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大国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国外的交往日益密切,但是中美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对关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美关系形势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更多热门的中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思考》

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系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全球头号发达国家,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合作共赢

正文:60年甲子一轮回,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则一直左右着新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选择这个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影响。该电视剧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而美国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篇论文,就从这段历史开始谈起吧。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爆发。美国表面上派出马歇尔将军和国共双方代表组成协调小组,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由于国党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且当时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府,美国当局决定扶植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但由于蒋介石专制独裁搞得民心涣散,而共产党选择了民主路线救中国,这其实与美国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所以美国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帮助国民政府,仅仅是以经济上的援助为主。国共内战时的美国颇有种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可惜国民党的败军之势兵败如山倒,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纵然有美国人的经济援助,也逃不脱败北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拉开了新的篇章。当时中国刚刚从黑暗中走出来,一切的经济建设都是空白,而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两强争霸之际,中国站在了共产主义的阵营中。美国出于冷战时期反苏的战略,在把主要矛头对准苏联同时,也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封锁。对华政策虽然有时友好,但是更多是遏制和对抗。七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美国开始与这个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接触,72年国务卿助理基辛格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中美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1979年1月1号,中美正式建交。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可见中美关系与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中美关系从中美建交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苏联则日渐衰落最终走向解体的厄运。90年代,美国陷入了战胜苏联的喜悦之中,此时的国际形势是一超多强,美国一家独大,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中国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段时间美国的态度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所体现。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的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如此的蛮横激发了中国国内的大规模反美浪潮。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对手。

然而情况进入千禧年后似乎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之前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是大国,那么现在还要加上一个强国的名号了。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变得更加复杂。

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对中国变得警惕。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会给美国的称霸带来冲击和影响,于是美国开始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的发展。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的威胁,蓄意夸大中国的国家实力,使得各个国家对中国敬而远之。

美国为了制约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干预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问题。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美国却一再坚持对台出售军火,并暗中资助台湾政府,其目的不言而喻。同时美国还暗中自助与中国有矛盾或冲突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的不可开交,而日本恰恰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上一直态度暧昧,其用意在于混淆视听,搅乱中国的局势。

在军事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集中了美国的精锐力量,意图在海上封锁中国。利用在盟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军事基地形成三大岛链的封锁体系。同时在南海地区,菲律宾等国均是美国的盟友。依靠美国的支持,菲律宾的国不断向中国挑衅并制造摩擦。

而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引擎左右着世界经济局势。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出售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也对中国的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其头号债主就是中国。除了经济方面,双方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诸如反恐问题等要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标。

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况,才造成美国对我国政策的暧昧不明、摇摆不定。这也与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可以看出,双方相争,美国才好坐收渔翁之利。美国的意图是为其重返东亚、称霸全球扫除障碍。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美方的挑战呢?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在面对主权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问题时,我们决不能退缩,也不能忍让。而对于美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矛盾,争取实现合作共赢。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理好当今中美关系的不二法则。

学习心得: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当今国内外的局势的变化。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美关系和南海问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国内和国际上的大事小情,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1. 袁鹏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4)

2. 潘锐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挑战》 世界经济研究 2003(12)

3. 邱苗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 孙哲 《亚太战略变局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2

5. 王鸿刚 《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与中美战略博弈》 现代国际关系 2012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篇二:《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系走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如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全球头号发达国家,利益交汇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仍不可避免,但不会是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努力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合作共赢

