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范文>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大全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学生心得体会(精选两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我们要感谢现在拥有的一切,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下面是读文网带来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学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学生心得体会篇1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创造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障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基本方式。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一种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将和一切死去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邓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流血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切存在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特色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探索,既是实践的探索,又是理论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探索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探索总坚固践探索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演奏出中国改革的华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邓小平理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还少吗?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经验,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别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就像是开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13亿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今天中国的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种精神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长期稳定、长期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长期发展。长期动乱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要长期稳定就必须改革,不改革也不可能长期稳定。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翻船”。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具有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

三十年前,中心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个深层次的背景,就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熟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实现中国人民的富裕和幸福的制度、道路和模式。难道还有一种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模式?!

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艰难的挑战还在后头。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历史阶段。

历史有多长,改革开放就有多长;发展要多久,改革开放就要搞多久;历史没有终结,发展没有终结,改革开放就没有终结。发展和改革是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是前无古人的,有多少未知的东西待我们研究、探索。不懂、没有经验,是我们今天碰到的大课题!

历史和未来不是主观臆想。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进行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前进。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来不得半点虚幻、浪漫。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舍此别无他途!

改革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尤其是长期发展;改革一定要有利于稳定,尤其是长期稳定。改革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只能一步一步走!没有既定的目标模式,只有不断随着发展而不断改变。

过程、度数、一步一步,是改革的历史,渐进性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而不是改革自己决定自己的历史过程。这里要非凡强调,改革是方法,是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方法。假如说改革有目的,那就是由改革对象自身的规律、目的所决定的。如上层建筑是服务于经济基础、以服从经济基础为前提的,它的性质就是如此。而改革的目的,就是使二者相适应。假如对象自身没有这个目的,改革又如何实现?!改革脱离了实际、国情,就是灾难性的,就是把改革本身当做目的了!

改革和开放都不是目的。我们绝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

改革的成败,不是以快慢、大小、深浅来检验的,而是以社会的进步、发展作为实践标准的。改革不能自身检验自己,而是由改革的对象,即上层建筑能否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能否不断得到发展为检验标准的。今天的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更复杂、更非凡。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与不断发展的社会情况相适应。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时势不容我们逡巡不前。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聪明和力量。

猜你感兴趣: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学生心得体会篇2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感慨万千,其中,与自己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各个时期的“考试”让我记忆犹新。

1977年的最后几天,““””后的第一次高考开考了,废止了十一年的全国统一高考终于恢复了!一时间,十多年的历届中学生纷纷奔向考场,一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历史画卷展开了。而我却因“父亲政审问题”过不了关,与准考证无缘,被一纸通知召回大队,继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改田劳动,被热火朝天的高考抛弃了。

1978年的高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让人们感受到阵阵春风,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答记者问,有限度地放宽了“可教育好的子女”报考条件,几经周折,我和弟弟(应届生)领到了梦寐以求的准考证。我临阵磨枪,考了个全县中专第六名,但仍然录取榜上无名;弟弟成绩优秀,夺得全县高考第二名,超出重点院校录取线,但还是因为“政审问题”,仅被南平师专录取,入学一个月后,乘“扩招”东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逐步成长为硕士、博士。我在茫然的等待之后,次年3月被扩招到新开办的中专学校,结束了五年插队生活。或许是因为有过准考证失而复得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十分珍惜每一次的考试机会。

参加工作后,我参加过首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青年干部初级英语考试、方向盘拖拉机驾驶证考试、技术职称考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等各类学习考试,均获得相应的证书;我还通过成人教育入学考试被录取到地委党校大专培训班脱产学习两年,获大专毕业证;最让自己欣慰的是,1997年,我以“优秀学员”的资格取得了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的毕业证书,不过,拿到毕业证书时我已经40岁了。

近10年来,中共南平市委曾两次面向全省、全国“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两次公开选拔我都“勇敢地站出来,让组织挑选”。首次公开选拔是1997年,我报考分管工业副县长职位,笔试入围,面试第二,尝到了“脱颖而出”的甜头;很幸运的是,2000年第二次公开选拔,我报考市直机关副处级领导岗位,笔试入围,面试第一 ,又一次进入“副处级后备干部”前列 ,按照公开选拔应该“发现培养一批干部”的思路,2002年初,我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我除了参加各类学习考试之外,也曾担任过几回监考、考官,直到现在,我仍是“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原来以为参加考试最累,担任考官一定很潇洒,没想到,担任考官一点也不轻松,初任考官的兴奋半天不到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同样题目的无数次重复,即使某位考生答题毫无创意,考官也要打起精神认真倾听、细心评分,否则就很难做到公正、公平了。

近些年来,“高考指挥棒”与“素质教育”的潜在矛盾,高等教育是否应该成为一个产业等焦点问题众说纷纭,近期难有答案,但每一年的高考、中考还是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回首往事,禁不住还是想说一句老话:珍惜时光学习充电,把握机遇展示人生!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心得体会大全】热点

【心得体会大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