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关于成功与意志坚定的事例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成功不是等来的,是创造来的。成功始于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再美丽的梦想都等于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成功始于行动事例,欢迎阅读!
1983年出生,江西高安市人,现任上海互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马来西亚东方学子留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创留学新模式。
很少有人知道,大学里的罗成是个愤青。他注册了一个马甲,在天涯里跟帖,骂社会上的种种不公。“父母当官的世袭制,凭关系上位的,我都跟帖骂过。”他说。
那时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创业,只是希望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
生活里的第一个挫折来自于毕业招聘。在农村长大、毕业于一所二本学校的他,被面试官批评英语发音不准。此后,他意识到英语不足,开始想出国进修,参加了好几个月的英语培训,却仍旧只考了一个让他觉得羞愧的分数。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留学马来西亚,那里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较低。
走下飞机的那一刻,罗成感觉到了孤独。“我该去做什么,怎么和人交流,甚至怎么吃饭,我一无所知。”罗成说。
2007年,他把眼光瞄准了马来西亚的留学市场。“我想提供一个免费的中介,先打开市场。”罗成说。于是,他开创了一个留学马来西亚的新模式。
罗成的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与合作的股东发生了一些矛盾,对方不同意他免费的中介运营模式,而是希望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人先后离开了罗成的团队。
如今,罗成的公司已占据马来西亚留学市场的最大份额。
周围人对罗成的评价是行动力强、踏实,即便是半夜3点钟,他想到什么点子,也会致电自己的员工要求落实。
罗成说:“跟前几代人相比,其实我们80后一代特别幸福,可等我们一踏入社会,压力就来了。比如房价,你得有很多现实的考虑,这些东西会钳制你的梦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不断学习是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不断学习成功的事例,欢迎大家阅读!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就是两个不完善的人带着一个更不完善的人逐渐走向完善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
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二、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三、注意教育方法。
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2、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3、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
4、家庭在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
5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6、按照孩子的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7、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教育方法。鲁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例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蔡衍晃说:“更可恨者,凡子有过,母辄蔽之,父不得而知也。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败子也。”这里指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不一致,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中就会出败子。
成功家教给予我们的启示决不止上述三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巨大变革给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家长光靠老经验不能胜任对子女的教育,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教育部、全国妇联和团中央联合举办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会就如何真正教育好孩子,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帮助家长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新观念,是当务之急。成功培养了孩子的家长们的科学教子经验也许能对您有所启发,找到您所需要的东西。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智慧来自勤奋,成功来自智慧。养成勤奋的好习惯,让智慧为你打开成功之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勤奋而成功的事例,供大家阅读!
一个12岁就被迫中断正统学校教育的人,如何在60多年未间断的自学纪律下,拥有不同格局的学识?李嘉诚对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深信不疑,他的财富因此而来,他的人生因此不同,他是一个知识主义者。
