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悟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最近一直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以下是4篇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近期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最近一直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的《论语》心得,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曾经问老师,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也许,这样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确实很难做到,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优秀精彩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p#副标题#e#
近日拜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感触颇深……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 ”,“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看了“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以下是4篇于丹论语心得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于丹在《论语》心灵之道中推介了好多个小故事,用来说明心灵的强大力量。浓缩于丹心灵之道的主题就是,心灵中至为美好的一面是积极的心态、自信和勇敢。当然,似乎有人以为这是在励志,因为在世界知名的励志学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还有安东尼·罗宾斯的书中,充满对这三种力量的唤醒和训练。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首先肯定的是,作为一篇励志的小散文,这个演说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师摘自论语中的原话,构成了演说的论点,这些论点我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是,与论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励志的主题更加接近一些。批评于丹老师假借论语之名行其它主题的演说和出书甚至出名之实,这样的话,一向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持支持态度的我说说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话说回来,于丹老师还是一个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达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说过,各人读历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师此篇中较为美丽的文字。
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于丹老师
“我曾经看到过铃木大拙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日本江户时期的故事。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茶师,他跟随着主人去京城里办事。碰上了一个浪人挑衅身着武士服防身的茶师比剑。这茶师只好老老实实地说我就是个茶师,我不懂武功。这个浪人就得寸进尺,说你既不是一个武士,你穿着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严,那我就更应该跟你比,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了。茶师一想,就说你容我几小时时间,今天下午我跟你还约在这个池塘边见。那个浪人想想就答应了,说那你一定来。
这个茶师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求大武师教给他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武馆的主人当时就惊诧了,他说来我这儿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你是为什么?
他说我是个茶匠,我就只会泡茶,但是我今天遇到了这么个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我想死得有尊严一点。
武馆的主人说,你是这么著名的一个茶师,那好吧,你再为我泡一遍茶。
茶师想了想,很伤感,说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很从容地把茶叶放在里面,洗茶、滤茶、然后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这个武馆的主人。
这主人就这么一直看着他这个过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说:这是我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这个时刻,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
茶师说:哦?你要教给我什么吗?
他说:我不教你,你只记住,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我就告诉你这一句。
这茶师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见那个浪人已经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嚣张,当时就拔出剑来,说:你回来了,那我们来开始比武吧。
茶师就老在想着那句话,说我心泡茶的心面对他。所以他就不着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然后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拿出绑带把裤腿也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对面这个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内心心虚起来。
等到这个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举动就是拔出他的剑来,欻,就挥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声,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
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
画外音:
这个小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付,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所以毫无武功的茶师凭借内心的定力能够战胜嚣张的日本浪人。
潮生结束语:这是一个崇尚张扬饯行浅薄的年代,深刻和深刻有关的东西被打上“不合时宜”的烙印。但与千百年前相比,我们何其有幸的是,这也是崇尚个性复苏,崇尚自信乃天赋人权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心灵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遵循和发扬。所以,注定带有浓烈的张扬的意味。不从容,不镇静,但笃定,而坚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以下是交通安全的作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有着“和”的品性,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读了《论语心得》,懂得了许多道理,现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与感悟。本文是论语心得与读后感,欢迎阅读。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了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对照起来,我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心灵相照的快乐的生活似乎离我不是遥遥无期了?
