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郑成功的故事6个(推荐六篇)

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为了纪念郑成功,后人也把郑成功的很多事迹写成故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郑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郑成功

郑成功的故事2:年幼器识

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他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他老师都会感到惊讶。现在我们举一个他十一岁的作文,就可以的看出,他在少年时代是多么的特殊了。有一天,老师给十一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对现年十一岁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不懂得如何去下笔,即使是叫现在的大学生来写,恐怕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大半天,还是写不出几句话来。可是十一岁的郑成功,他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这样的文章,不但令他老师惊讶,即使是现代的人,看了也会感到自叹弗如。一篇文章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思想。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中看出,郑成功从小就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即使是家居生活的洒扫应对,他都能做一番政治的联想。

郑成功的故事4:郑成功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永历六年九月,台湾发生郭怀一起义,郑成功多方支持台湾人民这一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的记述:“岛上中国居民认为受公司压迫过甚,渴望自由。他们受到国姓爷方面的鼓励,认为可以得到国姓爷的支援,于是举行了一次危险性的暴动。中国人民的叛乱虽然很快被镇下去,地方秩序也已恢复常态;但公司仍然怕中国人会再次发生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果……”台湾人民也期望郑成功能早日赴台,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坚定驱荷复台的决心。

对于收复台湾的任务,郑军诸镇的看法很不一致。为了统一议取台湾的决心,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正月,召集各镇畅开门路,议取台湾:吴豪、黄延等人认为台湾航行险恶,台地又多瘅疬,居住困难,而且红夷[指荷兰人]船坚炮猛,很难取胜,因而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则极力赞成东征,收复台湾,认为这是一项正义的举措。在经过一番辩论之后,高瞻远瞩的郑成功庄重声明:“本藩矢志收复台湾,故冒波涛进取不服之区,非贪恋海外,苟延安乐。”并坚决地宣布:“台湾非吾亲征不可!”经过一番议率之后,终于取得一致的意见决定东征复台。

郑成功率将士二万五千多人,战船数十艘,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从金门料罗湾誓师东征。四月初一日船队驶达台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鼓励将士说:“尔等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益首所向,衔尾而进。”于是郑军从禾寮港与北线尾登陆,进攻赤嵌城[荷人称为普罗文查堡],事载江日升《台湾外纪》。

在围攻赤嵌城同时,郑成功向荷兰当局发出通牒,勒令荷兰人投降。如果胆限拒绝,定将屠杀无遗。荷兰总督揆一多次遣使者来,妄图以十万两银要求郑成功退兵;后又要求保台湾城[荷人称为热兰遮],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郑成功对荷兰使者义正辞严地指出:“该岛一向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不需它之时,可以允许荷兰人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事载甘为霖前揭文]。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日志》中,记述1661年12月21日郑成功的表态写道:“我此次是为索回原属泉州,现应当归我领有的福摩萨土地和城堡而来。你们必须立即将城堡交出……”

郑成功又警告使者,要荷兰人立即离开台湾,允许将枪炮、财物,运回巴达维亚,并宽怒其敌对行动。并且指出:“如果你们仍旧不可理喻,违抗我的命令;如果你们一意孤行,自取灭亡……我的健儿便会向它指赤嵌城进攻,加以占领,并把它夷为平地。我大军一动,可以翻天复地;我军所向无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你们要听从我的警告,对此加以好好考虑。”

四月初六日,赤嵌城荷兰守将描兰实叮,在城孤援绝的困境下献城投降,郑军取得东征复台的第一大胜利。

于是郑军开始进攻台湾城,把台湾城围得水泄不通;又挖深壕沟,切断城内水源;同时又在海上击退巴达维亚的援台舰队。至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揆一在无粮、无水、又无援兵的困况下,被迫投降。郑成功以明招讨大将军名义,接受荷寇投降。揆一等二十八人代表荷兰政府的在和约上签名后,带领残兵败将离开台湾,返回巴达维亚。