若非二次大战,故乡广东潮州被日本轰炸机侵袭,他不该只有小学学历,他们一家不需要仓皇逃到香港,变成难民。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成长于战乱的大时代。父亲逃难至香港之前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有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跨海留洋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李家虽没有商业传统,但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受人敬重。家学渊源,加上过目不忘的天资,李嘉诚如欲取得优异学历并非难事。但二次大战,改写了千万人的命运,像强烈龙卷风般,把家族、个人从原本赖以为生之地,狠狠地拔起来,旋转蹂躏后,抛向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李嘉诚是其中之一。
12岁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
1940年秋天,一个天未亮的凌晨,李嘉诚一家六口,开始长程迁徙。他们翻越山区,从梅县、惠州、鲨鱼涌到深圳,小心翼翼避开日军占领之地。七天后,在黑夜里抵达香港,投靠舅父。香港,是迥然不同的世界。蜂拥而至的难民潮从内地逃至香港,李嘉诚一家人卑微如蝼蚁。兵荒马乱,小学校长是没有价值的经历,他的父亲栖居在妻舅的钟表行中,处于求学阶段的李嘉诚无法继续升学,必须做小学徒。白天,他们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在潮州虽不顶富裕但受人尊敬的生涯,彻底过去了。“那时我12岁,对香港、对人生,有非常多幻想。但到埠之后,短时间内,看到人情冷暖,差异如此大,心里很难过。那时候,可说是一夕成长。”李嘉诚回忆。
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更使李嘉诚一家人在香港无立足之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一个家被迫拆两地,更没想到的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小小的李嘉诚感到自己“一瞬间被迫长大”。一个14岁的孩子,月工资只有20港元,要扛起一切。独力照顾父亲大半年,这年秋天,父亲难敌肺结核而逝。母亲与弟妹远在潮州,没有其他亲人来送别,14岁的他,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
14岁,历经家道中落、漂流异乡、少年失学、父亲过世,迫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他日后领袖格局的养成,就在这一年的巨变中。
孤处异乡,不懈自学……
从一本旧辞海、一本破教科书开始。“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拿起破旧的教科书,他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无数昏黄灯光的夜里,他摸索教学、出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直到现在,他还保持这样的习惯。“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他的一位友人说。
他自律惊人,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不看小说,不看“没有用”的书。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武器。“没有上学对他来说是正面的,因为‘不足感’缠绕在心里,他害怕自己不足,所以学习能力特别高。”李嘉诚友人评论。
命运剥夺他的,他要靠自己抢回来。
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某天,他的工厂老板要发信,偏偏文书请病假,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的?”四五个职员都指向李嘉诚,“叫他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老板望向这未满17岁的孩子,疑惑地问:“你真的懂吗?”他说:“我可以试试。”当场立即动手,写了好几封信。
信发出后,老板的朋友赞不绝口,纷纷问他:“你这位先生是什么时候请的?比原本的要好。”这件事,让老板对李嘉诚另眼相待,很快地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管理名表、表带等昂贵的货物进出。
“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回忆这段往事,“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也未必通顺,后来也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管理货品。”
其后,李嘉诚从货仓管理员,转为走街的推销员,因为业绩亮丽,18岁,他晋升为经理,19岁升为总经理,管理200名工人及20名写字楼职员,薪水则从50港元倍增至超出家中所需许多。虽然初中仅读了初级英文就中断,但他却订阅《当代塑料》等英文塑料专门杂志,苦学查辞典,不让自己与世界塑料潮流脱节。
订阅英文塑料杂志,嗅到创业机会
1949年中国政权转变,李嘉诚服务的公司最大业务对象是来自内地的顾客,生意一下子跌至零数,他的老板决定将这家工厂结束。长期阅读《当代塑料》,早已让他掌握趋势,看到塑料时代即将到来。超越香港本地的视野,他估计二次大战后,世界迈向新一轮的经济复苏以及人口成长,势必将使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一步步扩大。所以当老板结束工厂业务时,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将积蓄连同舅父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长江塑料厂”。
取名“长江”,有自我警惕的作用。根据李嘉诚自剖,他本性好胜,日本统治香港时,街上行人少,干诺道、德辅道、皇后大道中,行人没几个。十二三岁的他,只要看到行人就想超越,养成后来走路比人快的习惯,“这是我好胜习惯使然。”他坦言。其后数年,他艰苦自学,虽然表面看起来,他是削瘦、安静、孤独、不与人同餐也不与人同游的古怪少年,但他观察别人,心里知道,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知识已经超越同龄者,这也让他内心隐隐感到骄傲。但他提醒自己,骄傲必带来失败,因此他以“长江”为名,告诫自己,要如长江汇聚百川,才能细水长流。
1950年5月1日,没有鲜花、鞭炮、来宾祝贺,长江塑料厂在西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简陋工厂里开张了,还差三个月才满22岁的李嘉诚,自信满满地对着廿几名员工演讲,宣告正式开张:“我们公司虽小,但我懂得这一行,人家懂的,我们懂更多,我们懂的,人家未必懂。一路一路,我们一定会扩大,会一路变好,你们的收入,也会一路变好!”
