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让儿童的水墨画充满生命色彩

【内容摘要】美术新课标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农村儿童水墨画教学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改革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开发地方资源,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 创新教育 课程资源开发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和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小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感兴趣的,但对于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要帮助初学的小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兴趣盎然地用中国画形式表情达意,就必须摈弃机械地讲解笔墨技巧,机械地传授中国画表现程式。

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对其注入了新的意义。“美术教育为什么要强调以人为本?”,“为什么学了美术人格还没有健全?”,“美术教育的人本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看待教学工作?”这是浦江县职技校副校长于民老师的提出的四个问题。

我们应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为关键,在游戏、活动中感悟,从“无法”走向“有法”,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还应充分挖掘祖国民族文化,应该营造重人本、强文化,具活力的欢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适合学生水墨画学习的策略。

一、儿童水墨画的美术课堂教学

任何形式的美术教学都要以“学生”为本,那就意味着要以学生的认知、技能、心理需要、兴趣爱好等为基本要素来实施教学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语言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如:在画《漂亮的花儿》时,用毛笔的中锋、侧锋画花芯、花瓣时,可以说:笔宝宝睡觉了,把头(笔锋)睡在小枕头(花芯 )上去等等。小朋友就感到很有趣,又轻易理解了侧锋用笔的方法,成功的体验激发着学生强烈的作画欲望和爱好。

又如《水墨鸭子》的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唤发情趣。课前谈话,做 “一对一”的游戏。

(二)活动游戏,激发思维。

活动1:看水墨动画。

活动2:说感受并揭题:和我们以前看到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板书:水墨(一位特级教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要做到“四小”即“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怎样让学生做到这“四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3:动手操作。1.要求:请放开胆子,在宣纸上自由的画上一些点和线,并注意观察水墨在生宣纸上的变化。2.说感受。

活动4:示范:“老师也很想来画一画,给我一点掌声好吗?”对,鸭子。今天我们就来画水墨鸭子。”板书:鸭子(新课标更注重美术的人文性,美术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过程,它是生动活泼的,是有滋有味的。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涂鸦—感悟——体会—再实践”切身感受水墨特点的过程,以趣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向往,努力让美术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最关键的是实现了师生与文本的共同对话,非常自然,和谐。)

(三)结构引导

活动1:欣赏造型。“谁来说说你从哪里就一眼看出是鸭子了?”“不错,那就是鸭子的特点,那它的身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头?还看见过其他样子的吗?”要求:你要找到一只自己最喜欢的鸭子,说一说它的样子。造型:头、身子很大、当作了人来画画、给它们穿上了衣服、动作、神情,吃食物很开心的样子,玩游戏很快乐,找食物很专心……色彩很亮、很黑、很灰……情景。想告诉我们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你想画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活动2:想象装饰鸭子。“刚才看了这么多的鸭子形象了,能把老师的鸭子装饰一下吗?”还可以发生很多的变化。来看一看。

(四)练习画鸭子。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鸭子,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鸭子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老师紧紧抓住“你要找到一只自己最喜欢的鸭子,并把他的样子来说一说”做足功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头很大、穿着衣服、身子很大、颜色很亮、找食物很专心……”接着又以“你来画的话,你想画一只什么样的鸭子呢?”为思维发散点展开想象,学生异常激动,浮想联翩,就好像把整个课堂带到了想象中的童话世界里一样。这样深入塑造了鸭子的形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这时候老师就开始说明作业要求,学生在激情充沛中开始表达自己的美术语言。

(五)讲评:即时用展板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纵观整堂课,基本实现了“美术课堂快乐成长”的教学思想,基本实现了“大道无痕”,“大爱无痕” 的“无墙”教育理念。我们怎能不喜欢这样本真的课!怎能不喜欢这样走进学生生活和想象心灵的课呢。

