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浅析共产党在宁夏创造的特定区域文化论文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就是区域文化。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共产党在宁夏创造特定区域文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共产党在宁夏创造的特定区域文化全文如下:

宁夏境内,从黄河两岸到六盘山区,都有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包含见证宁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具有宁夏特色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艺等非物质文化形态。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征及解放宁夏的重大军事行动,塑造了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宁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宁夏创造的特定区域文化,有着重大的政治文化价值、人文旅游价值和品牌价值,已经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1 六盘山上高峰

六盘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1935 年 10 月 5 日 至 9 日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指挥下,进入宁夏境内,先后活动 5 天。10 月 7 日下午二时许,毛泽东率军翻越六盘山,登临主峰,云淡天高,心潮澎湃,遂构思《长征谣》。 8 日,毛泽东率军到达彭阳长城塬,带着青石嘴和古城川战斗胜利的喜悦,遥想红军走过的艰难历程,展望革命未来前途,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临风寄景,诗性勃发。 晚上,宿乔生魁家窑洞里,在如豆的油灯下,写下了气壮山河《清平乐·六盘山》着名诗篇的雏形---自由体歌谣《长城谣》。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

这首气吞山河的《长征谣》写出后,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1942 年 6 月 1 日在《淮海报》副刊发表。

1946 年 8 月 1 日,又在上海 《解放日报 》上刊发 . 后经毛泽东 8次修改,即成为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61 年 9 月应宁夏人民请求,毛主席亲自手书回赠给宁夏,成为宁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高耸于山顶,每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毛泽东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六盘山”象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心中。

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六盘山区,活动 5 天 4夜,留下了诸多宝贵的革命史迹,如单家集清真寺、小岔沟和乔家渠两处毛主席宿营地、青石嘴红军战斗纪念碑等,永志后人。

2 三军会师将台堡

1936 年 5 月 ,红一方面军东征胜 利回师陕北后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的战略决策。 红一方面军改编为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挥师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7 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并肩北上,向西方野战军靠拢。 10 月 9 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城会师。21 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进入西吉县境,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和随二方面军行动的原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在平峰镇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等会面。 22 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军团长由贺龙兼、政委由任弼时兼)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师长政委肖华)在将台堡胜利会师。 宣告红军长征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伟大的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将台堡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会师,是一个名垂青史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共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1996 年 10 月,为了纪念长征胜利结束 60 周年,西吉县委 、政府在将台堡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2006 年 10 月 ,适逢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70 周 年 ,西吉县委、政府对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园进行了重建。 重建的纪念碑高 26.36 米, 碑顶雕像是岩石雕刻的 3 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头像,象征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造型气势宏伟,巍峨耸立。 登上 60 级台阶就是碑座,上有浮雕,从“过雪山草地”一直到“三军大会师”,浓缩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重要事件。 将台堡已列为全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全国 100 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宁夏红色旅游地。

3 红军西征在宁夏

1936 年 5 月 ,在中央红军进行万 里长征的同时 ,党中央发布命令,在陕甘宁根据地发展的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向陕北根据地的边界地区进军,以策应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北上,这就是策应红军长征的又一壮举---西征。

1936 年 7 月底,西征战役胜利结束。 盐池、豫旺和固原 、海原东部,以及宁条梁、定边、曲子、环县、华池、镇原等广大地区,全部获得解放,在陕、甘、宁交界地区,开辟了纵横 700 余里的新苏区,这一带便成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 豫旺堡成了西方野战军总部所在地,彭德怀在这里指挥了西征的军事活动,接待了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来访。 同时在西征过程中建立了宁夏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权,留下了豫旺堡、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旧址等革命史迹。

4 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权

1936 年 10 月 20 日至 22 日, 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在同心清真大寺诞生。

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由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主持,讨论通过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等有关决议案,选举产生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领导成员,由马和福(回族)任主席、李存德(回族)任副主席。大会还决定正式启用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以及阿文、汉文两种文字的自治政府印章。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是西征红军帮助回族人民在同心建立的一个不朽业绩,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豫海县回民自治区政府的成立,对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和回族人民的解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我党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红色边区

盐池县曾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宁夏工作的桥梁和解放宁夏的干部培训基地、后勤保障基地。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是盐池红色文化的缩影。

1936 年 6 月 21 日, 西征红军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在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率领下,解放了盐池县城及附近地区,并留下一个连开展地方工作,帮助盐池人民建立宁夏第一个红色政权---盐池县苏维埃政府。 在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盐池县开展了各项工作。 各区乡建立党团组织,发展党团员,组成 26 个党支部,建立了县游击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成立工会、农会、商会、妇女会和少共等群众组织,盐池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普遍高涨。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近代史论文】热点

【近代史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