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怎么写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起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
摘要:分析化学是中职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制订出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组进行校内教与学的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较全面地了解课程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明确的教学定位,更新教学理念,精选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训,在此基础上制订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调研;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分析化学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制订出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组进行了校内教与学的调研,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学生学习情况、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师授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较全面地了解了课程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法与学法,构建了以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1课程调研基本情况
1.1调研对象
我校二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已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从3个检验班随机抽取学生共计96名。
1.2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法,共设计11个问题。发放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
1.3调研内容
包括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认可度、学习情况、教材内容实用性和教师授课情况4个方面。
2调研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
学生认为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需要开设分析化学课程的占80.6%,表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在所学专业中重要的占65.3%,不重要的占9.8%,说明多半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对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只有57.2%的学生喜欢分析化学,35.2%的学生不喜欢分析化学。
2.2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知识难度高(32.8%)、学习基础差(53.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只有4.5%的学生能完全掌握分析化学知识,67.2%的学生基本掌握,还有28.3%的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掌握很少或没有掌握。
2.3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53.2%的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材体现化学与医学关系的内容少;分别有20.3%的学生和47.3%的学生认为现用教材适合或较适合对知识和学习的需要,但也有部分学生(32.4%)认为现用教材不适合对知识和学习的需要,这表明分析化学教材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56.5%的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学时安排合适,但也有29.0%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学时安排较少。
2.4课程授课情况
39.8%的学生喜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32.2%的学生喜欢实践探索式教学,只有17.2%的学生喜欢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分别有31.7%和31.5%的学生认为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章节的教学;分别有45.4%和34.4%的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3讨论
(1)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认可度较高,认为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必要开设分析化学课程。
(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滑,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欠缺,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学习兴趣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学生对分析化学教材内容满意度不高,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材联系医学的内容较少,实用性不强,部分内容知识点偏多、偏难,这些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4)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太接受,喜欢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索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章节的教学,以此凸显与临床课程的联系;同时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以上教与学的调查分析,课程组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明确的教学定位,按照“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强化素质、培养能力”的总体方向,更新教学理念,精选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训,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4制订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标准
4.1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突破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1)删去各章中较深、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如删去“重量分析”一章和多元酸碱滴定等内容。(2)内容上避免烦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如在“滴定分析”这一章,对浓度之间的换算不做烦琐推导,而是注重公式的灵活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章着重介绍该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原理、仪器的构造、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异同点。(3)将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讲解,达到理实一体化。如将“电位滴定法”、“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放在实践课讲解,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和领会理论知识。(4)将实践教学中滴定分析实验减少,增加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法实验,即增加仪器分析实验的比重,从而使实践教学贴近临床,更好地为临床课程教学服务。
4.2重组教学内容
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以任务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我们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五大模块(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滴定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并将这五大模块分解为11个典型任务,每项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以课程标准贴近职业岗位、贴近学生为核心,制订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4.3渗透医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程标准制订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尽量使各知识点与检验专业相结合,既体现了分析化学的实用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有关医学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如在讲授配位滴定法时,将临床血钙的测定和滴定液EDTA可当解毒剂等知识融入该章教学中,这样可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4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制订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运用角色互换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同时我们收集了一些与临床相关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注意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即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部分内容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制订合理的课程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篇二:《试论校企同育人平台促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快乐》
