的片刻宁静。
2.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尽管了解到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具体教学策略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解析,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5]。可能有的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的领悟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细节变化。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并以此来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6]。(1)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诸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绘画艺术大师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便可以窥见艺术大师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转变。创新,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艺术创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火花的碰撞,从而滋生出一个新的创意点,借助艺术大师之手,将创新的思维通过绘画艺术这一表达形式呈现给世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领悟,并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时,要能够将自己创新的内容融合在作品当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7]。当然,教师要提示学生,独立美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在具备一定美术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2)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以此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艺术本身偏离的状况[8]。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鉴赏也不可能完全契合,但却可以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枝丫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任意滋长。由于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真实存在,而现代绘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又在时刻强调着艺术创作的独立性,以及他们毫不掩饰对创作自由的追逐,因此,在其艺术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个似乎远离社会的空间存在。基于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好现代绘画艺术对这种海市蜃楼般景象的追求意识,将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似是而非的创新理念提炼出来,给学生以启示[9]。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美术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美术艺术的能力,进而转变现代美术教学培养的方向,令中学师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10]。从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传授固有的知识内容,而是需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着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艺术型人才。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萦绕在美术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极为宝贵,同时也能够明显感觉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较为可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培养未来致力于发展艺术专长的高材生夯实美术功底。———————————
参考文献
[1]李长民.从基础教学实践解构美术课教材教法———对《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的探讨[J].美术大观,2014(7).
[2]陈诚.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
[3]李柠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和欣赏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
[4]江艳华.中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8).
[5]王睿.中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艺术科技,2014(10).
[6]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中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学习,通过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自我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自我学习中,学生能够自我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最终获得良好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任何课程的学习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兴趣是最主要的方式,只有学生对于美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投身于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可以采用动态的美去弥补美术教学中的静态美,体现出教材中的音乐美、艺术美,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美术,喜欢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时,欣赏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是必须要做的课程,而教材中由于篇幅有限,所展示的图片不多,并且没有专门的挂图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图片,下载分类,配上优美的音乐背景,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提高学生了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在网上搜集,学习有关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转变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美术课程教学中,其中一项就是欣赏教学,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审美课程往往变成了单纯地说教课程,美术欣赏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种缺失,通过制作相关的课件,将点、形、色、线等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表现力。并且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传统教学更具变化力,丰富欣赏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邮票设计》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让学生去仔细欣赏,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因材施教
当前,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分别在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自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在纸上作画,而对于不同的学生其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难以区分,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的不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提高素养,提升能力.
中学美术论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学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不太受重视的学科,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中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教学现状
(一)基本上不进行示范教学
有些美术教师为避免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让自己学生的作品万紫千红,基本上不进行示范教学,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采用其它课程的教授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则无法体现出美术教学的属性。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教学备课不充分,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备课,完全依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陈述一下作业要求,让学生自主创作;另一方面,教师能力和专业知识不强,进而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信心,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示范教学,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过度示范教学
一部分美术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竭尽全力,开展示范教学时会进行详细地示范教学,全面落实每一个细节。教师旨在借此,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这种示范教学中,学生只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懒于思考,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惰性思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美术课堂进行有效示范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艺,并在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示范的根本目的,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教师若在黑板上示范,则学生能够快速画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最终形成思维惰性,失去创新意识。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进行有效的示范教学,合理把握示范教学的度,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示范
中学美术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合理示范。教师可以进行局部示范,针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这样能够有效规避学生完全照搬的负面结果;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功底各不相同,为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在保证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示范,也能保证班级的整体水平;也可以选择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这不仅能够在学生之间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还能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努力创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这些差异中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示范教学的度。理解能力强和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是有差别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对绘画技艺的要求也会越高,如果得不到适宜的发展,则会制约这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绘画技艺没有具体的要求,如果难度较大,则这类学生会无从下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应区别对待理解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时,适当地增加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创作后颇有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备课
美术虽然不向语文、数学等主科在中考、高考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自己的岗位,全面备课,有效教学。美术教材中各章节内容均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拓展的,具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升,知识量也会增加。因此,美术教师应了解教材,全面备课,有效示范。
(四)有机融合美术欣赏和示范教学