正文:60年甲子一轮回,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则一直左右着新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选择这个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影响。该电视剧讲述了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而美国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篇论文,就从这段历史开始谈起吧。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爆发。美国表面上派出马歇尔将军和国共双方代表组成协调小组,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由于国党走的是资本主义路线,且当时国民党是当时的合法政府,美国当局决定扶植蒋介石领导的政府。但由于蒋介石专制独裁搞得民心涣散,而共产党选择了民主路线救中国,这其实与美国的基本理念相符合,所以美国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的帮助国民政府,仅仅是以经济上的援助为主。国共内战时的美国颇有种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可惜国民党的败军之势兵败如山倒,早已是扶不起的阿斗。纵然有美国人的经济援助,也逃不脱败北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拉开了新的篇章。当时中国刚刚从黑暗中走出来,一切的经济建设都是空白,而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两强争霸之际,中国站在了共产主义的阵营中。美国出于冷战时期反苏的战略,在把主要矛头对准苏联同时,也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封锁。对华政策虽然有时友好,但是更多是遏制和对抗。七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美国开始与这个遥远的东方文明古国接触,72年国务卿助理基辛格访华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中美关系由对立走向缓和。1979年1月1号,中美正式建交。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可见中美关系与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中美关系从中美建交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苏联则日渐衰落最终走向解体的厄运。90年代,美国陷入了战胜苏联的喜悦之中,此时的国际形势是一超多强,美国一家独大,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中国则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段时间美国的态度在科索沃战争中就有所体现。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的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如此的蛮横激发了中国国内的大规模反美浪潮。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对手。

然而情况进入千禧年后似乎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之前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是大国,那么现在还要加上一个强国的名号了。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变得更加复杂。

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对中国变得警惕。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会给美国的称霸带来冲击和影响,于是美国开始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的发展。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的威胁,蓄意夸大中国的国家实力,使得各个国家对中国敬而远之。

美国为了制约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干预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问题。比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美国一直宣称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美国却一再坚持对台出售军火,并暗中资助台湾政府,其目的不言而喻。同时美国还暗中自助与中国有矛盾或冲突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争的不可开交,而日本恰恰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上一直态度暧昧,其用意在于混淆视听,搅乱中国的局势。

在军事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集中了美国的精锐力量,意图在海上封锁中国。利用在盟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军事基地形成三大岛链的封锁体系。同时在南海地区,菲律宾等国均是美国的盟友。依靠美国的支持,菲律宾的国不断向中国挑衅并制造摩擦。

而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得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引擎左右着世界经济局势。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出售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也对中国的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其头号债主就是中国。除了经济方面,双方在许多国际事务上诸如反恐问题等要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标。

正是因为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况,才造成美国对我国政策的暧昧不明、摇摆不定。

这也与历史上的中美关系可以看出,双方相争,美国才好坐收渔翁之利。美国的意图是为其重返东亚、称霸全球扫除障碍。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美方的挑战呢?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在面对主权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问题时,我们决不能退缩,也不能忍让。而对于美国,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矛盾,争取实现合作共赢。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积极寻求合作,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理好当今中美关系的不二法则。

学习心得: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当今国内外的局势的变化。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美关系和南海问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国内和国际上的大事小情,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1. 袁鹏 《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空间》 现代国际关系 2005(04)

2. 潘锐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挑战》 世界经济研究 2003(12)

3. 邱苗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 孙哲 《亚太战略变局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2

5. 王鸿刚 《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与中美战略博弈》 现代国际关系 2012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p#副标题#e#

★更多热门的中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浅谈中美关系与台海问题》

我认为现在的国际格局还是“一超多强”。美国还是一超,尽管现在有些学者说美国可能在步入衰落的曲线,但是从理性的分析来看,还无法证明美国在未来的10年或者20年是衰落的。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来看,美国还是老大,我们不要轻易地得出结论说美国不行了,因为美国全球称霸也才刚刚十几年。如果我们说美国衰落了,这不符合历史的规律。

另一个方面,美国虽然很强,但是它的实力并不能轻易地转化成影响力,实力和影响力有时候不是成正比的。美国虽然很强,但为什么美国在中东出不来?美国虽然很强,但为什么全世界都很讨厌美国?同时,去年美国的飓风导致那么多黑人死亡,流离失所,大家发现美国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富裕。中国有广东的中国,也有陕西的中国;美国有华盛顿和纽约的美国,也有密西西比的美国。

“一超多强”的另外一个含义,“多强”还是多强,但是多强发生了两个很重要的变化。一个变化就是多强的排序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中国的座次从最后一名上升到第二或者第三名。另一个就是多强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过去这十几年中,印度也后来居上了。

就中美关系本身而言,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中美关系的主要矛盾变了。原来是意识形态的较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较量,而现在,崛起与阻碍崛起的矛盾成为中美关系的首要矛盾。