摘要:以国务院及教育部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广州医科大学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共建金域检验学院为实例,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教师团队组建、特色培育方案制定等方面,探索和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医学检验技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相关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及“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均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和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为医学检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这一协同创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引领下,2013年广州医科大学锐意创新,我校医学检验系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携手合作,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校内二级学院———金域检验学院。这种依托于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模式,有别于国内现行的医学检验专业依托于大学本身或依托于附属医院的办学模式,开启了国内医学检验第三种办学模式:即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也因此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试点学院,并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立项,将我校医学检验教育改革引领到一个更高更新的起点。
1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1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的需要
我国医学检验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尚无成熟的办学模式借鉴,现行的主流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系科分离”的办学模式,即系及其教研室等组织架构设在大学,教师均为学校在编专职教师,这种模式师资队伍较为稳定,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的时间相对充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这些教师多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不熟悉突飞猛进的检验新技术和自动化仪器,难以在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另一种是少数高校采用的“系科合一”的办学模式,即系设在临床学院,依托医院检验科作为主要力量开展教学,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能将多年积累的临床实际案例形象地结合于教学中,对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信息较为熟悉,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联系临床。但这种模式教师队伍较为松散,教师面对临床繁重的医疗任务,很难抽出较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不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此外,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学校均存在检验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之比达不到1∶1,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于学科发展步伐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检验教学实验室的平台建设跟不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学校限于财力对检验实验室的投入只是一些常规的、基本的仪器设备的投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多、实践训练机会少,难以学以致用。有鉴于此,在现行的国内两种办学模式中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是多年来医学检验教育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广州医科大学率先试点,在我校原检验系依托临床学院“系科合一”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携手广州金域检验公司,成立了金域检验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共享双方优势资源,将学校专职教师、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和金域公司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有机结合,组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有效的弥补高校教师和一线教师各自的缺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利用企业和高校资金共同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因教学资源匮乏造成的培养方案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科研实践机会和便捷的临床见习、实习通道,使实践教学水平跟上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
1.2转化医学模式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需要
转化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模式,检验医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是转化医学的三大平台(基础、实验室、临床)之一,也是作为医学学科群中最容易实践转化医学的专业之一[2]。在转化医学模式下迫切需要建立转化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理念,在传统医学检验主要参与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转化医学更注重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临床用药、治疗指导和患病风险评估,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体系中紧密跟踪国际检验技术发展动态,加强对学生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培养。而金域公司跟国际接轨的临床基因组检测技术和临床质谱检测技术平台,以及其强大的以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为主的“医学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华南个性化医学检验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开展转化医学的研究,推动基础研究的新发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实施多学科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和重要的支撑。
1.3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转变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普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输送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检验科、防疫站等医疗一线部门。近年来以医学检验仪器、试剂等产品研发为主的体外诊断技术(invitrodiagnostic,IVD)公司的迅猛发展和提供医学检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迅速崛起,使医学检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90%的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工作,到现在逐步增多了在IVD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实验室、研究所等多元化岗位就业的转变,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从过去传统的检验科常规人才的需求拓展到对医学检验经验性人才(如微生物检验和血液学检验等)和高新技术人才(如掌握质谱技术、临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等)的需求。同时综合性医院在满足基本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也更多地致力于开展临床检验科研服务工作,这也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先进的硬件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让学生早接触、早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均衡,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多面手。
2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
2.1校企双方各自的背景和优势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广州医科大学(广医大)医学检验专业始建于1989年,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医学检验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办学积淀,该专业已成为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第三批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五批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临床检验诊断学获第八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第三轮广州市属高校重点学科(2011年)和广州医科大学“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医学检验教学团队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各专业课程带头人均承担了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工作,也多担任广东省、广州市检验学会及相关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及职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教学基地的广医附属第一、第二、第三3家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达150人,实践教学设备齐全。其中第一附属学院和第二附属学院医学检验部均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并分别是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唯一的中国培训基地和广东省临床基因扩增培训基地,第一附属医院同时还是全国首家“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知识、科研思维深受实习基地及用人单位好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金域检验)成立于1994年,由广医校办企业改制、发展而成,目前已成为立足广州辐射全国、拥有21家子公司的第三方服务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是国内最早、开展项目最多的医学实验室,是中国首家同时通过国际最高标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认可和ISO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公司设有国家发改委“医学检测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州市转化医学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多重‘组学’关键技术外包服务平台”、“广东省生物医药检测工程中心”、“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及与国内多家著名高等学府联手打造的“产学研基地”,共同培养研究生。并设有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心、心血管疾病个性化检测中心、肿瘤个性化检测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检测中心、血液病诊断中心、肾脏病理检测中心等。金域拥有一支以归国专家为主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研发人才队伍,汇聚了海内外知名专家140多人,美国归国博士和国内博士共3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具有高级职称专家28人。形成了以高精尖技术为支撑、老中青合理搭配、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2.2校企合作的基础