论语心得读后感三:
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读了于丹老师所写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朴素、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初读了《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其实,高官厚职的,生活得不一定快乐。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倡导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多能干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帮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于丹教授分析的《论语—心灵之道》,读过之后,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同样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态会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就像平时开车,同样是红灯前的第一辆车,有的人会想:真倒霉,别人都能赶在红灯前过,怎么偏偏我过不去,心情就会变得很糟糕;而有的人会想:我真幸运,下次变绿灯时,我能第一个通过,心态就会很平和。《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自己。
感触较深的还有于丹教授讲的《论语—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书中说到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细细想来,颇耐人寻味。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别是那些身世显赫,家境优越的人,周围更是不乏与其称兄道弟的人,但是,当他们失去了这些优越的条件,或是当他们身处困境时,又会有多少真正站在他们身边,肯为其两肋插刀的人?怎样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论语》也给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爱之心,二要有辨别能力,都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有了一个好的朋友,人生便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相信我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完美、强大,就会享受到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欢迎查看。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
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现在想来,是非常羞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艰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原来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心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伤心哭泣;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心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伤心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应该为他们高兴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让老婆婆喜笑颜开。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如果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本人一介学生,在家受父母教育,在学校受正统的国民教育,上班后,懵懂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交友,而今已近40,虽然生活安定,工作稳定,但工作之余,还是对老祖先的东西感到好奇,生活中对本国许多文化也有很多疑问,偶然得知南怀瑾先生深通儒、道、佛,于是欣欣然购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环瑾选集》,才读了第一卷《论语别裁》,感到颇有收获。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的解说不愧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从历史的角度旁征博引为《论语》的误读做了很多纠偏,与我们这些远离祖先文化的人而言,真是专家级的解说。这本书将近800页,我也是用了将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才看完,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论语》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书,贴近我们的生活,现代人非常需要看看。我们70后这一代,对于西方的文化了解一些,我也能弹一些古典的和流行的如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对于现今的时尚物事如ipad、汽车等等也能紧紧跟上,但是在正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对于老祖先的东西讲的很少,以至于到现在对母亲如何做人的训导还有疑问,妈妈说的这些东西书本上怎么没有,因为之前没有接触到任何一本这样的书,看了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有了一些理解。比如我们说儒家讲孝道,孔子的学生曾子著《孝经》,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充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谓之大孝。还有我们在与人日常交往中,能够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得人心,做到大家和谐。对于做事,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对于比自己意见更好的意见要及时变通采纳。对于年近40的我,也有有益的人生导语:“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暗地里,我也在笑,猪八戒真不容易,孔子才三戒,他要八戒,还管不住自己,呵呵。《论语》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非常生动,建议有学者什么时候把它做成动画或漫画故事,大家应该会喜欢看的。
二、《论语》对学习的要求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且人人不同,因材而用,对于管理工作也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我们说孔子的弟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孔子都能够识人,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而纠正他们的短处,让他们不断学习。这对于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特点既可以是缺点,也可以是优点,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作用。同时,孔子也提倡“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贡献出来,同时在工作取得成绩之后还要总结提高,再去学习,平常我们只知道前面一句话,而不知道后面一句话,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也是有益的。同时,学习必须勤奋,但是要悟道,学得越多,悟出的道理要越简单,才能返回来指导实践。这个悟出的道理,儒家叫“仁”,道家叫“道”,佛家叫“佛”,最终归到“一以贯之”。
总之,仅仅是惊鸿一瞥,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也使我犹如掉入传统文化的海洋,祖先的生活方式使我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的人生和交友有了详尽的指导,收益匪浅,可以做为一部经典,时常翻看,总会找到人生难题的答案,难怪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也是有他的道理,做为一个炎黄子孙,这也是自己的骄傲啊。
看了读论语别裁心得体会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最近呢,庄子确实火了一把。这得归功于一个人——于丹。 于丹何许人,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七天《论语》,当于丹把国学经典通俗化,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国观众,仅在七天时间里,于丹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一鸣惊人。于丹也因此被称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浏览了《于丹<庄子>心得》,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 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更何况,今天的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养车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又怎么能笑谈生死。不要说面对死亡,就是想想也心存畏惧,养育之恩还待报,培养孩子的责任压在肩头,生命可不是我们自己的。可不曾想,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压力让我们不断成长,成就让我们充满自豪。原来,需要奋斗也是幸福的一种。不是吗?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倡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问老师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呢?