中国很像一个15岁的孩子长成到18岁,18岁你说崛起没有?没有。但是18岁跟15岁有没有什么不同?有本质的不同。因为18岁要开始承担法律责任,你不能因为中国还没到40岁你就否认中国已经18岁了,你不树立这个“成年人的意识”,还把自己当小孩,以为砸了人家的玻璃,人家还会找你家长,你再砸人家的玻璃,人家就找法院了。

美国怎样应对中国的崛起

美国如何因应中国崛起?它有几个判断,第一个判断就是中国崛起太快了,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期。美国1997年发表了国防部的四年评估报告,它的结论是美国在2015年到2020年之前不会遇到强有力的挑战对手。但是它突然发现中国怎么2005年就崛起了,换句话说,中国的崛起态势比美国预计的提前了10年。

紧接着第二个判断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走到这一步?无非就是中国趁着美国反恐、中东的乱局在悄悄地韬光养晦。第三点就是美国不能再傻了,还必须用另外一只手应对中国的崛起。否则,等中国成长以后再来约束,你可能说话就不算数了,所以美国增强了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

但以应对苏联的方式来应对中国行不行?不行。第一,中国毕竟不是苏联,美国主流认为中国与苏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中国只输出电脑,不输出意识形态;第二,两个国家的本质不一样。基辛格曾经反复跟美国人举一个例子,1979年同样一个年份,中国和苏联干了两件不同的事情,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中国是全面地改革开放,跟国际体系接轨;第三,中美之间的利益捆绑已经太深了,遏制中国可能损人不利己。中美双边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是任何一方在破坏关系的时候都必须掂量的一个事实。

而且,即便美国想用对付苏联的方式来对付中国,可美国环顾左右,找不到什么帮手,有人说,日本是一个帮手,是,可是除了日本之外还有吗?有人说印度,印度确实有这种苗头,但是不要忘了一点,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它不至于把自己的命运拴在另一个大国身上,那绝对不是聪明的做法,何况在冷战时期印度曾经站错了队。在中欧需求升温,美欧矛盾进一步升华的情况下,欧洲也不会轻易地跟着美国对付中国。

那美国怎么应对中国的崛起呢?主要采取拉的一手,而不是堵的一手。

用我的语言来讲就是对中国崛起采取有条件接纳的战略,我对付不了你,我把你拉进来,我通过制度体系内的管理,防止你在体系外闹事。就像我当局长,你是一个不听话的、但是工作业绩又很突出、群众呼声又很高的处长,我对付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你吸纳到我的领导班子,让你当一个局长助理,局长助理不是让你白当的,前面还是有条件的,第一就是你得肩负起新领导岗位的职责,做几件事情,你得帮我管一些我管不了的人,朝鲜、伊朗都归你管了。

第二,你既然是领导班子的成员了,国际体系的共享者,你必须以身作则,比如说你必须得严于律己,政治体制要改革了,同时你不能光占好处,中美贸易逆差这么大,你是否考虑给我一点甜头。

美国现在就是以怀柔的方式,把中国纳入它的体系,让中国暂时服务于它的朝鲜、中东这些更紧迫的危机。同时通过这个体系内欧盟、日本、印度等集体的力量来塑造你、引导你,让你不知不觉在同美国的合作中自我演变,这是美国期待的。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更加理性

台湾以前不是问题,内地1949年解放以后,下一个目标顺理成章就是台湾了。到了朝鲜战争时期,杜鲁门为了他战略的需要,突然说台湾地位没有定,台湾问题就出来了。

而台湾问题一直到李登辉上台,问题也不大,无非是毛泽东把台湾解放还是蒋介石把内地解放的问题。到了李登辉上台成为问题,李登辉突然说这是两个国家,我不想统一你了。因为台湾人没自信了,他发现台湾反攻内地几乎是痴人说梦。

台湾问题的质变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效应,以及美国要防范中国崛起的力度增大就变成了中美台三方的博弈,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