金域公司与广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企业一直奉行母校情深,师恩铭记,血液里流淌着广医人精神的文化,多年来双方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科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动: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针对检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金域奖学金,经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校企双方一直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2013年学校利用检验专业二十多年办学的积淀,整合金域公司高端的设备平台、技术平台及国际化的人才储备等优势,联手共建金域检验学院,聘请金域公司董事长及高管担任院长,成立了学院组织架构,由学院自主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聘任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赋予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和审议权。这种校企深度实质性合作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真正意义的新平台。
3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1校企双方关系的协调和推进
校企合作办学虽已屡见不鲜,但是,校企合作创办体制内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借鉴经验。我们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好双方各种各样的关系。合作与隶属关系。广医大与金域检验的合作,是一种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平等,协商协调,共同进退。双方合作的载体是广医大的一个内设二级学院,与学校的其他内设二级学院一样,纳入国家一本招生计划,在学校教务、科研、学生、人事等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开展工作。由于金域检验的董事长兼总裁受聘为学院的院长,从公司和学校的层面上是平等合作,但是在学院工作的层面上却是受命于学校的。正是这种既有平等又有隶属的关系,给双方合作平添了十分复杂的因素。但是由于双方真诚、互信和智慧,也由于历史的渊源和校友的情怀,双方逐步明确了这种关系,并且在日常操作中认真地摆正了这种关系,为学院的运作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关系。合作举办一个二级学院,尤其要办成试点学院,毫无疑问双方的资源投入和成果共享也是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广医大的品牌和优良校风,睿智和改革的领导班子,医学检验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沉淀,国家给予的基础投入和日常运作投入,是金域检验学院建设的良好基础。金域检验门类齐全、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实验室,既获CAP认证又获ISO5189认证的严格质量管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串联质谱和临床基因组检测平台,还有医学检验高端的国际合作关系,是金域检验学院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保障。双方强强联合,有利于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广医大将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金域检验也将在品牌建设、吸引高端人才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丰硕效益。师资内聘和外聘关系。学院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建设。广医大原来的检验专业教育依托医院检验科进行。学校专职教师较少,面对学院的发展和适度的招生规模扩大,师资问题日益凸显。但是在体制内进行招聘,却受到编制数额的严格限制。怎样破解这个难题?经过反复协商,双方决心共同探索,走一条新的路子来解决问题。第一,学校对体制内的编制数额按常规给予保障,该类教师的一切待遇按体制内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师资的缺口,在学校指导下由学院自行招聘,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按内聘教师办理。第三,根据需要,学院可自行聘请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或学院自发聘书。按照这个办法,学院在金域检验的优秀员工中选拔聘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聘请落户金域的十多位海归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他们在担任公司专家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学院的副教授、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他们的待遇在原有基础上,学校还给予课时费等几项教学津贴。这样,既解决了师资缺口问题,又找到了建设一支产学研教相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学院的建设。
3.2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的构建
学院成立之际,恰逢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作出重大调整之际[3],将原五年制、授予医学学位的医学检验专业统一划归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新专业分类、新学制背景及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新模式下,金域检验学院围绕新培养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过程中始终紧跟国际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和整合校企双方的优质创新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并根据金域公司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平台和人才优势,创建了以金域检验师资为主要力量承担的三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临床基因组学检验技术》、《临床质谱检验技术》、《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证认可》,并相应地增加了高新技术平台的毕业实习,组织以金域检验为主的国内外专家编写了新课程的教材,以期将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前瞻性的引入课堂,同时还利用金域检验和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SCP)共建的“ASCP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中心(大中华区)”的优势,引入完善的教育认证体系,面向学生及社会专业人员开展ASCP考证相关的培训讲座,共同推动我国病理医生和医学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ASCP资质认证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国内、国际就业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加速培养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3.3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
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是简单的学制缩短,而是培养目标的根本转变,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教学、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和进一步总结完善我院长达25年的以毕业论文为载体的科研训练方式以外,还利用中央财政和广州市财政资金加强了我院医学检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硬件建设,在原有设备基础上重点建设了临床基因组检验技术平台和数码显微互动平台。此外由金域公司出资新建了医学检验新技术实践基地,建立了包括下代基因测序、基因芯片、质谱色谱在内的国际先进技术平台,主要用于新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和新技术平台的毕业实习,旨在既往培养临床检验常规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国内乃至国际上急需的掌握高精端细胞遗传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和生化遗传学技术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使学生在国内、国际就业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也利用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SCP)与金域公司携手成立的ASCP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中心(大中华区)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报考,2015年10月已有2名学生通过国际医学检验技师(Medi-calLaboratoryScientist)的考试,1名教师通过国际微生物学专家(SpecialistinMicrobiology)的考试,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依托学校省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省攀峰重点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优势方向和金域公司具有的广东省生物医药检测工程中心和广州市转化医学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组建了“华南个性化医学检测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平台全方位对学生开放,加大对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指导和训练。短短两年多实践以来,学生课外科技作品《miR-138通过GIT1和SEMA4C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值和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5年两名在校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分别在J.Cell.Mol.Med.和ONCOLOGYREPORTS杂志发表了科研论文。
参考文献:
[1]宋伟,魏书杰,付玉荣,等.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42-243.
