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创业>创业故事

创业名人事迹【汇编3篇】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多看看创业的那些名人事迹,坚定你的创业决心。那么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的创业名人事迹,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创业名人事迹1

曾经的农村穷小子 今天都已成了中国首富!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柳传志

谈起成功人士,我们总觉得他们遥不可及。其实,他们曾经与我们一样,只是后来在我们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都把功夫用在了工作上。甚至他们的人生更饱经风霜,但不同的是,他们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能面对生活,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所以我一直深刻的认为“成功是一种态度”.

“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李嘉诚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刚读初中的李嘉诚便与家人一起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且不愿意去依赖别人,决定辍学。他刚开始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他特别刻苦,业绩突出,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18岁的李嘉诚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起来。

1950年他自己筹集到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之时,他却急流勇退,转做塑胶玩具。两年后其他的塑胶花企业产品严重滞销的时候,李嘉诚的塑胶玩具生意却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正遭遇着严重房地产危机,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当别人都不看好香港房地产,远离的时候,李嘉诚慧眼独具,认为香港商业地产潜力无穷,并坚持“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三年内,香港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逐渐回流,房产价格暴涨,于是,李嘉诚趁机高价抛售。他凭借出色的经营和不断尝试发展壮大,早已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者。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

马云,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从小家境贫寒。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不是他的强项,他参加过三次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总分差140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考了劝他放弃,但他始终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在第三次高考中,这一次数学79分,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1988年,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

1994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艰辛,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房租要7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从那一刻,他坚信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9年,35岁的马云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马云之所以受无数草根创业人士崇拜,因为他曾经和我们一样,最初活在通俗人当中,身边亦没有活在顶尖里的朋友。但历经无数挫折后,如今的马云可谓屹立世界的企业巨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到如今的荣耀辉煌,使得马云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芒。那个把“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的人,那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写满奇迹!

“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柳传志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他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其实,当年的他最初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波追流下海创业。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记录了中国企业史传奇的一页。

柳传志说创业过程中,“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这是千真万确。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1980年代,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由于种种不规范的商业行为联想被骗过多次。柳传志最初起家的20万元资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人骗走了14万。1987年时,在深圳被一家私人的进出口公司骗走了300万元。

有人说,柳传志创业的传奇意义不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种传奇的色彩足以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的一个希望,把这份希望播种,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你的好日子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竞争对手死掉。因为倒下一个竞争对手,会有更多竞争对手涌进来。”——刘强东

刘强东,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上大学时家人给他凑了500块钱上路。大学期间时,刘强东每天骑自行车去门头沟一家单位做实习程序员,并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从1998年3月开始,刘强东连续两个月天天光顾中关村,经过仔细观察,刘强东终于发现了“中关村秘密”——原来,中关村大部分商户都是在“炒货”,由此发现了商机。于是刘强东拿着在攒下来的12000元,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并租用了一个柜台,开始代理销售光磁产品,这是京东事业的起点。

2001年,他创办京东公司已经3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所以,人生中的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凡是挣扎过来的人相信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挫折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李彦宏

李彦宏,1968年11月17日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李彦宏试图改变自己不经意选错专业的命运,他为自己设定了一条出国留学的路,并买来了一大堆“托福”书猛啃,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李彦宏在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后,最后被纽约布法诺大学录取。

在留学期间,李彦宏就已经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业运作成败并写下了《硅谷商战》一书。创业之初还赶上互联网的泡沫破灭,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李彦宏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

“顺手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叫目标”——董明珠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7人,她最小。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淡幸福!

1984年,儿子2岁的时候,丈夫突然去世,晴天霹雳。那年董明珠30岁。

30岁丧夫,还带着一个2岁的儿子,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女人这辈子都可能被乌云笼罩。然而,在丈夫去世6年后,董明珠突然决定:不再接受老天不公的安排,要翻身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她把8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毅然辞去工作,独自一人南下闯荡。

“当你绝对决定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

那年,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凭借毅力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便从这里开始。她靠着勤奋和诚恳,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2007年,53岁的她出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直到2015年,61岁的董明珠终于实现了10余年的愿望,将格力打入世界 500 强,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一。

现如今,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能够华丽的逆袭,背后写满了辛酸!

趁着年轻,趁我们还斗志昂扬,此时不搏何时搏,阅英雄艰苦奋斗无数,愿共勉。

与的

创业名人事迹2

35厘米长大馒头卖1元,8年不涨价,每年卖2000万元

只卖1元,8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

馒头的营销学

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1元钱的美心馒头。

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

个头饱满的美心馒头,长得像擀面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馒头”,每一个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馒头的4倍。在游人如织的洋人街,总会看见排着的长长队伍,提着一大包馒头的人们。“跟重庆小面、陈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样,美心馒头也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在黄昕看来,看见自己的馒头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

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24小时加工。”

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早在2006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黄昕说,“大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于是从2008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靡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黄昕回答。

馒头的经济学

依靠“1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的馒头很快出现亏损。“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摆在黄昕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馒头涨价,要么分量减少。

为了此事,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专门组织开了一场会议,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美心馒头打死也不涨价,不减量!”