美术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技艺。凡是技艺均需要展示,没有具体的展示,则就无法让人信服。大部分学生面对美术作品时手足无措,很难发现作品中的美,若教师能从工具材料、构思理念、方法技艺方面进行全面展示,学生就能全面认识作品,进而挖掘出作品的价值,进一步认识作者和作品,不断积累审美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结语美术教师应明确中学美术课堂进行示范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的示范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艺,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喜欢上美术。同时,美术教师应合理运用示范教学,避免过度示范,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全面备课,循序进行示范教学,切忌急功近利,为学生预留充足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进而实现新课改目标。
一、现实主义:从实际出发,转变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制定,对高中的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参与到实际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来,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情境课堂教学法、模仿指导教学法和示范尝试教学法来改善自身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而导致高中生对美术产生的反感和厌倦。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高中生的特长,在加强对高中生的基础训练的同时还应该为高中生营造一个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氛围。无论是从高中生的审美创造力还是塑造高中生的个人创造力方面,美术教师都应该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和见解。例如,对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赏析,教师可以从该作品的背景和画面的寓意以及构图方式等角度依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补充。
二、浪漫主义:丰富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
根据高中美术教学大纲的需求,各个高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课程结构设计。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着课堂来对高中生进行理论式的教学,相反,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挣脱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在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中大量地融入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并对此展开一些实践性的教学。例如,高中美术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利用学校内已有的资源,如树叶和房屋建筑以及人物等等美学元素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独特的装饰画或者人物素描,积极地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高中美术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用中外名人名画,以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思维。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将高中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提高高中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目标。
三、印象主义: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由于印象主义需要教师自身在相应知识的积累方面有一定的底蕴,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的美学培养和创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中教学师资力量极度缺乏,学校要加大对高中生美术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积极地引进美术专业的教师和教授。为了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高中美学的教学任务,学校适时地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各个高中的美术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由于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要求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新课程下高中美术教学的进步需要各个高中美术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符合现代化美术教学的新思路。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更是中学美术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现实主义:从实际出发,转变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制定,对高中的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参与到实际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来,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情境课堂教学法、模仿指导教学法和示范尝试教学法来改善自身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而导致高中生对美术产生的反感和厌倦。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高中生的特长,在加强对高中生的基础训练的同时还应该为高中生营造一个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氛围。无论是从高中生的审美创造力还是塑造高中生的个人创造力方面,美术教师都应该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和见解。例如,对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赏析,教师可以从该作品的背景和画面的寓意以及构图方式等角度依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补充。
二、浪漫主义:丰富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
根据高中美术教学大纲的需求,各个高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课程结构设计。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着课堂来对高中生进行理论式的教学,相反,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挣脱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在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中大量地融入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并对此展开一些实践性的教学。例如,高中美术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利用学校内已有的资源,如树叶和房屋建筑以及人物等等美学元素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独特的装饰画或者人物素描,积极地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高中美术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用中外名人名画,以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思维。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将高中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提高高中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目标。
三、印象主义: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由于印象主义需要教师自身在相应知识的积累方面有一定的底蕴,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的美学培养和创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中教学师资力量极度缺乏,学校要加大对高中生美术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积极地引进美术专业的教师和教授。为了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高中美学的教学任务,学校适时地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各个高中的美术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由于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要求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新课程下高中美术教学的进步需要各个高中美术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出符合现代化美术教学的新思路。
一、引领学生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一中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领导学生体会美丑的概念,从内心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美丑评判标准,学会自己去发现美丑、感悟美丑,从美术作品中吸取美的方面作为自己作品的“养料”,摒弃丑的方面。而引领学生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是因为美术审美的第一步就是来自于欣赏着的直观感受,只有独立地进行欣赏,没有外界的打扰,才能够形象直观地借助声音、模型、图像等,使美术认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不断地丰富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想象力。
二、树立学生审美观念,加强实践学习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二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学生对于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培养,在实践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寻找适合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平常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着装的选择,尽量以和谐的色彩、庄重大方的风格作为服饰的穿着形式,以一种“微教学”的方式用服饰去引导学生发现美。
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关注学生内心活动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三学生平时的人际交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内心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个人情感体现的同时也会触及到他人的内心所想,这是一种情感互相表现的情感交流,也是发现美的过程,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形式不仅仅体现在对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对于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会在内心有一种情感的表达,美术作为一种视觉以及造型艺术的体现,只有通过视觉对事物进行感悟,才能够发现美的所在。要想使学生做到发现美并感受美,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因为美术作家的艺术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种美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利用美术艺术美化生活,这就是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结语
中学美术教育的一种体验就是要进行成功的美术情感教育,这是一种对于学生而言脱胎换骨的教育形式,因为艺术教育需要将情感教学与创新教学结合起来,在成功塑造学生内心完善人格的同时,更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美术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切的教学手段,比如:情景设置、互动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师生讨论以及探索发现等,在为学生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的同时,将审美情感的培养作为艺术的滋养液融入学生内心,激发学生不断地追求美术艺术的激情,点燃学生内心创作艺术的火苗,使得学生的创作激情越来越高,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总之,通过提升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引领学生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树立学生审美观念,加强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关注学生内心活动等措施,将学生的审美情感真正地培养起来,使学生在未来的美术艺术创作中打好基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