[2]黄琼坚.转化医学模式下探讨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J].转化医学杂志,2014,3(4):249-2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14-315.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p#副标题#e#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篇三:《试谈医学检验专业新型实习教学模式》
医学检验专业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实验诊断医学,既是一门由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临床检验的实习教学正面临诸多困难[1-2],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习教学工作的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实习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3-4],探索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实习教育模式。
1 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现状
1.1 理论教学滞后
目前的检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堂讲授仍以沿用多年的经典检测方法和原理为主,而新兴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测项目往往没有介绍或介绍简略。检验教材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不足,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这给学生的实习带来较多困难,在实习中无从参考、无从下手。
1.2 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由于各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临床实习资源紧张,既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也给临床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大多数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实习教学往往与日常工作相冲突,很多教师兼顾临床工作与实习带教,甚至一部分教师还要担负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工作量大时间紧,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带教工作中。此外,化学发光、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一系列检测手段项目的开展要求检验工作者具备扎实的实验室工作理论和技术,并能对各种检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这对实习带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学生主动性欠缺
实习学生经过前期理论学习来到教学医院,起初对实践操作充满了新鲜感,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但是由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特点,在掌握了基本操作后,每天的重复工作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检验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或提供临床咨询,锻炼临床思维。同时随着医学院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联系就业单位成了大部分学生实习期间关心的大事,尤其在实习的中后期,学生往往忙于参加各种招聘,既耽误了大量实习时间,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2 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对临床检验工作内涵的探索,对于临床检验工作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现代化仪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为检验工作的重心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临床检验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现代检验工作主要侧重于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对检验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还需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医学思维和科研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当前检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作为信息提供者,不仅仅是承载数据的报告,而将作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佐证,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面临重大转变。原有医学检验知识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有更多临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必须明确检验医学教育的内涵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好临床医学并能与检验医学融会贯通,使检验人员从单纯的检验技术型向临床与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发展。
此外,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从检验项目的范围到技术的先进程度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便于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培养出高素质、自身竞争力强、适应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专业人才,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综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3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建立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5]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6-7]等多种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也进行了多种教学尝试和探索。2009年,本课题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理论课程中进行PBL教学的应用[8];2011年,进行了基于PBL教学的新型考核体系的探讨[9]。
基于PBL教学、CBT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以及前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本课题组建立了新型的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模式,从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双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实习教学改革,并建立了配套的临床检验实习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临床实践能力。在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引入新型实习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探索高素质、综合性临床检验人才的培养模式。
3.1 教学思路
3.1.1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的惑与获
检验系学生经过了在校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纯粹的理论知识向临床过渡,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实习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定期的实习讲座、检验报告分析会、实习日志交流和不定期PBL专题教学等方式,鼓励同学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疑惑-思惑-解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3.1.2 培养学生与临床沟通交流的能力――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实习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验室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听取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及要求。通过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检验质量,适应新医患关系、减少医疗隐患的需求。主要采取CBT教学。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对临床病例的讨论中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已成立“医疗咨询与投诉管理组”,带教老师鼓励学生参与沟通小组的活动,在实战中累积经验。
3.1.3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双语教学
在检验系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是医学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专业英语,更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便于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本课题组采用权威的医学英文专著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由教师带领同学阅读讲解,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英文文献;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也要求教师使用专业英语词汇,提升自身实习带教水平。
3.2 教学准备
3.2.1 临床检验实习带教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实习带教水平,必须发挥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培训,选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养和良好语言交流水平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的骨干力量。本课题组主要选拔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老师并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2~3名实习学生。
3.2.2 制订实习教学教材,选定PBL教学专题
理论教学以检验医学教科书为参考,同时选用自编教材《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作为临床实习实验技术以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指导教材。将英文原版的专业经典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讲解。PBL教学选题以教材为基础,选取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
3.2.3 制订详尽的讲座日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各专业(临检、血液、免疫、生化、微生物以及分子检验等),同时涉及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