以前,内地对促统的欲望过于强烈,没有考虑到一些条件尚不成熟,现在我们对大政策的目标认知更加理性务实了。内地没有放弃统一的目标,但是也越来越意识到未来若干年的中心任务还是放在防止台湾独立上,这是对的。中国任何事情都是阶段性的,台湾问题无外乎此,第一阶段防止台湾独立,第二阶段促进和平统一,这两个阶段现在相对剥离得比较清晰了。

以前我们对美国的力量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不希望别人插手中国内政,把美国一竿子打死。但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意识到,希望美国支持中国和平统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借助美国防止台湾独立方面还是有些 工作可以做的。事实证明,过去这两年从“公投”到“废统”,布什对陈水扁的敲打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但问题是中美之间的合作还是一个消极的合作,就是我们求它,基于它的考虑,不得不跟我们合作,而且往往事情出来之后,因为中国反应很强烈,美国担心中美关系受破坏,敲敲台湾的脑门。今后怎么把这种危机反应式的合作转为危机预防,这可能是对美外交针对台湾要做的。

我认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是外因,两岸是内因,中国自己的 发展又是内因中的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还是在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内地母体的迅速崛起,有了这个做基本保障,祖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四:《试论中美经贸关系摩擦》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关联越发的紧密。在此之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回顾过去三十几年来的中美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摩擦不断的。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我们应当从企业行业和国家两个方面去改善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

关键词:中美贸易关系 历史 原因 对策

一、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

纵观中美贸易历史,自1776年美国宣布成立之前,作为在英国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就已通过垄断东方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清朝时期的中国展开了间接贸易。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更是成为了中国战略性物资的最大供应国。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结盟和朝鲜战争的爆发,中美贸易关系中断了达20年之久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经贸关系冰冻期慢慢结束。终于在1978年美国政府同中国政府达成了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协议。自此中美经贸关系迎来了春天。1979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在经过了近30年的彷徨和停滞后,中美经贸关系自此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在1979年~2002年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为25%;1998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为100亿美元;发展至2012年中美贸易额超过5000亿。三十年来,历经风云变幻,中美关系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而是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关系一方面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摩擦不断。其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经济性摩擦阶段(1980年—1989年)

这一阶段建立在两国良好的战略合作基础上,中美双方相互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大多数摩擦属于经济性质问题,例如纺织品、化工材料以及轻工产品这些劳动密集型初级大宗商品,美国以配额、反倾销等手段钳制中国这些商品的出口。但中美经政治、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使中方在摩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其解决途径也多为美方立案裁决,中方让步来达成最后协定。

2.政治性摩擦阶段(1990年—2001年)

这一阶段由于受当时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如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中美贸易关系不断恶化,经济问题也带上了政治色彩。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范围随之扩大,手段方式也随之改变。

3.制度性摩擦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除纺织品外中美贸易的领域更涉及了钢铁、家电等,美国在贸易摩擦中更是以政治压力、世界贸易组织政策审议机制等手段来压迫中国。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也从纺织品、家电等这些微观经济层面向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体制等宏观经济层面发展。

二、导致中美经贸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摩擦的频繁发生,固然与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对华“非市场经济”国家身份的认定这些主观因素有关。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摩擦。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生产技术的水平要求不高,往往一个企业开辟出了某一国家的国际市场,其他企业也纷纷涌入,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也因为中国厂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人力成本低于国外的厂商,便使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了社会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进入外国人民的生活,中国拥有的比较优势,让中国商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这往往也就使当地产业视中国产品为打击目标。

价格低廉早成了中国产品向外倾销的态势,处于劣势的一方就可能会向本国政府寻求一些贸易保护,以此来改善和扭转商业竞争中的颓势,这些国家就会采取若干保障措施和国际规则许可的手段来限制中国的出口,这些都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诱因。同时,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得趋势。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利益的不一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激烈。美国麻省理工经济学院院长赖斯特瑟罗在《世界之争》一书中写到“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21世纪看作是巨头之间竞争的世纪,参赛的巨头都在相同的项目中竞争。好的局面是胜负分明,坏的情况可能是两败俱伤,不再会是大家同乐。贸易摩擦正是如此。

