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新经济学

关于体育经济的论文

当前,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被提上日程。然而,目前体育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够;市场管理体系缺乏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体育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体育经济的论文范文一:体育经济学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 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由于 我 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 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 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2.1 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 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 展。

当代体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研究 摘要:在当代社会,体育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在不断地交融与渗透中形成辩证统一关系。体育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促使体育经济复合体的出现,这一体育经济复合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推动了体育和市场经济的共同繁荣,并最终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体育与经济的基本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产生了丰富多样的体育种类。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属于社会文化教育的范畴,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从体育的基本概念可知,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依赖而存在的,特别是与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

二、经济是当代体育发展的基础

当代体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逐步呈现出高度市场化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摆脱了政府对体育高度控制的状态,开始走向市场化的运行轨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体育的发展空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经济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体育发展状况。所以,经济是当代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并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一)经济为当代体育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经济水平决定着当代体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三、当代体育发展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联动效应拉动经济发展

(二)体育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 当代体育发展直接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并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体育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当代体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并经过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使当代体育走向高度市场化的轨道。体育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人只重视了其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而忽视了体育的经济功能。近年来,随着全球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体育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的整合发展趋势,体育经济作为一种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现代化条件下,体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加人第三产业的队伍,并 且这种产业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会随着体育的发展而逐步增大,最终形成“体育经济复合体”。体育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了体育与经济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体育经济,体育经济作为一种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至于产业,其发展规模能够产生联动效应,并以点带面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和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浅谈田径运动的体育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迅猛发展,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体育经济的介绍

1.1、体育经济(Sports Economy)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

1.2、将体育的经济功能上升到经济学的高度,一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全社会就业率,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思维模式及方法,用科学发展观,生态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构建和谐社会。

1.3、体育用品品种繁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家庭的体育开支包括体育用品的购买,占日常生活开支的份额逐渐增加。

1.4、只有著书立说来打动和说服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经济功能,才能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仍然存在大量贫穷人口需要脱贫解困,依然处在一个市场转型阶段过程中的国家,形成像美国及西方国家一样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运动,也是发展经济及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1.5、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伴随着商业化对人类体育运动影响的争议而不断前进,最终承认和顺应了体育运动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而形成如今奥运大家庭蓬蓬勃勃不断发展壮大的可喜局面,在造就一大批体育明星的同时,依附体育运动生存的人口数量以千万亿计,并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1.6、体育比赛的竞争性与竞技性,也顺应了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理念。为了追求理想,实现超越自身,实现挑战极限的梦想,人们愿意投入投身体育运动,客观上也扩大了整个社会的需求,增加了消费,促进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物质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与基础。

2、田径简介

2.1、著名作家史铁生认为田径的美超过了舞蹈。

2.2、田径被誉为“运动之母”,奥运会上有47块金牌,为所有项目之最,因此向来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

2.3、到过奥林匹亚古奥运会体育场的人,会感到田径运动有一种神圣的光辉,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

2.4、田径运动员面对的是一个无穷的极限,是一个永远不知高度的高度,这样的极限让人绝望令人敬畏但也充满渴望。

3、田径的经济效益

田径的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因从事田径活动而直接所得的经济收益,如田径比赛门票收入、田径场地使用费收入、体育广告费收入、体育训练用品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及其他体育衍生品收入等等。间接经济效益。田径活动的间接经济效益就是指由于田径活动及其相应的社会影响力,而表现为其他部门和行业所得的经济效益。如田径的广告效益、旅游业收入等。

4、更加突出田径的主体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田径产业发展的前提。田径产业结构中,许多国家注重发展最能体现田径活动本质功能市场需求最大与体育产业其他部门关联度最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如健身娱乐、健身技能培训、健身辅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评估、体育康复和医疗等),使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5、体育消费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体育消费问题的研究方面除做了一些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之外,重点探讨了我国的体育消费能否在近期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持否定意见的学者认为,体育消费近期不会有较快增长,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减慢,失业率上升,体育消费不可能出现繁荣的态势。二是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处在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拉动,依靠制造业发展。三是从恩格尔系数上看,我国目前还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时期。持肯定意见的学者认为,我国体育消费近期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

