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读书心得3篇
《包容的智慧》它是一本著名的书,包容首先是一种胸怀。结合自身情况,谈谈本次读书的心得体会,本文是包容的智慧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
包容的智慧读书心得1
本书在传媒界领军人物刘长乐先生与佛教宗师星云大师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们以包容为主题,谈人生,谈社会,谈事业,谈处世,不仅让我们在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关照了明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见证了他们的博学,见证了包容的智慧。两位的对话中,妙语慧言,俯拾即是,让人充分感受到智慧的甘霖,如饮醍醐,如梦方醒。
我以为,《包容的智慧》对我们启发最大、教育最深的是,我们如何保持自我?面对外界巨大的诱-惑,要做到不为所动不为所惑,就必须有自己内心的秉持,就必须点亮自己的心灯。而这正是我们的致命心灵和精神软肋,我们总是看外界的多,看内心的少。佛家强调要修性律己,平等对待众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与万物和-谐相处。我们为什么会浮躁呢?一是名利心太重;二是缺少不变的心灯。名利心太重,就很难走出世俗的怪圈;缺少不变的心灯,就飘浮不定、容易迷失自我。
《包容的智慧》一书不仅给了我们很多好的观点和建议,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四句词讲了比丘尼很好的心态,欲求却无,无欲偶然却嗅到了春天就要来了。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切都在“发生”,我们没看见的不代表他没有变化,没有生长,“发生”是一种超凡的心态,决不是消极的道家思想,正是我们对事物有把握力,有管控力,该做的我们都做了,该努力的我们也努力了,可能的不利因素,我们都有了对策和办法,所以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一切都在“发生”。
打造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就要理解星云大师的禅意: “废物都可以利用”,何况世上没有废物。“在冲突中学习”,“忍是智慧,忍是担当”,只要我们清楚:我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要往何处去。识人者智,自知者明。要了解自己的团队,明白自己的希求,一定能够打造一支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人生中不如意事时常八-九,正像星云大师说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我们应该多感恩,少抱怨,珍惜与品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此,才会工作得更愉快,生活得更精彩。星云大师还给我们开出了一剂“心药方”让我们共同分享: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在两位智者深入浅出的轻松交流中,让我们心胸开阔、眼界明亮、收获更多。正像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为本书所作序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写的那样: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里看见的是月,嗅到的是花,悟出的则是境。
包容的智慧读书心得2
般若的真义:智慧可以称之为般若,却不能完全涵盖般若的的意思,。哲学家、科学家都有智慧,这种智慧是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分辨、解释。般若,就好像一面镜子,我们一照,就能照出事物的原来的样子。般若,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是我们内心的宝藏。人有肉团心,有分别心,有私心等等。般若是平等心。就如太阳,哪里有空间它就照到哪里。就像大地,它平等的普载大众。就如空气,不论是任何的时间和空间,空气都存在。就像水,它永远存在,不会因为贫富贵贱、污浊清洁而消失。阳光、空气、水和大地都是人间最需要的,具有平等性,能和般若相比。圣人的心,具有平等心。就如孔子、孟子、老子、耶稣、释迦牟尼佛,他们爱世、爱人的心,永远处于平等。
般若最大的功用,不是哲学的知识辩论,它就存在我们生活里面,是我们最高的人生知识,它分为几个层次:
一。正见;人可以迷信,但不能邪信。迷信是不懂、愚昧,邪信却会成为害人的工具。正见,就是要正确理解人生的方向,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公理。有正确的人生标准,凡事有正确的认识,不随镜流转。
二。因缘;就如一朵花,它要经过阳光、土壤、水分、肥料、人工等因缘才能成为一朵花。世界无论什么事物,都要有因缘才会存在,物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之所以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是因为父母养我、老师教我、朋友助我、社会接纳我。我接着这些因缘,在养活我的孩子、我的长辈。帮助我的朋友,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懂得因缘,就懂得感恩感谢、同体共生。
三。空;空不是没有,而是只有空了,才能有,茶杯只有空了,才能装如茶水。口袋空了,才能放东西。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是代表物质的东西,空是代表精神的意义。“凡所有像,皆是虚幻”。凳子,一颗种子种在土里,经过阳光雨露、肥料等长成大树,在经过工艺做成木材,最后做成凳子。这一切的过程,都是假象,因为它是空相。我们被假象给执着烦恼着,所以看不到真相。空是正见、是缘起,是可以见到真相的。
四。真理;真理,是要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比如说,人的生死,花开花谢,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出生,从一个婴儿变成一个姑娘,再成为妈妈,成为老太婆。这是必然性。这个人究竟是婴儿、姑娘、妈妈还是老太婆??都是,也都不是。前面的都是假象,她的生命才是真相。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恒久不变,世间法都有变化,无常的状态,是我们面对的常态。当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就不会恐惧!人生的无常,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
“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谁是观自在?观世音,谁是观世音?
我们自己就是佛,我们自己才是观世音。自己不努力健全自我,只是妄想把自己托付给渺不可及的神明,这是错误的,我们要观照自己,才能自在。如果能把宇宙天地、虚空万物都视为自己的,你就能如爱自己般的去爱万物。用般若去分析世间的真相,你就能进入到观自在。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色、受、想、行、识。第一个色是物质,最后一个识是精神。把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就能找到受想行。
“四大皆空”。什么是四大?四大就是色,是物质的,包含地、水、火、风。好比我们坚硬的骨头,是地;我们的血液和大小便等液体,是水;温暖的体温,是火;气息流动的呼吸,是风;我们只有和阳光、水分、土壤、空气因缘和合,才能生长。
五蕴皆空和四大皆空,不是说我们要死了才能空,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抛弃。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要和其他事物相互依存,要相互关系。
假如我们能用般若照见五蕴皆空,理解到万事万物都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关联,能把众生视为己,把万物视为己,世界就不会有分别心,不会有你我的争执,不会有占有与抛弃,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就能实现。
包容的智慧读书心得3
花了几天的时间,把《包容的智慧》大概的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人生哲学方面的书,整本书是凤凰卫视刘长乐与台湾佛教界宗师星云大师关于社会问题、人生态度、现代管理等诸多问题的对话录,主张积极包容的人生智慧,启发人心向善。刘长乐虔信佛教,一贯在传媒事业及现代管理中融入“包容”“向善”“从心”等佛家理念,10年间从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成为华人世界传媒大亨。星云大师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将佛法落实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使人生幸福安乐。阅读这样的一本书能使我心静下来,仔细品味刘先生和星云大师的话,认真思考包容的智慧。在两位智者深入浅出的轻松交流中,让我们心胸开阔、眼界明亮、收获更多。
其中有一个章节我认为对我们教师是非常受用:“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
长乐先生说:“为了表彰我的员工这么勤奋努力,我就对自己承诺, 无论多忙,每天必须对他们讲三句赞美的话。现在我一直都在坚持。这个让他们高兴,我自己也很开心。”
星云大师说:“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给人一些欢喜、给人一句赞美、给人一点安慰,乃至给人一点希望,给人一点祝福,都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赞美、表扬在生活中是需要并且是必要的。特别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时都能用到赞美、表扬。有这样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的确,老师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尽力把事情做的更好,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从此树立起自信心和责任心。
学会运用包容的智慧去对待朋友、去学习、去工作、去处世,真正地去领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