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算创业吗【合集2篇】
炒股算创业吗,或许很多人辞职在家专门炒股被看做是不误正业,但是只要经营有道,能理性投资,何尝不是一种创业呢?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
案例2:90后大学生开资本工作室 炒股连赚20万
【起步很艰难】
大二偶然开启创业之路
2012年下半年,一堂《证券投资学》课让蔡地涛的内心激起了涟漪,蔡地涛告诉记者,课本里面众多专业的高端知识看上去很难,但班主任风趣幽默的授课让这些高深的知识深入浅出,因为懂了知识,且看到了其中的实践性,蔡地涛因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一开始,蔡地涛的内心还是有些踌躇的,“当时我还是个小毛孩,有的是冲劲,可是真正要落实还是有点困难的,比如资金如何筹集?如何找寻合伙人?亏了怎么办?”蔡地涛将自己想要创业的想法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涉。在得知蔡地涛的想法后,班主任与他促膝长谈,为他提供了很多专业的指点。
在得到老师的支持后,蔡地涛觉得还需要合伙人。于是蔡地涛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好朋友付长森和梅小菠,二人在听取了蔡地涛的讲述后,立刻表示无条件支持。于是,三个志同道合的大二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漫长而艰辛的创业之旅。
创业之初,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工作室,命名为“冷杉”,意在今后能如红杉一般,享誉世界。创立工作室,需要资金,于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出现了:作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并没有收入,项目费用由谁出呢?三个人在商量之后,一致决定向“蒲公英基金会”贷款,申请到了6000元的无息贷款,这6000元便成了他们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有了第一笔资金,可后续的融资显得困难重重,经过几番商讨,融资计划总算有了眉目:蔡地涛外出做兼职筹资;付长森,梅小菠掏出自己数年的积蓄,并向父母借款;同时又拉来合伙人陈毅为工作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几番波折,他们终于凑够了建立工作室的资金。
【心态很重要】
股市涨跌面前从容面对
创业的过程并没有如这四位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想象中那样顺利,股市高风险高回报,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四个人那段时间就像是在刀锋上混生活,大跌大涨常有,心情都跟随股市涨跌而起伏不定,涨了一点,兴奋得要跳起来,而只要一跌,心情又跌到谷底。那段时间是煎熬的,他们的神经都是时刻紧绷着的,每天一大早起来看新闻,关注国家时事政策,只要一有空就盯着手机或电脑看股市行情。
“亏得最惨的时候,我们快把老本都赔进去了,那时候万念俱灰,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甚至怀疑我们当初成立这个工作室到底是对是错,最后还是班主任的鼓励与开导才让我们重拾信心。”蔡地涛告诉记者,在股市里走,就免不了涨跌,“上证股市大回调的时候跌得最惨,但是即使这样也还是处于盈利状态的,在成本线之上。”
但在创业的过程中,蔡地涛还是自信满满,颇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之前我们都还是一个个青涩的大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很低,股市上的一点点小波动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好几天,现在已经波澜不惊了,我们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眼界各方面也开阔了许多。”他还幽默地告诉记者,现在亏个几万块钱,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吃顿饭回来,就又涨上去了。
为了能够降低风险,蔡地涛等人在工作室里放了一块题写版,每天他们都会拿着记号笔在题写版上写写画画,进行着各种计算。他们从这些运算中获取信息,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
【阳光在风雨后】
连赚20万,被封“股神”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冷杉工作室已有十余名成员,其中投资项目涉及股票、外汇、贵金属等主要金融产品,资产总额突破百万,年收益也在稳步增长。蔡地涛和他的小伙伴们对“冷杉”的前景非常乐观,他们希望有更多对投资感兴趣的人能加入工作室,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如今,随着冷杉资本工作室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想要加入,对扬大学子们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蔡地涛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他们的工作室出现了非常好的局面。“就从去年11月份熊市转牛市的时候,我们开始大赚。”
大学生炒股,不但开了工作室,收入还颇为可观,据蔡地涛透露,股市牛市后到现在,他们赚了20多万。据了解,蔡地涛现在被同学们封为“股神”,但对此,蔡地涛表现得非常平静,他表示这只是一时的胜利,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摸着石头过河,先去做,在实践中学习,慢慢变强大。这是我的创业心得。”
■本报提醒
股市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作为一名商学院的学生,蔡地涛所学知识与金融息息相关,对于股市他们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蔡地涛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商学院的学生,他们会从很多经济方面对所有投资的股票进行分析,绝不会盲目下手。对于那些有进入股市想法的年轻人,蔡地涛给出了自己建议。蔡地涛表示,凡事都需要精心准备,谋划布局,即使如此还需要谨慎出手,毕竟一旦进入就意味着盈亏皆有可能,赚钱是所有人都希望的,可谁能保证一定稳赚不赔呢?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切不可为一时的得失而兴奋或悲伤。
案例1:大四男生的炒股经:每年赚20% 欲帮中国大妈理财
昨日获悉,武汉大学金融学专业大四男生许祐玮是有着5年炒股经历的“老股民”,有市值近10万股票,每年能创20%的收益。
许祐玮的父母都是职业股民。5年前,他拿着父母给的万余元进入股市。他介绍说:“早在读初中时,我便酷爱跟踪时事新闻。那时我便已深信,任何事件的发生均会对不同的标的价格产生影响,结合相关金融衍生品,只要能够成功预测未来就能获取收益,无论涨跌。”
考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后,许祐玮和许多投资人一样,在交易时间盯盘的基础上,花费了绝大多数空余时间涉猎国内外相关资讯,力求使其“决策”趋于理性。“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要善于客观推测他人的行为,逆势操作才能获取超额收益”。他透露,在今年“5·28”暴跌次日开盘集合竞价,他大胆抄底被杀至跌停的创业板B。结果,创业板触底反弹,创业板B更是以上涨6.19%报收,他赚了一笔。
5年间,许祐玮不但还了父母给的股本,还以每年20%的涨幅经营着自己的股票账户。常有朋友问这位“90后”该买哪只股票,他说自己从不荐股。
本月即将毕业的许祐玮,已收到海外20多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投资与资产管理系。他说,他希望通过出国尽早熟悉西方资本市场,届时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够进入基金公司帮助中国大妈们投资全球。
每天查看股市行情成部分大学生必修课
眼下,每天查看股市行情和证券新闻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必修课。像许祐玮这样有专业背景的炒股大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非经济金融类专业学生。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日前选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4所高校,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炒股的大学生中,71.58%的人学的不是经济金融类专业。
数据显示,84.44%的大学生通过自学学会炒股;42.22%的大学生通过教师上课传授学会炒股;学会炒股的其他渠道有同学帮助、父母或亲戚引导等。
调查发现,为了培养自身理财能力而炒股的大学生占64.64%;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占53.33%;为了分享改革红利的占46.67%。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53.33%的人的炒股资金来自父母,只有2.22%的人通过借钱来筹措炒股资金。华中师大学生黄崇敬今年3月入市,入市金额为1万元,其中大部分是从亲友那里借来的。5月28日,股市暴跌,黄崇敬损失800元,但他认为对于盈亏应该保持平和心态。
华中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师郑承利认为,与其他投资理财方式如房地产、收藏品等相比,炒股的门槛比较低,对成本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而且现在股市正处于牛市阶段,炒股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他同时提醒大学生,股市的风险和波动比较大,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思想成熟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