当年的长江塑料厂,只是香港上千家塑料厂中,毫不起眼的一家。其后,他利用专业杂志与书籍学来的知识,动手改装机器模具,一路超越竞争对手,1956年,他已经是香港最大的塑料花出口厂,被封为“塑料花大王”。
独到买股原则:读华尔街财报,从中学商业规则
隔年,他开始将部分资金投资华尔街上市公司股票,做引擎的、军火的、潜艇的,一点一点买进。他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他们的财报,研究商业规则。华尔街财报是他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他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李嘉诚对《全球商业》采访团队强调。去年,他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提出“成功领袖必备条件”,特别强调领袖必须善用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战争;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2007年3月《福布斯》富豪排行前200名的12位华人富豪中,论学历、论创业资源,就属李嘉诚最惨;但李嘉诚登上华人首富,证明学历高低与成就并无绝对关系。当我们问他,是否同意“学历无用”?他立刻回答:“不!不!这是非常艰难的,事倍、却功半。但是,我学到的东西,终身不忘。”
另一方面,自学经验也让他不迷信专家与学历。“老实说,我对许多人云亦云的表面专家所做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通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他曾私下聊起MBA,说不少MBA是“姿势漂亮,但使不出力”。
“其实也幸运,如果我家里情况好,顺利念完大学,也不见得有什么大出息。”夜阑人静时,他脑海经常浮现,12岁到17岁是他人生最困难的期间,邻居女孩们穿漂亮制服上英文学校、学琴、学舞的身影,他曾多么羡慕她们呀!他也曾设想,如果自己一路顺利升学,现在,应该是位成功的医生、经理人、管家……
60年从不间断,睡前看书、对着电视节目学英语
人生的幸与不幸,一时半刻很难看得清。“忧患不一定带来智慧,但会扩大人的体验,令我们审慎客观。考验式的经历,也让我们超越既定观念与偏见的束缚。”
60年后的今天,他仍自学不辍,回家仍必做两项功课,一项是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一项是就寝前的阅读。“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
一本靛蓝色麻布仿古封面的演辞集,上刻六个银白色楷体字──“知识改变命运”。这本书,收纳李嘉诚历年重要演讲与文章,也为他的人生下了注脚。乍看淡然无味的六个字,却让他从当年逃难、失学的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而后成就前所未有的华商传奇。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即克服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自我锻炼的基本要求是:志存高远、选准基点、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克服困难成功的事例,供大家阅读!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浏览量:12
下载量:0
时间:
自我要求是迈向成功的捷径,恒心是离成功最短的路。而成功的最佳捷径是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你的成功符合他们的利益。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成功路上走捷径的例子,欢迎阅读!
大事业的创立并非一定要自己资金雄厚才行。如果你有好创意、好点子、好计划,找有钱人合伙投资,或找有技术的人联合经营,结果往往会“双赢”。
日本名古屋的韩国侨民尚学录,要资金没资金,要学历没学历,但他企划的点子特别多。
有一天,他看到一份从德国寄来的商品目录,其中有一种新开发应市的新型羊毛纺织机。对于机械产品他很内行,直觉告诉他良机莫失。他立即开始行动,详细调查了日本的羊毛纺织厂,了解到如果应用这种新机器,生产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二,而且生产效率可以成倍增长。
但是他并没有向日本人推销这种新机器,而是带着新产品的目录和经营纺织工厂的一套计划,去找住在日本的韩裔富翁林伯熊。
林先生对纺织业本是一窍不通,但经尚学录的一番长谈,也感到这是一个“金点子”。他当即同意开一家纺织厂,从德国进口一批新机器,并聘请尚学录任总经理。尚学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业务员,摇身一变便成为一家大企业的经营者。他的成功之道,便是拉上富翁共同创业,大展鸿图。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奋斗是机遇的基础,机遇是成功的条件,机遇是重要的,但刻苦是关键;自己不刻苦,机遇再多也没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机遇与成功的事例,供大家阅读!
