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金融证券论文>金融研究

关于金融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金融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方面的论文篇一:《浅谈金融数据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我国金融数据库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金融数据库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问题。

【关键词】金融数据库;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导致金融机构需要在实践中结合金融领域问题和计算机技术,加强和发展金融数据分析工作,这就需要大量高级金融数据库分析、管理人才;同时,金融机构对数据库管理人才质量的需求不但在层次上逐渐提高,而且对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所有的金融创新都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这给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以最高的质量来满足金融创新以及业务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急需精通银行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专家。在银行的超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上,我国的IT公司能适应要求的还不多,其中关键原因仍然是人才缺乏。在这种形势下,金融数据库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金融业自身以及国内IT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人才在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水平较高,但在重大系统的综合测试等方面还严重不适应要求。金融行业超大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系统测试时确保系统上线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已成为金融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原因不是缺乏投资或设备,而是缺乏这方面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精确研究金融创新和金融管理领域现实问题的一门学科。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被引入我国。教育部与2002年批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院校设立金融工程学科,2003年批准了广东商学院等一些高校设置金融工程本科专业。截止2010年全国已有48所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但是我国目前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性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时期,长期停留在传统内容和简单的政策研究上,忽视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与金融实践的结合,使理论严重脱离实践,远远适应不了金融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不懂应用、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尤其是既懂金融理论,又懂数据管理、分析方法的金融数据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如何在高校中培养既掌握良好理论基础有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金融数据库管理人才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

1.人才培养目标

在信息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以金融和数据库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够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将金融理论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具备对金融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2.1设计原则

为了适应金融领域对金融数据定量分析的客观需求,必须对金融数据库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其原则是:

2.1.1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金融数据库课程培养的能力侧重于利用计算机、数学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强调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直接反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不主张为完成核定的教学内容疲于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实际对象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不主张“应付考试”原则,考试涉及内容就讲,否则就不讲。对于某一金融产品数据库只注重于具体数据的关注,没有深入挖掘该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原则等问题。对于数据分析方法的学习只注重其具体问题上的应用,没有通过具体案例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基本思想。因此,金融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为重要原则,在体系构建时不应忽视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的内容。

2.1.2突出应用特征的原则金融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课程体系应依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理论教学体系应坚持以“应用”为特征。

2.1.3强化工程化的原则金融数据库管理只有采用现代决策科学、信息科学,才能使其进入到工程化阶段、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

2.1.4技能和品德并重的原则金融数据库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固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是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亦须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国内金融机构的硬件建设日新月异,但是职业伦理道德问题不少,如: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不守时、不诚实、缺乏爱心和自信、牺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培养金融人才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做人准则。

2.2理论框架和专题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

金融数据管理问题具有学科交叉、文理结合的特点。系统掌握金融数据库理论框架有助于全面把握金融数据管理问题领域的热点问题、了解金融数据库发展趋势。专题讲授是在若干专题主线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学,选择具有一定独立性、代表性的前沿课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了解金融问题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随着经济、金融形式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并具有专题性特点。如果拘泥于教材往往会造成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体系分为:

2.2.1金融数据库概论。主要回顾金融工程、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

2.2.2专业金融数据库介绍。以专题形式介绍CRSP(证券价格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Compustat(标准普尔公司,涉及美国及其他国家公司数据),IBES(InstitutionalBroker’sEstimateSystem,机构经纪人估计系统),NYSETAQ(纽约股票交易所,日内高频数据)等内容和使用方法。

2.2.3常见金融数据类型。包括股票、基金、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银行数据、保险公司数据等。

2.2.4常用金融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两大块:数据挖掘和SAS。

2.2.5金融数据库的管理与使用方式。主要以专题形式讲授外包、本地集中管理两种数据管理模式。2.2.6金融数据库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以专题形式讨论金融数据安全课题。

2.3立体式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以文献阅读、专题讨论和课程设计四种形式组成的多形式、立体式教学体系,并注重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落实具有扎实基础、较宽知识面、较强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色[2]。理论上,该项工作是课程组深入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促进我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实践上,该项工作是课程组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创新、实践教改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举措。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我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占据较大比重,且其考核方法较为成熟。我们在课程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与考核,探索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有助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小结

通过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数据管理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我们将进一步精选理论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的基础理论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协调好各个培养环节之间的关系,以期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课程改革与评价[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2]丁丽军,王燕,金鑫,赵立军等.《商品学》课程中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1):171-172.