三、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可行性对策

在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压力下,促使了中国加快自身经贸战略的调整,代表了中国正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结果。但美国一方面通过反倾销、特殊保障等措施来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来减轻中国对美国本土厂商的冲击;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这些贸易不平等问题迫使中国为美国开放更多的市场。这些手段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2009年得“轮胎特保案”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中国企业也应该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减少并尽量避免这些摩擦。

1.从企业行业的角度

首先,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然供过于求。我国纺织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日渐下降。我们应当跳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惯性思维,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用来更进一步的打开国际市场。

其次,我们应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从而缩小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异。这种改变的目的是为了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这种控制范围的缩小能使中国得到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还可以减缓和消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最终在中美贸易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也可以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丰田、本田、三菱等日本汽车,海尔在美国投资设厂,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建立了一个榜样。 2.从国家的角度

首先,中国应该学着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了解美国。中美贸易之间出现诸多摩擦也源于中美双方缺乏必要的了解。一方面可以站在美国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使对美贸易政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可以避免在和美国交往还有处理贸易纠纷的过程中出现无法对症下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交流、磋商和协调,从平等互利的愿望出发建立中美双边贸易协调机制。

其次,我们也可以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由外需主导型向内、外需并重型转变。由贸易逆差逐步转变为扩大内需,扩大进口。遵循大国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要动力的规律从而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也是减少贸易摩擦的一种方法

再次,遵守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因为中国加入WTO组织使得我们在贸易摩擦较量中有了与之周旋的基础、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进行交涉的规则手段。中国和其贸易伙伴的关系是建立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之上的。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只要中国严格遵守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我们就能寻求世界贸易组织裁决和保护,将两国的贸易争端置于这一规则下进行磋商和解决。这些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主导者一直是美国,但2011年中国通过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中国保护本国厂商利益反击的开始。

2012年9月美国奥巴马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三一重工美国子公司罗尔斯公司收购美风电场项目被三一重工起诉案开启了中国投资在美国本土依法维权的先河。这些事例也说明中国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不再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我们也已经积极主动的为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做努力。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异、且各自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尽相同,中美经贸迅猛发展,有时摩擦和争端还十分剧烈甚至出现倒退。展望未来,也仍有诸多的问题双方需要共同解决。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有巨大的互补性,两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因此无论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资源禀赋的角度,还是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中美双边贸易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从大的趋势上讲,中美贸易关系应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邹小宇;朱宇.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原因和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9(3)

[2]范馨月;冉祥勇.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协调机制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3]张伟.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相关分析[J].财贸经济2009(4)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

#p#副标题#e#

★更多热门的中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五:《浅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摘要】发展新兴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政府基于国际情势变迁而形成的基本共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仅对各自的繁荣和稳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大国。本文从新兴中美大国关系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分析了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障碍与现实障碍,即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与考验以及中美亚太地区的冲突以及中国威胁论问题。根据以上问题与困境,相应总结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系列障碍的有效措施。从而形成稳步前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关键词】互利共赢;第三方;中国威胁论;巧实力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应具备三方面含义:

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具备三大特征。中美双方应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大局,面向未来,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国关系新路。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特征应该是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在此基础上实现两国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特点

1.以平等互谅取代分化对抗

大国关系要尊重彼此国情差异、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历史上传统的大国关系是对抗性的,分化对抗为历史上大国关系的常态,特别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时期,冲突与对抗反复出现。新型大国关系要树立平等互谅的大国关系,双方需要理解各自的差异与诉求,尊重各大国的核心利益。新型大国关系将是在“求同”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双方共同利益的新型国家关系,以此提升利益共识,加深大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同时,在“存异”的谅解下采取和平方式妥善的处理双方分歧,不断加强对华交流,增强双方的合作机制,增进相互间理解。

2.以包容共识融合文明差异

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是中方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要尊重多元并存。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看,世界上不存在统一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而是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共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目前的世界形势来看,也是一种相当成功的政治制度。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的政治生活也会越来越民主,中国的政治制度正在给全世界做另一个示范。世界上有许多文明,中华文明有其优秀之处,同时美国文明也已经证明了它的优秀之处,由此可见,新时期的大国关系要尊重彼此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历史原因、宗教信仰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以兼容并包的理念应对彼此的矛盾,超越分歧、寻求共识。