让·克雷蒂安,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并跨世纪的领导人,小时其貌不扬,并口吃,幼年因病导致左脸局部麻醉,嘴角歪斜,一耳失聪,讲话时嘴巴总歪向一边。虽然他有这么多缺陷,他不仅不自卑,而且还自信向上,发奋图强,成了饱学之士,换能在演讲时恰到好处的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并不失时机地提高嗓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后他成了一个颇有树见的人。1993年10月,他参加加拿大竞选,保守党利用他脸部缺陷进行人身攻击,他泰然处之,以自信来迎接对手的侮辱,博得广大选民的支持,当选为加拿大,并在1997年大选中再次获胜。
机遇与成功的事例相关
浏览量:24
下载量:0
时间:
诚恳坦然地面对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执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日前,张铁生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禾丰牧业成功地完成了新股发行,以其5.88元的发行价计算,张铁生的身价已经高达1.89亿元,而在这个股票上市以后,随着交易价的走高,他的身价应该还能进一步提高。
张铁生的一生跌宕起伏,1973年因高考成为家喻户晓的“白卷英雄”,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1976年10月后被撤销所担任的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党籍。1983年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91年10月刑满获释,和另外三人创办了饲料公司。几浮几起,总能触底反弹。
浏览量:9
下载量:0
时间:
梦想总是在失败后成功。当你回想之前的经历,你会感动不已,因为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从前的辛酸经历,能想到之前要放弃的想法是多么不对,所以梦想不能放弃!以下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失败后成功的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一定会有一个结果;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努力了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努力不一定成功的例子,欢迎阅读!
“规则”是什么东西?
有的人技术实力强硬,早上天不亮就上班,晚上下班时公交车都停运了,骑着电动车回家,搅的老婆孩子都睡不好觉,没有加班费,只为保住这个职位和待遇还房贷。
也有的人没有固定工作,住洋房开豪车,每天去钓钓鱼,领着老婆孩子去国外度度假,经常性的接接电话:“哎,刘总,行啊,这个项目100万给您做好了,我办事您放心!”,接完电话总是第一时间打一个电话:“老李啊,给你们公司一个大项目,30万,我另给你5万提成,给我盯好了啊”。
看上面两个例子,发现埋头苦干的人和不怎么干活的人,生活差距还是挺大的。是不是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其实这都是符合“规则”的东西。
努力不一定成功,懂规则才行。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早上早高峰上班坐公交的时候,来了一辆很挤的车,你是上车还是等下一辆车,A君和B君采取不一样的做法。
这时候信奉“努力就能成功”的A君放弃尊严,撕扯着周边的人拳打脚踢地挤上了车,包系扯断了,脸上划痕无数,身体倾斜45度单脚立在车厢里。他的理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什么是努力?就是别人吃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罪、放不下的面子,我做到了,我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我理应成功。
路途进行到一半时,A君看到B君的公交车超过了他,B君的公交车开的很快,车厢内清新明亮,并且还有座位,结果B君比A君早十分钟到目的地。
不知道你中枪没有。
不要抱怨不公平,这反而很公平,事情必须这样。
早高峰时,人很多,公交车必须运不过来,为什么“必须”,因为如果一个小时的高峰期都能每个人都有位置的话,那其他十几个小时得有绝大多数的公交车闲置,还占地方待维护。
所以,公交公司在高峰期时,会对公交车有一定调控。A君开出的车,面临的是第一批乘客高峰,肯定拉不了的,可能是第一、二站就上满了。车上人满了,司机出于安全考虑,开起来必然慢。既然车满了装不下乘客了,那么司机需要等待后面的车到他前面去,而他只要晃晃悠悠把当前这一车人送到站就可以了,偶尔到站停下来喊一嗓子:“拉不了了,老师,后面车马上就来了,坐下一辆吧”。高峰期一般都是前后脚发车,后面的车基本上可以快速越过第一、二站,到第三、四站上人,一拨一拨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后面的车也越来越快,甚至超过首发的那辆车,用空车去拉乘客。直至过了高峰这种情况才能改变。
如果A君懂这个“规则”,就可以“不劳而获”了。
事情都是相对的,我所说的都是比较狭窄的某个问题,只是解释一下那些让我们看起来有点抱怨事情的原因。
人的抱怨源于“对比”,总是“认为”什么就必须什么。
比如你早上7点起床8点30到公司,你同事8点起床,8点20就到公司了。你会觉得为什么她起的比我晚还比我来的早呢?因为她家就在公司附近。
比如,你在北京偷了饭店一卷卫生纸,三个小时后被北京警方在多伦多抓获,判了3年刑;别人轮流发生X关系,半年了还没有搞清楚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你会觉得为什么他犯那么大的错还样逍遥呢?