郑成功终于打败了当时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侵略者,取得了光复台湾的最后胜利。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是役也,陷围七月,荷兵死者一千六百人。自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1624—1662),荷兰据有台湾凡三十八年,而为成功所逐,于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于寰宇。”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接受属下的意见。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台湾日治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形成双庙格局。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方朝廷式。

中国把郑成功看作从荷兰人手上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日本则把郑成功看成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而台独分子则把郑成功看成汉人脱离中国统治,移民台湾,建立新天地的典范。#p#副标题#e#

郑成功的故事3:郑成功诞生

公元1624年(也就是明思宗在煤山自缢前二十年)七月十四日,日本九州岛西部长崎县松浦郡(原名平户)河内浦的海滨----千里滨,就像平常一样,海天一色,风景明媚,和相距不远的繁华市镇比较起来,这里算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正在海边散步,她蹲下身来,捡拾沙滩上可爱的贝壳。忽然,乌云四合,下起一阵大雨,平静的海面,顿时波涛汹涌,白浪翻腾。正在这个时候,田川氏忽然感到肚子一阵阵剧痛,她知道马上就要分娩了,但一时却找不到地方避雨,只好踉跄地倚在一块巨石旁边坐下,就在这里,她平安地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块石头,因郑成功而成名,被称为“儿诞石”。现在这块石头,仍在平户千里滨的海滩,高八十公分,宽三公尺。如今这块石上刻着“郑延平郡王庆诞芳址”九个字,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据说,目前已经被海沙埋陷,满潮时没入波浪中仅得见其尖端。在千里滨的东侧,有一块碑文,全文约一千五百字,记录着郑成功母亲田川氏生郑成功之事,以及郑成功一生的功业事迹。

根据传说,在田川氏生产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郑家的屋子,红光满天,起先以为失火,大家忙着赶来救火的时候,才知道是添了一个男孩。随着郑成功的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也许这些传说都是子虚乌有,却可以反映出,在人的心目中,郑成功是一代英雄。

郑成功的故事1:少年的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

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

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小郑成功。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

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下面是几件郑成功真正的故事。

在郑成功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决定回中国去做生意,准备一家人都回国。但当时在日本,幕府将军(解释:幕府将军就是当时日本的大官)不让他们回去,最后郑成功的爸爸一个人回到了中国。

于是郑成功就和妈妈还有弟弟七左卫门留在了日本。郑成功小时候因为不是日本人,所以经常受到日本小朋友的欺负。可是郑成功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他经常听妈妈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知道很多很多中国的事。他从小就知道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就不能为祖国增光,如果中国不富强就会受外国的期负。所以每天天不亮他就偷偷起床读书,然后又拿着宝剑在院子里练功,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够为中国做很多很多的事,他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再也不受外国的期负,他要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时候因为爸爸回了中国,家里非常穷,有时连一个馒头也吃不上,弟弟还小,郑成功就帮妈妈一起给别人洗衣服。冬天的水好冷啊,把小郑成功的手冻得通红,他非常非常疼,但每次妈妈一问他,他总是摇头"不疼不疼"。于是妈妈等他睡着之后偷偷掀开被子一看,郑成功小小的手掌都起了痂了,妈妈就坐在灯下哭呀哭,郑成功听见有人哭,起来一看原来是妈妈,他知道妈妈看了他的手,他也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妈妈,妈妈,你别哭了,长大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郑成功和妈妈哭成了一团。

又过了几年,郑成功的爸爸回到中国以后做生意挣了很多很多钱,派人回到日本去接郑成功和妈妈、弟弟,但是日本的幕府将军怎么也不让他们都回去,最后只把郑成功接回了中国。

在离开日本的那天,妈妈背着年幼的弟弟站在码头上,郑成功的眼睛都哭肿了,他舍不得离开妈妈呀。船慢慢开去了,郑成功使劲地对着妈妈哭:"我要妈妈,我不要走……"