#p#副标题#e#

二、课堂教学的内容整合

新课标着眼于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学习生活贴近的教学要求,但教材是普遍意义上的思想体现,一种整体化的导向,它不能很好的着眼于每一个地区、学校、班级。教师必须努力开发美术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水墨画课堂实践活动,达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相互关系的最优化,充分使儿童水墨画课堂达到美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两个“本位”的高度。这也是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创造性的教育功能美。如可以把书上的内容作为欣赏内容,挑选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事物来作为学生的练习题材。这一点可以从学校的特色美学教育中得到启发,一个学校以“绳子”作为学生手工的材料,就有各种各样的“绳子”的手工制作出现在这个校园的各个角落;以“稻草”为学校的创作素材,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稻草人”、“稻草玩具”、“稻草动物”、“稻草篮子”等等,一个个,一堆堆,置放在学校相应的地方;以“泥巴”为材料来追求一种艺术美的创造,“长城”的创造就出来了……可以说,特色就是这样出来的。学校特色如此,美术教师的成功如此,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也是如此。从一个“点”出发,带动学校“面”的发展。

三、课外美术活动

新课标要求我们开发教学资源,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提倡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农村学校的孩子的见识较少,对外部世界了解不多,老师要细心观察,以学生的自身水平为本,去挖掘,填充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丰厚的资源文本”中得到全方位的碰撞,并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生活味

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和教材相对应的课外活动,活动过程、内容朴素,实在,贴近学生生活(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观察自然界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虫鸟、瓜果蔬菜等等各种形态、色彩的景象,感受、发现其中的漂亮)。

如在教学《有形的世界》一课时,有位老师就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写生校园内各类普通的房子,在写生中引导观察,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然后再根据主观感受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情趣,加强艺术的感染力。那这样的教学之后跟进儿童水墨画教学,无非是在美术课堂上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作画资源和素材了。其实这些东西就在他们身边,只是他们从来不会去好好的注意,更不用说好好的去作画了。

2.乡土味

儿童的美术学习不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画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渲染,让他们在艺术的殿堂里徜徉时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升孩子的素养、气质、能力、道德等等。 我们应该让学生的儿童水墨画表现突显“乡土情、人文情”。 如本校的儿童水墨画学习中就有一块“爱家乡、画家乡”的主题活动。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家乡山水、人文景观的观察、写生、感受来让孩子进行儿童水墨画的创作。这两张就是“印象家乡” 的学生作品。它就是平时的水墨画教学中通过“爱家乡,画家乡”活动机制形成的一张作品。

3.时代风貌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美术内容和艺术表现。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展现时代风貌。因此,在追求本土特色的同时,我们也要让我们的孩子闻到时代气息。如:浦江书画节、绍兴的“三月三文化节”等文化氛围有着浓烈的时代性。本校的美术老师的一次“绍兴书画节”之行的活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人还把活动的图片都放到学校的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全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和画面中的同学一样快乐,羡慕的目光一下子就聚集到一起了。

又如:以“迎奥运”为题材的儿童水墨画比赛活动现场。身边有很多有关于“迎奥运”的资源可以供学生参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层次来进行类似题材的创作。这些就是学生自我创作的比赛现场,可见,很多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的。

4.竞争味

李力加教授说过,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给学生创设一切可表达和展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活动产生强烈的成功感并树立自信心,让活动成为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一种能充分体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的过程,也是一种发掘本性的教学机制。如利用学校各个活动室,走道、卧室、饭厅等的墙壁布置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参与广场文化和社区活动,在现场作画过程中体验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为学生举办各种画展,参加各种绘画比赛。

著名优秀教师李正火也说过,教学就像孕育生命一样是一个孕育的过程。这些活动就是母体,学生就是胚胎。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有启示,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社会化的成长,更孕育一种竞争意识。不仅仅是美术学习,而是一种心理的、生理的要求,提升学生向更高的方向攀登,让这种竞争意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热情持续,让孩子的学习持续,让孩子的主动性持续,个性和本性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类情感的滋养。“以人为本”的显示关注与饱含情感的终极关怀,是艺术的应有之义。“在浮躁喧闹的氛围中,能够沉下心来,潜心研究‘情感’的艺术,是真正的时尚。

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儿童的水墨画学习都应该是灵动的,充满生命力的。因此,从事艺术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个饭碗,更要有对人,对自身,对整个人类的一种“慈悲”的情怀。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打造一堂无墙的灵性课堂。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新课标》

(2) 李正火 《文澜新月》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美术】热点

【美术】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