6、增强田径经济效益的途径

6.1、要增强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意识增强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意识,要增强体育活动的“成本”和“效益”的观念,还必须大部分体育资金趋向自立化和企业化;

6.2、要调整体育投资的结构。体育投资根据其目的和运行法则的不同,可分为政治性投资、知识性投资和娱乐性投资。

从总体上说,体育投资结构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适应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在根本上保证体育投资的最佳社会及经济效益三是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加强体育经济的管理。企业管理的一些思想如成本分析、决策分析、预测分析等可以为体育经济管理部门所借鉴。发展体育产业要考虑体育产品的需要和供给的关系,提高体育经济效益。

结论:田径项目与体育经济相结合可以创造相当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促进田径运动的推广、发展,也可以促进体育经济学的研究。

浅析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研究体育经济论文

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评佑步骤主要分为搜集有关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的资金流入信息、确定包括投入一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在内的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枯模型两步。

1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所谓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由十举办体育赛事而给举办地带来的除了非市场价值以外的净经济变化。

2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

2.1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方法从国外现有文献资料看,对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投入一产出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法,又称投入产出经济学,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经济的均衡问题,可以用来研究体育赛事举办对某一区域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

2.1.2成本一收益分析成本一收益分析是通过对一个项目长期的及所有可能的经济价值和影响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群体确定其全部预期成本和收益。与投入一产出分析一样,这一分析方法也基本上是用来研究一些宏观问题。

2.1.3金融数学方法金融数学的方法主要是对现金流进行估算。一方法对项目投资评估和决策或者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非常实用。与上面两种方法一样,金融数学的方法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不足,即它只能对纯粹的现金流和直接的可以定量的范围进行评估。如果运用金融数学的分析方法,要得出正确的结论,明确的计算指示性规划数字是很必要的。

2.1.4社会福利影响分析方法重点主要是系统地分析外部影响的类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操作比较简单、灵活,而且能够运用于不同的时期。社会福利分析方法能够提供一个透明的结果,而且赛前和赛后评估都可以适用,因此,这一分析方法对体育赛事的评估非常适合。这一分析方法的不足就是它缺乏一个理论基础,严格地说,这其实就是一个分类系统。其结果对分类的方法及潜在的假设非常依赖,而且关于分类方法和潜在假设设定的资料非常难找。与此同时,社会福利影响分析法可以成为其他分析方法的补充,用它来评估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外部影响。然而,运用这一分析方法时,只包括对人们收入产生影响的现金流,即货币因素。因此,也要对间接经济影响进行评估。

2.1.5网络图分析法赫尔布林的网络分析方法意在估算活动举行前的长期影响,它可以测算出并确定重大活动产生影响的途径,如通过事前分析,可测算出冬季运动会所产生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时,要使用一系列的关键数据资料,这些数据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影响,还有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与众不同的是,这种方法特别注重实效。总的来说,对于测算重大活动影响,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合适地分类体系。

北京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影响

奥运会之所以能够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是奥运会能够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投资,从而给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商业发展带来充分的活力和发展机遇。国民经济是一个各项产业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某一部门产生的投资能够在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即派生性影响或间接经济影响,并最终使国民收入获得更大增长。奥运会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同样也会遵循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投资的乘数效应在奥运会投资上同样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奥运会投资除了具有一般投资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征:涉及产业多、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限长。奥运会投资是一种“注意力投资”,它能够引发良好的投资与消费倾向。

模型I 如果假设奥运带来来的经济影响与参观人数、旅游人数、投入经济、就业率成线性关系。投入经济包括有申请经费,设备建设经费,推广活动经费,人员安排经费等主要因素。经济影响Y=参观人数X1*门票价格a+旅游增长量X2*旅游费用+北京GDP增长总值-投入经费。模型II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分析参观人员和旅游人员的数量。首先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相关因素:举办国家,举办次数,参赛国家,投入资金,参赛人员数量。