船开到了大海上,天已经黑了……,郑成功站在前面的甲板上眺望着大海心里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会回来接你的,我定好好读书,做一个对中国有用的人。”

郑成功的故事6:焚儒服

正当郑芝龙率领五百名到福州投降于清庭时,清兵却同时出兵攻打安平,因郑成功之母亲不愿意随郑芝龙一同降清,便留在安平,清兵攻入郑府时,见翁氏风姿犹存,随以言语戏狎,轻浮至极,翁氏大骂:畜类蛮胡!竟敢犯我大明江山,烧杀抢掠,与禽兽何异?清兵被骂得老羞成怒,终于受辱而死.郑成功火速赶到时,却为时已晚,但此时心中淌着血,喃喃自语:国仇家恨──国仇家恨───治理母丧完毕后,郑成功回想往事,降武帝遇害,父亲叛降,母亲受辱而亡,不禁悲痛,决定弃文从武,专事武行.率领约二十余人到孔庙(又称焚服亭,现今在南安丰州路下村的魁星阁下,坊边有苍老古松一株,此松已有三百多年,相传植于成功焚青衣时.另还有纪念碑一座,刻有文字,志以其事).祭拜先师云:“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仅谢儒衣,祈先师昭鉴。”并将从前读书时,所穿的青衣,用柴火烧掉.从此以孤臣孽子之身,独立去完成反清复明的志业.


郑成功的故事相关

郑成功的故事5:海外孤忠郑成功

清军入关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权。有一天,父亲带领郑成功朝见隆武帝,皇帝问他:“现在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该怎么办呢?”郑成功答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江山就可以保全了!”皇帝非常赞赏他,抚摸着他的背说:“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许配给你,希望你今后能尽忠报国。”当即赐他与国同姓,改名成功。后来人们就因此尊称他为“国姓爷”。郑成功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从此以后,更坚定了他报效国家、恢复明朝江山的决心。

正当明朝江山面临覆灭之际,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握重兵,却暗中联络洪承畴,筹划投降清军,以求将来在新朝廷中能得到荣华富贵。郑成功对父亲的背信弃义行为极为不满,对隆武帝的处境极为同情。有一次,成功见隆武帝满面愁容,就安慰道:“陛下闷闷不乐,是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有异心?陛下不用担心,臣受陛下厚恩,一定义无反顾,愿意以死来捍卫陛下。”并且劝隆武帝努力摆脱父亲的控制,进兵中原,与清军决一死战。隆武帝见成功才华出众,忠贞大义,就任命他为讨伐大将军,派他把守仙霞军事要害。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清军大举进军福建。此时,郑芝龙以海上有敌寇入侵要退军保卫安平为借口,把福建各重要关口的水陆驻防军队全部撤走。并派人给郑成功送信,慌称成功的母亲田川氏病危,命他速回。致使清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福建,隆武帝殉难。

郑成功回到安平家中,看到母亲安然无恙,才知道受父亲欺骗,便极力劝父亲尽忠报国,不要背叛明朝。可是父亲贪恋清军将领贝勒博洛许诺的“闽粤总督”职位,接受了招抚。郑成功非常愤慨,哭着劝谏父亲说:“父亲手握重兵,还有挽回的余地。闽粤之地不像北方,可以任由清军驰骋。这里地势险峻,容易设险布防;我们再选将练兵来扩充实力,顺应民心为老百姓办事来巩固我们的根本;这里又有港口可以进行贸易,足够我们做军饷的,明朝的江山还是可以恢复的。请父亲再仔细考虑考虑。”可是郑芝龙拒不听从儿子的劝谏,大骂成功是“痴儿”、“傻子”。十一月,郑芝龙携带家眷和部分兵士到福州会见清贝勒,不久就被挟持赴京,受封同安侯。就在郑芝龙赴京的同时,清军突然袭击安平,烧杀奸淫,整个安平镇被洗劫一空。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没能幸免,她因不堪忍受清军将领金固山的侮辱而自杀身亡。