3.以互利共赢超越零和竞争

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经济互利的基础上,大国要建构以“互利共赢”代替“零和竞争”的新型大国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再是互不相干,利益差异也不仅仅是着眼于军事优势,大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深入而且开放。要通过互利共赢不断推进双方经济合作,拓展大国间共同利益,为大国关系持续稳定,和平发展

4.以官民共建补充官方交往

大国关系是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全方位、综合性、立体式交往。中美人民在冷战时期有很多的误解,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在不断的加深,国际民主化趋势明显。美国人民曾经因为自身生活的优越而可能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有所误解,而由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也有被误导的偏见,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基础更大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也是两国人民再一次了解对方的时机。通过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的共同开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拓展大国关系的基础,加强彼此间的密切联系,增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两国人民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从而加强新型大国关系的舆论优势和人民支持的合法性。

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

(一)中美新型关系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测因素的挑战与考验

1.美国对华战略调整不明朗

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未来一直存在所谓不确定性的质疑,美国据此对华搞所谓“两面下注”。对美方而言,目前其最关心的核心利益底线是中国崛起是否挑战美国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美国尤其谋求确保其在亚太的现有“基本盘”以及确保其在亚太及全球的军事优势。美国担心中国崛起会把美国赶出亚太,也担心亚太国家会放弃美国,选择中国,使美国成为孤家寡人,因此,这种假想的状况,可能会使美国保守主义政治力量对中国采取敌视战略。

2.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战不确定

中国的利益底线主要有四个:一是确保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二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领海主权完整;三是国家的军事与战略安全;四是中国的发展保障不能受到侵害。这四大核心利益中国不能退,一旦退了,别人会得寸进尺,而且国内老百姓不会同意,党的权威、军队的权威、国家的形象都会受损。所以,当出现这种侵害我国核心利益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会答应,要采取反制措施进行有效回击。 3.美国卷入涉华第三方冲突的深度不可测

中国周边有很多的美国盟国,它们与中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争端,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国都是涉华第三国,这些国家目前都对华持不太友好立场,即便美中两家都不愿意对彼此动手,但是有可能美国会被这些国家绑架,它们有可能故意制造矛盾,挑衅中国,甚至是与中国发生武力冲突与对抗,这样美国就有可能被动陷入对华的冲突。因为美国国内有法律,所以总统要根据法律和同盟条约行事,那么美国与中国的冲突也就存在可能。

(二)中美亚太地区冲突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汇集的主要地区,也是两国可能产生分歧主要地区。对于远东地区,中美双方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中美两国要谨慎对待,通过各种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两国在这一地区与第三国的联合行动,应该考虑对方的感受与关切,考虑对方的核心利益问题。美国在这一地区有许多盟国,经应避免过于频繁,规模庞大的军事演习等军事活动,给地区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与舆论压力,损害中美两国战略互信。

在钓鱼岛、南海等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中,美国的立场也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美国有意利用钓鱼岛、南海等岛屿、领海争议问题,制造中国与亚洲邻国的矛盾分歧,以此来制约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但是同时,当日本、菲律宾等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做得过分,政治太过“嚣张”之时,美国也不表示支持和赞成,这和美国总是进行“两面下注”的外交策略有关。

从全球范围来说,中国仍然没有对美国构成挑战,威胁就更说不上了。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的交汇,也有不同利益的博弈,这是一种合作竞争兼而有之的关系,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美国对中国迅速发展的预先判断,使中美两国之间在战略意图上可能把对方当做战略对手。美国对华战术遏制增加了双方军事摩擦的危险。美国为遏制中国在亚太影响力的上升,自身力量不足之际,奥巴马政府提出运用“巧实力”,采取一系列战术上的小动作,意图扭转其认为在亚太地区的所谓的“不利态势”。这种认定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以美国常常拉动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对中国产生包围之势为表现,不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也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保障之一。

