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纪实热门两篇
残疾人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能选择的创业项目比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创业,创不好业。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
案例2:百折不挠,才能闯出新天地
成才
1984年8月,她借了100元钱,跟着丈夫一起到重庆安装假肢。冉敬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她决心要迈开双腿,闯出一条不寻常的成才之路。
安装假肢需要20天的时间,冉敬芳没有放弃等待的时间,她用帮熟人干活时学到的卤菜技术,买了6只鸡,做成卤鸡摆摊叫卖,晚上一算账,居然赚了8元钱。这可是她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的一笔钱啊!冉敬芳乐坏了,第二次她卤了8只鸡,挣到了12元钱。等到假肢安装好的时候,她不但还上了借的那100元钱,还净剩100元。在重庆掘得“第一桶金”后,她已决定不回乡下了,继续留在重庆做卤菜生意。
由于冉敬芳经营有方,夫妇二人的卤菜不愁卖。经过4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冉敬芳净赚了4万元,这就是冉敬芳的原始积累。1992年初,冉敬芳把生意升格为牛肉和牛皮批发。为了做好这门新生意,有智慧和经济头脑的冉敬芳先搞市场调查。她发现做牛肉和牛皮生意“钱途”可观,只是少有女人从事这个行业。她决定闯一闯这块天地,结果她真的闯出来了。
1995年,冉敬芳听说宜宾一家制革厂需要货时,她一人独闯宜宾。与厂长谈判时,对方见她是个残疾人,有些不太相信她。冉敬芳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向厂长大胆提出:“咱们先把生意放到一边,请你先到重庆走一趟,差旅费由我来承担。我的货,如果你感兴趣就要,不感兴趣,咱们就当交个朋友,怎么样?”厂长被冉敬芳的诚意所打动,随冉敬芳来到了重庆。经实地验货,厂长十分满意:“报一下价吧。”结果,冉敬芳报出的价比市场价还要低10%。
艰苦的成才历程铸就了冉敬芳百折不挠的性格。这笔生意她可以不赚钱,但必须征服这个至关重要的客户。第一笔生意顺利成交之后,冉敬芳又陆续给这家皮革厂提供了几批原料牛皮。一次,由于装货人的粗心大意,错装了15张不合格的牛皮,经厂方发现后,冉敬芳二话没说:拿来退货,下次拉货时补上15张合格牛皮。冉敬芳的诚信打动了厂方的领导,第二次拉货竟是现款现货,不差分文,直到后来厂方对她的优质产品实行优价收购,并主动要求长期供货,每天达到三四百张牛皮进厂。这样,冉敬芳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两三万元,高峰期达三四万元。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冉敬芳为自己挣下了千万元资产,成为重庆“牛皮帮”里有名的“大姐大”。
追 求
做大事不做“大款”,让其他残疾人也富裕起来
拥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后,冉敬芳已经不满足于在“牛皮帮”里打拼了,她想办一家像样的企业。但办什么样的企业,到哪里办,却让她颇费踌躇。这时候,她获得了一条信息:四川省广安市政府派人到重庆招商。
位于川东山区的广安市是邓小平的故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从苦难岁月走过来的冉敬芳十分感激邓小平,她说:“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我这个残疾农妇的命运。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我的今天。到小平故里投资,也是体现致富思源的一个具体行动吧!”