模型III 通过对投入经费进行统计分析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直接收入包括:1.电视转播权;2.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计划;3.中央和北京政府补贴;4.组委会赞助商;5.特许经销商;6.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7.门票收入;8.捐赠资产处置。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体育盛典,它在某个国家及城市举办将对其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事件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依据有关调查资料,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入境旅游净增约22万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入境游客净增约30万人,1984年洛杉矶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入境游客净增20万"--'30万人,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仅仅14天就接待入境游客50万[1]。自1961年美国学者布尔斯廷出版“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一书以来[2],重大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术界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广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新世纪中国承办的第一个国际大型体育盛典,它将给中国及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次空前的机遇,同时也给未来几年游客的接待及旅游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准确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庆典下国际和国内客流量的时间变化,是迎接未来挑战和做好旅游接待管理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奥运会对北京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指标有奥运会投资、北京GDP总量、财政收入、就业率等。问题分析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举办次数,参赛国家, 模型假设:

1. 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和信息经过比对以后认为均真实可靠;

2. 奥运带来来的经济影响与参观人数、旅游人数、投入经济、就业率成线性关系。

3. 举办奥运会城市的管理经费及其他方面经费不计算。

4. 忽略不定因素如二战等取消奥运会的举办

5. 假设每届参赛人数所构成的函数是连续的

6. 建立模型时仅考虑影响夏季奥运会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举办规模、社会经济状况、世界政治状况。

模型建立及求解

模型I

模型评价

对于问题一所建立的模型。问题一用的是回归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而得出函数多项式。拟合以后,我们选择部分数据代入拟合曲线,并计算它的误差项。

表明问题一所建立的模型是具有可信度的。虽模型的可信度很高,但是仍然存在误差,是因为参赛人数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线性问题,因此如果要使拟合度更高,需要更仔细地探讨其影响因素,如政治状况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波动对参赛人数的影响,奥运宣传力度,国家的资金投入,人们对奥运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等等。

对于问题二所建立的模型。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奥运会的举办进行评价,不仅能客观反映出举办奥运会的真实情况,而且能够使得定性描述定量化。这是一个计算步骤明确,判断简便,还能够分出程度差异,代替了不科学的“印象”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但是模糊数学模型在数据处理的时候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果有所偏差。本次模型的建立所用的数据,都是从可靠的官方网站上收集获得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模糊数学模型的缺陷的影响。

关于体育经济的论文范文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 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由于 我 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 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 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不断调 整,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 第三个层次。1996年,中国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道 路”。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1995年至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使中国体 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也正在由原有的事业福利型向产业公益型转变, 体育产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 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步伐的 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 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 ,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

范围。但是,从世界 各国 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的,很难对各产业之间进行具体的区分。 不少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统计体育产业产值时都把与体育相关 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产值统计在内。因此,如果把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产品 有关的产业,一则范围太窄,不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 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 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主 体 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第二 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类,指为体育服务产品 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品。第三类是指体育部 门开展的,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 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 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兴办公司等经 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 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 同。相应地,体育用品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 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 国家体委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有运动项目管理职能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20 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尤其是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将足球运动推 向市场,与此相适应,各足球运动队都按照职业俱乐部组建的要求,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的市场主体,带动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体委制定了《1995-2000年中国体 育产业发展纲要》和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未来 1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中央和 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 场;此外,还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成立体育基金等。国家体委还在重庆市和长春市确定了 两个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突破单纯的创收增资的模式,开始走 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这一发展集中表现为三个转化:

首先是以开辟国内外商业性竞赛市场、引进外资开发体育场馆建设,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 开始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

其次是以出售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与大众体育有偿服务为特征 ,使体育产业开始由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

再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方式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为特征,使外部输出性赞助 开始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转化。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产 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四家,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将极大促进我国 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规范体育分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 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扶持,最终将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摆脱政府的干预,形成以市场调 节为主的运行机制。

1.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 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 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 育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 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 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 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 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 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 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

1.2.2 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 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 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 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 测 ,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 ,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1.2.3 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 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 综合 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 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 践 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展望

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该国 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由于体育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我们认 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1 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 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 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 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受到 日益关注人类健康问题的环境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责难,而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 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 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 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2000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由1990年的1387元增加到2000年的66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人年 均收入增长7.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8%,城镇居民恩 格尔系数已达40%,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 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 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 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 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 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范围,为体育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具有一定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所决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增强,体育产业 将最具发展潜力。据安徽省对全省城镇1260名市民抽样调查,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32元 , 占全年人均生活费的68%,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 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以健身器材为例,据 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 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2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 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 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 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新经济学】热点

【新经济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