3.2.4 制订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由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组成。建立合理考核体系是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
4 临床检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岗前培训
采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规章制度、程序文件、样本采集手册以及各专业组的标准操作规程作为岗前培训教材,使学生了解科室各项管理条例、生物安全制度以及各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临床意义和仪器使用相关知识等。
4.2 临床实践
质量控制是衡量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验数据的可靠、准确,都依赖于质量控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带教教师注意实验结果的质量,每天坚持记录、分析质控结果,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他们以后进行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地指导作用。要求学生熟悉每个项目的检验流程、掌握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尝试分析失控原因及失控后处理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也应注重加强手工操作方面的指导,如血细胞计数和制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手工操作基本技能。
4.3 专题讲座
根据实习进度和要求,每周举办科室讲座,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科研篇三部分。基础篇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仪器工作原理、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等;提高篇包括检验结果判读、质控处理、检验医学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等;科研篇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临床科研的基础知识,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和论文写作等。
4.4 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
定期举行检验报告分析讨论会。如针对一份报告可要求实习同学指出哪些结果异常,针对某一项目异常可提问哪些疾病可能引起该结果异常,哪些检验因素对检验结果有影响,临床样本采集、储存和运送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典型报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临床检验知识的运用和锻炼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4.5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最具实战性价值的学习方式,实习生可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在临床疾病发展、治疗、转归中的作用形成深刻印象,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实践检验,并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临床思维。
本课题组要求带教老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会,选取自编教材和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实例,组织同学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以期达到具有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在检验与临床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4.6 实习日志交流
临床检验实验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总结的实践过程,即使是教科书中非常成熟的实验技术,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随着诸多影响因素的参与,也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些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盲点都可能导致检测的偏差与失误,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值得深入地探究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实习生常常会碰到诸多困惑,在消除困惑的过程中,又必然会有一些心得与收获,本课题鼓励学生记录实习日志,将每日实习中遇到的困惑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定期安排实习日志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心得体会。
4.7 双语教学
本课题组同时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和国内规划教材,实习教学中采用中文和英文并举的方式施行双语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受经典的专业教育,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规范的专业英语训练,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用法。
4.8 PBL专题教学
不定期进行PBL专题教学,形式上采用演讲比赛的方式进行。由教师指定某案例或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提前1~2周将选择好的案例复印后发给学生,各组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围绕案例及相关问题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全组讨论各组查找资料、汇总、讨论,再推选1人上台演讲。针对各小组的文献检索的数量和质量,讨论的深入程度,上台演讲的表达、英文等综合情况,制订详细、客观、公正的考核要点,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打分。演讲比赛成绩以20%计入实习成绩中。
4.9 实习考核体系
实习考核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可采取口试、笔试、讨论、小测验等形式,学生的实习成绩应包括实习态度、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和考查。实习成绩是对实习生实习表现的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严格的考核过程是提高实习质量的保证。
理论考核:占30%,考核临床检验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考核内容为临床检验实习中常用的概念和要点。实践考核:占30%,采用临床应用型实验考核,而非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如对临床分子检验而言,教师提供已知结果样本要求学生进行PCR扩增;对微生物检验而言,教师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菌种范围,每个学生对随机分配到的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完全模拟临床操作,进行“实战考核”。通过实践考核,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完整的临床检验思维非常有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一两项常用的临床检验操作技术可比。实习成绩计算:带教教师根据演讲、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结合日常工作表现、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20%)等,给出实习成绩和实习鉴定意见。
5 实习教学反馈与总结
在实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课题组定期与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沟通,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制订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无记名调查,以了解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地得到真实的信息。结合座谈会与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邀请教学专家、资深带教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总结会,总结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恰到好处地调整,以提高教学体系的应用性。
对实施了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2009级医学检验系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96.7%(29/30)的同学并不认同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认为传统实习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教学形式单一,对培养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有限。实行新型实习教学体系后,93.3%(28/30)的同学认为通过讲座、实习日志交流、演讲比赛等多种交流方式,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学习兴趣;86.7%(26/30)的同学认为PBL教学、CBT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帮助检验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80.0%(24/30)的同学认为经过本科室1年的实习,接受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就业工作和学业深造中更具竞争力。
反馈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点。首先,对于教师而言,要成功推行新型实习教学模式,在专业知识的准备上,比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除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内容外,还要研读临床相关学科的专著、查阅本专业前沿的科学发展动态以及英文文献资料等,教师还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意味着带教教师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培训和再学习。因此在下一步的实习教学探索中,会引入带教教师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以规范临床带教过程[10]。另外,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案例分析讨论、日志交流还是演讲比赛,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基础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需要更多地学习和思考时间。但这两点既是新型实习教学模式实行的难点,也是关键成效所在,通过不间断地学习思考,对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将CBT教学、PBL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形式应用在临床检验实习教学改革中,通过实习过程可使学生将基础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可更快地与临床接轨,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临床检验工作。此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逐步的改进,使其更适用于临床检验实习教学,并可在校内外向其他相关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