2001年7月,初到广安的冉敬芳投入巨资收购了一家楼盘,创办了一座规模宏大具有现代气派的“川王奇美食娱乐城”,但效益不算理想。她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1984年从做卤肉起家,发展到做牛肉半成品,再到批发牛皮……其间,贯穿一线的是一个“牛”字。在餐桌上,随便夹起一块牛肉,冉敬芳就能说出这是水牛、黄牛还是牦牛的肉,是牛身上哪个部位的肉,她对牛的了解程度堪称专家。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继续围绕这个“牛”字做文章呢?她的思路豁然开朗。经过筹划,冉敬芳投资2600余万元,创办了“广安富源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和“广安富源食品有限公司”,装配了年屠宰量达50万头生猪、5万头牛的自动化生产线,形成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当年创利税3000余万元,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颇具创意的是,冉敬芳除了在公司内自养数百头种牛以外,还把良种肉牛及母牛交给当地农民托养,跟农民和乡镇政府签订“托养合同”,向托养户提供一种叫皇竹草的草种。皇竹草是一种优质牧草,亩产量可达10多万公斤,只需种一茬便可年年收割,是喂养肉牛的绝好饲料。
除了提供饲料,冉敬芳还负责防疫和技术指导,使农民托养肉牛基本上没有风险,托养一头肉牛,一年至少收入1000元。这样,冉敬芳不仅解决了食品加工的肉源问题,也给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成功,仅一年时间,托养肉牛的农户就由几百户发展到上千户,平均每户托养2—3头肉牛,为当地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冉敬芳的肉牛养殖业规划宏伟:她要把托养肉牛的范围推广到整个四川省以及邻省的农村,让几十万、几百万农民都参与到肉牛养殖事业中来。
企业大了,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了,管理复杂了,而冉敬芳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搞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管理还行,驾驭一家现代化的企业就不那么容易了。为此,冉敬芳力排众议,花巨资不断在全国各地引进企业管理人才,年薪30万元招聘北大博士任富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一名财务总监,并特聘成都乾瑞管理咨询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目前,公司已招聘中高层管理人才20余名。
在网罗人才、借助别人的才智为己所用的同时,冉敬芳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她参加了国家经贸委经理学院举办的高级工商管理(MBA课程)研修班学习并顺利毕业。她不但要重塑企业形象,也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因为她明白自己已不是昔日“牛皮帮”里那个风风火火的“大姐大”了,而是一位驾驭着现代化企业的女企业家。
2005年下半年,冉敬芳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新机构:“广安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这是她新开创的一项事业:公益事业。
从小饱受艰辛和折磨的冉敬芳经历的坎坷太多太多。成功以后,她最想做的不是追逐奢华,不是享受或炫耀自己的财富,而是如何帮助那些仍处于困境的残疾人。冉敬芳想的是为他们多做点事情,让他们像自己一样也富裕起来。
帮助残疾人致富,选择项目很重要。搞养殖业,非常适合农村残疾人的实际。冉敬芳认为,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有土地,饲料不难解决;劳动量不算繁重;同时,公司保证全部收购出栏的家畜,养殖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2005年9月,冉敬芳的“残疾人养殖培训基地”正式运作。培训基地设在公司的会议室里,每星期轮训一批,每批培训残疾人100名。扶贫先扶志。要想让残疾人振作精神干一番事业,首先要鼓足他们的士气。所以,每期培训班的第一堂课,都是由冉敬芳主讲。她的现身说法,极大地调动了残疾人创业的积极性,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培训的残疾人,从路费到食宿,所有费用全部由冉敬芳承担,加上工作人员工资,每培训一期,冉敬芳就得支出1.5万元,半年里,她为此支出达40余万元。
经过半年时间的培训,广安有98%的残疾人(失去行动能力的除外)得到了培训。广安区桂兴镇洪锅村残疾农户邓泽明培训回家后,建起了90平方米牛舍,利用山区种植优质牧草10亩,养牛20头,年收入达2万余元。致富后的邓泽明激动不已:“要不是参加了富源肉牛养殖公司组织的培训,我哪能过上好日子哦。感谢冉总给我的帮助!”
冉敬芳深知,残疾人致富很不容易,仅仅参加了培训还不够,还要从多方面给予帮扶。为此,她从2002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赠送种牛、种鸡等给50余户残疾户,目前赠送的禽畜价值已达30余万元。冉敬芳还表示,要解决所有残疾人的生存生活问题,仅靠自己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她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人,生命本质是相同的,但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却不尽相同,因为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人生才富有意义;因为总是带着追求、信仰和理想,他们的创造才超出了常人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冉敬芳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她选择自强创业为其毕生理想后,现实的一切磨难都未曾削减她对创业的痴情。
案例1:一位残疾人的两次创业
45岁的韩冬生来就视力残疾,左眼失明,右眼高度近视。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但他却在生活的历练中铸就了自立、自强、和永不服输的性格,立志成为一名创业者,用自强的毅力去拼搏。
上世纪90年代,韩冬与做门窗生意的爱人成家后,家境并不宽裕,但却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的历程。首先是开门窗店,一干就是十几年。在经常外出给人安装门窗的时候,看到很多儿女为了工作忙碌,没时间照顾年迈的父母,便有了开办敬老院的尝试。
2008年,这位残疾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当年,他第一个敬老院——船板养老机构开业。2010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韩冬又租用大坡一所闲置的小学创办了平陌敬老院分院。2015年,九九重阳节这天,集花园式、宾馆化,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娱乐、养生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机构——祥乐老年公寓又呈现在新密人们面前。
创业是艰苦的。对于韩冬这样一个残疾人来说,困难更多于正常人。韩冬却说,创业虽然艰辛,梦想却催人奋进。自己开办敬老院不图能挣多少钱,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只想为社会多做点事情,让天下父母都有个健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