金融方面的论文篇二:《试谈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

摘要:

近年来,金融危机的爆发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到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单单从金融体系来说,尽管各国的金融机构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准确的把握理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有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以及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关系研究

从概念界定上来讲,实体经济指的是物质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具体来讲,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比如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和交通通信业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知识、艺术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金融体系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指的是能够造成社会总体真实财富增长的部门、产品和服务,因而,对于金融交易和房地产交易等局限于权证交易的部门不属于实体经济。

一、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竞合关系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作为经济体系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合作的关系,也存在着竞争关系。金融体系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相适应,才能够在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在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相互适应的情况下,资金能够从实体经济中的资金盈余者手中,以金融系统为工具,流通到能够充分利用和经营资金的需求者手中,不仅能够实现对闲置资源的利用,也能够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此外,通过金融系统的资金分配也能够将风险分散、促进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居民手中的财富,也能够增加居民的剩余资金,同时,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致外来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得群众对于金融业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在满足金融相关部门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金融体系的发生,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如果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不能够相互适应,就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速度变慢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经济的震荡和甚至萎缩。比如,如果出现了新型的金融部门业务运行不合理等导致自行的转化效率不高,或者说传统上成熟的金融部门不以传统的方式运作出现了金融资源垄断等现象,就会导致社会资源不能够实现优化配置等金融抑制现象的发生,不仅会阻碍新兴金融产业部门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金融体系结构的调整和部门的升级。如果出现了金融发展过度的现象,就会导致资金由传统的金融部门和传统的产业部门向新兴的金融部门或新兴的产业部门转移过度的现象,不仅不利于新兴部门的发展,还会导致这些新兴金融部门泡沫的过大。此外,实体的传统产业部门也会由于资金供给的不足而加速萎缩,最后就会导致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金合理配置的破坏,严重时期也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二、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发挥着正面影响,也发挥着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1)提高社会剩余资金的流通,提高社会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如前面所说,当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时,金融体系可以促进资金由流通到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更好的实体经济领域,不仅有助于相关行业经济的增长,也能够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2)改善或者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经济增长。金融体系中的股票、债券二级交易市场的繁荣稳定,不仅能够直接的增加政府的税收,也能够改善提高相关行业的收益和就业,更能够间接地保证股票与债券等一级发行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在实现对实体经济融资来源的改善和拓宽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在交易和融资方面的费用,从而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3)分散市场风险,充当经济缓冲器。当实体经济的货币产出不足以满足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时,就会导致超过实体经济中涉及到的投资和消费等正常活动所需求的大量过剩储蓄资本,而在形成通过膨胀的潜在隐患和直接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储蓄资本导致的实体经济中消费品和资本品价格的上涨。良好的金融运行系统能够在利用资本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实体经济中过剩储蓄资本的投资或者投机需求,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运行的缓冲器。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体现在:

(1)导致货币供需失衡,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金融体系的失衡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进而也会导致实体经济中各类资本价格的剧烈波动,消费品的价格也会受到这种波动的影响,最后,实体经济中各类商品的价格传导会出现梗阻进而导致供给结构与货币的失衡,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2)影响投资于消费,造成通货膨胀。当金融体系存在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时,金融体系中的虚拟资产市场价格就会出现异常上涨,最后通过一些列的反应导致消费领域中消费价格与服务价格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3)资产价格泡沫,积聚经济风险。以上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进一步恶化,会导致虚拟资产价格的进一步剧烈波动,在诱发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会诱导固定资产投资过多,最后流通到金融体系中,最后还会加剧市场流动性的过剩,这种恶性循环过程中就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以及“虚幻财富”,最后给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埋下巨大的风险。

