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关于青少年人格不健全问题的研究论文

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广泛探讨的国际尖端课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探索,在20世纪末期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人格也面临着转型,而社会人格转变往往滞后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转变。在探索转型期中国社会人格应如何转变的过程中,了解和结合中国国情来研究国际通用人格模式无疑会给我们极大的启迪和产生实际的社会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青少年人格不健全问题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青少年人格不健全问题的研究全文如下:

1 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俄罗斯教育学家科林握斯在其著作中曾经形象的把青春期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感觉自己开始成长,能够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独立的而对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但是这种成长带来的不仅是收获,更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内心的不安和情绪上的波动。

(1)缺乏社会责任。青少年就是我们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支撑,因此作为青少年,本该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崇高的理想,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淡忘了自己原本的憧憬,转而追逐不切实际的心理安慰和拜金主义的享受,并且随之发生的就是青少年开始荒废学业,结交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青少年,这时就容易诱使青少年形成个人主义的思想,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视而不见,也没有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关德的重要性,反而是以鄙视的态度来对待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青少年仍处于青春期,所以青少年并未成长的如同他们内心所认为的那样,认识不到自己缺乏周全的思考和经世的阅历,固执认为自己有独特的风格,因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但是这往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一种方式,并非是正确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手段加之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部分言行的否定,使青少年开始抵触与家长和老师,甚至对同年龄阶段的同学也会产生敌意,这就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容易陷入一种失衡的状态

(3)缺乏意志力。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社会上的独生子女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而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又由于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这些孩子有很多都缺乏管教。目前犯罪事件的发生越来越低龄化,比如杭州萧山17岁青少年因发生口角而用围巾将同伴勒死,山东省一名巧岁的男孩为了要钱,和伙伴一起诈骗自己的父亲。青少年由于年轻,尚未经历世事,所以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容易迷失自我,不少青少年都在自认为的人生低谷选择走向死亡,这些事件的不断发生不能不引人深思

(4)道德低下,缺乏诚信。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口前我国对于德育方而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但是众所周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但是口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德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就造成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很多有着高学历高智商的青少年由于道德低下而走上了不归路。在国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诚信档案,如果你做出了有损诚信的事,那么将会影响你的学业、就业、事业和人生,但是在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诚信缺失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惩罚手段,因此青少年在自制力缺乏的情况,无法有效地约束自己,所以才会产生缺乏诚信的现象发生

2 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总体上来讲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时期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学校中人格教育体系是否完善对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学校教育宏观的大环境来看,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人格塑造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人格教育无法展开的首要原因。学校是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地方,积极向上的学校道德教育可以让学生自身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之后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近些年来,尽管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然而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成绩依然是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奋斗一的唯一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水平与之相脱节,势必会引发其它方而问题。在学校教育中,人格教育工作普遍被认为人格是务虚的,不如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才是关键。

其次,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学生人格教育部门,没有相应的部门,单凭政教处、学生处这些部门在平时只能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不能够深入细致的开展学生的人格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造成的部门缺失成为学校中人格教育没有取得效果的重要短板。

另外,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对中小学进行减负,减少文化课程的设置,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人格课程的研究设置和开展,单调的文化课程让老师和学生习惯于这种循环的教育模式,不知道进行人格教育课程的拓展。这种整体教育上的不完善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大缺憾,也是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明显的不同。

在人格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学校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人格不健全的原因之一,如何让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口标,扩充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式,完善教育者的人格,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人格培养的作用,也成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3 健全青少年人格的建议

在确定青少年人格的塑造是以学校为中心之后,那么,学校教育该如何发挥自已的优势,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基础价值的观念,进而不断的塑造性格呢?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基础

我国教育的核心思想一直以立人为本,这是教育的初衷和立足点,更是进行教育的最终归宿。在上世纪初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要进行教育改革,总结中外教育的利弊,认为教育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最终口标,如果脱离了这个轨道,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教育。我国在最近一次新课程改革中也确立了中心教育理念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转变重才智,轻能力;重科技,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的基础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的口标应当发生转变,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除知识学习之外的其它能力,如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审关能力等等,要而向全体的学生,不再简单的以学生学习成绩分等级对待学生,改变经常出现的只关心培养少数优秀人才的现象,要注重对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落后学生的关心。学校教育转变观念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人,是需要人一生去学习,因此要尽可能的完善全而转变学校教育的观念是进行学校人格塑造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石,才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把教育口标落到实处。

3.2重铸学校环境,开展人格教育

对于当前的教育环境,西方的教育家曾经指出,现在的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内心除知识之外的其它诉求,学校教育的环境处在一种单调乏味,甚至冷漠的氛围之中。由于受这种环境的作用,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存在感,不但降低了教学效果,更是阻碍了青少年人格的成长。学校的人文环境创造包括制度和精神两方而。青少年在人格塑造过程中作为半成品形式存在,人格存在一定缺陷,易于受到外部社会的影响。

制度就是为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设立的无形屏障,引领学生走出错误认识。学校制度并不是一尘不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保障。学校的精神环境通俗讲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校园能延续下去的灵魂所在,在首创者发掘,树立之后经过后代教育者和学生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在人格塑造方而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于它的延续性,优良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内心发出一种自豪感,成为学生心里行为的准则,在不断的宣传下,成为有形的榜样,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肥沃的土地。

【关于青少年人格不健全问题的研究】相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论文】热点

【心理健康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