(三)“中国威胁论”诋毁中国和平发展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在国家关系理论上一种认为中国将在崛起后威胁西方霸权成为新兴霸权国家称霸世界的一种说法。中国因改革开放后经济崛起,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同时扩充军备,在海空军在东海及南海的联合近海防御作战能力,使得东南亚小国家产生的忧虑与质疑。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不断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崛起,便不断从日本、韩国、美国等领国和世界大国所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表示出其对于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本国的利益的想法,便试图通过舆论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家政治舞台中孤立中国。

大多数理性的学者对于“中国威胁论”会进行系统的,量化的分析,以此得出结论中国的“上升”是必然的,通过研究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可以发现,中方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争霸之心,而“中国威胁论”常常被别有用心的政客,媒体,甚至具有商业目的的公司进行炒作,以此吸引注意力,达成自身目的。

三、完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对策

(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两国持久努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撰文《如何理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表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两国做出持久不懈的巨大努力:一是超越历史宿命魔咒,树立和谐相处典范。二是超越零和博弈思维,探求互利共赢之路。三是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拓展共有知识领域。四是超越发展道路异见,谋划人类进步前景。中美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其伟大而更加艰难。但只要中美两国抱定信心,保持耐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一定会开辟出一条21世纪大国和平、合作、共赢的光明之路。

(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变问题为动力

陈积敏认为,以下问题的存在不应被视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而应被视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首先,中美结构性矛盾导致中美战略互信不足。其次,中美认知性差异导致中美战略性误解的固化。最后,中美现实利益矛盾导致中美关系复杂化。因为有矛盾分歧,中美需要加强沟通;因为有利益契合,中美需要拓展合作;因为有共同挑战,中美需合力应对。

(三)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发扬攀岩精神

谢岩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发扬攀岩精神》一文指出,我们只有切实发扬锲而不舍、顽强向上的攀岩精神,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才能落到实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开创性事业才能成功。其一,要始终坚持前进方向不动摇。其二,要不断寻找并抓住每一块前进的岩石。其三,要树立健康竞争意识。其四,要树立正确安全观。其五,要格外警惕外界挑拨。中国政府希望与美方在亚太良性互动,同时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维权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美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为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

(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稳步前进

关于中国如何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稳步前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在文章《促进新的文明复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认为,中国应做到:第一,不当头称霸。第二,不损人利己,善于以互利共赢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第三,不招谁惹谁,但绝不吞下损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第四,不畏惧围堵。第五,不陷入孤立。第六,不重开冷战,高举促进人类和平、世界和谐的大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认为,中美双方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最迫切的是要在三个领域有所行动:第一要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安全架构。第二要在军事领域实现突破。第三要寻求在新的领域开展合作。关于如何将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贯彻到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双方应在朝鲜半岛局势、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和配合。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奥巴马总统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表示美方高度重视美中关系,愿在互利互尊基础上与中方构建国与国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并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五)要克服以上障碍,中美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八个字上下功夫

相互尊重是建立互信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共赢是处理彼此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其次,两国应着眼于长远战略利益,不要拘泥于一些具体问题,在政治上加强沟通,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亚太安全战略对话等机制共同努力排除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以及阻碍两国经贸合作的一些障碍。在安全方面,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控机制。第三,双方应致力于培植共同发展、平等发展的新发展观和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安全观,摒弃“零和思维”和“冷战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扬.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大学,2013.

[2]彭程瑞.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助力实现中国梦[J].政治研究, 2013(26).

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六:《浅谈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因素》

【摘要】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软权力”的作用不段显现,在国际关系中,各国都越来越强调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发展相互间的经济关系。本文对中美政治与经贸关系中相关因素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因素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摩擦和争端不断扩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国际关系中,各国都越来越强调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发展相互间的经济关系,中美政治与经贸关系中的相关因素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一、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的政治因素

1、两国政府和元首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两国政府向来是促进两国间经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中美经贸关系的中断到重新恢复,都是两国政府作出的选择,此后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也与两国政府的大力促进分不开。两国政府早已就促进两国的经贸发展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国间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在江泽民同志九七访美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已阐明:“两国元首准备采取积极和有效的措施扩大中美贸易和经济关系。”这就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证。