这样一对比,什么规则都不管用了。
所以,事物都是相对的。高峰期坐公交,出发地和目的地相近的人,他们之间的竞争,规则是管用的。
这个前提之下,有时候努力不一定成功,懂规则,懂选择,还真是捷径。
人家没有偷懒,能研究出来规则——也挺难的。
看过“努力不一定成功的例子”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别眼红马云,马云在创业成功之前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如果你也想成功,先看看马云成功的事例,看完之后想象一下如果像他一样要经历这些挑战你是否能像马云一样坚持下来呢?
如今,“阿里巴巴”服务的商人达到240万,马云即使在睡梦中,“阿里巴巴”每天也有100万元的收入。
发现宝库
作为国内最早btob(商家对商家)网站的创始人,马云的名气在国内远没有在国外响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小户型主阵容揭晓多媒体互动学英语,虽然他没有任何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
2000年7月17日,他甚至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故事是这样描写他的: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
马云说,看了这期《福布斯》后,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丑”。而且据马云自己讲他还很笨。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
马云的口才很好。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在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经常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叫马云的人,听他口沫乱飞地推销自己的“伟大”计划。
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他们称马云为骗子。1995年他第一次上中央台,有个编导跟记者说,这个人不像好人!其实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先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
1996年,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渐渐普及了。这时马云受到了外经贸部的注意。1997年,马云被邀请到北京,加盟外经贸部的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项目——edi中心,并参与开发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常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to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他研究认为,互联网上商业机构之间的业务量,比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业务量大得多。为什么放弃大企业而选择中小企业,马云打了个比方:“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连网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互联网像一个无穷的宝藏,等待人们前去发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语打开的那个山洞。
1999年,马云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临行前,他对他的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芝麻,开门!
几个月后一传十,十传百,阿里巴巴网站在商业圈中声名鹊起。然后,马云继续挥舞着他那双干柴般的大手,到世界各地演讲:“bto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他在吸引到大量客户的同时也吸引人才和风险投资。
***人蔡崇信是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nvestab的亚洲代表,他听说“阿里巴巴”之后立即飞赴杭州要求洽谈投资。一番推心置腹之后,蔡竟然出人意料地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马云吓了一跳:“不可能吧,我这儿只有500元人民币的月薪啊!”但两个月后,蔡崇信就任“阿里巴巴”的cfo(首席财务官)。后来蔡的妻子告诉马云:“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
这一事件引起华尔街一阵惊奇和震动。随后以华尔街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毫不犹豫地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金。
高盛资金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马不停蹄飞赴北京“见一位神秘人物”。见面才知,是成功投资了雅虎网站的“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要求见面!面谈仅6分钟,孙正义就说:“马云,我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钱。”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约,孙正义投入2000万美金。
一时,阿里巴巴声名大震。造就互联网第四模式有首歌唱道:“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马云也是个快乐的青年,他讲述了一个中国版的天方夜谭。
现在“阿里巴巴”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tob网站。来自国内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爆增之势!一个想买1000只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位于中国***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像的生意!
