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备受各界人士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范文一:流动形变监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针对流动形变监测现有的水准、GNSS、重力等观测手段,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有从流动监测任务的设计、管理与实施,到数据资料检查验收以及数据资料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和列表方式来设计测量任务,作业小组通过短信向管理系统报告作业状况,系统记录每个测量任务的实施过程,从而形成观测历史。利用该系统可为任务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历史资料,提高流动监测业务的效率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形变监测;动态管理系统;水准观测;基础数据库;GNSS观测
流动形变监测作为常态化的地球物理观测方法,常见的手段包括精密水准观测、流动GNSS观测、流动重力观测等。和定点连续观测站相比,流动观测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的特点,特别是在异常和震后区域可以快速监测,为震情会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1-5]。但流动监测也存在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和资料出处不统一的问题,如观测点被破坏之后,点之记信息的更新和共享不及时,导致出现使用旧点之记找不到测点等问题。本文以大地形变流动监测数据库(简称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立足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现有的流动区域水准观测、流动GNSS观测、流动重力观测,开发出一套对监测项目的立项、设计、任务分解、过程管理、质量监控、指挥调度、资料检查及归档等整个监测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进度、质量等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流动监测管理的效率,及时更新相关基础信息。
1管理系统设计
1.1数据库设计
基础数据库将观测点位信息、观测任务、观测历史和观测成果等观测要素集成为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将流动区域水准观测、流动GNSS观测、流动重力观测等监测手段的基础信息,设计成各自对应的主表,将观测任务设计成涵盖各观测手段的业务表。这样从逻辑上将观测信息和观测任务分离开,并且从观测任务中可以获得每个任务的观测手段、观测点、观测人员、观测时间,记录了观测数据所对应的完整观测过程[6-8]。本系统所用数据库为应用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从基础数据库中抽取与本系统业务相关的信息,而基础数据库只负责提供数据,不提供数据操作。这样既有效地利用了数据,又保护了原始的基础数据。
1.2管理系统设计
一个监测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项目验收、资料归档,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流动形变监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以监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单位,围绕项目生命周期来设计[9-10]。管理系统分为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监测项目管理模块、监测动态模块、检查验收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系统结构见图2。
2功能设计
按照系统的5大模块,对各模块的用途进行功能定义。
2.1基础信息管理
1)测量相关基础信息的维护功能。主要包括监测单位、作业人员、仪器信息、观测网以及观测点等基础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操作。2)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利用角色将系统用户和系统操作权限,按最小粒度进行关联。角色定义了一系列可操作系统的权限,系统用户可以担任一个或多个角色,这样便可以通过对角色的定义来完成系统用户权限的设置,使系统管理更加严格和灵活。2.2监测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监测项目下达后,在系统中对该项目进行注册,对项目的负责人、承担单位、计划完成时间和项目描述进行填报,完成注册。2)任务分解。监测项目按不同观测手段分解,一般可分为水准、GNSS、重力等。所以,当监测项目下达后,就需要为该项目建立不同观测手段的任务。3)任务设计。包含不同观测手段下的任务设计,每种观测手段都提供地图设计和表格勾选设计两种途径。再根据任务量的大小,将子任务(将由作业小组承担的具体可实施任务,称为该任务的子任务)指派给各相关作业小组。4)小组管理。根据总任务量的大小,创建不同观测手段的作业小组,并给作业小组配备人员和车辆。作业小组与子任务进行关联,即可进行任务的实施。
2.3监测动态
1)小组向系统报告作业状态。作业小组通过短信的形式向控制中心发送预设好的命令,报告当前的作业状态。正常情况下状态命令1天1条,遇特殊情况时可随时报告。2)状态命令接收。用一个SIM卡硬件模块,24h不间断地接收作业小组的工作状态信息。系统将接收到的状态命令进行初步解析,丢弃不完整或错误的状态信息,并反馈给作业小组。3)作业状态解析。系统自动解析状态命令,取得作业小组的最新作业状态。同时,自动统计各作业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在电子地图中显示总任务和子任务的完成情况。4)统计功能。以图表的形式来反映不同级别下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
2.4检查验收
作业小组在完成监测任务并确认无误后,向系统上传监测数据。监测实施部门收到监测小组上传的数据后,进行成果检查并给出意见。当确认数据无误(即通过部门审核)后,将观测资料提交至质量管理部门,进入二审阶段。如检查不通过,则退回给监测小组,同时填写退回意见。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二审,二审无误后进行归档;反之退回监测实施部门并给出退回意见。
2.5信息查询
1)观测点位查询。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不同查询条件下的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通过列表和电子地图来反映相关查询结果。2)成果目录查询。例如,对水准线路的统计信息查询,找出某个水准线路的水准点总数、总长度(km)以及测量该条线路的年份等。3)成果查询。对某个观测点位的经纬度、高程、相对重力等通过平差计算后的结果进行查询。
3实现与应用
以2013年实际应用(试运行)为例展开叙述,主要展示观测任务的设计、子任务分配、作业动态及统计等功能。
3.1水准任务设计实例
本系统实现水准测量设计任务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在电子地图上点击选择水准线;②以列表形式分区域列出水准线,用勾选的方式选择。图3为水准任务设计时的全国水准路线图。同理,GNSS和重力也是通过在地图上点击选择和列表勾选的方式进行任务设计。
3.2作业动态
作业小组通过向管理系统发送预设的短信命令来报告作业情况,管理系统通过解析短信命令来完成作业小组任务的动态展示和统计。以GNSS测量为例,用红色气泡代表任务点,绿色气泡代表已经观测完成的点,黄色气泡代表正在进行观测的点。同理,重力测量的作业动态也是通过该种方式来展示。系统还实现了以柱状图来统计各作业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以饼状图来统计当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如图5。在柱状图中,红色代表小组的任务,蓝色代表小组已经完成的任务;饼图中,红色是未完成的任务,蓝色是已经完成的任务。
3.3检查验收
作业小组完成观测后,通过系统上传观测数据。管理部门可对数据进行检查,实现数据检查验收的无纸化。当管理部门发现小组数据不完整时,可将数据退回,要求作业小组修改,并向系统提交检查意见。
4结语
使用信息系统来管理流动监测业务,有利于及时更新各种观测基础资料。如水准点、GNSS点、重力点等遭到破坏后,可在系统中进行标注,从而避免将无效测点分配给作业小组,同时提醒埋石人员及时补埋损坏测点。本系统将监测任务和观测点分布区域直观地绘制在电子地图上,可以清晰地显示该监测任务的测量范围,便于任务设计部门调整测量任务。通过观测任务的实施记录,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数据资料。在测量过程中,作业人员以短信的形式向系统报告作业状态,系统自动统计任务完成情况,对管理部门的及时决策与调整非常有用。作业小组在线提交观测数据,打破了传统的人工纸质提交方法,实现了高效的无纸化办公。科研人员通过系统查看观测数据及与其相关的观测环境数据、观测过程数据,可综合比较各种观测手段的观测成果,及时对异常信息作出判断。由于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流动监测业务的灵活性给开发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惑和挑战。从管理系统试运行的结果来看,本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提升流动监测标准化、系统化的作业水平,提高对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使用能力。目前,该系统仍处于不断的完善中。