(4)引发金融危机,甚至于是经济危机。金融体系的资产价格波动的进一步恶化,一方面会导致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大量涌入到金融体系中,进而引起实体经济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货币国际汇率的降低贬值,随后导致境外投资的逃离,最后造成金融系统的恐慌甚至是崩溃,严重时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破坏实体经济,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最后出现经济危机。

三、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现象和协调发展方法

近年来,金融体系在我国飞速发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由来已久的金融发展失调问题,具体表现在:在金融资本活跃的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金融体系利润更高,大量的资金流向了金融体系,这就造成实体经济资金的短缺,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而在资金稀缺的地区,由于资金利用低,多余的资金由总部抽离进而造成了该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缺少资金,最后只是在金融体系实现了资金的优化配置,而实体经济的资金却更加匮乏。综上所述,我国同时存在着金融过度分离和金融抑制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协调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实体经济内部出发。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增加实体经济的收益率和增长动力。

(2)协调金融体系内资金、业务、区域结构,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关系,优化金融体系市场结构。

(3)加强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的进程,充分利用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4)重视资本市场对金融体系能动性的提高,改革和发展资本市场。

四、结语

不同国家,金融体系所占的比例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同,在越是发达的国家,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金融体系的不合理发展,也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金融经济逐步发展过程中先后引发的经济危害比如日本经济的破灭、美国新经济的停止和东南亚经济危机,使人们逐步意识到金融体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系统的了解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将更有利于合理规划金融体系的发展,以便于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43-54.

[2]姚先国,郭竞成.转型中的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J].中国经济问题,2003,02:11-19.

[3]邱兆祥,安世友.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J].教学与研究,2012,09:48-53.

[4]马勇,李镏洋.金融变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金融评论,2015,01:34-50+124-125.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金融方面的论文”

#p#副标题#e#

金融方面的论文篇三:《试谈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引言

自2013年,阿里巴巴公司联合天弘基金推出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即“余额宝”后,互联网金融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仅18天,用户数量升至251.56万人,累计转入资金规模达66.01亿元,累计用于消费的金额达12.04亿元,上线18天就成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多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的巨大成功,使其发展模式不断被复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已超过20种,且数量不断持续增加。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互联网金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用户信息与财产安全也不断受到质疑。在回顾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论基础上,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产生背景、发展模式及特点予以分析,探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前景。

2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2.1概念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ITFIN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2.2产生背景

第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产生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整个社会都在走向数字化。搜索引擎和云计算解决了互联网金融中必须面对的信息处理问题,使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高效、准确、经济地处理海量数据,并从中找到最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从而使很多实时金融创新成为可能;社交网络平台的兴起,使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分析和验证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形成客户的信息视图及评价体系,并据此作出决策。其次,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网上银行支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孕育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第二,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在弱势群体方面明显不足。按照克里斯?安德逊2004年提出的“长尾理论”,传统银行因为易于追求规模经济性,所以总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对利润贡献最大的客户群体和业务领域,即大企业、大客户及中高端零售客户,也就是销量品类平面图当中销售曲线的头部。而对于小额理财、P2P、向小微企业贷款、个人借贷担保等“尾部”业务,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或无暇顾及,或由于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不愿涉足。这就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顺应市场需求的结果,只不过这些需求在传统金融业看来是属于小众市场。

第三,一些实体经济企业积累了大量数据和风险控制工具,可以用于金融活动中。不仅如此,随着共享经济(sharingeconomy)在欧美国家兴起,我国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案例。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互联网交换经济与互联网金融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这既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打下了数据基础和客户基础,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实现了实体经济与金融二者在互联网上的融合。

第四,监管当局的鼓励与扶持。2013年4月,国务院部署了金融领域的19个重点研究课题,“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是其中之一。课题组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共同组成,人民银行牵头,在北京、上海、杭州开展了调研。2013年8月,国务院的两个重要文件都正式写入了互联网金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

3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模式及特点

3.1发展历程

3.1.1萌芽发展阶段(2007―2011年)