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勇敢吗?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也曾经论述过勇敢,他把那种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别人,但当别人没有任何缘由地时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吗?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其实,是什么样的武功使茶师取胜呢?就是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的气势。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传统美德。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看。
《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传统美德。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它要求人们真诚做人,追求完美的个性,但又不苛求人们瑕如白玉。它讲求实际,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传统信念,而是沿着他们的信念引导人们,将他们提升到最高水平。《论语》的特点写的很平实,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似乎理解的明了些,其实也是比较肤浅和随意的。平时生活中我不会想起读《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当读了于丹的书后,我知道了过去自认为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让我们现代人受益非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从中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和帮助.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供着一个花岗石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看了这个故事后心理豁然开朗,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可以做到从心所欲,淡定从容."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间,生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伤心事,面对这些琐事心态不如放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对自己的缺憾正确对待,让我们的内心平和些,知足常乐.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君子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做一个君子,能够称为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君子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使许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提到“君子”一般都会与男子相联系,谁说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君子”并不是男子的惯用名词,所谓“君子”就是在星光大道上夺放异彩的人物,并不是从外表能看出来的,而是内心散发的一种无可彼及的光辉。
称之为“君子”的第一标准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所谓善良是攻于身,行于义。真正善良之人是渺小的,是默默无闻的,待人处世皆以善为本。所谓:“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说一善话,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善良之人是不求回报的,这种善是发于内心的。如果你挖掘它将不断涌出来。善良的心灵是园,善良的思想是根,善良的语言是茎,善良的行为是果,善良之人会使灵魂变得高尚,会对生活充满勇气,会对未来充满自信。
称之为“君子”的第二个标准是要做一个有恒心的人。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成大事不再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够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但决定去做,就要把事情做到底,那怕是一件不大的事情,每有这种恒心的力量,就不可能认真的建设工作。有神么比石头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软?然而,只有坚持不懈,软水可以穿透硬石。
称之为“君子”的第三个标准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也就是说君子会人真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而小人呢,在别人提出意见时,只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能提出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具备以上三个标准,那么应该可称一为“君子”,要具备以上三点决非易事。
这章随谈君子之道,似乎有些人会认为与生活太远,格格不入,不切实际,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要具备的一些品质,是息息相关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论语心得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由孔门弟子编纂而成。《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读孔子论语有感心得范文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早在中学时就在老师填鸭式教学下背会,但总是机械地背出译文,理解是那么肤浅,也未曾用心琢磨和体味,直到被我们学者清风校长推荐——于丹《论语心得》,确切地说是最近一段时间才慢慢品读。
是于丹又让我们的大脑想起了学过的只言片语,自从读了于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我也许没有读透,但也从中无处一些生活的真谛。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广,对问题的思考要有虚心的态度。不要盲目的与他人比较。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之一。
#p#副标题#e#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论语心得读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论语心得读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孔子认为,人,特别聪明和特别傻的都很少,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既不绝顶也不透顶。根据智力,他把人分为3种,一种是“上智”,天生聪明的人完全不需要学习就知晓一切;一种是“下愚”,天生愚蠢的人,无论怎么学习都没有办法;一种是“中人”,也就是指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普通人又分为2种,即“学而知之”的人,通过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第二种是“困而学之”的人,遇到自己过不去的坎,才会想起来去学。这两种人都是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论语的经典对白中我们还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个词“圣人”。圣人又是比仁人高一个档次的了。孔子特别推崇的是圣人,但是他却不希望每个人都参照他的观点去当圣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孔子觉得自己就当不了圣人,他眼中的圣人是尧舜禹那样的先帝。首先,孔子认为,圣人必须是古代君王,他自己只不过是祖上发过迹,到孔子这一辈,已经是穷困潦倒四海为家了,更谈不上是什么君王。其次,圣人必须天资聪慧,不用学习就能明理明德,显然,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做不成圣人。因此,一般人的标准到仁人这个档次就已经是成功了,即使不能为官吃香的喝辣的,至少也可以像孔子那样学富五车桃李天下了。他也是这么教育他学生的。