参考文献
[1]钱进,韩志云.GPS在地壳形变和板块运动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6):21-24[
2]陆明勇,刘天海,黄宝森,等.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及监测技术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31(5):141-145
[3]王平,皮介郑,郝春云,等.“数字敦煌”建设方案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22(11):21-25
[4]张利辉,龚建华,黄明祥,等.基于Java手机的遥感影像协同识别野外作业系统框架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0-1):211-214
[5]薄万举.汶川Ms8.0地震前的流动形变[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6
[6]李佼,龚岳松,郑晓阳.浅谈上海市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设计[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
[7]苏光日,张禹,万昀昕.极地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12)
[8]薄万举.流动形变监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3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范文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技术研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下,很多医院构建了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给分析、归类病患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为医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技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重要信息的管理质量及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技术;探讨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的数据技术,是医院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目前来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涉及的数据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加强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技术的研究,对提升医院信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卡系统中的数据技术
智能卡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据处理、储存以及传输功能,其中数据传输的实现有两种途径:借助电磁场感应;卡片表面的接触点。智能卡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挂号、收费管理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大中医院中。智能卡系统中应用的数据技术较多,其中读卡技术、密码技术尤为重要。
1.1读卡技术
所谓读卡即识别智能卡中的信息。读卡操作一般由读卡终端设备完成,而后由计算机或其他处理设备对读出的信息进行相关处理。为提高读卡环节效率,缩短读卡过程中的时间,实现对患者的及时救治,医院通常采用直接读卡的方式,对智能卡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同时,为避免智能卡信息被非法拷贝与读写,通常使用DEMO电路以及内设八级中断控制系统的89C52芯片。其中DEMO电路中有对应的MCM500模块与MCU的WR、RD端分别相连,并与高频电感串联。而且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对信号名称、显示等进行自行编制。另外,读卡技术的实现需要相关软件程序支撑,包括读写器相关程序以及MCM应用程度的开发,一般运用汇编语言对专门的数据处理函数,实现对数据的对应处理。
1.2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是确保数据安全传输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信息的识别,确保智能读卡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当前,智能卡系统中应用的加密方法包括传输链路加密、端端加密两种。其中前者加密各链路上传输的所有信息,使链路上传输的信息均为密文,提高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端端加密指数据发送之前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接收后进行解密操作便可获得数据信息,而且该种加密方法不会在传输节点泄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采用两种加密方法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进一步增强数据传输安全性。另外,医院还可根据自身实际,对病患及医院相关信息采用授权及认证方式进行保护,避免数据的非法更改、读取。
二、Agent系统中的数据技术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引入Agent系统可实现医院重要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提高重要数据的传输、管理效率。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医院信息管理及业务流程的复杂性需使用多个Agent构建完整的系统,实现对医院信息的管理。一般情况下,Agent系统由管理Agent、业务处理Agent以及界面Agent构成,共同对医院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其中界面Agent为数据输出、输入提供平台,而业务处理Agent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药物分配、收费、入库等数据的处理。其中药物分配数据处理可结合患者的处方信息实施配药,而后患者自己可进行取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同时,收费时会单独处理患者的信息,一旦患者交费成功会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住院部、药房等部门,为从事相关的医疗活动提供参考。另外,药物入库时可将药品品种、数量及采购信息输入系统,医生可进行方便的查询,进一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管理Agent主要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对不同任务进行协调,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
三、数据挖掘技术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研究各科室数据特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患者就诊条件,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文本数据挖掘以及影像数据挖掘等。其中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的关键步骤,尤其当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完整性差时,数据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数据消减、集成、清洗等。医学文本信息中医学专家对临床数据、信号以及影像的解释并不是标准化的,因此,进行数据挖掘的可能性较小,需对文本数据进行相关的转换,尤其利用机器转可显著提高转换效率。影像数据由CT、B超成像仪器产生,可有效的辅助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因此,加强对影像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医学影像数据挖掘包括检索和管理影像数据,降低或去除影像噪音,提高影像质量等。
四、总结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加强数据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医院信息处理效率,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注重相关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