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范文>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范文

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3篇

弟子规》全文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1: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

开学之初,袁姐姐借给我几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碟《爱心伴我成长》、《深圳首届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陆陆续续地看了一些,却没认真地思考,还是学校 胡梅莉老师把《弟子规》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编成一套健美操,教给学生时,我问问学生你们知道其中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他们告诉我说不知道。过后我一细细地回味,我自己又何尝明白其中的所有的道理呢?我又何尝严格地按其中的行为规范去做了呢?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惭愧。于是很认真地观看了这几张碟,也找来了《弟子规》细细地品尝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按照中国的传统,百事孝为先,《弟子规》因此也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在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详细地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应常怀有感恩之心。对亲人至孝,为国尽忠,也是“仁义礼”的表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章里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指出父母的过失所用的方法,过于消极,放到今天来讲就是迂腐、愚孝和愚忠。

应该有怎样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长幼有序?应该如何看待钱财?在“出则悌”这一章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应该就是儒家遵循的“礼”了,有“礼”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起居休息时应该怎么样?饮食时应该怎么样?穿衣戴帽时应该做到什么?走路时的步伐体态是如何的?碰到人时如何?独处时如何?借人东西时如何?“谨”这一章规定了言行举止的准则。我认为是“礼”的又一个延伸,将它的内涵扩大,应该还有“慎独”的意思,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问心无愧。这一章同样有我不能苟同的地方,那就是“斗闹场,绝勿近”,如果是正在进行的一场的以强凌弱的斗争,我们能袖手旁观吗?“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否是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应该倡导的行为呢?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大家都能诚实守信,就不会有农民工的工资需要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腈.氨,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官员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出现;如果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信与智义”是相通的。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该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列等等。

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万千,仔细想来,这和当前胡倡导的“八荣八耻”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今天的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应该有怎样的道德情操。在21世纪的今天,我想我们向外输出的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商品和劳动力,咱们中国人给人家的印象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吃苦耐劳方面,还应该向世界展示的是我们灿烂悠久的文明。

篇2: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

说实话,《细讲弟子规》这本书我到现在都没有读完,但是我每读一篇,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从总体上谈自己的体会,现在我还不能做到,即使是别人对自己说过,那也只能代表是别人的理解。但是,既然自己也有了体会,闲暇时就把它写下来,希望能与大家交流。

发书时,共发了两本,还有一本《弟子规》的原文,从原文的序中,我知道了,像这一类经典书籍,一定要精读,要专读,不要过多过滥的读。因此,读这本书时,我力求理解,希望做到精读。读一篇有一篇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读经第一要立志,第二要力行。立志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就要读什么样的书,走什么样的路。如果没有志向,你的读书就会漫无目的,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对个人的修养所起到的作用都不是很大。书中也讲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要立志做一个善人。如果做到这些,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这样无形之中还帮助许多没有志向的人立了志,真是两全其美。再一个就是要力行,道德的事情如果只停留在嘴上,那么就成了假仁假义。书中告诉我们不要等着全学完了再去实行,要学一条就做一条。我们在这一点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倘若做到,我们的学问、道德修养便会有很大的进步。

关于孝,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从蔡老师的讲述中可以发现,我们对父母的孝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完全做到,这时的我们还没有遇到父母身体有病时的状况,不知道在父母有事、有病时,我们在孝方面有做的如何呢?

这本书对我的思想、对我的人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时常感到读的太晚。而这些体会只是在读第一遍时生发出来的,还很浅薄,今后我不仅要的读完这本书,还要读精、读细。我相信他对我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希望帮助蔡老师宣传这本书,把圣人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

篇3: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康熙年间人,在科举道路上虽然失败,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这位老夫子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营地孩子的书,叫《训蒙文》,后来有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把书改名为《弟子规》。从此之后,这本书在私塾里面开始广泛流行。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

《弟子规》全文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第一讲告诉我们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很重要!在公司工作,在家里生活,每个人都要懂得相互尊重,和平相处,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对父母子女和蔼,大家处在一个有规有律的环境,有序生活。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心得体会范文】热点

【心得体会范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