2、PNTR与中国入世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扫除了政策障碍

PNTR及中国加入WTO本身并非政治因素,无奈它们却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PNTR的前身是MFN,众所周知,美国国内政治曾经将作为经贸政策的最惠国待遇裹上了层层桎梏,以致使中美经贸关系乃至政治关系屡屡遭受窒息的威胁。可喜的是,美国国会最终与2000年9月通过法案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在美国实行了20年之久的对华最惠国待遇年审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两国在历经了13年之久的中国入世双边谈判后,于1999年11月15日达成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的双边协议。中国与2001年11月11日正式加入WTO。从此,中美两国的经贸往来可以遵循国际规则,在国际组织的框架下进行。这样,长期制约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被扫除,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也最终失去了为政治目的向经贸要价的机会,这也是对美国经贸政策(对华最惠国待遇〕政治化的终结,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扫除了政策障碍,中美经贸关系必将更加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3、从对华经贸关系中获益的利益集团与其他有识之士的支持将大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在过去30年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培植了一批亲华的利益集团,他们大多财大气粗,具有很强的政治游说力。为维持他们在对华经贸往来中的既得利益,以及继续获益,他们自然会努力争取积极的对华经贸政策,积极支持并参与中美经贸的继续发展,并且同破坏经贸关系的因素作斗争。因此,他们是一支很强的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的生力军。

4、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淡泊,两国的政治文化也越来越有利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曾经极端对峙,相互攻击,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广泛、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越来越淡化,两国关系越来越趋向务实,虽然分歧仍然存在,但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已不会构成阻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反,两国对对方政治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相互间也能表示一定的尊重和宽容。两国在社会和政治文化方面的了解和认同在不断加深,这毫无疑问会给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阻碍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的政治因素

1、美国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随着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加大,美国的贸易政策将越来越偏向保护主义的色彩,克鲁格曼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国的贸易政策在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帜下,将越来越重视自我保护,强调对等互惠。因此,美国很有可能就中国的市场准入等问题大做文章,对中国推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2、各种反华势力的阻挠

美国政界及民间在对华态度上也一直存在对立的两派,虽然反华势力在不断削弱,但仍会就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武器扩散问题及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等向中国发难,中美经贸关系也一直是被利用的工具。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终结以及中国入世等成就的取得,虽然大大削弱了他们通过阻碍中美经贸关系而反华的势力,但他们仍将在一些具体的对华经贸政策上向国会或政府施压,阻挠中美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三、中美经贸关系对政治关系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美经贸关系对中美政治关系的促进作用贯穿于整个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是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中美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学者用“波澜起伏”来形容之,因而经贸关系对中美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相应的促进作用。简而言之,中美两国潜在的经贸市场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贸往来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共同的经济利益是维系中美关系的坚韧纽带,为维护既得利益,以及确保继续获益,需要稳定的、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因而中美两国广泛的经贸联系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推动机。相反,中美经贸关系将更多地对中美政治关系发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大规模的对华投资也为中美关系的持续发展发挥着强有力的粘合作用。

四、中美经贸关系对政治关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经贸是一把“双刃剑”,既对政治关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如果经贸问题处理不善,两国关系也会因此而恶化。现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最大问题可以说是贸易平衡问题,美国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将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反华势力加以渲染,鼓吹中国政府对市场开放不够或控制过严,进而作为推行一系列对华控制政策的借口。这无疑会给中美政治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中美经贸往来在给一些美国企业与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却仍有一小部分行业不但没有受益,反而会受到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冲击,这些利益受损的各方会组成对立的利益集团,如劳工组织等,他们也会游说国会,极力推行不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政策。因此,中美经贸关系在培植亲华利益集团的同时,也会造成对华不友善的利益集团。

参考文献

[1]沈坤荣.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

[2]梁碧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均衡机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李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傅梦孜.中美经贸关系可能演绎的政治内涵[J].国际经济评论,2007.

[5]甄炳禧.论中美经贸关系新变化――兼驳十大悖论[J].国际问题研究,2007.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形势与政策论文】热点

【形势与政策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