论语中一共有105个“仁”字,那何为“仁”呢?学生问孔子,孔子回答不一,往往具有针对性。比如他说“巧言令色,鲜仁矣”,对于溜须拍马的人孔子最讨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要他克制自己,一切按照礼的规矩办事;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要他善待别人,承担帮助别人的义务。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
言也仞。”孔子告诉他,说话要有分寸,三思而后言;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近,与人忠。”这里孔子把“仁”分解成三种德性,让他接物处事待人都要充满敬意和忠诚。此外,孔子还经常将仁与智、勇相提并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其实在孔子眼里,仁者已经具有了智勇两种品质。
仁人,孔子对它的解释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人首先要自尊自爱,自己要有奋斗目标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爱人之心,帮助别人到达他们的理想。孔子对仁人的要求很高,他的学生轻易够不着这样的头衔。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学生中的得意门生,但是孔子对于他们的评价却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说他们虽然都是治国懂礼之才,可以驾驭一方之土,但是均够不上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个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多强,如果不能够推己及人,仁而爱人,都不能称之为“仁”。仁人要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气魄,以自己的德行来收纳聚集人才。
我们现在学习孔子的“仁”学理论最终目的是要能够运用到实际。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讲述自己如何走向成功时,总是忘不了自己将大学舍友从国外拉拢到国内和他一起打拼的一段经历。他说,这全是他在大学期间为他们扫地的功劳。当然,这是句俏皮话。宿舍卫生通常是大家一起打扫,但是俞就是喜欢一声不吭自己一个人包揽,留给大家好印象,直到他远赴大洋彼岸找到当年的舍友时,对方还会忍不住激动地回忆起这样一个小细节。我把它也定义为“仁”,虽然看似平凡微小,甚至不值得一提。但,正是这份仁义使他
们义无反顾地跟随俞敏洪创办新东方,让他们坚信能在宿舍里为大家服务的人,自然在事业中也亏待不了当年的兄弟。仁造就了俞敏洪的人格魅力。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书籍读后感800字心得(精选9篇)
书籍读后感800字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书籍读后感800字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书籍读后感800字心得(精选9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妹刚跟老爸聊完,电话就又响了,一看是胖子的,都快中午也是该休息好了。拿起来:“胖子,什么事啊。玩游戏把练功的是忘了吧。”“怎么会呢,我练功可是很用功的,这不刚练了刚回来。”胖子怕我不教他修炼连忙辩解道,然后再接着说事:“是这样的,老五,我们宿舍的老三决定中午在一起聚一下,交流一下第一次玩游戏的心得,顺便讨论一下接下来怎么发展。你们也过来啊,就在老地方。”我一听就知道,东方惊云是想知道我们的想法才是真的,至于交流一下心得嘛,那才是顺带的。看了一下时间,才10点多,系统还没升级好呢,也不急,就去一下吧。于是我们就开车过去了,车是十一回来后为了图个方便买的,老装逼也没意思是不,偶尔也要高调一下。我一向是要么低调,要么就非常高调,所以我们的车也是很拉风的,就是我家生产的“幻龙99”跑车,还是限量版的,全球也就10000辆,估计整个京城不会超过5辆,当然各个国家领导是不会坐这样的车的。
技能:金鸡钻啄:用特殊的方法将鸡嘴旋转着啄向敌手,伤害很大,具有破甲功能。利爪撕裂:就是鸡爪攻击,大家想想都知道。金鸡啼日:对天长啼,在发出啼鸣时自身HP以没秒3000点回复,其中开始的3秒钟是无敌状态。持续5秒。每天限用三次。日!最后一个技能太变态了,要是经常能用就无敌了。还好是每天限用三次。总的来说,我们,不,是我还是能对付的。一般BOSS都是单个上的。接着我又一次尝到了打电玩《三国战记》最后一关达曹操的感觉,还好我在它用了两次回血技能后就所有的绝招技能一起上挂了它,又爆出了一件仙器,不过没有火云戒好,大概是我这时差的级数少了。对了,忘了告诉大家,我在上次PK后就回去自己把火云戒给鉴定出来了,神鉴术也升到了高级。现在可以鉴定仙级物品了。
果然,大个子一个扭身就把斧头斜劈,挡住了我的攻击,还好我没用技能,要不然就浪费了。我借着斧头反击的力量跳了开去,我们又回到了对峙的阶段。对峙了一会儿我们又都向对手冲过去,但这次我在中途的时候我就用上了技能“金戈铁马”直接将自己的攻击提升了30﹪,然后拼着自己稍微擦过他的斧刃,使出了凝霜剑上的技能“寒冰穿刺”,中了!这次他以为我会像上次一样故技重施,估计错误,我的“寒冰穿刺”可是远程技能,结果就是他被冰冻了,本来就不快的速度再次大大降低。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家教心得读后感500字(优秀3篇)
家教心得读后感5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家教心得读后感5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家教心得读后感500字(优秀3篇)】,供你选择借鉴。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所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有出息是每一位家长的理想和愿望。孩子的健康成长受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从出生起在家中,与家里亲人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我就家教的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除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有规律生活休息,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年龄小不愿意配合,但要耐心的说服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最后要说的一个问题是要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爱好,多多参与户外活动,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能有了兴趣才能使孩子愿意去做,孩子才能做得好,做事也就不会唯唯诺诺。
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孩子产生唯唯诺诺、怕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心理,告诉孩子要相信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要太看重结果。
小孩子就是要家长的细心与耐心的教导,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合理的要求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