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论文范文
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行各业都重视安全问题的今天,安全教育也必将引起各界的足够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论文范文一: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路径实践
摘要:高校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三大方面。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完善、队伍建设薄弱及教育教学形式较单调等问题。要使安全教育长效化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在坚持教育性与管理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多样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及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以真正实现高校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科学化、长效化。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安全教育长效化;学校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不断加快,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倾向,实效性较差。安全教育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高校安全教育朝常态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以实现安全教育长效化目标。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三方面。
第一,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包括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教育。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大学生大多已满18周岁,必须知法、懂法、守法,应具备用法律保护自己及承担违法后果的能力,因此,法律法规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不高,是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既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又是促进社会和谐重要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并让学生明白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并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思想和行为具有盲目性、突发性等特征,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4所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社会同龄人,有心理障碍者呈上升趋势,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各类安全问题。[1]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环境适应教育、抗压抗挫能力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及情商教育等。
第三,人生财产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活安全教育,即防火、防盗、疾病预防等方面;二是突发事件教育,即面对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及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教育;三是社会互动教育,即出行安全教育、人际交往安全教育等。
二、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的必要性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教育状态,重点是突出安全教育效果维持时间之长及影响程度之深,对高校和谐与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多样化。1997年以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活动空间拓展化,即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学生跨校区上课、活动常态化,活动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管理难度亦随之加大。二是校园开放化。开放大学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社会人员进入大学谋生现象屡见不鲜,确实方便了师生生活,但也使校园安全监管更加困难。三是生源复杂化。越来越多不同思想观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的学生步入高校,生源复杂化特征凸显,给高校安全埋下了隐患。我国高校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使得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复杂多变,加强高校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第二,大学生能力要求复合化。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人身财产知识都是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此外,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血淋淋的事实警示着我们,部分大学生心理已近严重畸形,必须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安全知识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和谐进步。总之,无论是外在环境(影响高校安全因素多样化),还是内在要求(大学生能力复合化),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都是学生发展、高校建设、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三、安全教育长效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完善、队伍不专业及教育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四大方面,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埋下了隐患。
1.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当前高校环境认识及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两个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往“象牙塔”的封闭校园环境悄然打破,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未充分认识到社会变化对高校的影响。此外,高校管理者主要关注显性层面的学校建设,如校园硬件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建设等有形成果,忽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及监督,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安全教育一方面是保障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安全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学生法治、人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件(问题)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及家庭造成伤害,也会给学校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2]认识不到位的客观存在,影响了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的进程。
2.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领导体系、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当前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在于体系、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领导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体系不够科学,即高校没有明确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也没有将安全教育细化到课堂教学全过程。部分学校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学生处,也有学校把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武装保卫处,从管理机制上看,基本没有形成合力,也就更不可能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此外,纵观以往高校安全教育,时间、课程、师资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往往是临时性的,有的高校甚至以偶尔开展讲座来代替,学生难以学到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及常态化。
3.队伍不专业。安全教育长效化的实现必须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不专业现象客观存在,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实现安全教育目标难度较大。辅导员和保卫处人员承担着大部分的安全教育工作,辅导员通常是近年毕业的大学生,自身社会经验也较为缺乏,再加之缺少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教育效果不太理想。保卫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有转业军人、有人才引进时的家属安置、也有部分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完善,并且他们工作重点在安全保卫上,整天忙于“灭火”,难以兼顾“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教育工作。虽然有的高校会邀请社会相关人员到校开展讲座,以此进行安全教育,但这种方式往往较少,“僧多粥少”现象客观存在。此外,从事安全教育工作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掌握广博、精深的安全知识,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现有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中,科班出身很少,对安全教育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进行安全教育理论研究。高校安全教育不断出现新问题,面临新情况,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化的教师充实到其中,提高安全教育效度。
4.教育形式较为单调。教学是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长效化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集中短期授课是主要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知识传授较为完整、受教育学生较多,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多集中于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弥补集中教学的弊端,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等方式来传播安全知识,这对传统的安全教育起到了一定优化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等风靡大学生群体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我们必须全面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此外,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也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形式上的一大问题,向学生传输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必须通过传授实用技能,丰富学生安全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使安全教育朝长效化目标发展。
四、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标,其实现与否直接关系着安全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在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安全教育的认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及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