2003年,“阿里巴巴”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进入全球商务的高端领域。如今,“阿里巴巴”服务的商人达到240万,马云即使在睡梦中,“阿里巴巴”每天也有100万元的收入。非典期间,“阿里巴巴”业务量增长了5-6倍。
“阿里巴巴”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其发展模式与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并列,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阿里巴巴打开宝库的咒语是“芝麻,开门吧!”马云的咒语是什么?只要看看“阿里巴巴”的团队就明白了。
“阿里巴巴”的管理层,绝对可以算得上超豪华阵容。孙正义和前世贸组织总干事萨瑟兰是它的顾问;这里聚集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精英,而且,越来越多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优秀人才正涌向阿里巴巴。
而尤为令人惊讶的是,创业5年,“阿里巴巴”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要走,公司最初的18个创业者,现在一个都不少。别的公司出3倍的工资,员工也不动心。马云还说风凉话:“同志们,3倍我看算了,如果5倍还可以考虑一下。”
对其中的奥妙,马云说得很简单,“在'阿里巴巴'工作3年就等于上了3年研究生,他将要带走的是脑袋而不是口袋。”
马云认为自己是个擅长创业但不擅长守业的人,“最多干到40岁,我会离开'阿里巴巴',去学校教mba。如果成功了,我就去哈佛;如果失败了,我就去北大。”
马云有个理想,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
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现实,这位互联网的ceo不懂计算机。
人物面对面马云
现任阿里巴巴(alibaba.com)ceo。1964年,出生于杭州。1988-1995年,杭州电子工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1995-1997年,创办“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站。
1997-1999年,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网站。2000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2002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
>>>下一页更多马云成功的事例#p#副标题#e#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执著的追求是成功的一半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起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努力成功的事例,欢迎阅读!
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十二岁读小学五年级的上学期时辍学。因为一直喜爱文学,没事的时候,她就找出父亲旧箱子里的藏书,捧在手上贪婪地阅读。
她十六岁那年,姐姐为了生活,决定外出打工。那天,她望着姐姐瘦弱的身子背着一个比她还要沉重的包,艰难地走出田间小道,一股忧伤涌上心头。要不是家里穷,几亩薄田维持不了生计,姐姐也不用出去受苦。她暗暗责备自己没用,不能为家里分担一点负担。
一天,她在读完箱子里的最后一本书后,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光看别人的书,自己不写呢?说不定写出来,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从那天起,她拿起了笔。
一个只有小学五年半学历的小女孩打算写书,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有人说她不自量力,也有人说她写十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有她的家人也百般反对。面对种种压力,她选择了坚持。
由于文化基础太差,一下笔就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她就去查字典。一本几代人用过的《新华字典》被她翻烂了。
山里人农活多,她总是利用空闲时间,伏在窗前的破缝纫机上写作。稿子写了一摞又一摞,装订得整整齐齐的手稿有一尺多厚。由于没有电脑,她每写一部小说都要经过多次修改和誊写,一部30万字的小说,要抄写100多万字。
父母被她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从反对到全面支持她。
经过三年的努力,她终于完成了第一部武侠小说。她试着往出版社投稿,可是由于武侠市场萎缩,这部花了无数心血完成的作品最终遭到了埋没。
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劝她写一些小稿。于是,她试着给一家杂志投了一篇爱情短文,半个月后,稿子被退了回来。原因是:不符合杂志风格。