起初,P2P网络借贷于2005年在英国产生,由于该模式比传统金融业灵活便捷、投资回报利率高,因此很快在全球得到复制。两年之后,我国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成立。根据和讯网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累计共成立的20家P2P公司,有效投资者不超过3万人,累计交易金额仅5亿元。因此,在这一阶段内,互联网借贷平台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或爆发式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移动端互联网普及、互联网普及程度和金融理念等方面的客观制约。因此,我们将这一阶段定义为萌芽阶段。

早期的互联网金融掘金者,大多都是技术出身,并不是没有在公司发展架构和整体产品设计上做出长远打算,但是由于在债权交易实战方面缺少经验,加上国内个人信用机制和信用数据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各个平台坏账高起。加之介于整个客观大环境,P2P萌芽阶段的发展并没有引起传统金融业和监管机构的注意,这就给予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机会和消化不良的喘息机会,也为下一阶段的爆发式的野蛮增长埋下了伏笔。这里面提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因为互联网金融当时是适当分散综合的平台,在拥有客户群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进行卖理财产品、借款和众筹等金融行为的,监管当局也并没有必要在2014年对众筹和P2P划分得过于明确。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讲,也许更多是基于监管的便利,但这也扼杀了平台的功能。

3.1.2爆发增长阶段(2012―2014年)

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已从探索走向成功复制的模式,许多创业平台大量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以寻找本地借款人为主,会对借款人的实际资金使用情况、抵押物和还款能力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考察,此举会有效降低借款的风险。然而在2013年前,投资者并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在这种同质化平台陡然剧增的过程中,很多平台运营者已出现盲目地追求用户数量、平台交易规模的现象。于是,平台运营商通过打着与担保公司合作或某大股东参与等旗号,或者是以绚丽的营销手段加之高额的投资回报等方式,短时间内成功地引起投资者们的疯狂参与。截至2013年年底,平台有效投资人数量达9万人,但到2014年却井喷至50万人。供给和需求的剧烈变化,与当下的整个金融局面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确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阶段。

3.1.3行业细化阶段(2015年至今)

我国政府在2014年明确地表明了鼓励互联网金融继续创新发展的态度,各地政府也纷纷建立起互联网金融创业园区,这使许多前期不断关注着互联网金融平台却又害怕政策风险的企业家们开始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他们大多会选择收购或者入股等方式,但也有单独成立的。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该大致分为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和众筹融资,在线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平台,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平台六个产品体系。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新闻中心周小川行长在回答记者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大约什么时候可以出台的问题时,明确地将借贷市场区分开来,将其划分为民间金融范畴。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的补充回答,则更加明确了人民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态度,就是鼓励创新发展、分类适度监管。

3.2发展模式

3.2.1互联网支付

在我国,依托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银联在线、汇付天下、快钱、拉卡拉、易宝支付等为代表,侧重于行业需求及开拓行业应用。后者多为互联网型支付企业和金融型支付企业。后者以支付宝、盛付通、财付通等为首,以在线支付为主,并且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迅速;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4412万人,增长率为17.0%。与2013年12月底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主要增长原因在于互联网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购物和网络理财需求。

3.2.2P2P网络借贷

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发展大约要比国外晚5年。从2006年开始,我国国内的P2P网贷平台开始陆续出现,并且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自2009年起,P2P网贷平台交易规模已实现连续四年数倍的增长。投中研究院认为P2P网络借贷有以下两大特点。

(1)引入担保。由担保公司对借贷人的贷款承担全额连带担保责任,贷款提供担保代偿服务。

(2)提供债权转让服务。为了增加流动性和平台撮合功能,金融公司为债券受让人提供中介服务,投资者可将在网络符合相关条件的债权转让给他人。

3.2.3网络小额贷款

电商平台能够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一,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控制风险,例如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了小贷公司进军这一领域。网络小额贷款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服务。互联网金融集团凭借在互联网技术、需求额度小、融资需求频率高等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以“数据、网络”为核心的小额贷款模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B2C和B2B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贷款模式。