同时,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打死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发生通货膨胀,老板能顶得住吗?”

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意识到,没有商业化的逻辑,馒头根本不能持续地走下去。“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没有一个办法,既不用涨价减量,又能持续发展?黄昕慢慢发现,美心馒头其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把顾客、馒头和其他食品捆绑在一起,通过馒头带来顾客,然后从其他食品上盈利。”黄昕说道,“虽然馒头卖一个亏一个,但是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利润填补了一元馒头的亏损。”由于销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进货价格比市场低,再加上美心馒头周边,有了酸辣粉、香辣豆干以及各种伴饮的摊位,已经形成一个食品生态。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方法,不仅让馒头生存下去,反而赚到更多的钱。

现在黄昕不担心馒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馒头卖断货最让她头疼。“美心1元馒头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钱馒头断货了,只卖两元钱的面包,顾客会怀疑1元馒头只是噱头,我们是欺骗顾客。”

馒头卖得好,市场上也纷纷出现山寨品。有商家模仿美心馒头,外形上如出一辙,价格上也打出“只卖1元”,但是根本上没有洋人街美心馒头的生态模式,单一的产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续的亏损,只好把分量减小一点。“减少了分量就明显不是美心馒头,还不如去洋人街卖。”销量小了,产品积压,造成口感很不新鲜,最后这些“山寨店”基本都关门了。

在在重庆涪陵区蔺市镇美心红酒小镇,美心集团也照搬洋人街的模式,在当地开发了美心馒头,因为比市场价格低,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人专门来批发美心馒头,然后把一个美心馒头切成几个,再转手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出去。”这种倒卖的生意,让美心馒头的团队也很无奈,“这没有违反游戏规则,的确也是美心的馒头,打假怎么打。”美心馒头成了当地的馒头工厂,也成了一条美食风景线。

没有组合拳的产品和规模化的生态,美心馒头的特殊商业模式很难复制,这已经形成洋人街独有的馒头经济现象。

馒头的工匠学

最早的时候,美心馒头的生产线只有一条,还是在一个破旧的茅草房,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增加至三条生产线。站在重新装潢的店面外,通过透明的橱窗玻璃,可以看见整个馒头的加工过程。

从一把面粉到最后的成品,为了做好一个馒头,八年如一日,对于这份工作,黄昕和她的团队从未间断,也从不埋怨。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经过不停地改良,美心馒头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同家里面的手工馒头相比,我们的讲究更多,比如和面精度就必须达到规定程度才行。”原材料和辅料都是标准化机器生产,而这整套机器也是通过美心馒头的实际情况组装改良的。

在不同的季节,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面粉在醒发的时候也会有差异。“有一次,供应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有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的时候,本来看起很饱满的馒头瞬间就缩紧了。”对于这种不合格的产品,黄昕表示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洋人街有鱼塘,这种产品会做成喂鱼的饲料,馒头做不好是技术问题,缺斤少两是人品问题。”

因为馒头的特殊性,保质期不会很长,追求新鲜度的美心馒头,更不会委曲求全的添加防腐剂,甚至做成半成品,物流运输半径和范围的缩小,让它的电商化之路根本走不通。

现在,围绕美心馒头的洋人街食品线,员工已经超过一百人。“新员工需要组织专门的馒头培训,老员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还派人去北上广和日本学习先进的食品机械和管理。”既是为了一个馒头,也是为了一份工匠精神。

“有时候你会看见开豪车来购买的人,也会看见很多社会底层只为填饱肚子的人,美心馒头在他们面前没有贫富之分。”这种善的商业逻辑和价值,也成就了一项民生工程。

在进驻洋人街之前,美心馒头在海峡路有过一个老店。提起这件往事,黄昕至今还很感慨:“经常可以看见一对做环卫工作的老夫妻,当时我们有两块钱免费劵的活动,你可以看见他们每天都来排队领受,一个馒头加一杯玉米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美心馒头除了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之外,对于抑制洋人街的物价也有很大的作用。洋人街里面也有其他外来的经营户,但是都是捆绑在洋人街做生意,美心馒头起到了平抑价格的作用,欺客宰客,漫天要价,这种现象在洋人街几乎很少发生。“老百姓一提到洋人街,都是竖起大拇指。”