郑成功苦劝父亲无效,就在父亲离家赴京的前一夜,邀集朋友陈辉、张进等90余人,乘二艘战船愤然驶往金门。当他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后,率领众义士飞奔回安平,清军仓皇逃往泉州。郑成功看到整个安平古镇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顿时,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使他胸中怒火燃烧。安葬母亲后他就在南安的孔庙前焚烧了自己以前所穿过的儒生衣帽,从此投笔从戎。并打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在海上誓师,开始了武装抗清的道路。

郑成功自称为“招讨大将军”,很快就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陆军72镇,水师20镇,兵卒10万余,战船5000艘。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多次在闽粤江浙一代击败清军,军威大震,控制了北至浙江、南及广东的东南沿海一带

,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于是清廷便对郑成功软硬兼施,或封官赐地、或重兵压境、或用其父郑芝龙的性命相威胁,但郑成功始终忠贞不渝,不为所动。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南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郡王。这时郑成功的势力更强大了,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先后攻破了温州、镇江、瓜洲,大军直逼南京。他遥望钟山虎踞龙盘的雄伟气势,豪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显示出恢复明朝江山的必胜信心。当时南京城内清军兵力薄弱,郑成功兵临城下后,大将甘辉等曾劝谏郑成功先切断南北清军的援军路线,立刻攻下南京城。可是郑成功没有采纳,而中了清朝两江总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只好率军退回思明(即厦门,公元1655年1月改为思明)。

郑成功北伐回师后,荷兰通事何廷斌来到思明投奔郑军,向郑成功述说了台湾人民深受荷兰殖民者蹂躏、压榨的惨状以及台湾人民殷切希望救援的心声,还献了一张台湾地图,恳请郑将军早日率军东征。郑成功非常高兴,决计东征台湾,拯救台湾人民于水火之中。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人,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廿三午时,乘数百艘战舰,从料罗湾浩浩荡荡出发。大军先来到澎湖,又顶风冒雨,乘风破浪,登上了鹿耳港(现台南安平港)。大军驻扎后,包围了赤嵌城。虽然荷兰赤嵌酋长描难实命令部下炮轰郑军营盘,但郑成功却切断了海路交通,仅仅四天,赤嵌城荷兰酋长描难实就因孤城援绝,缺乏粮水,而一筹莫展,只得献城投降。

郑成功又命令描难实拿着自己的令箭前往台湾城招台湾总督揆一投降。可是揆一自以为台湾城坚不可摧,相信巴达维亚(印度尼西亚)的援军很快就会到了,不肯投降。

郑成功认为台湾城孤立无援,如果强攻将士会损伤很大,就决定围城。

围困台湾城时,郑成功一面加紧围攻热兰遮城,一面加紧开发建设已经被占领的台湾其他地方。随之改赤嵌城为东都明京,热兰遮改为平安镇,设置了地方官员,颁布了屯垦条例。这期间,荷兰援军赶来援救,却惨败而逃。台湾城居民深受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搜刮蹂躏,早已义愤填膺,这时纷纷秘密出城通风报信,支援郑军。荷军将士眼看大势已去,很多也出城投降。围城历时八个多月,通向城里的水源全被切断,荷军断粮缺水,弹尽援绝。揆一走投无路,不得不举出白旗投降。

经数日谈判,签订了投降条约18条,于1662年2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年仅39岁的郑成功威风凛凛地坐在军帐中,接受殖民者俯首献上的投降书。沦陷了38年的台湾宝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饱受蹂躏的台湾人民终于重见天日。

收复台湾后,改台湾为东都。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苛捐杂税,兴办了学校。郑成功还亲自到各社走访,分配给各庄社一些耕牛、农具,还派“农师”讲授耕种技术。从此台湾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对他感恩不已。

正在郑成功满怀信心地开发、建设台湾时,由于10年的沙场征战而积劳成疾,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与世长辞厂,享年39岁。噩耗传来,郑军将士及台湾百姓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成功故事】热点

【成功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