1.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的原则。原则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活动、处理事务的基本行为规范,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管理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结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原则,这样方能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效率最大化。教育性与管理性相结合,即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教育必须以管理为依托,才能落到实处;管理必须以教育为支撑,方能长久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对学生讲道理、摆事实,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同时,把安全理论知识内化到学生行为习惯之中,还必须有严格的管理作为保障,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与规范性相结合,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既要考虑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知识,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一些教育活动[3]。此外,还要对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化建设,健全相关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尽量避免安全教育的随意性,增强安全教育效果。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则是指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科技充分融合,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主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支撑、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安全教育体系。课堂教学要讲授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安全知识理论修养;宣传阵地要充分利用广播、展板、报刊等媒介,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提高;更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安全教育充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2.高校安全教育长效化实现途径。高校安全教育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安全教育长效化建设:
第一,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高校改革在进一步深入,这给高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同时,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校治安问题、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及发展。从以往高校安全事故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较差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这与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高校在安全教育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两种不正确的观念:一是认为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不能从安全教育与稳定的关系、安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安全教育与促进社会文明的关系上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二是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搞几次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防范技能,忽略了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造成了教育内容的不完整,实质上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还覆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4],高校要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实行分管领导责任制,加强高校安全管理。此外,高校还要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积极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强化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健全安全教育领导体系。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及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师资、课程、监管、评价等众多方面,必须强化领导体系,才能使安全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应在校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校、院(系部处)两级领导和分层管理体制,实现各部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机制。[4]具体而言,可以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领导机构———安全教育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书记牵头,保卫处、学工部及各二级学院协同构成,全面把握安全教育的工作目标与规划设计,下设课程设置办公室、教学研究办公室、监督评价办公室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促进安全教育长效化。此外,各个二级学院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生人数、师资队伍、安全事故发生率等制定具体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支持学生自律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团、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使安全教育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安全教育具体化、常态化。
第三,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建设。安全教育人员专业化即从事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要通过教育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要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5]这支队伍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要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知识储备,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研究安全教育工作的能力,能未雨绸缪、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武警战士、消防官兵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培训及专业地位为支持。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人员培训力度,实施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做好职前培训及职后再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对已在职经过培训仍不能适应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培训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以增强安全教育工作者辨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要满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合理需要,给予必要的物质生活方面的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待遇,进而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四,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继续加强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国际潮流,把握社会形势,紧抓时代特征,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在师资、课时、教材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大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构建。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可以通过讲座、展板等舆论形式,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等优点,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我们要依托网络资源,加强安全教育精品课程上网进程,让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安全知识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加强专题网站建设、主题QQ群建设等,使安全教育无处不在。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探究安全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及丰富安全教育形式,使安全教育朝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黎霞,程根银.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0):41-44.
[2]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82-84.
[3]廖先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66-167.
[4]曲长海.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务思考[J].高教论坛,2010(2):117-119.
[5]张继延.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30-31.
安全论文范文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实践思路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效果
护理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每一个合格的护士在走上护理岗位之前,都要在医学院校进行系统的护理技术学习[1]。过去,护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该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护理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但无法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普遍不高[2]。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护理安全的逐渐重视,各医学院校也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观察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2名,女性学生38名。他们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1.6岁。在对照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1名,女性学生39名。他们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3±1.4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常规教学法的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在护理操作课上将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上观摩和参与实际护理操作。我校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方法是: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抽查。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护理安全的法律和法规,以便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有充分的认识。③教师可通过网络大量地收集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例,并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知识的过程中将这些案例一一展示出来,以便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各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3]。④在上护理操作课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故意为其制造一些护理风险,以便提高其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⑤在上临床观摩课时,教师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解决护理风险的方法。
1.3观察指标
教学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其中,学生每科成绩的总分为100分。学生每科成绩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对该科知识掌握的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92.2±4.6分和94.5±3.5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80.7±7.9分和82.1±6.2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观察组学生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本次研究的结果说明,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此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乌兰图雅.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6):212-212,213.
[2]牟静.带教老师护理安全认知现状及其对实习护生护理安全行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
[3]卢秋云,黄健桃.实习初期护生的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58-159.
[4]LesoskyM,McGeerA,SimorA,GreenK,LowDE,RaboudJ.Effectofpatternsoftransferringpatientsamonghealthcareinstitutionsonratesofnosocomialm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transmission:aMonteCarlosimulation[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2011Feb,32(2):1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