因为雇佣收银员的成本高,在每个美心馒头的售卖点,都安放得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投币箱,顾客自己投币,因为零钱太多,每天还要安排人来数钱。“今年过年期间,6天卖了100万元,七十多袋装零钱的编织袋,堆了半间屋。”

2015年,美心馒头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相比挣钱,更大的价值是带来了海量的人流量,把洋人街打造成了重庆著名景区。黄昕已经记不起来自己卖了多少馒头,摸了摸头笑着说:“1亿个肯定有了!”#p#副标题#e#

创业名人事迹3

曾经的农村穷小子 今天都已成了中国首富!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柳传志

谈起成功人士,我们总觉得他们遥不可及。其实,他们曾经与我们一样,只是后来在我们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都把功夫用在了工作上。甚至他们的人生更饱经风霜,但不同的是,他们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能面对生活,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所以我一直深刻的认为“成功是一种态度”.

“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李嘉诚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刚读初中的李嘉诚便与家人一起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且不愿意去依赖别人,决定辍学。他刚开始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他特别刻苦,业绩突出,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18岁的李嘉诚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起来。

1950年他自己筹集到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之时,他却急流勇退,转做塑胶玩具。两年后其他的塑胶花企业产品严重滞销的时候,李嘉诚的塑胶玩具生意却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正遭遇着严重房地产危机,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当别人都不看好香港房地产,远离的时候,李嘉诚慧眼独具,认为香港商业地产潜力无穷,并坚持“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三年内,香港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逐渐回流,房产价格暴涨,于是,李嘉诚趁机高价抛售。他凭借出色的经营和不断尝试发展壮大,早已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者。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

马云,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从小家境贫寒。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不是他的强项,他参加过三次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总分差140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考了劝他放弃,但他始终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在第三次高考中,这一次数学79分,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1988年,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

1994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艰辛,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房租要7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从那一刻,他坚信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9年,35岁的马云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马云之所以受无数草根创业人士崇拜,因为他曾经和我们一样,最初活在通俗人当中,身边亦没有活在顶尖里的朋友。但历经无数挫折后,如今的马云可谓屹立世界的企业巨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到如今的荣耀辉煌,使得马云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芒。那个把“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的人,那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写满奇迹!

“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柳传志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他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其实,当年的他最初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波追流下海创业。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记录了中国企业史传奇的一页。

柳传志说创业过程中,“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这是千真万确。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1980年代,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由于种种不规范的商业行为联想被骗过多次。柳传志最初起家的20万元资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人骗走了14万。1987年时,在深圳被一家私人的进出口公司骗走了300万元。

有人说,柳传志创业的传奇意义不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种传奇的色彩足以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的一个希望,把这份希望播种,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你的好日子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竞争对手死掉。因为倒下一个竞争对手,会有更多竞争对手涌进来。”——刘强东

刘强东,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上大学时家人给他凑了500块钱上路。大学期间时,刘强东每天骑自行车去门头沟一家单位做实习程序员,并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从1998年3月开始,刘强东连续两个月天天光顾中关村,经过仔细观察,刘强东终于发现了“中关村秘密”——原来,中关村大部分商户都是在“炒货”,由此发现了商机。于是刘强东拿着在攒下来的12000元,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并租用了一个柜台,开始代理销售光磁产品,这是京东事业的起点。

2001年,他创办京东公司已经3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所以,人生中的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凡是挣扎过来的人相信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挫折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李彦宏

李彦宏,1968年11月17日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李彦宏试图改变自己不经意选错专业的命运,他为自己设定了一条出国留学的路,并买来了一大堆“托福”书猛啃,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李彦宏在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后,最后被纽约布法诺大学录取。

在留学期间,李彦宏就已经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业运作成败并写下了《硅谷商战》一书。创业之初还赶上互联网的泡沫破灭,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李彦宏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

“顺手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叫目标”——董明珠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7人,她最小。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淡幸福!

1984年,儿子2岁的时候,丈夫突然去世,晴天霹雳。那年董明珠30岁。

30岁丧夫,还带着一个2岁的儿子,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女人这辈子都可能被乌云笼罩。然而,在丈夫去世6年后,董明珠突然决定:不再接受老天不公的安排,要翻身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她把8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毅然辞去工作,独自一人南下闯荡。

“当你绝对决定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

那年,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凭借毅力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便从这里开始。她靠着勤奋和诚恳,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2007年,53岁的她出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直到2015年,61岁的董明珠终于实现了10余年的愿望,将格力打入世界 500 强,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一。

现如今,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能够华丽的逆袭,背后写满了辛酸!

趁着年轻,趁我们还斗志昂扬,此时不搏何时搏,阅英雄艰苦奋斗无数,愿共勉。#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创业故事】热点

【创业故事】最新