3.2.4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的模式在我国出现得并不算晚,相较于在2009年成立的Kickstarter,众筹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1年。众筹融资是指用预购+团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所需资金的模式。众筹融资利用互联网和微信传播的特性,让个人、艺术家或小企业对大众展现他们的创意,从而争取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明显更为开放,而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以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这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然而众筹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投资行为,而且是一种有资金、认知以及时间充裕的精英社群成员之间的彼此分工协作。互相提升自身价值的项目实操过程,最终的盈利也是多元化的,除实在的金钱收益之外,社群成员之间彼此的价值互换和资源、人脉、经验等隐性提升也是关键。如果社群和众筹结合的好,就会产生“1+1>2”的双赢效果。

3.2.5在线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平台

在前面的定义当中已经提到,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有两类,一类是没有线下实体,纯粹在线上开展业务的平台;另一类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其本质是将线下业务的搬到了线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与政策环境现状,前者是对我国而言比较创新的模式,近年来逐渐产生了这样一批具有创新理念的新型交易、信息平台,比如各种侧重方向不同的理财平台(工具型、交易型、建议型等)、互联网金融超市、保险超市等。后者则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不同程度上的触网为代表。我国的在线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平台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具有线下实体业务的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主要以网上证券交易、网上银行、网上保险销售等为形式;第二种,不设线下实体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专业网络金融机构;第三种,不提供金融业务本身,而是提供金融业务的服务支持的平台。

3.2.6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平台

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销售模式:一是基于自身网络平台销售;二是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销售。以余额宝为代表,这类基金理财产品已经占据大量资金市场,其流动性强、利率高等特点吸引大批以青年人为主的投资者。大批资金涌入刺激金融市场的繁荣,其成功模式也被大量复制,金融市场之中出现一众类余额宝金融产品。

3.3发展特点

3.3.1成本低

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自行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的筛选、定位、议价和交易,过程中无需传统中介、没有交易成本和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能够减免为开设营业网点所投入的资金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金融产品,这样不仅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也更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3.3.2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由于其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花费时间更少,却可以得到更加优质的体验。电商依据所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因此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方便快捷。

3.3.3发展快

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增长。如引言所述,余额宝的迅速爆炸式发展,使其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可见一斑。据报道,如今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3.3.4覆盖广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往往可以突破时间以及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自身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这就要求金融服务更加直接,并且拥有更为广泛的客户基础。而且,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的主体是小微企业,这就覆盖了传统金融业的部分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3.5管理弱

(1)风控弱。目前,互联网金融仍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

(2)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3.3.6风险大

(1)信用风险大。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仍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低。特别是P2P网贷平台因为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等原因,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场所。

(2)网络安全风险大。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尤为重要。一旦网络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会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4 发展前景

按照以上所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揭示出两个基本趋势:一是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二是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使金融业更加繁荣,其原因在于通过互联网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金融服务的本质需求。这也正是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由此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仍会较为平稳,快速地发展。一方面,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兼并以及重组成为常态。强强联合使得互联网企业优势更加明显,而兼并重组则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85后年轻人对于资金理财的态度以及希望更好的服务的心态,使得专注于小众化、专业化的小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得以发展,由此来看,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应该会分为两种。

第一,寡头垄断的互联网金融系统以阿里、腾讯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不断致力于开发研究新产品,完善产品漏洞,注重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建立基于第三方的金融理财系统。面向大众,提供更加广泛化、具有普适性的服务。

第二,个性化金融服务。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瞄准各类利基市场,提供在某一领域特定的金融理财服务,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然而,就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系统中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监管体系不完善,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没有全面保障等也制约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互联网依旧很难代替传统金融行业。二者或许可以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和谐共生,相互取长补短。互联网金融可以完善传统金融的覆盖面,为传统金融所难以支持的小微型企业及个体商户提供资金支持;而传统金融业也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使其理财产品多样化,更加符合大众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促使中国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5 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之中,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今无疑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为我们提供了流动性更强、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爆炸式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用户信用信息系统不健全、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不仅关系着国民大众的利益,还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由此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至关重要。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金融研究】热点

【金融研究】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