父母手头拮据,没有多余的钱给她提供纸笔,她便偷偷地跑到垃圾堆里拣废品,买来最便宜的草纸,用刀子裁成一张张的纸片,装订成本子。夏天,家里没电扇,她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冬天没有取暖器,两只手冻得像包子。有一次,在裁纸的时候,她还不小心被刀子划伤,流了很多很多的血……
寒来暑往,转眼五年过去,她凭着顽强自学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字数达到两百多万。可是由于乡村信息闭塞,写出的手稿一直没有找到婆家,她苦心创作多年,仍然一无所获。村里人都笑她做白日梦,有的还劝她早点谈个朋友嫁了算了。
然而,她不甘心成为等嫁、等死的“二等”人,她想做些有价值的事。她认为,虽然写书还没获得什么效益,但至少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一种享受。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她也悲伤过,绝望过,可是想到辛苦了这么多年,在梦想还没有实现之前,绝不能轻言放弃。
无数次投稿失败,使她认识到手写稿的落后。于是,她进入了武汉一所比较便宜的电脑学院学打字。
她报的是计算机中级班,班上几十名学员大都是读过中专或者大学的,她是唯一的“小学生”。因此,在学习上她与别人有很大的差距。刚开始,她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不会。经过几个日夜不眠不休,她才背熟字母和字根。一个月后,电脑老师公布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别人每分钟打40多个字,而她每分钟只能打15个字。她意识到,自己该努力了,绝不能白白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父母的血汗钱。从那天起,她非常刻苦。每天一上机,一双手就在键盘上飞舞。累了她也不歇,坐得腰酸背痛,也不起来活动一下。晚上休息的时间,她还用一个硬纸盒做成键盘的样子,在上面画上键位,双手不停地练习。结业那天,她以每分钟117个字的速度赢得全班学生和电脑老师的赞赏,光荣离校。
她原想打年把工,买台电脑再创作。然而,家里突然写信来说,父亲的腿摔伤,需要人照顾,她只好辗转回乡,继续用笔创作。虽然写作路上清贫而艰苦,可她矢志不渝。
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她迎来了一位出版社编辑的约稿,试着投了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作品,两个月过去,她终于接到该书审查通过,准予出版的好消息。
书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人们赞誉她是“改变命运的典范”,说她的精神值得学习。该区的一把手还亲自送了一台电脑鼓励她继续创作。现在的她,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乡村,在大城市取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个人就是鄂州市农民女作家陈家怡。她之所以能实现梦想,是因为她坚持走自己的路,把别人的打击当做创作的动力,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十分可贵。如果之前她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将一辈子碌碌无为,永远也尝不到甘甜的果实。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努力不一定成功的事例,欢迎阅读!
由于刚中专毕业一直在犹豫不觉,到底是去实习丰富工作经验还是,去动漫培训机构加强的自己的技能,给予未来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对于工作经验与技能提升,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厦门北方教育这个动漫培训机构。
刚来的时候,一直在迷茫。对于我这个从来没有画过画的人忽然要上美术基础课,显得非常的吃力,但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这句话也因此成为我的座右铭。奔着这句座右铭不停地努力,虽然,刚开始学习美术基础连个简单的线条都画不直歪歪扭扭的,况且还是描线。非常担忧怎么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星期的练习,发现现在不但线条直了,还学会了临摹,这些成果不仅是自己本身的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的辅导,让我对美术基础课更加有了信心。
在过一周就要分班考试了,虽然有了显著地进步,但是这些还是往往不够的,我会一直奔着。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目的,去前进,一直提高下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为家人负责。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成功需要一个过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努力才能成功的事例,欢迎阅读!
一个农家孩子,偶尔看到一个人吹口琴,觉得那声音真是好听极了,于是他也想买一个学着吹。
那时候一个口琴要三块多钱。这笔钱,在当时的农村人看来,算得上一笔巨款。他是不可能找父母要到这笔巨款的。他要实现拥有一个口琴的梦想,只有靠自己把那笔巨款挣回来。
他出生在湖北通山,通山山多,柴也多。虽然还在读小学,但打一百斤柴去卖,可以换回八角钱的行情,他是知道的。一个口琴,等于五百斤柴,这个账,他也是算得过来的。
他那时候一次只能挑五六十斤柴,但积少成多,在打够五百斤柴之后,他把口琴买回来了。
几年之后,他又有了一个想买一个收音机的梦想。但最便宜的收音机,也要二十七块钱。那时候,一百斤柴,已经能卖一块钱了。这个账好算,打二千七百斤柴,就能把收音机买回来。
有了收音机,他的视野,他的知识面,就连许多大人,也是没法跟他比的了。
几年之后,他又产生了想买一把小提琴的梦想。他到县城的商店里去看过,一把小提琴的价钱,是八十元。那时一百斤柴,已经可以卖到一块三角钱了。
他打了六千多斤柴,买小提琴的梦想也实现了。
他没有成为一个口琴演奏家,也没有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当然,听收音机,也不可能让他成为一个听收音机的专家。
但通过打柴买回口琴、收音机、小提琴的经历,却让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再大的梦想,都可以用现实里的努力来获得。反过来说,现实里的努力,都是可以拿来实现梦想的。
他没有成为口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但他却成了通山县颇有名气的作家、硬笔书法家和摄影艺术家。
这个他,就是我在一个笔会上认识的雪雁鸣。“你看,我的肩膀上,至今还可以看出打柴时磨下的伤痕。”他说着,用手扒开衣领让我看。
不用说,他所实现的作家、书法家、摄影家的梦想,也都是他用现实里的种种努力换回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世间最难的道理和智慧往往总是最简单的,努力然后获得,努力才能收获,每一个人都明白所有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努力,然而,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在于多了空想、犹豫,少了努力,少了坚持。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一堂新课的导入如同戏剧的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特别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导入效果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恰当的引子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会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有利于学生启动思维的齿轮,尽快进入学习意境。
一、 设置疑点,制造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设疑就是教师投放诱饵,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其求知欲,即“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为教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导入既活跃课堂,又留下空白,调动了学生听课的情绪。
二、运用实例,引起共鸣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生命力所在,亲身经历过或亲眼目睹的事实学生印象特别深刻,且这些材料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容易接受,极富教育意义。在新课导入时运用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实例融入深奥、枯燥的理论中便于突破教材难点,突出重点,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极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财产留给谁”一框内容时,可引用山东电视台《说事拉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节目中关于遗产继承纠纷案例,分析讲解遗产继承权等相关问题,这样就会大大增强教学实效性和说服力。
三、时政导入,引起思考
时事政治教学是中学思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导入部分设置时政热点,既可体现思品课的时效性,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最新进程,又可通过热点问题的剖析,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拓展了思品课的外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学习《在集体中成长》内容时,可结合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面前,兵民一家,共克时艰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力量之伟大。授课时添加此类内容,一方面会激发学生更加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从中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又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每遇到重大的国内国际事件,都要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如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最新的动态告知学生,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同时也有利于新课导入和课堂教学的组织。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正确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要学的知识问题再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思维,设法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比如,音乐欣赏导入:如在学习“同学·朋友”时播放《永远是朋友》或者《友谊地久天长》等歌曲,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领会歌曲的内容。再比如,录像画面导入:譬如,在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先播放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相关录像资料,接着问:“我国面临着这样一种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兴致很高地结合教材分析、思索,很快得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论。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使学生获得更强烈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发挥思品学科优势,如何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不断研究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能优化思品新课导入效果,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连小学学历都没有,光靠着生产塑胶花的李嘉诚,是如何跨出他成为首富的第一步?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嘉诚成功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逆境是人生的摇篮,磨炼是成功的良伴,挫折是英才的乳汁,失败是胜利的基石。战胜困难,走出逆境,成功就会属于你。以下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在逆境中成功的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上街去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当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渐渐的,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法拉第没钱买书、买簿子,就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自己配上插图。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大吃一惊,于是丹斯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来到皇家学院旁听。作报告的正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
收到信后,戴维深为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戴维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书房里看书时逝世,终年76岁。由于他对电化学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姓——“法拉第”,作为电量的单位;用他的姓的缩写——“法拉”作为电容的单位
看过“在逆境中成功的事例”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